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5600000004

第4章 【波罗蜜】03

每天都是莲花化生

一群人围在一起念佛,佛声远扬,一位法师走过来,突然问:“你们念佛做什么呢?”这一问,使大家都沉默了,一位善男子说:“往生西方净土。”法师说:“往生净土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享福吗?”众人默默。法师说:“你们在这里要好好做事呀!你们到净土去就无事可做了,

因为净土的菩萨、贤圣、善人修行都比你们好,没有人需要你们的布施、救度,这里有这么多人需要你们的布施、救度,好好做吧!”说完,法师走出人群,却又回头问说:“往生净土是从什么生出来?”“是莲花化生。”有人说。

“要做到每天都是莲花化生,往生净土才有希望呀!”

说完,他的背影就远了。

那天从寺庙出来,突然听见小店播放流行歌曲,有这样两句:

“怎么走都会有路,

看今天有如梦醒。”

众生

“我们一直把功德回向众生,我们不就没有功德了吗?”人问法师说。“你不也是众生吗?”法师说。“我们把一切都供养菩萨,我们还有什么呢?”人问法师说。“你供养的时候,自己就是菩萨。”

能仁

世尊释迦牟尼,在梵文中,释迦有“能仁”之意,牟尼是“寂寞”之意。

能仁、寂寞,实际上是佛教的根本。

能仁,是慈悲。

寂寞,是禅定。

所以,佛弟子以“释”为姓,应时时记得“能仁”,能者大行大愿,仁者大智大悲,悲智行愿具足才是能仁。

菩萨与凡夫的界限,就在前者能仁。

我们在俗世中的情感一了结,不都化成灰烬了吗?可悲者,是没有俗情不了的,因为人生是如此短促。

俗情一了

在寺庙门口看见这样一副对联:

世态若空即清净

俗情一了即成灰

吃了一惊,真的,我们在俗世中的情感一了结,不都化成灰烬了吗?可悲者,是没有俗情不了的,因为人生是如此短促。

人生苦短,是人生最大的悲剧,面对这个悲剧,唯有觉悟,才能快乐地过活。

在人生的痛苦中还能觉悟、能快乐,并能使别人也觉悟、快乐的人,是最勇敢的人。唯有这样的人,才能在成灰的俗情中看见清净的空性;也唯有这样的人,才能在寒冷的情之灰烬中,保有温热无畏的性情。

不可坏心

菩萨住此现前地,复更修习满足不可坏心,决定心,纯善心,甚深心,不退心,不休息心,广大心,无边心,求智心,方便慧相应心,皆悉圆满。

菩萨发如是大愿已,则得利益心,柔软心,随顺心,寂静心,调伏心,寂灭心,谦下心,润泽心,不动心,不浊心。

此菩萨于诸众生发十种心。何者为十?所谓利益心,大悲心,安乐心,安住心,怜悯心,摄受心,守护心,同己心,师心,导师心,是为十。

这是从《华严经》抄下来的几段,可以让我们看见菩萨的种种心,我们要看看自己是不是能学习菩萨,只要看是不是具有这些心就行了。《楞严经》里也说:

妙圆纯真,真精发化,无始习气,通一精明,唯以精明,进趣真净,名精进心。

心精现前,纯以智慧,名慧心住。执持智明,周遍寂湛,寂妙常凝,名定心住。定光发明,明性深入,唯进无退,名不退心。

心进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来,气分交接,名护法心。觉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犹如双镜,光明相对,其中妙影,重重相入,名回向心。

菩萨的心真是不少,在《大日经》里,大日如来答金刚手菩萨之问,甚至把心分成六十种,又大别为“善心、恶心、清净心”三类,其中善心与清净心是菩萨的心,可知菩萨的心是一直走向善与清净之路。

这么多的心,总名就叫做“菩提心”,凡具有善与清净质地的心行都是菩提心的本质,正如《华严经》所说:“菩提心者,犹如一切佛法种子。”

具有菩提心要到什么地步呢?《师子请问经》说:“由何一切生,不失菩提心,梦中尚不舍,何况于醒时?”要做到即使在梦中也不舍菩提心,醒的时候更不要说了。

菩提心之所以可贵,是在于它坚固不坏,我深信,一个人只要发过一次菩提心,它必会成为顺净的种子,总有一天会生出菩萨的芽苗,若智若悲,皆不退坏;或常或住,皆悉圆满。

单纯之不易

读赵州从谂禅师的公案,有几个非常有名:

僧问:“学人迷昧,乞师指示。”师云:“吃粥也未?”僧云:“吃粥也。”师云:“洗钵去。”其僧忽然醒悟。

师问新到:“曾到此间么?”

曰:“曾到。”

师曰:“吃茶去!”

又问僧,僧曰:“不曾到。”

师曰:“吃茶去!”

后院主问曰:“为什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

师召院主,院主应“喏!”

师曰:“吃茶去!”

