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45300000014

第14章 受活(14)

单眼说:“在受活待着倒是不遭辱,不遭辱可我二十九岁了,二十九了我连媳妇都找不到,你说我能不去吗。”

茅枝婆又到瘫媳妇家里了,说:

“你不能不去吗?”

瘫媳妇说:“不去我在受活穷死呀!”

茅枝婆说:“别忘了你是咋样瘫的呀,别忘了你是咋样来的受活庄。”

瘫媳妇说:“记住哩,就是记住我才不能不跟着上边的人出门呢。”

茅枝婆又去了十三岁的小儿麻痹家里了。

茅枝婆说:“孩娃才过了十三呀。”

人家爹娘说:“再长几年他的脚就穿不进瓶里啦。不小啦,该让他出门闯荡了。”

茅枝婆说:“不能拿着孩娃的缺残去让人看呀。”

人家爹娘说:“你不让人看这你让人看啥呀?”

茅枝婆就从小儿麻痹的家里出来了。庄子里是愈加的安静呢。西去的日头把满庄酷夏新生的树叶都照得红亮了,像树叶也会发光一样儿。庙客房在这日头的光亮里,静静坐落着,如了一个不言不语的老人一模样,有了年头了,有了岁数了,啥儿也不消去言说声张呢,就那么静静看着也就行呢。高老的苍柏树,把影子拖着铺在庄街上,将那亮堂的庄街染黑了半截儿。茅枝婆走路没有先前快捷了,没有先前快捷她却比先前瘸得更加鲜明哩。起原先,在脸上凝着的硬硬的冷黄疏淡了,变成了漂浮不定的灰,她像被人抽了筋骨样,软软地拄着她的拐杖走,慢慢地,拖着脚步,有一缕白发散在她的黄额上。到了庙客房的门口儿,立下来,望了望,她就进去了。

县长正在端着大茶杯子喝他的水,秘书正在叠着他帮县长洗的裤衩和褂子,叠着往县长的行李箱里装。县长说:“那裤衩让我收拾吧。”秘书说:“哪能呢,又不脏,就是做蒸馍的笼布也不脏。”县长就让秘书收拾了,一脸的安详和喜悦,望着秘书,像一个父亲看着他的孩娃长大了,能帮他干活了,可以坐在那儿悠悠闲闲指指派派孩娃了。县长喝着水,想起了啥儿样,回头瞟一眼正墙上挂着的那张他的像,又对秘书说:

“摘下来吧,不合适。”

秘书说:“留着吧,没啥儿不合适。”

县长说:“要留下来你把它往下挪一点,我咋能和人家并头齐肩呢。”

秘书就爬到那像下的桌子上,把县长的像摘下来,朝下挪了半筷儿高,使县长的头顶在毛主席像的肩膀上。秘书说:“这样行了吧。”县长看了看:“可以再往上挪一点。”秘书就又往上挪去了,让县长的像只比毛主席的像低出半头儿,才在那像的四角按着图钉儿。这当儿,茅枝婆出现在了庙客房正屋门口了,立在那,默言着,望着县长,没了十天前在梁上雪地见他时的那种不屑了,没了那种娘在儿娃面前的威严了。倒像有事要求了孩娃、又怕孩娃不应的一个可怜老人了,像怕孩娃会突然起身动手打她样,怯怯的,恹弱着,如若不是夹了拐杖就会倒下般。县长看见了茅枝婆,就像十天前茅枝婆起初看见了他,一脸的不屑不耐烦,也就依是坐在屋里桌边上,端着水杯子,并不喝,却又不言不动呢,只那么瞟着和盯着,像没有看见一模样。

“你真的要办那残人出演团?”

“是绝术表演团。明儿就走了,先到县城演,海报都让人在县里四处张贴了。”

“你要毁了受活庄儿呢。”

县长就笑了:

“毁啥呀,我让受活庄立马就家家盖楼瓦雪片哩,让所有的残缺人都有花不完的钱,过天堂的日子呢。”

茅枝婆说:

“你要不把受活人领走,我可以跪下给你磕个头。”

县长就笑了:

“我不欠人磕头。等我把列宁的遗体买回来,谁见我都会磕头呢。”

茅枝婆说:

“你把受活人留在庄落里,我可以把你的像挂在我家屋里正堂上,谁的像也不挂,就挂你柳县长一个人的像。还可以每天早晚都进香。”

