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09000000002

第2章 正直,从小开始

近代以来,凡是读书识字的中国人,没有不知道林则徐的。林则徐是为官清廉的“林青天”,是查禁鸦片、抵御外侮的民族英雄,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在人们心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崇高地位。

乾隆五十年(1785)8月30日,林则徐出生在福建侯官(今福州)西门街定远桥边一户以教书为业的贫寒人家。林则徐祖上定居中原地区,两晋时期中原战乱频仍,为了躲避灾祸,中原百姓纷纷南迁,林则徐的先祖也随着南迁的人流来到福建莆田。宋代,林家又迁居到福清县杞店乡。清初,林则徐的五世祖林学弢定居在了侯官。林则徐的祖父林正澄、父亲林宾日都是在私塾教书的穷秀才。因家境清贫,林宾日直到三十岁才娶妻生子。三十岁的男子,在古代是不折不扣的大龄青年。林则徐出生以前,林宾日已经有了几个女儿,还有过一个男孩儿——出生几个月就不幸夭折了。据说,林则徐出生的前夜,林宾日梦见了飞翔的凤凰,这使他想到有着“天上麒麟”美誉的南朝才子徐陵;他觉得这个梦是个吉兆,就为呱呱坠地的儿子取名“则徐”,字石麟。林宾日望子成龙,盼着儿子将来飞黄腾达、光宗耀祖。

关于林则徐名字的由来,还有另一个传说。据说林则徐出生时有一个不寻常的巧合。那天,林宾日的妻子即将分娩,接生婆也进了门,林宾日就想去镇上想买点儿水果回来给妻子当滋补品。巧得很,当天,福建巡抚徐嗣曾从乡下察看灾情回衙门,差役鸣锣喝道,轿子的前后左右簇拥着随从。不想走到半路突然阴云密布,雷声隆隆,顷刻间下起了瓢泼大雨。徐嗣曾向来体察民情、关心下属,他立刻吩咐众人停下,暂时找地方避避雨。可是眼下很难找到像样的避雨之所,众人正在着急,看见附近有一间破旧的小茅屋,赶忙跑到屋檐下。就在这时,屋里传出一阵新生儿的啼哭,正巧林宾日也在这时候买完东西赶回。林宾日看到一位顶戴花翎的大官站在自家门口,上前跪拜。徐嗣曾见状知道他就是这家的主人,连忙扶起林宾日,说:“古人说过,天地所生万物,只有人是最宝贵的。你为大清国生了一个好子民——说不定将来还是栋梁之材,不能拜,不能拜啊,本官应该祝贺你才是啊!”和蔼可亲的巡抚大人,一番话让林宾日内心十分感动。他便给儿子取名为“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则”有“效仿”之意。林宾日作为读书人,早就听说巡抚徐嗣曾重视知识分子,深受读书人爱戴,他心中不由得产生一个愿望,希望儿子长大后能够效仿徐嗣曾做个清官。

林则徐小时候家境十分贫苦。林宾日做私塾先生辛辛苦苦挣得几个钱,勉强养家糊口。“学而优则仕”,林宾日像所有的穷书生一样,把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在考取功名上。他边教书边苦读,渴望有朝一日金榜题名。他考上了秀才,但因为眼疾,做不了官,只好放弃了这条路。尽管一家人节衣缩食,生活还是非常困难。困难到什么程度呢?林家只有除夕才能吃上一顿素炒豆腐。晚上为了节省灯油,林家的小油灯经常是昏暗不明的,就着这昏暗不明的灯光,林则徐潜心读书,他的母亲和姐姐则一刻也不愿停歇地做零活、做手工以便补贴家用。屋里最亮堂的夜晚是除夕,那时林家的油灯可以破例点两根灯芯。

