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少吃了杨家的冷面之后,觉得清凉可口,回去以后便让自家厨子做冷面吃。只是,吃来吃去总觉得没有在杨家吃的清凉可口,于是又派板凳偷偷去杨家叫了两份外卖回来。
天气太热,崔氏这两天正胃口不好,吃不下饭,眼下倒是被这冷面钩出了食欲:“夫君,这面确实比我们家的清凉爽口。”
袁大少一边打着扇子,一边吃的冷面,觉得好惬意:“是啊,我原以为是我想多了,想不到这小小的面也就讲究。”
崔氏趁机说道:“不如每日派人去他们家订几份回来吧?”
于是,杨家又多了一份外卖冷面的生意。
杨三花倒有些想不明白:“你说这袁家也真奇怪,这冷面又不是什么特别的食物,不是说他们家的厨子是专门请来的吗?难道不会做这个?怎么就偏偏要吃咱们家的呢?我以前在集市上都见过有卖冷面的呢。”
杨五花倒不在意,对她来说,有钱赚都是好的,想那么多干嘛:“大厨大厨,大概只会做大菜吧。咱们这种平民小吃太简单了反倒不会做吧?”这种事情电视里多了去了,什么皇帝吃腻了山珍海味,跑到民间啥都能觉得好吃。
“才不是呢!”一旁的杨六花冷不住说道:“我听板凳说,他们家的厨子也做过,就是这面条没咱们家做的清凉,那豆芽也没咱们家的好吃。”
“咱们家的最好吃!”小仙女听到说自家的东西好吃,也是一脸傲娇,小鼻子朝天。
杨五花点了点杨小花的小鼻子,又对杨六花说道:“那可不,咱们家的豆芽是三姐亲手发的,新鲜着呢,哪像外面买的,太阳底下不知道晒了多久了。”
杨三花被杨六花那么一说,突然想到:“欸?你刚说清凉,会不会是咱们那锅凉凉茶的关系?”
凉凉茶就是煮过的薄荷水,入夏以后杨家每天起床都要先在大灶上煮上一大锅。天气太热,茶水也冷得慢,杨五花也懒得重新烧水再放凉,每次做冷面都是顺手直接舀上一盆薄荷水来过面。这不,混了薄荷的冷面还能不清凉吗?
“嘘!”聪明的杨六花一听就知道这是秘方,要保密:“妹妹,不要告诉别人哦!”
杨小花似懂非懂,其实她根本不姐姐们在说啥,但她知道把自己小嘴儿一捂,然后凑到六花儿耳朵边上,松开两小手,悄悄的说道:“嘘!”
如果说原先冷面清凉只是一种心理错觉的话,那么如今的冷面那是绝对的清凉爽口,因为杨五花在煮面条的水里也特地加入了薄荷。
举一反三的,杨五花又做了薄荷绿豆汤,每日搭配着冷面当套餐,一起做外卖。
袁大少没来得及吃上杨家冷面套餐,便带着表弟,跟着亲弟弟去了杨五花心目中的藏宝地,小风山。
没错,他们是去找赵平安打猎的。
赵平安过来杨家送蘑菇的时候,被袁满给遇上了,袁二少大手一挥,把他的蘑菇都给买回家了,并且还约定了找他去打猎。也是因为这个,袁满特地把他那沈表哥给叫了过来。
“哼!我还没去过呢!倒被他们给抢先了。”杨五花知道后很不爽,可是一不能拦着他们,二又不能跟他们一起去,只好继续出门摆摊,回家做冷面。
夏天新做的生面条容易馊,袁家要的冷面数量不固定,有时候是一份,有时候是几份,杨五花不愿意每天守着面粉每次重新揉面做面条,干脆一次性做了好多,然后拉直了挂在芦竹杆上晒干,当挂面使。
因此对她来说,一份也好,几份也罢,都得开锅煮,同样是煮,不多做点拿去卖钱好不甘心啊。
杨五花叹气道:“唉,要是有个铺子就好了,还能卖冷面呢。”
卖冷面不像卖包子团子,可以随手一包边走边吃。不管饭也好,面也好,都得配点桌椅板凳的,给人家坐着吃不是?撇开这些大家伙不说,光那碗筷就得带不少,总不能盼着每个人都从自己家里带碗过来吧。要是真能这样倒也罢了,还可给人打包带走。
家里倒是有一辆手推车,还没用过,可是自己推着进城那太远了,若绑在骡车后面,又怕把碗给打了。倒是可以弄点木碗,可是得花钱不是?成本就高了。葫芦倒是便宜,可是又大小不一。
再说城里有现成的冷面生意,又没做过市场调查,也不能保证一定能比别人卖的好。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这人喜欢吃凉的,那人说不得还嫌太凉了要口热的呢。万一大老远的带过去,卖不完又怎么办?