县长又笑了,淡淡地说:“我知道你从让受活人入社[1]那天起,都想让受活人把你每天上香敬着哩,可你一辈子却最对不起受活人,没让受活人过上好日子。我和你不一样,我为受活人是不图人上香敬着哩。我不图名利呢。我就图受活人心里念我就行了。我知道你因为腿瘸,预报天气准,其实哩,你也可以到那团里演一个预报天气的啥儿节目哩,你去了,我让你每月拿那团里最多的钱,比别人多出一半、一倍也行呢。”

话到这,县长望着茅枝婆,就像望着他在规劝他的一个姑女儿,像他说的话,入了人的心肺了,能把人从那岸劝到这岸上,于是呢,脸上就漾荡了很厚很厚的红亮和快活。望着柳县长,茅枝婆不言声儿了,她像被县长在脸上掴了几个耳光样,忽然间脸上有了一满全的青紫色,像是她很想像十天前那样把她的拐杖在他面前舞起来,挥挥打打的,可她青紫着脸,真的要试着在他面前舞划她的拐杖时,她的身子却没有一早先的稳扎了,没等她把拐杖挪离脚地儿,突然的,突然突然的,她人就像一捆草样一冷猛地倒下了。不是像一根椽木样,一冷猛地重重倒下的,是像一捆草样飘飘无力地倒下了。倒下来,她就一脸不歇地抽搐和拧扭,嘴角上挂了白沫了,吐着白沫,还面对着天空嘶嘶哑哑地哭着只有她、只有受活人才能一明二晓地唤:

“是我对不起受活呀,我让受活人入社啦——是我对不起受活呀,我让受活人入社啦——”

茅枝婆像是有了羊角风。在庙客房门口的蛾儿看见外婆一捆草样倒下来,先还要往庙客房里跑,一脚踏进来,却又立马抽了回去了。往她家里跑去了。跑着大叫着:

“娘!娘!快点吧,快点吧,我婆不中啦——”

“快点吧,快点吧,我婆不中啦——”

庄人们就朝着庙客房这儿跑来了。菊梅和她的姑女们也都朝着庙客房这儿跑来了。整个受活都是了洪涝汪汪的脚步了。

絮言:

[1]入社:这是一个只有受活人才明白的历史用语的简称,是独属于受活的一段历史故事。

第五节 絮言——入社

说起来,几十年前的己丑牛年里,这个世界上发生了天大的事。茅枝婆那时候还年轻,也才二十七八岁。二十七八岁,她已经做了石匠多年的媳妇。做了媳妇,未及生养,因此水嫩秀润,腿虽有些瘸,可也没有瘸到哪里去,慢些走路没人能看出她是一个残疾人。她是几十年前,石匠到耙耧山里给人洗磨时从半道捡回的一个大姑娘。没人知道她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人饿得柴柴瘦瘦,死死昏昏。石匠从深山二十几里把她背回庄,喂了水,灌了汤,过几年她就做了他的媳妇了。那个年景里,耙耧人从外边背回一个女的就做了自己媳妇是常有的事,没有什么可以惊奇的。可惊奇的是,这个叫茅枝的姑娘,人不是庄稼人的样,穿的却是庄户人家的家常服,可又长到十七岁,还不会种庄稼,不会缝衣裳,倒能认识不少的字。她是被石匠从路边救活过来的,那时石匠单身过了三十一周岁,将近比她大了十五岁,是合该立马和她成亲结婚的,可石匠因为大,茅枝因为小,却没有很快成亲过日子。她就在他家和他分开着住,那么长久地分铺安顿着。安顿着,却又常常透出要离开受活、走出耙耧的心。她是人在受活,心在耙耧外的世界飘浮着。飘浮却又没有最终一横心离开受活庄,都以为是因为石匠一家对她的好,究其实,倒不完全是这样。她是从小跟着母亲和红军走了千里万里的人,在第五次反围剿的战斗中,有一夜,她和母亲睡在山洞里,忽然母亲就被几个男的红军抓走了,天亮时,和另两个红军一道被枪毙在了一条河边上。她是三天后才知道母亲是被一个她常叫伯伯的红军团长枪毙的,知道了母亲和那另外两个一叔一伯的红军是叛徒,说一个团几个月来总甩不掉敌人的围追和堵截,都是母亲和那叔、那伯告的密。因为她是叛徒的女儿,即使三天在洞里没吃饭,也没有哪个红军叔啊、伯的敢去给她送上半碗汤。可是到了第四天,有个红军营长把她从洞里抱出来,给了她一碗汤、三个煮鸡蛋,说她娘不是叛徒,叛徒是另外几个人,也都已经枪毙了,队伍已经可以安全地甩掉敌人,和中央红军会师了。说她母亲已经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她是烈士的后代,革命的后代,因此就成了最小的红军女战士。

