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52900000001

第1章 青少年时期

贫寒的家境

1732年3月31日,海顿出生在奥地利南部靠近匈牙利边境的罗劳村。从种族来说,海顿是日尔曼人;从国籍来说,他却是奥地利人。

罗劳村虽然很小,却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这里居住着克罗地亚人、匈牙利人、塞尔维亚人、斯洛伐克人,还有大篷车上的吉普赛人。这些民族大都能歌善舞,热情奔放,他们喜欢用歌声和舞蹈表达他们的感情。

海顿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民族大熔炉里,这是他的幸运。他从小就听各民族的音乐,参加各种节庆,他非常喜欢他们的艺术表现和喜气洋洋的节日装扮。

海顿天资聪颖,他吸收了这些元素后,再加以融合,并尽可能地运用到了自己的音乐作品中。他熟悉奥地利和匈牙利两种不同的文化,这是他成为伟大艺术家的重要因素。

1683年,海因堡镇被土耳其人入侵时,海顿的曾祖父母双双被害,他们辛苦积攒的家产、房屋全部被毁,只有一个儿子汤姆斯幸存。不到七年,海顿的祖父汤姆斯就建立了新的家园,并且被提名为海因堡的公民,这表明他的地位大大提高了,因为他的父亲在海因堡是靠打长工起家的,并没有什么社会地位。

海顿的父亲叫马蒂亚斯·海顿,他在1699年1月31日出生于海因堡。马蒂亚斯两岁的时候,父亲汤姆斯就去世了,留下了年轻的妻子和六个儿子,六个儿子中最大的只有12岁。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里,一家人要生活下去,必须依靠男人。于是,在守寡四个月以后,马蒂亚斯的母亲就嫁给了一个车匠——西弗朗茨,她为他生了四个小孩。

西弗朗茨脾气暴躁,喜欢吵架,他的六个继子都跟着他学手艺,日子并不好过。

1717年,马蒂亚斯学完了手艺,就开始到处旅行,最远曾到德国的法兰克福。他回到家时,带回了一架竖琴,并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弹奏。

凭着自己的手艺,马蒂亚斯攒了一笔钱,在海因堡附近的罗劳村盖了一栋房子。1728年,马蒂亚斯和比自己小8岁的玛利亚·科勒结婚。

海顿的母亲玛利亚·科勒出生于1707年11月10日,是一位集市仲裁员的女儿。那时罗劳村村民正在奋勇抵抗匈牙利人的入侵,玛利亚的父亲在抵抗中牺牲。后来,玛利亚到一个贵族家做厨娘。

1728年,玛利亚21岁。她离开了贵族的城堡,嫁给了马蒂亚斯·海顿。虽然她的嫁妆有120个金币,但是婚后,她仍然得省吃俭用才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马蒂亚斯夫妇生了12个孩子,就像当时的大多数家庭一样,他们的孩子有一半夭折了。

海顿回忆他的母亲时,总是称赞母亲勤劳贤惠。玛利亚虔诚地信奉上帝,经常把家里收拾得干净又雅致。

玛利亚最大的愿望就是海顿成为牧师,终生侍奉上帝。但是海顿选择了音乐为职业,这使她多少有些失望。玛利亚没有机会看到海顿出人头地了。1761年,当海顿得到第一个职位时,他的母亲因为操劳过度,已经在六年前去世了。海顿常常引以为憾,没有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音乐启蒙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是马蒂亚斯和玛利亚的次子,在他的幼年时代,他和一般的男孩子没什么两样。但是他拥有出类拔萃的音乐才华。直到现在,他的家乡还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逸事。

海顿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艺术熏陶。每天晚上吃完晚饭后,马蒂亚斯总喜欢把家人召集到一起唱歌,而他则坐在一旁以竖琴伴奏,唱出动听的民谣。马蒂亚斯唱起男高音来字正腔圆、嗓音嘹亮,小海顿则以完美的咬字和甜美的声音合唱,这让听过他唱歌的人都大感惊讶。不久,这个小男孩对音乐的渴望更热切了,他希望和父亲一样演奏乐器。有一次,他看到一个校长演奏小提琴后,他也模仿着校长的样子,找来两根木棍,假装它们是琴弦和琴弓,就这样比画着,边拉边唱。

