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第一次悖论1
安达曼国王的傲慢无礼粗暴,让大宋的君臣吃了一惊。
赵昀向枢密院询问明州水军覆灭的缘由。对方仅二十四艘舰船,明州水军有数百艘福船。枢密院朱熠升奏道:“禀官家,对方舰船火炮犀利,我明州水军的霹雳炮和火箭无法够到对方船只。”
只一句话就说明了,被人家远程武器碾压式攻击。
赵昀目光转向贾似道。
贾似道明白是要他来决定,他沉吟了一下说:“蒙古人要北方,不妨驱狼逐虎?”
朝中议和派居多,此时谢方叔被贾似道联合内臣驱逐去了广州,否则以谢方叔在场,也是主张和谈的。谢方叔还是被历史评为忠臣良相。
南宋朝廷的算盘就是既然要割让长江以北土地给蒙古人,江宁在长江边上,不妨让安达曼人去阻挡蒙古人入侵。
要说宋朝的君臣在国土问题上要多猥琐就多猥琐。江宁哪怕在今天的地图上,也是大部分城区在长江以南,也就是说安达曼王国要是取得江宁,对谁威胁最大呢?就是南宋!一马平川就可以沿途攻击到杭州。你怎么指望这么一个国家获得了领土之后抵抗蒙古呢?
那位说了,你这是穿越小说,不算真实历史,怎么能说宋朝君臣猥琐呢?
问题就是这么猥琐,历史上蒙古人刚开始攻打鄂州,贾似道等人就主张割让长江以北。北宋灭亡时,金人包围东京汴梁,只要坚持到勤王部队来到,金人首先是粮草支撑不住的。结果北宋君臣把皇室贵族女子,士大夫的妻妾和搜刮整个东京的黄金,去赎买金人退兵。
王正拿到议和条款的时候愣了。
他看看大宋使节的文本,再看看面前的参政知事,转头问蒲家的船长:“他们都答应了,这就是你东家的主子?”
蒲家船长也愣了,他们奋斗了几十年,都是在喂饱宗室,自己不能说喝汤,起码是没分到最肥的那一块是真的。
蒲家船长微微偏着头,思考着一些什么,眼神从眼角处泄露出去落到宋朝使节的身上。使节正微微低头看着脚底,埋怨为何这样屈辱的事情要自己来做。犹大应招而来要做江宁的新掌柜,他瘦小的身影微缩着,手抄在一起,眼神从宋使的身上缓慢的移到安达曼国王高大的身影上。小白正在研墨,白色的袖子用金钩挂在手臂上,裸露着晒得小麦色的皮肤,她眼神专注,怕墨汁溅出来;小青把铁壶从红泥炭炉上移开,在瓷碗里倾注,冲击着绿色的茶叶,一根根颤立了起来。将军们站的笔直,凶狠的注视着眼前的宋臣。水兵们在甲板上、桅杆上值守,炮手们守着炮位。
海风呼呼的吹过海面,海浪缓慢的起伏,如同大地在晃动,甲板上下摇曳,旗杆上的旗子扑啦啦的展开。
王正站起身来,把卷轴扔到面前的宋臣脸上,他跨过两步来到宋臣的面前,宋臣惊慌的一抖,抬头向上寻找王正的脸色,卷轴落在地上。王正一脚踹在参政知事的大腿上,他横飞了出去,王正在他的身上猛烈的踢着:
“废物!他妈的废物!你们有种杀岳飞!你们有种逃跑到南方!你们从上到下习惯性认怂!什么是他妈的崖山之后无中国?你们他妈的不配叫中国!”
