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里翻出一张放置了两年之久的李岚清《音乐·艺术·人生》DVD光碟,看着精美的包装却不曾被打开,让我愧疚许久。因为一提到李岚清,让我们想到的是他首先是一位政治家,再就是严肃的政治家谈论浪漫的音乐话题,让我暂时把这张碟子束之高阁。
李岚清曾主管教育、科技、文化工作长达10年,他一直强调美育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他深刻感悟到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美育应当贯彻到教育的方方面面。他于2004年至2005年间曾到过国内多所大学作过50多场的报告会。他的演讲体现了他的博学、儒雅、睿智、亲和的风格,给学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以《李岚清音乐笔谈》一书为切入点,从自身数十年的学习和工作经验出发,运用多媒体,向师生们阐述了艺术在个人修养、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对高雅艺术的兴趣和艺术与人生、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艺术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等。
年逾古稀的李岚清,在他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中,兴趣广泛,他用八个字来概括他的退休生活:健身、健脑、读书、写书。退休后的日程安排与在位的时候一样充实忙碌,通过打网球、游泳、打桥牌、篆刻等方式进行健身、健脑。他总结出了一个顺口溜:“自己不受罪,家庭不受累;节省医药费,有益全社会。”离开领导岗位后,他先后撰写了《李岚清教育访谈录》《李岚清音乐笔谈》,并将两本书的稿费全部捐献给教育事业。李岚清说:“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我一直在研究关注这个问题:看一些音乐家写的书,总觉得太深太专业。1997年我萌发了一个念头,等我退下来后写一本音乐普及书,因为我不是学音乐的,我知道他们哪些看得懂哪些看不懂,后来我就一直注意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出国访问时,外国人的周末是法定休息日,没工作安排,我就全部选择去参观音乐家的故居、博物馆等,慢慢地写出了一些音乐笔记。”“你们知道中国第一首小提琴奏鸣曲出自谁的手吗?是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到音乐,李岚清的情绪高昂,说自己虽然不可能成为“音乐家”,但绝对是“音乐爱好者”。
李岚清在演讲中说,对一个高素质的知识分子来说,仅仅喜欢通俗流行音乐是不够的。他认为好的音乐和其他优秀的艺术一样,不仅能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和良好品格,还会有助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在谈及目前社会上流行的通俗音乐和网络音乐时,李岚清真诚地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我不喜欢但我不反对”。他认为由于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的不同,通俗音乐确实迎合了一些人的偏好。诚言有些通俗音乐还是有着较高水准的,无论是歌词还是曲谱,都达到了一定的境界,起到了引人向上的导向作用。
李岚清还能唱出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他能用俄语唱完全首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他能唱出赵元任先生谱写的曲子,他也能唱出《送别》等歌曲。他和学生们用优美的旋律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并对这首歌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指出这首歌歌词优美,曲调旋律也很优美。他谈到最喜欢的三位音乐大师莫扎特、贝多芬和约翰·施特劳斯,也谈到为音乐家们刻印的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一位七旬老人,在长达3个小时的讲座中,把他对音乐的理解、体会和感悟,以及他深刻的思想、丰厚的学养、多彩的人生和执着的艺术情怀,通过寓意丰富、妙趣横生的语言传递到听众心中。演讲的最后,李岚清对莘莘学子说:“音乐的魅力在于它能使生活更有情趣,思维更有创意,工作更有效率,领导更有艺术,人生更加丰厚,我希望大家都成为音乐爱好者。”
关于李岚清的演讲,清华大学某老师评论道:“这不仅是一场关于美的讲座,也是一次传播美的旅行,他让音乐之美、艺术之美、生命之美深入人心。”
吉林大学某老师评论说:“我们不仅从讲座中获得艺术教育、素质教育的启迪,而且在教学艺术上深受启发。”
某教育专家也评论:“李岚清同志的《李岚清音乐笔谈》和讲座,对于音乐普及和音乐艺术教育,具有积极意义,也吹响了继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的号角。”
我再一次认真地重看了一遍,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