就跟着队伍从四川的哪儿辗转着往西北的方向去,一年又一年,她长出成人样儿,能持枪打仗时,部队一到西北,就在一场恶战中被打散了,姐妹们各自离散,流落他乡。在那些跟着队伍的年月里,她是在惊惊恐恐中长大的,敌人的枪声和枪毙母亲的枪声总在她的睡梦里砰砰砰地响,就在这外人不知的惊恐里,她说要走着,却又一天一天留在了受活庄。留下来,却又总不忘记着走。日间里闲下来,她总是要到山脉的梁道上,碰到从山外进来的路人就问人家许多事,问外面的世界怎样了,仗还在打着吗?日本人到了山东到了河南没?而路过的人,也是多半不能告诉什么给她的。她也就终于明白,耙耧山脉在世间的偏僻,就像一块平常的碎小石头,被遗落在一条漫长的沟谷间;像一蓬儿草,生长在一大片的林地样。路过梁道的人,也都是对世事知之甚少的耙耧人。又三年两年,就这么一晃过去了,外面世界上,有关日本人长短的消息,也是今天传过来,明天传过去,并没有什么的确凿和一定。但因此,受活人也就慢慢知道了,她是跟着队伍走过的人。可是走过了,也就走过了,心里有了伤,身上有了疤,腿瘸了,落根在受活这地方,是连心思也不能走远的。还有那偏僻,连一丝革命的确凿消息也没有的偏僻,也就成了她要走却又留下来的最好理由。似乎也就只好让日子把那些往事全都掩埋着。受活有种不完的地,有吃不完的粮,她也就日渐习惯着,会了种地,会了缝衣,成了庄稼人。石匠有一个七十三岁的老瘫娘,她是受活年龄最大的人,最知道受活的来龙与去脉,关于受活的起源与传说,都是出自她的口。茅枝每天和她在一起,是开口合口都称她为奶的。庄里有人说,你让茅枝给你叫娘嘛。她就说,你就别操闲心了,该让茅枝给我叫啥我心里清白呢。人又说,让你孩娃去把她睡了去。她就冷眼盯着那个规劝她的人,说闲了就歇歇你的嘴,心咋就不长到肚里呢。

庄人们就愈加敬着了石匠的娘。

可庄人们以为茅枝永生都不会和石匠结婚时,有年冬天他们成亲了。后来庄人们才知道,是那年冬天石匠的娘有了病,临终时抱着茅枝尽了劲儿哭,哭着和茅枝说了很多话,茅枝也哭着和她说了很多话。后来几十年都没人知道她们说了啥,可是到末了,茅枝就答应和石匠结婚成亲了。

答应了,石匠娘就安安详详死去了。

那一夜,她就和石匠合了铺。

那一年她虚岁十九,他已经快到三十五岁了。

就那么过活着,择日子埋了石匠的娘,石匠就不再出门去洗磨,日日夜夜地守在家,守着她,种着地。茅枝呢,虽还时常打听一些外面世界上的事,比如人家说,日本人到了九都了,她的脸上会有一些惊白色。人家说日本人从城里到了乡下要粮食,见了孩娃们还给孩娃发些洋糖吃,她就会有一脸的狐疑色。关于外面的风雨和枪枪炮炮的事,她虽依然热爱地打听着,却从不再说要离开受活走了的话。

她是真的成了一个受活的人。石匠去犁地时她就牵着牛。石匠割麦时她就在石匠身后捆麦捆。石匠发烧了,她就到村里寻姜找葱给他熬汤喝。和家家户户都一样,虽都是有瞎、有聋的残缺户,可却扎扎实实地种地收割,忙秋忙夏,到季里,家里的粮食吃不完,菜也吃不掉,日子过得殷实而富足。世外的事和受活人的日子遥遥相隔着,如相距了十万八千里。除了庄里人到几十里外的镇上赶集买些油盐,捎回来一些亦真亦假的战事消息外,受活是和外面世界遥遥相隔着。

