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我哪里敢当您的一句“堂兄”啊,您可是绥德公之孙啊,在下久仰了。”
太原陈氏支系繁复。就宗家一脉而言,目前的家主陈隆,字敬德,目前赋闲,人们常敬称一句,敬德公。陈隆仅有二子,嫡次子陈堂现出仕大周河东郡太守,官居四品,目前携家眷在河东任上。嫡长子陈文,字怀崇,未仕,居家打理族务。陈文长子方才加冠,其余并未成年,暂不足论。
嫡支既然人丁稀少,势必难以处理众多族中事务,需要仰赖一些近支的帮助。
前任家主陈微,人称文焕公。文焕公有三子,也就是陈隆三兄弟,嫡长陈隆陈敬德为宗家一脉,嫡次子陈泰字彰德,与兄长有隙,成年后自弃门墙,别居祁县,这便是陈翔的祖父。庶三子陈治字绥德,勤恳踏实,任劳任怨。后战殁于周齐之战,亲戚之间有时也会尊称一句,绥德公。陈治死后,宗家怜其孤弱,将其子孙收入府中抚养,子弟成年后也帮助宗家处理庶务。所以就出现了文焕公的长房和三房共居,而二房别出祁县的情况。
所以在太原陈的宗家之中,有敬德公陈隆的子孙,也有绥德公陈治的子孙。就外人看来都是太原陈,区别不大。可若是细细考究,这之中毕竟长幼有序,嫡庶有别。绥德公之子孙,比起敬德公之子孙,终归有些不同。
陈旭扯了扯嘴角,说:“不敢,不知季云到访,有何贵干?”
“哪里,行商路过晋阳,特来拜访敬德公。”
原本陈泰在世时,祁县陈和太原陈宗家的关系闹得很僵,甚至双方视若仇寇。后来陈翔之父陈瑜在机缘之下,以浊吏出仕,积功晋升,陈瑜结交陈文、陈堂兄弟,于长辈之间缓颊。当时太原陈如日中天,陈泰碍于陈瑜的仕途,不再针锋相对。陈泰没后,陈瑜成为祁县陈的家主,陈隆怒气渐消,怜意顿起,不至于和后辈置气,而陈瑜更是以子侄自居,恭敬礼让,祁县陈与太原陈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子弟往来拜会,更加频繁。陈翔此番以此为由,倒也不算突兀。
陈旭正色道:“敬德公身体无恙,只是近来传下话来,不见外客。”说着,看了眼陈翔。
祁县陈与太原陈宗家血缘虽近,关系日密,然自从乃祖陈泰自弃门墙,别居祁县之后,陈泰一脉,严格来说,便不再是太原陈氏子弟,自然也是在“外客”的范围内。
陈翔略一皱眉,说:“那我想求见一下大伯父。”
陈文陈怀崇年齿长于陈翔之父陈瑜,单以亲缘来说,一句“大伯父”倒也恰当。
陈旭挑了挑眉,心中暗笑,心道:我以外客讥你,你便说“大伯父”,针锋相对,受不得气啊。“怀崇公事务繁忙,无暇接待。季云兄若有要事,在下可代为通禀。”
陈翔说:“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听闻朝廷将要用兵东北,讨伐肃慎,我方才行商归来,情况不甚了解。想来宗家向来消息灵通,特来打探一二,倒是有些孟浪了。只是不知文昊是否知晓。”说着,面带笑意看着陈旭。
陈旭有些惊讶,这个时候陈翔居然还有心思打探这个消息?左右不是什么机密,过两天自然知道,陈旭侃侃而谈。
“这些事情,我倒是知道些,尽力为季云解答就是了。此次东征,陛下以晋王殿下为帅,设平辽都督府,总督幽并青冀诸郡军事。主要讨伐的是不尊王化,违命建城的忽都部。”
“晋王殿下年事已高,此番出征,想来是坐镇京师,遥镇三军了?”陈翔问,言下之意是询问,晋王是亲自率军出征,还是仅仅挂个名头,躲在京城安养天年。
陈旭说:“晋王可是人老心不老,身子骨健壮。想当初年且五旬都能生女,真是羡煞旁人。你这说他年老,可不能被他知道。此次晋王亲提禁军出征,栉风沐雨,与三军甘苦同尝。”
陈翔若有所思:“我方才在县衙门口看到有玄甲乌马的骑士,莫非这就是晋王的贴身侍卫,玄甲骑?”
陈旭有些惊讶:“那应该就是了。来得好快啊,恐怕是来给晋王打前站的。等等,你到县衙门口去干什么?”
陈翔笑意渐显,说:“没什么,替朋友传个口信。既然如此,朝廷此次出征,不知行军大总管为谁?”
周制,若非天子亲征,军中必设行军大总管,总览军务,辅弼元帅,同时也是制衡大将的军权,乃是军中的二把手。此番出征,虽然以晋王为帅,但是晋王不擅军务,这行军大总管势必成为实际上的三军统帅。
陈旭说道:“是定兴侯路昭明路侯爷。”
“哦?”
