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4900000008

第8章 汉末到魏:骈文的继续酝酿(5)

书信:春秋以来,书信已经大行,即“《春秋》聘繁,书介弥盛”;《文心雕龙?书记》。 “我国这一时期的书牍文,多用于列国士大夫之间的通问或交涉,具有公牍文的性质。”这种情况在汉代继续发展;但也显然,刘勰《文心雕龙?书记》中所推崇的汉代书牍,即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东方朔《难公孙书》(已佚)、杨恽《报孙会宗书》及扬雄《答刘歆书》等四篇,准确地说,只是个人间的书信往返,与公文无涉;作为实用文体,受其推崇的,是“志气盘桓,各含殊采;并杼轴乎尺素,抑扬乎寸心”的书函。这些书函,跟那些一味公文性质的书牍相比,显然要技高一筹,毕竟,刘勰是推崇文章的“气”、“骨”。对于曹魏时期,刘勰极力推崇阮瑀、孔融、应玚等人的书牍文;至于个人间的书信,如曹丕《与吴质书》、曹植《与杨德祖书》、吴质《答魏太子笺》等,就没作太多的论说。这可能是一方面鉴于曹魏时期书牍文蔚为繁盛,现在留存下来的三曹、七子的文章,大都可以归入此类。毕竟,战乱、纷争,三国鼎立,凭借智谋以经营天下,特别需书牍文以达其效。另一方面,曹魏时期的书牍文也确实有它的特色。刘勰在《文心雕龙?书记》中把“书记”细分为谱、籍、薄、录、方、术、占、式、律、令、法等二十四种文体,虽被称为“艺文之末品”,但“书记”一体确实比较驳杂。而书信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国家或某一政治团体的名义而写的书信,如王粲《为刘荆州与袁谭书》、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及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等,再如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所言的“公府奏记,郡将奏笺”,都是这一类性质。一种是私人间的信函,即纯粹的亲朋往来。这种书信,汉代已出现,如被《文选》选为“书”体代表的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杨恽《报孙会宗书》、李陵《答苏武书》等。东汉时又有徐淑《答夫秦嘉书》、《又报嘉书》等。曹魏时如曹丕《与吴季重书》、《与钟大理书》、曹植《与吴季重书》、《与杨德祖书》等。这两种性质不同的书信,本质上是不一样的。李兆洛在选编《骈体文钞》时显然看到了这一点,把《为刘荆州与袁谭书》等列入“书”类,称为“指事述意”之作,而把《与吴季重书》列入“笺牍”类,称为“缘情托兴”之作。但李氏在性质区分上也未免失当,《为刘荆州与袁谭书》等显然是公文的性质,它倒与檄移较为相近,不仅是“指事述意”。为此,这里仅讨论纯属私人性质的信函,一定程度上,它更能让人看出时人行文的章法、格调。现以曹丕《与朝歌会吴质书》及吴质《重答魏太子笺》为例说明。曹丕有两次书信(有删节):

每念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既妙思六经,逍遥百氏,弹棋间设,终以博弈,高谈娱心,哀筝顺耳。驰骋北场,旅食南馆,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白日既没,继以朗月,同乘并载,以游后园,舆轮徐动,宾从无声,清风夜起,悲笳微吟,乐往哀来,凄然伤怀。余顾而言,斯乐难常,足下之徒,咸以为然。今果分别,各在一方。

另一次写于建安二十三年(198):

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尝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谓百年已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

