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25500000002

第2章 翩翩小鸟来入梦

小时候,我长得很丑。

大大的脑袋,常常剃着光头。面色黝黑,四肢细小、无力,挺着个大大的肚子,像个蜘蛛,有的人叫我“大肚子蝈蝈”。不知道什么原因,常常爱流鼻涕,鼻涕像粉条一样挂在唇边,偶尔吸吸鼻子,两条鼻涕也跟着上下窜动。村里更多的人叫我“二埋汰”。

跟我有一比的是“大埋汰”。他居然也是很大的脑袋,剃着光头。他脑袋后面长着巴掌大的一块什么疮,一天到晚淌着脓水,惹得苍蝇蚊子围着嗡嗡乱转。

夏天,婶子和姐姐们聚集在井旁,边洗衣、刮土豆皮,边唠叨着家长里短。我也在旁边玩耍。有的婶子会喊:“二埋汰,帮婶子把土豆挠子拿来。”我知道这是在喊我,便一声不吱地将土豆挠子送到婶子手里。

冬天,一帮小孩儿在冰上玩出溜滑,我来了,远远地看着。小朋友们助跑一段,然后一个立定,像根冰棍一样,双脚在冰面上滑行,很好看。“二埋汰过来玩啊!”我用泛亮的袖头子蹭蹭鼻涕,不动窝。那两条鼻涕已经过嘴了,像两条粉条低垂着。

没人喜欢我和大埋汰。同龄的人不跟我们玩,比我们小的我们不屑于跟他们玩,我们两个只好常常在一起玩。

有一天,大埋汰的姑姑来了,给他带来几块糖。他含在嘴里,蹦跳着来我家找我,把糖块咬在门牙之间让我看。手指甲大的月牙形糖块,在阳光下闪着诱人的光泽。我很馋,就商量着大埋汰把糖借给我含一会儿。大埋汰爽快地答应了:“行啊!你上次还给俺含了五个数呢,这次俺也借你含5个数。5个数后就得给俺啊。”我头如捣蒜地答应。他将糖块吐给我,便数,“1、2、3、4、5。”这五个数在舌间过得太快了,刚品到一点甜头,就到时间了。我想狠狠地再吸一口再把糖块还给大埋汰。这一吸力气用大了,糖块直接通过嗓子,顺着食管,滚落到肚子里了。无论我怎样用手抠嗓子也吐不出来。见此情景,大埋汰早已跳脚,哭嚎起来,拽着我,找我母亲索赔。

母亲正从锅里捡新蒸的玉米饼子,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叹了口气。找出一块又大又脆的锅巴,递给大埋汰说,“这糖块进肚子里了,也不能豁开他肚子拿出来,婶子补偿你,给你块最好的锅巴。”大埋汰抹了一把眼泪,不情愿地接过来,哀怨地瞪了我一眼,才回家去了。

还有一个不嫌弃我的,就是我二叔。

二叔是我五爷的孩子,住在我家隔壁,比我大七八岁。当时,他去镇里上初中,整天穿着整洁的学生服,背着黄书包出入。他是我的偶像,我是他的粉丝。

他特别擅长打家雀。打鸟有很多讲究。喜鹊打不得,打了会冲掉人的喜气。乌鸦是凶鸟,打不得。别说打,碰都碰不得,沾晦气哩。

五奶早晨起来上茅楼,见两只白肚子、通体黝黑锃亮白翅膀的花喜鹊,像俊俏的小媳妇扎着白围裙,落在院里的白杨树上,正对着院子喳喳乱叫。五奶抬头见吉,喜上眉梢,心想,家里一定快要有什么好事了。不一会儿,果然邻村的二白活来了,给大儿子提亲。还没见对方长啥模样,五奶便说,能成,能成,一定能成。今天早起,花喜鹊报喜了嘛。后来,大叔与那女人相见,果然感觉很好,于是结婚生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乌鸦浑身黑色,后背的羽白闪着耀眼的蓝光,金黄的嘴巴带着金钩,沙哑的嗓子,哇哇乱叫。不要说打,连见着都要躲。二楞爹下午上工,刚出自家院门,见一老鸦蹲在自家土墙上,哇哇乱叫。老人心头立刻掠过一丝不快,抓起一土垃坷便打。那老鸦张着翅膀,飞起来了,却拉了一泡屎,滴落在二楞爹的肩上。此后不久,二楞爹胃穿孔做手术,人活下来,却干不了重活了。整天身体轻飘飘的行走。每提起此事,二楞爹总是感叹,乌鸦?可远离它,谁沾它谁倒霉。

