“便利铺以前一直有卖一种我管它叫‘咕噜咕噜’的煮串,老刀叔都炖了好几年了,有的是经验,正好可以直接拿来当菜卖。还省了关铺子回厨房炒菜的功夫,一边看铺子一边就能炖。”
富贵?家喝汤也许讲究个清淡鲜美,但平头百姓多数都以油?多为佳。毕竟,不是所有?都能天天吃到?的,一般的人家,一个?吃上几回就已经相当不错了。炖菜也不讲究?艺,把材料准备好了直接往锅里一扔,让它们自己慢慢“咕噜咕噜”炖着就?。也不用担?个别?材会被炖烂,烂了其实更入味,拌饭更好吃。到时候就拿勺子直接舀来卖,一勺子收它个五文十文的,既方便又好算。
“……所以这具体一份饭该卖多少钱,我得到了那边才能决定。每样食材的价格不一样,一下子不能定太死,得随机应变。”
“嗯。”沈邵风可有可无地应声。
“不过,这‘咕噜咕噜’算是个乱炖大杂烩,以后改卖盖饭了可就不能再一次放这么多种食材了,要不然估计也得亏本,而且还容易吃腻。得分开来,轮流着煮,唔……我看,每次只用两三种食材就差不多了,嗯!最多不超过三种。”杨五花一边嘀咕,一边在沈邵风的手指上点数:“猪肉炖白菜算一个,猪肉炖萝卜算一个,猪肉炖茄子算一个,还有猪肉炖豆腐也是一个……过上个把月该有冬瓜了吧?猪肉炖冬瓜也不错。再过几个月,还可以猪肉炖芋苗……这样味道就不一样了。”
“都是炖猪肉……”沈邵风默默说道。
“呃……那还有鸡呢!正好夏天也不好做熏腊,隔上五六七天的杀几只鸡,刚好夏天蘑菇多,炖蘑菇算一道,炒鸡丁算一道,还有板栗鸡啦、豉油鸡啦、手撕鸡啦,哦对了,还有冷面呢,差点把它给忘了,这个也能卖……再隔上五六七天的还能杀几只鸭……还有姐夫家的樟茶鸭,也能做来卖卖嘛。”
“那腊味饭也能卖。”
“嗯嗯,没错没错!今天蒸几段腊肠,明天蒸一只腊鸡,后天还能做个咸肉菜饭……”杨五花突然“啪”的一掌,拍到了沈邵风的大手上,笑道:“哈!这么算算,交替着做,一个月的菜就全了。”
由于太过激动,下手狠了些,打得自己都手疼。
沈邵风忍住笑,反手替她揉了揉,又说道:“那煲仔饭呢?”
“这个就不卖了,人手不够,以后再说。”
人手问题,也的确让杨五花有些烦恼。
最初她是真的打算办一个学生食堂模式的,甚至连菜单都拟好了,这样至少需要两个人同时工作,一个打菜,一个算帐收钱。人选她也想好了,就每天从庄子上调两个人过去。也就做中午那一顿,不需要太早出门,赶在午前到场就可以了,还能从庄上带些做好的馒头、烧饼之类的,过去当主食卖。备菜、炒菜,然后开卖,吃了午饭之后,把碗筷洗了再打扫收拾一下,就可以直接回家了。
虽说要每天来回跑,但不用早出晚归,应该就不会太幸苦。至于菜式口味嘛,她们家只是食堂,只要做到种类丰富,在精细程度上差一些也不是问题,能达到基本可口的家常菜标准即可。
只是,想法很美,但细细想想,又觉得操作起来有点难度。
庄上除了黄桂枝以外,都是老人和孩子,又以孩子居多。黄桂枝是个年轻的小妇人,让她整天进进出出的,往住着清一色男子的探花小院内院跑,哪怕只是大白天,也很容易引起一些流言。
虽说流言止于智者,又有“清者自清”一说,但在明知道会这个可能的情况下,就不要让人往这坑里跳了,能回避还是回避的好。尤其像她这样,因为早前的遭遇而习惯于躲在家里,默默干活的人,让她天天抛头露面的做生意,必定也不适应。
小妇人不行,小姑娘自然也不行。
少儿组里年纪最大的孙麦子,过完年已经十四了,都到了这个时代的法定结婚年龄了,也同样有“男女大防”的顾虑。
其余几个就更不用说了。大几岁的,要早起做面点,还指望着中午休息呢。而小几岁的,烧火、洗菜、打下手可以,让她们当大厨,那还是有些勉强的。尤其是炒大锅菜,那几条小细胳膊儿,怕是连铲菜都吃力。
在“花园里”免费干活的军丁们,从五一开始就撤离了。过节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更主要的是他们人人都有军屯田,并且还不少,也需要回家给自己干活。虽然有给他们编成小队,轮番回洪塘湖操练或者耕作,但长时间在外到底是不大好。反正一时半会儿也无法竣工,趁着过节,沈邵风索性把他们全都招了回来,准备等过了夏收再说。
杨五花上一回去的时候,正值端午前日,工地上早已没了那些人的身影。没看到营帐,也没见到人,她一下子没想起来,也就忘了这拨人也是需要有人给做大锅饭的。
所以,庄上的三个老妇人也同样都抽不开身。加上她们去年都得过大病,虽然已经恢复,但到底年纪大了,身子依旧亏虚,平时种菜养殖已经够让她们忙活了,再让她们每天风里来雨里去的坐车来回跑,哪怕是三人轮班,杨五花也还是有点不忍心。
她又不是周扒皮,让人干活,也得顾着人家的身体不是?
