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74500000007

第7章 附:《随想录》发表的前前后后

潘际穅

作为《随想录》发表时的责任编辑,我经常会遇到有人问这样的问题:你是怎么约巴金写《随想录》的。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谈一谈我与巴金半个世纪的交往。

第一次见到巴金,是一九四六年,当时我从上海《大公报》要闻编辑转任副刊出版界编辑,并料理其他几个周刊编务。一次,巴金、曹禺、靳以、萧乾、辛笛、孙浩然[1]等在洪长兴一起吃涮羊肉,我也有幸参加了,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很热闹,巴金却一直很严肃地坐在那里,只是偶尔插几句话。

我是何年何月去上海霞飞路(现在叫淮海中路)淮海坊向巴金约稿,约的是什么稿子呢,我已经记不清了。幸好手头有一份友人为我提供的一九四七年十二月十一日上海《大公报》的《出版界》副刊,我向巴金、钱锺书、沈从文[2]等作家提了这样几个问题请他们回答:我的第一本书是什么?它是怎样出版呢?我的下一本书将是什么?巴金的回答是这样的:

(一)我的第一本书是《面包略取》,那是用另一个名字出版的,原著者是克鲁泡特金,中译本在一九二七年出版。我自己写的第一本书是长篇小说《灭亡》。

(二)我一九二八年夏天在法国一个小城里写完它,寄给在上海的朋友A.A,并请他替我打听印价,我打算自己花钱印几百本出来送给我的哥哥和我的朋友们看。他没有跟我商量,就把稿子送到《小说月报》去,后来他又接洽好由开明书店出版它,我记得《灭亡》在开明书店出版的日期是一九二九年十一月。

(三)也许是《灭亡》和《新生》的续编《黎明》,我想在这部小说里写我的理想社会,或许会把故事发生的时间放到二〇〇〇年去。

我还记得当时巴金很不喜欢拍照,因此是用他的画像代替登在报上。

抗美援朝时[3],友人黄裳兄对我说,巴金有意请我和黄裳编一套适合新时代阅读的丛书,由平明出版社来出。我和黄裳决定丛书名叫“新时代文丛”[4],巴金把自己的《华沙城的节日》一书给了我们,又代我们约了黄宗英的一本书稿,其余他就不管了,放手让我们年轻人来做。丛书内容非常广泛,从文学、历史、漫画,直到国际法苏联式的介绍。其中有一本书得到巴金赞赏,那是从上海复旦大学刚毕业不久的戴文葆的作品,他是《大公报》国际版的编辑。有一天夜里我去拜访巴金,发现他正在挥汗看清样,我问他是什么书,他说:就是你们约来戴文葆的《麦克阿瑟传记》。这套书前后三年共出了十来本,其中最畅销的是郭根(上海《文汇报》副总编辑,原为桂林《大公报》要闻版编辑)写的《中国简史》。

从反胡风、反右到十年浩劫,巴金经历了终生难忘的迫害、凌辱,特别是萧珊的去世,国仇家恨集于一身,因此“四人帮”垮台后他的反思如巨涛翻滚,迫不及待地要以文字形式发泄出来。许多老作家都是这样,我请黄裳写稿,他说一旦写了,就像自来水打开了龙头,不知何时收回。巴老为我写稿,最初说是写两篇试一试,谁知道越写越认真对待了。他在香港的报纸上开专栏写稿,我考虑有两个意图,一个是在香港发,海外的读者能够看到,影响大一些。其次他本人和儿子都很喜欢看香港的报刊,比如《开卷》杂志,他曾写信说儿子喜欢看要我给寄一些,实际上他自己喜欢看,他还要我买过沈从文、胡适、周作人等当时在内地不好买的书,这些都表明巴金希望从封闭多年的社会中走出来汲取更多新的信息。另外,还有历史原因,三四十年代编《大公报》副刊的沈从文、萧乾、杨刚、靳以等都是他的朋友,他与《大公报》还是有感情的[5]。

在《随想录》写作八年中有几件事值得一提:

一件就是关于报纸编辑删改巴金《怀念鲁迅先生》一事。当时的背景是这样的:一九八一年九月,在鲁迅百年诞辰之前,国务院外事办的负责人召集了香港几家报纸的总编辑在北京开了一个会,会上外事部门的负责人对各报总编主编说,海外报纸发表关于“文革”的文章太多了,有负面影响,中央既往不咎,可是今后再发生这样的事情,就要打你们屁股了。巴金文章被删不是我值班,当时我正在北京休假,收到《怀念鲁迅先生》的文章清样就转寄副刊课主任,并请他注意文章也在上海《收获》发表。可是回到香港后,我就收到了巴金十一月七日信,信上说:“贵同事删改我怀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似乎太不‘明智’,鲁迅先生要是‘有知’,一定会写一篇杂感来‘表扬’他。我的文章并非不可删改,但总得征求我的同意吧,如果一个人‘说了算’,那我只好‘不写’,请原谅,后代的人会弄清是非的。”看到信后,我大吃一惊。隔了几天社长把我找去,说他到北京开会,胡乔木的秘书特意打电话给他说胡约他见面。一见面胡就说你们《大公报》为什么要删改巴金的文章,如果删应该事先通知他一声,否则就太没道理了。听了这话,我就用洋泾浜英语说了一句:Youaskme, measkwho?天哪,这是怎么回事儿,你问我,我问谁呢?乔木批评社长,其实社长也是秉承上面的旨意而办的。后来我才弄清楚,发生此事,主要是总编辑胆小,他怕挨打的,就通知代替我的那位编辑说你们应当把巴金的文章缩短一些。编辑说随便删名家的文章说不过去吧?总编说:你们修改,我看看。他也怕承担删改巴金文章的罪名,就说了这样的话。删改后总编认为是过关了,谁知,巴金很愤怒,毫不客气地说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我就不写了。这回最紧张的当然是我了,巴老真的不写了,我怎么向读者交代?黄裳在上海,我对他说,一定要巴老写下去,巴老说有一个条件,要写必须把《鹰的歌》登出来作为抗议,我想了想接受了。结果这一篇发表时有题无文,只是“鹰的歌 巴金”五个字,跟着是下一篇。朋友说你们这是变相“开天窗”。港版《随想录》单行本《真话集》与京版不一样,也是有目无文,直到合订本征得作者同意后,才全文问世。

另一件事是关于《随想录》第一四四至一四八篇在转稿中遗失的事情。当时巴金把稿子寄给《大公报》在广州的转稿机构,可是他们并没有转给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分析当时报社有两种意见,一种是主张继续登《随想录》的,因为巴老讲的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代表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呼声的;另外一部分是反对登的,对巴老也不满。这一点,巴老有所觉察,他一开始就受到各种压力,就有人在叽叽喳喳,在给我的信中他也有所表露。还有一个问题也很有意思,当时我身体很好,他们突然提出让我退休,我感到非常惊奇,但是说了一句:那我还有什么说的?总编问这话是什么意思,我说:你们要我退休,我可以接受,但有一个条件,我要发完巴金的全部稿件。这样,我虽然退休了,还是照样到报社看大样,直到稿子发完。而那批稿子,我查问,他们说负责人出差了,我想出差了也应该交代给下面的人,究其实质恐怕跟一些人持不同意见有关。巴金对此也有所察觉,一九八六年八月二十日在给我的信上,他说:“六月十二日寄出的稿子我看不会遗失,”可见老人头脑十分冷静而清醒的。

还有一件事是巴金对待荣誉的态度:《随想录》读者大概会发现,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六年他抱病写《随想录》期间,从不事先提到他将出国参加什么会之说。至少在给我的一百多封信中不曾提到。事后说明却是有的。他一九八四年去香港接受中文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也是如此。信中说:“我大约十月赴港,但至今还没有顺利动身的把握,我还是一个每天服药的病人。”又说:“香港之行还定不下来,我很担心身体吃不消。”我清楚地记得,他成行了,我们欢天喜地,他老人家下飞机后在官方隆重接待下进入贵宾室,然后乘轮椅走出机场时,遇到众多传媒的记者,他却一直说:“我不是一个作家,只是写家,甚至连写家也不是,是个老弱的病人。”他那真诚的而太过谦逊的话,反而使香港的“巴金热”更加热烈。据我所知,负责在典礼仪式上宣读的“赞词”,是中大学者连夜赶写的,愈写愈觉巴金一生对文学界对社会的贡献太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太多,因此一再修改他的中文稿,而且又写了一份英文讲稿。