燕子是从来不打的。村西头住着吴瞎子,左眼框里眼珠瘪瘪的,一眨眼,只有两片薄薄的肉皮上下眨动。二叔说,眼瞎是打燕子造成的。谁打一只燕子,谁就会像吴瞎子一样瞎一只眼睛。谁打两只燕子,就会瞎掉两只眼睛。

我喜欢燕子,我觉得它是我那贫穷的村屯一道美丽的风景。每年春天,冰雪消融,草木返绿,池水泛波,杨柳鹅黄时节,小燕子便从遥远的南方飞回来,它们或一只单个的独来独往,或夫妻二人边飞翔边嬉戏,或三五成群上下翻飞,给那些没有生气的低矮的土房、矮小的土墙、散乱的茅草堆平添了新的景色。

小燕子那油黑锃亮的身子,铜浇铁铸一般落在树上,墙上,房上,总能引得我们驻足观望。它们或者箭一样地冲上云霄,或者落叶似的俯冲下来,或者呈一字形飞在半空中,那熟练优美的动作,使我们钦佩不已。它喝水的动作真漂亮,舞动着树叶一样细小的身子,拖着剪刀般的尾巴,轻轻飞过水面,突然尖嘴在水面一划,还没看清它是否喝着水,它已经斜着身子飞远了。水面上只剩下一圈圈浅浅的不断扩大、越来越淡的涟漪。

在乌云压顶风雨欲来的时候,大人们忙着躲雨,抱柴火,燕子们会不声不响地飞临到电线上,整齐地排成一排,一个个伸着小脑袋,眨着眼睛,呆呆地俯瞰忙忙碌碌的人们。

燕子的筑巢能力令人惊叹。它们习惯将巢穴筑在人们的屋檐下,那里避光挡雨又遮风,重要的是,还能体验人燕共处的乐趣。一般说来燕子筑巢选在谁家,说明这家兴旺,自然能够得到房主一家老小的呵护。燕子从不知什么地方,一口一口地衔着泥和少量的草棍在屋檐下缓慢地积累。第一天,你看看,只有一点点,不禁感叹,这得多长时间才能筑成窝啊,然而,用不了三五天,你再看一看,不禁吃惊了,一个像小盆那样大的窝已经筑起来了。这窝全是靠燕子一口口地衔泥和草棍筑起来的,从里到外,麻麻癞癞的泥还没干呢。你不禁感叹这动物的勤奋和韧劲。接下来,燕子在这里安家立业了,每天早出晚归,飞过来,飞过去,你也不知道它在忙什么。猛然有一天,你一看,燕子妈妈口里衔着小虫飞回来的,见它飞来,从窝里伸出了几口黄秧秧的小嘴,叫着嚷着要吃的。你才恍然大悟,原来,小燕子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已经悄悄地哺育出自己的下一代了。看着房檐上嗷嗷待哺的黄嘴幼燕,忙碌着寻食觅虫的燕妈,再看看房檐下父母儿女生活的一家人,两相对比,相互映衬,你会不自觉地体会到人与燕、燕与人的相似性。

燕子的记忆力是惊人的,二叔将自家房檐的燕子腿上系上一根小小的铁丝环,作为记号。到了秋天,燕子飞走了。第二年春天,燕子飞回来了,又回到二叔家的屋檐下。二叔抓过燕子一看,那根系在左腿上的细小的铁丝环依然还在,一年来的风吹雨淋,已经使它染上了一层稀疏的铁锈。

