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46600000003

第3章 落地生根的地方

不知不觉中近些年我竟然写下了很多篇关于保定城的散文随笔,聊作对生长于斯的故土的感念,也是对岁月无情落花流水的感慨。

父母20世纪50年代从外地乡下来到河北省会保定工作,从此成了家族里第一代城里人和小知识分子。但他们却都顽强地乡音不改,一直各自说着家乡口音浓重的普通话,一个山东口音,一个定州口音,与保定口音格格不入,更与省城里流行的普通话格格不入。

因为他们是第一代农民知识分子进城工作的,所以他们与自己的故乡老家人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之密切,以至于他们并不以保定为新家乡,仅仅把保定当成工作地点,过年过节他们都是迫不及待地各自回自己的家乡和亲朋乡邻团聚,那里才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地,因为他们的亲人都留在了原乡,作为小知识分子,在低工资分配住房的年代里他们没有能力也没有想过把父母接到省城来。我们家在保定没有一个亲戚,因此只有我算是第一代保定人了。在他们的异乡口音中,在他们对各自故乡的依恋和城乡间的往返奔走中,在没有亲朋的氛围中,我从小就有一种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从来也不把保定当成自己的故乡,当然也不认为山东和定州是自己的故乡。一个小小的移民,心头笼罩着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漂泊感。

但我生长在这座古城,而且在这座城市完成了自己从街道识字班到大学的学历教育,直到22岁才离开。离开保定的时候似乎没有什么不舍,似乎只是从一个异乡走向另一个异乡而已。在福州完成了自己的研究生学业后到北京工作,又是一次异乡到异乡的流转。我自认为自己是没有故乡的人,是可以随遇而安的人,甚至可以是一个国际人。

每次需要填履历表格,在“籍贯”一栏里我都木然地按照我的户口记录写上山东二字,每次都暗自好笑,因为那个籍贯地我只小时候去过两次。一参加工作赶上出国,发现护照上没有“籍贯”,只有“出生地”,说明我们的“籍贯”标注不是国际通行做法。问领导怎么填,领导说就填你的籍贯。这令我莫名其妙:我没有出生在我的籍贯地。但还是填成了山东。后来我开始自觉地改成“河北保定市”了,因为我开始认为,籍贯仅仅是标明你的父系的祖地,而如果你与那个父系的祖地没有任何活生生的感情和经历上的联系,甚至你仅仅像个游客一样去那里走过一遭,那个祖籍似乎就对你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意义。而我生命中的前21年都在这个叫保定的老城市里度过,我的母语是保定话,我的同学和老师都是这里的人,我肉体与心灵的成长和定型都在这里完成,这座城市的文化和历史活生生内化于我,无论走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我观察世界的眼光都隐隐笼罩着那段经历的滤网,因此这里而且也只有这里算是我的故乡。于是我很是反传统地把籍贯写成保定了。还好近些年我们的传统也变了,很多身份表格和证件上都用“出生地”代替那个中国特色的“籍贯”了,看来在这个问题上我是走在时代前面了。

当然,这样做还是让我愁肠百结,因为无论如何我和山东与定州的两个小村庄是有独特联系的,我虽然不讲他们的方言,但耳濡目染,我还是能模仿,因此学到了更为丰富的语言表达方式,那是我隐性的两种母语,而那两种母语背后所承载的更为隐性的文化影响则是潜移默化的无声细雨。所以我认为这种有史以来必须把一个人定位是“某地人”的传统做法确实是不科学的,仅仅是农业文明中社会流动极度缓慢年代里父权至上框架下的定位方式,它根本忽视了移民后文化环境的影响因素,也忽视了母系血统的遗传因素。每个人的家族流传历程不同,如果一定要定位,那也应该是先说生长地,再将自己父母的故乡都标明才算科学。这样的话,我的生命地理坐标应该这样写:生于河北保定;籍贯,山东—河北。所以现在遇上有人问我是哪儿人,我会随口说保定,对于一个没有故乡归属感的移民后代来说,如果要定位,只能取各种因素中比重最高的一个。

而且因为我后来的小说里总有童年在保定的经历在暗流涌动,我在离开故乡多年后竟然开始不停地搜集保定的历史资料,似乎是在证实保定文化对我心灵上潜移默化的影响的具体线条。廓清了这些影响的来龙去脉,渐渐地我发现我是个比大多数土生土长的保定人更像保定人的人了,或许这就叫假作真时真亦假。