贫寒的家境,让林则徐早早知道了生活的艰辛。但由于父亲是塾师,他读书的机会还是不少。当然,对于穷人家孩子来说,读书只能是苦读。父亲和母亲都把林则徐当成掌声明珠精心培养。由于林宾日幼时家贫,到十三岁才入书塾,常常被同学嘲笑,为避免儿子重复自己的命运,林则徐刚四岁时,林宾日每天去书塾教书就把他抱在膝头,让他跟别的孩子一起咿咿呀呀地诵读四书五经。父亲念一句,林则徐就跟着念一句。林则徐六七岁时,父亲就开始教他写八股文。四书五经和八股文是读书人必修的功课,只有学会这些才能考取功名。虽然林则徐还小,但父亲发现他的聪慧异于常人,如果不加引导,恐怕这份灵性会渐渐窒息,就开始格外留心地教他读书。

这时林则徐已经对各类文体都很熟悉,远远走在了同龄人前面。林则徐的母亲陈帙,是一个叫陈时庵的宿儒的女儿,后来遵父母之命嫁给了林宾日。陈帙从小心灵手巧,读过诗书,还能做一手很好的针线活儿。她掌握了剪纸技艺,剪出的人物、草木、花鸟,全都栩栩如生,于是就拿这些到市场出售,换几个零用钱维持日常柴米油盐的用度。

为了赶制人们急需的手工艺品,陈帙白天忙碌了一整天,晚上还常常熬到半夜,有时甚至为了完成一幅剪纸作品而整夜不睡。她做事特别认真,无论是针线活儿还是剪纸,一点儿都不肯马虎,本来就很耗费心血的细活儿就格外熬人。林则徐一觉醒来,常看见母亲劳碌的身影。他劝母亲早点儿休息,母亲却说,只有劳动才能养家,怕苦怕累是做不成事情的,而且做事要细心,读书也要细心。林则徐知道,父母终日劳碌固然是为了养家糊口,但也是为了给他创造读书的机会,他因此深感不安。母亲看出了他的心思,微笑着说:“好男儿应该志存高远。别把这些琐碎的小事当成孝道,好好读书,取得成就,才是真正的孝顺,才不辜负我们的希望啊。”

林则徐的父母为人善良、正直,不但教导林则徐用心读书,还以言传身教教导他做品德高尚的人。尽管林家家境困窘,度日艰难,林宾日却时常接济穷苦人。有一回,林则徐亲眼看见父亲把米送给了一贫如洗的三伯父,而自己家却正在忍饥挨饿,父亲还叮嘱他:“要是你三伯父来了,千万别告诉他咱们家还没米做饭。”幼小的林则徐连连点头,他明白了世上还有比吃饭更重要、宁肯忍饥挨饿也要去做的事。林宾日还堪称清贫自守的典范。有一次,一个乡绅拿了许多钱贿赂林宾日,想让他帮忙保送一名考生,没想到却碰了一鼻子灰,遭到林宾日严词拒绝。还有一次,乡里的一个有钱人想高价聘请林宾日去他家教书,按理说林宾日既然是教书先生,对方给的待遇又优厚,没理由拒绝。但林宾日深知此人平日的人品和言行,认为他行为不端、品质恶劣,就毫不在乎优厚的酬金,一口拒绝了。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在林则徐的心里播下了辨别美丑善恶、崇尚美好品德的种子。

林则徐十岁那年,闽浙总督伍纳拉,福建巡抚浦霖、按察使钱士椿等因贪赃枉法被革职查办,消息传来,父亲和母亲竟有好几天都兴奋地谈论这件事,这给林则徐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那少年的心灵,不禁对官员的本分和官民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思考。

