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1600000007

第7章 墨家智慧(2)

《经下》第111条指出,有一种叫做“过”的“疑”。“疑”是怀疑、猜疑、猜想、想象、意见。“过”指过去已经如此。《经说下》解释说:“知与?以已为然也与?过也。”即对于现实事物,是有真切知识,还是单纯由于过去已经如此,就说现在也必然如此。“知”指真切确实的知识,没有疑问,与“疑”相对。“以已为然”指以过去必然地推论现在。“已”,是已经,即过去。“然”,指现在如此。

《经下》第134条说:“或过名也,说在实。”即名称、语词会过时,因为实际情况已经变化。《经说下》解释说:“知是之非此也,又知是之不在此也,然而谓此南、北,过而以已为然。始也谓此南方,故今也谓此南方。”知道事情性质或空间位置已经改变,仅仅因为过去曾经把这个地方叫南方或北方,现在就还说这个地方是南方或北方,这就是“过而以已为然”的谬误。即事情已经过去了,还以“过去曾经如此”为理由,必然推论说“现在还是如此”。昔日处赵国,说“宋国在南方”,今日处楚国,仍说“宋国在南方”,其谬误同“刻舟求剑”者一样。

《经说上》第84条说:“必也者可勿疑。”即必然性的知识,不用怀疑。《经上》第151条说:“擢虑不疑,说在有无。”《经说下》解释说:“疑无谓也。”从事实中抽取必然性,可以不用怀疑,论证的理由在于必然性是否存在。怀疑必然性是无意义的。《贵义》载,墨子对卫国大夫公良桓子说:“卫,小国也,处于齐、晋之间,犹贫家之处于富家之间也。贫家而学富家之衣食多用,则速亡必矣。”墨子从大量历史事实中,抽取“俭节则昌,淫佚则亡”的必然性,其真实性毋庸置疑。以人为本一群众智慧观

墨家认为,群众的智慧可以补充个人智慧的不足。《尚同》载,墨子说:“夫唯能使人之耳目,助己视听,使人之唇吻,助己言谈,使人之心,助己思虑,使人之股肱,助己动作。助之视听者众,则其所闻见者远矣。助之言谈者众,则其德音之所抚循者博矣。助之思虑者众,则其谋度速得矣。助之动作者众,即其举事速成矣。”能够使众人耳目,帮助自己视听;使众人口舌,帮助自己言谈;使众人心智,帮助自己思考;使众人手足,帮助自己动作。帮助视听的人多,则见闻远;帮助言谈的人多,则声音传播范围广;帮助思考的人多,则谋划效率高;帮助动作的人多,则办事成功快。墨子引古语说:“一目之视也,不若二目视也;一耳之听也,不若:二耳之听也;一手之操也,不若二手强也。”墨子引《诗》说:“我马维骆,六辔沃若,载驰载驱,

爰咨度。”“我马维骐,六辔若丝,载驰载驱,周爰咨谋。”即我的马是黑色鬃毛的白马,六条马缰绳柔美光滑,在路上快跑,到处咨询访查。我的马是黑色毛片的青马,六条马缰绳丝一般光在路上快跑,到处探问谋划。亲士》说:“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江河之非一源之水也。干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夫恶有同方不取,而取同己者乎?”“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其直如矢,其平如砥,不足以覆万物。是故溪狭者速涸,水浅者速竭,硗垧者其地不育。”即江河不嫌弃小溪水注满自己,能滔滔巨流。江河水不是来自一个源头。价值干金的裘皮大衣,不是来自一只狐狸腋下。哪有合乎道理的话不听,只听跟自己相同的意见呢?天地不是经常光明,大水不是永远清澈,大火不是长燃不熄。直得像箭杆,平得像磨刀石,不能包容万物。小溪干涸快,浅水枯竭快,坚硬土地不长庄稼。墨家看到集中群众智慧的必要性、重要性和优越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民主性的精华。二人力能动观

《非命》载,墨子认为国家安危治乱,不靠天命靠人力,提倡充分发挥人力的积极能动作用,批判消极的“命定”论。墨子说:“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当此之时,世不渝,而民不易,上变政,而民改俗。存乎桀纣,而天下乱。存乎汤武,而天下治。天下之治也,汤武之力也。天下之乱也,桀纣之罪也。若以此观之,夫安危治乱,存乎上之为政也,则夫岂可谓有命哉?”“故以为其力也。”世界和人民未变,桀纣当政天下乱,汤武变政天下治,可见国家安危治乱,是人力作用,不是命定的原因。这是求异法的科学归纳证明。墨子由历史上著名暴王夏桀、商纣、周幽王、周厉王“执有命”,概括出“命者暴王所作”,懒人所述,应该抛弃,代之以“强力而为”的人力论,才能使国家富强康乐。这是求同法的科学归纳证明。孔子肯定天命对宇宙、人生的决定作用。《论语’雍也》载,孔子学生冉耕生病,孔子探问,从窗外握着冉耕的手说:“要死了,这是命呀!这样的人,而有这样的病!这样的人,而有这样的病!”肯定人的疾病和死亡是命中注定。鲁哀公问孔子:“您的弟子中,哪个好学?”孔子回答:“颜回好学,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则没有这种人,再没有听到好学的人。”颜回31岁死,孔子说他命短。