这些都是问题!
“一下午你就在那唉声叹气的,愁什么呢?”
“姐,你说,袁家那几个家伙怎么还不回来啊?”
“大姐不是说进山打猎都得好几天的么,我看呀,这么热的天兴许猎物都躲起来了。你关心这个做什么?”
“我哪是关心他们呀!我那是关心我们家的冷面呢。你说他们几个这么能吃,我们少卖多少碗呢。”
杨三花一听也乐了,随口道:“那也没法子呀,总不能每天给他们送去吧,那可是大山里呢,又不是附近村子里。”
“嘿!”杨五花突然一拍大腿,说道:“我有主意了!”
“啥主意?”
“姐,你的意思是不是说,大山里送不了,但附近的村子可以送是不?”
我是这么说的吗?杨三花又一想,好像也没错啊,便道:“能送去袁家,想来也能送去别家吧。”
杨五花猛点头,过去拽着杨三花的胳膊道:“姐,你还记得前阵子我们是怎么收稻草的吗?”也不等杨三花回答,又继续说道:“那会儿不是让秋娃子去学堂散的消息吗?这会,我们也可以这样,让秋娃子去告诉大家我们这儿卖冷面,谁家想吃的,可以自己带着碗过来买,你看如何?”
杨三花听了有些心动,又有些疑问:“那会是有钱赚,现在是要花钱,能一样吗?再说,他们也没尝过我们家的冷面,会愿意花钱来买?”
“嗯,倒也是,那我再想想。”
杨五花想来想去,还是决定花点宣传费,搞个试吃大会。所谓的宣传费,其实就是做冷面的本钱罢了,比如面粉钱,调料钱,还有配菜钱。
既然是免费的,配菜也不会搞很多,一种就得了。黄瓜是按根卖的,杨家本就种的不多,给袁家送了几天冷面就摘没了,自己也没能吃上几根。茭白也是买来的,这些都送不起。那就只剩下豆芽了,虽然豆子是买来的,但豆芽可是自己发的,一斤豆子能发不少豆芽。况且豆芽本身卖的不便宜,也不是人人会发的的,杨五花觉得这倒是一个卖点。
杨家很快就做了决定,试吃大会摆在南田村村口的官道上,主角是银芽肉丝冷面,当然,银芽要比肉丝多的多。
这天,杨五花照样去城里摆摊,又早早的回来,将杨三花在家做好的冷面装上手推车。车身不小,能装的下木桶木盆,边上又有栏杆木板挡着,慢慢推也不必担心半道会掉。冷面装了两个小木桶,配菜和酱料则分别装在一大一小两个罐子里,两大姐妹一起推着车,两小姐妹手拉手,来到了南田村村口。
由于事先让秋娃子通知过,大家都从家里带了碗儿过来,学生们如约而至来到杨家的冷面车摊前。
“真的不要钱吗?”虽然碗都递过去了,还是忍不住要问上一句。
“对啊。你可以拿回家尝尝,如果觉得好吃,可以提前一天告诉秋娃子要几碗,我们可以给你送到这里,也可以直接来杨柳湾村口的杨家买哦,就是住在那小坡上的,前些日子收过稻草的那个杨家。”
这些小学生都是启蒙班的,只上半天学,中午下了学就赶回家吃饭,杨五花就让他们把冷面带回家去吃。古代孩子都早当家,又有不少像秋娃子这样晚开蒙的,端个饭碗走路啥的完全不用担心。
还有一些大一点的学生,是跟杨学文一样走科举路线的,全天上课,很多人嫌路远,中午不回家带饭吃的,这些也都让杨学文提前通知了,也带了碗筷来,杨五花给他们装了就直接回学堂吃。同样的,若有有人想买,可以提前一天订餐,杨家人会把冷面送到学堂,也可以自己来杨家买。
学堂是固定的,学生也是固定,即便是突然想吃又没带碗的,杨家也可以借一个碗,第二天再还回来就是了,反正跑不了。
能有钱上学的,在村里起码不是穷到吃不饱肚子的人家,总能碰上几户有点闲钱又愿意买来吃的人家。杨家的冷面生意,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的传开了。
生意虽然并不红火,但每天也总能卖出去几碗,毕竟是大夏天,特地来杨家买冷面的人倒是寥寥无几,但南田学堂的外卖订单倒是每天都有几个。有直接在学堂吃的,也有买回家去吃的,还有帮邻居带的,甚至还碰到过带着食盒过来一下买几碗的。
绿豆水也开始单卖了,一些买不起冷面的,买碗绿豆水喝也好。比起冷面,绿豆水的生意更是不错,杨家的绿豆水一文一大碗,只不过看不到绿豆只见水,但加了不少薄荷,倒也消暑解渴又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