此外,林则徐还接触到一个叫林希五的人,他是林则徐的同族长辈,他的遭遇也触动了林则徐的心弦。

据记载,林希五原名林雨化,闽县人,世居螺洲。乾隆三十三年(1768)戊子举人。他性情耿直,见义勇为。乾隆五十九年(1794)福建长泰的林、薛两大家族因农田水利之争酿成械斗,告状到官府,由县一直告到省里。福建按察使钱士椿受贿白银一千四百两,闽浙总督伍纳拉受贿白银一千两。判案时,收受贿赂的官老爷颠倒是非;藩台、粮道、盐道等省治大小官员都受了贿赂,十几个人因此蒙受冤屈。此事在全省引起了轰动,人人都心知肚明,但人人敢怒而不敢言。这时,只有林希五挺身而出,他看准了元宵节的机会。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又叫灯节,这一天处处张灯结彩,人们都走到街巷欣赏花灯、猜灯谜。林希五事先制作了几盏大花灯,在元宵节这天晚上悬挂在显眼的地方,灯笼上写着一首打油诗,远远就看得清清楚楚:“五道官不正,双司争要钱。两台黑暗暗,唯有祝光明。”钱士椿等收受贿赂的官老爷得知此事,又羞又恼,竟仗着手中的权势派兵冲散了好端端的花灯赛会,出来看灯的百姓只好叫着苦回到家里。三天后,钱士椿指使小人诬陷,罗织罪名抓捕了林希五。在狱中,林希五不屈不挠,大声控诉省城贪官的累累罪行。官府见林希五倔强不肯服软,拘禁他七个月后,就遣他到新疆乌鲁木齐。就在遣戍当天,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林希五还与知府抗辩,这使他在遣戍途中遭受到了非人的虐待,沉重的锁具加在他身上,他难以动弹;有时他被锁在密闭的船舱底,连喘气都十分困难。林希五一路上可谓备受摧残,仅保住一条命,没有立刻死去而已。三年后释放回家,林希五年已六十。也是无巧不成书,林希五入关时正好赶上罗织罪名陷害他的那个知府因获罪论戍。林希五哈哈一笑,投名帖前往拜见,名帖里又夹了一首诗嘲笑这位知府,知府见了诗当即晕厥。

已届耳顺之年的林希五回到福州后依然读书、写文章,丝毫没有萎靡颓废之气,并且设馆授徒,意气风发,被人称为“闽南林夫子”。

林希五与林宾日交往密切,他的思想和为人对林则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林希五也十分赏识甚至敬重才学过人的林则徐。嘉庆十一年(1806),林希五将平生所著诗文编成文集,拿给二十二岁的林则徐,让林则徐根据对他的了解写一篇序言。林则徐激动难言,怀着崇敬的心情展卷捧读,一口气读到深夜,当即就写下一篇情文并茂的序文。序文不仅表达了对林希五高尚品格的仰慕,对他的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还抒发了自己的愤慨之情。林则徐文中说,他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林希五的事了,“心敬慕之,欲修一见……先生梗直独操,出于天性,而道高毁来。身处冷宫,触怒权贵,至于文致周内,下狱投荒,垂白在堂,孤身万里。士君子固有遇人不淑、守正被害如先生者乎?此固见者之所怒目,而闻者之所扼腕也。”

林希五嫉恶如仇的性格和他的事迹,都激起林则徐的钦佩之情。林则徐成年入仕后始终心怀民众、为官清廉,始终怀有悲天悯人的高尚情怀,始终一身正气不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与少年时代这些人和事的熏陶、教育是有关系的。

少年林则徐读书十分刻苦,无论冬夏,诵读不辍。寒冬腊月,朔风怒号,夜晚仿佛格外漫长,林家一家人按长幼排好位置,都坐在一盏油灯下,母亲和姐姐忙着剪纸、做女红,林则徐则温习功课、用心读书。茅屋里十分寒冷,大家冻得时不时打寒战,甚至冻得手脚皲裂,但还是咬紧牙关忍耐着,一直坚持到深夜。林则徐深知读书不易,他珍惜手里的每一本书。有时候,为了买一部新书,他不得不把衣服拿到当铺里当掉。还有段时间,他不辞辛苦到闽县衙门做了个抄写员,以微薄的劳动所得购买书籍。看到林则徐这么好学、懂事,人们经常夸奖他,但也总有人出于好心劝林宾日别再让林则徐读书,说穷人家的孩子应该早早学个手艺,或者做生意赚钱养家。每到此时,林宾日总是笑一笑,不说话,他深深了解自己的孩子,他对孩子怀有殷切的希望。

勤奋、聪慧的林则徐,很早就表现出过人的才华。有一次,一个富豪偶然见到林则徐,觉得他气宇轩昂不同于一般的孩子,将来一定有大出息,就试着跟他交谈,林则徐果然彬彬有礼,对答如流。这个富豪不禁大为惊奇,对他十分赞赏。由于文采出众,林则徐渐渐成为一名妇孺皆知的“神童”。对对联通常是考验神童到底有没有才华的好办法。民间流传着许多林则徐对对联的故事。