吴质,据《三国志》卷二十一《王粲传》裴注引《魏略》、《世语》、《质别传》,济阴人,“以文才为文帝所善”,曹丕与吴质的私人交情相当深厚,这可从以下三点看出:一,“以才学通博,为五官将及诸侯所礼爱;质亦善处其兄弟之间,若前世楼君卿之游五侯矣。”曹丕建安十六年(211)为五官中郎将,时二十五岁,可见吴质与曹丕的交游是比较早的。特别是曹丕世子地位岌岌可危之时,是吴质出一谋略,即“流涕可也”而转危为安。二,“帝尝召质及曹休欢会,命郭后出见质等。帝曰:“卿仰谛视之。”其至亲如此。”刘桢就是因平视甄后而惩罚输作,吴质却可“仰谛视之”,关系自是非同一般。三,文帝崩后,吴质曾作诗一首,“何意中见弃,弃我归黄垆。茕茕靡所恃,泪下如连珠”,固然不免有兔死狐悲之嫌,但却可窥见其真挚情感。这样,因关系的亲近而行文极为随意,甚至生活中的琐事,都一一道来,纯然流露一片真情;文风与章表、檄移明显有异,即多以散体行文,只是时有偶句,这也可看出曹丕的通脱。同样,西晋末年,陆云《与兄平原书》口语色彩更浓,几乎没有对句,甚至不避俗语,如“不知于诸赋者不罢少不”,“《感逝赋》愈前,恐故当小不?然一至不复减”之类,都可看出这一时期亲近间的书信往来一般较为随意,没更多的雕饰和偶对。这恐怕最能见当日书信的真实情形。

比较之下,吴质的答书就较为谨慎、言语整饬。因是答书,这中间特别多对曹丕感慨的回应,如“出有微行之游,入有管弦之欢。置酒乐饮,赋诗称寿,自谓可终始相保,并骋材力,效节明主。何意数年之间,死丧略尽。臣独何德,以堪久长”,“若乃边境有虞,群下鼎沸,军书辐至,羽檄交驰”,“优游典籍之场,休息篇章之囿”,“游宴之欢,难可再遇,盛年一过,实不可追”等。这些话,曹丕基本上都以散句写来,吴质都以较工整的对句来写;并且,吴文中还引用东方朔、枚皋、严助、吴丘寿王、司马相如等人的事作比较,更是曹丕书信中所没有的——这不能不说明吴质心中的典雅观念,即以偶对、隶事为高。吴质的另一篇文章《在元城与魏太子笺》,也是这种情形,特别是《答东阿王书》更为典型的骈体,整个文章基本上全由对句组成。这当然是作为侍臣吴质的谨慎:在夺嫡的过程中,吴质是站在曹丕一边的,为避免嫌疑,下笔不免要仔细斟酌。同是曹丕,因为是索求钟繇的一块美玦,有所求;且假手于曹植,有横刀夺爱之嫌;所以说的特别客气,藻采缤纷,几乎全是骈偶:

丕白:良玉比德君子,珪璋见美诗人。晋之垂棘,鲁之玙璠,宋之结绿,楚之和璞,价越万金,贵重都城,有称畴昔,流声将来。是以垂棘出晋,虞、虢双禽;和璧入秦,相如抗节。窃见玉书,称美玉白如截肪,黑譬纯漆,赤拟鸡冠,黄侔蒸栗。侧闻斯语,未睹厥状。……近日南阳宗惠叔称君侯昔有美玦,闻之惊喜……猥以蒙鄙之姿,得睹希世之宝,不烦一介之使,不损连城之价,既有秦昭章台之观,而无蔺生诡夺之诳。(《与钟大理书》)

这就看出,一,如要重视表达,就会多用对句、故实来增添文章的藻饰色彩;反之,如若关系亲密,语言就多用散句,不怎么注重辞采、藻饰。或者说,会随关系的亲疏而采用不同的行文方式。二,吴质作为侍臣,答书自当谨重,但其采用对句、故实的做法,也说明时人已把这种藻饰、辞采作为典雅的一种手段,并以此为重,上举曹丕《与钟大理书》就清楚地显示出这一点——这也正吻合曹丕“诗赋欲丽”的倾向。再如孔融《难曹公表制禁酒书》,也就是鲁迅称“专喜和曹操捣乱”的一封书信。本来,曹操禁酒,意为在连年征战中保存难得的粮食,不失为一道正确的决策;但孔融却这样看待,没有酒,就不能祭祀上帝、祖先,樊哙不能奋其威,高祖不能斩掉白蛇,甚至说景帝如果不醉幸唐姬的话,就不能开出中兴之局。这显然是执一偏之辞,也有更多的调谑成分;但整篇文章却以端庄、整饬的言辞出之,颇为典雅,特别是对句颇多,如“天垂酒星之曜”、“尧非千锺”、“故郦生以高阳酒徒”等句,都较工稳。但也显然,如“袁盎非醇醪之力,无以脱其命;定国非酣饮一斛,无以决其法”中“之力”、“一斛”,就不是偶对,只能称字句相同。