“季云以为如何?”
“此战乃今上即位以来首战,晋王亲自出征也足以显示重视。但是这行军大总管之职,似可商榷。固然,齐王与晋王同为亲藩,不可能给晋王打下手。可郑国公尚在京师,何以不用?定兴侯当然也是当世名将,可是终归没有郑国公让人安心。”
郑国公杨维祯,当世名将,先帝曾经亲赐字“王国克生,维周之祯”。
陈旭笑了:“季云有所不知。晋王老而弥坚,郑国公酷烈桀骜,二人素来不睦,东征之际,若将帅失和,反而不美。定兴候历年征战,行军之际常为诸帅之副,独当一面,未尝有失,量才称能,不亚诸帅,更是为人谦和,善于辅弼周全,只不过时运不济,方才未得国公之位。此番用定兴侯为行军总管,也正是皇恩浩荡,激励老将,有使冯唐持节、李广得封之意。”
陈翔不语。太原陈氏对郑国公杨维祯不满,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当年大周两路伐齐,齐王走南线攻潞州出壶关,郑国公为行军总管出北线攻晋阳。这北线一路,颇多杀伐,太原一役,陈氏子弟亦折损不少。故而言辞之间常有贬抑杨维祯,抬高大周其余国公的倾向。不过世俗公论,均以为大周外姓诸将,以维祯为第一。
陈翔转移话题:“这些上层消息,说说也就罢了,更关键的是,此战我们太原郡要不知要动员多少士卒、民夫,承担多少粮秣支出,这才是与我等利害相关之处。”
陈旭说:“具体情况,要问郡守大人和朝堂诸公。大致消息倒是还能推测一番,综合各方消息,天子六军中,当有两军随晋王出征。渔阳、上谷、代郡、雁门和我们太原,这五郡的屯骑必然从征,两项加总,这就将近两万骑士了。天下军府一百八十府,关陇那边的折冲府征集起来太慢了,估计不会征,主要征调我们河北各地的四十七军府。这样便是有四万步卒了。然后,再从青、冀诸郡未设军镇的郡县中抽调个十万民夫,压力不大。这便是六万步骑,十万征夫,其中天子禁军,幽并精骑、河北健儿都是举世闻名的强兵,再怎么料敌从宽,也够用了吧。”
“算上人马耗费,每日消耗三十万斤。此番征伐,事顺则百日可成,耗粮三十万石。若拖至一年,也不过一百万石。幽并青冀,合计户数不下三百万,科丁计税,每户岁赋四石,足堪供给。你放心,此番征战,役不再籍,粮不三载,足堪使用,无需临时征调。”
陈翔不语,若有所思。
陈旭有些不耐:“季云有何疑问,都是自家兄弟,但说无妨。”
陈翔踌躇片刻,站起来说:“那我斗胆相询。河北诸郡,离肃慎诸部最近之郡乃是广阳郡,郡治蓟县。自蓟县至于渤辽前沿,凡一千二百里。辎重运输,自蓟至前线,日行四十里,凡一月而后至,自往而返,至少得二月之粮。
以人力驮运,一壮丁携粮六十斤,日行四十里,日食两斤,可支一月,至前线则粮尽。纵有百万民夫,无粒米可支前,此法不可。
以驮马相运,一马驮一百五十斤,日行六十里,二十日可至,马日食十五斤,纵使只吃细料五斤,其余野草。一路往返,则携粮不足用。往而不反,也不过是五十斤余粮可供前线。如果再考虑马夫的消耗,就算我们以运一批粮,宰一批马的方式供给前线,那么每付出一百五十斤粮食,一匹马的代价,也不过是让一名士兵征战二十日而已。纵然河北产马,也支撑不起这种消耗。此法不可。
若以牛车相运,一牛车载粮千斤,牛日食饲料二十斤,夹杂野草,细料也至少要十斤,牛车日行四十里,一月而至前线。耕牛于农事至关重要,不可能往而不返,那么归来也需要草料。总计消耗六百斤,外加车夫日耗粮一斤,也要六十斤。一牛车来回六十日,只能运粮三百四十斤,不足三名士卒征战六十日,六万士卒要征发两万多头牛,两万辆大车,日夜转运不休。
我这还是在野外草料充足,负担了近半饲料的情况下的计算,若野无草料,则牛车运载的粮食连牛自己吃都不够用。若野草只能提供三成饲料,则牛车只能馈粮百斤,六万士卒需要近四万头牛,四万辆大车。哪里去征调?”