一次,街坊邻居中有个人想考一考林则徐,就出了个上联给他:“鸭母无鞋空洗脚。”林则徐马上对出了下联:“鸡公有髻不梳头。”对方不禁拍手叫绝。还有一次,正赶上元宵节,老师让学生对对子,出了个上联:“点几盏灯为乾坤作福。”林则徐脱口而出:“打一声鼓代天地行威。”反应之迅速、对仗之工稳,都远远超出别人。不久,老师带着一群孩童去登山游玩,兴之所至,给出“山”、“海”二字让学生每人作一副七言联,正当其他人冥思苦想之时,林则徐略一思忖,吟出了“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千古名句,老师不禁为他敏捷的才思和卓尔不群的气概击节称叹。

林则徐十二岁那年参加一场考试,他的成绩和一个老童生的成绩一样,考官难以取舍,也决定让他们对对子,看谁更有才华。考官略一思考,结合当时的场景给出四个字的上联“童子何知”。老童生沉吟良久没有对出下联,不禁脸红,林则徐却沉着地答道:“大人利见。”考官不禁连声叫好,老童生不得不甘拜下风,说:“我老了,后生可畏。”“利见大人”是儒家经典《易经·乾卦》中的,小小年纪的林则徐熟知经典并能够巧妙化用,让人不能不赞赏有加。事实上,林则徐读书涉猎颇广,绝不仅仅是儒家经典。中国传统的经史子集,只要能见到的,他都热心捧读。他尤其关注历史上那些著名人物的生平事迹,对李纲、岳飞、文天祥、于谦等人的节操、事迹尤为赞赏。求学时期,他经常和同窗好友到越王山麓凭吊李纲祠。林则徐二十二岁时还曾发动学友共同修葺李纲墓。后来在翰林院期间,林则徐奉旨去云南主持考试,途经河南时还特地前往拜谒岳飞祠,对岳飞表现出深深的崇敬之情。

林则徐像他的父母一样为人正直。《健庐随笔》记载,少年时代的林则徐有一天跟一个同学外出游玩,路上遇到一个老妇人。这个老妇人掉了几百钱在地上,林则徐就和同学一起帮她捡拾遗落的钱币。捡钱时,林则徐看见他的同学用脚踩住了一枚钱币,偷偷藏起来自己要了,就感到很不高兴。后来林则徐做了两广总督,当年那个同学恰好来广东做知县,以为林则徐一定会念及当年同窗之谊,让他补个缺位,谁知等来等去都没消息,他就禁不住托人到林则徐面前说好话。林则徐听了,就跟来人说了当年见到的情形,他说:“年少时就这样心术不正,将来在百姓面前很难做到公正廉洁吧?”那个同学知道在林则徐治下升迁无望,就改去别的省份做官了,后来果真像林则徐说的那样,因为贪污而没能做个好官。

清代,朝廷或各地文庙举行庆祀活动时,需要童生和乐舞蹈,文的执羽箭,武的执干戚。这些童生也叫“乐舞生”,简称佾生。饱读诗书的林则徐,嘉庆元年(1796)参加岁试,中了佾生,这年他只有十二岁。

嘉庆二年(1797),林则徐又去参加府试,一举夺魁。

嘉庆三年(1798),十四岁的林则徐又考中秀才,到鳌峰书院学习。

鳌峰书院是当时福州的最高学府,林则徐入学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这个书院是康熙四十六年(1707)由巡抚张伯行建造的,书院内有花园和一口大荷池,周围还有假山、石洞、楼、亭、池、榭,一路夹植松、杉、竹、柳,环境幽美且藏书众多。每年二月上旬,鳌峰书院公开招考,招收对象是全省九府一州品学兼优的生员(秀才)、监生和童生,被录取者有“日给廪饩,岁供衣服”的待遇。书院每逢月初或中旬,由山长主持学习和测试。山长高坐堂上,命题宣讲或讨论经义,学生环坐静听共学。鳌峰书院以弘扬程朱理学为宗旨,定期从全省择优录取秀才,聘各方名士讲学,培养出不少杰出人才,很受朝廷器重。据史料记载,截至嘉庆十年(1805),这个书院考中进士的有一百六十三人,考中举人的有七百多人。能到鳌峰书院学习的都是才华横溢、品学兼优之人,当地读书人无不以考中鳌峰书院为莫大的荣耀。在鳌峰书院,林则徐读到了更多的书,与师友论学不知疲倦。更重要的是,林则徐在这里结识了书院院长——敢于蔑视和珅、刚直不阿的教育家郑光策。