看到儿子这样喜爱音乐,他父母的心中也泛起了希望,他们想象着儿子长大后可以出人头地,比他们更有出息。他们希望他摆脱繁重的劳动,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也许他会成为一名音乐家,或者像他母亲希望的那样,成为一个牧师。这种想法很有希望实现,因为小海顿一直像个有浓厚宗教信仰的人。

罗劳村的音乐环境和条件都十分有限,马蒂亚斯和玛利亚都十分遗憾,不能给儿子一个好的教育。不过机会很快来了。1738年,马蒂亚斯的妹夫约翰·弗兰克从海因堡来到罗劳村。约翰·弗兰克是一位校董,也是两个教堂的管风琴师、唱诗班指挥和领唱。在那个时代,他算是个相当有权威的人。

弗兰克很快地发现了小海顿的音乐天赋,于是提议把他带到海因堡接受合适的教育,主要是学习一些音乐知识。起先,海顿的母亲不赞成,因为她希望儿子能成为一名牧师。弗兰克随即解释,如果海顿有志担任圣职,他的音乐才华将会是个很大的帮助。他母亲仍犹豫不决,因为小海顿毕竟还不到6岁,而且一旦离开家,她就不能常常见到他了。

最后,海顿的父母总算是接受了弗兰克的提议,因为他们也知道,一直待在罗劳村这种乡下地方,只会白白浪费儿子的天分。让他去见更大的世面,这是他们能为他做的最好的事情。

海因堡

因此,小海顿在1738年就离开了家,跟着弗兰克来到40里外的海因堡。从此以后,除了偶尔短暂的停留外,他再也没有回家长住过。小小年纪就离开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这对一个小孩子而言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慢慢地,他和父母共处的那段日子成了他最宝贵的回忆,他也因背井离乡和思家而迅速变得成熟。

海因堡群山险峻,其间有壮丽的多瑙河,山上有许多大岩石和浓密的森林,巍峨的城堡隐约可见。在这里,海顿对艺术的好奇心得到了完全的满足。

弗兰克职务繁忙,他要教导80多个小孩读书、写字、做算术、唱歌和祷告,还要记录教堂的日志,维护教堂的钟,并在做礼拜前或雷雨及火警等特别时候摇钟铃。此外,他还要负责教堂的音乐、弹管风琴,并指挥每个礼拜的唱诗。所以,他聘请了两个助手帮忙。

小海顿抵达海因堡后,弗兰克立刻向他介绍学校的各种活动。实际上,这个6岁小男孩每天的节目排得很紧,上午7点到10点上课;然后是教会的弥撒,有时也担任祭坛的侍童;午饭后是繁重的作业;晚上,他还要学习钢琴和小提琴的演奏,如果弹得不准,就会吃一顿皮鞭。

海顿6岁时,就像大人一样在教堂的合唱团唱《弥撒曲》,还会一点点小提琴、钢琴与风琴。

那年举办圣日游行时,乐队里的鼓手突然死了,弗兰克非常沮丧。他想到了海顿,他把海顿叫来,教给他击鼓的技巧后,就留下小海顿一人练习。

终于,这个男孩子骄傲地走进了游行的行列。由于他的个子太小,鼓绑在一个驼背者的背上,由他敲打。虽然这幅景象非常滑稽,但是小海顿打鼓的技艺却让人惊讶不已。

弗兰克所指挥的乐队规模并不小,水平也颇高。教堂乐器包括八支小喇叭和八把小提琴。虽然在平常的礼拜天,音乐只限于四部合唱,由两把小提琴和风琴伴奏。但在特别的节庆时,却要加上一把大提琴、一把低音提琴,以及许多小喇叭、号角及定音鼓。弗兰克搜集了相当多的手抄乐谱,一些比较大的教堂也向他借用。他曾吩咐海顿为他抄谱,使海顿小小年纪就已熟悉当代的圣乐。