问僧:“一日看多少经?”曰:“或七八或十卷。”师云:“阇黎不会看经。”曰:“和尚一日看多少?”师云:“老僧一日只看一字。”

从前不太能体会这些公案,今天忽有所悟,原来赵州的教化是在说“单纯”两字。禅者的首要在单纯,想那么多干什么,只要自心泰然,了了见之,则单纯地生活着就够了。正如有人问他说二十四小时是如何用心,他说:“汝被十二时辰使,老僧使得十二时。”(你被二十四小时所转动,我却转动二十四小时)他还说:“老僧行脚时,除二时粥饭,是杂用心处,除外更无别用心处。”

多么好!不杂用心不正是单纯吗?

关于这一点,黄檗希迁禅师说得很好!

“凡人皆逐境生心,心随欣厌。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则境空,境空则心灭。不忘心而除境,境不可除,只益纷扰耳。故万法唯心,心不可得,复何求哉?……凡人多不肯空心,恐落空,不知自心本空。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所以,历代祖师都是单纯的人,我们要入菩提,要先直心,先成为一个单纯的人。

燃香点戒

与一位师父谈起他头上的戒疤,他说戒疤有三种意义,一是燃身供佛;二是破除对外相的执著;三是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若能忍得住烧戒疤之苦,就是行菩萨道的初步了。

燃烧戒疤时要念一首偈:

假使热铁轮,于汝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所发愿。

这偈真美,我们虽不是出家人,但每天燃香的时候,看到香火微光,若摇动香炷则香头顿时成为火轮,香气一时四散。在香的微光中我时常想起这首偈,但愿自己也能有那样不退的志愿。

情·感·禅

情,是心青,一个人的心地能辽阔如青草,就能包容人间的一切,真心的对待。

感,是心咸,一个人对外在所对映的一切都是心的作用,是一切由心的意思。

禅,是单示,是简单的表示,简单的意念。

坚定的心

有许多无形的力量,如爱、恨、情、仇,其实都是不存在的,但心里一发出,它就有了。

想善用这些力量,要先有一个坚定的心。

无所不在

美丽,无所不在。

丑陋,也无所不在。

爱,无所不在。

恨,也无所不在。

因为,心念无所不在。

一个人心地光明,他的世界就有阳光照耀;一个人心地幽黯,他就会在阴暗的世界中萎缩。

真心的对待

每个人一生总有几次真心对待,最开始的几次差不多都会失败。失败的时候,有的人充满了怨恨,有的人则生出更广大的爱。有怨恨隐藏,就不再有真心的对待了;而有了更广大的爱,就进入慈悲的真实。当我们对一切的众生、一切的事物都能无别地真心对待,就是菩萨了。

闭关

只有心地足够自由的人,才有资格闭关。

闭关不是要把自我关闭,而是要在最有限的空间中开启自我最大的潜力。

世上的人用宝贵的生命来追求名利权势是愚蠢的行为,是以无价的生命换取有价的东西,恍若是愚人用金丸打雀一般,金丸射出后必失,鸟雀则未必能中,生命就在无知中失去了。

同类推荐
  •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

    本书是演艺界实力及偶像派代表人物陈坤的处女作,公益活动“行走的力量”西藏行走的文化随笔作品。通过对其童年时期、大学时代、演艺阶段、行走西藏等不同经历的真实回顾,以“行走”为线索,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在人生的行走中,读者可以看到陈坤的内心从脆弱到强大的转变过程。最后是参与“西藏行走”的学生日记,以大学生的视角来呈现一个真实的陈坤。
  • 餐饮企业规范化管理全书

    餐饮企业规范化管理全书

    本书以管理理论为引入点,重点以管理制度、工作规范、防伪职责和表格等实用工具的形式,全面而具体地介绍了餐饮企业规范化管理要点。全书分为餐饮概论、包括前期经营规划、厨房管理、服务现场管理、原料采购管理、菜单设计管理、营销管理、质量控制管理、成本控制管理等几大板块,全方位展示了餐饮企业实施规范化管理的各个方面与细节。
  • 一路惊喜:尤金环球游

    一路惊喜:尤金环球游

    作品为作者游历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共和国、冰岛、马其顿、英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叙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游记,但它不仅仅是游记,还有作者以文字呈现的从自然风光和与各国普通百姓交谈中获得人生的感叹和感悟,给国人打开了一扇难得的观看异域风光的窗,让人开阔视野,在书中看无限风光。正如作者所言,旅行时一种思想不断自我茁壮的方式。相信读者能通过作者优美的文字获益良多。
  • 梦想与升华:十七岁 我走进非洲

    梦想与升华:十七岁 我走进非洲

    在这本被喻为“青春成长的心灵钙片”的散文随笔集中,作者不但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了她出国留学,从心理变迁到生活变迁的真实故事,同时也将非洲的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校园文化等展现给读者。孟梦用真实的笔触撰写了游历非洲的惊险、兴奋和异同于东方的趣闻轶事;在现实生活中体认到非洲民众的达观、热情和近原始状态下的煎熬与苦难;在学习和交流中明晰了多元文化的相抵与相容……
  • 在最美的风景里流放