这只小燕子是怎样带着铁环飞越千山万水走向南方某个不知的地方,又怎样根据记忆,飞越千山万水回到二叔家的房檐下的?我常常想这个问题,始终没有答案。问二叔,他只是笑笑,不作答。看来他也不知道。

麻雀是北方最常见的鸟类,它的头顶是绛红的,尖嘴是黑黑的,肚皮是雪白的,而翅膀和后背则是近于虎皮那样的黑白黄相间的斑斓色彩。据二叔说,春天、秋天、冬天麻雀的肉都好吃,而夏天则不好吃,麻雀要下蛋,抱窝,哺育幼鸟,肉就不好吃,是酸的,因此,我们夏天是不打麻雀的。我想这也许是大人出于除掉虫子的考虑,保护粮食的考虑,编出的说法来糊弄我们这些小孩子的。

我也从来没在夏天打过麻雀,并且尝尝它是不是酸的。到现在也不知道这一说法是真是假。

麻雀喜欢成群结队地飞行。他们成群成众地伏在地上觅食,人或马或狗来了,他们不是一个个地单飞,而是呼啦啦地一起飞起来,像一张大网一样,从地上腾起,扑向远方,还吱吱地叫着。有时,他们也会齐刷刷地落在一株白杨树上,像树叶或果实一样,黑压压地挤满枝头,压弯了树枝。它们也会排成一行,整齐地蹲在电线上,像一串糖葫芦一样。我曾纳闷,同是肉长的,那电,为什么光打人,而不打鸟呢。要是电也像打人一样打鸟,那该多好,一群麻雀来了,整齐地排列着,落在电线上,然后,滋滋一响,电来了,麻雀们纷纷坠落下来。我跑过去,捡就行了。

麻雀保护孩子的决心是惊人的。我曾见过我家的仓房上,一座低矮的长满蒿草的起脊茅草房上,五奶家的黑猫被麻雀妈妈逼退的情景。那是一个阳光充足的中午,睡足了的黑猫,我们习惯叫它老黑,缓慢地沿着房脊蹑手蹑脚地爬行,寻找猎物。很快,它就找到了目标。隔着稀疏的蒿草,它看到了房檐下的鸟窝,那里有几只绒毛柔柔、尖嘴浅黄的幼鸟。老黑高兴极了,它像机警的猎人一样,悄悄地向目标靠近。突然,一只黑色的石子从天而降——鸟妈妈突然跌落下来。它头上的一朵红缨高高竖起,全身羽毛炸开,两只翅膀像火炬一样张开,同时尖嘴张开,嘎嘎乱叫,那完全是绝望的、凄厉的、声嘶力竭的和拼了命的叫喊。那是背水一战、拼死一搏的架势。那阵势,先是让老黑大吃一惊,然后它犹豫了一下,最后,它竟然缩缩肚子,弓弓腰,眨眨眼,然后转身走掉了。麻雀妈妈这拼死一搏的动作,挽救了几个孩子的性命。

那时候,我的家在吉林省扶余县新安镇公社杨大桥村。那里实行人民公社制度,土地归集体所有,社员们一齐干活,统一分配。田地都是成片的,田地中间有树林子挡风隔沙,我们叫它林带。春天是家雀活跃的时期,也是打雀的黄金时期。打到的雀如果还活着,就放在自己编的笼子里养几天玩玩。如果雀死了,就放灶坑里,用慢火烧烤,一会儿,家雀肉就泛着金黄,冒着油泡,飘着肉香,使人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鲜嫩可口,美味极了。

二叔带上我悄悄地在林带里穿行,脚下的树叶沙沙作响。林子里树枝重叠,往往我还没捉住麻雀的影子,二叔已经拈弓搭箭,只听“啪”的一声,一片树叶和一只耷拉着翅膀的麻雀同时滚落下来。我很佩服他的眼力和打法。他说,石子不圆,否则会更准。第二天我便和黄泥,团泥球,一片一片地晒在我家仓房上。下次他再找我打鸟,我便揣一兜泥球,供他使用。他很高兴。