《论语.颜渊》载,孔子学生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偏偏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老师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慎无差错,对人恭敬有礼,四海之内都是兄弟,君子何须忧愁无兄弟呢?”子夏听孔子说的“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是儒家命定论的惯用语。《论语·宪问》记载孔子说:“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自己道理能否实现,都是命中注定,人力不能抗争。

《公孟》载,墨子跟儒者程繁辩论,墨子说,命定论的“儒之道足以丧天下”,儒家“以命为有,贫富寿天、治乱安危有极矣(命有定数),不可损益也。为上者行之必不听治矣,为下者行之必不从事矣,此足以丧天下。”《非儒》载,墨家对儒家的反驳词,说儒家“强执有命以说议曰:寿天贫富、安危治乱,固有天命,不可损益。穷达、赏罚、幸否有极,人之智力不能为焉。群吏信之,则怠于分职。庶人信之,则怠于从事。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贫且乱政之本。而儒者以为道教,是贼天下之人者也。”即儒家坚持“有命”论,说长寿和短命、贫穷和富贵、安定和危难、治理和混乱,都由天命决定,不能改变。穷困和通达、受赏和遭罚、吉祥和灾祸,都由天命决定,人的智慧和力无所作为。官吏相信,会懈怠职守。平民相信,会荒废事业。吏不理政事会混乱,农业生产耽误会贫穷,贫穷是混乱政治的根本。儒家把“有命”说作为教化的道理,是毒害天下人。

儒家所谓“命”,是人的智慧能力无可奈何的先天必然儒家宣扬人的现实遭遇,由命预先安排好,非人力所能改变家认为,儒家宣扬命定论,是害人不浅的懒汉哲学,足以懈怠的意志,使人放弃奋斗,安于贫穷,导致天下沦丧。墨家主张认识世界的基础上,运用自身力量顽强奋斗,改变现状,达到理想目标。

墨子运用逻辑矛盾律,揭露儒家的矛盾。儒家宣扬命定论,人为贫富寿天,全在天命安排,非人力所能改变,同时又提倡学等于承认学习可以改变命运,这是自相矛盾。墨子说:“教学而执有命,是犹命人包而去其冠也。”教人学习,又坚持命定论,就像叫人用帽子包裹头发,却又要人把包裹头发的帽子取下来一样荒谬。《小取》列举“不是而然”推论形式一例:且夭,非天也。寿且夭,寿天也。有命,非“命”也。非“执有命”,“非命”也。即将要夭折不等于事实上夭折,采取措施让将夭折的人有寿,却等于将夭折的人事实上有寿。儒家宣扬有命论不等于事实上真有“命”这回事,墨家反对儒家坚持有命论,却等于“非命”(反对命定论)的论题成立。

《墨经》对人的疾病、死亡看作人力可以认识和有所作为的自然现象,把治病除掉病根作为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和可达到预期目的的例子,不承认命定论的因素。某人因受伤而生病,是“物之所以然”。我亲眼看见,是“所以知之”。我亲口告诉你知道这件事,是“所以使人知之”。男仆臧得不治之症死,女仆春染病,死而埋葬,我不能用手指指着说,却能用语言表达。

《非儒》载,墨家嘲讽儒家说:“其亲死,列尸弗敛,登屋窥井,挑鼠穴,探涤器,而求其人矣。以为实在,则赣愚甚矣。知其亡也,必求焉,伪亦大矣。”即双亲死,尸体陈放不入棺,为招魂爬屋顶,看水井,掘鼠洞,查器具,寻找死者,以为死者真在,是愚蠢至极。明知死者已不在人世,还一定寻找,真是虚伪至极。

墨家认为,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可以有计划运作,达到预期目的,如工匠认识方圆规律,可据以制作方圆之器。《经下》第152条说:“且然不可止,而不害用功,说在宜。”《经说下》解释说:“宜,犹是也。且然必然,且已必已。且用功而后然者,必用功而后然。且用功而后已者,必用功而后已。”这是论述必然性和人力的关系,认为在事物发展过程一定如此的必然趋势面前,不妨碍人力做功,关键在于人力运作应该把握分寸,合乎法则。这样做的意图,在于控制事物的发展过程,使之对人的利益增至更大,害处减到最小。如使用桔槔、辘轳、车梯等简单机械,提高生产效率,筑堤堵漏,防止洪水泛滥。三人民价值观

