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豫:对呀,你怎么能找到那么好的老公呢?当时你见到他,怎么肯定这个人将来会是好老公呢?
郑明明:我们都在学习怎么成为一对好夫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我的个性很急,我老公就不一样了,他是慢性子,所以我们也是慢慢磨合出来的。我觉得婚姻当中两个人都要退让,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家庭辅导牧师,他曾经告诉我,你讲话的时候一定要放低声音,降低八度。比如晚上你看到丈夫在看电视不睡觉,你很着急的时候,不要说:“哎呀,快点睡觉了,现在都几点了还不睡觉!”要尝试着说:“老公啊,现在差不多十二点了,你可不可以睡觉呢?”我尝试了一下牧师说的,觉得很管用。我把声音降低八度的时候,他可能会觉得不好意思,便听我的了。要放到平时我那么大声音,他肯定就不听了。另外不能讲“离婚”这两个字,再怎么吵都不能出门回娘家。
鲁豫:那你们俩吵架的时候会不会走出门去,然后被对方拽回来?
郑明明:我没有,但我知道很多人这样做过,走了两天不回来。
刘晓庆:你们两个都没有吗?鲍比也没有说过离婚?
郑明明:没有。
刘晓庆:这个很不容易。
郑明明:因为你一说离婚,也许它就会变成事实。而且每天这样讲,也很伤对方的心,他对你就没有信任了。
鲁豫:但总会有火的时候,真到那种时候你怎么办?怎么把它发泄出来?
郑明明:我扔东西,看到什么我就扔什么,发泄一下。
刘晓庆:以后吃零食,好多人生气吃零食。
鲁豫:你会捡贵的扔还是捡便宜的扔?
郑明明:一开始没有理智,看见什么就扔什么,后来想想,还是选那个便宜的扔吧。
两个不同的人在一起生活,自然免不了口舌之争,但在日常真实情感的维系下,许多平凡的小事也会显出温馨来。郑明明的丈夫陈树德先生多年来习惯了站在妻子身后,默默支持她,而且颇具幽默色彩的他,还总结出了一套“老公的三从四德”。
三从是:第一,服从;第二,跟从;第三,盲从。四德是:第一,老婆化妆等得;第二,老婆购物舍得;第三,老婆整族人的生日记得;第四,忍得。
多年的夫妻生活,大家都摸清了对方的脾气。郑明明谈到大女儿结婚的时候,在旧金山的一个礼拜堂,她同先生去走红地毯,“他送的时候,一回头,不舍得,流眼泪了。”言谈之中,也不禁泪眼婆娑。
闲暇无事,两人便结伴跳舞。悠扬温柔的乐曲中,他们迈着轻盈的舞步,默契而旁若无人。
鲁豫:我觉得两个人在一起跳舞是很浪漫的。
郑明明:他的心脏需要通波,医生说一定要多做运动,不运动血管又会再塞住,容易引起半身不遂。我问他喜欢什么运动,他说喜欢跳舞,那我就陪他跳。其实我并不喜欢跳舞。晓庆那时候在上海拍金大班,她跳得很好,我就想跟她学跳舞吧,所以就下决心学了跳舞。
刘晓庆:百乐门的老板是我的朋友,我介绍他们认识,她就经常去跳舞。后来越跳越漂亮,跳到我这个觉得自己舞蹈很好的人,都觉得她跳得非常好啦。这次她庆祝四十周年,我们到百乐门一看她跳舞,我们都不敢跳了。
2010年5月,陈树德、郑明明夫妇为了庆祝结婚四十周年特地举行了隆重的红宝石晚宴派对,并邀请了众多亲朋好友参加,其中包括刘晓庆、陈美琪等众多朋友。派对上,郑明明即兴起舞,大家一起见证了他们夫妇俩四十年的爱情盟誓以及相濡以沫、情比金坚的和谐婚姻。
“我俩要将一切的荣耀归给天父上帝,因他所赐的福,使人富足,并不加上忧虑”。为分享婚姻四十年的美满及喜悦,郑明明夫妇俩精心安排,并且重温了当年神圣浪漫的婚礼仪式。
我们家是严母慈父。对女儿,她们要是不听话,我要动手打的。我父亲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去对她们
鲁豫:2010年是你们结婚四十周年吧?四十年叫什么婚?
郑明明:红宝石婚。这一次我四十周年结婚纪念,正巧是五月一号,世博会的开幕。
鲁豫:为了庆祝你们结婚四十年……
郑明明:世博会就开幕了。
鲁豫:事业成功已经很了不起,婚姻又很幸福,两个女儿又都很漂亮,晓庆姐说她们工作也很好,嫁的人也都很好,也很幸福。你怎么当妈妈的啊?
