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过去了,在南泥湾镇政府工作时因计划生育被黄牌警告的情景在我的记忆中难以抹去。
去年11月我家从市场沟搬到翟子沟住宅小区,小区门口有家干洗店。妻子和儿子告诉我,这就是那个给你捅了马蜂窝的超生户的女儿开的店。听说后我既惊奇又惊喜,二十多年过去了,当时的黑户娃娃现在在城里开起了店,当上了小老板。晚饭后我和妻子饶有兴趣地来到店中,见到了这位超生七个孩子的女人和她的两个女儿,闲聊中我知道了那次被黄牌警告的起因。这位善良的女人挂着泪水的诉说,勾起了我五味杂陈的回忆。
1989年阳春三月,我从南泥湾区委调任南泥湾镇党委书记。年仅三十三岁的我正值年富力强、血气方刚的青春年华,新官上任,且又在这个久负盛名的陕北好江南工作,真可谓踌躇满志,信心百倍,暗下决心要施展才华,大干一场。3月上任,5月即被派往山东淄博挂职锻炼。三个月时间,山东干部思想解放、敢想敢干、一心一意谋发展、齐心合力抓经济的那种精神、作风和干劲儿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也为我做好工作开启了思路,提供了动力。
9月的南泥湾,漫山遍野郁郁葱葱:山上森林茂密,绿树成荫;山坡上青草如茵,山花烂漫,牛羊成群;川道是稻谷飘香,香紫芬芳,一派丰收景象。11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在省、地、市领导的陪同下来南泥湾视察。他听取了我的工作汇报,参观了南泥湾大生产展室,瞻仰了毛主席故居,和老百姓交谈,在稻田同农民拉话,表达了对南泥湾发展建设的殷切期望。
总书记视察后不久,延安市委做出了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指示精神的决定,其中一个要求就是抓好南泥湾科技示范镇。市委的决策正是吸取了山东快速发展的重要经验,背靠科研单位,催生经济发展。根据市委的决定,我提出了“团结实干,科技兴镇,用南泥湾精神建设南泥湾”的治镇思路。经过认真考察论证,选定六个科技示范项目,即水稻增产示范、脱毒洋芋种植示范、安哥拉山羊改良示范、肉牛养殖示范、优质烤烟生产示范、地膜覆盖玉米丰产示范六个项目。为了保证有一支一流的科技人员队伍,我们从杨凌农科所、省农科院、延安地市农技部门等处聘请专家十二名。南泥湾继1942年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之后,再次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科技兴镇活动。
短短三年时间,南泥湾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习实用技术,依靠科技进步形成共识。农民的粮囤子满了,出现了卖粮难。农民钱袋子鼓了,万元户比比皆是。玉米最高亩产达到一千五百多斤,水稻产量由原来的每亩四百多斤增长到一千二百多斤,烤烟每亩收入达到一千多元,改良的安哥拉纯种羊每只最高卖到五千多元,脱毒洋芋亩产达到三千多斤。农民喜笑颜开,干部扬眉吐气,全镇上下沉浸在莺歌燕舞之中。南泥湾再现陕北好江南美景。
镇党委、政府年年是先进,各项工作都是榜上有名,国家、省、地、市奖励源源不断,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报上有名,南泥湾名声大振,参观者络绎不绝。
作为党委书记,我更是格外风光,光环遍身,“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党员”“先进党务工作者”“党管武装好书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我在北京京西宾馆介绍经验的镜头,新闻联播《神州风采》栏目专访了我,我成为小有名气的新闻人物。南泥湾科技示范镇也步步升级,起初是延安市的示范镇,不久成为延安地区的示范镇,随后成为省科委的科技示范镇,1992年成为国家科委抓的示范镇。
人怕出名猪怕壮。名声高显的南泥湾引来无数参观学习者,每天忙于应付的我在无奈之际,向市委提出,配备一名专职副书记,负责接待工作。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祸。
1993年8月4日,这是一个令我终生难忘的日子。前两天,接到市委办通知,某副省长要来这里视察科技示范工作。长期的接待,使我习以为常,汇报工作不需要材料,脱口而出,看的点都是那么具有典型意义。按通知要求,我和南泥湾区委的领导、包乡镇的市科技局长在南泥湾大生产展室等待,之后陪客人去九龙泉参观。我们从上午9点开始等待,一次次地张望却不见领导到来。12点整,听到警笛声声,我快步跑出,热情迎接,不料却遭到陪同的市地委副书记的厉声斥责。我问去哪里,他气愤地说:“到你们政府,看你们的计划生育!”话音一落,随着一阵车子的掉头声、喇叭声,开道车和车队疾驰而去。我和科技局长被突如其来的变化和严厉的训斥搞得莫名其妙,坐着帆布篷吉普紧随其后。当我到政府时,黑压压的人群挤满了计生服务站的小房子,副省长和省计生委主任咄咄逼人的提问,使没见过大世面的计生服务站聘用人员吓得不知所措,答非所问。旁边有人悄悄地告诉我:“你们捅了大娄子,出了大乱子,桃宝峪村有一个黑户生了七个娃娃女人还没有做绝育手术。”我瞬间明白了原委。在责问训斥之后,领导们扬长而去,留给我们的是一场始料不及的折腾!