天主教教会有许多大的节目,人们为祈求上苍保护他们的家园和财产不受雷雨、冰雹等灾害的袭击,常常会举办盛大的游行。

小海顿在各种庆典活动里表现得非常活跃,海因堡的所有音乐活动他都积极参加。这些活动也一定令他印象深刻,特别是吸引人的“圣餐节”,那是各行各业的节日,包括车匠在内。海顿的祖父、父亲和叔伯们都曾经历过。1738年,他的父亲为招募一个新学徒出席了典礼。这种难得的和父母接触的机会,对一个小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尽管他的生活中充满了新奇事物,但他一定经常想家。

现在必须提到在海因堡的另一面,非常令人不愉快的一面。弗兰克因为薪水微薄,再加上家里人比较多,因此生活极为穷困。他的太太朱丽安缺少海顿母亲那种理家的本领,家里一直乱糟糟的。他们原本有两个女儿,1739年,朱丽安又生了一个儿子,因此,她便把小海顿当做一个可以随意使唤的帮手,而不是一个需要关爱和照顾的6岁小孩。

在弗兰克家里,海顿常常被冷落。在他自己家里,他母亲教导他要注意整齐和干净,但是在这里,他却无法保持干净,他仅有的几件衣服也无法经常换洗和修补。

那个时候,小海顿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但是,造物者赐给他难得的天赋,他那愉快和怡然自足的性格,使他从不怨天尤人。尽管偶尔会受到粗暴的待遇,他却知足常乐。在海顿的一生中,每当有人提起弗兰克时,他总称赞他这位启蒙的老师。他说:“我要对弗兰克表示崇高的敬意,虽然他早已不在人世,但是他给过我许多教导,尽管我从他那里得到的皮鞭比食物还要多……”

若是心平气和地权衡海顿在海因堡生活的得失,我们可以确定,它最后的结果显然是有利的,他得到了他最需要的、扎实的音乐训练。小海顿进步得非常快,由于歌唱得好,7岁的时候,他已经是海因堡的小名人了。

在海因堡待了两年以后,弗兰克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教给他了,继续停留在中古世纪的知识墙内,只会耽误他的前程。幸运的是,冥冥之中似乎有一股力量,引导着这个音乐天才走向一条正确的道路。

唱诗班歌手

奥地利的宫廷作曲家卡尔·洛依特刚刚被任命为维也纳圣史蒂芬教堂的乐长。为了给唱诗班补充新鲜血液,他四处旅行,要寻找优秀的唱诗班成员。路过海因堡时,他住在当地牧师安东约翰坡的家里。牧师知道洛依特来的目的以后,就向他推荐小海顿,因为他注意到海顿柔弱却甜美的声音。

小海顿被带到了洛依特面前。洛依特叫海顿唱一段卡农,他很惊异地发现这个男孩子的节拍和音调都很准,而且声音美妙。当洛依特问海顿为什么没有发出颤音时,海顿回答他说:“没有人教过我,我当然唱不出来。”洛依特说:“你过来,我来教你。”他把海顿带到膝前,告诉他应该如何快速又持续唱出乐音、控制呼吸以及震动嘴唇,教了一会儿,海顿立即唱出了很好的颤音。洛依特大喜,拿了一盘红樱桃全部倒到海顿的口袋里。很久以后,海顿还笑着对人说,每当他唱颤音时,就好像看见那些令人垂涎的樱桃摆在眼前。

洛依特很愿意带海顿到维也纳,成为圣史蒂芬教堂合唱团的一员,并让他接受完整的音乐教育,但是必须先征得海顿父母的同意。洛依特很快就和海顿的父母会面了。对于洛依特的这个提议,马蒂亚斯当然求之不得。他们都同意等到海顿8岁时,就让他去维也纳。洛依特鼓励海顿一边练习声乐,一边练习视唱,以发展他的声音。

维也纳素来有“音乐之都”的美誉。在等待去维也纳的日子里,小海顿心里充满了快乐的憧憬,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去看看首都的大千世界,想象着在维也纳最大的教堂受音乐训练的情景。

