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25300000003

第3章 三秦文化——秦中自古帝王都

如果说广东是中国开放潮头的翘楚,那么陕西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如果说北京是中华文明的传承,那么,在西安,你看到的则是中华文明的正宗。从半坡文明开始,这里就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西周、西汉、隋、唐等中国历史上值得骄傲的时期都以这里为都城。在这里,你的思古之幽情才真正找到了寄托。

一、三秦文化的由来

春秋战国时因陕西是秦国治地,故后人将陕西简称“秦”;将横贯陕西中部的主要山脉称“秦岭”;将渭河平原称“秦川”。历史上所谓三秦,实际上指的是现在的关中和陕北大部。

春秋战国时期是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期,“春秋无义战”就是形容春秋时期战乱频伐的状况。当时经过春秋时期的一系列战争,许多国家消亡。到战国时期,中国大地上只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秦王嬴政在位时,即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国先后灭掉了其他六国,在中国首次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制的秦王朝。但由于秦朝赋税、兵役、徭役等特别繁重,法律严酷,使得民不聊生,到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队攻占咸阳,秦帝国只存了十五年。

公元前206年,项羽统率各路诸侯随刘邦后也西入关中。项羽出身于楚国旧贵族家庭。在秦末农民起义时为恢复楚国,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消灭了秦军主力,章邯投降。公元前206年项羽引兵入咸阳,杀了已归降的秦王子婴,并火烧咸阳城,焚毁阿房宫,自立为西楚霸王。以梁楚九郡地置西楚国自属,分封灭秦有功将领、旧六国贵族及秦降将十八人为诸侯王。其中,将刘邦封汉王,都南郑,辖陕南及巴、蜀之地。为防刘邦势力扩张,牵制刘邦,他又将陕西的关中和陕北一分为三: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都废丘(今兴平东南),辖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地区;封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今西安阎良附近),辖咸阳以东;封董翳为翟王,都高奴(城址史有三说:富县、安塞、延安)辖陕北。后三位诸侯王都是秦降将,故人们称他们为三秦王。与之相应地,这三诸侯国之地称为三秦,沿袭下来,“三秦”也就成为了陕西的代称,咸阳成了三秦的分界点。“三秦”的称谓产生后,历史上也有人将它作为政权名称。例如五胡十六国时期,公元350年居住在甘肃秦安县东南的氏族首领苻洪起兵,自称“三秦王”,建立政权。公元352年,其子苻健称帝,都长安,国号“秦”,史称“前秦”;公元385年羌族首领姚苌擒杀前秦皇帝苻坚。公元386年姚苌称帝,都长安,国号“秦”,史称“后秦”。

但是从地域文化的一致性上考虑,以三秦来代表陕西,或以陕西的地域来局限三秦的文化都是不太合适的。明显地,秦岭以南的汉水谷地,自古至今,其地域文化受楚文化影响较深;相反,陇中和宁南黄土丘陵地区倒是与关中、陕北在民俗文化上表现出了较大的一致性。由此可见,三秦文化区的范围仍应以楚汉之际的雍、塞、翟三国疆域为基本的地域范围,按现在的行政区划则包括陕西的中部和北部、甘肃的东部和宁夏的南部。到了近代,随着人们理解“三秦”观念的变化,即将陕北,关中,陕南合称“三秦”。

这一地区,从自然条件、生产方式、文化传统上都比较相似。“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蓝天黄土的自然环境是怎样孕育了三秦文化呢?三秦地区,或称关陇地区,其区域内的民间文化生态具有很强的一致性,与外部周边地区有较大的差异。这种地域文化的形成与这一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人文背景及历史上的行政区划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在这样一片广袤的土地上产生出具有一致性的三秦文化,并不是偶然的。自然经济环境决定其地域文化的发展。在三秦大地上,具有代表意义的当然是黄土高原。在黄土高原的南部边缘,是一个断陷盆地——渭河谷地,也即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平原西起宝鸡峡——渭河出山口,东到潼关,长360公里,平原主体是宽平的河谷阶地,有利于农耕,是三秦大地上最丰饶的地区,也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保守、落后成为明、清以来三秦文化的主流,但与封闭、保守相对的是,这一地区保存了许多久远历史上的和根植于黄土高原上的独特风俗,反而在现今愈加显得难能可贵。

黄土高原地区,长期处于半农半牧,经济发展缓慢,手工业比较落后。所以,陕北、陇中地区人民的生活一向艰苦,反映在衣物、被褥上以粗布、毛毡为主,非常简朴。关陇地区人民不仅衣着简朴,食物相对也比较简单。日常饭菜多以杂粮为主,蔬菜种类少,而以咸菜辣椒来佐食。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先后有十四个王朝在此建都,包括中华文明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四个王朝。三秦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地分三秦习相远

自古华夏为九州,同样,陕西也分为三秦。百里不同风,千里不是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虽说同属于陕西,但陕北、陕南、关中三地域人的性情差异还是比较大。这主要是因为地理环境不同。从地图上看,陕西的版图是一个面西而跪的兵马俑。这个“兵马俑”不仅襟黄河带长江,而且跨温带、暖温带、亚热带三大气候带,这在中国诸多的省、市、自治区中是少有的。

陕西人的性格受历史沿袭、地理位置和地域文化的影响,有鲜明的特征。陕西人给人的总体印象是朴讷温厚而又爽直豪放,秦腔高亢激越、信天游悠远单纯,都反映了陕西人的某些特点。但相比之下,陕北人在陕西人中,显得更憨厚直爽,待人热情;而关中人则暗藏了几分心计,显得有些诡诈神秘;陕南人不像关中人那样诡,却又比陕北人更“精”,在为人上比较由于传统悠久,即使在偏远的乡村,你也有可能遇到能“谝”善道的高人。

爽直豪放的陕西人

陕西文人才情充沛,文坛上的“陕军”出手不凡,贾平凹、陈忠实、路遥等人的作品虽非绝世佳作,却以描写黄土高原风情见长,也颇有可观。传统是陕西人的财富,也是陕西人的负担,它使陕西人往往保守偏执,而现实中的落后与历史中的辉煌又给陕西人很大的失落感,于是自恋又自卑,才有了贾平凹《废都》中庄之蝶那样牢骚满腹而又自以为天下女人都渴望为之献身的小文人;才有了陈忠实《白鹿原》中的朱先生那样自以为得“天理”的真传而不屑于与南方文人为伍的“圣人”。像白嘉轩之类的靠皮鞭和家法来维持风纪的“道德英雄”,在陕西的乡间,在落后的黄土高原也不少见。