当晚,地、市领导知道了南泥湾的计生问题!
当晚,延安市领导召开紧急会议!
第二天,大大小小的工作组成立了。南泥湾镇昔日的风光荡然无存,变得一片漆黑,成为众矢之的。我深感内疚、惭愧,因为我们工作的疏忽给延安抹了黑,给领导丢了脸。在全面深查南泥湾计划生育问题的同时,有领导发问:“这里计划生育有问题,其他工作就没问题?”一个个大大的问号使决策者们绞尽脑汁,一个月内三个工作组进驻南泥湾政府,查计划生育,查整体工作,查经济问题。南泥湾镇登时陷入兵临城下、四面受困的窘境,我们取得的成绩无人提及,班子成员唉声叹气,干部士气低落。但百姓还是百姓,他们凭良心向工作组说明事实真相。
几天后,一个规模空前的挂黄牌大会在镇上召开,市上的二十多名领导全部出动,各乡镇部门领导、计生服务站站长等二百余人参加。我在大会上做深刻检查并接受领导和同僚们的“帮助”。半个月后,延安地委、行署召开全区电视电话会议,有两名县委副书记介绍计划生育工作经验,我在大会上做检讨。好在主持会议的老领导没有直白地让我检讨,他宣布请南泥湾镇党委书记雷元富汇报南泥湾计划生育工作。我以“变压力为动力,努力开创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为题发了言。会后大家议论,两位介绍经验的唯唯诺诺像在检讨,一个做检讨的毫无畏惧,放开嗓门在介绍经验。
世上的事情往往富有戏剧性,这次全区大会检讨,使地、市领导加深了对我的认识,他们评价我是一个年富力强、能写能说能干的年轻人。
事情过去多年,我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我时时惦记着那个给我闯下乱子而带着七个孩子连夜逃走的超生户一家的幸福安康。
问题发生后,镇上领导和干部发出共同的声音,要严厉惩罚这个超生“游击户”。包村领导瞒着我到村上,放火将超生户备好的一大堆柴火烧了。他回来向我汇报时,我严肃责问:“谁让你这么干的?咱们都是农家子弟,我也当过黑户,流落逃荒当黑户是最可怜的人。他们现在惶惶不可终日,你们的过激行为是在乱上添乱!”他们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不按有关政策法规处理,怎能如此野蛮地对待他们?后来我听说因受到村里人的歧视,怕镇上干部惩罚,他们一家在夜深人静之时,搬上全部家当,坐着一个小四轮逃走了。天黑路生人慌乱,中途翻车。好在上苍有眼,一家老小安然无恙。他们搬走后,这场计划生育风波也慢慢地平息了。
之后,同事和朋友说起挂黄牌之事,经常开我的玩笑,说人家婆姨生孩子,你上大会做检讨,你要把其中缘故说清楚。我坦然一笑。我和他们素不相识,未曾见面,许多事情我自己也蒙在鼓里。
凉风习习,我坐在小门市中,静静倾听这位因生活所迫三十多年前从米脂逃荒走南路当黑户、在桃宝峪种羊场打工、使她们和我遭受折腾、使我们成为同病相怜的落难者的述说。
那天还像往常一样,有着七个孩子的夫妻俩,凌晨4点起床,忙忙碌碌吃过饭丈夫给种羊场放羊,婆姨早早上山打杏摘山桃,下午才大汗淋漓地回到家中。村干部上门告诉他们:“你们闯下大祸了,省长检查工作知道你生了七个娃娃,镇上乱成一团,书记镇长官帽难保。”怎么会这样?她惊呆了,呆若木鸡,回来时原有的饥饿干渴抛到九霄云外。她坚信,自己的七个娃娃都非常聪明,他们咋会向别人说自己姊妹弟兄七个呢?