圣史蒂芬教堂是一座被称为“帝国首席教堂”的大教堂,无论是那高耸入云的教堂尖顶,还是历史悠久的唱诗班学校,在奥地利都屈指可数。

教堂外面环绕着无数精雕细琢的小尖塔,和无数的教会伟人及奥地利王室的雕像。它宏伟的南塔楼是维也纳最具特色的建筑,塔楼有400多尺高,在它的顶端,可以极目东望到匈牙利平原,北望多瑙河和肥沃的平原,西方和南方是翠绿的维也纳森林和阿尔卑斯山。

虽然教堂的外表颇具中古风味,但是内部却有许多巴洛克式的装饰和神坛。以传统的眼光来看,这座教堂的内部完全缺少纯古典的风格,但是它大胆的融合却给人一种很舒适的感觉。

卡尔·洛依特的父亲乔格、六个合唱团男生、一个助理领唱人以及两位音乐老师,住在教堂旁边的一个房间里,教会每年为每个孩子支付700个银币的食宿和教育费,不幸的是,那位在海因堡曾经大方地送给海顿樱桃的人,现在却变成了一个严苛的校长,供给孩子们的食物甚至不如海顿从弗兰克那里得到的。为了吃一段饱饭,海顿不得不拼命争取在音乐演奏会(为维也纳的名流举行的)的演出,因为那里供应食物给合唱团员。他每次都努力演唱,以使自己有更多机会参加演出,这样他才能多吃几顿饱饭。

这并不是最糟糕的,因为洛依特不具备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他只想提高孩子们的表演水准,利用他们为自己谋取私利。他不关心他们的教育,唱诗班的课程全是老式的,主要科目包括神学、拉丁文、数学及写作。音乐方面则包括声乐、小提琴和键盘乐器的学习。由于教堂活动很多,许多上课机会都被占用了。海顿后来回忆说,在唱诗班的那些年,洛依特一共给他上过两节理论课。

事实上,年轻的洛依特是一位多产而有才华的作曲家,他的乐曲以明亮、音色和谐和特别适于演奏著称。1731年,他成为宫廷作曲家,七年后担任圣史蒂芬教堂的指挥,兼任合唱学校的校长。在1740年,洛依特又被查理六世皇帝册封为爵。1747年,他又成功地被任命为第二席宫廷指挥。1756年,他又被授予第四个职位。此后,他又聪明地运用他的人脉,巩固他在宫廷的地位,终于在1759被任命为首席宫廷指挥。

从各方面看,洛依特的收入都非常可观,他的妻子是最优秀的宫廷歌唱家,每年有3500个金币的高收入。尽管如此,他却还是私吞了合唱团男孩的住宿和教育费,只分给他们很少的钱。

对于合唱团的男孩子来说,缺少系统的音乐教育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事情做。合唱团的活动非常多,他们必须每天参加两场歌唱礼拜(大弥撒和晚祷崇拜),节庆时还得作特别演出,尤其是在复活节前一周的特别演出,还有一些私人家庭的丧礼、游行,甚至于耶稣会的拉丁歌表演。

洛依特所担负的各种职务使他不断地接到宫廷的邀请,指挥圣史蒂芬教堂的歌者和宫廷乐队联合演出。天资聪慧的海顿从这些各式各样的表演中得到了丰富而实际的音乐知识,并对作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十分熟悉当代的作曲家,诸如富克斯、洛依特、图马、吉阿尼、帕洛塔、卡德拉及邦诺等人的圣乐,也听到许多通俗作品。海顿曾说:

“我从来没有正式的老师,我一直从实际的练习开始,首先是唱歌和玩乐器,然后是作曲。我花了很多时间去听别人的演奏,在维也纳,我没有错过任何精彩的作品。哦,太多了!每当听到好的音乐,我总是仔细聆听,记住所有令我感动的细节。”

除了这些丰富的音乐印象外,在富有传奇色彩的维也纳,海顿也见到了各种盛大的场面,其中最使他难忘的是1746年,维也纳的大主教西吉蒙·科罗尼为庆祝担任圣职50年所举行的盛大弥撒。那一次,殿内点燃了无数的蜡烛,许多神甫和显要人物庄严地进入天主教堂,大主教、主教和在盛大弥撒时帮忙的高阶教士们都穿着最华丽的衣袍,在手臂上佩戴着灿烂夺目的环饰。科罗尼大主教的纯金环饰是奥地利女王玛丽娅·特蕾莎送的,而他使用的圣餐杯以银铸成,是葡萄牙皇后的赠礼。

