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4700000013

第13章 从四川蒲江县两通古道碑看南丝路蒲江段走向

从四川蒲江县两通古道碑看南丝路蒲江段走向

邹一清

南方丝绸之路西出成都平原后的第一大驿站在今雅安地区,古代文献和历来的调查资料显示,成都至雅安交通的主线为:成都—双流—新津—邛崃—雅安。在主线的南、北方向,又分布有较多的支线,主要有二条支线,即北支线和南支线,其中北支线为:成都—温江—崇州—大邑—邛崃—雅安;南支线为:成都—双流—新津—邛崃(东端)—蒲江—雅安。就直线距离来看,南支线是最近、最直接的交通线路。

南支线自新津南下,南方丝绸之路沿着蒲江河谷南行,直抵雅安名山。因此,蒲江段是南支线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但是,学术界在以往的研究中,由于种种原因,对这条南支线及其蒲江段的重视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南支线及蒲江段的重要性,在考察和研究方面的投入,均不及主线和北支线,相关成果也非常少。

由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南方丝绸之路与欧亚古代文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南方丝绸之路起点调查与研究”的研究需要,2011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组织了考察队,由中心主任段渝教授带队,以中心研究人员邹一清、颜信、魏楚楚为队员,对南方丝绸之路成都平原南支线进行了学术考察。在蒲江县,考察队得到了蒲江县文管所的大力支持,并由蒲江地方史老专家龙腾先生亲自陪同,对蒲江县古道路、古桥梁、古道周边遗迹遗存、工商遗址、城镇遗址等进行了考察。考察中,有两通石碑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这两通石碑分别是衬腰岩竣工碑和梭竹坡古道石碑。两通石碑在历次文物普查中均有著录,但其字迹因年代久远,风化严重,部分碑文已经泐残,很难全部辨识;加之尚未引起充分重视,碑文文字均未被完全识读并记录。此次考察,我们首次对这两通石碑的文字进行了完整的识读和记录,从中获得了非常宝贵的资料信息。

一、蒲江县佳镇衬腰岩古道竣工碑记石碑

蒲江县成佳镇衬腰岩一带现有一处古道遗址,遗址位于蒲江县成佳镇万民村10组。这条古道在20世纪后期还保存了约25公里,由于修建长滩水库,古道南段被长滩水库所淹没,导致道路废弃,几乎无人行走,现仅存长度约470米。从万民村10组农户肖华永家门口沿山路下行约50米,即步入布满青苔的石板路,这正是衬腰岩古道遗址的入口。现存道路路面由长1.5米,宽0.8米,厚0.1米的石板铺砌,两旁带有夹石。石板路被碾压的痕迹清晰可见,不难推测昔日商队往来频繁的景象。道路废弃之后,树木更加茂盛,山间林荫蔽日,石板路上青苔斑斑,颇难行走。

从道路遗址入口处前行约200米处,道北矗立着一通清道光年间所建的维修衬腰岩竣工碑。碑高4米,宽4.5米,厚0.7米,因年代久远,已出现局部风化,有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经考察组努力,成功完整识读了碑文。碑记题为:“三重檐四柱三开间石牌坊,大清道光二十三年孟夏月二十二日立。”碑文为邑辛酉科拔贡候选教谕彭廷飏撰写。

碑文全文如下:

蜀国多山与西秦毗连栈通有连云之险剑阁有参天之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自古为然我蒲处川南之偏偶山径/