郑明明:对孩子,我是再忙再累早上也要起来陪她们。她们在美国念书的时候,我再忙都会到美国去看看。
鲁豫:我们一般都说严父慈母,你们家是严父慈母,还是严母慈父?
郑明明:我当然是最凶的那个,我们家是严母慈父。
鲁豫:这是自然分工吗?
郑明明:不是,可能是因为性格吧,陈先生本来个性就很温柔,而且他很爱两个女儿,从来没有对女儿讲过一句重话。
鲁豫:你怎么凶呢?
郑明明:跟我父亲一样,我父亲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去对她们。
鲁豫:板着脸吗?
郑明明:对,要打的。我觉得“三岁定八十”,小时候如果不好好管教,大了她便改不了啦,所以我要打的。记得那时候我大女儿老拿我的口红在墙上画画,墙壁上面涂得都是口红。我就把她抓来打,打了一个小时,一定要让她记得。那时候她才三岁,之后便再也没有拿口红乱画。假如我只是说“哎呀,你又弄坏了,你不要再弄了,你看妈妈的口红都坏了,墙壁也坏了”,这样的话,讲一百遍她都不听,所以我就是要打。当然打得不是很用力了,只是为了让她记得。
鲁豫:祖父母一般是不会打自己的孙子、孙女的,如果他们做父母的要打孩子的话,你会不会管?
郑明明:我有两个外孙,一个女孩,一个男孩,女孩很可爱,很爱吃东西。我每次都跟她讲,你不能吃太多哦,吃太多了胃大了,将来胖嘟嘟的不好看。她每次看到我就答,嗯,我不吃了。可是一会儿她跑到厨房又吃上了。她说,外婆,我好饿啊。可是一看到我的脸色,她就不敢吃了。
鲁豫:哇,你这个当外祖母的,跟别的外祖母不一样。我们小时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说要多吃,这样才能长得胖长得结实,你却让她不要多吃?
郑明明:对,因为我觉得要吃有益的东西,不能乱吃。现在有很多胖小孩,就是因为父母一直叫他们吃导致的。这对身体不好,将来减肥会很辛苦。
身材要保持五十年不变。每天早上我都称磅,比如今天早上假如是五十公斤,我就写“小心啊,你就要变成师奶了”
郑明明很善于总结生活哲学,对待外孙,她坚持节食从娃娃抓起;对待自己,她的要求更加严格。驻颜有术的她现在看上去依然精神饱满,不像她这个年龄的人。而多年如一日地保持身材,更让她身上一直散发着一种超越年龄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年过三四十,仍然有着含苞的美态,因为修养好,腹中的气度渗透全身……也与心境有关,孜孜不倦、不断研磨,脸上自有动人神采。”这是郑明明总结的女性美,更是她自己切身的生活体悟。
鲁豫:你怎么一直保持你的身材这么好?
郑明明:我每天都跟自己讲,身材要保持五十年不变。每天早上我都称磅,比如看到今天是五十公斤,我就写“小心啊,你就要变成师奶了”。
鲁豫:先生呢?太太很有名,又漂亮又成功,他怎样应对?
郑明明:开始我没觉得他有什么,后来我发觉很多聚会他都不肯去了,我知道要小心了。所以每次出去的时候,到哪里我都带着他,到了之后我就跟大家介绍说这是总裁,他是我的头,我是他的身体,有什么事情以他为主。这样他就愿意出来了。
刘晓庆:只有这样婚姻才可以长久。
鲁豫:才可以有红宝石婚姻。
刘晓庆:还会有钻石婚。
鲁豫:五十年金婚,六十年就钻石婚,七十年是什么婚?
刘晓庆:不懂。我们一般纸婚就完了。
如果说婚姻的经营需要艺术才能维系至金婚、钻石婚,那么组建“艺人之家”则是郑明明内心使命感的真实涌动。
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信基督之后,郑明明一直都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每星期都做礼拜。平时工作繁忙的她,一直没有精力推动传福音的工作,直至一件意外,使得郑明明组织了“艺人之家”。
1985年某日,翁美玲打电话找郑明明。那时候翁美玲经常到“蒙妮妲美容院”做按摩,两人渐渐成为十分熟稔的朋友。那天翁美玲似乎满怀心事,跟郑明明说要跟她畅谈,而郑明明习惯了晚上十二点之后不听电话,便没有长谈。第二天,翁美玲自杀身亡的消息传来,郑明明悲恸难忍,亲自到灵堂致祭。看着影迷们悲伤的面容和翁美玲的遗体,郑明明内心既自责又内疚。
有鉴于此,郑明明立即抽空组织了“艺人之家”。娱乐圈的艺人,生活圈子窄,个性又格外敏感,工作又令他们长期缺乏安全感,郑明明便准备从艺人方面进行工作,组织一个团体,以防翁美玲事件的再发生。
香港著名演员邓萃雯谈到郑明明的“艺人之家”时赞不绝口,“来艺人之家十几年了,我觉得真的很好,好多人都觉得我们艺人是很风光的,但我们不开心的事情或者家庭之间的问题都很难同别人诉说,尤其在香港,那么多狗仔队乱写,你更没有信心在外面跟别人讲。在艺人之家,我觉得可以变回一个很真实的人。”
“艺人之家”的聚会,从1985年创建开始,一直持续至今。
第二天早上六点多起来,我听到收音机里的消息,翁美玲自杀死了。我非常难过。如果当时我能听她讲讲心里话,也许就没有这个事情发生了
鲁豫:翁美玲当年饰演的黄蓉娇俏可爱,大家都很喜欢,但她走得特别早,才25岁。听说翁美玲在走之前那天晚上给明明姐打过一个电话?