上面几篇书信,以及应璩《与满公琰书》、《与侍郎曹长思书》、《与广川长岑文瑜书》、《与从弟君苗君胄书》,都被选入《文选》“书”类,也说明萧统对其文采的认可。

总之,这种骈俪化的倾向在不同的文体中又有区别:即往往由于文章性质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文体,且亦因关系的亲疏而采用不同的行文方式。比较一下基本上同属于自叙身世、志向的文章: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遗令》,曹丕的《典论?自序》,曹植的《前录?自序》、《求自试表》,我们能发现,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遗令》,是写给手下一些较高的官员看的,推心置腹,就不大讲求辞藻。但是,正式发布的文告,特别是给孙权等和他对立的人看的文章,曹操往往就让掌书记陈琳、阮瑀等人去写,如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等,文辞就比较华美,对句也比较多。另一方面,尽管曹植《洛神赋》音韵和谐、极尽华美之作,但曹丕的文章并不是都是这样。不过,曹丕的辞藻确实华丽起来了。至于曹植的《前录?自序》、《求自试表》,则能发现对句明显增多,文采更为焕发,并且意气之盛,无所掩饰。由此,再结合这一时期的章表,如孔融《荐祢衡表》、陈琳《为袁绍檄豫州》,书信,如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王粲《为刘荆州谏袁谭书》、刘祯《答魏太子书》、应璩《与侍郎曹长思书》、吴质《答东阿王书》等看,骈俪化趋势最显著的是那些冠冕堂皇的公文,如章表;其次是朋友间往来的书信。而书信的骈偶化,则恐怕与与二人的疏密关系及作者心理有关。越疏远,越要客气,文字也越讲究;至于家信则几乎同于口语。刘桢《答魏太子书》中对偶较多,排比工整,“辞旨巧妙”,这可能与刘桢尊崇的心理有关,而故意让文辞华美。吴质的《答东阿王书》,因吴质的政治立场,而措辞委婉,矜持中没更多的随意,对句就多一些;上举曹丕《与钟大理书》也能说明这一点。章表的情形,到西晋张华则更为华靡:“晋初笔札,则张华为俊。其三让公封,理周辞要,引义比事,必得其偶。”即以曹植本人而论,其章表的骈俪化最为明显,书信的对句较少,但辞藻还较华美,论文如《贪恶鸟论》,就几乎全是散句了。这样,一如刘师培《论文杂记》中所言:

东京以降,论辩诸作,往往以单行之语,运排偶之词,而奇偶相生,致文体迥殊于西汉。建安之世,七子继兴,偶有撰著,悉以排偶易单行;即非有韵之文,亦用偶文之体,而华靡之作,遂开四六之先,而文体复殊于东汉。其迁变者一也。

刘氏又说:

西汉之时,虽属韵文,而对偶之法未严。东汉之文,渐尚对偶。若魏代之体,则又以声色相矜,以藻绘相饰,靡曼纤冶,至失本真。其变迁者三也。

$第四节 正始之音哀以思

这是一段少有的以血腥和杀戮著称的时期。正始十年(249),高平陵政变,司马懿杀曹爽;嘉平三年(251),杀扬州刺史王凌、曹彪;嘉平六年(254),司马师杀太常夏侯玄、中书令李丰、皇后父光禄大夫张缉,废魏主曹芳,立高贵乡公曹髦;正元二年(255),杀镇东大将毋丘俭;甘露三年(258),司马昭杀征东大将诸葛诞;甘露五年(260),杀魏主曹髦,立曹奂;咸熙二年(265),司马昭废掉魏主曹奂,自立为帝,国号晋。这样,前后历时十五、六年,交织着血腥和残酷,司马氏终于夺得了曹魏的天下。特别一提的是,对于胆敢反对者,司马氏一般都以“诛夷三族”来对待,毫不手软;史载“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正可说是极其准确的概述。