1.陕北人:一群赤诚的自然之子

陕北是地处于黄河水系暖温带气候,从地图上看就是一抹的黄褐色,为广袤的黄土高原,塬、峁、梁、沟、壑纵横,像一位风尘仆仆的老人,从远古走来。登上黄土高原的梁峁就会发现,这片黄土地是那么的空旷苍凉,就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也显得是那么的渺小。惟有从黄土地的皱褶里,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点缀着的些许绿色。

“黄河远上白云间,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是我们的母亲河,在长途奔袭的过程中,它把整个陕北纳入怀中,陕北这块黄土高原,其底蕴因此而显得特别深厚。闻名于世的黄河壶口瀑布,能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一壶收”,不仅仅是黄河万里奔袭过程中形成的一个自然地理现象,更成了一种文化意义上的象征。有鉴于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壶口,也成为陕北黄土高原重要的文化象征。

自古以来,陕北黄土高原就是正统的汉族政权和北方少数游牧民族政权对垒割据之地,汉、蒙、鲜卑、回鹘杂处。如果追溯血脉的话,陕北人身上大都流淌着剽悍的少数民族血液。以至于清代翰林御史王培棻曾做“七笔勾”,甚至称“圣人布道此处偏漏”。

陕北人是一群“自然之子”,他们朴实敦厚,性情豪放,大碗喝酒大碗吃肉,浑身洋溢着阳刚之气。在战争年代,陕北人会凭着这种豪气,揭竿而起,金戈铁马驰骋于沙场,杨家将、李自成、张献忠、刘志丹,莫不如此。正如林语堂所说:“他们没有丧失自己种族的活力,他们致使中国产生一代又一代的割据王国,他们也为描写中国战争与冒险的小说提供了人物素材。”

更值得称道的是,陕北女子性情朴实温婉,热情大方,说起话来,如沙漠驼铃,悦耳动听。她们敢爱敢恨,视爱情如生命,对恋人敢把心掏出来。听一听那首著名的陕北民歌《走西口》吧,那陕北女子的痴情,真叫人牵肠挂肚。

陕北女子心灵手巧,她们的拿手好戏是剪纸和窗花。一只灵巧的手拿着小小的剪刀,在五颜六色的纸上游走。不一会儿,一张张玲珑清新、层次分明、姿态万千的精美图案就出来了。花卉、鸟兽、植物、山水、文字、五谷等,可谓呼之欲出,应有尽有。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陕北这片黄土地上产生了高亢悠扬的信天游、古朴典雅的剪纸、苍凉缠绵的唢呐、粗犷豪放的腰鼓。这也许就是大哭大悲人生的抚慰。

2.陕南人:清秀精明的怪才和鬼才

位于秦岭以南、巴山以北的陕南,和陕北的黄土高原相比,由于地处亚热带,加之属于长江水系,这里的山水则显得清秀而有灵气。那山,是地地道道的石山,很少见些许土。山上,多见裸露的岩石,怪石嶙峋,间或从石缝中生出杂树灌木,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两山之间,可见有水流从山谷川流而过,小者成溪,清澈见底;涓涓溪流,汇集成江,并形成坝子、盆地。

值得指出的是,秦巴山区的陕南,和四川、湖北接壤,被认为是秦头楚尾,或秦头蜀尾。这里流行的是汉剧、花鼓,从风格上来说,是阴柔的。秦巴山地的陕南人,向湖北“九头鸟”学一点精明,向川人借一点灵气,所以,无论体型、相貌、口音,还是生活习惯、心态性情,大都和楚人、川人相似。当然,陕南人没有陕北人那样恋家,自古有外出谋生的传统,近年外出打工者不少。据说,陕南人是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时迁过来的,也即湘、皖、赣、豫、闽、粤各地来的移民后裔。

陕南秦巴山区,山水清秀,人人爱唱歌。有人说巴山是歌海。青年人谈情说爱,要唱缠绵热情的“情歌”、“盘歌”。为老人办丧事,要唱凄凉悲哀的“孝歌”、“送葬歌”。在田地里劳动时,要有高亢激越的“号子”、“锣鼓草”。采茶时,要有悠扬婉转的“茶山姑娘”、“牧羊恋歌”。婚嫁时,要唱“哭嫁歌”、“迎亲歌”。行路时有“报路歌”。上山时有“樵歌”、“山歌”等等。真是“歌的山,歌的海,不唱歌儿口难开。”

黄土高原那陕南男人,身材一般都不高,不像陕北人那么魁梧,大多长得比较清秀,面部呈菱形或五角型,额头较高,眼睛深陷,嘴巴突出,肤色呈紫铜色。其性情呢,也不似陕北人那样朴实,粗犷豪爽,而是显得比较精明。

也许是得益于山水的灵气和仙气,秦巴山地的陕南,多出怪才和鬼才,他们身上,也不乏浪漫的因子。从陕南商洛走出的著名作家贾平凹,就以鬼才而著称,写人状物,无不显示出空灵之气,浪漫之气,其文风可以说受楚地的屈原、宋玉影响颇深。

陕南女子,则娇小玲珑,肤色白皙润泽,清秀可人,性情温婉,但不似江浙女子那样娇羞,也没有陕北女子那样质朴,而是温婉不失大方,清秀而又能干,特别能吃苦。

3.关中人:聪明而不失精明的冷娃

而位于陕南陕北之间的关中,则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秦岭如一头巨大的苍龙,从青藏高原逶迤西来,随意地摆了一下尾巴后就安卧在了陕西中部,它的躯体也就把陕西的南北分割得泾渭分明,甚至连陕南、关中的气候也要因它的安卧而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关中这块土地,大有说头。

这块土地,只因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北有崤关,南有武关,为四塞之国,故称关中。在冷兵器时代,这四关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真乃固若金汤。更令古人看重的是,这里气候温和湿润,泾、渭、沣、涝、浐、灞、高、橘纵横,可谓“八水绕长安”;加之“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膏壤沃野千里”,甚至《诗经》里也赞此处的土地肥美得连野菜也格外香甜。因此,所谓的“天府之国”,最早就是指这里。到现在,关中又称“八百里秦川”。

秦朝兵马俑

这样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秦中自古帝王都”,可谓“历尽周秦与汉唐”,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为世界著名的四大古都。关中是名副其实的帝王之乡,西周、秦、西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等王朝先后在这里建都,时间竟长达千年之久。长安文化,以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被誉为中国文化的根系。

