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8300000005

第5章 唯识学的产生及其史略(3)

义净在《南海寄归内传》第四里,举示了陈那的八论:(1)《观三世论》,(2)《观总相论》,(3)《观所缘论》,(4)《因门论》,(5)《似因论》,(6)《正理门论》,(7)《取事设施论》,(8)《集量论》。这也许是当时印度的传说吧!由此好像是以因明方面的著述为主而列举的,其余的重要部分,几乎全失了。就此而论,第一《观三世论》因为是小论故,其内容不得要领。第二《观总相论》在汉译中作为《观总相论颂》,这还是小论,只有颂文而已,原来的内容为何,无法知道了。也许不很重要吧!第三是《观所缘论》,这是将所缘译为境的,藏译本中尚存。第四和第五大概是有关因的正不正的论书,可惜已不存,《因门论》大概是有关因的说明,绝不会离开《正理门论》所说的原理范围,所以纵使有关“因”的问题被提出来,亦不会有新的发明。第六是《正理门论》,在我国一直被列为理门论,但这是不合理的省略,因为正与理是不能分开的。第七为《取事设施论》,义净曾作了论本,叫做《取因假设论》,这绝不是因明关系的论书,现在只有汉译本的存在。第八《集量论》如前所述,不再赘说。

此外,在藏译中关系因明的尚有《因轮整论》,是由十一颂所成的小论书,几乎是叙说九句因的,恐怕与《因门论》和《似因门论》有关,不然则与《正理门论》相同。所谓整置的藏文是梵文的Viniscaya,有抉择义,所以“因轮整置”不外是把九句因配置为正因、相违因、不定因来抉择的。可见其与《正理门论》所说的九句因是同一旨趣的。

在藏译中还有一部名《杂赞》的经典,著者是摩咥里制吒(梵文Matrcete)与陈那。义净在《南海寄忆传》第四说:“摩咥里制吒擅长造赞,曾作了《美赞四百》,赞颂佛陀的胜德,之后复作了一百五十赞,时人无不能诵。继之,陈那附和后者,于赞首各加了一颂名为《杂赞》,故颂有三百。”义净所说的《杂赞》恐怕就指的这个而言。摩咥里制吒的赞,一部分由义净汉译为一百五十赞佛颂。其梵文的断片,近来也有发现,但与藏译的《杂赞》关系为何?这却无法得知了。

陈那乃唯识、因明学中杰出的论师,其弟子商羯罗主(梵文Upades'asāhasri),为公元6世纪人,其学以因明为宗,释其师陈那之《因明正理门论》而著《入正理论》一卷,以破外道邪说,复兴因明学。商羯罗乃大自在天之别名,据传其父母以祈请此天而得生商羯罗主,故以此天之名为名。

有无性论师(梵文Asvabhāva),生卒年不详,学术界亦多将其列为陈那门下。这是因为无性论师注释了无著之《摄大乘论释》的原故吧!唐代玄奘译为汉文,此书与世亲之《摄大乘论》同时译出而精细过之,对总标纲要分中之十相殊胜语之大意,所知依分中之声闻乘不说阿赖耶识之理由,诸师关于阿赖耶之异说,所知相分中之佛二十一种功德及十六业差别,入所知相分中声闻菩萨之现观十一种差别,及果断分中之法身功德等,解释尤为详尽。《成唯识论》依本书处甚多,窥基之《述记》亦多援引本书释义。因此,亦有学者列世亲——陈那——无性——护法一系唯识学之传承。