郑光策(1759—1804),初名天策,字宪光、琼河,闽县(今福州)人。乾隆四十四年(1779)举人,名列第二。次年,成为进士,随后回到闽地讲学。他喜欢读“经世有用之书”,除了《通鉴》《通考》外,对唐宋名臣陆贽、李纲、真德秀以及明清间著名学者顾炎武等人著作,全都熟读精思,谈起来如数家珍。曾主讲福清书院和龙岩书院。嘉庆二年(1797)主讲福州鳌峰书院。

郑光策不畏权贵,刚直不阿。乾隆四十九年(1784),乾隆皇帝巡游江南,召集闽浙诸生在杭州敷文书院参加会试。当时,大贪官、权势熏天的和珅监试。和珅故意坐在御座下低矮的脚几旁边收试卷,迫使交卷子的人屈膝上交。对和珅的这种做派,郑光策痛恨不已,偏不买账。他侧目而视,满面怒容,与闽地士人林乔萌等数人,作长揖告退。和珅平时被恭维惯了,没料到一个读书人竟有这种气魄,竟然丝毫不把他放在眼里,不由得恨得牙痒,于是干脆把闽籍考生的卷子束起来不看了。郑光策则没事人一般,丝毫不放在心上,洒脱、从容地回到故里,更加致力于学问。

林则徐在鳌峰书院读书时,院长正是郑光策,他们之间的师生关系十分密切。郑光策对嘉庆、道光年间福建的时政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主张改变“所用者非所习,所习者非所用”的积习,提倡“经邦济世”之学;提出“诲人宗旨,以立志为先,谓定志而后教育所施”,鼓励学生立定志向、有目的地读书。他在书院开设的课程,不仅有制义诗赋,还有各种于现世有用的经史典籍。他对学子勤于启迪、严而有法,还主张“立纲纪,明法度”、“重内治而略远图,开诚以任贤,知人而善使”,并提出改革漕政、盐政的设想。这些思想后来被林则徐等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林则徐在郑光策的教诲下,刻苦钻研,眼界大开,进步迅速。从林则徐早年的读书札记《云左山房杂录》能看出,他当时读书范围很广,既有先秦儒家经典以及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人之作,又有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还有《史记》《汉书》等史籍,历代诗文集、笔记、佛经、医书及书法碑帖等。他“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记,对各家学说的精华兼收并蓄,绝无门户之见。在博览群书的过程中,他还养成了言行一致的优良作风。在鳌峰书院,林则徐确实遵循着郑光策的教诲,立下了经世致用之志。

在鳌峰书院学习七年,林则徐还结识了有志于学的梁章钜(郑光策的女婿)、廖鸿荃、杨庆琛、沈廷槐等同学,他们志同道合,建立了深厚友谊,经常在一起学习、交流,互相切磋。在这里,林则徐还通过父亲认识了著名学者陈寿祺。陈寿祺是闽县人,家住城内黄巷,进士出身。他是一位很有造诣的学者,对现实的社会问题和官场有深刻的思考,对当时具有维新趋向的学说也有所研究。因此,他思想开明,同样重视经世致用。林则徐不仅喜欢同他研究学问,还常常跟他交流政治见解。与陈寿祺的交往,也在潜移默化中对林则徐产生了影响,“经国救世”之志在他心中更为坚定了。

此时的林则徐意气风发,如同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渴望天空一样,渴望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寻找舞台实现他的抱负。