这块皇天厚土养育的关中人,身材相貌不如陕南人清秀,也没有陕北人高大,大多长得粗壮敦实。难怪有人说,西安人的形象,就是活生生的兵马俑。因此,要识别关中人并不难,一看那身材脸形便知晓。贾平凹说,关中男人有三大特点:喝西风,吃泡馍,吼秦腔。西风性烈,泡馍味重,秦腔声吼。这就是一个有棱有角的男人。在张艺谋的镜头下“我爷爷”光着膀子,大碗喝酒,唱着“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这是一幅多么有味道的男人图。旧城废都,古风悠远。关中人大多性格澄澈,淳朴憨厚,外冷内热,情感深藏。不知是负重太多,还是“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的古训影响深远,关中的男人一般话很少。对妻子儿女,他们纵然有满腔的感情,但却不会形诸脸上挂在嘴上。关中的男人,既不如“老北京”能说会道,幽默风趣;也不像南方人言语和婉,抑扬顿挫。无论老少,言传起来,可谓底气十足,高喉咙大嗓门,直来直去,有时简直要撞倒南墙。君不见秦腔戏剧舞台上,挣命般的吼叫,就是西安人传神的写照。

关中人实诚,豪爽,面冷心热,与朋友交,义气为先。脾气相投,性格合得来,倒也可以和你谝个半宿,把心掏出来;一旦你的人品关中人看不上,那可就对不起了,正眼也不会瞧一下,正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关中人大多性情耿直,宁折不弯。既不善察言观色,也不爱逢迎,最看不惯那些拍马溜须之徒,斥之为“溜沟子货”。因为耿直,年轻人爱发牢骚,爱给领导提意见,埋怨不受重用,自誉为“后娘养的”,无论工作干得多好,“累死也无功”。是故,二十余年来,“孔雀东南飞”者众多。

关中人好面子。请客必定七碟子八碗,劝酒非让客人喝个酩酊大醉方肯罢休。常说人生三件大事娶媳妇、盖房、安顿老人,更是好摆排场,惟恐被人讥为“啬皮”。

关中人讲究“咥实话”,一步一个脚印。做事不喜张扬,咋咋呼呼,虚张声势。故陕西科教文卫各行各业,英才辈出,成果辉煌。不仅前十几年的文坛陕军东征,让全国大吃一惊;就是近年陕西人整出来的克隆羊,长征五号送“神舟”上天,也让世界瞩目。

关中人常说的一句话是:“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在农村,衡量一个人能耐如何,主要看房屋盖得咋样,子女是否有出息,对待老人如何;在城里,也看其事业成就,房子多大装修得咋样,子女是否考上大学留洋读博士。

关中人大多不爱言利,不善经商。许多人信奉的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对经济之途嗤之以鼻,故三秦大地,做大小生意的,以南方人居多。近二十年虽有不少西安人“下海”经商,但“呛水”的多,赢利的少。

关中人办事谨慎,凡事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逾规半步,不像南方人,“绿灯跑,黄灯抢,红灯绕”。对长辈和上级,总是“不给不闹,叫来不到,给也不要”,简直是个“乖孩子”,信奉“穷也要穷个刚板硬正”。

关中人重闲适,易满足。在过去,“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其人生理想境界;如今,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收入能过得去,也就挺满足的。生活上有“油泼辣子飙飙面,羊肉泡,肉夹馍,除了神仙就是我”;文化娱乐上,一年四季有秦腔戏看,也就“嘹扎了”。对待工作,“贡献不大年年有,步子不大年年走”。

关中女孩,长得饱满,匀称,妩媚,性格也开朗,不像南方女人那么细碎。她们中有的人在西安只是觉得还过得去,到广东一比,简直是仙女下凡,上街回头率总是很高。

这就是这块皇天厚土上的关中人。

三、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如果说广州女人是西洋油画,上海女人是工笔水粉画,那么陕西女人就是中国传统的国画。陕西女人,颇具传统中国画的神韵,初看平平淡淡,但运笔用墨颇显功底,意蕴悠远,读之愈久,则愈见其风韵。

1.自古胭脂红三秦

也许是三秦这片土地上皇室贵胄多的缘故,陕西是中国屈指可数的出美女之地。在中国,有西施、貂婵、王昭君、杨贵妃四大美女之说。其中,三国时期的貂婵,是陕北米脂人,即米脂的婆姨。其沉鱼落雁的美貌,委实给陕西的女子争了脸面。是故,有“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之说。“五谷里那个田苗子,惟有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呀,惟有那蓝花花好”,这是对陕北女子的赞美;还有一位是周朝时的褒姒,是陕西汉中人,虽说留下了“烽火戏诸侯”的典故,但她的凄婉忧伤的故事,委实让人同情。陕南的女子,得山水之灵气,也灵秀万端。“陕南的姑娘一枝花”——生长在陕南山区的姑娘花朵一样美丽。还有一位罗敷,大概是关中人,就那位让挑担的、走路的都驻足侧目,沉浸在忘情忘神状态的秦代的村姑。

自古道:“长安水边多丽人。”如今,水虽然说是少了,陕西依然美女如云。

陕西的女人,虽然不及“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的吴越美女娇娃纤细妖娆,也不像青岛、大连等地的北国胭脂高挑俊美,犹如那“十二街似种菜畦”的石榴,香气虽淡,却吐蕊怒放红似火,有国色天香的风姿。

米脂婆姨的美与江南女子的美是迥然不同的,一为结实健康的土性之美,一为缠绵婉约的水性之美。江南女子多属于身段高挑苗条型,姿色浓艳端庄,感情敏感细腻,她们出没于明月青山或水乡阁楼之中,身披丝绸缎面,说话吴语呢喃。江南女子大都纤柔清瘦,那位“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林妹妹便是典型人物,她们被温柔的山水宠得太娇媚了,她们的樱桃小口适合于唱柔情似水的温婉吴歌。

米脂婆姨及陕西女与江南女之间的差别实际上是文化背景的差别。陕西女的气质品性与黄土高原所散发出的质朴气息是一致的,“秦中自古帝王都”。陕西的女孩在浓得化不开的古雅之风熏陶下,出落而成,娴雅从容。她们知书达理,安娴不迫,举止从容,进退得当。陕西女孩大气,但并非北京女孩的大大咧咧,风风火火,而是待人接物落落大方,但不乏含蓄;陕西女孩温柔,但不是上海女孩的嗲声嗲气,而是娇而不骄,不失柔韧;西安的女孩干练利落,但不是湘女的泼辣风火,张狂有余,而是泼而不辣;陕西的女孩直爽率真,待人热情,但不是川女的热情似火,而是极有分寸。

“烽火戏诸侯”中的褒姒

陕西的女孩,表面温柔顺从,内心却刚烈,炽热如火,在这里,主动搭讪的男子很难博得西安女孩的好印象。

陕西女子不仅心灵,而且手巧。

在关中,有一句民间俗语说得好,“东湖柳、女人手”,这是赞美西安女性那一双巧夺天工的手。关中女性在农闲时,把麦秆泡软,编草帽、编蒲篮、编草垫……,白生生的如玉的麦秆,在她们的手里流出,便成为一件件的工艺品。而陕北女性,几乎个个是剪纸的高手。她们一把剪刀,剪出了生命的最本质的欢乐与忧愁,剪出了最大胆最热烈的想像。凭借着一把剪刀,他们有的人就代表中国妇女,走向世界艺术的殿堂。还有那闻名中外的陕西民间布贴画、蜡染、泥塑、刺绣多出自陕西女子之手。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非常时期,陕西女子中也不乏英杰。宋代名将韩世忠夫人梁玉红,擂鼓破金军,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另一位巾帼英雄花木兰,也是被认定是延安女子的。至今,延安的万花山下,也有这位女英雄的陵墓和她曾经跑马射箭的演武场。这位代父从军的奇女子,把忠孝等大义气节发挥得淋漓尽致。

