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捂着嘴,另一手紧紧又抖抖地握着烛台,正处在慌乱之中的杨五花,就听到了一个关切又熟悉的声音。
“怎么了?”
随后,高大的黑影突然快速地闪到了她的面前。
“你,你……你怎么回来啦!”
大惊突然变成了大喜,杨五花恨不得直接扑上去。
“别!”
见沈邵风居然一个侧身,避开了,杨五花瞬间又由大喜直接转成了大怒,大大的眼睛瞪得贼圆。
“呵呵……我刚回来,身上寒气重,别冻到你,乖,一会儿再抱。”
“切!谁要抱你!”
杨五花说得傲娇,但还是乐滋滋地嘟起嘴,迎上沈邵风低头送过来的唇。
蜻蜓点水过后,杨五花把烛台递给沈邵风,伸手拢了拢自己的大棉袍,小走两步,甩出一脚,踢上大门,又追问道:“你还没说你怎么就回来了?不是说要下个月才能回来的吗?”
沈邵风几不可见的微微一顿,笑道:“赶回来过节呗。先不说这个了,我淋了一路的雪,衣裳都湿了,我先进去找身干净的衣裳。”
西侧屋不但有床,还有衣柜,衣裳被褥也放了不少,特别是过季的衣裳。沈邵风计划要出门半年,离开的时候是秋天,回来的时候差不多就开春了,这冬季的衣裳自然还留在西侧屋的内。想要找衣裳,直接往那儿寻,就对了。
“嗯嗯嗯!”杨五花一边点着头,一边把手往大棉袍的袖子里伸,同时又尾巴似的跟在沈邵风后头,嘀嘀咕咕地说着话:“你先泡个热水澡,暖和暖和,我瞧你头发都湿了。你等我一下,我这就帮你去烧水。诶,对了,你吃过饭了没有?我再给你热点东西吧?厨房有冷饭,还有羊肉汤,给你热个羊肉泡饭怎么样?”
“不用了,我就是进来拿衣裳的,顺伯已经在大澡房里烧水了。外面冷,你先回去睡,我自己上那儿洗去,也正好吃完了再回来。”
“那也好。在那里边洗边热,暖和。”杨五花立马就不客气地应了,半点都不带坚持的。
这天实在太冷了,出门需要勇气。
也就是沈邵风好久没回家,她才难得的想要体贴一回,若是在平时,她可懒得自己动手。
杨五花搓了搓手,抖抖抖地就要转身回屋。刚出了房门,走了两步,又转了回来。
“对了,小花儿也在我们屋里呢,所以,你今晚就……”杨五花朝西侧屋努了努下巴。
“啊?你不是说只有小久儿在吗?怎么小丫头也来了?”沈邵风愣住了。
小舅子在,他们还能一个被窝挤挤。
这小姨子在,那可就不好挤了。
“你的消息已经过时啦!”杨五花呵呵笑着,一溜烟就跑回了屋。
小家伙们第二天醒来,发现姐夫回来了,个个都好惊喜,特别是杨小花,围着他问东问西,叽叽喳喳个不停。
谁曾想到,这惊喜过后,便直接是惊吓了。
原来,朝廷要打仗了。
沈邵风原本是想再瞒瞒的,但一想到时日无多,犹豫来犹豫去,最终还是说了。大家早点知道,也好早点适应。比起来,他还算是运气好的,能被放回来同家人过个元宵,再道个别。今年过去受训的那一批军丁,可是连同家人当面告别的机会都没有。
一时间,整个洪塘湖,还有沈家,都愁云惨淡。就连小花儿都不闹腾了,整天拧着眉,满脸愁兮兮的。
谁都知道,这打仗可是要死人的。
不过,大家也没愁多久,毕竟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出征前的准备。
作为卫所军丁,不光要给朝廷种田屯粮,还得给自己准备衣服干粮,不管是去受训,还是出征,基本都要自备。当然,也不可能全都靠自己带,但最起码,行军路上的那些粮食是要自带的。
身在大营的军丁,虽然事先都有带去过,但由于所城每个月都有专人递送衣物,并不一定会一下子都带齐。毕竟,不是人人都有马骑的,大多数人还得靠步行,随身带不了太多。
所以,一时间许多人家都在准备,指望着在大军开拔前能再送去一些。
衣裳鞋袜那是必不可少的,谁也不知道这仗要打多久,所以不光是冬衣,春衣、夏衣都要有。算上雨雪天气,至少得有两三套,好替换着穿。但这样的话,光衣裳就有好多,行军打仗的,带这么多行李那也是不方便的。
