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57700000005

第5章 “我”的社会轮廓

服装差异将强化形象层面的性别差异

人为什么穿衣服?我们首先从衣服与身体的关系这个角度进行了一番分析。但衣服还承担着社会符号的功能。出门见人的时候该打扮成什么样子呢?所谓社会符号,就是社会交往时约定俗成的装扮规则。此外,恐怕还要受到自我意识和虚荣心(想让别人对自己印象更好,想让自己显得更美,等等)的影响。下面就让我们试着从这些角度分析一下衣服的意义。

据说罗兰·巴特[5]的《流行体系》是人类史上第一本关于时尚的思想论。他在书中写道,时尚戏弄的是人类最严肃的主题:“‘我’是谁?”“我”是谁?是男是女?是大人,还是小孩?从事着怎样的职业?业余时间都做些什么?性格怎样?性别、职业、年龄、生活方式……这几项内容的确都与时尚息息相关。

举个例子吧。在我们生活的社会,男人与女人的个体骨架相差无几,下半身的服装却完全不同。男人穿裤子和短袜,女人穿裙子和丝袜。为了搭配下装,上半身的外衣与内衣样式也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长期以来,服装用色也有严格的男女之分。不过男女的着装差异并不严格对称——男人穿裙子和丝袜是不正常的,女人穿裤子和短袜却没什么问题。

自然性别(体型、体质、活动模式等)不同,导致了男女衣着的差异?这种解释实在没什么说服力。人们给新生儿穿衣服也区分性别,男宝宝穿粉蓝色,女宝宝穿粉红色,可这没有任何必然性。儿童在体型上几乎没有性别差异,而小男孩的泳衣是短裤,小女孩却得穿连衣裙。这两种现象也反映出两性着装中包含强烈的象征意义。因此,性别差异决定着装差异的说法并不准确。着装差异加强了性别差异意识,似乎才更贴切。

在身体表面演绎的属性

思考时尚与性别意识的关系时,我总会联想到大和和纪[6]老师的漫画《蓝色神话》的一个桥段。画面中的女生喃喃道:

裙子是女人的性别制服。它框定了女人的一举手一投足,逐渐融入身体之中,成就女人在众人眼中的女人味。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女人也失去了一些东西。它们勾起了无声的哀伤和剧烈的疼痛……在这一页漫画中,上面那些失去的伤痛表现得淋漓尽致。

性别制服与女性性别意识的差距迅速扩大,已然到了无法被忽视的地步。尤其是在参加婚宴之类的场合,女性朋友难免要把自己打扮成所谓千金大小姐的样子,但这往往不是她们真正的意愿。感觉自己在故意“扮女装”的女性朋友恐怕大有人在。这么看来,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性别观,会对衣服结构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

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无关性别的场景中。孩子要有孩子的样子,高中生要有高中生的样子,当妈的得像个妈妈,当老师举手投足都得像老师……在人们讨论“××要有××的样子”时,衣服、妆容与行为举止总会与“××”的固有形象结成密切的“共犯关系”,发挥不容忽视的作用。这种作用往往附带着某种社会制约。换言之,人们穿上、换上与预设形象相符的服装时,服装便会以肉眼可见的形式演绎性别属性及社会属性,逐步地、具体地塑造出个人的人格。正因如此,西方才会有“clothes make people(人靠衣装)”这样的谚语。

所谓成长,其实就意味着将自己的吃穿坐卧(包括怎么说话、怎么吃、怎么走路、怎么坐、怎么打招呼等)与社会同化,人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成为社会一分子的。职业装与传统民族服装的社会意义体现得尤为突出。在现代社会,无论是皇室成员,还是议员、公司职员、艺术家、宗教人士或教师,大多数男性都会在正式场合穿西装打领带,就好像西装成了某种制服。反之,非正式场合或反抗社会秩序的情景中,显然也存在制服。众所周知,金发、细眉、超短裙、泡泡袜……这样的装扮就是女高中生在家与学校之外的“制服”,绝对高度一致,不这样穿需要很大的勇气。照这个逻辑,要找出一件不算制服的衣服反而成了难事。

微妙差异使个性成为可能

如今,上述整齐划一的时尚往往被视作盲目追逐流行,放在消极语境下探讨。但回顾一下服装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这种观点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好比西装刚开始其实是自由的象征,曾被赋予极为积极的含义。

据说法国的服装平等运动始于大革命爆发前十多年。旧制度下的社会等级森严,贵族阶级的衣服就是权威与威信的象征。颜色、料子和剪裁自不必说,衬里、手套、衣领、装饰绳等细节都有严格规定。为了对抗统治阶级的华美服饰,新兴资产阶级以故意穿着朴素为方针,纷纷穿上颜色单调的衣服,将其视作市民的制服。不久后,双排扣长礼服应运而生,随后演变成西装的雏形。