2.黄土捏成的好媳妇

《红楼梦》里贾宝玉说过:“女人是水作的。”

而陕西的媳妇呢,则是黄土捏成的。

她们的性情,虽说直爽率真,但并非北京媳妇的大大咧咧,而是不乏矜持含蓄。她们多不似江南娇娃嗲嗔痴,而是将深沉的感情埋藏在心里,不善于施展女性的魅力,甚至不善于甜言蜜语表达感情,在她们看来,抚养好子女,伺候好老人,操持家务,不让丈夫分心,当好贤内助,就是最大的爱。以至天长日久对丈夫偶然间的亲热举动,西安媳妇会不习惯甚至感到羞涩;有的或许还会起疑心,误会丈夫在外花了不学好。正如吴克敬先生在《西安嫂子》一文所说,这是浓厚的秦文化在西安嫂子身上的积淀,她们深明大义,却又不思变化,她们把生活的实在内容看得很重,而对生活的多彩质量关注的不够。

陕西媳妇家庭观念之重,过小日子劲头之足,恐怕是其他城市女性难以企及的。

黄土捏成的好媳妇陕西的女子很能吃苦。在家里,起得最早的是她们。“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还要给大人小孩准备吃的喝的,好让他们吃饱喝足之后,上学的上学,做工的做工,自己有工作还得和他们一同走出家门;劳累一天之后,回到家里,赶快做饭,侍候老的,招呼小的。随后洗衣拖地,准备第二天早晨的饭菜。稍有空闲,看一会电视时,还不忘织着毛衣活。农村妇女,下地干活,她们一点也不比男的差,除了那些重力气活,她们几乎样样都做。陕南的妇女,下地插秧,上山打柴,样样都是能手;关中的妇女,拉车、割麦、浇地,也是样样能来;陕北的妇女,也一样,拾柴、揽羊、割谷、打场,没有她们不做的。在家里,做饭的是她们,但吃在最后的也是她们。

她们穷也罢,富也吧,都善于精打细算,信奉“丈夫是个耙耙,媳妇是个匣匣”,在家里绝对是“一把手”,统揽着财政大权。西安媳妇虽然不像广东女人整日烧呀、炖呀、讲究个补;也不如上海女人过日子精致有品位;她们大多能擀一手好面,变着花样做,臊子面、浆水面、飙飙面、卤面、烩面、扯面、犁面、棋花面、棍棍面、蘸水面……甚至一二周绝对不重复,拴住男人的胃口,有时偶尔一家大小进次饭馆潇洒,还觉得不合算。在单位加班或逛街错过饭口,她们会在街边小摊落座,来一碗凉皮,辣子调得汪汪的就算一顿。

自尊刚强,是陕西媳妇又一个显著的特征。陕西的媳妇,还在少女时,就在父母长辈的调教下,特别注重个人品性的养成,无论小媳妇还是大媳妇,都知道“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脸皮最要紧。家里再穷,心里在苦,她们也很少向别人诉苦。有时和丈夫吵架,也是紧关门窗,生怕别人听到。陕西媳妇说话大多高喉咙大嗓门,但非武汉女人火气十足,常在街头巷尾吵架干仗。她们得理让人,有时宁愿吃点小亏,也不愿落下“泼妇”的恶名。当然,因为分房调资不公吃亏大了,或丈夫窝囊受人欺,陕西媳妇的“泼”劲就上来了,非争论个是非曲直不可。有的甚至像“秋菊打官司”一样,一级一级地往上“闹”。

“恋家的鸟儿飞不远。”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西安媳妇大多普普通通,出类拔萃者鲜见。

3.憨厚而不羁的汉子

陕西这块土地既然能孕育出优秀的女子,自然也就能孕育出优秀的汉子。这样的黄土高原,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陕西人,男似吕布、女似貂婵,故又有“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之说。

在陕西,陕北似乎是出美女的地方,“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陕北小伙子高鼻深目,即使土气的衣衫,也掩盖不了他们的英俊,陕北女孩温柔顺从,但内心刚烈,炽热如火,往往以柔功把丈夫控制得服服帖帖。

憨厚而不羁的汉子陕北黄土地上的后生,大多是美男子。他们身材颀长,脸部呈长条形,年少者面皮白里透红,年长者面如红枣,额头宽阔,浓眉大眼,眼眶深邃,鼻梁高直,长腮帮。有人形象地称他们为美男子:有阳亢明媚如田亮的,有俊朗冷酷如郑钧的,有古朴敦厚如贾平凹的,更有独具匠心如张艺谋的……

其中,尤以绥德男人最为俊美,他们就以壮实英俊的体魄和敦厚豪迈的阳刚之美名扬陕西。有什么样的母亲就能生出什么样的儿子来,有黄土高原一样的母亲就能生出黄土高原般的儿子来。

外省人形象地把陕西男子称作“陕西愣娃”,一个“愣”字,不失幽默地抓住了陕西男子的某些特点,比如说为人老成正统,待人温厚诚恳,脾气倔强坚毅等等。但如果以为“愣娃”们都是老实巴交的笨人王老大,那就大错了,“愣娃”们精着哩,大智若愚,心头比谁都有数。其实别人一看就知道聪明的人只是小聪明,未必真的聪明,同时由于看出他聪明,所以别人总是防着他一手,真正大聪明的是类似“陕西愣娃”的这种人,因比较老实总是轻而易举地赢得别人的信任,然后他们就可以老谋深算地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是温和并中庸的,但他们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犟得要死,八头牛也拉不回来。

“陕西愣娃”们迷恋家乡的一山一水和家庭的温暖,喜好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碗吃面条。一大海碗的老稠酒,一口气就喝下去了。从表面上看他们是温和中庸的,但一火起来犟脾气就犯了,七八头牛都拉不回来。

当然,“陕西愣娃”还是有地域性差异的,关中愣娃比陕北愣娃要狡猾灵敏一些,而陕北愣娃比关中愣娃更笃实豪爽。

四、百戏之祖是秦腔

要想了解一个地方的人文况味及集体性格,最好的方式就是听一听带着泥土味的音乐。

秦腔是我国最古老的地方剧种,堪称百戏之祖。秦腔也称“乱弹”,是陕西地方戏的主要剧种,也是我国现存戏曲艺术中最古老的剧种,是京剧、豫剧、川剧、河北邦子等剧种的鼻祖,其唱腔、道白、脸谱、身段、角色、门类和演技均自成体系。