居多邑南关外距城卅里许地名衬腰崖旧有山蹊古路上通名雅下达新彭仕宦商贾上下往来必经之路也其山势/

险隘窄径悬空行旅既艰于步履舆马更虑其颠覆前明宏化时修砌后历今三百馀年倾塌久已岁道光□□辛丑士/

民等目击心维共同商议修造石梯自衬腰崖山脚起由马踏弯落平寺至万明桥止约有五里之地统计千丈之长觅/

工修砌癸卯春间历经三载工程告竣路约千寻费逾四百首事八人倡捐百数十千募化众姓助资二百馀钏今而/

悬崖鸟道进攻错而历康庄带月夜行则观阁遥临藉慈灯以普照按辔以游幽人于焉吟咏步步云梯自曲折以游/

平坦闻鸡早发则尖逢远映仰高山而景行束装载道韵士焉品题当兹春暮共庆落成垂名勒石瞩余为序喜阴工/

之浩大宜福泽之绵长自惭吾陋弗能为文聊叙始末援笔记之/

异辛酉科拔贡候选校谕彭廷飏撰捐钱一千二百文/

特授四川上南直隶邛州蒲江县正堂加三级记录五次康文蔚捐银一封/

特授四川黎雅营分防南河一带地方主防蒲江汛司厅王福安捐银一封/

特授四川上南直隶邛州蒲江县右堂加三级记录二次王丞华捐银一封/

特授领首程廷昌缘妻周氏男步銮侄步蟾步云步杨步堂步高除募化自捐二十六千五百文/

特授领首刘仲元缘妻刘氏男士顺士治士盛除募化外自捐铜二十千文/

监生领首任天应缘妻叶氏男联级武生忠和除募化外自捐铜钱二十九千文/

监生领首任天春缘妻徐罗氏男联忠联信除募化外自捐铜钱一拾千文/

赵氏文培杰杉蓉监曹男堂缘妻文孙蓂若哲杭菁生领首杜廷芬缘妻罗氏魁梧缘妻赵氏生藩渐苓除募化外自捐五十千文/

廩生领首杜槐三缘妻彭氏男孟良仲良季良除募化外自捐铜钱二十一千文石匠/

武生领首杜道叶缘妻宁氏男南坤南坊生皇华其自捐及募化众姓钱文俱载于万明桥之山顶/

大清道光二十三年岁次癸卯孟夏月二十二立

碑上有对联两副:其一为“旅客行商同登云梯,轻车快马共历亨衢”,横批“步月梯云”;另一为“修数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途”,横批“王道荡平”。

碑文说明,早在清道光年间重新修葺衬腰岩古道之前,这条道路已是一条人气极旺的通商之道,历代使用,多经维修。从碑文可以知道,衬腰岩古道原来并不是石板路,当为土路,这条土路从明成化、弘治时期修治到清道光年间,已历三百余年,“倾塌久已”,当地民众乃共同商议,“修造石梯”,石梯即是现存的青石板道路,因顺山势走向铺筑,所以称为“石梯”。石梯道路长度,“自衬腰岩山脚起,由马踏弯落平寺至万明桥止,约有五里之地,统计千丈之长”。并且明确说明了衬腰岩古道的走向是:西通名山、雅安,东达新津、彭山。

文献资料显示,蒲江县成佳镇衬腰岩古道的记载最早见于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所记载的经雅州(今雅安)“西通碉门(天全),东出蒲江”的道路,即是今蒲江县成佳镇衬腰岩古道。明洪武年间,朝廷于雅州设立茶马司,利用这条古道从成都平原运送布匹、丝绸、茶叶等商品到雅安再转天全。成化(1465—1487)、弘治(1488—1505)年间曾对衬腰岩古道进行修葺。至清代,衬腰岩古道仍是“士宦商贾上下往来必经之路”。道光二十一年(1841)至二十三年(1843),再次对这条古道进行维修。

(清道光年间维修蒲江县佳镇衬腰岩古道竣工碑记石碑)

二、蒲江县白云乡尖峰村梭竹坡古道石碑

在蒲江县白云乡尖峰村梭竹坡,有一处古道遗址,道路的残留遗迹已经不十分明显,但古道旁有一通石碑,保存完好,成为这条古道的确切证据。碑文为:

广定之南有一坡焉名曰梭竹穹崖上耸幽壑下临中则山回路转如鸟适之虚位似羊肠之盘曲/

其凿山为径未知始于何年第间彼都人士往眉丹上黎雅入乡场千百载以来无不由此崎岖/

之径所谓地成要害不论险夷皆人人所必逾越也但其中残岩积石凹凸未平滴水浸泥不堪/

甚苦每当之弦之处车则阻于转旋马则艰于回首即至客商贩负亦至此而跌蹼以比寸腰崖黄沙坎前人亦已平修矣独此梭竹坡而忍其攀其为艰/

今岁除道之月适友人郑永见李钟唫意欲修平此路特先计夫功资率同首事等募化仁人善/

士谨将包功价值议成共壹佰肆拾伍钏自包以后工匠经营不日而告厥成功共见穷途/

且喜善果齐圆虽其事集腋成裘多寡不一而已同心同德利己利人宜其立名不朽永垂/

万年矣今将姓字勒石以志善人君子之功德云尔/

龙飞大清同治十二年十二月中浣之吉建监

石碑正面有对联,上联为“石砥黄沙坚于竹”,下联为“坡联红塞过如梭”,横批为“仁义坦途”。石碑背面也有一副对联,上联为“天开石机同心鉴”,下联为“地开云程集腋修”,横批为“功成名立”。

