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患第一卦
“履,德之基也……履,和而至……履以和行……”
——《易经·系辞传》
《系辞传》提到忧患九卦,履卦是第一卦。人生以实践为第一要义,不能脚踏实地落实去干的事,就没什么价值,因为实干才能有所发展。
“履,德之基也”,会背书没有用,实际的做事经验才是一切的基础。“履,和而至”,“履以和行”,“和”字被抬出来了。人生在世,不管地位高低,都要“以和为贵”,这也是《论语·学而篇》强调的——“礼之用,和为贵。”“礼之用”,正好就是《序卦传》所说的“物畜然后有礼”,礼仪规范的作用就是“和为贵”。这话很多人都会讲,但是要做到不树敌、不冲突,尽量化敌为友就很难,而且必须从上到下一体奉行:“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论语·学而篇》)不论个人、公司、团体或国家,不论大小尊卑,统统都要走“和为贵”的路子,这是很美的治世思想。
“和而至”,“至”就是心想事成、说到做到,也就是坤卦的创造力——“至哉坤元”,如空中的飞鸟看准目标,一冲而下,直接抓住猎物。履卦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和平发展、和谐互动,不然,一天到晚跟人打架,搞得遍体鳞伤,根本没有余力往既定目标迈进。唯有“和”才可以免于战争,还可以吸收资源,大家互相帮助,一起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所以说“和而至”,“和”才能“至”,这就是履卦的处世智慧。
“履以和行”,整个履卦都要秉持“和”的精神行事。在多灾多难的实践过程中,要保持心平气和。“和”就有得吃,打仗可能就没得吃。“履以和行、履和而至”,这个道理经过几千年的文化渗透,已直达民心底层,有惊人的影响力。这种精神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功——“德之基”,我们在民间的一些春联、牌坊都看得到。被徽商应用到极致的“履道含和”,就是勉励人行事作为要像天地之间的和气,脚踏实地、坦坦荡荡。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和”的价值,跟别人冲突越少越好,心平气和,才能走得远。
当然,履卦也是“履险如夷”,踩老虎尾巴,有高度的危险,绝对不是平安无事的环境。换言之,要练到即使踩到老虎尾巴,老虎也不会回头把你咬死的境界。所以,万一遇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危险处境,不必回避,如果能练成履险如夷的功夫,人生的基本功就算OK了。如果回避最敏感、最困难的老虎尾巴,表示你尚未通过风险的磨炼,那就不可能修成正果,抵达后面的“泰”了。
“人位”以柔克刚的智慧
依卦序来看,在师卦、比卦军事、外交合纵连横的大形势下,冲突一触即发,因此,才会有“小畜”和“履”的对应策略,以小博大,在夹缝中求生存。从卦象上来看,小畜卦和履卦的确如此。夹缝就是唯一的阴爻,阴爻代表资源不足。在小畜卦是“六四”,在履卦就是“六三”,整个卦象在“人位”好像塌下去了,形成一个典型的夹缝。但夹缝之所在,可以灵活运用坤卦顺势用柔的智慧,尤其涉及广土众民的棘手事务,正好以柔克刚、以小博大、以弱击强,在多方压力排挤下应付自如,不仅可以生存,还有余裕求发展。这就是这两卦的要义。不管是小畜卦的第四爻,还是履卦的第三爻,很明显它们是“三多凶、四多惧”的人位。人事不济、是非多、压力重,自然多凶多惧。三爻、四爻偏偏又是没资源、没实力的软脚虾,在面临上压下挤的情况下,刚好考验它如何运用坤卦的智慧,以柔克刚,化解和对手硬碰硬的冲突,甚至与之建立和谐互动的关系,并从阳刚那边取得发展的资源。从阳刚那一面来看也是如此,反对“大”吃“小”、硬碰软,这才合乎长期的最高利益。也就是说,即便是实力强大的阳刚那一面,也要争取和平共存的机会。我们从乾、坤两卦一开始就不断强调,只有乾卦所代表的阳刚跟坤卦所代表的阴柔,阴阳和合、刚柔互济,才能生生不息,让双方互蒙其利。换言之,乾、坤两卦如能避免“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的冲突,接下来才有屯卦、蒙卦、需卦、讼卦一路下来的生生不息。把这个概念推扩出去,就是《易经》最基本的思维——阴阳、雌雄、男女、刚柔之间的互补模式。
履险如夷
前一卦小畜卦“密云不雨”,充满模糊的不确定性。那个模糊的空间其实方便很多人、很多政治团体有意、无意或者故意趁机谋取利益,所以他们根本就不希望它太清楚,越是灰蒙蒙的越好。这对民众来说当然比较辛苦,因为搞不清楚是和是战,然后“妾身”未明,缺乏明确的保障。这都是小畜卦中自然会出现的现象。但是到履卦的时候就不是这样了,长期累积的互动关系,不管是商业、文化或其他方面,都有了较为明确的规范,这就叫“履”。用明确的规范让所有的关系正常化,对一般民众来讲,当然是极大的便利。
如此一来,原来踩着老虎尾巴的风险,就有可能履险如夷了,这是小畜卦所没有的,大家都要小心翼翼地看风向往哪里吹。而且履卦很重要的一点是“和”——“和而至”,这是一切的基础,“和”才能止于至善,达到下一卦泰卦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的终极目标,使各方都能充分沟通、交流。我在讲小畜卦时也提过(参见拙著《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至”字的内涵就是坤卦创造力的核心——“至哉坤元”,说到做到。履卦也是一样,贵在能落实执行。像“履以和行”,就是强调实际行动、实际形势,所以履卦上下内外的互动关系,要有合理的规范,才能趋于稳定。当然形成规范之前,必然要经过小畜卦的长期摸索。
但是,从小畜卦过渡到履卦,并不能百分之百保证之后一定是“泰”,还得经过履卦六个爻,必须有正确的应对态度。如果履卦六个爻都能做到,下面就到了泰卦的阶段。履卦是实践、脚踏实地的修行,重行不重言。另外,还有一个基本的依据就是履卦与复卦有关。《易经》除了乾、坤两卦,最重要的就是复卦了,这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核心创造力。只要有复卦的能耐与智慧,不管人生碰到什么“剥”的状况都不会怕,因为你永远可以重生再造,这就是复卦“生生之谓易”的能耐。履卦就是“主于复”,因为上面的“尸”字就是以什么做主的意思。“履”字的造型,就是以复卦生生的目的与原理为主的实践修行,所以都要以“复”作为目的和规范。如果差之毫厘,在履卦中就要马上校正,不可偏离以致失之千里。
另外,小畜卦跟履卦是一体相综的卦。这两个卦都跟复卦有极深刻的联系,除了履卦,我们看小畜卦第一爻、第二爻就讲“复自道”、“牵复”。这不是暗示,而是明示。也就是说,即使是在小畜卦比较模糊、不稳定、不确定的阶段,都要掌握复卦的基本创造力,努力“复自道”、“牵复”,结果绝对是吉。然后小畜卦由“既雨既处”进入“履虎尾”的履卦,整个履卦更是以复卦的精神为核心;把复卦的理念、想法落实,后面当然就是“履而泰然后安”。从这个角度,我们就搞清楚这两卦完全是事在人为,尽管三爻、四爻本来就是“多凶、多惧”的人位,只要有“复”的决心,一定可以过得去。
整体来讲,履卦比小畜卦的环境更明确、更稳定,往泰卦又走近了一步,而且强调“和为贵”,可是从卦的结构中唯一的阴爻来看,履卦的“六三”远远不如小畜卦的“六四”,所以一点也不能掉以轻心。小畜卦虽然闷、不确定,但是“六四”阴居阴位,本身正,而且居于高位,跟“九五”周旋、跟“初九”互相呼应,都没有太大问题,所以需要修文德。履卦虽然整体条件都改善了,日子稍微好过一点,可是在实际履行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得意忘形,甚至原形毕露、情欲挂帅、利欲熏心等,所以从更深处看,履卦比小畜卦可能更危险,更需要老成持重、小心注意。因为履卦的“六三”不中不正,阴居阳位,而且它是下卦、内卦兑情欲的开口,不能像小畜卦“六四”那样左右逢源。小畜卦的“六四”是“有孚,血去惕出”,最后是“无咎”,只要掌握“上合志”的关键,就可以周旋到“既雨既处”。履卦“六三”是有名的凶爻,从单爻的操作来讲,因为“六三”居于兑卦的开窍口,又是不中不正的位置,万一说得不恰当、做得不恰当,感情用事,一厢情愿,有可能把大好形势糟蹋掉,所以凶得一塌糊涂。日子苦的时候大家咬牙苦撑,好像还没什么问题,一旦压力解除,反而可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从“小畜”到“履”再到“泰”的过程中,履卦还是得特别注意才行。
履卦的卦中卦
履卦的卦中卦(也称互卦)有三个和小畜卦是重复的,换句话说,这三个卦还在持续发挥作用,还有潜在的影响。我们先看二、三、四、五爻这个最典型的卦中卦,与小畜卦的三、四、五、上爻一样都是构成家人卦。这说明小畜卦往“既雨既处”走,就往一家人亲善和乐的关系发展。小畜卦二、三、四、五爻构成的是睽卦,在履卦的时候就往家人卦发展了。就像大陆与台湾原来是“睽”,现在越走越近,将来就可能像一家人一样关系亲密。整个小畜卦的努力,也是从二、三、四、五爻的“睽”往三、四、五、上爻的“家人”推动。