有时候也用夹子夹。林带里有一种麻雀,不上树,专门在林下的沟里飞来飞去,寻找草籽或者草叶上的虫子。二叔便将夹子下到沟里,用黑土埋上,夹子上放上个白虫子。然后他便领着我顺着壕沟遛鸟。他吹着口哨在前,我小心翼翼地跟在身后。看见麻雀了,他扽了扽我的衣角,我便不敢出大气了。他的口哨打得更响了,那家雀仿佛听懂了他的口哨似的,缓慢地移动着行走着。终于,它看见了黑土上面扭动的白胖胖的玉米虫子,快步上前,伸出尖嘴去啄,那夹子便“扑腾”一下,翻了,夹住了它的脑袋或大腿。最初它还扑腾几下,等我们跑过去时,往往连挣扎的力气也没有了。夹子是用弹簧做的,铁丝很粗,夹住了怎么跑得掉呢?二叔说,捕这样的雀,虫子最重要。于是,我回家找来废弃的墨水瓶,到陈旧的茬子或苞米秆中去找。劈开茬子或苞米秆,可见虫子在里面,摇摆着肉肉的身体。我把它们集中起来,半个下午便抓满一瓶。我交给二叔,他更喜欢我了。还夸我有“眼力见”。

冬天捕鸟更方便。吉林的农村,家家土房前都有一个小院,放着酱缸和咸菜缸,叫酱栏子。再远一点,仍归自家所有,种些小菜,形成园子。园子里,或在院子里,扫出一块空地来。被雪包围的黑地特别显眼,撒上谷子或者苞米粒,找一个厚重的面板,用短棍支着,把绳子拴在棍上,人远远地牵着。鸟雀来了,急切地啄食谷子或者苞米粒。一拉,面板拍下来了,鸟雀躲闪不及,便被拍住了,血葫芦一般,散着翅膀,流着血,抽搐着。也可以用筛子,筛子罩住鸟雀容易,伸手抓出来却难了。有时候,已经被扣住的鸟雀,就在伸手逮它的时候,被它又逃脱了。有一年,二叔想了个新办法,用大笸箩扣。大笸箩现在已经看不见了,用柳条编的,有一床被那么大,可以装几百斤粮食。它的面积大,一次可以扣好多家雀,但是伸手抓出来就更难了,所以还是用面板比较保险。

二叔心灵手巧,甚至会做一种滚笼。滚笼表面看起来和普通的鸟笼几乎没有区别,用竹子做成的,但是笼子的上面很有说道,有一个滚动的横杆,旁边放着谷穗。雪雀来啄食,往上一踏,横杆一滑,雪雀就罩在笼子里面了。雪雀感觉不对,便乱飞乱撞,像刚进监狱里的犯人一样,四周的竹棍结实得很,它怎么也出不去了。要是有幼鸟放在笼里面就更容易得手了,它的求救声很快地吸引附近的鸟雀,一天下来总会收获三五只。这样搞到的鸟,没有受伤,还可以在家里养很久,挂在家里,叽叽喳喳叫着,撞着,飞着,供人们欣赏,小朋友们看了都很眼馋。

我从场院往家走。人民公社时期,生产队有打谷场,独立于村屯之外,屯放粮食,吉林人叫它场院。在路的一个下坡上,我发现了一只觅食的家雀,它垂着小脑袋寻觅着,偶尔啄一下,时不时地抬起头来观察四周的情况。虽然离我有一段距离,并且麻雀的身体与土地的颜色几乎没有什么差别。我还是很快就发现了它。

我迈着大步轻手轻脚地向它靠近。机灵的小家伙还是发现了我,但是它却没有像之前的雀儿那样展翅飞走,而是慌乱地加快了两条细棍儿一样的腿向前跑跳。它的这种反应,让我兴奋极了,迈开大步去追赶。雀儿跑着跑着竟然慌张地一头扎进了两个土块儿之间,由于土块之间的缝隙太小,一时间它竟无法脱身。身后的我闪电般伸出了双手,一下子就逮住了它。