知道巴老这时一定很忙,所以我们每次有什么事,先去找巴老的女儿小林商量。有一天,我对小林说,明天礼拜日,爸爸在上海爱看电影,这里有的电影院,设备很好不可错过,你去问问,我们准备买票一起看一场。好吗?谁知,小林面有难色,告诉我们:爸爸说,星期天也要等待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的访问,他不能离开宾馆。负责照料巴老的人也证实了这种说法。他告诉我,有天中午,有几个青年人在巴金住室外面,想进来访问,却被他婉言谢绝,说,巴老在睡午觉,你们可不可以晚点来?双方争执不下,巴金听到了,走出来亲自欢迎这一批青年的来访。

在欢迎巴金的小型座谈会上,八十岁老人表现了惊人的记忆力。马蒙三十年代在北京燕京大学读书,是中文大学校长马临的哥哥,而且是全国政协委员,他站起来说:“巴金先生:我卅年代读过您的《家》,我觉得《随想录》比《家》更好,可是我记不清在燕京见过您是哪一年的事?”巴老随即答道:“一九三一年,我去燕京看郑振铎教授,他当时是燕京图书馆馆长。”不久,又一个人站起来,他是以撰写武侠小说著名的梁羽生,他说:“我拜访过您,巴老,您记得是哪年吗?”巴金随即答道:“某某年。”梁点头称是。我为什么只能说某某年?因为,当时记得,不久就忘记了。巴老离开香港返上海,在他登机之前,我们发现有几位做清洁工作的阿婶好像要走过来,又有点踌躇,一问之下,原来是粤语电影《家》的忠实观众,巴老随即和她们一一握手告别。

巴老在创作《随想录》过程中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困难与压力,在《随想录合订本新记》中他曾说过:“没想到《随想录》在《大公报》上连载不到十篇,就有各种各类叽叽喳喳传到我的耳里。有人扬言我在香港发表文章犯了错误;朋友从北京来信说是上海要我进行批评;还有人在某种场合宣传我坚持‘不同政见’。点名批判对我已非新鲜事,一声勒令不会再使我低头屈膝。我纵然无权无势,也不会一骂就倒,任人宰割。……”是的,他没有屈服,而是一一克服困难了。作为一名编辑,我有时既感心酸,又有一种莫名的愤懑。但回顾与他几十年的交往我也为能够得到巴老的关心而感到温暖和荣幸。

(本文曾在《博览群书》二〇〇〇年第十期发表过,但非全文,此次周立民据作者原稿和会议发言记录稿增补,全文收入。)

注释

[1]孙浩然,笔名古巴,卅年代即与曹禺在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同学,都爱好戏剧。后来,孙转学北平清华大学读土木工程,不久曹禺也转来了。孙为此在清华又多读两年经济才赴美留学,是我国老一辈舞台美术专家,学生几乎遍及全国。

[2]当时在北方的沈从文、胡适等作家约稿事宜,全靠我们尊称为“徐老大”的徐盈老兄鼎力完成。

[3]先是一九五一年春潘际穅曾随全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赴朝三个月。巴金接着先后随全国文联代表团两次赴朝深入采访,为期共一年以上。

[4]巴金为“新时代文丛”花费不少心血,埋头苦干,具体编务完全交由黄裳和我处理。多年来他从未向外人(甚至我们两人)再提一次“新时代文丛”,我们编得很乱,无系统,办了两三年,未见成效,但是巴金(我们当时叫他“巴先生”)解放初期对文化生活出版社之外的广义的文化出版事业是抱着强烈愿望的,我可以作证。

[5]我一九四九年春被上海版《大公报》调往香港版《大公报》,上海五月份解放后,我立即从港返沪,负责经理工作。一九五二年,香港《大公报》社长要老同事朱启平与我同组北京办事处,一直到文革结束后,一九七八年才又被调回香港。

同类推荐
  • 纪信故里

    纪信故里

    辉煌西充,忠义之城,将相故里,人杰地灵。扶龙纪信,紫崖王云,育恐育鞫(生于恐惧困穷之际),炳炳麟麟(光明刚直)。四位宰辅(赵彦昭、何金、何贱、徐恺),八大将军(纪信、谯登、侯瑱、王霁、马骧、袁谏、李乾德、徐占彪),百一进士,百六举人。名垂青史,雁塔题名,丰功伟业,震古烁今。
  • 就怕起错名