这通碑文不仅记载了古道路的走向、道路状况、维修年代及维修原因,特别是碑文中“甚苦,每当之弦之处车则阻于转旋,马则艰于回首即至客商贩负亦至此而跌蹼以比寸腰崖黄沙坎前人亦已平修矣独此梭竹坡而忍其攀其为艰”一句,与衬腰岩古道碑相互印证,还原了古道原貌。

(蒲江县白云乡尖峰村梭竹坡古道石碑)

三、综合分析

蒲江县衬腰岩竣工碑、梭竹坡古道石碑的碑文,不仅证实了衬腰岩古道、梭竹坡古道的存在,还为南方丝绸之路蒲江段的道路及走向提供了明确的线索,为蒲江在南方丝绸之路成都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蒲江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成都平原西南缘,东邻彭山、眉山、西通名山、雅安、南连丹棱,北接邛崃。距成都市区83公里。

蒲江县古为蜀国地。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曾在蒲江江北置蒲阳县,隶属蜀郡。蒲江县以县域内最大河流蒲江河而得名。蒲江河又名蒲江,发源于丹棱县总岗山土地坳之杨山,北东流经蒲江县、新津县武阳镇南通济堰下注入岷江。蒲江河古称“布濮水”、“濮千水”,古代即可通航。蒲江河谷人口稠密,物产丰富,经济发达,加之水路、陆路交通条件较好,因此成为南方丝绸之路成都平原南支线上的重要区域。自成都经双流、新津、邛崃、蒲江河谷前往雅安名山,是成都至雅安交通较为便捷、距离较近的西行线路。

同类推荐
  • 左传:封建制度的黄昏

    左传:封建制度的黄昏

    春秋五霸崛起的时代,谁在维护封建秩序最后的尊严?《左传》帮助我们在两千多年后,都能够具体感受到什么是封建秩序,封建秩序中人们如何思考、如何行事,也能够具体感受到,这样一套存在了几百年的秩序逐步衰颓瓦解,对这些人的生活、感受,产生了多大的冲击。今天被通称为“春秋”的历史时期。“春秋”之名源自《春秋经》,不过若是光看《春秋》经文,我们只能对那个时代雾里看花,很难谈得上认知了解,“春秋”的人与事,今天我们能够谈论“春秋”的历史,其实主要靠的是《左传》所提供的扎实内容。
  • 尚书:追寻永恒的天命

    尚书:追寻永恒的天命

    《尚书》可能是留存下来的最古老的官方文字资料,收录了夏商周三代乃至上古的一系列政府文书,包括如周公、周王这样的重要人物的讲话。在商周时期,文字具有神秘的魅力,是通天地、得永生的载体。而最早那些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很大程度上是当时人必须铭记于心的人和事,是“天命”。以《酒诰》为例,在杨照的解读下,我们感受到了焦虑打败了“大邑商”的周人的焦虑,他们反复确认上帝(天)传递给他们的信息,战战兢兢地、一次又一次地告诫子孙千万不要重蹈商朝的覆辙。
  • 文化软实力与国际谈判

    文化软实力与国际谈判

    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国际谈判深受其影响。在两国的谈判竞争中,军事等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中国为什么在国际谈判桌上很多时候不占优势?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对文化的差异性认识不够。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常常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二是对新闻媒体的作用不够重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媒体已经开始主导社会舆论的话语权,特别是网络世界的兴起,舆论浪潮席卷而来。谈判是最直接的文化角力。我方人员的文化积累,对对方文化背景的熟悉与洞察,和不同文化背景人士的交流应对……小而言之,关乎在某次谈判中是否可运筹帷幄、长袖善舞;大而言之,关乎一个国家在国际交往中的外在形象,以及在国际谈判席上主动权和话语权。
  •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丁明秀编著的《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为丛书之一,介绍了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的有关内容。《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纪信故里