它发祥于陕西关中,流行遍及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及西南的西藏、四川;中原的晋西、豫东、河北;东北的大庆、东南的广东、福建以及宝岛台湾等地,堪称流行最为广泛。

百戏之祖——秦腔

《诗经》里“国风”的不少篇章,大概就是最早的秦腔吧。秦、汉时期,长安城中,关西大汉击节而起,慷慨悲歌,声震寰宇,吼的就是秦腔。唐时,相传唐玄宗李隆基曾经专门设立了培养演唱子弟的梨园,既演唱宫廷乐曲也演唱民间歌曲。梨园的乐师李龟年原本就是陕西民间艺人,他所做的《秦王破阵乐》称为秦王腔,简称“秦腔”。这大概就是最早的秦腔乐曲。苏东坡曾在关中做过官,如果记载中他善于演唱秦腔的说法属实的话,宋朝时候秦腔就已经形成了,在发展过程中,它受到昆剧、弋阳腔、青阳腔等剧种的影响。其后历史记载,明朝时,万历年间才子康海在爿东制乐作曲而成散曲,也就是秦腔。可以说,秦腔从内容到形式日臻完美,发展日趋成熟。明末清初盛行于南北各地,对许多剧种都有很大的影响。秦腔在20世纪50年代末曾经有两次晋京,一次是1958年三大秦班晋京汇报演出,一次是1959年陕西演出团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当时,别的戏曲只让演一场,秦腔一演就是九场。当时北京的观众流行一句话:“路再远也要到长安剧院看秦腔去。”秦腔高雅优美,高亢激越,对于讲究涵养而性情又倾向刚烈的关中人来说,这个剧种大大地受用,他们正好以此来一展中庸而又火气很旺的嗓子。

作为一个三秦之人,不会吼上几嗓子,那是很丢份儿的事,高亚平在《秦腔》一文中说得极其准确:秦腔境界在于吼……唱它时,要用生命的底音,那是来自洪荒时代的声音,野兽畏惧,天地震惊,这声音是带铜质的,经亮丽阳光打磨的……西伯利亚冷风揉搓过的……发自肺腑,磨烂喉咙,因有一种悲壮的肃杀之势。

让秦人之声吼劈了嗓子,嘴角流血的感觉是它的灵魂,如泣如诉撕心扯肺像杯烈酒,是秦人的精神呐喊。

其实,秦腔早已渗入了秦人的血脉,负载秦人千年精神的心灵声音,稍不留神,肤浅化、媚俗化即在眼前,就像秦的歌者的摇滚,激烈乐符里浸藏的,还是秦腔在发声。“那就是来自洪荒时代的声音,野兽畏惧,天地震惊。”

“吼破嗓子挣破脎”,是三秦父老对秦腔艺术特征形象而不失幽默的高度概括。有人说秦腔的本色,是它的直白高腔,那和着黄土高原的风沙声。“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人民齐吼秦腔”,正是秦腔影响之广泛的真实写照。

秦人饭食少盐寡醋没辣子可以凑合,生活中没有秦腔却没法过。生子呱呱坠地,满月时以秦腔迎接;成人过寿,都要请“自乐班”助兴;老者去世,更要唱大戏热热闹闹送行。乔迁新居,子女升学,也要唱折子祝贺。

生活的艰辛,对幸福的渴望,造就了人们唱秦腔的才能。老者能演本戏,少年会唱折戏;男人能吼“乱弹”,女子会来清唱。唱秦腔成了体面事。大凡在人面前走动的男女,有谁不曾唱过秦腔?幼时,就跟着爷爷和父亲一板一式学唱秦腔;成人,进入社会,就把生活的喜怒哀乐,黄土地上的悲欢离合,倾注于秦腔,现于唱念做打中。人逢喜事精神爽,唱一折“快板”:“忽然间一个突然”,“突然间一个忽然”,欢快愉悦之情竟惹得鸟儿啁啾,驴马撒欢打滚。肚里窝火,吼一通“慢板”:道一声“实可怜”,唱的是“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一切的烦恼和不如意,随着高亢的吼声,消失于缥缈的天际。随之而来的,是血脉的活络,筋骨的舒展,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秦腔和南方的黄梅戏、川剧等相比较,最显著的特点是用真嗓音演唱,是一种赤裸裸的情感的发泄,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苍凉豪放。不仅老生、须生、小生、大净、毛净、丑角等如此,就是老旦、正旦、小旦、花旦、武旦、媒旦等也是这样,绝无其他剧种特别是南方剧种那种阴柔婉约、脂粉气十足的气息。

“秦腔唱连台,四季好运来。”秦地最热火的,秦人最看重的,还是演秦腔大戏。“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秦人欣赏的,是演员唱、作、念、打的功力,一种高亢激昂、粗犷豪放、苍凉纯朴的艺术韵味。戏到高潮时,唱到精彩处,观众还是忘情了,感情随着剧情跌宕起伏,爱憎伴着人物命运兴衰而交替,喜、怒、哀、乐皆形于色,悲、愁、欢、笑都现于颜。秦腔正因为它的独特底蕴,成为这片土地的灵魂所在。

同样,在秦腔这种最古老的艺术之树上,现在还开出了最现代的艺术之花。

陕西有两个世界级的艺术大腕张艺谋和赵季平,受秦腔恩泽多多。

张艺谋的电影中受秦腔影响颇深,表现了秦人的精神。《红高粱》中生命力的张扬,高昂、苍阔、充满激情,特别是“颠轿”等场面激然血性,受秦腔艺术风格的影响可谓很大。《秋菊打官司》中,许多地方直接采用秦腔。乃至遭批不少的《英雄》里,秦兵则高呼“风,风,大风!”。如果没有秦腔,老谋子会失色不少,这毫无疑问。

秦腔对当代中国音乐的影响也颇大。赵季平竟从秦腔中得出灵感,写出《红高粱》的主题歌“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一时竟风靡大江南北,在歌坛上刮起一股“西北风”。

著名作家陈忠实说:秦腔这种形式,它可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语言形式所确定的,陕西人,尤其是关中人这种口语,他很可能就选择秦腔这种音乐形式来表述是最恰当的,你让上海那种,南方那个软语,你用秦腔这种音乐是无法表述的,旋律的形成可能与这个地域有很大的关系。

现在有人说,秦腔有消亡的危险。它产生的土壤已经被城市化逐步占领,想一想在林立的大厦间吼一声秦腔,似乎不伦不类。古老的秦腔,在突围。秦腔的改革已经进行了二十年,改革的最终,是不是只有和现代融合?