    就怕起错名

    本书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引导读者,让更多的父母学会给孩子、更多的企业界人士学会给企业和产品起独特、有内涵、有品味的名字,从而起好名、改好运。
  • 三天读懂国学

    三天读懂国学

    本书通过对诸子百家学说的介绍,儒学、经学、理学、心学的梳理,二十四史的展示.中国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曲艺建筑等的讲解,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积淀,管窥国学的整体风貌。
  • 以孝励人(中国孝文化丛书)

    以孝励人(中国孝文化丛书)

    本书通过对旌表制度的源流与流变、旌表的方式与流程、旌表的事例与作用的论述,以使读者能够对古代孝与旌表制度有一个更为详尽的了解。但愿读者通过本书,丰富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接受民族精华的洗礼,冲破世俗偏见的误区,更加理智地观察社会,体味人生,善待父母子女,和谐家国关系。
  • 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

    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讲述古代青少年成才的众多实例,分析其成长背景、良师益友的熏陶、中国古代青少年成才的内因。《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鼓励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并为实现理想付出勤奋持久的努力。
热门推荐
  • 恶劣逃妃

    恶劣逃妃

    华丽丽地不小心从天而降,将堂堂王爷砸得下半身‘瘫痪’?!以身相赔?擦!斗不过王爷这尊大佛,她还跑不赢吗?带着金银财宝,携着雄心壮志,风风火火游历天下去也!路遇美男,色心狂涌,一跃而起,直接扑倒!于是,又一轮新的逃跑开始了,身后美男接二连三……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菩提树下的礼物:守住幸福的十个路口

    菩提树下的礼物:守住幸福的十个路口

    本书为你准备了十个礼物,它们可以使你幸福。他们分别是:心态好活得好、简单是幸福的主旋律、轻松的过,快乐的活、把健康留、别跟自己过不去、放弃也是一种幸福、幸福怎能缺少喜好、仁爱是传递幸福的基石、低调一点幸福一些、因为知足,所以幸福。
  • 律政先锋

    律政先锋

    强奸杀人犯、毁容者、恋物癖、异装癖、变态杀手、校花、房地产商、英语教师……总是待到真凶浮出水面时,却让人不禁唏嘘沉思。萨拉·纽比面对着她的第一场刑事法庭辩护,她的当事人,贾森·巴恩斯,因为被控谋杀一妇女而在监狱里蹲了18年,受害者的尸体至今仍未找到。萨拉赢得了这场官司,当事人被无罪释放。但在他被释放后不久,那具尸体被一只狐狸发现了,贾森旋即踏上了逃亡之旅。他是真的有罪?萨拉的婚姻失败,但是不久后她便遇见了一个英俊富有的地产商迈克尔·帕克,两人正式交往,再次将可怜的探长特里·贝特森晾在了一旁。迈克尔对贾森·巴恩斯的案子中表现出些许兴趣,他可能隐藏了什么,如果是这样,那对萨拉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 腹黑凤女之乱世烟华

    腹黑凤女之乱世烟华

    前世,她生活在权力斗争不死不休的世界,一朝穿越,她却变成背负秘密的前朝公主。她冷,她狠,她魅,却依旧逃不脱被人算计的人生。我为鱼肉,人为刀俎的日子,不是她想要的,既然你们不让她过平凡的日子,那么她便自己闯出一番天地,过着肆意潇洒的人生。
  • 大神爹地,妈咪不好追