(第四节) 十大论师

世亲菩萨把他之前时代不整齐的唯识思想整理起来,他的全部著作中,有关唯识的著述,有《二十唯识论》、《唯识三十论》(又作《唯识三十颂》、《唯识三十论颂》,简称《三十论》)、《大乘成业论》、《摄大乘论释》、《大乘五蕴论》、《百法明门论》、《三无性论》、《大乘庄严经论》等等。其中,《大乘百法明门论》、《唯识三十论》等,是很简明地整理了前期复杂思想的一种体系书。因为世亲菩萨有了这些书,才能获得了完成唯识学的荣誉地位。相对于弥勒菩萨、无著菩萨等的著述,把这称之为第二期的唯识学典籍。尤其是《唯识三十论》,是最重要的论典,由此一书为出发点,能够再现此前的分派时代,而且此书又成为中国法相唯识宗及日本唯识学的渊源。可以说《唯识三十论》是考察世亲菩萨是怎样把唯识思想整理起来的重要文献。

据传世亲著了《唯识三十论》而入灭时,就有了二十八家注释此书,其中有特别殊胜的十大注释家,被称为十大论师,他们是亲胜、火辨、德慧、安慧、难陀、净月、护法、胜友、胜子、智友。

亲胜(梵文Bandhus'ri),音译为畔度室利(畔徒室利)。其事迹不详,传说为世亲菩萨同时代人。尝就世亲之《唯识三十论》作释,以妙契作者之意,后代论师皆依据之,然其书今已不传。

火辨(梵文Citrabhāna),音译为质呾罗婆拿。印度人。亦与世亲同时代(公元4世纪末期之人),善于文章,深娴注述,形虽隐俗,而道高真侣。注《唯识三十论颂》。

德慧(梵文Gunamati),音译瞿那末底、求那摩帝、窭拿末底。南印度人。生于公元5世纪后期至6世纪前期,乃安慧之师。幼时敏达,学通三藏,理穷四谛,又擅长定门。其时摩揭陀国有数论外道摩沓婆(梵文Mādhava),学通内外,论极幽微,受国王崇敬,敕封食邑二城。德慧欲挫其锐,遣门人示意,将于三年后论破之。及约期至,乃于王前对论,至第六日,摩沓婆辞穷,遂吐血而死。德慧论师乃请王以外道之封邑建伽蓝,王供养甚笃。其后他移驻那烂陀寺,雅誉极高一时。又与坚慧共游于伐腊毗国之折罗伽蓝,于其中著诸论,现存《随相论》一卷、《中论疏》及《唯识三十颂释》等。

据多罗那他之《印度佛教史》载,德慧为德光(梵文Gunqprabha,音译瞿拿钵剌婆)之弟子。据《大唐西域记》卷四《底补罗国条》载,德光乃北印度钵伐多国人,英杰而弘敏,博物强识。住于中印度秣底补罗国之僧伽蓝,初习大乘,未穷其玄奥,因览《毗婆沙论》,心生钦羡,乃舍大乘而学小乘,后造数十论以破大乘;又制俗书数十部,斥先进先哲之典论。他于佛经研究虽久,却疑情未除。其时有提婆犀那(天军)罗汉,常住睹史多天(兜率天),德光亦愿见弥勒请益决疑,遂与罗汉同至天宫谒弥勒,然仅行长揖而不礼拜,罗汉言:“慈氏菩萨次绍佛位,何乃自高,敢不致敬?方欲受业,如何不屈?”德光对曰:“尊者此方诚为指诲,然我具戒苾刍(比丘)、出家弟子;慈氏菩萨受天福乐非出家之侣,而欲作礼,恐非所宜。”因此往来三返,不得请疑。后他欲重求觐礼,然因我慢心终不可得,后入山林修发通定,又因我慢未除,不得证道果。然据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载,德光生于秣菟(底)罗国之婆罗门家,出家受具足戒后投世亲门下学大小乘,住于阿古拉普利寺,持戒清净,与护法等同为十大论师之一,与安慧、陈那为同时期人。《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西方学法条》谓,德光弘传律藏。《西藏大藏经》中存其著作,署名为圣根本说一切有部大持律婆罗阿阇梨尊者德光,与多罗那他所传相合。另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二载,玄奘于秣底补罗国(633)从德光之弟子蜜多斯那学《辩真论》、《随发智论》等,时蜜多斯那九十岁,依此推知德光之出世年代应于6世纪时。据传著有《辩真论》等百余部,然未被汉译,仅于《西藏大藏经》中存有作品七部。