履卦的二、三、四、五爻是“风火家人”,那初、二、三、四爻呢?就变成“火泽睽”了,这是第二个与小畜卦相同的卦中卦,一样由“睽”的形同陌路、互相猜忌、缺乏互信、反目成仇,慢慢往二、三、四、五爻的家人卦改善调整。为什么履卦可以从卦中卦的睽卦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卦中卦家人卦呢?这是因为有“中孚”。履卦初、二、三、四、五爻就是中孚卦。这是第三个与小畜卦相同的卦中卦。正因为有了一个“中孚”的背景,互信逐渐扩散,使得所有的“睽”都有可能逐渐改善,成为一“家人”。
这两个卦不同的卦中卦是什么?从小畜卦来讲,初、二、三、四爻构成的是夬卦,有可能刚决柔,翻脸、摊牌,进入一个剑拔弩张的夬卦阶段;后来才慢慢改善,从夬卦一步一步推进,大家慢慢建立共识,就是初、二、三、四、五爻构成的大有卦,还要考虑大家都有。这是与履卦不同的两个卦中卦。那么履卦呢?除了双方共有的从“睽”往“家人”走,建立在“中孚”的互信基础上,还有两个卦中卦跟小畜卦不一样。一个是姤卦,夬、姤二卦相综,“小畜”跟“履”也相综,这都是必然的。这是由履卦的三、四、五、上爻所构成,姤卦代表颠覆现状,这不一定是坏事,有可能是新的发展机遇,不然履卦下面就不会是泰卦。姤卦虽然代表毁灭破坏,但是毁灭的另外一面就是创造,就看你如何把握这个难得的机遇。处理得不好,“姤”会要了你的命;处理得好,化危机为转机,就可以大大获利,创造全新的美丽空间。另一个不同的就是履卦二、三、四、五、上爻构成的同人卦,说明同样都是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同人”就是希望通过善意的互动,大家成为朋友。履卦中有同人卦、小畜卦中有大有卦,这就是这两个卦甘冒风险而不怕接触的主要原因,希望能促成“同样是人,理应人人都有”的“大同之世”。
履卦卦辞
履虎尾,不咥人,亨。
“履虎尾”,踩老虎尾巴。“不咥人”,“口至”曰“咥”,老虎的大嘴直接逼到面前要吃人了!“不咥人”就是不会被老虎咬死。作为猫科动物,老虎的尾巴是最敏感的痛点,万一踩到它,麻烦就大了。这就代表履卦所面临的人生重大风险无从回避,必须面对。同时,不要回避重点而只着眼于一些枝枝节节,那是没有用的。所以履卦要到泰卦,绝对要掌握最重要、最难克服的部分,如果能履险如夷,那就修成正果了。如果你看到老虎尾巴这个最敏感、最容易产生剧烈反应的部位,不敢动它,它就像人生的情欲——“贪嗔痴慢疑”一样,时时刻刻都存在,都在制造我们的忧悲烦恼。这是最核心、最难处理的,如果避开不敢碰,你的修行就不算数。
凶残的老虎是兽性的表征,象征生命中的种种危险,或者与生俱来的欲望。能不能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把它化解掉,而且敢于面对,真的去“踩”(“踩”就是落实执行),或者能不能战胜欲望?这些都是重要的历练。交际互动也是一样,你要了解对方的“老虎尾巴”在哪里,对方最在乎、最敏感的是什么。那是不能回避的,回避了就开不了后面的“泰”,迟早都要面对。最敏感的部分可能一碰就流血,若能妥善处理,让老虎不咬你,就可以亨通。“亨者,嘉之会也”,后面就可以进入泰卦了。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只要在最危险的阶段,把最棘手的问题处理好,双方获得共识,就有这个结果。
创意修辞法:卦名与卦辞不分开
《易经》从履卦开始,有一个特殊的修辞,即卦名与卦辞不分开,把卦名直接当成主动词,这样的卦有四个。像“履虎尾”,就是告诉我们,人生修行实践的功夫,一定要面对的就是老虎尾巴,一定要经过这一关,所以“履”是主动词,“虎尾”是受词。“履虎尾”,刚开始可能会有很大的风险,练到最后,好像有轻功了,踩上去若无其事,还刚好能搔到痒处。“不咥人”,那你就亨通了,可以跟老虎相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是否卦,卦辞是:“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也是卦名与卦辞不分开,这是有创作上的考虑的,让我们了解“否”与“匪人”几乎是等同关系,这样就会了解否卦这种黑暗的、人性沉沦的环境,为什么“不利君子贞”。
第三个就是否卦的下一卦同人卦,一样也是把“同人”当成主动词,“同人于野”,没有人讲“同人于朝”,即跟当权派靠近。“野”就是广大的,不管多么地广人稀的地方,统统可以“同人”,无所遗漏。“同人于野”的智慧正好化解坤卦上爻“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的冲突。一个是全球和平,跟所有人都能相处;一个是世界大战,“其血玄黄”。很多人就是急功近利,再不然就是攀援富贵,他才不愿意“同人于野”呢,只想“同人于朝”、“同人于富”,或者“同人于贵”,眼光从来不看广大的平民百姓。这种眼光,一开始就错了,只会制造矛盾和冲突。
第四个卦名与卦辞不分的就是艮卦,“艮其背”,“艮”是止欲修行,刚开始要从背对诱惑开始,练面壁的功夫。因为开始可能定力不够,等到一步一步循序渐进,“不获其身”,面壁有成了,再进一步修炼“行其庭,不见其人”的功夫。
所以这四个卦都是“功夫论”,而且很明确,直接把卦名引入卦辞。在《易经》篇幅有限的经文中,这种创意修辞法传递了更多、更丰富的信息。
履卦《彖传》
《彖》曰: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以柔履刚
“履,柔履刚也”,这里说的是唯一的阴爻“六三”,也是全卦之主。“柔履刚”,柔要掌握主动,以柔克刚。“六三”为柔,要跟其他五个阳爻接触,就像踩老虎尾巴一样,充满风险,所以“六三”就必须“柔履刚”。就像我们一生都在“履”之中,只有实践经历,才会积累经验智慧。俗话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等到各个不同位阶的工作都有实际经验时,你的人生就有履历了。履卦从初爻基层的历练,一直到“九五”君位领导人的历练,以及上爻退休的历练,从基层到高层、内部到外部、国内市场到海外市场,积累充足而丰富的履历,这才可贵。所以没有“履”的实际走一遭,后面是无法到达“泰”的。在“小畜”阶段酝酿的那些理论没有落实,是不行的。这就是讲人生经验的重要性,干过什么和没干过什么绝对不同,所以,即使碰到难缠的人、难缠的事都得去处理,如果没有实际接触过,单靠想象是行不通的。另外,以柔履刚,你是柔,人家是刚,始终把持着柔的精神去履刚,不硬碰硬,这就是练达做事的智慧。
“说而应乎乾”,“说”即“悦”,外卦乾代表刚,不管它怎么刚,怎么强,我都是悦(内卦兑),都能欢欢喜喜、和颜悦色地面对,这样就不会有任何问题。如果愁眉苦脸,带着担忧、恐惧或愤恨,绝不会有好下场。
做到了“说而应乎乾”,掌握内卦兑的“悦”字诀,“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就这么简单。“兑”也有兑现的意思,我们刚才一直强调“履”,就是不能老开空头支票,要兑现。换句话说,履卦《彖传》的作者根本不啰唆,他一看这个卦象结构,就直接提出“为什么有卦辞这么好的结果——履虎尾,不咥人”?是因为“说而应乎乾”,“柔履刚”。除了“六三”“柔履刚”之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爻,就是“九五”这一履卦的君位。“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履行帝位职责,一切行事作为都依照上卦“乾”的天理而行,所以没什么好惭愧的,不必“外惭清议,内疚神明”(曾国藩)。“光明也”,这几个字真是简练,“大明终始”是乾卦的境界,“含弘光大”是坤卦的境界,所以《易经》提到的光明,包含乾卦发光的内涵,与坤卦发散出来的光,是很圆融的境界。从乾到坤,从理到事,从“自强不息”到“厚德载物”,在履卦的“九五”中充分表现出来。艮卦也讲“其道光明”,修行止欲到最高境界,都有道光再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彖传》从卦的整体结构来看,对唯一的阴爻“六三”赋予极高的期许,希望它能好好地“柔履刚”、“说而应乎乾”,创造“履虎尾,不咥人,亨”的好结果。可是笑脸对人,和颜悦色,还要看人家如何回应。那就要看上卦乾的“刚”——领导中心第五爻的态度了。既然“九五”中正,而且处在履卦,那么就要大气,所以《彖传》对“九五”的期许是:“履帝位而不咎。”人家和颜悦色地释出善意,那么“九五”不但要接纳,还要有加倍的善意回馈,这样才能“不疚”,不辜负履卦帝位的身份,然后就可以“光明也”,刚柔互济,得到光明。
艮卦《彖传》云:“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这句话讲得非常清楚,“光明”是修来的。我们一直强调履卦与复卦的关系,复卦就能产生光明,剥极而复,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复卦初爻是“见天地之心”。像老子《道德经》也讲:“用其光,复归其明。”这就说明“光”与“明”是不同的,“光”是已经发散出来,为什么会发光?因为里面有明。道家的这种修行“用其光,复归其明”就是“复”,“其”都是指自己,不是说别人。也就是说用你在社会人群中的表现,追溯本心自然的明。
