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11900000007

第7章 政治课堂

举行了舍菜仪式,安排好了食宿,李太守命赵卜道和其他临时学员准备上第一堂课。“我会派一个资深学者来查验教学成果!”李太守临走的时候说。“昨天我们已经见过面了!”老师开始授课,是昨天送饭的那个老头,“我姓谭,以后你们就叫我谭先生就行了!”这老先生看样子挺和蔼的,应该比家里的那一位要好吧!赵卜道环顾四周,房舍颓败,课桌椅倒是挺新的。的确是个草台班子,赵卜道想,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蒙混过关。他这时才发现李清怡不见了。身边现在就这么一个亲人,还无故消失,赵卜道不免既担心又着急。

“我们读书是为什么呀?”谭先生问道。为什么呀?至少赵卜道不知道,他只知道自己从小就被要求看这个读那个,如果李清怡在就好了,他肯定能答得上来。“为了升官发财!”那白衣少年说。“胡说!读书岂能是为了一己私利!”谭先生突然亢奋起来,“读书是可以做官,但一定要做好官。”“那什么叫好官呢?”青衣少年问。“就象王安石王丞相那样的。读书能当状元,行政能强国富民。如果他的新政能持续推行下去,我大宋也不至于在北方战事上如此被动……”说完那先生感叹不已。

又是王安石?他晚年退居江宁府,可真是这里的明星,有文才,有政绩,到处都有他的传说。赵卜道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说,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强国富民。是因为司马光的反对才导致他所谓的新政被废止的吗?这谭先生忧国忧民,不象是一个刻板的人。赵卜道不禁对他产生了好感。

“谁告诉你王安石是状元了?”突然门外有人一声大喝,走进来几个人,为首的竟然是那个卖字画的老头。“我早就听说你误人子弟,今日总算见识了!”那老头说。“这是李太守的父亲,专门监督学馆的教学质量!”旁边一个师爷模样的人说。李太守的父亲?原来他就是那个资深学者!果然是个卧底,赵卜道心想,要是他们发现少了一个人,李清怡会不会有危险?

“人家王丞相本来是状元的,后来……”想不到谭先生以下犯上。有勇气,赵卜道暗自佩服。“这课你别上了,”李总监说,“麻烦谭先生还是专心编写你的《王安石传》吧!这课改由司马老师来上!”他说完就带着师爷等人准备退出去。而谭先生还留在房间里,赵卜道能够理解谭先生心不甘情不愿的感受。李总监立即让人强行将他拖了出去。看着老先生遭受如此待遇,赵卜道顿时心生恻隐,

“我的祖上是著名的司马光,”那司马先生用倨傲的眼神扫视着课堂,俨然一副胜利者的姿态,他的年龄比谭先生要小一些,“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吧!他机智勇敢,比死读书的人可强多了!”王安石、司马光这两个人都听说过,赵卜道知道他们是政敌。以现在的情况来看,似乎王安石才是真正为国为民着想!赵卜道心想,不过政治上的东西谁又说得清呢?难怪朱敦儒世伯会选择不问政治。

学堂上不足十个人,这时也分成了两派。有的支持王安石,有的说司马光才是政治赢家。这课怎么变成了政治课堂?赵卜道对政治不感兴趣。“这位学员,你支持谁呀?”那司马先生突然向赵卜道提问。“这……还是让历史来评判吧!”赵卜道吭哧了半天才冒出这么一句,不过他还是为自己的机智勇敢而沾沾自喜。那司马先生盯着赵卜道,很惊讶地说:“想不到还有你这种滑头!总比什么苏轼之类的政治白痴要强多了!”他的眼神突然变得很怪异。

“我的先祖有典故,另外还有一箪一瓢、囊萤映雪之类的励志故事,鼓励我们大家刻苦读书。”司马先生说,眼睛一直盯着赵卜道,“读书是没有捷径的,妄图想通过什么石头、花、笔之类的东西飞黄腾达,趁早死了这条心!当然如果捡到了什么宝物,也可以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赵卜道顿时紧张起来。难道这个司马先生已经知道自己身上有宝物了吗?莫非他就是昨天晚上的那个黑影?

同类推荐
  • 酒尽余欢别梦寒

    酒尽余欢别梦寒

    她多幸运遇见了他,他爱谈天她爱笑。假若天空很蓝你却还在我便就爱。最终还是曲终人散。
  • 不世故的人

    不世故的人

    总是想以一种方式来祭奠过往的生活,来怀念身边不可抹去的人和事。每每这样的感觉滑上心头,涌起的不仅仅是那种难以言说的苦楚。也是因为很久以来找不到这样一种方式而苦苦逡巡,也是因为找到了这样一种方式而不够勇敢。终于,在某一天晚上,鼓起的勇气涂满了电脑的屏幕。用滴泪的手、真挚的情画出文禾的模样。
  • 安静的你最好看

    安静的你最好看

    浮躁、狂暴、坏脾气,这不是最初的你,追逐你的梦本是美好的开始,可是过程又怎会如意?你需要静下心来,品读文字,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更好的你。
  • 寻找琼花观

    寻找琼花观

    这是古代文人寻找圣地的故事。集神怪、历史、文化、探险于一身,是抒发作者心中理想的作品。小说摒弃了相关宗教的内容,和真实历史也不尽相同。阅读时请注意加以区分。
  • 忆时流年