五、秦人魂系古城墙

大凡真正的陕西人、西安人,都有一种难以割舍的古城墙情结。

西安古城墙,不仅是世界上独一无二保存最完好的,而且以古城墙为主体,辅之以环城林带、护城河、环城路构成了世界上最特殊的立体公园。有专家认为,古城墙是这座十三朝古都地面之上是辉煌的建筑遗存,其价值可以说无与伦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她犹如一串璀璨的珍珠项链,使这个十三朝古都,更加光彩照人。每到西安,一见这古城墙,便让人的心登时沉静下来,浑身内外浸透了古意。也许是这个缘故,古城墙成为这个十三朝古都的标志。

世界最完好的古城墙

远眺古城墙,它们犹如一条连绵不绝的长城,其中点缀着座座挺立的城楼……天高云淡之时,是景色最美的时候,特别是向南暸望,在明净澄澈的晴空下,远处深蓝色的终南山把城墙衬托得格外美丽。登临古城墙,都会首先被她绵延达13912公里的雄壮深厚、古朴凝重的气势所震撼。俯视城下,环城林带,滴红流翠;护城河里,碧波荡漾,飞舟点点……耳畔,还有风吟唱的声音,是一种令人沉醉的声音。因为这样的声音,能将人轻易吹入历史之中,是足以收慑人的心魂的吟唱。历史刹那间无可言说,惟有敬畏。

据史载:“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此城郭之始也。”可见,早在四千五百年前,城墙作为传统的防御设施,伴随着城市同时产生。有三千一百年建城史的长安,历代都修筑城墙。无论周朝的丰镐,还是秦时的咸阳,汉代的长安,都曾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毕竟,“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些古城墙大多沦为历史的尘埃,留下的,也不过是历史的遗迹,仅供后人于废都斜阳中凭吊。而现存的这座古城墙,始于隋唐、明时重新修筑,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面整修。它仿佛一位睿智的老人,穿过历史的迷雾,向人们诉说着辉煌的过去……

可以说,古城墙上的每一块城砖,犹如古书函,是解读这座十三朝古都的典籍。抚摸一块块如古书般厚重的古城砖,发思古之幽情,就会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不绝,正是有一批批仁人志士,薪火相传。

克林顿来中国,第一站也到西安,撂下一句话,要了解一个民族就要了解这个民族从哪来的?西安正好够这个资格。

这座城曾经太磅礴,沧海桑田,白云苍狗,也难掩其昔日的风采。正如大唐芙蓉园那出《梦回大唐》,演绎的是这个民族压抑太久的血象雄心。西安的城墙,从来就不仅仅是西安的。

与古长安三千一百年的建城史,一千一百多年的建都史相比,特别是汉唐长安城的辉煌相比,西安有一种沉重的失落;与元、明清建都北京相比,西安有一种被冷落的惆怅;而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上海等东南沿海城市重新崛起,西安更有一种重振雄风的梦想。

“重修丝绸之路,重振汉唐雄风!”

西安人发出了呐喊。西安人把梦想寄托在古城墙、护城河、环城林、环城路四位一体的环立体公园上,这就是西安人难以割舍的古城墙情结。

法国总统希拉克曾说过:“西安——古长安是中国也是世界的一颗明珠,以前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中心,现在以及今后仍然应该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

西部大开发启动后,西安的古城墙得以修复,成为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几乎每年都要在上面举办灯会之类的活动。不仅西安市的市徽图案以古城墙为主体,甚至尊贵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光临,也要举行隆重的仿唐入城仪式,更不用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首次大陆之行来西安,都举行入城仪式;中外游人来西安,大都要登临古城墙。西安人策划仿古迎宾入城式,是挖掘其文化内涵,将一个静态的文物“活”起来的极好的尝试。看过仿古迎宾仪式的人,领略到一个时代文化的风采。

确实,古城墙在陕西人的心目中,其位置是无可替代的,甚至以至高无上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长安自古帝王都。在这座文化气息浓郁的古都里,值得向外人展示的文物委实很多。在这里,也许随便挖一锄下去就能碰上什么宝贝,也许田间地头的一介草民就是一个《易经》研习者。这里的文人送礼喜用汉代孔当拓片,或是一方秦砖之砚。钟楼、大雁塔、古城墙……说起这些,西安人就像提到了自己的家什一样自豪。但如何让这些静态的古文物“活”起来,西安人一直在探索。日本有仿古迎宾舞,它汲取的是唐文化的养份,把灿烂的唐文化与传统的日本歌舞相融合,从而在日本声名远播。西安仿古迎宾入城式,将古老的皇家礼规与民间传统礼仪相融合,成为最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现一个旅游名城最具特色化的一面。

站在西安保存完好的城墙下,看着那洞开的城门,巍峨的角楼,整齐的垛口,你仍会感到一股豪雄之气从岁月的谷底升起,霎时间便沸腾了你的热血。是啊,面对西安,你会觉得是和一位老英雄对话,并深深感到那是我们民族的魂魄之所系。

六、吃在三秦

童年时代开始形成的饮食习惯,可以说沁入骨髓。成年后,无论他身居何处,有些饮食习惯和生命同在,永远难以忘怀。这种口味缘地域而形成群体,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内容,并影响着群体的性格。

如果要问陕西人最喜欢吃的地方风味食品是什么?十个人有九个肯定回答的是“羊肉泡”。羊肉泡全称羊肉泡馍,但老西安只管叫“羊肉泡”。关于羊肉泡的来历,说法很多。据史料记载,古时的秦、陇之地,草肥水美,适合牛羊生长,百姓有食牛羊肉的习俗。西周时,既有羊羹,“牛羊羹”曾被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南北朝时,毛修之因向宋武帝献上牛羊羹这一绝味,武帝竞封为太官史,后又升为尚书光禄大夫。宋苏东坡曾有“陇馔有熊腊,秦烹惟羊羹”的诗句,大概是对羊肉泡的赞美。大唐帝国时,长安城里,古大食,即今阿拉伯人非常多,输入的不仅有西域的葡萄、石榴,当然还有阿拉伯客商随身携带的经久耐储的面食“见饼”,今称饦饦馍。其时,阿拉伯人以擅长做生意,有人将“见饼”入“牛羊羹”,几经摸索,吸收了关中各小吃的煮法并逐渐改进,终成今日为秦地百姓喜爱的小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羊肉泡实际是融合了中国的传统牛羊肉的烹调技艺和阿拉伯特制“见饼”的产物。