《非命上》载,墨子三表法(立言三条标准)说,把言论运用于国家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观察其是否符合人民利益,把满足人民利益需要的程度,作为检验言论真理性的评价标准,是“出言谈,为文学”,建立言论学说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鲁问》载,墨子说:“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衡量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的功效、价值,是看其是否对人民有利。《经上》第35条说:“功,利民也。”实践功效的价值标准,是看其给人民带来的利益,把墨子的人民利益价值观,用定义方式理论化。

墨家有劳动人民本位的思想萌芽,把劳动者看作国家服务的对象、方向和目的。《尚贤》载,墨子说:“为贤之道”是“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民无饥而不得食,寒而不得衣,劳而不得息,乱而不得治”,人民得以“安生”。《辞过》、《非乐》载,墨子谴责统治者“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导致“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非儒下》说:“贫且乱政之本。”《辞过》说:“民富国治。”人民贫富是决定国家治乱的根本原因。《非乐上》载,墨子说人类与禽兽区别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劳动:“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用力生产劳动才能生存,不用力生产劳动不能生存。

墨子主张任人唯贤、后天习得的智者标准,反对任人唯亲、先天决定的宗法制标准,把人民看作治理国家、选贤举能的才来源。墨子十大论题,第一是“尚贤”。《说文》:“贤,多也。”贤人是博学多才的智者。《庄子·天下》说墨子“好学而、博”。墨子论贤人的标准,是“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即品德高尚、能说会道、学识渊博。墨子提出的贤人标准,都是“可学而能”,通过学习能够达到。墨子主张打破旧有用人标准,“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贤者举”,“不辩贫富、远迩、亲疏,贤者举”,“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民终贱,有能则举”。“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竟劝而尚德。”提倡远方郊外臣民,宫廷侍卫,城中民众,四境农民,都竞相做义事。农民、工匠和商人,都竞相勉励崇尚道德。墨子认为,从农工商下层人民中成长的“智慧者”,是“可学而能者”。“王公大入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仰仗先天因素,不是依靠“可学而能”的智慧,执掌政权,贻害无穷。墨子质问:“今王公大入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智哉?若不智,使其治国家,则其国家之乱,可得而知也。”“夫无故富贵、面目姣好则使之,岂必智且有慧哉?若使之治国家,则此使不智慧者治国家也。国家之乱,既可得而知已。”王公大入骨肉之亲一类人,凭借什么一定有智慧呢?如果让这些“不智慧者”治国家,就像“喑者而使为行人,聋者而使为乐师”,即哑巴当外交官,聋子当乐队指挥,国家势必混乱。晋代惠帝、安帝是痴呆,惠帝不识人间烟火,说:“百姓饿死,怎么不吃肉粥?”这是“使不智慧者治国家”的恶果。

《管子·霸言》说:“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唐代吴兢《贞观政要·务农》载,唐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臣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尚书·五子之歌》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惟邦本”和“以人为本”义同,传说是夏禹的训诫之词。本:根本、基础、根据。墨家效法夏禹,以“民惟邦本”、“以人为本”为智慧的理据。

墨家的群众智慧、人力能动和人民价值观,肯定人类智慧、能力的积极能动与评价作用,是人本论、能动论和实践论,与现代科学发展观一脉相通。

同类推荐
  • 新国学(第九卷)

    新国学(第九卷)

    《新国学(第九卷)》,本书收录了国内外学者论文18篇,内容涉及文学、文化学、哲学、史学及文献学、各篇文章均具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 毓老师说易经(第3卷)

    毓老师说易经(第3卷)

    《毓老师说易经》根据毓老自1993年至2000年讲授《易经》课程内容整理而成。毓老认为,《大易》与《春秋》弄明白,中国思想左右逢源!读《易经》的目的有三: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二、智周万物,道济天下;三、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易经》是智海,绝非假话,是智慧的产物。书有古今,智慧无古今。以古人智慧,启发今人的智慧,把人生问题解答明白,就能明白一切。《毓老师说易经》告诉我们,要懂用脑,读完一篇,真得其好处。以一公式,可以推演很多。多读书,存肥料。读书,懂用道理简单,做到可难。
  • 中国传统道德撷英