在这些游行礼仪中,圣史蒂芬教堂合唱团的男孩子经常参加户外的表演,譬如纪念圣徒约翰时,他们就在一艘金碧辉煌的船上表演,那条船停在多瑙河上,对面是圣徒约翰的雕像。而在其它节日的时候,他们则在装饰美丽的维也纳大桥上演出洛依特编写的神剧。

与大部分哈布斯堡的贵族一样,奥地利女王是受过良好训练的音乐家。有人说,她美妙的歌声使最有名的男中音塞尼西纳感动得流泪。她很欣赏海顿在剧中的独唱。

在圣史蒂芬教堂合唱团的最初几年里,海顿并未红得发紫,但是他的表演很成功。像在海因堡一样,他对很多事情都有兴趣,并且总是保持愉快的心情。

维也纳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是这里到底是首都,在这里发展总比在家乡有前途,因此,马蒂亚斯把海顿的弟弟米歇尔也送了过来。海顿很高兴能有家人和他在一起,当洛依特要海顿指导米歇尔的各种课目时,他感到很骄傲。虽然并不比弟弟大多少,海顿还是勇敢地担负起了照顾弟弟的责任。

离开唱诗班

从1745年起,情况出现了一些变化。海顿逐渐接近青春期,开始变声了。圣史蒂芬合唱学校来了一个米歇尔,他能唱三个八度的美妙女高音。米歇尔似乎比海顿更聪明、更有天赋,他学得很快,不久就成为教堂的副风琴手,得到了一些额外的收入。在这种对比下,海顿每每显出劣势。

有一天,特蕾莎女王在欣赏孩子们的合唱时,突然从合唱队里传来一声很不协调的怪声,女王当场问:“怎么有个孩子的声音好像乌鸦叫?”这个声音是海顿发出来的。这个时候,海顿的声音已经变得沙哑低沉,由于声音没有完全转变过来,所以听起来有些怪。

自从女王批评海顿的声音“像乌鸦叫”以后,海顿再也没有独唱的机会,米歇尔取代了他。事实上,米歇尔从女王夫妇那儿获得的掌声,比海顿以前得到的还要多。

海顿日渐成为圣史蒂芬教堂中无用的歌手,如果洛依特稍微有点良心,他就会为这个男孩的前途着想,毕竟,这个男孩跟了他九年,给他带来过不少荣耀。他应该在海顿声音恢复圆润以前,让他担任小提琴手。但是洛依特不是一个有情义的人,他已忘记了他向海顿的父母许下的诺言,他一直在寻找一个把他赶出去的机会。

有一天,淘气的海顿得了一把新剪刀,他急不可耐地想试一试这剪刀是否锋利,刚好一个合唱团的朋友坐在他面前,他就把他的发辫给剪了下来。这下可捅了马蜂窝,洛依特拿起鞭子就要打海顿。已经17岁的海顿不能忍受这种侮辱,于是他大声说:“我情愿离开这里,也绝不会让你打我。”洛依特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他还是狠狠地把海顿打了一顿,然后把他赶出了唱诗班。

1749年的11月,那天非常寒冷,海顿带着仅有的三件破衬衫和一件旧外套,被赶出学校。他身无分文,也没有推荐信。他想过回老家,他已经整整十年没有回去过了。但是他已经不是一个7岁的孩子了,他不能再给父母增加负担了。

他决定留在维也纳,从现在开始,他要独自一人为生存而奋斗。

同类推荐
  • 中国大发明家的故事

    中国大发明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中国第一霸:齐桓公

    中国第一霸:齐桓公

    谈起春秋五霸,首推齐桓公。就政治、经济、军事而言,在七十多个诸侯中,齐桓公并不出类拔萃。他用财无度,好酒,好猎,好女人。然而他有一最大优点:爱惜人才。哪怕是自己的仇人,一旦认准了,破格提拔,委以重任,言听计从。在贤相管仲等人的辅佐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荣登霸主宝座。然而,齐桓公的结局并不好。作为一个堂堂霸主,竟被活活饿死。始作俑者,是他生前最宠爱的三个大臣。这个中的滋味,很耐人寻味。在众多的诸侯中,齐恒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天下?成为春秋第一霸主。本书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再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过程。
  • 当代名家:蒋子龙自述人生