羊肉泡以其独特的风味,闻名中外,可称上是“陕西第一泡”、“西安第一碗”。“牛羊肉泡馍大碗卖”,也成为陕西一景,名列“八大怪”中。西安大街小巷,到处有羊肉泡馆。每一家春夏秋冬都是顾客盈门。香喷喷的羊肉泡,西安人百吃不厌。外地朋友到西安,第一餐接风时,秦人总要说“额(我)请你吃泡馍”。省市政府接待中央领导和外宾,首先吃的就是羊肉泡。可以说,羊肉泡成了陕西的“省宴”了。早在20世纪50年代,北京新街口开过一家西安饭馆,经营羊肉泡。还有民族饭店,也曾经营羊肉泡。国家领导都曾前往品尝。老孙家牛羊肉泡馍被誉为“天下第一碗”。羊肉泡馍对于秦人来说,不仅是日常吃食,更是沉淀了秦人生活的历史,一种古老悠远的秦文化。

要真正认识陕西人,还得看陕西人吃面,陕西人可谓是坚定的面条主义者!陕西人吃面,端的是当地人叫做老碗的大海碗。这种大老碗,尤以耀州做的最有名,大得就是南方人盛汤用的盆。中午饭时,走进西安大街小巷任何一家饭馆,只要是老陕,肯定端着堆得岗尖岗尖的捞面条的大老碗,埋头苦干。只听见满堂吸吸溜溜、呼呼噜噜的进食声。这种旁若无人、汪洋恣肆的场面,用豪壮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这让初到西安的南方人,惊得连连摇头。陕西人喜欢吃面食,可以说闻名全国,但陕西人吃面有一个基本讲究,即坚定不移地拒吃机制面,吃面条必须是手擀刀切,现吃现煮。陕西人不仅爱吃面,陕西也是面条大展会,仅仅是面条,陕西人可变出许多的花样来。西安箸头面、岐山臊子面、乾县鸡面、杨陵蘸水面、武功诞水面、大荔炉齿面、永寿礼面、合阳页面、三原疙瘩面、麟游血面、户县摆汤面,还有猴头面、浆水面、飙飙面、翡翠面、卤面、烩面、削面、米儿面、凉面、扯面、犁面、龙须面、棍棍面、角角面、棋花面等等,不一而足。可以说,到了关中,就像到了面条的世界,一天三顿吃面条,保证样样不重复,眼观鼻闻都是面条的灿烂与馨香。云南人有十八怪,陕西人有十大怪——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辣子也是一道菜、房子一边盖、大姑娘不对外、板凳不坐蹲起来、羊肉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子不装头上带、唱戏大声吼起来。

羊肉泡馍

陕西十大怪中有一怪是“面条像腰带”,这说的是飙飙面。飙飙面读音应为“biang-biang面”,确切字形古今字典都查不到。但在每家卖飙飙面的面馆门头,都有一个偌大的牌匾,上书一个斗大的字,笔画多达五十几画。

关于这个字,有个传说,在唐时,有一位秀才,来到长安赶考,饥肠辘辘之际,路过一家面馆,听见里面biang-biang之声不绝,踱了进去,只见里面白案上摆满了长条状面快,大师傅提过一块,扯住两头,在案板上甩成裤带般宽厚,扔进锅里,煮了几滚,捞进垫有青菜豆芽的大海碗,洒点干面辣椒、蒜末等,再浇上热油,只见兹拉一声,店里香气一片。端上来,秀才风卷残云喋得一干二净,满头大汗。吃饱喝足,秀才问道,这面何名?老板答道:biang-biang面。秀才从未听过,又问:咋写?这家面店是远近闻名的老字号,其做的面全凭揉的功夫,至于写法,店主从未想过,更何况字典里也没有。秀才读破五车书,寻思一阵,在桌上写到:“一点上了天,黄河两道弯,八字大张口,二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中间夹个言篓篓,你也长、我也长,里面坐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钩搭挂麻糖,推个车子游咸阳。”硬是生造了一个字,写尽了关中的山川地理,这便是“biang”字的写法。

关中民谣曰:“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人民高唱秦腔,吃一老碗飙飙面喜气洋洋,油泼辣子少了嘟嘟囔囔。”飙飙面多少年多少代延袭下来,做法吃法始终一成不变,形如关中男子汉,其间折射出的秦人世风民俗、性格操守,确实耐人寻味。秦地的面条正如秦人一样,也有精致的风格。其中莫过于岐山臊子面,恰似秦人性格另一面,表面看似平淡,但一接触就发现浑厚雍容、深沉雄奇。岐山臊子面是关中最有代表性的礼仪面,最能体现秦地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面。每当遇到婚丧嫁娶,逢年过节,关中人总以岐山面飨客。“举箸食汤饼(面条),祝辞添麒麟。”尤其娶媳妇嫁女生了儿子过满月,更要大肆张扬得做臊子面待客。这可是当年周文王传下的美食呢!传统的臊子面“薄、筋、光、香、酸、辣、煎、稀、旺”的种种特点一样都不缺,会令你吃得心服口服。

陕西人将面食推向极致的,还得数饺子宴。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饺子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的大众化的食品之一,不仅北方人喜欢吃,南方人也爱吃。农历新年,家家户户包饺子吃,成了大多数中国人欢庆节日的一个组成部分。陕西的饺子特别有名,这其中当推饺子宴。饺子宴,虽说名称仍是饺子,但那形、色、味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材料选用、制作工艺,到组合方式、吃的方法,都增添了不少新的情趣。可以说,这一传统的大众化食品,一跃而变成为招待海内外嘉宾的高档现代宴席。饺子宴成了西安名吃的一绝,乃至“神州一绝”。有人说:到西安,不看秦始皇兵马俑,不算真到西安;不吃饺子宴,也不算真到西安。饺子宴研创推出后迅速风靡全国,成为中华饮食文化之集大成者,被誉为“千古风味”、“天下一鲜”。这正如陕西人,看起来其貌不扬,但真正的雄浑雍容,其操守品行深沉雄奇。

同类推荐
  • 大话台州人

    大话台州人

    江南有一块地方民风迥然,既有江南人本有的温婉,也有北方人的直爽彪悍。这儿的人个性鲜明,崇尚“大”文化,传统习俗和现代潮流在这里完美地融合,不好奇他们都是一群怎样的人吗?才女作家王寒以辛辣幽默的“大话”描绘了这个她深深热爱的故乡。
  • 教育随笔

    教育随笔

    我初识李天柱先生,是在1993年春天宁夏政协全委会的分组会上。他是组长。在主持会议时,他正襟危坐,其言温和,其色蔼如,堂堂正正地维护着每个人的畅所欲言。我作了一次关于如何识别人才的发言,有“坚持包子馅第一,包子皮第二”的怪论,他把我记住了。我会后打听,才知他是宁夏名校名师、名校长,大名鼎鼎的李天柱先生。而今李先生年近八十,有文集《教育随笔》准备出版,嘱我作序,我恭谨从命。
  • 璀璨的中国