可见,履卦就是希望刚跟柔能够相处得好,大的不欺负小的,小的跟大的能够和睦相处;如此就是“其道光明”。但是“六三”即便是“说而应乎乾”,能否达到好的效果,还得看“九五”站在全卦君位的立场,或者站在上卦乾中心的立场,有没有好的回应。如果它能“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当然是前途光明。但也不排除“九五”对“六三”的善意不予响应,那就不会光明了。所以,卦的观点和爻的观点是容许不同的,有时吉凶祸福迥异。
履卦“六三”爻辞充满凶险,很可能以悲剧收场,但是《彖传》希望它好。它有可能这样好,只是实际操作爻的时候,不一定能做到,因为怕它为了私人利益而感情用事,情欲蒙蔽理智。虽然落实在人生实践时,爻会有很多不理想的表现,但是卦还是会给它一个整体的、善意的预期。毕竟卦是从整体看,爻是落实操作,不可能涉及每一个爻的私人利益,以及自身认知的局限。所以,“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是卦的观点,整体希望履卦好。《序卦传》说“履而泰然后安”,就是希望“九五”要表现得有风度,大人有大量,能够促成整体和谐;可是落到实际的爻上却没那么容易,因为“九五”爻辞是“夬履,贞厉”,充满动荡不安的危险因素。
从卦到爻,就是从整体到局部,落实到每一个个体细微的部分。哪一个爻里面是非多、困难多,这也是很实际的,不能说哪一个观点错了。卦的观点正确,爻的观点也正确。我们要不断地转换观点,先对卦有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提出一些预期,做出像《彖传》那样的结构形势分析;实际落实到每一个爻时,就要了解爻的观点,以及实际执行上的困难。所以爻辞的吉、凶、悔、吝等各方面的评估,与整体的卦相比若有差距,那是很正常的。等到全程历尽,完成每一个爻的阶段修炼,再回顾时,还是可以回到卦的观点,从整体形势去看。
这一点可以和禅宗的“三阶段论”相互印证。最早的卦辞或《彖传》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是初期第一层的整体印象。像少年时期看世界都很单纯,等到投入实际人生历练,会发现人生好苦。那就是爻的观点——始壮究、始壮究,你会感受到很多限制,很多不和谐,这是第二层印象——“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等到这两层观点都体悟了,由卦、由爻再回头检视一路走来的历程,你会发现卦的观点还是有其正确性,那么在爻所经历的种种滋味,就没什么好在乎的了,而你的境界也由此得到升华——“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这就是很多人学《易经》想不通的地方:为什么卦的吉凶和爻的吉凶不一样?怎么会一样呢?有时候一样,有时候不一样,这是绝对允许的。可是最后经过卦、爻、卦的轮回,可能依旧是圆融的。换句话说,少了哪一个环节,这个卦所象征的人生处境都不完整。因此我们一定要从整体、局部作面面观,理想、现实、大环境、小阶段都历练过,人生的学分才算修完。我们看履卦《彖传》就很明显,都是讲正面的,希望亨通,希望光明,可是随后进入每一个爻就会发现:爻的压力怎么那么大?甚至,怎么会出现那种状况呢?
另外,也可以从家庭伦理关系、阴阳互动的关系去理解为什么“履虎尾”有可能“不咥人,亨”;履险如夷,为什么倡导标榜“和为贵”。很简单,履卦下卦兑是少女,上卦乾是父亲,在八卦之中这两卦的地位和分量是天差地远的两个极端。乾卦至刚至健,是父亲,兑卦是最小的女儿。相差最远的两个极端,反而有可能处得很好,而且最小的女儿还占尽优势——“柔履刚”,可以把老爸当马骑,老爸乾卦不是没有摧毁兑卦的实力,但因为实力差太多,他爱都来不及,怎么会想去摧毁?这也是人情伦理很自然的体现。少女一定是吃定老爸的,兑卦一笑一撒娇,乾卦再强,不仅一点刚性都没有了,还得想办法取悦他的小女儿。我讲这样的话绝对有代表性,因为我们根本就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易经》讲的这种人情人性的道理。我们在外面也是会“击蒙”的,不会随便让人的,可是在外面再怎么凶悍,回到家里看到女儿,全完了,一点辙都没有,那就是我们的“罩门”。履卦就是运用少女吃定老父这一套,不管实力差距,金钱收入差多少,反正他赚多少都是你的。这就是世间的上下悬隔,一物降一物,少女吃定老父。这种至柔克至刚的智慧就这么来的,很有道理。大家有这个认识,就懂得世间没什么不可能,以后看事情,就可以从各种角度去看。
履卦《象传》
《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我们接着看《大象传》。《大象传》把上下内外和平相处的权利义务都明确化了,没有例外,只要照做就好。履卦是一个组织,不同的爻位代表从低层到高层、从内到外的不同阶层,绝不是上面剥削下面,下面谄媚上面,而是每一个爻位各尽其责,这才是一个和谐的社会。所以履卦非常强调上下,因为“上天下泽”,“乾”本来就高高在上,“兑”本来就低低在下,这就凸显履卦的上下关系。任何组织能把这种上下关系处理得好,这就叫“履”。
“君子以辨上下”,在互动关系中,一定要分清楚彼此的权利义务,如此才能“定民志”。这正是履卦比小畜卦强的地方,老百姓的想法、志向都是安定的;小畜卦的“密云不雨”,一切都是模糊不定的,让人焦虑不安。履卦明确规范上下内外的互动关系,权利义务才得以保障执行。“君子以辨上下”,就像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关系,实质是什么?可以明确地讨论,不必回避。过去怕触犯忌讳、难以开口的,现在双方慢慢都可以开诚布公、互相尊重。这就是“小畜”到“履”的明显变化。
所以,在一个“和为贵”的环境下,双方关系明朗化,老百姓也安定了。台湾地区过去因为两岸分立的特殊环境,长期处在“密云不雨”的状态下,未来如何不知道,很多事情都缺乏保障,有时候政治风向变了,环境趋于险恶,百工百业很难做出需要长期耕耘才能获益的规划与投资。每次两岸关系紧张,就有些人马上贱卖产业,跑路去了;等到发现没事,再悔不当初跑回来。几次这么一来一回,大半辈子就耗完了,这不是无聊透了吗?可是人在这种“密云不雨”的环境中,你要做三五年,甚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长期发展计划,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只能且战且走。现在两岸关系明朗化,虽然还没到“泰”,但至少已经看得到迹象了,这时候就可以“辨上下”、“定民志”,坦然面对,像老虎尾巴这种敏感的忌讳都可以碰了,大家敢做长期规划,例如投资、搞教育,或者进行中长期的地区发展。
这就是《大象传》“辨上下,定民志”的意义所在。上下内外如果充满不确定因素,那么谁都没法脚踏实地长期实践。就像一个公司岌岌可危,哪一天会倒、会歇业都不知道,那么公司里的人怎么会有心思好好做事呢?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虽然可以暂时应对,但很多重大的事情,有时一代人做不完,要好几代人接着做,那就非得有长期规划不可。“辨上下、定民志”之后,就有可能进入“泰”的环境,国泰民安。我们将来学泰卦会看到《彖传》说“小往大来”,小跟大之间往来了,“上下交而其志同”,因为“定民志”了,大家志一同,就“上下交”,有上有下,上下之间互动交流,创造一个“泰”的环境。所以在上下交之前,先得“辨上下,定民志”,规范一个健康互动的关系,大家照着游戏规则玩,就会由履卦进入泰卦。
《易经》还有其他涉及“上下”的地方,我们简单整理一下。履卦与泰卦强调上下,履卦的交卦夬卦《大象传》也讲上下:“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上游积满了水就要往下倾泻,让中下游可以灌溉农田;同样,在上位的君子拥有丰富的资源,就要“施禄及下”,将资源释放出来照顾下面的百姓,这样上下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和谐相处,让彼此获利。所以不管是“上天下泽”的“履”,还是“泽上于天”的“夬”,都强调上下之间的互动交流。再一个就是夬卦六爻全变产生的剥卦,也强调上下。剥卦《大象传》说:“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意思是说,上位者要厚待下位者,要是下面的基础不稳,上面也维持不了多久。在剥卦这么岌岌可危的状况下,《大象传》还是从上下互利的角度,要求我们赶快修德弥补,因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没有下面哪有上面?