就这么一天一天隔着过去了。

一个月一个月地过去了。

春夏秋冬地过去了。

过了己丑牛年到了庚寅虎年,照着民国的日子算,到了民国三十九年哩。就是那一年,那一年的秋天时,茅枝去几十里外的街上赶了一次集。先前庄里赶集都是男人的事,是那些圆全的男人和不盲不瘸的男人们,把各家要卖的杂物挑出去,把要买的物杂挑回来。

可是这年秋,落叶满地时,茅枝去自己家田头摘柿子,就远远看见从山下路上爬来了一个人,她就在那柿树上问:

“喂,你知道外面世界啥样吗?”

那人抬头望着她:

“啥子啥样啊?”

她说日本人打到哪儿啦?

那人就惊着说日本人早就回家啦,他们乙酉鸡年从民国三十几年的八月投降至今都又过了五年啦,眼下连民国都没啦,四邻八村都已经入了合作社了呢。

那样几句平淡的话,树下的人不会想到它将给树上的人带来怎样内心的波澜和惊奇,不会想到一个人的和一个村庄的历史将从此翻开新的一页。他走了,她在树上遥望着耙耧山脉以外那隅开阔之处,秋天的白云在天空淡淡飘动着,日光如水洗了般明明亮亮,大地与万物,都在这明亮中发生着奇异的变幻与流动。就是在这变幻与流动中,茅枝最后望了一眼那穿中山服的人的背影儿,她从柿树上下来回家了。

来日,她一早就往镇上去赶集。从受活到那叫柏树子街,来回有一百多里路。所以她是在鸡叫头遍就起床,鸡叫二遍就上路,鸡叫三遍时,她已经独自在山脉上走了十几里。

到鸡叫四遍时,就下了耙耧山。

同类推荐
  • 沦陷拾遗

    沦陷拾遗

    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五周年,领导派我写篇文章。内容主要是日本鬼子在我区犯下的暴行和区内民众抗日的英雄事迹。这是一个旧而又旧的主题了,领导提示说,去查一下县志呐!又提醒我,自然是民族精神,主旋律哟!我便真就去找到一本新修的县志,翻到有关沦陷与抗日的篇章,看那一段段简短的文字,豁然就记起儿时听到的一些故事来。我的故事的叙述者都是些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们不会编造,说得支离破碎残缺不全,都是他们亲历的事,因而那县志上便都有。但是他们给我讲述的时候,与故事发生的时间相隔了二十多年。
  • 月牙泉

    月牙泉

    小说讲述了一对成年姐妹之间的情感交往。妹妹生活在省城,工作在一个社会团体,经济环境优越,来来往往的都是文化人;姐姐生活在农村,种地、赌博、生孩子、离婚便是姐姐的全部人生。除了不断补贴姐姐经济上的无底洞,除了从姐姐的衰老看到自己的未来,妹妹极度不想跟姐姐面对面相处。作品把姐妹的相见设计在一个无法回避、无可奈何的场合,并通过姐姐在自助餐厅的贪婪、土气,在宾馆浴室不断地冲洗,让妹妹充分看到姐姐的衰老、身体变形,以及经济上的穷困窘迫,让妹妹不断地感到尴尬又不得不忍受。可貌似粗俗的姐姐在迷糊中与妹妹的简单问答,从童年回忆到房子,从钱到婚外情,让妹妹对姐姐有了重新的认识。
  • 冒险史

    冒险史

    福尔摩这个人物形象自阿瑟·柯南道尔笔下诞生的至今已风靡世界百余年。对于全世界无数的福尔摩斯来说,他们丝毫不怀疑福尔摩斯存在的真实性。自从阿瑟·柯南道尔1887年赋予福尔摩斯生命之后,这个身材瘦削、有着钩鼻、头戴猎帽、肩披风衣、口衔烟斗的人就永远活在了人们的心中。
  • 亲骨肉

