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8200000003

第3章 导读(3)

1936年初,奥威尔的出版商维克多·高兰兹请他去英国北方调查穷人和失业者的生活状况。奥威尔前往曼切斯特的维根码头,在那里生活了几个月,在12月写出了《通往维根码头之路》。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极其出色地描绘了当地工人的劳苦生活,控诉了资本主义的罪恶,但第二部分却让持左派立场的高兰兹非常尴尬。奥威尔在第二部分坦诚地回忆了他的成长和政治觉悟过程,并对当时英国的社会主义者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认为要让民众相信社会主义是解决英国问题的对策,你首先必须弄清楚这种运动吸引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原因。奥威尔认为问题出在英国的社会主义者身上,这些人和工人阶级是隔绝的,甚至还瞧不起他们。他坚信如果社会主义者不克服他们和工人阶级的距离感,他们的运动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自从写完《通往维根码头之路》,奥威尔便自称为社会主义者;但他的政治观点和他的性格一样,都是不合群的。在他看来,当年英国其他社会主义者想要的是权力,而不是真正的社会平等,他担心这些人掌权之后不会为工人阶级谋取福利。实际上,奥威尔毕生最推崇的是民主社会主义的两种核心价值:自由和平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论是把乔治·奥威尔视为资本主义的朋友,还是把他当作社会主义的敌人,都是对这位伟大作家和社会思想家莫大的误解。

奥威尔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地体现在他生平最后两部作品里,其中《1984》凸现的是他的自由思想,而《动物农场》展示的则是他对平等的看法。从《动物农场》中,我们可以看出奥威尔的平等有两层含义,首先是经济上的公平。在这部小说的开篇,让老少校痛心疾首的正是这种经济上的不公平:

人是唯一光消费不生产的生物。他不产奶,他不下蛋,他力气太小拉不动铁犁,他跑得太慢抓不到兔子。然而他却是所有动物的主人。他强迫他们工作,只把最少的劳动成果还给他们充饥,剩下的则统统归他自己所有。我们卖力耕种土地,我们用粪便为它施肥,可是除了身上这张皮,我们却一无所有。(第006页)

第二层含义是身份上的均等,也就是说,所有人,或者说《动物农场》里面的所有动物,在政治权力上、在人(动物)格上,应该都是均等的。老少校这样描述他对推翻人类的专制统治后的政治构想:

动物不能对同类实行专制统治。无论是孱弱还是强壮、是聪明还是愚蠢,我们都是兄弟。动物不能杀害任何其他动物。全体动物都是平等的。(第009页)

奥威尔清楚地认识到,平等的这两层意义和专制可能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的关系。首先,经济上的不公平的根源是专制,老少校对里甲农场的动物说:

难道事情还不够清楚吗,各位同志?我们这种生活里的苦难,无不源于人类的专制。只要摆脱人类,我们的劳动成果就将归我们所有。几乎一夜之间,我们就能变得富裕而自由。(第008页)

而专制的根源又是身份上的不均等。正如奥威尔本人曾经指出的,《动物农场》的转折点是猪将牛奶和苹果据为己有:

牛奶神秘消失的事情很快真相大白。原来牛奶每天都被搅进猪食了。早熟的苹果这时已经红透,果园的草地上掉得满地都是。动物们想当然地认为这些苹果应该大家平分,可是有一天上头来了命令,要求把掉下来的苹果都捡起来,送到马具间专供那几头猪食用。别的动物对此不无微词,但是没有用。所有猪完全同意这种做法,甚至连雪球和拿破仑也不争执了。(第028页)

正是从顺利地霸占牛奶和苹果开始,猪才逐渐变得专横而残暴。在此之前,动物农场的生活是很幸福的:

这些动物从来没想到他们的心情会如此畅快。每一口食物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快乐,因为那是真正属于他们的食物,是他们为自己生产的,而不是由刻薄的主人施舍给他们的。(第024页)

但由此以后,由于猪自认为比其他动物高级,而其他动物也不加质疑地认可这种观点,动物农场的动物们就再也没有轻松愉快的日子了——当然,猪和狗除外。古今中外有无数造反或曰革命到头来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社会变革,而只是换汤不换药的权力变革,根源就在于这种身份上的不均等。乔治·奥威尔用《动物农场》最著名的一句话对这种等级观念做出了最辛辣的讽刺:

全体动物都是平等的,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加平等。(第100页)

在我看来,奥威尔在《动物农场》中体现出来的这种平等思想是最可贵的。经济上的公平并不是平均主义,它意味着有多少付出就应该得到多少回报,或者说想得到多少回报就应该有多少付出。这层平等意义几乎是所有人都接受的。但身份均等的观念,即那种认为不管男女老少、富贵贫贱、肤色种族、籍贯出身、职位高低、聪明愚笨、美丽丑陋,所有人在权利和人格上都应该是均等的观点,却几乎是所有人都不接受的。不要说当年英国的社会主义者瞧不起工人阶级,就算是在今天的英国,尤其是在今天的中国,仍然有太多以铁肩担道义自诩的知识分子在面对社会底层人士时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甚至有不少谬托为奥威尔的隔代知音的人,也顽固地认为脑力劳动者就是比体力劳动者高级。这充分说明出版已经将近八十年的《动物农场》在当前显然仍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不仅仅是在中国。