全履之象
在进入履卦六爻之前,再跟大家提一下履卦六爻全变的错卦——谦卦。谦卦是忧患九卦之一,也是六十四卦中最得圆满善终的,而且不光是人间得善终,面对宇宙整体的存在——天地人鬼神,都是“谦。亨,君子有终”。要达到“谦。亨,君子有终”的终极目标,第一步功夫还是“履”。谦卦是忧患九卦第二卦,履卦是第一卦;没有“履”,哪里来的“谦”?况且从“履”到“谦”,中间还得经过泰、否、同人、大有四个卦。这是什么意思呢?乾卦是创造、天理的象征,乾卦第三爻爻变是履卦。乾卦第三爻“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是在日夜奋斗的人位,人行天道,就是“履”。谦卦感通天地人鬼神,又是履卦的错卦,我们结合乾卦第三爻的人行天道,和履卦六爻全变、触类旁通到谦卦的天地人鬼神,整个就是在讲人想要通天地人,甚至加上鬼神,必要的条件就是通过“履”的行道修行。所以“履”、“谦”两卦的《彖传》都提到“光明”,其义在此。
履卦的卦辞和爻辞都有“履”字,这就叫“全履之象”。不管是初爻以初生之犊的身份在社会基层历练,还是到上爻退休了,都不能不“履”,可谓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人生只要一息尚存都在“履”,否则一切不算数。初爻“素履”,“履”的时候贵在保持本色,不要搞那么多华而不实、五颜六色的包装。二爻“履道坦坦”更有意思,开始行道了。三爻“跛能履”,即使跛脚了,走起来很慢,也很难看,但还是得履。
四爻“履虎尾”,这是直扣卦辞核心,触碰最高的风险。第四爻是行政高层,如同“履虎尾”般,天天得战战兢兢,唯恐一出错就会影响初爻基层民众的福利。此外四爻“踩老虎尾巴”也是功高震主的意思,因为上面就是履卦的君位“九五”,离权力核心太近了,两刚相持,正是“或跃在渊”与“飞龙在天”的紧张关系。所以“九四”必须“阳居阴位,刚而能柔”,面对伴君如伴虎的局面,身段要柔软,掌握“和为贵”的原则,仔细揣摩“九五”这只大老虎不能碰的罩门在哪里,免得一不小心踩到老虎尾巴,怎么死的都不知道。“飞龙在天”这种最高领导人很难伺候,那个位置压力大,猜忌心强,所以离核心越近越危险。我们从乾卦、坤卦开始一直都在强调这个危险性,履卦更重要的是要摸清楚“九五”的罩门在哪里。法家韩非子有一篇传诵千古的文章《说难》,说明下卦兑如何说服上卦乾——“说而应乎乾”。韩非子在这篇文章中说到,想要说服君王,先要从很多方面去了解他,这并不容易,因为很多表面的东西仅供参考,有时候“寡人有疾”,有弱点、有“罩门”,所以要仔细揣摩君王的性格好恶。韩非子以“龙”为例:“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高手可以驾驭龙,就像“时乘六龙以御天”,就是骑在龙身上也没关系,好比骑在老虎背上,老虎不会咬你。龙身上其他鳞片你顺着摸没事,在龙的咽喉下面有一片鳞不能随便碰到,那就叫“逆鳞”。你要是得意忘形,骑在龙身上乱摸乱拍,不小心碰到逆鳞——就像虎尾一样是最敏感的痛点,不管平常跟你关系多好,它跳起来就会杀人。所以“履虎尾”、“批逆鳞”是作为高干的“九四”最痛苦、最沉重的隐忧。可见,履卦“九四”在实际履行职责时,最难的就是伺候老板。
五爻叫“夬履”,履卦的交卦是夬卦,这一点很有意思。履卦君位跟交卦有关系,我们可以把履卦“九五”当作夬卦与履卦的交集,既有夬卦的内涵,又有履卦的内涵。“夬”是做决断、做决策,履卦君位虽然不用去忙那些琐碎的事,但他要履行的职责不就是做正确的决策吗?“夬履”就是“九五”不可逃避的责任,既要光明,还要“履帝位而不疚”;决策错了,下面怎么认真执行都是错的,所以拍板定案、最终决策就是“九五”不可回避的天职。“九四”不是最后决策者,只能提案、参与讨论,那么“夬履”的压力很大,要敢做决策、当机立断。上爻是离开职场,退休了,但还是要“履”——“视履考祥,其旋元吉。”这句话真正的意思我们在具体的爻辞中再讲述。
总之,不管是初爻还是上爻,不管是在职还是退休,任何一个位置都在“履”之中,需要终生学习、终生实践,这就叫“全履”,这是履卦的特性。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论语·季氏篇》有一段话:“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这段话是孔门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全方位的观点,对后世影响很大。这里结合几个卦,谈谈这段话的三个结论——“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均无贫”,不论财富、资源、地位,合理的分配可能比生产总量还重要。经济学讲生产和分配,如果生产造成社会分配不均,整个社会环境就不可能安定。如果上下地位悬殊,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自然会产生危机。所以,国家、社会在各方面都调整到一个均衡的状态,当然就没有贫;大家日子都过得不错,自然没有那么多怨。“均无贫”是谦卦最强调的。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发展,绝不容许出现某方面独强、其他方面却很弱的情况。前苏联垮台了,美国继续称霸,因为美国社会在文化、政治、社会、经济各方面都有均衡的发展。养生也是如此,不论胖瘦,均衡是最重要的。
“和无寡”就是小畜卦与履卦,《杂卦传》说“小畜,寡也”,“小畜”的问题就是资源不足,小国寡民,备受欺负。要如何消除“密云不雨”、“小畜,寡也”的问题呢?就是履卦的“和”。只要落实“履以和行”、“履和而至”,小大之间能“和”,就没有小国“寡”的问题。
小畜卦跟履卦解决了“和无寡”的问题,下面就是“安无倾”的问题——“履而泰然后安”。泰卦最后一爻泰极否来,“城覆于隍”,那是倾城倾国的象,好不容易得来的“泰”在旦夕间倾覆了。倾覆就代表不安,如果泰卦能做到“安”,就不会由“泰”变成“否”。如果真正安定,国家不会灭亡,公司不会倒闭,这就是“安无倾”。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在《易经》的卦序上,大概就是这几个卦串在一起,要是都做到了,那就是太平盛世、和谐社会。
履卦六爻详述
初爻:特立独行
初九。素履,往无咎。
《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素履”,保持本色曰“素”,不加工,不掺添加剂,没有人为的矫揉造作,就是朴素。在讲人生实践修行的履卦之中,第一步就强调“素”字,这是颇有深意的。“初九”是“潜龙勿用”的位置,越朴素、越自然越好,不要夸张,不要虚浮,该怎样就怎样,保持本色去履行、实践。有些人“需于名”、“需于利”,急功近利,违反素志,就履行不下去了,结果当然不可能变成泰。“往”是根据既定的主张、志向往前奋斗,自然“无咎”,要立于不败之地,绝不会有大问题。如果不能自然朴素地“履”,就不会有后面的“往”跟“无咎”。一开始就不学好,不肯脚踏实地,沾奸取巧,巧言令色,那就完了。
《象传》说:“素履之往,独行愿也。”这句话意思更深刻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愿,只是小愿、大愿之别。即使大菩萨、大佛、老佛也各有他们的愿,观音菩萨救苦救难、大慈大悲,也是愿,但都得从初爻干起。人人都想行愿,都希望人生满足,可是不能老想,要一步一步地做。俗话说:“不怕慢,只怕站。”所以一开始就讲行愿,“素履之往”就是这个意思。“独行愿”,就是你一个人做,特立独行,不受影响,像“潜龙勿用”一样:“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易经·乾卦·文言传》)不是做给人家看,而是自己做了心安。脚踏实地在基层历练,因为我心中有愿,要以实践验证真理。刚开始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可能没什么同志,因为初爻是“独行愿”,自己对自己负责。
简单提一下“独”这个字。“独”是名词,“慎独”的独。在人生行道的履卦第一爻,就把“独”这个内在生命独一无二的特色拈出来了。任何人、任何生命都不会完全一样。蒙卦第四爻“困蒙,吝”的《小象传》就说:“困蒙之吝,独远实也。”所以蒙卦第四爻爻变就是未济卦,不能成功渡彼岸,因为“独”没有开发出来,只是暴殄天物,再高的位置也没有用,白忙活一辈子。在《中庸》《大学》中,“独”字也很重要,如“慎独”。过去对“慎独”的理解是很迂腐的,所谓的“君子不欺暗室”,可以说完全错过了中国心性之学一个重要的发明。这个“独”是名词,就是“乾道变化,各正性命”的主要内涵。也就是说,任何一个自然生命,都既有它共通的、也有它独特的地方,而那与众不同的特点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蒙卦最重要的是建立独立自主的人格。一个组织要有发展,不可被取代的独门绝活才是真正的竞争力。
不只传文讲“独”,经文也讲“独”,如复卦第四爻“中行独复”。我们刚刚讲蒙卦第四爻的《小象传》“独远实”跟履卦初爻《小象传》的“独行愿也”,都还是《易传》,但是复卦四爻的“中行独复”却是经文,这是很值得注意的。要行中道,恢复那个“独”——生命最内在的特质。“在身曰心,在己曰独”,“心”跟“独”的不同在于,心是共通的,所以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同人卦能够“同人”,就是大家有同理心,我们不说“人同此独”,因为“独”是与众不同的,是“各正性命”、每个人都要修行完成的部分。有共通性,也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后者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在强调内省修行的“素履,往无咎”时,《小象传》就用“慎独”的思维告诉我们,不要回避生命中的各种风险,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倘若你自己的“独”没有开发出来,修一辈子都是白修,因为人云亦云,没有自我,多一个你不多,少一个你也不少。
《小象传》的“独行愿也”,可谓语重心长,告诉我们在“独行愿”、“素履,往”的时候,不要空谈,人生苦短,好好做、好好修都来不及,哪还有时间跟人家起口舌之争呢?