这些都是而立之年以后的感悟了,而且是我写起小说来才渐渐生出的与心灵、与感情、与血脉的节奏有关的感悟,这些是不以任何理性思维为转移的。

当然,我更明白,我的保定与现实中的保定基本上没有关系了,所以每说到保定,我会说我的保定,那是一个内化于我的特殊的心灵地图上的一个坐标,无论现实的保定怎样变化,我的保定永远只属于我一个人,它与别人的保定只有某些年代和历史上的偶然的切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的保定和我都与现实的保定和现实的我渐行渐远,但这一切都聚在一道无形的波段上,发出自身特有的频率,传达给心有灵犀的人。所谓“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我相信,我精神上的保定同乡大有人在。

这个叫保定的故乡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就是1966—1976十年“文革”及“后文革”时期的风土人情和市井文化,所以我的小说里自然就胶着于这个时期。这似乎对故乡很不公平,这个做了244年直隶省会和18年河北省会的古城有着十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可这一切都在“文革”期间毁于一旦,而我偏偏赶上了那毁灭性的十多年。因此我的作品就充满了毁灭和崩溃感。这些小说虽然是虚构,但或许真的比真实更真实。

小时候我最喜欢爬上保定城里仅剩的那一段古城墙,在那里看城里城外的景色。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城墙中钻出的一棵棵小树苗,后来在小说里我把这些小树写了进去:“城墙缝里这里那里斜斜地挂着几根树枝子,在努着劲朝天上长,鲜绿鲜绿的,在春风中摇曳。”我感到很多人其实就像这些小树,种子被风随意吹送,到哪里扒住一片土就生根酿枝长叶,那片土就成了他的故土。很多很多种子都放空了,只有我们扒上了一片土长了起来,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有了自己的故土。

于是我会写很多很多文字,献给我生长于斯21年的那个叫保定的地方,那是我心灵的故乡。

同类推荐
  • 病了的字母

    病了的字母

    不仅有许多文章是反常规的写法,还有一大创新就是用了一百多方各具药理的中草药名来补白这个我看就是很好的表达方式。所以杂文也不光是板着面孔的它是形式多样的 它需要良好的方式。让观点和思想插上艺术的翅膀它们的影响自然更大生命力自然更强。
  • 心灵的印记

    心灵的印记

    回忆,真是很奇妙!久留心底的往事,可以在回忆里让其情景再现。消逝的故乡、远去的童年,甚至是自己至亲至爱的故人,都能在回忆中一一找回来。本书再现作者走过的、看到的、听到的,历经作者精心打磨,跃然纸上,读来温馨、雅趣,回味无穷。
  • 破冰之旅

    破冰之旅

    曾几何时,在发展的道路上,每走一步都要如履薄冰……然而,人类自从步入文明时代的第一天起,就共同执着地追求昌盛、繁荣、民主、自由、发达、富强,从不会因外部的原因而放弃。于是,在经历了“历史沉思”之后,才有了“命运狂想”,有了“历史的抉择”;在经历了发展的“十年潮”之后,我们可以骄傲地说:“让浦东告诉世界”……
  • 况且况且况(李长声自选集)

    况且况且况(李长声自选集)

    李长声著的《况且况且况(李长声自选集)》系旅日华人作家李长声的三卷本自选集中的文化与历史篇。“知日”渐成潮流,然而大半个世纪以来,我们几乎只从一个位置、一种角度去品评这个邻居的种种,作者则建议我们动动步子,调适距离。此书汇集了作者关于日本文化众多切近又深远的描摹,从幽玄的枯山水到别具一格的赏花姿态,从能乐的变迁到日本人的审美与自我反思,将文化与历史熔于一炉,同时阐释了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繁复的历史勾连,也澄清了诸多误会。文字之间,作者自身的文化史观也恍然可见。
  • 解放南京(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南京(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南京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热门推荐
  • 洪恩灵济真君集福午朝仪

    洪恩灵济真君集福午朝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罪证明

    无罪证明

    当你凝望着深渊,深渊也在凝望着你!世界所有的答案,都来源于,我们对未知的渴望,这条路上一直有人走着.
  • 废材逆天:兽妃二公主

    废材逆天:兽妃二公主

    她是东莱国不被宠爱的废物二公主,一朝身死,再睁开眼却潋滟惊华,欠她的她必然拿回来,惹她的她必然还回去。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从此叱咤这一片大陆。他是南凤国被抛弃的残废小王爷,却拥有天人之姿。他救她,要她以身相许。抗拒无效,从此,心起波澜,执手天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精灵之传奇缔造者

    精灵之传奇缔造者

    谁也不是生来就是宝可梦训练家,谁也不是生来就是联盟冠军,第一的王座只会由热血和汗水所缔造。上天终究是公平的,心怀着梦想的人们啊,在这一生一世的大舞台上尽情的挥洒着热血吧。
  • 颠沛卑虐的温情