杨五花只好想办法把衣裳改一改,再多备几件单衣和夹衣,这样一层层套在身上,虽然麻烦了些,但既能保证温度,还能少背行李。
各种伤药也要带一些,有瓶装的草药粉,也有罐装的膏药。一部分是惠军医局拿的,一部分是徐家的妙手堂买的,哪家好用就带哪家的。
干净的棉布和棉花,也少不了。虽然军营里有军医,但自己备上一些,随取随用也方便。况且,谁知道军队的那些包扎布干不干净呢。自家的布和棉,好歹都是事先用高温或蒸或煮过,再放到大太阳底下暴晒过的。
此外,酒精棉花也要带上一小瓶。那也是家里平时常备的,用做香胰子的酒甑,从烧酒里面提取一些高浓度的清酒,用干净的棉花球泡的。
至于吃的,干粮那是必不可少的,特地请了有相关经验的所衙大厨帮忙做的,能直接放上一两个月,也不会变坏的那种。虽然难吃,但这种实诚,顶包,还可以骑在马背上,边走边啃。
此外,泡面也备了几包,算是换换口味。但备得不多,毕竟这个得用到热水和餐具,但调味料却做了不少。
比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调味料没有拿小纸袋糊着,而是直接用的布袋子,里头装得全是各种脱水蔬菜和果干。也不管好吃不好吃,什么来禽、萝卜、芥菜疙瘩、白菜梗的,只要生吃无碍的,都往里头装。
为了能节省时间,多准备一些脱水蔬菜,杨五花又叫来了那几个养济院的小姑娘打下手。别的不说,理菜、洗菜、切菜这种费功夫的活儿,大家就能分着做。
切成碎末并沥干了表面水份的蔬果丁,平摊在炕上,不出半天,就能烘干装袋。
脱了水的干果蔬,会轻小许多,携带起来也方便。每次吃的时候,拿个竹桶杯,随意抓上一把,倒入热水泡开了就能直接喝,同样能在马背上解决。若是没条件,也不是非要热水,生吃也可以。
至于泡面调味包中原本该有的盐,这次就没往里放,而是同原本就有的紫菜虾皮碎,以及烘熟过的蘑菇粉,混合在一起,单独找了个小葫芦装的。
另外还装了一小袋茶叶和晒干的碎桔子皮,留着给沈邵风泡茶喝。在杨五花看来,干果蔬也好,桔皮茶也不罢,都可以适当补充一下维生素,不拘里头含量多少,反正吃了总比不吃的好。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打仗,先得筹粮。
中都附近有八个卫所一个千户所,除了皇陵卫,其余如凤阳右卫、凤阳中卫、长淮卫等,基本都以守城为主。但既屯田又守御的就只有洪塘湖一家,所以它既要出人又要出粮。
由于事先得到过沈邵风的口头通知,洪塘湖就已早早地做好了准备。正月二十六,朝廷的诏书一到,孙副千户就带一波人最先上路了。他是负责送粮的,得将粮草运去一个叫做宣府镇的地方,据说那是九边重镇之一。
运送粮食的,不一定就是去打仗的,所以不光有军丁,还有普通的平民百姓。
同时去的还有赵平安等人,他们被凤阳府征去送粮的。也不光是凤阳,还有山东、山西、河南及淮安、徐州等地的小老百姓,共计十五万人,全都是被征去帮朝廷运粮的。
别看二里坡没有田地,不产粮,可他们是猎户,在官吏的眼中,就会觉得他们有力气,有本事,是送粮的首选。所以,哪怕今年并没有轮到他们服役,也全都当劳役那么征去用了。就连老刀叔也在其中,为此,他的婚期只能往后延了。
倒是黑子,由于要帮杨五花照看桃叶渡的工地,路引上的时间写得很长,幸运地躲过一劫。
沈邵风倒是可以稍微晚一些,但也不过短短几天功夫,不出正月,就又该出发了。
临走的前,家里又再次愁云密布。特别是最后一晚,小家伙们谁都不肯回屋去睡,齐齐窝在主院的卧房之中。
“这是怎么了?上回我去军营,你们可不这样的哦。”
沈邵风可不是直接赴战地的,他得先回京归营,然后再同大部队一起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