安慧(475-555,梵文Sthiramati),音译为悉耻罗末底。南印度罗罗国(伐腊毗国)人。为佛陀入灭后一千一百年左右,南印度大乘佛教之大学者。他上承德慧,下传真谛,精通唯识、因明等学,善于论议,与护法同时,然与护法之主张有不少相异之处。在心识作用方面,只承认自证分为实有,而以见分、相分为情有理无,故被称为一分家;而护法则安立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被称为四分家。关于安慧与护法对心识作用之主张,自古即有偈颂表示之,即:“二障相应前七转,二七相应为六七,五八无执护法宗。所知法执五六八,我执相应唯六七,烦恼相应前七转,五八法执安慧宗。”

安慧尊崇世亲菩萨之教义,继承其学说,曾著书释论世亲之《唯识三十颂》,即《唯识三十颂释论》,此书梵本尚存,近代于尼泊尔发现之,并有法文及日文译本。其他尚著有《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十六卷、《大乘广五蕴论》一卷、《大乘中观释论》九卷、《俱舍实义疏》五卷等。其中《俱舍实义疏》系近代于敦煌发现者,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九册。

难陀(梵文Nanda),世称胜军祖师难陀尊者。印度人,与安慧、净月同时。安慧就心、心所法之认识,树立唯自证分;难陀与净月则主张见、相二分说,故有二分家之称。后以建立新熏种子一说而闻名,主张种子皆系由现行之熏习而新生者;古来称之为新熏家。著述甚多,曾注释世亲菩萨之《唯识三十颂》、弥勒菩萨之《瑜伽师地论》等。

同类推荐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唐僧玄奘,年少时跟随兄长出家,于藏经楼专职抄写佛经,过目不忘。28岁时,不顾朝廷禁令,冒死偷渡玉门关,独自一个人踏上漫漫西行取经之路。沙漠中迷路,高山遇雪崩,六次遭强盗,甚至被异教徒当成活人祭品……沿途艰险不断、诱惑不断,玄奘未曾动摇。4年时间,1400多天,玄奘终于穿过西域二十四国,于公元631年到达西行目的地——印度那烂陀寺。此后十余年,玄奘游遍印度,虚心求学,吸取各宗各派之精华。在曲女城辩法大会上,玄奘与大乘佛教斗法、与小乘佛教斗法、与婆罗门教斗法、与各派智者斗法,18天无一人挑战成功,一举成为全印度第一高僧,征服全印度,修得正果。
  • 天天学禅

    天天学禅

    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基础,以佛家禅理感悟人生的高超智慧为核心,融合了儒家、道家思想的精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掌握生活智慧,端正工作态度,享受真正的自由与快乐。文字直指人心,充满了哲学旨趣。
  • 心静的力量:和南怀瑾一起读禅

    心静的力量:和南怀瑾一起读禅

    烦恼,不在谨言慎行中,而在人我是非里;快乐,不在繁华闹市中,而在内心宁静处;胸襟,不在奇山异水中,而在生活智慧里。宁静心安是内在的定力,能保持内心宁静的人,才是zui有力量的人。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形伤。一个人心浮气躁时,方寸已乱,必然会导致举止失常,进退无据,会失去正确的判断力。反之,心静神定,泰然自若,你便听不到外界的喧嚣和嘈杂,为人处世就不会失于轻率。每临大事有静气,方为大家风范。静下心来,驻足片刻,调整好呼吸,聆听自己真实的内心!内容介绍生命起始之时,zui初的那颗心,除了清净透明什么都没有,可是在红尘俗世中混得久了,这颗心好像什么都沾染上了。
热门推荐
  • 少年茶仙