履卦“初九”爻变为讼卦,讼卦初爻就说不要跟别人争吵;若有不平,说清楚就好了,“不永所事”,“小有言”,不要纠缠,讼到底的结果一定凶。讼卦初爻一变就是履卦,说明实际行动胜过耍嘴皮子,所以《小象传》说:“虽小有言,其辨明也。”这就是讼卦初爻爻变重实践,少做口舌之争的意思。现在倒过来还是一样,履卦“初九”“素履,往无咎”、“独行愿”,强调实践的履卦,更没有空去作口舌之争了。如果不加紧时间干,这个爻一变,由实变虚,就变成讼卦,天天去跟人家争讼,自己陷进去了,“独行愿”当然不会有进度。
“尚行不尚言”,真正懂的人,就会利用履卦初爻这个大好时机,好好地“独行”造就自己,不做“讼”的事情。有些人的“愿”比较卑微、比较务实,有些人的“愿”生就不凡,想要治国平天下、利益众生,甚至想通天通地。不管多大、多小的愿,都得扎扎实实从第一爻“素履”开始做起,这是基本功。履卦初爻就是你心中的愿,不管它能完成几分,能驱动你实践就可以了,不然老是一个愿挂在那里。从小写作文就开始谈“我的志愿”,结果到老了再一看作文本:哎呀,我都还没实现呢!所以立志不要吹大牛、不切实际,要可行的,还要可以“独行愿”,敦笃实践。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最后才是笃行。乾卦《文言传》最后也强调力行实践,这是人生没办法回避的。
在初爻“素履”踏出人生第一步时,值得再三强调的是“履”字。“履”字在《易经》中是很重要的。像坤卦第一爻“履霜,坚冰至”,第一个字就是“履”,而且一开始就不顺利,一踩就踩到霜。上经最后一卦离卦是人类文明的卦,第一爻第一个字也是“履”:“履错然,敬之,无咎。”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敬慎其事,脚一抬起来,下面那一步一定要踏对,没把握就别踏下去。不管是“履霜”还是“履错然”,第一步都错误不得。为什么坤卦第一爻、离卦第一爻有那么严厉的警告,就是要我们在踏出第一步之前,必须看清楚、想清楚,因为凡是跟“履”有关的,都有“虎尾”一般的高风险。人生在世,其实就是两件事:一个是“志”,一个是“行”。以屯卦第一爻《象传》说“志行正也”,看对了,想对了,志正确了,下面就是行,缺一不可。
中行独复,自强不息
有关“独”的意义,《易经》的注解多数语焉不详。在比较关键的问题上,往往缺乏精确、到位的理解,所以我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另外,要对“独行愿”有彻底的理解,诸位需要好好读《中庸》《大学》,才能掌握《易经》这一从理论到实践、由内而外、由下而上、由个人到群体的精密思维,尤其是“慎独”。《大学》的核心是“三纲领、八条目”。“三纲领”就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条目”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慎独”就是解释这个核心的部分,换句话说,还是从发挥的立场来谈的。但是《中庸》是把“慎独”当作一切的根源,先有“慎独”,其次才是“中和”。所谓“中和”,就是“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喜怒哀乐”是人的感情,所有感情在没有发动之前的状态,叫做“中”;如果喜怒哀乐发出来了,能够发得恰到好处,“发而皆中节”,这就叫“和”。这是“中”与“和”的关系,一个是没有发出来,一个是由“性”发展成“情”,而且恰到好处。“中”是天下的大本,“和”是天下的达道,“致中和”,宇宙自然、天下国家,一切都能搞定。
在“中和”的理论之前,就是“慎独”,所以“慎独”是“致中和”的基础。按照《中庸》的说法:“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率性”,顺着天性自然去做就是“道”。谈到“修道之谓教”之后,马上导入“慎独”。“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我们所追求的这个道,片刻都不能离开。“可离非道也”,如果一个真理大道可以片刻离开,那就不叫道了。后面就讲“慎独”,“莫见乎隐”,一个隐微不显的东西,在深刻的修行反省过程中,就可以清楚看到它;“莫显乎微”,“微”的东西其实是显而易见的;“是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慎独”就在这里提出来了。简单讲,“慎独”是在“中和”之前,在“天命”与“人性”之后。
我们前面提到复卦第四爻的“中行独复”,“独”是一阳复始的初爻,就是天地之心,一个道的显现。复卦内卦是震。“帝出乎震”,代表生命内在的核心主宰;外卦是坤,代表广土众民、芸芸众生。初爻在实际行道时,相应与的“六四”“独”就可以“复”,然后就“以从道也”,所行的中道也得以达成。所有众生不论怎么做,一定不能背离内卦震,不但不能背离,每一个人的“独”如果都确立起来,你有你的独,他有他的独,还能刚柔互济、阴阳和合,就可以成中道,中道之后可以和谐相处。
两独之间不见得不可以找到和谐相处之道,那就是刚柔互济、阴阳和合的持中之道。所以一阴一阳能够和谐互补,需先以乾卦自强不息的精神,建树独立的自我。大家都自强不息,有独立自我之后,刚柔、大小、阴阳的互动接触,都能像坤卦讲的“厚德载物”那样,维持群体的和谐,那就是“中”。所以“中”是建构在“独”的基础上,正如乾卦《彖传》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后面才是“保合太和,乃利贞”,也是先“独”后“中”。如果自己不完整,“中”就变成附庸,更谈不上彼此产生创造性的互动、激发。夬卦的三爻和五爻也是一样,先是第三爻的“独行遇雨”,然后是第五爻的“中行无咎”,三爻的“雨”也是“致中和”的结果,先得独行,然后居上卦之中的五爻才行中道。总而言之,内独外中,先独后中,“独”是“中”的基础,完整的个体生命,是个体跟个体之间和谐互动的先决条件。“独立不惧”,像“潜龙勿用”一样,“遁世无闷”,这是一种处世首先要树立的东西,不然一定随风就倒。像我们学过的蒙卦第四爻“困蒙之吝,独远实也”,之所以会困,就是因为内在的自我特色没有发展出来,即使在四爻的高位,内在都是空虚的。
二爻:谨守中道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如果初爻树立起来了,自然而然进入第二爻,就有中道的可能。“履道坦坦,幽人贞吉”。第二爻的爻辞很美,因为“初九”打下扎实的根基,才会有第二爻这种中道的涵养,光明磊落,坦坦荡荡,面对外面的名利诱惑丝毫不动心。“中”是从“独”而来的,所以“九二”“刚而能柔”,没有火气,“阳而能阴”,居下卦兑之中,兑卦是最会感情用事的,喜怒哀乐爱恶惧是人与生俱来的,可是在“九二”“见龙在田”的位置,能够守得住。“履道坦坦”,走在大道上坦坦荡荡;“幽人贞吉”,而且耐得住寂寞,像隐士般过着幽居的生活。一般来说,像乾卦“九二”讲“见龙在田”,应该有所行动才对,可是履卦“九二”有危机,因为上面有“六三”,“六三”和“九二”阴乘阳、柔乘刚,是典型的感情用事、情欲蒙蔽理智的象。“六三”很可能是整个履卦人生行事的破功之位,会有最惨烈的结果。二爻离它这么近,很可能受到干扰、诱惑,以致守不住,所以“九二”要避免“六三”的负面影响,就要耐得住寂寞,就要“遁世无闷”、“独立不惧”。但在处理过程中,不见得要得罪“六三”,还是可以恰到好处地维持“中”与“和”;不配合,不同流合污,而且不受迫害。“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因为有初爻“慎独”所建构的深层内在生命做基础,二爻虽然得面对三爻这个败坏的因素,但它能“中节”,既不得罪“六三”,又不会卷进狼狈为奸的圈子。