所有的人都傻了。宋臣的侍卫在远处的福船上,身边只有两个普通的侍者。船上的人们这么多年来第一次看到王正暴怒。
安达曼国王是威严的,但从不发怒。
人们无法理解王正的愤怒。
王正的理性迅速的把自己从失控的边缘拉回来,他停下脚,转回身坐下,喝了一口滚烫的茶,濮的吐出去,一字一句的对手下说:
“看看他是死是活,活的话就送回去,照议和书办理。”
旗舰上的女祭司过来,她是恩雅手下的女祭司,也负责船上的医护职责,俯下身子查了查参政知事的身体,起身施礼说:“陛下,此人的身体没事,只是惊吓晕过去了。”
犹大带着一批人处理议和的事情去了。王正承诺了犹大人和以色列人未来帮他们复国。条件是寻找尽可能多的族人过来帮助安达曼王国处理具体商业金融的执行。
很多是奴隶身份的人,这些年王正收买了大量阿拉伯地区过来的人,得到了犹太人和基督徒。其中一些读过书的骑士、商人被纳入王国的管理体系,尽管是以奴隶的身份,待遇却和普通公民一样。他们在政治上没有地位,靠依附王室生存。
一些安南王国和大宋失意的士子也流落到安达曼王国来谋求出路,一些进入了官吏体系,一些依附于商人。
安达曼国王的旗舰上就有几个做通译的大宋落第秀才,不是那种书呆子,而是有些灵气的人,在南洋的海船上厮混了些时间,被王正选入王室,送去圣殿系统性学习语言后,派驻在各船上服务。
几个属于安达曼王国的宋人目睹了王正的怒气,他们听懂了一些言辞,沉默无语。
他们将跟随犹大去处理议和的事情。
王正把几个宋人叫过来,看着为首的那个,叫做朱峻的秀才。朱峻看到了王正眼神深处仍在燃烧的愤怒。
“让他们把冒犯王国棉布经销商的家族、店铺查抄,男丁斩杀,女人为安达曼王国的奴隶。江宁各户除独子外,男丁抽一,女孩未婚配抽一,男丁已婚配的带妻子,送往安达曼为奴。不足三万人,则五户抽一户。”
“……是。”朱峻沉吟了一会儿,脸有不忍,还是低头答应了。
安达曼王国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大多数奴隶都死在辛苦的劳作中。
“这些人在安达曼王国将会有机会有条件的脱离的奴隶身份,他们的子孙皈依神教,接受教育后可以不再为奴。”
朱峻心理一松:国王陛下一定是宋人。
“犹大负责生意上的事情,你去暂时管理江宁。要让江宁人痛恨大宋,不要自己经手挑选奴隶的事情。挑选一些士子来帮你。去吧。”
三桅帆船放下快艇,一队队矮人武士护送犹大和朱峻一行去和大宋谈判。王正指挥舰队北上,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去准备接手江宁。
王正处于一个矛盾中。安达曼王国是一个*******的奴隶制国家,军人以武功获得利益。一场长途跋涉的战争,军人们必须要获得奴隶、女人和财货。他不能放开部下屠城掠夺三日。也不能就此什么都不要,只要一纸贸易协议。而掠夺宋人为奴,又和他内心对历史的理解相悖。宋之后中国人都被元明清的统治者给奴化了。结果自己要来走这一步路。
未来安达曼王国转型为贸易立国,军人转变为职业军人是必须的。但需要时间,此时国家成长的太快,安达曼族是一个刚从部落融合起来的新族群,文化还没有形成,难以用更复杂的社会体系去治理。
他召集所有的将领到旗舰宣布奖励:奴隶、女奴、江宁收到的财富。
将军们兴奋的擂胸大吼:吾王威武!安达曼王国威武!
舰队出现在江面,距离江宁城不远落下锚来。
江宁知府已经收到了朝廷诏书,他长叹一声,把自己吊死在知府衙门,留下几个大字:士可杀不可辱!
但无用。
使臣全权代理了知府职责,威逼知县们快速执行旨意。禁军控制了城门,把要逃亡的江宁百姓堵截在城里。
纺织业的几个家族成年男子在菜市口被砍头问斩,财物和女人将要交给安达曼军队。
各家设法留下了长子,送走庶子和女儿。独子的没有波及,能够支撑整个家庭。但南宋时期小家庭多,每户仅三到四口人。有些小孩子怎么办呢?所以后来就落实到五户抽一户。
最后二十万人口,带走了五万多人。为何?因为拖家带口,有些要带走主要男丁的,或带走小儿子的,最后都全家跟随了。
安达曼舰队在港口码头建立了军营。一半补给船卸下补给,带走部分奴隶,阿拉伯人提供了一些商船装载奴隶。这需要一些时间来回运输,一次是不够的。
南宋朝廷在各家自己的院落圈禁选中的人,如果逃跑,邻居顶替。
人性的黑暗面显露无遗,实际上无人能够逃跑,不需要军人看管,邻居的警惕就让这些人无路可逃。
朱峻的人接管了行政,他出色的口才说服了官吏体系继续为新政府服务。实际上官员们有些也被朱峻劝动留下了。背后的原因,是这些官员地方上的家族需要他们留下来支撑。
除了知府上吊死去后,一家知县也弃官逃亡了。
纺织业的零售批发首先复苏,当地的棉花要收割了。安达曼王国的代理人大肆收购棉花,运往安达曼王国,并把织成的棉布对外销售,向长江两岸辐射。
安达曼王国的商人也已经销售去了长江以北的地域,没有受到太大阻碍。蒙古人雇用了中亚人在中原大地包税,压榨汉族从豪门到普通家庭的所有人。这些豪门已经无暇顾及来自海外的商业威胁。蒙古人欢迎阿拉伯商人来做生意,尽管旭烈兀在西域正在占领巴格达。中亚人对阿拉伯商人没有表现出最糟糕的一面。
王正多数时间住在船上,少数时间也到军营来住几天。小白和小青去街市上逛过几圈,人心惶惶在表面的平静下显得市面萧条。
新的政治制度建立了起来,王正要求实行元老院制度,朱峻为总督,犹大为财政大臣。朱峻按照王正的要求,去和原来的官员们先解释了元老院制度。所有的纳税阶层,士子、地主、商人、工匠阶层都有权利选择议员,也就是代表人进入元老院。这也意味着所有人必须纳税。安达曼王国的人自动占据半数议席,称之为上议院,其余本地土著为下议院。
双方共同治城。
地方豪门和儒生们在私下里静悄悄的串联,窃窃私语。他们一向认为任何势力到了地方上都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治理。儒生的理念里,道统是最重要的,皇权其次。如果仍旧是士大夫之国,无论是金国、元朝、大宋还是安达曼王国都没有关系。
却没有想到是这样的方式。
儒生派出了代表,孔家在江宁的分支。
王正觉得很好笑,难道孔夫子的后代要和自己一个神教的教主谈合作吗?