    中国传统道德撷英

    《中国传统道德撷英》将传统道德教育、现代文明素养要求、当代道德要求和理想信念教育有机融合,将道德理论教育与道德实践有机结合,使学校走出了一条具有“三中”特色、适合“三中”学生需求的德育之路。多年来,中国传统道德课是学生最喜欢上的课之一,全校每个学生都接受着系统的中国传统道德的熏陶。不少学生反映,每节课中能记住一两句有关道德的名言,一辈子受用不尽!这些年来,三中学子中涌现出不少好人好事,三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这与道德教育,与重视德育是密不可分的。
  • 三教九流全知道(超值金版)

    三教九流全知道(超值金版)

    本书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力求在有限的篇幅中,尽力展现古代东方文化的思想精髓,以及古今各阶层群众的生存状态,并试图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本书加入了许多有意思的“文化常识”板块,希望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有所收获。本书浓缩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和发展脉络。无论是对个人层面的修身养性,还是社会层面的治国安邦,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书以豁达恢弘的气度、悲天悯人的情怀,向读者展开一幅中华文明的画卷;同时以凝练的笔触,着力阐述古代中国文明是如何哺育出中国宗教和哲学传统的。
  • 山水佳迹对联(上)

    山水佳迹对联(上)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关于山、水的对联,如“双剑峰瀑布(庐山)”、“普照寺筛月亭(泰山)”、“萍河(徐水)”、“秦淮河(南京)”等等。
热门推荐
  • 蜀梼杌

    蜀梼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1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1中篇小说卷

    吴义勤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1中篇小说卷》选取了1991年优秀中篇小说七篇,包括方方、莫言、贾平凹、苏童、刘震云等作家作品,代表了中国当代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平。图书主编为中国最权威文学研究机构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著名文学评论家吴义勤,以专业的眼光严格遴选年度最值得阅读的中篇小说,并附有专业的评论。
  • 人格大师:康德

    人格大师:康德

    本书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一百多位中外名人,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人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 绝地求生之谁与争锋

    绝地求生之谁与争锋

    热血的战场,回归的英雄,他是一个主宰吃鸡战场的王者!妹子想要上分?来找哥啊,哥带你把把吃鸡!对手请人追杀?那就来呗,来一个杀一个,哥要屠城啦!
  • 巴西集

    巴西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女人生活圣经

    女人生活圣经

    你可以看到许多女人的故事,她们如何在情爱中浮沉、如何营造幸福的家庭、如何维系家庭成员的亲密关系、如何摆脱不堪的回忆拥有快乐的人生、如何在职场中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以及她们对待美、对待金钱、对待性的态度。《女人生活圣经》以诚恳、轻松的笔触记录了女人在生活中的体会和感悟.希望每一个读过《女人生活圣经》的人都能够平和、快乐、幸福、无悔地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智慧的女人最懂生活,懂生活的女人才最有魅力!
  • 隐婚不昏:娇妻有点萌

    隐婚不昏:娇妻有点萌

    四年前,他们是风靡全校的高颜值情侣。四年后,她是被迫相亲的大学老师,只想快速敷衍眼前的极品相亲男。他是年轻有为的高冷腹黑少校。餐厅里,“妈妈,这位爷爷是谁呀?”甜糯的童声让相亲男顿时整个人都不好了。相亲黄了,没想到刚出洗手间就有个“惊喜”。楚子灏双手撑在苏小凝身侧:“既然你那么恨嫁,我娶你。”“这就结婚了?”某女直到扯完证还有点懵……本文1vs1,男女主身心干净,甜宠。
  • 归兮书屋

    归兮书屋

    司城,一个喧嚣繁华而又忙碌的都市,是华夏权富的中心。但在南香街的尽头拐角处,开有一家鲜为人知的书屋――归兮书屋。书屋老板白执,一副不食人间烟火、不受外界侵扰的清冷神尊样,却烧得一手好菜。总来蹭吃蹭喝的骚包商人谢墨书,完全愧对老父亲花重金请人取的文艺名字的初衷,整一衣冠楚楚的痞子,还特小心眼、毒舌。店员明筝,负责店中的卫生,是个受老板美色欺骗悔不当初好吃懒做的大小姐。店员沈页一,负责店里的开销进货,是个在钱财上精明生活上迷糊的娃娃脸杀手。至于那个白白胖胖蜷在书架上的一坨,就是一只除了吃就是睡的叫做猪崽的懒猫,哦,貌似它还有个猫妖的身份。
  • 星际兽夫追妻记

    星际兽夫追妻记

    咦,这个星球有点杀马特?萝莉带萌宠,侵家园者诛杀!不久——“媳妇老是找我打架,心好累。”【1V1】星际女强,爽甜虐渣,强宠
  • 幼幻

    幼幻

    这是小小的玄幻小说,它们还很小,但也许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