她抚摸着惊慌不定的孩子,听着她们满腔委屈的诉说。
时值假期,小同学们成群结队玩耍,看见种羊场路边停了一长串漂亮的小车,从没见过这种场面的孩子们好奇地走到车前,看着车子,望着来人,他们在好奇和迷茫中探头探脑。省上的领导由地市领导陪同参观检查,司机无聊地在路边闲聊。副省长的司机,应称为三号首长,不时询问每个孩子有姊妹几个。聪明的孩子都说一个或者两个,谁都不说自己是超生的。为了讨得实情,三号首长拿出水果糖,“赐”给几个无知的孩子。尝到甜头的孩子,指着旁边的一个孩子说:“他们家有七个娃娃,还是黑户。”这位司机问这个孩子,聪明的孩子矢口否认,三号首长连哄带骗,孩子们齐声喊着:“他家就是有七个娃娃,他们是黑户!”并指着他们借住种羊场的那破旧的窑洞。
领导视察结束了,副省长要上车出发,三号首长顺手一指说:“领导,那户有七个孩子。”出于对职责的坚守,副省长马上查询实情,不一会儿村干部也被叫到现场。不需调查,无需取证,超生者的几个孩子就在领导的眼皮底下。家丑就这么被曝光了!听了她的诉说,二十多年后,我才完全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她的讲述,使我心酸。问题出现后家中麻烦接踵而至,来调查取证的,记者采访拍照的,村上的风言风语,路人的指指画画,就连几个聪明的孩子也被学校停学。村上一来干部一家人提心吊胆,怕再有人上门找麻烦。两个大人上山劳动,大一点儿的孩子将几个小妹妹弟弟送到村上的半山腰的烂窑里躲藏。再也无法在桃宝峪待下去,这里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最终无奈的夫妻俩辞掉了种羊场的临时工工作,在夜深人静时一家人仓皇搬走。途中拖拉机翻了,所幸一家老小没有遭受不幸。
讲到这里,女人泪水夺眶而出。我问:“当时你们为什么不找我反映问题?”她诚恳地说:“给你造成那么大的麻烦,至今我们婆姨汉还不好意思见你。有时在电视上或者路上看见你格外亲切高兴,见了面又不敢打招呼。”我被他们的真诚憨厚感动。现在好了,二十多年过去了,七个孩子都长大成人了,他们个个听话争气。七个孩子,五个女儿两个儿子,有五个大学毕业,其中有两个还是研究生,有两个是本科,除小儿子还上大学,其余有五个在机关单位工作,一个搞个体经营。说到这里,她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她既为自己的愚昧超生而懊悔,又为孩子们的优秀出众而兴奋。
忠厚的农民口口声声说着感谢话,他们说:“你心眼儿好,对人好,咱们南泥湾人都说你是个好人。”他们的赞扬使我感到深深的不安和自责。他们后来的遭遇是我想象不到的,尽管我在党委会上多次强调,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不要节外生枝,不要找碴儿责备,因为我知道当黑户逃荒流浪者的处境和遭遇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他们过着新时代的非人生活。
拉话结束了,黄牌警告的记忆在我的脑海翻滚,它使我想了许多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