    忆时流年

    一只玻璃千纸鹤,一场成长带来的伤痛。那时的我们是否做错了什么?
热门推荐
  • 死亡训练

    死亡训练

    既然是第一次在推理类杂志发文,那就让大家推理一下吧。讲个冷笑话先:从前有一只可爱的兔子,它跑到了一个密室里,然后它死了。以此大家可以分析出来作者的特性了吧:好偷懒,没脑子,无耻卖萌……唔,第一次发文,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多多指教。城市里好像永远没有危机感的地方,就只有菜市场了。临近傍晚,天光切割着天空,右半边街道就像被夕阳敷了层金色的薄膜,有鸡蛋糕蓬松的香气。阳光下的鲫鱼在塑料盆里打了个挺,刚想游开,却还是被一双手掐住肚皮,从水里捞了起来。
  • 步步为赢:罪宠

    步步为赢:罪宠

    初入宫闱那一日,她的家族被查出与敌国暗中交涉而满门抄斩。那一日是三月十八,诸事宜,不宜见血。她因为在宫里,没有被赐死。然而她的一切也都在那一日戛然而止。没有饶恕,没有宠幸,没有背景,在尔虞我诈的宫里,她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生存下去。
  • 放开你我不愿意

    放开你我不愿意

    从未想过放开你但愿你的岁月,我能参与其中
  • 诛邪战魔

    诛邪战魔

    曾志已经第三次失恋了,这次失恋对他打击很大,为什么真心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他怒指苍天,誓要向上天问过明白,讨回公道。当他踏上漫长的修炼之路揭开了那不为人知的秘密,斩邪神,诛魔仙!带着如同兄弟一样的四大神兽,救出因为自己而被陷入太古绝阵圣兽破碎虚空,上天界,剑指月神,为人间所有真心相爱的男女讨回了公道,从而引发了诸神征战。让我们跟随主人翁曾志一起去闯荡六界七道,为正义而战,书写人间真爱,执爱的玄幻世界!本小说是我的第一本处女作,如果写得不好,请大家多指教,就权当是娱乐好了,第一章是序言,曾志的修真之路是从第二章开始的!祝大家看得开心,有情人终成眷属,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 逆世界之瞳

    逆世界之瞳

    他们是暗夜里行走的英雄。他们,有着和白日里完全不同的身份。他们,集吃货、路痴、技术宅、死面瘫于一体,堪称系统中最不靠谱的垫底团队……等等,好像不太帅气?他们是FIXER,城市修补者,黑暗世界的保护人,不为人知的英雄,修补城市所有罪恶与需求。室友因为忘记带钥匙,可以从一楼爬到四楼?邻居是神出鬼没的同校学长?一群名为FIXER的……城市修补者?好吧,如果说这些都与她无关,她只要做个安分的邻居就好了,那么,他们为什么要“绑架”她?女高中生夏空转学到凉川高中,却遇到了神出鬼没的邻居、面瘫却行动力超强的室友和谜样的甜品店店长……原来,它们都隶属于一个叫FIXER的神秘组织。
  • Library Work with Children

    Library Work with Childr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卑鄙爱人

    卑鄙爱人

    前世的五百次擦肩而过换回今生的一次回眸,这是一个浪漫的传说…传说从来不会出现在现实里,因为他是传说…可是有没有人告诉她,这个传说里的两人回眸时到底有没有看到对方…这是很让人纠结的一个问题。千爱不知道自己究竟哪次回眸看到了易辰,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以怎样的眼神才能让易辰对她如此倾心,步步紧逼,将她禁锢占有…有一点千爱非常肯定,她回眸时真的没有看到易辰…
  • 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

    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

    《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是一部以“慕课”和“翻转课堂”为主题的探讨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新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著作。所谓“慕课(MOOCs)”,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英文首字母缩写的中文音译”,意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所谓“翻转课程”,英文为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一种反常规的教学模式。
  • 恶鬼索命

    恶鬼索命

    警笛声打破了这个依河而建的小村庄的宁静。紧靠河堤的一座砖包皮的四间老房前,聚集了这个三百多口人的小侯村中的一半人。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小子也该死!赌博不算,还经常把媳妇打得死去活来,只可怜他那受罪的媳妇竟和他一起去了。”一位头发有些花白的老人小声说。声音虽小,但却引起在场不少人的共鸣,纷纷点头,“还有那可怜的孩子,平常就可怜兮兮的,现在才十二岁就成了孤儿。”“哎!苏二叔,你可是苏田不远的兄弟,以后,他的孩子就全依靠你了。”
  • 中古士风与文学新变

    中古士风与文学新变

    本书以士风为切入点来探讨中古时期的新变问题,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其一,人们内心世界的真实状态既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也可以经由行为容止来展露;前者促使了文学的产生,后者导致了士风的形成。文学与士风尽管有着不同的存在样式,但由于他们都缘起自人们的心灵,故两者间的内在关联向来紧密。其二,从东汉晚期到齐梁年间,中古文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每当它进入一新的阶段,一种相同或近似的特征便会在不同的作品中逐渐形成,而这种特征几乎无例外地契合于当时的主流士风。充分把握住两者间的契合之点,既有助于我们准确清晰地描述中古文学的演变轨迹,也有助于我们从更深的层面阐明其发生变化的复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