这种血腥、酷烈和伎俩,对于魏明帝时代开始成长的一代人来说,实不啻于一场噩梦。据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载,明帝太和元年(227),夏侯玄十九岁,傅嘏十九岁,阮籍十八岁,皇甫谧十三岁,贾充十一岁,傅玄十一岁,羊祜七岁,杜预六岁,嵇康四岁,钟会三岁,王弼二岁。他们有的感受到了建安那如火如荼、慷慨悲壮的时代大潮;但更多的,对他们而言,建安时期的慷慨、悲凉,以及因此而激发的强烈抱负,似乎已成了一曲遥远的不可企及的遗响,在这个卑污、杀戮的时代,其苍凉、无奈的心绪油然可见。东汉末年,“逮桓灵之间,主荒政缪,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最终招致党锢之祸,士人的爱国激情油然散灭在流放、监禁的暴雨之下。时隔四、五十年,魏晋之际,已渐渐远逝的建安时期悲壮和为国之志还没来得及留下更多的印迹,就被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卷袭到了滔滔洪流之中。忠节、正直,一时间被捶剥得体无完肤,几近荡然无存。魏晋禅代之际,唯一敢站起来宣称“大魏之纯臣”的也只是司马氏阵营中的人——司马孚;而且还只能以哭泣表达一丝无奈、无力的抗争。人的操守一旦被剥得一干二净时,剩下的怕也只能是肮脏和卑污。因此,当东晋明帝在渡江之初,听宰相王导 “叙宣王创业之始,诛夷名族,宠树同己,及文王之末诛高贵乡公事”,明帝不得不羞愧满面,覆面着床曰:若如公言,祚安得长?”

这中间不得不提一下思想界的一个变迁,即从东汉末年的清议到曹魏时的清谈,再到后来的谈玄。本来,魏晋时的清谈与当日的时事紧密相连,但在西晋时已渐趋远离实际政治,而只是一种玄谈、一种标识。这中间转变的主要原因,就是因这血淋淋的杀戮,士人一时间噤若寒蝉,不敢站起身来。其间敢“轻肆直言,遇事便发”、“非汤武而薄周孔”的嵇康,最终也只能以一曲凄婉的《广陵散》永久地告别这血色的黄昏。也正是这样,在《思旧赋》的无限的哀思中,徘徊、游移再三,向秀最终还是走向了司马氏。面对文帝司马昭的责难,也只能以“巢(父)、许(由)狷介之士,未达尧心,岂足多慕”来给自己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现实中鲜活的生命似乎远比慷慨、悲壮更重要;是非、操守的界限早已在血色中变得模糊了,谁还会刻意持守、谴责呢?士人们会记住,司马氏是以孝来治天下,而不以忠来号令。

一时间,名士都沉溺于清谈,忘却淡漠世事。这种情形,在《世说新语》、《晋书》中有较多的记载。概括地说,这种“放荡恣情的风气,一直到晋惠帝时更为流行”; “(清谈)至东晋时代,则成口头虚语,纸上空文,仅为名士之装饰品而已。”实际上,清谈的蜕化、变异,在惠怀(290—313)时期已经开始,这时西晋乱亡的征兆已萌。这些都可不论,值得注意的是时人对清谈的批评。从之前的刘靖、董昭,到裴、傅玄,甚至到东晋时的葛洪、王羲之等,都对此有程度不同的批判。这些放荡恣情的行为,“或乱项科头,或裸袒蹲夷,或濯脚于稠众,或溲便于人前,或停客而独食,或行酒而止所亲”,甚至让当时清谈内的名士——乐广也看不下去了:“名教内自有乐地,何必乃尔!”然而,这种温和的批评,或大声疾呼的斥责,其声音实在是太微弱,也太稀少。大家依旧故我,全然没有注意到——甚至也根本不去注意——建立在松软泥土上的大厦已在摇摇欲坠,少数清醒者的呼声是无济于事的。王衍临死前的忏悔与省悟,“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也似乎太晚了些。