市民的制服被视为自由的象征。在视觉层面,它彰显了一条近代社会的理念:所有市民就此摈弃了出身和阶级带来的种种不平等,站在社会生活的同一条起跑线上。穿着同样的衣服,就代表暂时切断个人存在与背景家世之间的关联,如此便消除了阶级与出身的差异,在当时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西装的雏形是简约的自由服装,人们创造它的初衷是尽量把服饰社会符号的作用从服装中剔除。而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几乎早已把这一点忘得一干二净。

当然,事态不久便呈现逆转。现代社会,消除差异反而会对个人产生一定负面作用;制服也成了负价值的代名词,与“统一死板、缺乏个性”画上了等号。统一服装的初衷是用自由的服饰消除阶级、职业、民族与出生地区等方面的差异,帮助个人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谁知统一的服装反而模糊了个人的特质与个性,制服本身也渐渐被看成需要刻板统一的东西,成为用来统一个体存在(制服化)的工具。

制服的含义在现代完成了由正到负的反转。个人受自身社会条件(家世、出身阶级等)的局限变少了,于是不得不依靠与他人的差异确认自己的存在。随着社会的同质化(人人同等)程度日益加深,不强调与他人的差异或个性,个人就无法自行确认自己的存在。

这就产生了一个非常微妙的问题:消除差异能够解放个性,完全消除差异却使个性成了“不可能存在的东西”。外表和别人差不多,是一个人作为普通公民存在的基础,可要是外表和别人完全相同,就不可能作为个体出现了。与他人基本相同使个人的身份认知成为可能。反之,与他人完全相同意味着个人特有的身份认知不复存在。所以,人们互为对方的镜子,微调自己的形象,也是时尚的一个侧面。正因如此,人才会分外讲究微妙的差异。

角色扮演质疑的自我

制服把人的存在还原为某种(社会)属性,使人无须以具体的个人面貌示人。我们能在此现象中找到制服若干耐人寻味的特征。

警察、保安、列车员……与市民安全息息相关的公职人员一般都要穿制服。参加体育比赛的运动员需要让神经高度紧张,充分集中注意力,他们也会穿上比赛服。这是为了将自身的存在还原为一种特定的职责。

想把自己藏起来时,人们也会借助制服。需要振奋精神,在人群中脱颖而出的时刻当然也有,可某些时候,我们只想尽可能不引人注目地默默度日。这时就可以穿上班族、女白领常穿的那类衣服,消除自身特性,藏身于制服之中。

如果上面提到的这些都算制服的“正面”,那就不得不说一说制服不为人知的“另一面”——穿上“××风格”的制服,就能掩饰、伪装自己了。把这类想法当成游戏去玩,就有了所谓的“角色扮演(cosplay)”。当人试着稍稍撼动对自我的确认,让人格偏移原有轨道的时候,扮演的角色明显与身份意识相关。穿异性服装就是典型的例子。

时尚戏弄的是人类最严肃的主题:“‘我’是谁?”——本书开篇引用的罗兰·巴特的名言说的也是同一件事。人可以因为衣服成为某种人。反之,衣服也可以撼动某些人的身份意识,或使人在他人面前伪装自己。我们时而赌上独一无二的自我,时而与自己的形象开玩笑,或干脆扮演另一个形象。顺便一提,“赌博”“玩笑”与“演绎”的法语都是“jeu”,德语都是“spiel”。这也暗示我们很难把存在与表演严格区分。

制服还能形象地表现人类对规则和秩序的顺从。这就意味着用于表达服从的制服同时必然具有截然相反的一面,即吸引人们践踏这份顺从的欲望。这种欲望是反转过的。制服的规则性越高,越能激发观者凌辱的欲望。打扮成动画片女主角的角色扮演、穿着异性服装、对军服与水手服的憧憬……迷恋制服的人那么多,恐怕也与制服能激发上述欲望有关。

同类推荐
  • 品读台江

    品读台江

    品读台江,才只开了个好头。地处海峡西岸感潮地带,有活泼源头,有海涌回澜,风景无限,逝者如斯,可别打盹!漏了一组新镜头,便会遗憾凝眉
  • 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7卷)

    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7卷)

    段渝主编的《巴蜀文化研究集刊7》内容介绍:伊尹是商王朝开国的辅弼良臣,一名伊挚、尹挚,单称伊,又名阿衡,辅佐成汤伐灭夏桀,建立了商王朝。汤之后,太甲不遵汤法乱德,伊尹放太甲,摄朝政,保证了早期商王朝王室政权的平稳过渡。伊尹的治国大略流芳后世,到春秋战国时期乃有伊尹学派形成。
  • 拜占庭文明探寻