    少年茶仙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这是一个由茶人掌控的世界,在这水与火交融的茶道中,茶人掌控着天下大势。为茶痴,为茶狂,金戈铁马可杀人,斗茶亦可杀人于无形!
  •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明清卷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明清卷

    论述明清两朝初建时期道德生活的变化;明代中叶市民道德兴起对中国道德生活的影响;市民阶层的发展对社会道德生活的作用;明代专制对道德生活的影响;明清之际民族矛盾与社会道德生活;满族道德生活与中原道德生活的相互作用与融合;西方文化的传入对中国道德生活的影响;中华民族的定型与民族融合中的道德生活,揭示这一时期道德生活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
  • 公共道德、知识与责任(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公共道德、知识与责任(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公共道德、知识与责任》是“人与环境知识”丛书之一。《公共道德、知识与责任》内容涉及公共道德、知识、责任与环境的各个侧面,文字浅显易懂,生动活泼。
  • 中华民俗万年历(1930-2120)

    中华民俗万年历(1930-2120)

    本书采用世界通用公历和农历相对照,并用图表形式详细列出每年的年月日和二十四节气,简单明了;时限为1930—2120年,共190年,时间跨度大,查找方便,实用性强。本书在浩如烟海的中华传统民俗文化中进行了重新梳理和精选提炼,让包罗万象的传统文化更鲜活、更实用。并根据今天老百姓的实际生活需要,编写了涵盖面非常广的生活实用百科知识,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难题。本书包括天文历法、传统节日、生肖星座、民俗礼俗、民俗禁忌、民间传说、养生保健、居家风水、吉凶趋势等内容。本书编写体例简洁,语言通俗易懂,以契现代人的阅读口味,是老百姓居家必备的工具书。
  • 囚生之所

    囚生之所

    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你在玩VR游戏的时候,你的灵魂被困在游戏世界里,你该如何?樊俊和他的小伙伴们就遇上了这么一出,他们的灵魂被困在一个在游戏世界内任意穿越的异界里,他们只能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来度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一同寻找逃出这个异界的办法。而这个异界的背后又似乎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新书《恶魔出差实录》已发布。
  • 网游之大道无形

    网游之大道无形

    只身入海岛,拜师苦练丙火真经;单剑渡天劫,力抗雷火笑伏金蟹;联袂闯洞府,夺宝破阵暗藏玄机;隐匿观虎斗,正邪夹缝巧取宝鼎。且看网游之大道无形,水老三的游戏生涯,不一样的剑仙世界!“水三爷我只需偶而淫荡,一切就立刻搞定!”若水同学语。
  • 梦回中国古城

    梦回中国古城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中华诗词再度兴起,点燃了我写作的热情。对于古典诗词,在我心中可以说是一方圣地,喜欢文学是从唐诗宋词的语境和意象中浸洇萌生的。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即使在万马齐喑的年代,常羡慕先辈们虽戎马一生,却“腹有诗书气自华”;时至离岗,常恨人生苦短、岁月无多,却无缘亲近圣境,为诗国朝香。本以为今世难于一偿夙愿,不意晚年逢盛世,竟操觚一试,旧梦重温,拿起秃笔,发乎于情而形于诗,尤其是现代化的通讯和网络提供了便捷而广阔的写作空间。暇时,或写物会意,或缘事抒情。几位好友以时闻、事物、节俗、民生为题酬唱赠答,以表达对生活的体识和经验。
  • 红顶商人:胡雪岩

    红顶商人:胡雪岩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红顶商人:胡雪岩》为丛书之一,介绍了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人生故事。《红顶商人:胡雪岩》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南国江山

    南国江山

    一个现代人的灵魂穿越到唐朝末年,成为淮南节度使杨行密的长子杨渥。在这波云诡谲的乱世,他将要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如何选贤任能,治理一方;如何统帅千军,北伐中原,结束乱世……一切尽在南国江山。ps:qq群946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