有必要指出的是,尽管《动物农场》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无与伦比的政治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在文学上的艺术成就是平庸的。恰恰相反,它的文学成就是很高的。在“我为什么写作”中,奥威尔说在创作《动物农场》的时候,他第一次有意地尝试将“政治目标和艺术目标融为一体”。哪怕依照最严苛的文学评论标准,他的尝试也是非常成功的。这部小说的语言平实、生动而准确,完全没有任何陈腔滥调,堪称文学写作的典范。而在叙事技巧上,《动物农场》的成就也是惊人的:它仅用三万个单词就翔实地再现了苏联从1917年到1943年的主要历史进程和政治斗争。简单地说,这部小说具备所有不朽寓言故事的特质:语言凝练生动,叙事扼要清晰,而意蕴又极其丰富和深远。

也许有人会问,《动物农场》已经有许多汉译本,我为什么要另行翻译呢?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是因为我很喜欢乔治·奥威尔。自从上个世纪末《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走红以来,有许多人喜欢用“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来赞美他们崇拜的知识分子,我认为奥威尔是真正担得起这十个字的评价的。他曾是高高在上的殖民者,却憎恶帝国主义;他有着高尚的文学志向,却不排斥在世俗看来十分卑贱的粗活;他是以写作为生的作家,却对工人阶级怀有深刻的同情和尊重;他是坚定的社会主义者,却拒绝加入任何党派组织,从不迷信任何权威。当全世界都把斯大林当作英明领袖、认为其神圣不可侵犯的时候,他清楚地看到了其独裁者的真面目,并且勇敢地宣称:

从差不多十年前到现在,我一直认为当今的俄罗斯政权是十分邪恶的,我认为我有权利这么说,尽管苏联现在是我们的盟国,尽管我也希望英国和苏联能打胜仗。(英国的出版自由,第119页)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和大多数知识分子不同,并不谋求成为权威。他所追求的是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主见和表达这些主见的自由:

在我看来,等到我这本书出版之后,我对苏维埃政权的看法很可能会被广为接受。但这有什么用呢?用一种正统思想取代另一种正统思想并不是进步。我想要反对的是那种留声机的心态,那种正在播什么唱片就只听什么唱片的做法。(英国的出版自由,第118页)

总之对我个人来说,始终同情劳苦大众、向往自由和平等的社会的乔治·奥威尔是知识分子的典范。

第二个原因是,在我看来,现行各种汉译本是不能令人满意的,特别是常见的对《动物农场》的解读——大多数人只看到它对苏联和斯大林的讽刺和鞭挞,却看不到乔治·奥威尔用心良苦的建议。实际上,这部寓言式小说与其说是声讨极权的檄文,不如说是推崇平等的颂歌。只有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只有消灭各种因权力、财富、知识、长相、智力等因素而产生的优越感和自卑感,只有社会上所有人的权利和人格都得到同等的尊重,真正理想与光明的社会才会到来,真的。

李继宏

2012年2月29日

同类推荐
  • 河流

    河流

    尤里·瓦西里耶维奇·邦达列夫 俄罗斯当代“战壕派”现实主义作家,一九二四年三月十五日生于奥尔斯克市,反法西斯卫国战争期间一直在炮兵部队服役,军衔少尉,曾两度负伤。战后进入苏联作家协会高尔基文学院学习,毕业后开始职业作家生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任苏联作家协会理事会书记兼俄罗斯联邦作家协会理事会副主席,曾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勋章,两获苏联国家奖章。其早期作品,着力于战争题材的创作,真实描写战争的血腥残酷,取得巨大成功。后期作品,多侧重对社会生活和人类命运的哲理思考和探索。文吉 八〇年代生人,毕业于首都某外语院校俄语专业,曾于俄联邦国立喀山师范大学求学,现在湖北某高校任教。
  • 大爱无边

    大爱无边

    周建新,男,满族,一级作家,一九六三年冬月生于辽宁兴城,出版及发表长篇小说《老滩》等8部,在《当代》、《十月》等文学期刊发表中短小说百余篇,作品多次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新华文摘》等转载,多次获得辽宁文学奖。获得过全国“骏马奖”、辽宁优秀青年作家奖。现供职于辽宁葫芦岛市文联。一个人感动几个人并不难,难的是感动成千上万的人。一个人做几点奉献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奉献,不去索取。一个人得到几许赞誉并不难,难的是众口一词的赞誉,没有杂音。
  • 红樱桃

    红樱桃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省农大毕业生陶红英放弃了在省城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奇山市凤山区,主动要求到条件最艰苦的葛庄镇肖家楼驻点。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下,发动群众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审时度势发展大樱桃。面对诬陷和中伤,陶红英不为所动,紧密团结群众,依靠群众,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大樱桃遍及全区,成为凤山区农村的支柱产业。凤山区和葛庄镇也分别被国家授予中国大樱桃之乡和中国大樱桃第一镇的荣誉称号。在组织的培养和广大群众的拥戴下,陶红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了基层领导岗位,并好事多磨收获了真挚的爱情。
  • 康熙大帝:玉宇呈祥