    璀璨的中国

    全书介绍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总共分七章:华夏民族的起源、东方巨龙长城、敦煌岁月、汉诗鉴赏、魏诗鉴赏、唐诗鉴赏、宋词鉴赏。
  • 五轮书

    五轮书

    《五轮书》作者宫本武藏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剑圣,“二天一流”的鼻祖,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引起无数人的巨大兴趣。《五轮书》中所述均为作者亲历杀场的经验总结,不仅揭示了武学兵法的奥义,也折射出了人生的深刻哲理。宫本武藏穷其一生所得著就了《五轮书》,《五轮书》,即是其把自己亲历沙场的经验,通过地、水、火、风、空五卷,由浅入深、层层环扣地做了详尽解说,使其成为既简单易学,又至深至奥的兵法秘籍,其销量和影响力在日本长盛不衰。20世纪80年代,一直在寻找日本商业奇迹秘密的欧美商界人士发现了《五轮书》,从此在西方,《五轮书》和《孙子兵法》一样,成为希望在商场竞争和人际关系中取胜的商界人士的必读之书。
  • 诗经开讲

    诗经开讲

    本书以自由活泼又不失庄重的叙述方式,向读者展示《诗经》博大精深、包孕丰富的内容,精妙绝伦、美不胜收的艺术,以及这部经典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学所产生的巨大、深远的影响。考虑到《诗经》文字的深奥古僻,为了读者阅读方便,本书所引用的作品,大都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尽量达意、通顺。书末“鉴赏举隅”章,旨在通过对部分作品的赏析,使读者感受到《诗经》无穷的魅力。
热门推荐
  • 在火影中苟活

    在火影中苟活

    华国少年李志意外穿越到火影忍者中,还获得了一个系统,看他是如何在危险的火影世界中慢慢的苟活下去
  • 盛世娇宠:娘娘,斗上凤位!

    盛世娇宠:娘娘,斗上凤位!

    “朕的瑾言自乡野长大,不懂规矩,你们一个个的,可不要欺负了她。”那些被抢了风头,失了体面的贵妇千金们都欲哭无泪,恨的银牙咬碎腹中吞。“朕的瑾言性情平和温善,从不与人为敌,不与人斗。”那一个个被打入冷宫,下场凄凉的小姐妃子们表示,皇上您都看不到么?“朕的瑾言,温柔乖巧,懂事听话,最得朕心。”自皇后登位之日,内殿之中突然就多出了一个民间物件,名曰搓衣板,听闻乃是皇后所赠,皇上珍藏,以供闺房之乐。
  • 女人,有钱真幸福

    女人,有钱真幸福

    每个女人都在追求幸福,幸福就是畅快的活着。而心态决定了口袋,口袋里的自由,决定了女人的幸福和脸上的笑容,财富就是一把通向幸福的金钥匙,没有属于自己独立的财富,就很难与幸福结缘。本书从各个角度,分析了如果女人没有钱会面对的种种心酸和无奈,文中我们的笔触可能会显得有些苛刻,但是,这些犀利的语言足以让每一个女人做一次深刻的反思,让女人瞬间觉醒,让女人更现实,让女人更理智,让女人更富有,让女人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 男朋友总想套路我

    男朋友总想套路我

    在遇到莫意辰之前,洛君绫生活顺遂,宠爱自己的家人,年级第一的成绩。可是在遇到莫意辰之后,怪事接二连三的发生,绑定了许久一直没有发挥作用的系统也开始了各种搞事情。莫意辰一次次的做梦,可是梦里的事却总是那么的真实,而且,在梦里,他的异能也还能用。他们的第一次见面。他说:“:“同学,走个路也能撞到大树,厉害啊!”他们的第一次共患难,那些消失在拐角处的东西到底去了哪里。他说:“别怕,我会保护你的。”
  • 科学进化史

    科学进化史

    本书是一部科学发展的全景史,是在英国BBC电视系列节目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作者追溯了科学的发展,并将科学视为人不同于动物园的主要特征。书中历数不同时期人类的得大发明,从结绳记事儿到几何演算,从牛顿力学到狭义相对论。作者认为知识的进步均可视为人类试图理解自然,并控制自然的努力。作者对每一重大思想理论,均予以深刻的评价,并力图将自然背后的规律以常人可以理解的语言展现出来。本书不仅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将读者带入一个科学世界,而且还将读者带入一个全新的文明世界。
  • 施法诸天

    施法诸天

    一次醉宿,曾经熟悉的地球变成了魔法世界,张诚在破旧羊皮纸的引导下,穿梭于不同的奇幻世界,开启了一场不可思议旅行,在一个个世界中获取知识、技能、力量,一点一点揭开隐藏在背后的巨大秘密……
  • 走出非洲(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

    走出非洲(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

    《走出非洲》是丹麦国宝级女作家凯伦·布里克森的一部自传小说,她曾获安徒生奖和彭托皮丹奖,并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后来该小说被搬上银幕,由美国知名电影导演西德尼?波拉克执导,好莱坞著名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罗伯特·雷德福等人主演,讲述了凯伦为了得到一个男爵夫人的称号而远嫁肯尼亚,后来跟英国探险家邓尼斯产生感情的故事,该片在1986年荣获第43届美国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影片、第5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7项大奖。
  • 他就是我想要的

    他就是我想要的

    开局一条尾巴,不带任何功法,那要怎么修仙?去吧!撩汉子吧!撩了你就知道了。
  • 三国史记

    三国史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一品庶女

    重生之一品庶女

    “贱妇慕容笑笑行为不检,不守妇道,与人通奸,秽乱后宫,罪大恶极,让皇室蒙羞,不配为一国之母,朕对此行为深恶痛绝,故废去其皇后身份,然朕念与之夫妻之情,留其全尸,赐毒酒,钦此!”慕容笑笑吸吸鼻子,怯弱的目光盈着一团泪光,不停的摇头:“我…我没有,长姐,我没有,你相信我,我真的没有做对不起皇上的事,你让我见皇上,我跟皇上说,他会相信我的。”看着痛的全身痉挛的慕容笑笑,女子嘴角的笑容无限扩大,她蹲下身,凑在慕容笑笑的耳边,用极轻的声音说道:“慕容笑笑,你去死吧,我才是慕容府的嫡长女,皇后的位子是属于我的,你只不过是皇上的棋子,一颗让他顺利登上皇位的棋子。”慕容笑笑呆呆的看着慕容映雪,她怎么也想不到,那个温柔可人的姐姐,居然说出如此冷漠的话。★★★★★再次睁眼,她回到了十年前,正是她成为棋子,阴谋开始的那一年,人生既然重来,这一世,她绝不再做任人践踏的卑贱虫,她要掌握自己的命运,绝不放过那些阴狠毒辣之人。★★★★★推荐好友的文文《朕家“病夫”很勾魂》桑家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