    当代名家:蒋子龙自述人生

    对许多男人来说,当父亲是一种“遗隧的艺术”。天下所有由处男变为父亲的人,无不是在毫无实际经验的情况下开始履行做父亲的责任,待到有了经验,知道该怎样针对自已孩子的具体特点而尽职责的时候,孩子差不多已经长大,性格定型了,空留下许多遗憾。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却可以有完美的合适。家是女人的梦,女人是男人的梦,能将梦转化为现实的夫妻,才能长久。在现实中偶尔还能—梦的夫妻,就是快乐的神仙眷侣了。
  • 神奇教练:马尔切洛·里皮

    神奇教练:马尔切洛·里皮

    2013年11月9日,一个值得全中国球迷记住的日子。广州恒大队荣登亚洲之巅。在这个激动的时刻,我们必须记住一个人的名字——里皮。里皮是足球历史上第一位先后赢取欧冠冠军和世界杯冠军,两项分别代表俱乐部和国家队最高荣誉和成就的主教练。在他23年的执教生涯中,几乎夺得了作为一名俱乐部教练能够想到的所取得的一切荣誉。的确,里皮作为教练所取得的伟绩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但如果仅仅因为如此,你就认为他的足球生涯一帆风顺的话,那是极不准确的。本书翻开尘封的历史,将带领大家了解他之前的经历,走进里皮丰富多彩的职业生涯;本书深度展开一个人们难以看到的足球世界,与你分享大腕的足球人生。
  • 安琪拉的灰烬

    安琪拉的灰烬

    美国作家弗兰克·迈考特的自传体小说。作者生动再现了自己在位于爱尔兰利默里克的贫民窟中度过的童年和青少年时光,记叙了迈考特一家人的艰难岁月——父亲是个酒鬼,没有正式工作,让全家只能靠救济金过活,并在弗兰克十岁时抛弃了他们;母亲竭尽所能地养育几个幼小的孩子,甚至不得不去乞讨;弟妹们一个个出生,在饥饿与死亡的阴影中挣扎,最后七个孩子中只有四个活了下来。在苦难面前,小弗兰克没有放弃心中的希望,他努力生活,最终攒够了去美国寻梦的路费,踏上了新的征程。
热门推荐
  • 实用商务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商务文书写作大全

    日常商务信是指商业机构、公司、企业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处理的一些有关的事务性书信来往。其作用是维持商业经营的正常运转,处理一些必要的商业事务,作为一些贸易活动中的过渡性、衔接性环节,保证商业活动的正常开展。
  • 重生回来我成了大佬白月光

    重生回来我成了大佬白月光

    历劫前,她以捉鬼为日常,以渡鬼为己任。功德圆满,一朝成神。后来鬼门大开,群魔乱舞,她成了第一被惦记的人。死后再睁眼,看着接踵而来的各种鬼……陈盏:我不是来捉鬼的,我是来修仙的!等一代新神再次重操旧业回到修真界——曾经那些瞧不起她多次找茬的人被陈盏各种打脸,纷纷求饶!陈盏:饶了你们可以,脱裤子和叫爸爸选一个!众人一:爸爸!众人二:爸爸!众人三:我选择……脱裤子可以吗?其他人纷纷仰倒!一个曾经所有人都看不上眼的人,带着自己招摇撞骗的小迷妹,突然入了修真界各处强者的眼,搅得修真界人仰马翻。直到她重新回到仙界——什么?之前被她抛弃的凡人竟然是千年前第一仙界大佬,弘圣仙祖为了心爱的女人,自甘重头再来?陈盏:感觉有点羡慕怎么办?被强喂了多次狗粮的鬼:你羡慕个屁啊!明明你就是这个女人!那边的梁丘彦硬撑着红透的耳根,看着前面回头看他的陈盏。梁丘彦:过来,想我就直说!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 艺舟双楫

