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昭与孙登虎视眈眈,准备再起事端,在朝内稳居要职的司马昭却疑心病又犯了。
东吴被大周朝兼并,诸葛孔明的威名天下流传,而大周朝的皇帝又是那个人称凤稚的庞统,这几乎令他崩溃的两个当代重量级人物,就算在噩梦中也会令他寝食难安。
司马家族的司马懿是一个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
儿子司马昭则是一个有野心的人,这一切皆离不开父亲司马懿的教导。
司马昭年轻已经开始追求家族荣耀,高官厚禄,到了后来,土地作为当时财富最大象征,成为家族不断拓展势力,自我保护的一种自觉。
父亲司马懿告诉他,与朝内各权力大臣攀亲结义,这是最廉价有效的手段,只恨子女太少,财富拉拢的力度不够。
不过,父亲的野心也是有节制的,如同他的疑心,从小形成的对人的不信任,让他对任何异常的举动,哪怕充满善意,也会不断置疑,所谓以心衡量别人,他也是这样一个左右摇摆的人。
当初西凉之狼的董卓得势,父亲司马懿就不只上过当,以为通过财富支持,可以迅速得到自己需要的,但是结果令他意外,这个董卓傲气野心远超过他的想象,杀伐手段充满戾气,所有人汲汲自危,包括司马昭。
他最初的动向是想制造董卓,择明君以保命,乃是明智之举,只是到了后来,也害怕了,以杀伐来求得统治天下目的,手段固然有效,可是它最大的作用,也是令所有忠心的身边的害怕离开。
这就如同,小时候见到的小孩子打架,拳头大的总会出尽风头,始终有一群呼来喝去的人在旁簇拥,这个没有错,在混乱之下,短时间可以得到拥戴,但一定要分明内外,有适度的,不能连累无辜者一起处罚。
动大气而动天下,看似只是脾气问题,如此以治理天下之政,怕是只能令人觉得不安,觉得无法捉摸,司马昭最后选择当时势力并不强,却有一定号召力的曹操就是如此,虽然当时他是两头投注。
曹操则是另一个不可轻视之人,他的性格如同一群玩耍的小伙伴,里面最冷静旁观,又总能在关键时刻拿出手段的阴谋家,他说的是谋士的话,但内心却是城府很深。
自幼曹操有机会接触官宦子弟,尤其是后来的劲敌袁绍亦是曹操年少时朋友。
在第一个人造反的旗帜打破大汉一统的天下,那曹操也成为第一个响应并指向董卓之人,他很阴险地做这个正义角色,并取得一呼百应的效果。
第一次展露头脚后,曹操聪明地没有充当那出头鸟,推举当时在豪强位置显赫的,自己从小玩伴的袁绍作为首领,继续隐藏自己的锋芒。
袁绍失利是必然的,曹操抓住的是那最关键的时刻,群龙无首,一场混乱之季,把献帝接到许昌,又开始充满背后的策划者。
不过,这一次,他这个策划者却是真正的领头人,自此巩固自己在汉世及造反者两面得好的角色。
与好朋友袁绍的官渡对决成为曹操在军事上,取得中原霸主的最后宣告书。
在两次最重要的征战中,司马懿告诉司马昭注意到一个重要细节,袁绍与刘表,皆突然无征兆病亡,两个有权威的重头人物先后死去,年轻后辈已再无实力抗衡曹操,自此天下归曹已定,但他依旧保留幕后口号:维护汉统,重家卫国。
司马懿猜不透期间的阴谋诡计,所以,已自知无力回天,未来保护曹魏天下,做一个重臣忠臣,是他无奈选择。
一山无两虎,野心可以成就辉煌,也可能自取灭亡,司马昭开始比别人更大的自制力,哪怕到死,也不会轻易暴露自己意图。
曹丕的登基是众望所归,想是曹操临终已有所交待,汉献帝的存在也是空有虚名,当这已成为天下昭昭之事,一切也就顺理成章。
在选择是曹植还是曹丕为帝,司马昭作为一个忠臣,始终站在强悍的曹丕旗下,任何诗情浪漫无法挽救这个混乱国度,只有强硬才是政治家的本色。
他的始终如一,亦得到曹丕的奖赏,但父亲司马懿依旧惴惴不安,始终认为,一切的荣辱背后,一定有莫大的阴谋防范。
始终觉得自己隐藏得还不够深,越是被虚荣冲晕头脑,他就越变得谨慎不安,防范可能哪天也会无故病亡。
相生存在一个聪明人手下,当一个愚蠢的人与充满野心的人,都是自杀之路,只有一种人是最可靠的,始终忠心,并以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忠心的可靠性,司马昭做到了,但他并不满意。
这就是司马昭从父亲司马懿嘴里的收获,在所有人的感觉,司马昭变得胆小忠心,始终低调,并不与人真强好胜,这样的形象,路人所知,才会保护内心的不安。
为了证明司马家族的忠心,司马昭准备在潼关准备大展拳脚,只是担心在江东的诸葛亮会伺机对许昌的进攻,这也是他无法回避的坎,但打是肯定要打,曹魏的指令谁敢违抗。
攻敌致胜的最佳法门,首先懂得《孙子·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大周朝所以能够长驱直入,势如破竹,甚至东吴在诸葛亮三擒孟获后,返回已成空城的荆州,把陆逊打败,败得如此惨烈,还有建业之战,虽三路人马齐攻,想那建业经营多年,岂是片刻能成。
所以能够取胜,皆是缘于大周之所谓传说之“神器”。
司马昭自然会派人在江东及长安收集信息,每次胜利后,在坊间传播的谣言,别人不信,他是宁可信其有,绝不信其无。
所以,在他准备接受曹魏之令下,已经多少拿到神器的真实物件,还有那手雷,唯一无法拿到的是所谓“神威大炮”,太重太大,无法移动,只能远观,不能拍照,画像到是弄到。
最重要,司马昭知道守候在长安城,有一个虽官职不高,却重要人的致命点。
这人的名字叫马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