    纪信故里

    辉煌西充,忠义之城,将相故里,人杰地灵。扶龙纪信,紫崖王云,育恐育鞫(生于恐惧困穷之际),炳炳麟麟(光明刚直)。四位宰辅(赵彦昭、何金、何贱、徐恺),八大将军(纪信、谯登、侯瑱、王霁、马骧、袁谏、李乾德、徐占彪),百一进士,百六举人。名垂青史,雁塔题名,丰功伟业,震古烁今。
热门推荐
  • 男人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男人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本书列出了责任心强、细心体贴、宽容大度、自信上进、冷静沉着、幽默风趣、浪漫多情、博学多才、富有多金、成熟稳重十种类型的优秀男人供女人们参考。但值得提醒的是,世上不会有具备以上所有美好品质的完美男人,你的他身上可能只有那么一两点显得较为突出,但只要那是你想要的,是适合你的,那就足够了,正所谓“只选对的,不选贵的”。男人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选对了适合自己的男人,女人才能抓住一辈子的幸福。
  • 这是你的江湖

    这是你的江湖

    武是一种文化,侠是一份情怀。传统武侠虽已没落,但武侠精神却不该因此而萎靡。江湖从来都不远,江湖就在你的身边。
  • 时光悠悠与岁月浅浅

    时光悠悠与岁月浅浅

    女:“你从来都是原来那样,未曾明白过我的心意。”男子没有理会,转身要走,而另一位男子拉起女子的手说:“不管过去的你怎么样,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我的唯一”
  • 抗日之神枪手

    抗日之神枪手

    江天道扛着一顶大狙,穿越到了1941年的抗日战场,一颗子弹帮新1团干掉了鬼子的据点,也让他结识了狂放不羁的李云龙。新书已发《我六岁就打鬼子了》,比老书更爽,请大家多支持
  • 培养男子汉

    培养男子汉

    《培养男子汉》主要内容:男孩天生具有竞争和冒险精神,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行为。然而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之下,全世界的男孩正表现得日渐柔弱。《培养男子汉》的目的是培养男孩子明显的阳刚气质、强烈的好奇心、勇敢、礼貌、坚忍克己、尝试各种挑战、永不服输等完美男性品质。
  • 成功没有时间表

    成功没有时间表

    《成功没有时间表》主要精选了作者郭龙从2009年至2012年发表在《青年文摘》《读者》《意林》《格言》等期刊上的美文,有励志美文,也有人物故事,更有一些感悟美文,这些故事会带给你心灵的启迪。
  • 小说月报·原创版(2016年02期)

    小说月报·原创版(2016年02期)

    《小说月报·原创版》创刊于2003年初,凭借强大的发行网络和发行数量,多年来一直居全国原创类文学期刊之首,并曾多次荣获省市级、国家级优秀期刊奖项。其影响已不仅仅在文学界,更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之中。许多作品一经发表,即被各大报刊转载,更有近半数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并产生巨大影响。本刊以贴近现实、关注人生的中长篇小说为主要内容,并力求在秉持沉稳、厚重的风格的同时,依然留有一片充满激情、活力的年轻声音。
  • 凤惊阙:祸世妖妃

    凤惊阙:祸世妖妃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 嗨!你是我的大爱

    嗨!你是我的大爱

    一些片段的记忆……妈妈!她亲我!韩少习捂着左面的脸蛋,瞪着水旺旺的眼睛边向妈妈告状,边向旁边的多多示威,他十分不喜欢这个突然出现的女孩,不明白爸爸妈妈怎么会把她带回家。小少哥哥,我喜欢你!多多一脸天真的表情无辜的看着韩少习,为什么小少哥哥会哭,被人亲是很幸福的事啊,多多就喜欢爸爸妈妈亲自己。我讨厌你!韩少习推开多多,跑了出去!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内战风云:东北烽火(续三)

    内战风云:东北烽火(续三)

    张学铭及其家人早年在帅府,人称“二胖子”的张学铭不大受宠爱。据说其中有一段迷信故事:1908年学铭出生那天,张作霖午睡中梦见了当年被他诱杀的土匪同伙杜老疙疸(杜立山),醒后惊魂未定,侍从来报:夫人又生了一位少爷,大帅一听,脱口便说:“这是个要命鬼。”传闻固不可信,但学铭不受宠可能是真的。但后来,除了张学良,张氏家族中最“出名”的就是张学铭。1949年1月天津解放前夕,张学铭没有带家小逃离,说明他对中共有所认识。这与他的岳丈朱启钤先生(中国古建筑学奠基人,曾任北洋政府内务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留在了大陆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