    亲骨肉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红夏利

    红夏利

    我师兄路平是匹老驴。二十多年前路平大学毕业,分进了管理建设的单位,用现在的话说,当上了公务员。那时候大学生稀罕,进了单位,想不当官都难。可是路平没当官,不是单位不提拔,是路平实在提不起来。路平是水,看得见抓不着。这话是单位的人事处长老任说的,我猜任处长本意是要说他稀泥糊不上墙,可是任处长的女儿却正如狗撵兔子般追着路平,总不能让自己的女儿嫁给稀泥吧?于是路平就成了水。按任处长的设计,路平五年内提个处长没问题。任处长并不指望路平超过自己,男人官做大了不一定是好事,灯越亮,蚊虫飞蛾越多,任处长不想让自己的独生女儿不消停。
热门推荐
  • 明月化星

    明月化星

    人生追求五层境界:一为生存,二为安危;三为归宿;四为尊严;五为放飞自我。刘星在万历四十七年来到明末,为了自身和国家的存亡和尊严,从自强不息开始....通过韬光养晦,蓄养青年军,筹建水师抗满清,打朝鲜,坑日本,平中原,征蒙古。继而带领国人纵横四海八方,最终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马克思:思想传记

    马克思:思想传记

    本书由伊林·费彻尔所著,本书是德国马克思学研究专家伊林费彻尔的著作,费彻尔从马克思的文本出发,对马克思的思想观点进行了考证,回顾了整个马克思思想发展进步的历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可供相关读者阅读学习。
  • 无限之刺客

    无限之刺客

    狂虻之灾、生化变异物种、丧尸、万兽包围、与波斯军队战斗……一个完全由死亡游戏组成的诡异恐怖的空间……他本是一个极品宅男,却无意中进入到这个空间,为了生存、为了回到现实世界,他必须穿梭于各个恐怖游戏或电影中,面对种种险境他和他的同伴将如何应对……最终,他们是命丧游戏还是重见光明……
  • 时光

    时光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诸神共主

    诸神共主

    在万古之前,诸神之星是各个生命星辰向往的地方,聚神宗是无数势力朝拜的圣地。万古之后,诸神之星灵气枯竭,修行之风可谓坠入谷底,整个诸神大陆之上,到底有无仙神,无人可知,无从听闻,只能成为传说……聚神宗从万古之前的圣地存活至今,虽不至于灭绝,但却也只能沦为一个三流或者不入流的小宗派。聚神宗太上长老在临死之前将叶巴赐忽悠到门派内做少掌门,得诸神之火传承均衡天功,他能否再现昔日之盛况?万古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仙神何在?诸神共主论道位:97264885
  • 故事会(2015年10月下)

    故事会(2015年10月下)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办刊时间长,知名度极大。该刊以短小精悍的篇幅,讲述老百姓最喜爱的精彩故事。
  • Master Humphrey S Clock

    Master Humphrey S Clock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地震圆舞曲

    地震圆舞曲

    王坤申他来找我的时候,就犯了点事儿。电话里,王坤申强调说他惹了麻烦,他让我记下细节,以备适时的时候好好想想。电话的时候正过安检,他捂住他的包不让开袋检查,以他平时的个性,犟了句嘴。警察说,那请去办公室一趟吧。当即天墨黑,如胶似漆,像墨汁泼洒地沥在空中,深秋有无名的压迫感。去警察办公室的路上,王坤申苦闷地,继续给我打电话。他说,陈总,哦,陈与尘大哥?你看他们干的事!刚开始看他神气的,到这电话宛如一堆乱码。等回来,又接上道,大哥,是你让我坐地铁来的,我说不熟,前进镇也没地铁旁边的俩警察有人就说了,电话你别打,也就是按个程序,让你去接受下检查,看看你的包。
  • 中国梦的世纪

    中国梦的世纪

    中国的今天似乎有一种让许多人困惑不解的矛盾现象:一方面是综合实力达到了新的高点,中国在全球的种种危机和困局之中虽然也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但中国的发展所具有的优势和力量还是正在凸显,这也是为人们所充分了解的事实。
  • 一花一梦生生兰香

    一花一梦生生兰香

    "你可真特别,要不往后我就称你兰吧""既然你以前叫兰,那我就唤你兰吧,如何""你为何要杀了她?当初我就不该收你为徒,我再也不想看见你。""恩情未报,还落得个仇恨的下场,如果我帮你复活了她是不是还了五百年前的恩情??""浮生,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你还活着,这恩我终究是没报成,可惜没有来世了。""同样是花,为何你选择了水仙,若当初我放手,说不定我已报了恩,你也和她在一起了,也不会人去楼空,只剩下这一盆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