说着,陈翔看向陈旭。只见陈旭轻摇折扇,面带笑意,示意陈翔继续说下去。
“之前的计算,这还是我只算了士兵的消耗。如果算上咱们的战马呢?两万铁骑,一人双马,一马日食粮草十五斤,日耗粮食六十万斤,那可是三十万士卒的消耗啊。就算我们用野草来冲抵三分之二的饲料,那也要每日二十万斤的细料运到前线,那是十万士卒一日的消耗啊。实际的消耗,是我们刚才按照六万人计算的两倍接近三倍,再加上铠甲的修缮,清水的储备,杂项,需要征调的是我刚才计算的三倍以上。
当然,如果事先在通往渤辽的道路上设置仓库,一点点运粮过去,可以减少运载的压力,无非是多耗些粮食,多动用点民夫,但是大军克发,我们有这个时间吗?没用,那么我们就只能冒着大量牲畜和车辆的损耗,顶着断粮的风险,去远征千里之外!
我这是仅仅计算了运载的难度和压力,至于粮食我默认是够的,但是问题在于,长安的粮食够,邺城的粮食够,蓟县的粮食够吗?这么大的消耗下,这么多的人丁,一郡之储粮,够吗?
所以,我想问,天下粮足,然转运至蓟县否?
大军一旦出发,将以何种方式运粮,损耗是否筹算过?
塞外辽东,牧草如何,经得起战马,驮马或者牛车的反复消耗?”
陈翔说完,叹了口气,缓缓坐下。
“啪,啪,啪。”陈旭听完了陈翔的问话,缓缓拍手。“季云不亏是经商多年,于数字后勤方面浸润至深。所思所虑,发人深省。只是……”
陈旭转头看着陈翔,笑说:“这些问题,这番议论你应该拿去问朝堂上的衮衮诸公,在我这儿说,岂不是大材小用?你对朝廷征伐之事有意见,何必在我这儿抱怨,去县衙,去郡守,去长安城说啊,在我这儿说有什么用!”
陈翔说:“我并非此意,只是忧心……”
“呵呵,我看你是哪里憋了股闲气,来太原陈家撒野了是吧!摆出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给谁看呢!家主和怀崇公没来见你,你心里不开心了是吗?那你也得看看这儿是什么地方!”
陈翔摇头不语。
“你还别不服气。你跑过来做上这一篇大文章,无非是想在宗家面前显摆一下你的见识。可你也不想想看,太原陈家的眼界和格局,哪里是你们能够想象的?我还把话撂在这儿了,今天得亏是我在这儿招待你,要是真是怀崇公或者家主在,你反倒是贻笑大方了。”
说着,陈旭一抖折扇,徐徐扇动,侃侃而谈。
“你以为朝堂对是否征伐议论不休,就没有做准备?我告诉你,朝廷早年就做好了在边郡储粮的准备,蓟县粮草甚足。至于运粮方式,青州东莱已造大海船,以海路运粮,直达辽河口,然后逆流而上,直达前线。还牛车,什么眼光,你当朝堂上的一圈当世名将不知道千里馈粮的难处?塞外牧草长势如何我是不知,但是突厥诸部已经答应为大军行走提供粮草,他们能提供什么?也就是牧草了。”
“你啊,好歹也是个士族子弟,平时也多在士绅之间走动走动,别整天和那些贩夫走卒混在一起,无端端地把自己的眼界给弄浅了。你还当天下人都是傻子,朝堂诸公都是瞎子,你能看得出来的问题人家看不出来?井底之蛙,坐井观天,夜郎自大,自以为是,你虽然是祁县陈,但好歹和太原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别漏出你那小地方的无知浅见来,反损了太原陈的声名。”
陈翔默默听完了陈旭的训诫,神色平淡地说:“季云受教了。”
陈旭颔首,很满意陈翔的反应,慢悠悠的端起了茶杯,看向陈翔。
端茶,送客。
你的疑问,我解答了,也算是尽了地主之谊了。陈旭心道。
陈翔恍若不知,也端起茶杯,细细品茗。“嗯,醇厚甘爽,气韵悠长,这太原郡内,也就只有宗家这里才能品尝到这地道的君山银针。”
这时候到学起士族风范了。
陈旭轻咳一声,微微摆动茶盖,外间仆从会意,开门,入厅,走到陈旭身边,抬手示意,引导陈翔出门。
“文昊你看,这茶芽悬空树立,犹如银刀直立,徐徐下沉,杯底处如群笋出土。这正是君山银针的上品啊。”陈翔专注说起茶来,丝毫没有在意陈旭有些难看的脸色。
你不识趣,就别怪我不给你面子了。陈旭正色说道:“季云,如今天色不早,您也早点返程,我这儿就不留你了。”
陈翔品茗,放下茶碗,幽幽说道:“文昊,你也知道,我这样就回去,怎么向母亲交代。罢了,罢了,我还是再在宗家叨扰两天,等大伯父什么时候有空了吧。”
语焉不详,阴阳怪气,脸皮挺厚。给脸不要脸,就别怪我算计你了。陈旭心道。
“哪里,季云既然想要多留几日,我文昊真是求之不得啊。季云对宗家情谊如此深厚,着实让人感慨。既然如此,我倒是有个建议,想要与季云细说。”
陈旭说着,嘴角泛起一丝得意的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