如此一来,剩下就是两老头了,更不可能派他们去做饭了。
邓长福是种田的老把式,是庄上务农的大主管。而胡进忠每天早上还会去面点组帮忙烧火,尤其是烘烤酥饼,那火候不是谁都能掌握的好的。即便有陈三十等孩子跟他学习,但这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就练出来的。
虽说两人都是五十上下的年纪,但杨五花可是把他俩当作壮丁看待的。现有的田地得耕种照管,未来的田地也得继续开垦,其他各种各样的农活也有不少,此二人可是主力军,谁都不可缺。
看似人多,这么挨个儿细想想,人手根本就不够,杨五花都恨不得多招几个人才好。
几个小孩子有空倒是可以过去洗菜洗碗打下手,但真下厨,还得指望老刀。好在,老刀长期单身自己住,平时免不得要自己做饭,下厨能力比普通的古代男人强些,简单的炒菜炖肉原本就会。又经过几年便利铺的锻炼下来,现在越发熟练了。即便谈不上有多美味,但也绝对不会难吃。
而柳东林,据说因为想着来打工,帮老刀打下手,过年回家的时候还刻意跟他老娘学做饭。虽然古代男人不讲究进厨房,但那基本都是在自家,这搁外头做菜给别人吃,性质是不一样的。就好比厨子,那可是一门手艺,一份职业。也不知道柳东林怎么跟他老娘说的,反正就学了几手。当然,以他们家的生活条件,饭菜会有多好吃,那也不能报太大希望。肉估计一年到头也吃不得几回,炒菜放不放油更是未知。但起码,蒸的馍馍能熟,煮个饭不会夹生,煮面煮熬粥不会糊锅,这就够了。
出于这个考虑,杨五花便只能把那个“正经打饭的学生食堂”计划延后,改成卖固定浇头的盖饭,并且每天只有一种,不能自由选菜。不过,要说完全没有选择,那到也不是。最起码,可以选择“要”,或者“不要”。若是不差钱,还可以选择“来双份”,甚至“来三份”。
卖东西这种事情,光靠自己想是不够的,得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动。所以,这这试营业期间,杨五花准备亲自出马,去铺子里呆上一段时间,看看哪些菜式合适。前期多费些功夫,把该制定的都定好,后期她不在的时候,大家操作起来也方面。
再来,田里种了小麦,再过上一阵子,也差不多该收割了。虽然在洪塘湖有三百亩地,但只有“花园里”的那几亩新开的荒地,是真真正正属于她的,头一回收割粮食,哪怕明知产量不高,她也想去亲眼看看。也正好,趁此机会同那些老人和孩子们好好相处相处,培养培养感情,要不然回头把她这个庄主给忘了咋办?这也是件正经事儿。
“……这么一算,前前后后就得有好些日子了。来来回回的也麻烦,还不如一次多住上几天,你说是不?”
沈邵风默默叹了口气,小媳妇就是有本事叽里呱啦地说上一堆借口。
住就住呗,原本他也没什么反对意见。
只是,小媳妇光顾着收拾她自己衣裳算怎么回事?
这是准备要抛弃他了吗?
杨五花倒还真没把沈邵风算在里面,毕竟他在这边也有不少公事不是,每天来回也挺幸苦。不过见他不太高兴,便默默拿了两套他的衣裳,给一起打包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