    大神爹地,妈咪不好追

    这是一位单身妈咪投身网游中经商养家的故事。这是一个腹黑男人诱拐火辣甜心妻入局的故事。这是一只天才萌宝为自家小妈咪当红娘的故事。*单身妈咪夏天舞,二十三岁,网游工作者。某天,萌宝问:“妈咪,我能找爹地么?”“行!”某舞爽快的回应。于是,小萝莉开始了漫漫寻爹路……自此,某舞遭遇各种男人围堵,泪流满面。*于网游中,某舞为洗清白,诱拐大神入局,却不料,步步入局的那个人是她自己……从网婚到现实,她惊悚了——大神夫君竟是大学同学兼“男友”!从此,生活丰富多彩……◇*.◆*.◇*.◆*.◇*.片段一:【大神结怨篇】国家夺城战中,某女错把只剩一滴血的某大神当小号秒杀了……系统公告:不夜城盟主XXX被独尊XXX杀死!某高崖之上,某舞被大神亲友团虎视眈眈的围着。某舞哀怨:大神,我自杀成么?大神:从这崖上跳下去,再从复活点回来,来回一百次。某女吐血,哀怨的在国家打字:大神不是人!结果,一激动,错点世界频道,于是,全服动荡……*片段二:【同友相见篇】机场中,某舞正在等那个前来旅游的“网游夫君”。“喂,在想什么?”一个很好听的男声响起。她抬头,呆住,熟人啊!顿时木讷出声:“你怎么在这里?”某男拖着行李箱,往她面前挪了几步,笑言:“怎么?不是告诉你让你来接我了吗?”“啊?”她呆了,“你……你……”某男浅笑,抬手在她额前弹了一下,说:“几年不见,怎么都变结巴了?”有木有人来告诉她,她动心的那两个人真的是同一个人?某男深情款款:“我不是说过,我是你的男朋友吗?”……*片段三:【搞怪萝莉篇】“老大,我看见嫂子跟一个男人在咖啡厅!”某人通风报信。“嗯,没事先挂了。”某男握着手机漫不经心。“老大!你都不着急吗?那男人还跟嫂子勾肩搭背的。”某人不怕死的接着说。“嗯,我允许的。”某男说着,一旁的小萝莉朝她竖起了大拇指。“老大,那男人跟小欢欢长得很像,说不定是小欢欢的亲爹啊!”某人继续说。“嗯,可能是吧!”某男悠然说道。小萝莉抢过手机说:“赵叔叔,妈咪现在正在陪外公喝咖啡……不过,我刚都跟王阿姨说了,其实你是我亲爹!”“什么?”某人被打个措手不及。“真的!你仔细听,王阿姨应该到你那了!”小萝莉认真的说着。“你……”某人泪流满面,门被推开,老婆大人正虎视眈眈……◇*.◆*.◇*.◆*.◇*.
  • 生活中来的智慧(大全集)

    生活中来的智慧(大全集)

    本书从家居智慧、饮食智慧、美容智慧、着装智慧、婚恋智慧、育儿智慧、健康智慧、理财智慧、理家智慧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了精彩的阐述,细致的说明,以及深入的分析。语言平实,详略得体,娓娓道来,恰到好处,不愧为一道源自生活的美味智慧大餐。其香气缭绕,令人胃口大开,细细品来,不觉称奇。处处留心皆学问。事实上,处处留心也皆智慧。本书就是把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见却又常常忽略的智慧一滴滴采集过来,经过精心的加工处理,使其系统化和理论化。正所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样,我们才更有兴趣去阅读,也才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 穿书女配的佛系逆袭

    穿书女配的佛系逆袭

    看着浑身肥胖,一动弹就艰难的身材,林菲菲很想死一死!不但老了三岁,成了70年代女知青不说,还成了一个大胖子!什么?竟然是穿书?上辈子,胖子和男主琴瑟和鸣,幸福一生!女主一重生,直接就设计把胖子嫁给了书中那个阴鸷冷漠、多疑狠毒,不符合大众审美不说、还全身有70%烧伤的恶毒男配?林菲菲呵呵,穿书又怎样?她就是不配合,不走剧情!她倒要看看,没有了她这个恶毒女配的配合,女主这辈子还能不能逆袭成功!黑芝麻馅娇气包爱美女主X阴鸷狠毒小奶狗男主(女主美美美,男主又奶又凶)eg:女主金手指:空间交易器拒绝人参公鸡
  • 凡路镇仙

    凡路镇仙

    天地封禁,本源枯竭,仙路不存,飞升无望。传说唯有那归墟之中,方存在那一丝可能......
  • 校园聚焦

    校园聚焦

    我们中小学生必须要加强阅读量,以便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以便广开视野和见识,促进身心素质不断地健康成长。但是,现在各种各样的读物卷帙浩繁,而广大中小学生时间又十分有限,因此,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才能够轻松快速地达到阅读的效果。
  • 带着法律去旅行

    带着法律去旅行

    出门在外,难免会遇到各种纠纷,本书从读者角度出发,告诉游客在不同的环节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本书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即学即用,既有风险预防知识又有纠纷处理技巧,一书在手,旅行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