这是很需要功夫的。像屯卦,生命刚开始的第二爻要搞好群众关系,要“匪寇婚媾”,广结善缘,最好找到可以密切配合的婚媾对象,但是“十年乃字,女子贞不字”,即使等上十年也要等。面临短期诱惑时,你可以婉拒,不曲意逢迎配合,坚持自己的原则,既不得罪人,又不树敌,道理都是一样的。屯卦第一爻“磐桓,利居贞,利建侯”,就是树立自我,做的就是“独”的功夫。等到第二爻要跟外面互动了,“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合得来的当然要争取,等再久都要等,合不来的也不要翻脸,所以屯卦第二爻爻变为节卦,“发而皆中节”。《易经》卦序的规律也是如此:第一卦乾卦“自强不息”,搞好自己的“独”;第二卦坤卦“厚德载物”,处理好所有群众关系,那就得用柔,做得恰到好处。任何卦第一爻都是“潜龙勿用”,搞好自己;第二爻“见龙在田”,处理好群众关系。履卦第一爻当然就是扎好“独行愿”的根基,第二爻面临形形色色的群众关系,虽然运气不好碰到第三爻,但既要守得住,不屈从合作,又不能影响到彼此关系的和谐,所以“履道坦坦”,还是走在坦荡荡的大道上,绝对不走小路。
“九二”是“幽人”,要拒绝“六三”的诱惑,当然要放弃世俗名利等很多东西,可是他绝对守得住,所以会“贞吉”,除了谨守大原则,也不会伤害自己。正如《象传》所说:“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讲得很清楚,也是先独后中,所以“不自乱也”,自己绝对不会乱了阵脚。前面的比卦、小畜卦,也都在讲这个东西。像小畜卦第二爻“牵复,吉”,《象传》说:“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不自失”、“不自乱”是同一回事,既不丧失自己的立场,也不得罪人。比卦第二爻:“比之自内,贞吉。”同样有内功,“比之自内,不自失也”,不会迷失自己。履卦第二爻的“中不自乱”,一样是以“独行愿”为基础。
人生处处是试炼,按爻辞来讲,第三爻本身将来是一塌糊涂的,“九二”面对第三爻,不管跟它有任何正面的配合,或是负面树敌的瓜葛,都是吃不了兜着走。这种一方面要维持自我、树立自我,一方面要善处社会关系的理论,都不是在做文章,要做到是很不容易的。像有些国家的政党轮替是很自然的现象,可是这些国家还没上轨道,不论文官、武官,在上台下台之间,搞得麻烦不断,都是这种内外的关系没处理好。“履道坦坦,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我们学过《易经》,心平气和地拿现实人生去想、去印证这些道理,会发现人生处世的材料真是丰富得不得了。你看韩国的卢武铉,“或跃在渊”,一跳下去,粉身碎骨。可见,贪恋权力,没一个有好下场。看过韩国历届卸任元首的悲惨遭遇,有谁还敢参选总统呢?其实,只要事先评估一下自己在类似履卦第二爻的处境时,做不做得到“履道坦坦,幽人贞吉”这八个字就可以。做到了,坦坦荡荡,应付自如,就不会有后遗症。所以,这个爻一变是“元亨利贞”四德俱全的无妄卦,起心动念,没有妄念、妄想,在行动上也不会轻举妄动。世上的很多天灾人祸,不都是自取的吗?因为妄念一堆,想名想利,就没想到会有灾祸。一个人真正做到没有“妄”,当然“元亨利贞”,可是确实太难。无妄卦的“元亨利贞”是一个理想状态,真做到百分之百的“无妄”很难。人多少都有一些妄想、妄念,这个“妄”一旦萌发,一不小心就会成长、发展,慢慢就会要你的命。就像无妄卦的“匪正有眚”,眼睛看不清楚,误判形势,“不利有攸往”,然后天灾人祸并至。“九二”就要在履卦的人生修行实践中谨守“无妄”的原则,不妄动,不妄想,才做得到“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就学习《易经》的人来讲,一开始读到“履道坦坦,幽人贞吉”这八个字,就算不能透彻了解,也会有所感应,明知不容易做到,但心向往之。所以我还在职场做事的时候,就请了书法很好的老友龚鹏程写了这八个字,挂在我的办公室里当座右铭。现在不做事了,就摆在客厅当作镇宅之宝,不管什么妖魔鬼怪,统统都不怕,因为“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嘛!
三爻:志行失当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咥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第三爻问题大了。如果给《易经》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列排行榜的话,这个爻一定是名列前茅的凶爻。履卦第三爻是一个非常惨烈的例子,人生要小心的地方也就在这里。
我们看爻辞,“六三”是人位,“三多凶”,阴居阳位,不中不正,又处下卦、内卦兑的开口处,滥情纵欲,私心泛滥,妨碍人生行道,而且欠缺风险意识,风险管控不当,口不择言又爱表现,都可能造成凶的结果。它跟“九四”刚好相反。履卦有“履虎尾”之险,但是三爻太轻慢了,所以招来极大的祸患。第四爻就是把“六三”当成前车之鉴,尤其地位又高了一阶,由内而外,由下而上,而且阳居阴位,刚而能柔,跟“九五”之间的关系也处理得不错,结果当然不同。
我曾多次强调,很多卦的“六三”因为阴居阳位,不中不正,不当位,没有实力还硬干,下场都很惨烈。“九四”也不当位,也不正,却通常有不错的结果,因为它是阳居阴位,有实力,有智慧,有风险意识,行事小心翼翼,位置越高越低调。所以,很多卦的“九四”比“六三”要强很多,道理就在于刚而能柔。“三多凶,四多惧”,三爻和四爻都有风险。只是三爻欠缺风险意识,最后被情欲埋葬;四爻有风险意识,低调有终,风险管控成功。
我们再看履卦“六三”。履卦六爻中,“六三”的爻辞最长,是从负面提醒人、警告人。“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还有一个尾巴“武人为于大君”。什么意思呢?卦辞明明讲“履虎尾,不咥人,亨”,可是三爻不一样,“履虎尾”,结果“咥人,凶”,被老虎咬死了。大家要注意,卦辞讲“履虎尾”,三爻、四爻爻辞也讲“履虎尾”。但是三爻“履虎尾”被老虎一口咬死;四爻“履虎尾”最后却“终吉”。同样都“履虎尾”,结果却一凶一吉,这是怎么回事?三爻和四爻都是人位,承上启下,多凶、多惧,最容易出状况。因为“眇能视、跛能履”,所以才会冒高风险,以致出了大纰漏,没有平安度过。“眇”是“少目”,就是少一只眼睛,用一只眼睛看世界,视角有障碍,所见一定是片面的、狭隘的,这种人往往抓不到重点,不懂得什么是当务之急,搞不清楚事情的轻重缓急,常常误事。这都是“眇能视”可能产生的结果。
光看法、观点有问题还不是最严重的,毕竟还没到实践的地步,还有办法挽救。最严重的是“跛能履”,走路、实践的能力有缺陷。与健康人相比,跛脚一般都走不快,步履蹒跚,执行力大打折扣。三爻看法狭隘,做法也有问题,竟还敢去踩老虎尾巴,冒犯强敌最敏感的痛点,结果当然是“咥人,凶”,被老虎一口咬死。《象传》解释得非常清楚:“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不是完全没有,而是能力不足。一般来说,人就是要耳聪目明,看得清楚;“不足以有明”,表示智慧不足,勉强能看,但是看得不清楚。《象传》对“跛能履”的解释是这样的:“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象征行动能力、执行能力有严重的缺陷,没办法参与行动,不免受到排挤,若心里愤懑不平,甚至铤而走险,当然会被老虎咬死。“咥人之凶,位不当也”,“六三”位置不当,这就不用多作解释了。
武人干政的危险