他在军营接见了孔家后代。此时已近十月,还是有一些炎热,王正只穿了一件道袍,他设计的那种。
孔夫子跑进来就内心一个疙瘩。为何?儒家最重礼,王正穿了件道袍见他,就有疑问了。因为听说安达曼国王是个南洋蛮子,那如果穿蛮子的衣服也没关系,但他穿了件道袍,而且是古怪的道袍,比外面装神弄鬼的道袍气质好很多了,简单明快。
但还是道袍。
夫子只有四十多岁,胡子却比王正长,白面富态,眼眉细长。
也就是俗称的丹凤眼。
他对坐在那里的王正施礼,王正没起身,随手招呼看座。
孔夫子就心里凉了半截,不像礼贤下士的样子。
王正的帐篷里放了一张八仙桌,两把把官帽椅,下手有一个座位,一个茶几。
小白给客人倒上茶水。
孔夫子观察到是宋人女子,皮肤黑了点,但肯定是宋人。挽了妇人的髻。这说明是国王的小妾之类。南蛮子不讲究,居然小妾出来倒茶伺候。
王正正在喝酸梅汁,放了一些冰块。他问孔夫子:“夫子要不要来一些冰镇酸梅汁,天还是有些热的。”
孔夫子拱拱手说:“谢谢陛下,茶即可。”
“我听闻孔家在山东,又有分支在临安,到底哪里算正宗阿?”
孔夫子正襟危坐,一脸严肃地说:“圣人家传,没有正宗分支之说,都是儒家正道。”
“嗯,辽人,金人,宋人,蒙古人,凡是接受道统均可。”
“呃。”孔夫子没想到安达曼国王讲话这么赤裸裸,一时不知道怎么借口。
“金朝被灭之前,已经是真正的儒家国度了,宋朝还是联合了北方蛮夷灭了金,噢,其实是蒙古人灭的金。只不过现在蒙古人遵从天上所有的神仙,收税用西域人,管理用契丹人,在北方中原跑马放牧,孔家准备怎么教化元朝阿?”
孔夫子一时语塞,还好只是一会儿,他拱手说:“北朝仍旧是我汉人为主,道统已经深入人心,不是纵马烟尘就能消灭的。”
王正摇摇头说:“但愿如此。”
他喝完酸梅汤,小青在他身后,过来收走玻璃杯,小白沏了红茶。
“嗯,我有坏毛病,冷热不分,刚喝了冷的,现在又喝热茶。这是宜兴的秋茶,我让人做了一点红茶。秋茶做绿茶不是很好喝。”
孔夫子对茶道颇有研究,却搞不懂王正说的茶叶,看看泡茶的汤水,难道不应该研磨成粉末加各种调料吗?
这汤,倒符合君子之道,清淡也符合无为的道理,难道是老君学派?
“我不是道家的,只是衣服这样穿着比较舒服。”王正看穿了他的想法。“我不反对儒家,但不会至于绝对高位。取决于你们如何和我的宗教结合了。既然你们能和佛教道家结合成儒释道,也可以考虑和神教结合成儒道。”
孔夫子拱手问:“何为神道?”
王正问:“何为王道?你乖,就不碾压你;何为霸道?你乖不乖都要碾压;何为神道?今天到你了。”
小白和小青在身后噗嗤的笑了出来。
孔夫子说:“大王说笑了。”
王正眼睛眨也不眨的注视着孔夫子的丹凤眼,逼到他迅速转移了视线,看着空处。
“夫子拿本书去看看吧。本王不日将会回国,这里将留下你们自己来治理。圣殿会建立,祖先的牌位和仁人志士也会放到神社内击败,我们相信上天,也相信祖先圣灵的保佑。儒家能够找到契合点的。士子豪门地主商人工匠都可以进入元老院,成为议员。议员可以提起法律的制定,参与地方政治。”
孔夫子迟疑了一会儿说:“自古士农工商,地方上士子们疑问,因何工商贱业也能进入庙堂?”
王正的眼睛眯了一下,孔夫子在某种程度上吓了一跳。
“安达曼王国国民在上天面前,人人生而自由平等。无论是农工商都是一样的。不纳税无代表。等级观念在这里不存在了。”
小白把一本《经书》放在孔夫子面前,这是她自己用小楷书写在宣纸上的中文经书。
孔夫子带着书落荒而走。
王正让朱峻宣布即日起军管戒严,直到元老院选举完毕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