    康熙大帝:玉宇呈祥

    《玉宇呈祥》是《康熙大帝》的第三卷,表现了康熙在统一中华、治国安民方面的文韬武略。 平息“三藩”之乱以后,康熙亲赴汴梁,视察黄河,四处物色治河能臣,疏通漕运;任用良将,东收台湾;开博学鸿词科,缓和民族矛盾;南巡金陵,祭祀明太祖,团结前明遗老;纳忠言,整顿吏治,惩办贪官;倡孝道,扮演戏彩;北巡盛京,与东蒙古诸王结盟;西征葛尔丹,完成统一中华大业。
  • 名家名作精选:冰心小说(学生阅读经典)

    名家名作精选:冰心小说(学生阅读经典)

    本书系《名家经典珍藏》系列之一,收录了以“问题小说”而名噪五四文坛的冰心的五十三篇小说,从写于一九一九年九月的《两个家庭》到一九八八年八月最末一篇《干涉》,时间跨度整整七十个年头,“这里面有血,有泪,有凌辱与呻吟,有压迫与呼喊……”
热门推荐
  • 管理:下一个50年

    管理:下一个50年

    《管理--下一个50年》以管理:下一个50年为主题,文章包括未来50年的管理思维、战略师需要什么:智者的思想碰撞、从生产力角度看增长前景、经济增长前景展望:罗伯特·索洛访谈录等。作者为麦肯锡全球各分支机构的董事和顾问等。
  • 薰衣草庄园

    薰衣草庄园

    子然曾经对我说过芳兰最爱的薰衣草庄园。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薰衣草庄园。
  • 如梦言

    如梦言

    再活一次,你想怎么活。更新时间不固定,或许会持续写几年或者几天就放弃吧。
  • 我的青春你做主

    我的青春你做主

    什么?在她旁边这个男人是谁?果然喝酒误事。干嘛这个男人是自己喜欢多年的男人,梦想成真还是跌入谷底,缠绵只是爱的表象!这样真的好吗?
  • 女强:独宠特工妃

    女强:独宠特工妃

    海桐,一代特种兵,不幸穿越天圣朝大将军之女龙馨毓身上,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佟洛炀,本是冷心之人,却被一个成天打打杀杀的女人迷了心魂,从此欲罢不能。烘云,沙漠枭雄遇上女中豪杰“花木兰”,从此各种爱恨情仇牵扯不尽。面对睿智多谋的佟洛炀,肆意洒脱的烘云,海桐该何从选择,究竟哪一个才是她最终的良配。
  • 大宋王朝2

    大宋王朝2

    本丛书立足大宋,介绍了五代战乱的终结、中央集权的强化、右文抑武的家法、首内虚外的战略、穷则思变的改革以及皇帝的荒唐、官僚的争斗等重大事件或现象;同时,从经济、文化、科技等不同的层面重新审视两宋,试图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示大宋历史的始末。
  • 跟《毛选》学战略,向德鲁克学管理

    跟《毛选》学战略,向德鲁克学管理

    他被誉为“神州崛起的开拓者”,他被尊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毛泽东,他是世界级管理大师德鲁克。这部中西合璧的管理著作,将本土化管理思想和西方先进管理理念进行了糅合,让管理者能够灵活掌握这两位大师级人物的管理思想和精华。
  • 宗华

    宗华

    一个现代人穿越虫洞到一万年前,教导中国原始先民种植农业。他并不知道因为自己基因突变,以至基因能遗传现代记忆到自己某一个后代身上……雅利安人,达罗毗荼人,吐火罗人……古埃及,赫梯,巴比伦……居鲁士大帝,亚历山大……希腊,印度,中南半岛……这本书的主角是因穿越者而与华夏有相同也有不同的文明,国家以及民族。
  • 长歌正气:文天祥传

    长歌正气:文天祥传

    《长歌正气:文天祥传》为人物传记,记述了文天祥用生命诠释“正气”的光辉人生。他对理想人格的孜孜追求,对匡扶国家社稷的崇高责任感,在任何艰危情况下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铁骨浩气,以及记录心路历程的泣血诗篇,已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文天祥是宋末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家喻户晓的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他的铁骨正气与其《正气歌》早已经深入人心。《长歌正气:文天祥传》将文天祥四十八年的生命历程辅以传主相应的诗歌文论,夹叙夹议,叙述了传主光辉的一生,特别是抗元苦战,被俘囚禁直至英勇就义的感天地泣鬼神的事迹。
  • 你若精彩,天自安排:成就美好的72条吸引力法则

    你若精彩,天自安排:成就美好的72条吸引力法则

    本书共有10个美好主题,72篇成就自己的暖心细语。为所有追求美好的人们,注入阳光和力量,帮助他们找到改变自我的勇气和方法。为身心疲惫的人们打开新的视角,并给予切实的人生建议与温暖抚慰。以淡然的心态面对生活,在喧嚣中平下心来,安于得失,淡于成败,依旧向前。你只负责精彩,老天自有安排。做优秀的自己,你配得上更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