三爻更麻烦的还在后头呢——“武人为于大君”。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卦辞希望能避开被老虎咬的命运,结果却是如此惨烈,这可能跟“武人为于大君”——角色错置、不恰当的职务安排有关。我以前讲过师卦(参见拙著《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师卦就是一个武人的卦。劳师动众,通常要讲究兵法、策略,才能在战争中获胜。所以师卦的“丈人”——第二爻很重要,而第二爻正是典型的武人角色。但问题是,师卦“九二”虽然是领军大将,影响整个战争成败,至关重要,可是登台拜将的政治领袖是师卦的君位“六五”,也就是“大君”。以政领军,军事服膺于政治,永远是一个有效管理的常态。在师卦来说,“九二”是武人,“六五”是大君,“六五”与“九二”相应与,应该采取配合的关系,使得政军关系、国君与将领之间的关系和谐。这是两个角色的配合,倘若两个角色都由一个人承担,就很容易出乱子。履卦“六三”的“武人为于大君”,偏偏就是由武人扮演大君的角色。为什么说师卦的“六五”是大君呢?因为第六爻直接就说,打胜仗之后,“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要明令赏罚、酬庸恰当。随后的比卦“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先王”就是师卦第六爻和第五爻的“大君”。师卦第二爻就是“武人”,武将在战场上可能连战皆捷,但不见得适合做一个需要全方位调和鼎鼐的政治领导角色。当然,武人身兼政治领袖而建功无数的也不是没有,但的确太少了,而武人干政造成的历史灾难不可胜数。
履卦“六三”就像武人一样,柔而能刚,在“眇能视、跛能履”的情况下都敢冲锋陷阵去冒险。他这样逞强斗勇,缺乏大君必须具备的观照全局的政治协调眼光,所以并不足取。而且军人扮演政治领袖的角色,可能会把国家搞得一团糟。古人云“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也就是说,在马上得天下,不能在马上治天下。我在师卦讲过,这两个角色如果混淆了,很容易造成“履虎尾,咥人,凶”的后果。军事有兵法的操作原则,政治有政治的运作法则,很难求全才。《象传》说:“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让武人扮演大君的角色,这种不当的人事安排是很危险的,就算打天下时武人能发挥作用,在治天下时,却未必能得心应手。像现代企业,开拓业务能力很强的人,一旦进入管理阶层,不见得会有好表现。老板论功行赏时,不当的奖赏不仅会害了他,也会害了自己。因为武人的志是刚的,“六三”阴居阳位,明明没有行刚的政治智慧,勉强靠着一股蛮干的勇气去冲锋陷阵,就会造成“履虎尾,咥人,凶”的惨烈后果。不过在巽卦初爻,却需要武人做事的风格,才能破解那种犹豫彷徨的局面:“进退,利武人之贞。”所以武人干事业不见得都坏,就看用在哪个时间,用对了就好,否则劳而无功。
关于“武人为于大君”,我们再提一下。美国的麦克阿瑟将军曾想竞选美国总统,那还是在他从军阶段,结果却一败涂地。他本人在“二战”时期可谓战功赫赫,称得上是模范军人,但是以他那种英雄个性,如果真选上美国总统,恐怕不会比艾森豪威尔做得好。艾森豪威尔既是“二战”的联军统帅,又是后来的美国总统,真的是“武人为于大君”,要把这两种角色巧妙地融合为一,而有最好的表现,真的不容易。历史上这种情况通常都是悲剧结局。
另外,“六三”的“志刚”,与履卦“和而至”、“以和行”的柔和性格有点格格不入。这么刚,只会硬碰硬,怎么能跟人家和谐相处?而且阴居阳位的“刚”是假的,全是靠一股气撑出来的。兑卦的开口,在口头上不愿意服输,但根本没有实力,不禁打。这个爻之所以会有“刚”的假象,就是因为“六三”爻变就是乾卦,还有比乾更刚的吗?但这里明明有大缺陷,作为唯一的阴,“刚”是有问题的,如果偏要这样干,很快就会破功。
《易经》中的“眇能视”、“跛能履”
“眇能视,跛能履”,眼光和做法都有问题,偏去踩老虎尾巴;自己有双重残疾,还敢去惹强大的敌人,去冒最高的风险,如果被老虎咬死,也不能怪别人。然后还要用武人的风格扮演政治领袖调和鼎鼐的角色,能力是有所不足的,这是专业角色的错置。所以,光“志刚”是没有用的,因为履卦看重的不完全是想法。每个人都有想法,都有“志”,能实现想法才是关键。“志刚”意味着接下来的行动不会刚,因为刚的“志”完全没有谈判空间,没有妥协的可能,最终只会造成“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的局面。
在第五十四卦归妹卦中,会再一次碰到“眇能视、跛能履”的问题。归妹卦是雷泽归妹,履卦是天泽履,下卦、内卦一样,只是上卦、外卦不同;履卦是健行的乾,归妹卦是行动的震。归妹卦第二爻“眇能视,利幽人之贞”,和履卦第二爻“履道坦坦,幽人贞吉”是不是相关?因为你“眇能视”,观点可能有问题,所以“利幽人之贞”,不随便轻举妄动才有利。归妹卦第二爻就是:怕自己看错,不敢乱动,故可以躲灾。归妹卦的初爻是“归妹以娣,跛能履,征吉”,“初九”“跛能履”,最后还可能“征吉”。“九二”“利幽人之贞”,虽然“眇能视”,做对了,也无伤。可是在“履虎尾”的第三爻,却是集“眇能视、跛能履”于一身,所有缺陷都齐全了,这就完蛋了。归妹卦初爻“跛能履”、二爻“眇能视”,为什么结果都不错呢?因为弱点是分摊的,一个独眼,一个瘸子,如果两个人合作,瞎子背着跛子尚可逃出火窟,所谓残疾互补也。归妹卦就强调独眼龙要想办法跟跛子合作,用跛子健全的眼睛看世界,用独眼龙健全的双脚行走。两者密切合作,犹如变形金刚,威力还可能胜过健康的人。不过,两者必须配合无间、残缺互补,如此一来,这样的失意政客联盟依然有摧枯拉朽的战力,所以归妹卦初爻、二爻动,就是豫卦之象,“利建侯行师”,大有一战的实力。就像2003年台湾连(战)宋(楚瑜)配之后的形势。宋楚瑜是“独眼龙”,连战是“跛子”,跛脚配独眼龙,若非后来发生变故,输了一万多票,实力仍不可小觑。连战为什么“跛能履”呢?因为太懒,行动力不如宋楚瑜。宋楚瑜的毛病就是“眇能视”,容易感情用事,看法时常出错,包括他犯了最大的错误,就是“扁宋会”那一场。所以各有弱点的人若能配合无间,仍有一战的实力。可是在“履虎尾”的履卦,“鳏寡孤独废疾”集于第三爻一人之身,无人可分担、互补,竟还去踩老虎尾巴,当然非死不可。
四爻:低调谨慎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
第四爻的“履虎尾”我们已经做过分析,就不再强调了。四爻历来是伴君如伴虎的角色,“九五”就是那头大老虎。“愬愬”,说明“九四”戒慎恐惧,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因为天威不可测,老板难伺候,而且杀伐决断、最后拍板定案的决策权在“九五”,“九四”就得好好扮演自身的角色,难免委曲求全。不过,正因为有风险意识,懂得低调、绝不硬碰硬,所以它也敢踩老虎尾巴,而且最后“终吉”。《象传》说“愬愬终吉,志行也。”在低调、委屈、退让以求全的时候,并不代表没有“志”;那是为了“留得青山在”,保住“九四”的位置,享有执政的资源、权力,等到时机恰当时,再以行动落实你的志,所以最后还是吉。若明明形势不许可,偏要在老虎前面乱搞,不懂得“愬愬”,当然不会终吉。我们在讲讼卦、师卦时,一直都强调保存实力,不要硬碰硬,没有胜算就别出手,忍一忍无伤大体。“九四”就是这样,选取最恰当的时机来成就自己的志向;“六三”则是选了最不恰当的时机硬干,所以徒然“志刚”,最终“志”不能行。履卦要求“以和行”,“刚”就行不通了。“九四”刚而能柔,阳而能阴,就懂得柔道行事,所以它能“志行”,人生不就图个“志行”吗?