    颠沛卑虐的温情

    江世民问:“你了解我吗?”乔文育是真的不了解江世民,他的前任可从河西排到河东。劈腿、劈腿、再劈腿。事件一:她指着江世民十六岁大的儿子问:“你不是说没结婚吗?”“那是意外。”他说。结果很意外,十六岁大的儿子竟不是江世民亲生的。这绿帽一戴就是十六年。事件二:“你说,你到底,是不是弯的?”她哭泣着不敢相信事实真相。他沉默。“是不是!”“是。”乔文育没有想到,自己喜欢的不仅仅是渣男,还是个弯男。事件三:“你真的是富婆的小白脸?”他沉默,跪下说:“对不起。”“你让我觉得恶心。”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江世民因为同性行为,患上艾滋,成为过街老鼠。江世民:“孩子是我的。”“离我远点!你这个眼高手低不知羞耻的人!”
  • 我的田园

    我的田园

    那座小茅屋里面曾住了一家从城里被赶出来的人。主人公的母亲和外祖母为他父亲的冤案受尽磨难,父亲更是九死一生,后半生几乎没有一刻安宁。父亲命运的起伏坎坷,构成了一部悲惨的传奇。为寻找昨天、探究真相,他翻山越岭重走那段永远抹不掉的岁月。他一步步走向了隐秘的边缘,并将努力走入它的核心。或许真实已经湮灭在这一架架大山的深处,并且不可打捞?可他不会轻易退却、放弃,终于,他看到了……
  • 丞相的世族嫡妻

    丞相的世族嫡妻

    薄倾情,凤麒国薄氏世族唯一的继承者。大婚之日,夫君与庶姐合谋,洞房花烛夜,逼她交出家族藏宝库的秘密,不堪受辱咬舌自尽。再睁开眼睛,竟成了本朝丞相大人为冲喜而娶,传闻中无德无才,十二岁不会说话,不会穿衣的农女嫡妻。重生后才知道自己是刚出了虎穴又入了狼窝:夫君的心思深不可测;上有精神失常的婆婆;下有脾气暴躁的小姑;唯恐家中不乱的小叔;后园中更是美妾无数;连公主也要来凑热闹;费尽心计,想要她嫡妻的地位。但没关系,身为世族的继承者,这点小把戏就当是在休息。没有世族继承者的显赫身份,有丞相大人这座靠山也不错。继续装萌卖傻,斗美妾,玩心计,杀了庶姐,废了前夫君。直到薄家的人竟找上门才知道,这具身体原来不是农女那么简单……++++++++++++++++++++++++++++++++++++++++++++++++++片断1某公主眼角含泪,如雨后梨花道:“不求嫡妻之名,只求侍候丞相大人左右。”薄倾情一脸真诚的用口型说话,丞相大人帮翻译道:“既然公主不计较名份,就收公主为妾,以后就叫三八姐姐。”公主顾不得形象,失态大叫:“什么,叫本宫三八姐姐?你才三八呢。”薄倾情一脸无辜,丞相大人翻译:“因为府中已经有三十七名小妾,所以公主是三八,只能是三八。”某女一脸惊讶的看着一脸坦然的某人,她刚才有这样说吗?陷害啊!片断2庶姐的计谋终落败暴露,哭道:“丞相夫人,我也算是你的姐姐,你就放过我吧。”薄倾用鞭子托起她的下巴,天真无邪的笑道:“姐姐,当初你与自己的妹夫合谋,谋害自己的亲妹妹时,你可有顾念姐妹之情?”刚才还一脸姐妹情深的人,面色一白,如见到鬼一般,颤傈着声音道:“你……你怎么会知道这件事?你究竟是谁?”薄倾情冷笑,俯在她耳边:“你心里想我是谁,我就是谁。”片断3当秘密、阴谋、误会、算计……慢慢的解开繁华落尽,尘埃落定,【温馨提示:一对一,男主干净,女主干净,喜欢就收藏吧。】
  • 小螺庵病榻忆语

    小螺庵病榻忆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犹太富翁的教子课

    犹太富翁的教子课

    群星璨灿的犹太政坛巨子、艺术精英、科学巨擘、思想大师、巨富大亨,诸如: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科学巨擘爱因斯坦,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音乐巨匠门德尔松,艺术大师毕加索,20世纪的著名犹太人“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传奇政商哈默,美国“奇缘博士”基辛格,“好莱坞叛逆之星”霍夫曼,以色列的倔老头沙米尔,以色列总理沙龙等,更给犹太人披上了扑朔迷离的神秘面纱。本书通过近200则精彩的教育故事和案例,全面而简练地展示了犹太民族的教子智慧。这些故事和案例都是犹太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在犹太教育界流传甚广,可以说是犹太人对教育最直观的看法与思考。
  • 元代法律资料辑存

    元代法律资料辑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