在清谈之风的盛行下,有两种文体值得重视:即注疏体和论说文。

同类推荐
  • Wu Renbao: China’s Most Eminent Farmer 精彩吴仁宝

    Wu Renbao: China’s Most Eminent Farmer 精彩吴仁宝

    《精彩吴仁宝》是一部长篇报告文学,分为精彩求实路、精彩为官道、精彩和谐发展、吴仁宝特色语言四部分。该书记录了老书记吴仁宝几十年来带领华西村致富的创业经历和精彩人生,将老书记身上所体现的与时俱进的政治品格、科学发展的先进理念、共同富裕的崇高境界,丰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工匠谈闻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工匠谈闻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游走故宫

    游走故宫

    有幸游览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在2006年初秋。从天安门进去,迎面是端门。辞书解释,“端门”,指宫殿的南正门。何以宫殿的南正门又叫端门?这源自古人对天体的认识和对天人关系的想象。为神化皇权,历代宫殿建筑,皆以这些认识和想象作为设计命意的理念。故宫的建造自然也是如此。宫城、皇城和都城的三层结构,象征着紫微、太微和天市三垣。紫微垣(北极)位于正中,众星环绕,恒久不变,被认为是天帝所居;而地上的宫城位于正中,体现着作为“天子”的皇帝其皇权受命于天,至高无上;其位置与天帝所居的紫微垣相对应,紫禁城亦由此而得名。太微垣位于紫微垣之南,《晋书·天文志》云:“太微,天子庭也”,其南蕃二星之间叫端门。可见,皇宫的端门与星位中的端门是对应的。
  • 故宫盗宝案

    故宫盗宝案

    故宫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历经五百八十多年的沧桑之后,依然以它无与伦比的高贵、富丽堂皇的风姿和绝无仅有的神秘精深端坐在北京城的中心。故宫又称紫禁城,这个名字是借喻紫微星垣而来。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的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包括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星垣在三垣中央,因此成了代表天帝的星座。天帝是至高无上的,天帝住的地方叫紫宫,人间的皇帝也是至尊的,因此皇帝住的地方就叫紫禁城。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二十四个皇帝的皇宫,人们习惯称故宫。故宫确实让人着迷,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徐启宪说过:只要有条件,砸锅卖铁我也得买一张票进去看。
  • 萍踪寄语

    萍踪寄语

    内容包括:船上的民族意识、海上拾零、月下中流、海程结束、威尼斯、佛罗伦萨、世界公园的瑞士、巴黎的特征、瑕瑜互见的法国、法国的农村、在法的青田人、由巴黎到伦敦、华美窗帷的后面、曼彻斯特等。
热门推荐
  • 离婚契约:蜜爱总裁妻

    离婚契约:蜜爱总裁妻

    生日之际,一纸离婚书,让她明白三年婚约不过是他演的一出戏,她,家破人亡,无处可归,他,携手新欢,恩爱至极,“靳泽琛,在天堂你将我推入地狱。”乔蜜爱痛苦说道。“乔蜜爱,我要你永远生活在地狱里。”靳泽琛玩味说道。一把刀,一颗心,一滩血,无情人,再度归来,她身怀六甲,依偎在丈夫怀里,笑靥如花。“乔蜜爱,我能个给你天堂。”靳泽琛说道。“在你的地狱,将我宠上了天堂,我不屑一顾。”乔蜜爱笑着说道。于是,她拼了命的逃,他发了疯的追,当一把刀,刺入他的胸口,她笑着说道:“当初刺进我心脏的刀,如今落在你的心上,我赢了。”
  • 我的野蛮同事

    我的野蛮同事

    对于现代人而言,工作几乎占了一生中三分之一的时间。办公室内的同事,自然成了我们每天相处最久的伙伴,同时也可能是最容易与之发生计较、竞争、磨擦,甚或产生感情的对象。 你和同事、上司、下属之间,是否有以下难解的困扰,不知如何处理? 和同事之间:被嫉妒、排挤、性骚扰?同事爱偷你的点子和业绩,让你有苦难言?和上司之间:主管爱抢功?偏心?叫你背黑锅?想升官司加薪,却不知如何启口吗?……和下属之间:如何有效管理?在办公室内:如何处理办公室内的恋情、同事间冲突? 部门分成三派,你该如何表态? 有了《我的野蛮同事》这本好书,一切恼人的办公室问题,都可以迅速迎刃而解!
  • 上清六甲祈祷秘法