同类推荐
  • 邱少云

    邱少云

    浴火永生,精神长存。《邱少云》讲述了革命烈士邱少云的英勇事迹,主要内容包括家破人亡、世态炎凉、颠沛流离、绝地反抗、光荣参军、军旅生活、忆苦思甜、立志援朝、满目疮痍、死守阵地、殊死搏斗、英勇反击等。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同时他又是被公认的中国近代最后一个集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其所著家书,涉及的内容广泛,本书特选取其中150余篇,编为修身劝学、持家理财、治军为政、交友处世四个部分。编者为每封家书注有准确的日期,并进行了现代文全译,以便读者能够深刻地了解道光、咸丰、同治三个不同时期的曾国藩,了解其真正智慧之所在,读者从此书中可见一个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深刻体察和感悟。
  • 拿破仑(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拿破仑(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里皮自述:思维的竞赛

    里皮自述:思维的竞赛

    《思维的竞赛:里皮自述》是里皮对于自己职业生涯的反思和总结,是这位执教风格鲜明、个人魅力深入人心的足球教练的内心独白,包罗了他执教经历中所见证的重要时刻、帮助他实现梦想的工作哲学,以及他所带领的团队中个性参差的足球运动员们的真实一面。同时,作为一位在意大利本土极其成功,并为中国足球带来新希望的教练,里皮在《思维的竞赛》中所分享的执教理念,在绿茵场外同样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团队精神的培养、共同使命的树立、信任的养成、战斗力的凝聚……里皮认为这些是比球赛的战术策略更重要的必胜团队要素。《思维的竞赛:里皮自述》展现的不仅仅是里皮关于团队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和技巧,更是一种气度和智慧。
  • 马上皇帝:赵匡胤

    马上皇帝:赵匡胤

    《马上皇帝:赵匡胤》介绍马上皇帝——赵匡胤的有关内容。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实习生

    实习生

    普通工薪家庭的草根女,靠什么逆袭成为“女神”?名校毕业、走入职场,等待她的,除了难缠的顶头上司,还有什么?隐瞒身份的富二代,开超跑上班领取微薄薪水。他想挣脱父辈的光环,远离人人羡慕的庇佑,靠自己打一片天下,他能做到吗?还有她、他和他们……青春,就是一无所惧;年轻,就是热血沸腾!他们走出校门,摩拳擦掌,准备踏入职场,开启自己的人生。在这段青春与成人之间的时期,热血混合着冲动,梦想被现实裹挟,他们站在青春的尾巴上眺望未来,他们的身份是“实习生”……
  • 我们就这样错过

    我们就这样错过

    他没想到,八年后的相遇,她竟然已经成了自己亲哥哥的未婚妻,还已经有了六岁的儿子!她没想到,只是因为一纸协议,却招来这个莫名其妙的男人!她越想躲,他越不想放手,我的心在你那里,怎么能让你逃掉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这些病不用上医院

    这些病不用上医院

    本书包括了90%以上的常见小毛病,您只要照着指南做,去医院的时间就能省掉一大半,钱当然也省下一大半,关键还省心啊。有了柴小姝博士的指南,您就不用老去医院麻烦医生了。
  • 呆萌影后:老公大人,亲一个

    呆萌影后:老公大人,亲一个

    前世,她是丞相府独女,整日孤身一人在府中桃花树下等待心上人的归来,可,皇命难违,她因抗旨不嫁,终于他归来之日,香消玉殒;这一世,她是21世纪的新人演员,而他,则带着记忆转世,来到她的身边,芷萱,这一世,我定不负你……(楠楠:文笔不好,希望大家喜欢)
  • 中国鄱阳湖

    中国鄱阳湖

    详细讲解了鄱阳湖古今历史之演变,描述鄱阳湖周边各地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以及地理资源概况,熔历史、思想、知识及趣味性于一炉,资料丰富详实。
  • 万古龙尊

    万古龙尊

    一个没有武魂的少年林尘,意外获取龙魂之后,一步步走向逆天通神之路,也走上复仇之路,最终诛神杀魔,成就无上神尊。
  • 重生之易帝传说

    重生之易帝传说

    (新书《篮坛之李元的时代》发布,请各位兄弟帮忙点击收藏。) 身为易黑,重生成为易建联,更高的天赋,更好的身体素质,目标成为NBA第一人,如果完成不了,系统之意:变成荆灵,啧啧啧!郑重提示,想看慢慢升级的,从第一章开始。一点憋屈受不了的,直接上架开始。想看秒天秒地秒空气的,嗯……暂时还没写到。
  • 离婚后她成了万人迷