    拜占庭文明探寻

    本书是一部关于拜占庭帝国历史的史学专著。全书分为帝国兴衰记,国家、领土与人民,宗教、法制与社会文化三大部分,详细介绍了拜占庭帝国的相关历史内容,适合史学爱好者及史学研究者参考学习。
  • 中国式饭局宴会细节全知道

    中国式饭局宴会细节全知道

    本书全面总结和剖析了中国人请客吃饭求人办事过程中的礼仪、技巧和注意事项等,重点从备局、设局、布局、对局、收局等几个角度举例阐述饭局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让你在饭局之上尽显绅士风度和淑女风范,有助于你在觥筹交错间结交贵人,轻松成事。
  • 孔二先生:孔子的平凡世界

    孔二先生:孔子的平凡世界

    历史上,他是位圣人,知礼明义,正襟危坐,与人保持距离感政治上,他渴望出仕,渴望与当权者合谋,心灵却不肯被招安生活中,他爱好音乐,喜斟小酒,崇尚财富,却鄙视不义之财教学中,他诲人不倦,粉丝云集,却常有弟子质疑他、顶撞他,他是个苦孩子,做过保安、会计,自学成才他善于化解职场矛盾,坚守自己的做人底线婚姻生活并不美满,但他鼓励子女自由恋爱周游列国,率真的他对异性有说不清的萌动,这时的先生,很接地气,在他身上你能发现自己的影子,他是国人心中的夫子,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他是我们的孔二先生。
热门推荐
  • 综漫之桔梗花又开

    综漫之桔梗花又开

    历经沧桑变换,她终于挣开囚困了她一世的枷锁,却又在重生的瞬间踏入了另一个囚牢——那双紫蓝色的瞳孔折射出的光芒,带着蛊惑人心的力量,让她心甘情愿的奉上自己的灵魂。(已完结,后续内容请转道《综漫之又见桔梗花开》)
  • 铁花仙史

    铁花仙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异界攻略路

    异界攻略路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平行的世界里也许还有另外的一个世界存在,他们生活的轨迹也是按部就班,或者生活的很慌乱无章,为什么这样说,难道是信仰使然,其实并非如此。或者说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某一时间某一场景某一句话,你好像是经历过,来到陌生的城市,踏过陌生的街道,沉浸在完全陌生的气息之中,可是某一时间你好像都经历过,虽然那只是你翻开书页的第一眼,但那个时空的轨迹,你再熟悉不过……。
  • 皇城商女

    皇城商女

    她是偏远之地的小小商女,集聪慧和胆识于一身,却身份神秘。他是大辉朝皇上最倚重的名门公子,却机智狠辣,无孔不入。一场别有用心的甄选,半副血腥犹存的地图,毫不相干的两个人,自此跌入预谋已久的机诡漩涡之中。阴谋,权势,熟是熟非,待血雨腥风,硝烟散尽,梅林深处,他却执子之手:我尚未娶,你亦未嫁,何其幸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几暇格物编

    几暇格物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双七绝(1)

    无双七绝(1)

    春秋吴越争霸,贤臣文种忠而被诛,绝世奇冤,终酿成千年后武林惊世之争。范蠡设下一局“国破山河在”,以悼亡友,却为武林留下了千古奇谜。宁勿缺一介文弱,却以满腹经纶,赢得绝世武学与奇物血蝉。几番山穷水尽,几番柳暗花明,终洞悉惊天阴谋,在功尽人废之时,凭其天赋奇禀,临阵悟出至高武学,力挽狂澜。
  • 这世界需要英雄

    这世界需要英雄

    从秦时明月里盖聂飞剑出鞘我就知道穿越者没那么好当!圣杯战争中,先是莫名其妙的一场架,又是什么黑圣杯的,火影里佐助变身佐子与雏田抢男人,勇者波罗斯硬接了某光头魔王五轮必杀一拳毫发无损,还有蓝染沉迷镜花水月抛弃崩玉。现在连灭霸无限手套都多了一个孔。故事从一个拥有白王之血的世子想成为王开始。
  • 旌异记

    旌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施仲衡自传

    施仲衡自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施仲衡自传:六十年工作回顾》作者施仲衡院士是中国地铁的开拓者之一,是历史的见证人,阅读此书,如同阅读中国地铁的发展简史,对从事和关注中国地铁发展的人员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 培养最优秀的男孩

    培养最优秀的男孩

    父母的威信是对孩子进行有效教育和孩子自觉接受父母教育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加强对自己的智力投资,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有助于维护并提高父母在子女心目中的威信,男孩尤需要父母对其世界进行扩充和引导。如果你在他面前老是一问三不知,尽管表面上孩子仍然怕你,而实际上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已经渐渐地丧失了。教子箴言: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浇水、施肥、呵护,方能成功。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养好花,不懂得就要向别人请教,学习养花的经验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