郑明明:对。那天晚上她打电话给我,她说她很难过,因为那时候她经常跟男朋友吵架。她说,“我想跟你谈谈”。可是那时已经很晚了,我向来习惯了十二点睡觉的,所以我告诉她,“睡吧,睡吧,过了明天就没有事情了,明天之后又有明天”。没想到第二天早上六点多起来,我听到收音机里的消息,翁美玲自杀死了!我非常难过,怎么会呢?后来,我到她的灵堂拜祭,外面人山人海,我很难过。别人有困难需要跟我倾诉的时候,我只想到自己,没有好好地劝慰她,如果当时我能听她讲讲心里话,也许就没有这个事情发生了。
鲁豫:每个人都会有那么一段时间,可能有点想不开,但只要你跟我说一说,我过去了就好了。
郑明明:是的。
郑明明有很多娱乐圈里的好友,而关系最要好的就属刘晓庆了。圈里人都知道,郑明明和刘晓庆是铁杆的好姐妹、好朋友。
“没有刘晓庆,我不会来大陆。”郑明明这样描述她跟刘晓庆的关系。她们之间的友谊要追溯到1984年,那年,刘晓庆先后为其主演的电影《原野》、《火烧圆明园》到香港举行记者招待会,郑明明当时开的美发店在香港名气较大,刘晓庆就上门做发型,一来二去两人就认识了。
后来,郑明明还陪刘晓庆参加过记者招待会。有一次一位香港记者采访刘晓庆,用的是粤语,刘晓庆因为听不懂,便只顾埋头看报纸,也不肯进会场,把记者晾在了一边。郑明明在一旁看到,觉得不好便赶忙过去相劝。从那以后,两人就成了推心置腹的好朋友。
友谊似水长流。时至今日,郑明明仍然非常关心刘晓庆,刘晓庆也是同样。当初郑明明进军大陆正是源于刘晓庆的一句话。1984年,刘晓庆邀请郑明明到北京,希望她对大陆多一些了解,并寻找一些发展机会。谁也不曾料到,多年后的今天,郑明明竟然走遍了大江南北,蒙妮坦美容美发学校已在各地开设了20多所,“郑明明”牌化妆品也成了家喻户晓的名牌。
刘晓庆那时候是中国最了不起的演员,我是她的粉丝,很崇拜她的。没有刘晓庆,就没有今天的郑明明,是她把我带到了内地
鲁豫:你跟晓庆姐两个人是怎么认识的?
郑明明:1984年认识的,二十六年了。那时候在香港经过朋友介绍我见到了晓庆,很兴奋,刘晓庆那时候是中国最了不起的演员,我是她的粉丝,很崇拜她的。我看到她不会讲话,在台上发抖啊。
刘晓庆:这是编的,编的。
郑明明:真的,真的,没想到后来晓庆非常热情、非常平和,我才开始放松自己,后来我们成了好朋友。
刘晓庆:当时我到香港去参加《原野》的首映式,后来经人介绍认识了明明姐,明明姐就送化妆品给我们,有日霜、晚霜。我们那时候都搽马牌油,就是凡士林,虽然我当时已经是大明星了,但她送我的日霜、晚霜、脖子上的霜我都没有见过。我当时不相信有效果,但我妹妹相信,她就一直在用,后来她皮肤就变好了。之后我跟明明姐说,你如果到中国内地去卖,一人哪怕只挣一分钱、一块钱,都可以赚很多很多钱,同时这还可以给大家带来美。我只是从生意的角度顺嘴说的,而明明姐居然接受了。这些年来我从明明姐身上学到了很多,比方说,我比较粗心,明明姐很细心,我就比较听她的话,她说好的我就会买下来,她说不好的,我就不买。渐渐的,我也了解到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