我的心怦怦地跳个不停,一股暖流瞬间在胸膛中涌动开来。刚想要跳起欢呼,却感觉一道灼热刺眼的光线打来。睁开蒙眬的睡眼,第一时间看向紧握的双手,手里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原来是个梦。

同类推荐
  • 毛兰

    毛兰

    晌午未到,毛兰要去田地摘豆角。她出门那会,姚水兵披着衣服,蹲在檐下的石头前,咣咣敲打锄头上厚痂似的干泥巴,敲打雨水浇淋的苔斑样红锈。嘴里叼根烟,青色的烟丝扑啦扑啦往上飘,扑打得他眼皮有点难以睁开,就像河水拍打堤岸。他索性把眼皮睇住,任脑袋歪斜着,手捏木铲往锄面的红锈上敲。敲得毛兰心里毛毛躁躁,像猫爪子探进嘴巴去,在她肺叶和心瓣子上搔挠。毛兰本来是在坐院中的桃树底下织毛衣,十根指头在银亮的铁钎上一滑一滑。
  • 将军

    将军

    外边蝉声刺耳,烈日炎炎。老周参谋爬上三楼时,热得简直喘不出气了。他嘟嘟囔囔地一边擦着汗水,一边轻轻地向将军的卧室走去。像往常一样,将军午休时卧室的门总是虚掩着——他不在里边午休时反而把门关得结结实实的。在将军睡觉时,老周参谋是唯一可以不用敲门推门就进的人。不出他所料,将军果然赤条条地躺在竹床上正在睡觉,时而拉响一声汽笛般的粗糙鼾声。按照将军的习惯,卧室内没有安装空调。睡梦中的将军满头大汗,身上也汗津津的,他左手握着一把蒲扇,压在伤痕累累的肚子上。除了全身累累伤痕,将军躯体上更加惹人注目的部分是那个硕大的器官。
  • 你在高原6:我的田园

    你在高原6:我的田园

    《你在高原(共10册)》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系列之一。《你在高原(共10册)》是一批五十年代生人的故事,这一代人经历的是一段极为特殊的生命历程。无论是这之前还是这之后,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这些人都将是具有非凡意义的枢纽式人物。整个汴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景致尽收眼底,气韵宏阔;而就局部细节上,哪怕是一个人物的眉眼表情,又都纤毫毕现。这特点在这部小说中也有鲜明的体现,错综复杂的历史、宏大的故事背景和众多的人物,展现了近百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某一地域的面貌,而在具体的细节刻画和人物摹写上,又细致入微、生动感人。
  • 工厂村

    工厂村

    飞龙化工厂坐落在村口,倚山而建,它的背后就是白龙山。高高的院墙用红砖砌成,有一人多高,现在的高度是经过加固后形成的。上面插满了碎玻璃和铁尖刺。以前的围墙只有三面,背后的山坡陡峭,后来借助山势也建了围墙。弯弯曲曲的围墙,看上去就像是一座戒备森严的监狱,或是一处军事禁地。至于山坡上那一部分,从灌木中怎么看都像是一处神秘据点。而它正对着村口的大门,则修得十分气派,比镇里的电信大楼还要雄伟。门楼上竖着绸布彩旗,迎风招展。化工厂内真像监狱一样安静。机器的轰鸣声从围墙外听着并不喧嚣,略显沉闷和喑哑。 工人们都住在镇上,镇上建有宿舍小区。每天都有几辆大巴接送工人上下班。
热门推荐
  • 我回到天界了吗

    我回到天界了吗

    天界,海纳百川,不拒细流,携诸天万界,傲立于天地之巅,被称之为众仙之乡,万古长存。一位安于现状的仙人,不想做那乘风破浪的大船,只想当一叶随波逐流的扁舟;也不想做那遮天蔽日的古树,只想在能容下他的世界安静地当一株小草。然而,为了回归故土,他却不惜辗转各个世界,逆着时光,踏着岁月,苦苦寻求真相……他坐在永恒孤寂的时光长河之上重重一叹,到头来,难道真的是一场空吗?一切,都要从天界最后一次开启通往人间之路,这位下凡的仙人说起……
  • 绯色异界