    艺舟双楫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极品仙帝在花都

    极品仙帝在花都

    九劫仙帝,都市重生!一个地球,一个仙界,这可是天地之差啊!聊天群291475352210961293粉丝群需要验证粉丝值,欢迎来聊
  • 重生六零小萌妻

    重生六零小萌妻

    林影和母亲相依为命,却被渣爹一家害得穿越到1959年东北县城一户普通工人家里……刚在这个平行空间混得风声水起,谁想到渣爹竟然也穿到这个时代。想要我的玉扳指?来吧,且看这辈子是谁输谁赢!(西林开新文了,希望大家继续支持西林!)
  • 谁不曾年轻

    谁不曾年轻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平凡的世界,但却不想有个平凡的人生……只要你不放弃终有一天你会不平凡的
  • 野性的呼唤

    野性的呼唤

    写给世间每一个孤独的灵魂!用锋利的文字,展现了世间每一个生命原始的勇气和力量。《野性的呼唤》用锋利的文字,展现了世间每一个生命原始的勇气和力量。写的是动物,说的是人,明明是文学,却读出了活生生的人世。动物小说的经典之作,自然主义的代表作。20世纪百佳英文小说,88本塑造美国的书之一。本书收录了杰克·伦敦中短篇小说的代表作——《野性的呼唤》《白牙》《热爱生命》和《生火》,故事都主要发生在加拿大西北部的极寒之地,风格壮烈而阳刚,尽显生命原始的坚韧、勇气和力量。
  • 妖异沙洲情

    妖异沙洲情

    【恶搞版】女主腹黑无界限;男主冷峻无极限;男配风骚无下限;三无之人会擦出怎样诡异的火花。依旧是最狗血的套路,但是情节就等你来跳坑啦。相信黑米,相信这个故事,23333333333333【普通版】女主:鄯月(楼兰九公主,因为一道莫名其妙的神谕受尽折磨,此生发了誓言,一定要出人头地,捣了楼兰,灭了四国,问鼎中原,成为神谕上所指示的铁血女帝)腹黑狡诈,本来是被送往北朝联姻的楼兰九公主,但是在途径沙漠的时候,遭到狼群的袭击,被凌绝尘所救,一见倾心,一见注定。刚开始的利用,一直的爱恋,却终没有得到回应。男主:凌绝尘(沙漠之鹰)自小生长在沙漠,性格冷淡。武功超绝,后随女主征战整个天下。并不是初遇时的惊艳,也不是被死缠烂打所打动,理由很简单,这个女子太过于烦躁。楼兰政变,铁血手腕,坐拥王国,他看到不是得意的神色,反而是一种释然和空洞的神色。灭四国,问鼎中原,最终登上那孤冷寒寂的高塔,他看见了那本该是属于少女的柔弱在这一刹那释放。最后平定契律,他转身拂袖的那一瞬间,却看到了她眼中那晶莹的泪珠。她一统山河,坐拥千古大帝这个名号;他功成身退,重新回归沙漠安然养生。男配:神音一座高耸入云的神塔,所有人心目中的神圣之塔。神塔的祭司,医术超绝。神塔上的一夜颠倒阴阳,无关乎爱情,只关乎彼此的利益。————“帮我。”“……”“我可以牺牲我自己。”一声布料撕碎的声音。“……”“绝尘,这是我亲手抓和烤的鱼,你吃吃看。”“……”“天冷,我来陪你睡觉了。”“……”“绝尘,作为一个武林高手,怎么能没有侍女呢,你就放心大胆的用我吧。”“……”重新回归沙漠之后,四处都是她的声音和身形。————【文艺版】及笄时、远嫁异国他乡;初芒露、威震沙漠之狼;此心倾、换来一生执守;楼兰变、喋血谁与争锋;灭四国、终临高塔远眺;以身换、颠倒阴阳不悔;一统千秋、天下之人均俯首称臣;万古寂寥、独守宫玉向绿洲沙漠。————如无特殊情况,每天晚上八点钟日更3000+
  • 关羽外传

    关羽外传

    是个男人,就必定崇拜关羽,作者也不例外。那么,给你们一个不一样的关羽的故事看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