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品质管理:突出品质管理,以品质赢天下
严密周详的谨慎
华为荣登全球行业老大后,任正非在2015年内部市场工作会议上发表了有关“大道至简”的讲话。开始的时候,讲到了一个“瓦萨号”的典故:
瓦萨王朝统治时期,瑞典是欧洲的一个强国。为了与劲敌丹麦、波兰对抗,称霸波罗的海,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斯二世打算建造一批新战舰。为了显示瓦萨王朝的权力、财富和战斗力,要求战舰航速要快、火力要强、装饰要华丽。1626年年初,最大的战舰“瓦萨号”在国王的亲自监督下正式开始建造。
国王性格暴躁,提出了很多要求。在“瓦萨”号建造期间,他不断地下令,让人们按照他的旨意改变设计和建造要求。其实,当时对于横梁和压舱物来说,在不稳固的平台上安装这些装备过高过长,与平台的功能非常不相称。可是,没有一个人敢违抗国王的命令。
在“瓦萨号”的骨架已经安装好的时候,他下令增加了战舰的长度,最后“瓦萨号”拥有了双排共64门舰炮,全长达到69米,成为当时装备最齐全、武装程度最高的战船。
试验中,“瓦萨号”发生了危险的摇动,但没人敢告诉国王,于是按原计划进行。结果,在离岸10多分钟就沉没了,直到300多年后,才将它打捞上岸。
在今天的数码生态时代,所有的一切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中。任正非对这幅画面,心存敬畏,总是担心自己的团队登上老大的位置而合不上数码时代的旋律。他说:“我们要接受‘瓦萨号’战舰沉没的教训。制造战舰的目的是为了作战,任何装饰都是多余的。在变革中,要避免画蛇添足,尽量不让流程繁琐。变革的目的是围绕为客户创造价值,不能为客户直接和间接创造价值的部门都是多余的部门、流程是多余的流程、人是多余的人。我们要紧紧围绕价值创造,来简化我们的组织与流程。”
在资本的寒冬,任正非一直都如履薄冰。
慎终如始的敬畏
2014年华为登上全球电信设备商的巅峰,华为的盈利比后三名加在一起还要多。
在华为2015年市场工作会议上,任正非发表了讲话“大道至简”,坦诚:“华为还担不起世界领袖的重任。”就像古语所说:“势无常也,仁者勿持;势伏凶也,智者不矜。”华为登顶,也意味着转型。任正非的领导力,在华为的大转折中显露无遗。
当一直梦寐以求的画面就在眼前时,任正非诚惶诚恐。他首先想到的是,过度自信会毁了华为。他觉得,一旦公司实现了创立之初设定的目标,就会面临倒下去的危险。为了摆脱这种局面,他想了很多路径和方法。这种潜意识的条件反射,几乎成了他的特质。
从小在逆境中生长的任正非深知,挑战和压力是生命的原动力;而那些华而不实的名誉,只是通向死亡的路标。他知道生命的律动:一旦失去了谨慎、敬畏、用敬、精进、素直、广大、包容等品质,华为的大厦就会顷刻间倾倒。
在任正非头脑中不时地会出现一幅恐怖的画面:绳索捆绑住自己的天性,自己循规蹈矩浑浑噩噩一生。
任正非有自己的灵魂旨意,他相信每个人都有灵魂旨意,他在华为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唤醒每个人的生命意识,让每个人拥有良知并绽放出自我超越的天性。一味顺着员工的喜好,不顾惜公司的整体利益,不顾惜周边人的利益和感受,看上去是顺应欲望,实际上是纵欲为恶。
人在做,天在看!在强烈的贪欲激荡下,很多人都忽视了敬畏。敬畏事物的本真和天性,只有敬畏自然形成的条理,才不会伤害到自己的身心。所有的失败,都是由于轻慢;所有的轻慢,都是因为缺少了敬畏!
进退合度的恭敬
在华为登顶行业领军企业后,2015年任正非发表了年初讲话“大道至简”,不仅反映了他的忐忑内心,也反映了华为团队的心劲。
任正非首先借“瓦萨号”警醒自己和华为团队,华为团队需要保持七种品质。七种品质不是义理逻辑上理明白就行,还要让它在自身根深蒂固,是一种生命的活跃状态。
这个时代通行的生命法则是:“无依则生,有一则活。”对一事一物、一人一言都有一种刻骨铭心的用敬品质,一种对人对事心存敬意的生命状态。比如:到他人家做客,就要合乎人家的要求。
合规意识是一种恭敬心,渗透在行动的各个方面,更是各种关系的润滑油。对于公司和社会的运行,合规意识的运用尤其重要。
积极向前的精进
聚焦当下,聚焦有限生命的瞬间,聚精神于现场,就会出现无限的可能性;甚至无穷宇宙的奥秘,也会渗透在当下的精进中。如此,企业也就拥有了勇猛精进无限的驱动力。
压强,聚焦,勇猛精进,精进只在当下!在毫无保留地投入当下的过程中,会体会到一种奇妙的力量在你身上集聚和汇涌。那是一种美妙的体验,一种极限突破后的爽朗。
任正非每时每刻都在想着精进,他给自己的团队注入了这样一种勇猛精进的力量。他说:
“面对未来网络的变化,我们要持续创新。为世界进步而创造,为价值贡献而创新。创新要有边界,我们要继续发扬针尖战略,用大压强原则,在大数据时代领先突破。要坚持不在非战略机会点消耗太多的战略竞争力量。成功的美国公司,大多数是非常聚焦的。难道他们就不能堆出个蚂蚁包?为什么他们不去堆呢?当前,不是我们超越了时代需求,而是我们赶不上,尽管我们已经走在队伍的前面,还是不能真正满怀信心地说,我们是可以引领潮流的。但,只要我们聚焦力量,就有希望做到不可替代”。
任正非把自我超越和勇猛精进作为自己的坐标,在华为经营发展过程中,他也把“自我超越,勇猛精进”成功植入到了每个奋斗者的心里。这也是华为一切活泼创造的源头!