    离婚后她成了万人迷

    老公财大气粗,却另有所爱,守活寡三年,齐羽汐要离婚,结果被陆沐风虐得体无完肤。初恋被绑架,陆沐风用齐羽汐的命换回初恋的命。她改头换面回到他的身边,虐渣男惩贱女,狠狠出了口恶气。就在齐羽汐得意的时候,陆沐风抓住她。齐羽汐惊得面如死灰:“你……你是什么时候知道的?”陆沐风深情的说:“脸可以变,习惯可以变,但是你身上的香味儿却不会变,老婆,五年了,回家吧!”
  • 谁咬了朕的皇后

    谁咬了朕的皇后

    一觉醒来,被皇帝指着鼻子骂。“江海菱,你身为皇后,不思贤德,善妒,打骂妃嫔,挑衅太后,现在还红杏出墙,朕要废——”皇帝的话还没有说完,某女飞快的跪下,眼瞳中栩栩神彩,一闪而过的暗芒,脸上却楚楚可怜,凄惨的哀求:“皇上,你饶过臣妾一次吧,臣妾下次再也不敢了,你千万别把臣妾撵出宫,千万别把臣妾撵出去啊。”“来人,皇后无德,撵出宫去,从此后不许再踏进皇宫一步,”某皇帝气急中了圈套而不自知,顺口下达了命令。皇后满脸伤心,哽咽不已,可是转过身后,唇角的笑意拉开,眉飞色舞,这种种猪男送她她都不要,真是自作多情,现在总算顺利离开皇宫了,当真是帮了她的大忙!再次相见,她是名动天下俊美无俦,权势霸道集一身的燮帝宠后,惊才艳艳,光华万丈......天下奇闻:“知道吗?北鲁国美得人神共愤,邪魅冷血的新皇燮帝有了一名宠后。”“听说天下第一美人静月公主用手指了燮帝的这位宠后,一只手被当场斩掉了。”“传闻护国夫人骂了这位宠后,嘴巴被燮帝命人缝了起来。”“还听说燮帝把冷魔宫拿下了,送给这位宠后做生日礼貌。”“知道吗?知道吗?这位宠后怀孕了,想吃风雾城的青猴桃,皇帝命人八百里的快马,马不停蹄的送进宫里。”关于传闻还有很多,不过天下人都知道,这位宠后是燮帝心尖上的人,所以人人好奇,她究竟是何方神圣?精彩片段:豪华的宫殿内,一大一小两个人窝在一起聊天,小孩子雪白粉嫩,大眼睛好似珍珠般耀眼,一笑起来,眼睛眯成了月牙状:“母后,你有没有不自由的感觉,整天跟父皇呆在一起,有没有审美疲劳了,外面的美男可是很多的,你不想出去看看?”某粉嫩的小孩一脸的诱拐,就想拐了美美的母后出宫去,这样他就可以一个人霸占着母后了,不过眼见母后懒懒的没什么反应,再激再励。“母后,我偷偷的告诉你,父皇昨天看美女了,他看呆了,很可能是对你审美疲劳了,你要不要离宫出去,距离可以存生美。”果然,他的这话一落,母后的脸变了,某小孩得意啊,还想说什么,谁知道下一刻,一道飙风刮进来,随之一声冷喝:“旭睿,你个混小子又干这事。”一团粉嫩的小身影像球般被直线抛了出去......推荐老文:<宠溺王牌太子妃>
  • 甜蜜私有:小妻不安分

    甜蜜私有:小妻不安分

    传言顾延城相当护短?她赵小亦就偏不信这个邪!身为某人的掌中宝,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顾太太,故意在睡觉的时候把顾延城踹下床,把他的牙膏换成芥末,在他早餐的面包里挤满辣椒酱。某天,男人终于被激怒了:“赵小亦,把你手中的枪放下!儿子的玩具枪你也要抢?!”【国民老公力MAX!宠你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