    在最美的风景里流放

    生活中永远有那么一批人,好像时间未能让他们衰老,永远活得热血沸腾。他们勇敢,能放弃他人所追逐的“好生活”;他们坚强,笑对路上的任何窘境;他们幸运,一年所见的美丽比他人一生都要多。所以他们能跟你讲冰岛的羊汤是放奶油的,梦想中神奇的西藏是你永远无法抵达的,在缅甸遇见的10个故事里有8个能让你流泪,湄公河上的餐船藏着一家人的秘密……还有那电车国度里的痴汉们、菲律宾巴拉望的绑匪、狭长国度越南的瘦美食、香港独立书店里的故事。因为旅行,而遇见另一个自己。在陌生的国度一无所有的自己可以如此勇敢,那些故事那些人让自己知道该怎样生活。
热门推荐
  • 暖风不再归

    暖风不再归

    苏暖脏了,艾辞安只能眼看着这一切无能为力,待他日强大,注定让他付出代价!
  • 月光之绊2

    月光之绊2

    只是想要四个人在一起,只是想要这个家不要散,不要散……冷冷的月光下,深红色的火焰在燃烧,它烧掉的是什么?是晨曦最后的希望,是那个本不该存在于世界上的家,还是让我们紧密相连的温情?火焰哪,不要带走它,那个属于晨曦,属于月霜,属于夜雨和凝雪的家。尘封的秘密终于揭开,晨曦将如何面对已经不是哥哥的哥哥们,和已经不能再维持下去的家?想四个人在一起的愿望,如此简单却也如此艰难。四个被命运羁绊在一起的男女将何去何从?月光下许下的诺言,每个人内心的温暖印刻。
  • 一个冒雪锯木的清晨

    一个冒雪锯木的清晨

    我喜欢深夜的那种静谧,几乎听得见呼吸。我的许多话语这个时候就会汩汩涌出。有意思的是,因为这种习惯,我发现许多的雨和雪都是从深夜开始下起的。而别人要等到天亮以后,才明白这个世界在昨天夜里又发生了什么。这时我才发现,一个人对世界的触摸有多深!
  • 有时岁月徒有虚名

    有时岁月徒有虚名

    杀猪的老四,喂牲口的槐叔,牲口房的香气弥漫的童年时光,那些暧昧然而温馨的夜晚,那些甜蜜而又苦涩的游戏,像一幅画,明亮的调子,恍惚的阴影,淹死的瞎朴子,老去的槐叔,消失的猪圈和牲口房,每一天都在缓慢变化的芳村……
  • 艺术与文化

    艺术与文化

    本书系美国艺术批评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出版于1961年的艺术评论文集,系作者在20世纪40年代、50年代发表于《党派评论》《评论》《艺术》等期刊的艺评文章的结集。全书收文37篇,较为集中地体现了格林伯格的艺术观: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包豪斯美学的某种辩证法。在本书中,格林伯格对前卫艺术、抽象表现主义、现代主义、巴黎画派、纽约画派及其代表画家均有独特而精彩的艺术批评,从中我们也可一窥其艺评文章的现场性、当下性、流动性和丰富性。
  • 明伦汇编人事典利害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利害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五王经

    佛说五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博士后

    博士后

    就像英国的剑桥座落在风景秀丽的乡间一样,秦川腹地这座教人稼穑的稷山大学,也建在远离城市的一个小镇旁,绕出学校的围墙便看得见渭河两岸错落有致的村舍和庄稼,暮春里一个雨过天晴草木清新的傍晚,金梦天博士踱出校门到田野里去散步。他看到麦田夹行里细瘦的小道旁,趴伏着乙个半截身子成了泥猴的小男孩。那男孩用根细棍很认真细致地在地上抠出一个迷宫式的怪圈,然后捉来一个小昆虫放在人口处,前面用一根毛草在逗引,屁股后面用草棍戳,很快将那小昆虫引入迷宫。
  • 我和学生的故事: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育人工作手札(一)

    我和学生的故事: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育人工作手札(一)

    开放改变了观念,思想解放了社会,繁荣造就了住房,住房大庇了天下。改革开放30年,中国房地产业风云际会应运而生,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成为国民经济毫无疑问的支柱产业和中国主体经济腾飞的历史推手。回首30年中国老百姓的住房变迁,就会发现,房地产业记载的既是一部中国30年的建设史,又是一部浓缩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革开放史。
  • 琴断口

    琴断口

    该书由六位名家所著的中短篇小说组成,囊括了方方、林那北、徐则臣、陈河、雪静、王雪梅等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作家的得意之作。这些中短篇小说构思精巧,语言风格独特,内涵深刻,视角独特,色彩斑斓,处处藏着智慧与玄机,能让读者被复杂的故事情节牵动,引发相应的共鸣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