连通万物的素直
所谓素直指的是,做人做事不弯弯绕的纯粹。很多人做事,总会拘泥于结论、框框和假设。结论与假设,有很强劲的逻辑,因此我们很容易被那些逻辑所禁锢。
素直,与万事万物的机理相通,也就是所谓的随顺自然,就是纯粹地以他人之心为心、以万事万物之心为心。任正非非常看重素直,认为素直是胜利的基础,凭借素直连通了员工、客户与未来。
在华为,素直有具体的含义:第一,必须建立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集团,此核心集团必须听得进批评;第二,建立一套严格有序的规则制度,同时这套规则制度是进取的,此规则制度的重要特性是确定性,要以确定性来应对所有的不确定性;第三,拥有一个庞大的、勤劳的、勇敢的团队,这个团队的特征是善于学习。
华为的领导集团,是开放的,是无私、无功、无名的践行者。遇到问题的时候,仅考虑自己的利益,就当不了领导。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来了解和判断世界时,许多预设的判断就会像筛网一样插手其间,得出的就不是事实真相。只有得道的高人才能保持素直,打开心扉,拥抱世界真相。
在任正非的眼里,凡是出人头地的人都是得道高人,而华为每个人都是得道高人,每个人都有素直。
跟任正非相处过的人,都觉得任正非是个不修边幅、穿着打扮土气的“乡下老农”。在大街上见到任正非,绝不会想到他就是华为总裁。华为没有搬到坂田基地前,在深圳科技园华为用户服务大厦办公,任正非经常会跟普通员工挤在一个电梯里上班。
空虚无边的广大
人有了素直,就是广大的;不素直,不广大;广大了,必素直。
寡头,都喜欢维系垄断。维系垄断,传统的做法是,掌握一大批专利,给通行管道设置一些别人无法拆解的障碍。真正的企业家素直,能够看到混沌之中的实相:共融与共享。除了共融与共享,无人能垄断。
正如老子所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所谓广大就是,不为自己的私利、功德、名声所侵染。任正非站在行业之外看行业,有了不同的生命自觉:“一定不要使用在高速公路上扔小石子的办法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要像大禹治水一样,胸怀宽广地进行疏导。牢记宽轨、米轨、标准轨距的教训,要使信息列车在全球快速、无碍流动。我们一定要坚信信息化应是一个全球统一的标准,网络的核心价值是互联互通,信息的核心价值在于有序的流通和共享。而且也不是一两家公司能创造的,必须与全球的优势企业合作来贡献。”(注:节选自《2015年市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有删改。)在这段话语的背后,有一种自然的美。
任正非有一颗广大的心,可以跳出华为、行业、国家,俯瞰数码时代大系统的演化,能够看到一幅涉及文化、哲学等领域深刻变革的大画面。
迄今为止,华为可能是世界上员工持股最多而老板持股最少的公司。任正非是华为的创始人,可是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他却把自己的股权降到最小的比例,不得不让人佩服。用如此之少的股权数量来管理一家年销售额超过2000亿元的大型企业,不得不让人佩服任正非的能力。
无所不容的包容
独特的生长环境,让任正非有了一颗柔软的心,不管是苦难和资源,还是恐惧和喜悦,抑或是危险和契机,他都能觉察、包容和接纳。任正非说:“我们在吸引社会高端人才的同时,更要关注管理者、专家的内生成长,不要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顺眼,对做出贡献的员工,要放手让他们发挥作用。要接受有缺陷的完美,没有缺陷,就是假的。”
任正非曾经向国企保证要好好做,但国企不相信。结果历经人生冷暖之后,任正非具有了别样的视野。他终于明白了:生命力与生命的光环根本就是两回事,回归生命力,就是回归初心。
很多人都会看到任正非火爆的性格、思想的偏执、刻骨铭心的超越,却不知道,偏离只是表象。真正活在他心中的,是不断的回归和平衡。他认为,做人、办企业,绝不是沿着一条既定的坦途大道蒙头走下去,而是如同走钢丝一样,随时都会遇到危险。任正非没有按照既定的模式或套路来走,而是在混沌、颤抖中不断地把握节律和平衡的实际体验,积累了很多尝试和失败的精华。
世上的马有四种:最上等的马,只要一看到鞭影,就能知道主人的心思是快还是慢、向左还是向右;次等的马,要等到马鞭接触到皮肤表面,才会知道主人的心思;下等的马,等到感觉皮肉痛了,才会跑起来;而最下等的马,非要等到痛入骨髓,才会听话。
很多人都认为,最上等的马最好,最有方向感,最具备使命感,是第一等大才。当真如此?优秀的驯马师都知道,最劣等的马最好。原因就在于:一等大才到达一定的瓶颈后,就无法突破了;只有最劣等的马,最劣等的人才,经历过苦痛,才能愈加坚挺。在企业的运作过程中,最下等的马才是最有价值的。因此,在评定人才价值的时候,不能说“他资质很棒”“他资质很差”等话。
企业是一个系统,并不是简单的理论阐述,而是管理实践中必须具备的视野。学习华为,既要学习它的管理策略,也要研究它的基本管理逻辑和成长逻辑。当然,更要看重任正非的企业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