    绯色异界

    在异世中求生存,黑暗中祈祷一丝光明,追逐生命的璀璨。
  • 农女巧当家

    农女巧当家

    穿越家徒四壁,凶悍婆娘一双。手撕渣贱奇葩,巧计赚钱分家。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发家致富,生财有道。亲人爱人,拼命相护。势必要活的风生水起,名扬天下!她以为嫁了个山里猎夫,哪里知道他来头这么大,让她不得不撸起衣袖,手撕白莲,狠怼绿茶。却惹来无数倾慕,惹怒了他。“娘子,为夫已经准备好了搓衣板!”“……”
  • 田园商女:妖孽世子农家妻

    田园商女:妖孽世子农家妻

    穿越古代成农女,父亡母弱,家徒四壁,大群亲戚欺上门,指着鼻子骂她浪。顾心表示这算什么,看她的!拳打极品,脚踩渣渣,闲来整治绿茶女,顺手收拾白莲花——欺负人,她是专业的。“犯我顾心者,虽远必诛!”发家致富,她也是专业的。种田,采药,上山打猎,绣花,酿酒,下厨开店……从一贫如洗到家财万贯,小小农女,走出锦绣繁华路!要说人生还有什么烦恼……就是那个一贯清冷,不苟言笑的世子爷,为什么见了她就一改冷面,甚至化身禽兽?“姑娘,本世子掐指一算,你命里缺我。”“夫人,温故而知新,春宫册上三十六式,是时候从头温习了。”“孩儿他娘,耕田一天累不累?晚上,换我耕……”——一对一暖文,打脸虐渣渣,发家奔小康~~
  • 蒋勋说红楼梦(套装共8册)

    蒋勋说红楼梦(套装共8册)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 重生之誓不为后

    重生之誓不为后

    将门之女,苦熬六年,最终助他夺下皇权霸业,她终于一朝为后,凤临天下。世事难料,万民拥戴的皇后,转眼间变作意图弑君的朝廷重犯。而他却为了他心爱的人能登上后位,不惜将她送上黄泉。凤凰涅槃,她挟恨重生,这一世,谁欺她半分,她必定双倍奉还,外加送他早上黄泉!
  • 豆田篱下:糟糠不下堂

    豆田篱下:糟糠不下堂

    现代建筑女强人一朝穿越成为绑在喜堂上成亲的农家妇女。公婆嫌弃,小姑找茬,弟媳陷害,当地经济不发达,日子过得苦巴巴……她就不信了,有现代人的知识和技能,还怕搞不定婆媳关系过不上好日子!她用职场经验妥妥收拾了婆婆和小姑,又雄心壮志要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奔小康,红红火火开始了在古代的事业,意外获得的一枚藏有古井的手镯更让她如鱼得水春风得意!
  • 尹喜宅

    尹喜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绝谷之战

    绝谷之战

    古道西风马不瘦,夕阳西下,没有断肠人。一匹雪白的骏马,马上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身着银灰长衫,迎着西风,马蹄踏踏,走在这黄叶飘飘的古道上。眼见夕阳就落山了,天渐渐暗了下来,已是行路人投宿奔店的时候。但这年轻人并不急,望着这满目荒凉渺无人迹的荒野,神情悠然而又潇洒。忽然,这年轻人的眼光被什么吸住了。前方的弯路上,出现了一辆车,两匹高头大马,—个驾车人。
  • 重生六零小萌妻

    重生六零小萌妻

    林影和母亲相依为命,却被渣爹一家害得穿越到1959年东北县城一户普通工人家里……刚在这个平行空间混得风声水起,谁想到渣爹竟然也穿到这个时代。想要我的玉扳指?来吧,且看这辈子是谁输谁赢!(西林开新文了,希望大家继续支持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