    上清六甲祈祷秘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选一条人少的路走:做令人尊敬的金融从业者

    选一条人少的路走:做令人尊敬的金融从业者

    本书是王鸿嫔对自己过往投资经验的总结,记录了她从2003年来到大陆发展,一直到2010年离开上投摩根这段时期内的投资经历。王鸿嫔总结了这段时期内她自己、客户以及身边同事的各种成功、失败案例,最终将这些经历,汇集成三大核心内容:如何养成正确的投资观念、如何在工作中成长、什么是正确的财富观。
  • 蔓祯吟

    蔓祯吟

    一朝穿越,本是现代医大的在校学生,却成了御药房的打工仔;本想不问世事,明哲保身,却被拉进了阴谋重重的宫斗之中;本以为可以长相厮守的人,却一而再的误会她,成了伤她最深之人;都说帝王无情,她是否该斩断情丝,她该何去何从……(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如果时光忘记了

    如果时光忘记了

    五年前,他把她从黑暗的地狱中救出,却又亲手将她推进绝望的深渊。五年后,他们再度重逢。他为了私心,明知她已有男友,却执意纠缠,甚至不惜赌下整个集团。她清楚他只是拿她当妹妹,却控制不了日渐沉沦的心……那些年,那些鲜血淋漓的回忆,那些连时光也治愈不了的伤痕,是孽缘天定,抑或是人为的精心算计?当谎言的外衣层层剥落,当真相步步逼近,他们的爱情,该何去何从?
  • 蚀骨缠爱:前妻难上手

    蚀骨缠爱:前妻难上手

    她是肇飞宇为了照顾病母聘请的假妻子,当养母逝世后肇飞宇毅然决然提出离婚。只要怀上肇飞宇的孩子就可以进入豪门,易初嫣却暗中服下避孕药,在合约到期后离开肇家。“易初嫣,你到底是爱慕虚荣的拜金女,还是贤良淑德的好妻子?”离婚之后肇飞宇才发现了易初嫣不为他所知的另一面,原来与他同房三年的妻子,竟然还育有一对儿女!但肇飞宇却不知道,早在五年前,易初嫣就已经在一个暧昧的夜晚见过他……
  • 一剑秋水

    一剑秋水

    一个乡村小子的发迹史,如何从一个乞丐成长为一个绝世高手,又如何面对悲惨的感情遭遇。称霸天下的野心他没有,一统江湖的豪情他也没有,他的运气并不好,但总有那几个可以一起抛头颅,洒热血的朋友,这是他最满意的地方。
  • 交口称赞

    交口称赞

    本书是一部荒诞美丽时代的忏悔录,这是一朵影视圈追逐和失落梦想的夜来香。知名影评人石小川厌倦了为影视剧写些交口称赞的稿子的生活,他有自己的追求,他想做制片人,拍一部印着他标签的电影!他磅礴汹涌的自信从来没有失手,他坚信转行制片人做电影是上帝赋予他的使命。他一心为了电影,却从一开始就陷入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连环圈套……他的身边从来不少狡猾毒辣的狐狸,也不乏患难见真情的好兄弟,还有从一而终地帮助他甚至忍辱献身的美女,更有他一直暗中喜欢、却对他若即若离的女子。
  • 入土不安

    入土不安

    悬疑小说家陈子言灵感爆发,自认构思出了前所未有的“最终审判者”连环杀人事件,却没想到刚刚写好第一章,警察就在他的负责编辑冯舒的出租屋里发现了一具血淋淋的骨架,竟然与他小说里所描述的古代酷刑“梳洗”一模一样!自此地狱之门大开,好友三皮和小雯也在同一天内接连死于非命,一个被“腰斩”,一个被“剥皮”,且都与陈子言的小说情节相同。难道这是一场“互动式连环凶杀案”?可凶手为何选择了陈子言的小说为蓝本?陈子言是幕后黑手还是下一个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