“九四”爻变是中孚卦,取得老板信赖,也对自己有信心,跟周遭又没有冲突,合乎中道的孚信;所以它的希望在未来的“终吉”,不在当下正受苦的时候。正所谓败而不溃,保留实力,把战线拉长。只要心中有孚、有信仰,有长期眼光,寄望于未来,才肯暂时委屈忍让,像德川家康、勾践等人都是。我们在讲卦中卦时,履卦前五个爻有中孚卦的象,“九四”正值中孚卦第五爻:“有孚挛如,无咎。”而它本身作为履卦第四爻,爻变也是中孚卦,所以履卦“九四”跟“中孚”关系密切,它要过难关,要“终吉”,都得靠“中孚”。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这是《诗经·邶风·柏舟》里的一句话,这句话也曾引出后世的一个典故。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小一统时代”。这样一个大儒,学生非常多,女弟子也不少,总共好几千人。既是大儒,他的经典教学应该是非常到位的,门下弟子,甚至他家里的丫鬟都能出口成章。“薄言往愬,逢彼之怒”的“愬”字除了提心吊胆、谨慎小心之外,还有一个意思是抱怨、申诉。心中有怨不敢讲,或是憋着不好讲,那么一定要有个宣泄的管道,不然就找心理医生或神父,再不然找《易经》“老师”占一卦,至少有某种宣泄的效果。这就叫“愬”。郑玄有两个饱读诗书的小丫鬟,有一天丫鬟甲被罚跪在泥泞的庭院地上,《诗经》刚好有句诗,叫“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丫鬟乙看到了,就用《诗经》这一句“胡为乎泥中”问是怎么回事。结果丫鬟甲就答说,因为“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意思是我想去跟老爷申诉一些事情,可是没有察言观色,刚好碰上他可能跟太太吵架,憋着一肚子气,结果反被罚跪在泥地上。
这段故事说明郑玄的两个小丫鬟都懂得用《诗经》互相调侃。一个说“胡为乎泥中”,一个说“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愬”就有抗议的意思,心中不痛快,刚好是履卦第四爻经常的处境。这个爻经常受气:受老板的气,受同侪互相猜忌的气,有时连部属也不领情,闹得他承上启下很难做人,可是他不能跟任何人讲。但他一定会想办法宣泄诉苦,那就叫“愬”,而且是“愬愬”。换句话说,第四爻非忍耐不可,不然可能会惹来杀身之祸;小不忍则乱大谋,但他需要懂得用没有后遗症的“愬”来排解郁闷。这个爻爻变有“中孚”的象,是有道理的,因为没有信仰的人,通常无法在逆境中忍耐。此外,他还要有倾诉的管道,倾诉的对象一定要严守秘密,像神父听了那么多忏悔,他可以讲出去吗?不可以。心理医生也是一样,即使涉及刑案都不能讲。所以我们帮人解占、断占也是战战兢兢,要保守机密,不能这堂课听了一个“愬愬”,下堂课就讲出去了。
五爻:杀伐决断
九五。夬履,贞厉。
《象》曰:夬履贞厉,位正当也。
第五爻爻辞就四个字:“夬履,贞厉。”“夬”就是决策。履卦君位的最高职责就是做正确的决策。但是谈何容易!因为“贞厉”。贞者,事之干,一个领导人固守职责执行决策,可是环境是“厉”的,动荡不安、充满危险,他的决策肯定无法让所有人满意,可是谁叫他是领导人呢?他必须独自一人承担决策的责任,连离得最近的第四爻也无法分担,所以他必然是寂寞的,未必有真正的朋友。这就是第五爻的难处。你看“九四”有苦闷,还会去找可以谈得来、可以保守机密的人发泄发泄。五爻找谁去发泄?没有。他对自己的决策其实也不是百分之百有把握,又不能跟旁人讨论,却得维持胸有成竹的样子,所以很难有推心置腹的朋友,这就叫“厉”。“九五”爻变为睽卦,正点出了这个状况,与家人反目成仇,谁都不相信,众目睽睽,却没有奥援,非常孤立。这完全是领导者的地位所造成的。
所谓的“高处不胜寒”,就是如此。一个大权在握的国君,看着什么都有,却没有人可以跟你分忧解劳,独自一人身处金字塔顶端。可是没办法,既然在这个位置,想要交到真正的朋友,本来就很难。四爻是不是他的朋友?当然不是,四爻还受了一肚子气呢!其他四爻之间钩心斗角,然后四爻对五爻戒慎恐惧,怎么可能推心置腹讲真话?那么五爻跟相应的二爻可以成为朋友吗?二爻理都不理他呢!“履道坦坦,幽人贞吉”,二爻要跟他保持距离,决不会轻举妄动,也不会有高攀的妄想。所以一个承乘的四爻,一个相应的二爻,都不是他的朋友。
因此,履卦第五爻就是一个绝对孤立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尽可能地做公正、客观、正确的决策。《象传》说:“夬履贞厉,位正当也。”“九五”中正,虽然没有温情,没有朋友,但“位正当也”。第三爻“武人为于大君”前面说“咥人之凶,位不当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爻位不当,五爻位正当。
可见,“九五”下最后决断时,可能认为长期来看,这么决策应该对整个组织有利,但下面可能没一个人会满意,但也没有一个人敢公开宣泄不满。“九五”明知如此,心里也不痛快,却不能迁就任何一个人,所以他当然要设法超脱,才能正确履行职责。这就是履卦“九五”的处境。我们研究《易经》,有所谓的“大易君王论”,用高层领导统御术来研究第五爻:六十四卦每个卦都有第五爻,三十二个“九五”,三十二个“六五”,深入研究他们怎么公私分明地处理人情矛盾,他们各自可能的弱点在哪里。“夬履,贞厉”就是其中一个例子。所以履卦君位在做决定时,只要光明磊落,对得起自己、对得起整个组织,就可以俯仰无愧了。“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这是唯一的出路。否则,顺了姑心,逆了嫂意,下面的派系斗争都希望你挺他们,但是你不能这么做,必须杀伐决断,所以你注定孤独。
上爻:有德者必有言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视履考祥,其旋元吉”,这爻很好,不但吉,还“元吉”,又有前面“视履考祥”的严谨步骤,而且还跟“旋”有关。
“元吉”,在《易经》前面几个卦中,只有坤卦君位出现过“黄裳元吉”。什么是“旋”?孟子说的“周旋”,是对“旋”最到位的解释。履卦是人生在职场的实务历练,对经验丰富的第六爻而言,履卦的人生各阶段都历练过了,各种职务也都担当过了,所以对人生必须周旋的人与事都了然于胸。人际关系的周旋必须面面俱到、圆融无碍,在做事的阶段,既要把事做好,又不能随便结怨,需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接触。“神仙老虎狗,王八兔子贼”,接触每一种人的时候,都要有一个“匪寇婚媾”的观念。有的人很不好处理,有的人居心叵测,有的人无厘头,有的根本就是沟通有障碍……你都得遇上,不管碰到再棘手的人事,都笑呵呵地周旋无亏,那里面就有非常宝贵的经验。孟子讲一个会做事的人,就是“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礼”就是礼节、礼法,有一套经验法则。社会经验丰富的人,善处人事矛盾,他的言语动作,包括他的表情都恰到好处,也合乎社会礼仪规范。如果做不到周旋无亏,还有一种比较方正的做法,不过比较容易得罪人,那就是“折旋”。
人生处事最高明的还是“周旋”。上爻“其旋元吉”,是指历练一生、周旋无亏的经验非常宝贵,可以一代传一代、流传后世。像很多伟大人物在履卦第六爻的阶段,大多数会以过来人的角度留下经验之谈,那也是人类文明的遗产。我们读到很多传记都会觉得很有趣,因为一个有大成就者,一辈子不知要周旋多少人与事。我们通过阅读,能吸取前人经验,研究他怎么应对人生的各种难题。应对得好就是“周旋无亏”,稍微有点坚持己见、无法灵活权变的叫“折旋”。这都值得效法。所以,上爻的“其旋元吉”之后,翻身一转,就进入一切通畅的泰卦了。
上爻退休了,丰富的人生经验可以传子孙、传学生,给世人作为借鉴。历史本来就有这个好处,整部历史就是形形色色的杰出人才实践人生的经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个爻是指退下来的人经验丰富,应该忠实地、认真地检讨一生的行事经验。这个爻要求的就是“视履考祥”,要你回头看看这辈子的每一个阶段,给自己一个最严格、最认真、毫不掩饰的考核,好像毕业考试一样,把过去那些周旋人事的得失成败统统忠实记录下来,不要有所回避,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对后人绝对有帮助。你的前车之鉴可以帮助后人“其旋元吉”,就像我们读《易经》,依循古人宝贵的经验法则去做,人生就可以减少犯错,就可能“履而泰然后安”。
在“履”的实践中,吸收前人实践的智慧,就叫“视履”。也就是说,前人留下的经验,好像在沙滩上留下深刻的脚印,那都是真实的故事。然后他站在最后没有功利得失的立场,检讨过去、策励将来。“策励将来”就是“其旋元吉”,可以开后代之“泰”;“检讨过去”就是“视履考祥”,做一个最详细、最认真的全面回顾和检讨,不仅帮助别人,也可以让自己转进下一个人生奋斗的领域。因为经验是无可取代的,所以《象传》说:“元吉在上,大有庆也。”就像佛祖每次说法结束时,听法大众皆大欢喜。
整个履卦从“初九”“独行愿”,到二爻“中不自乱”,到上爻“大有庆”,由独而中而大。上九爻一变就是“君子以朋友讲习”的兑卦,可以切磋琢磨、沟通讨论。兑卦的法喜又是从履而来的,履到最后,爻一变就是有心得、又能把它讲出来的兑卦。可见,第六爻是讲究实干的履卦总结一生的经验与成就;爻一变就是著书立说,让大家蒙受福报的兑卦。兑卦就是“说”,从“履”到“兑”,就是做完再说。像儒家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的人,不必“立言”,自然有人会把他的思想经验流传下来。有德者必有言,像孔子、佛祖,真正自己写的东西没多少,可是经典上有那么多的“子曰”、“佛曰”,因为真正有价值的修行和实践经验,自然会有人记录流传。反倒是一天到晚著书立说,甚至是天天出版畅销书的,不见得有实际的修行成就。所以说“有言者不必有德,有德者不必有言”。可是这个“不必”可别误会成“不必要”——有德者不必写书,写书的人不必有德,可以缺德——那就错了!“不必”是“不一定”,你看有些人讲得天花乱坠,其实不一定真有实践基础,如果轻易相信,那就上当了。
履卦“上九”与太极拳
履卦“上九”的“旋”,皆因前面累积丰富的修行经验,最后可以提升转化,创造好多人的“元吉”。履卦接到泰卦,就是靠这个爻。中国武术中的太极拳也是如此,练到炉火纯青时,不论肢体动作的曲线,还是内部气机的流行,一定都是“旋”的。太极拳很多动作都呈螺旋形,绝对不是僵硬的直来直往。履卦下面接泰卦,可说就是打通任督二脉的状态。如果用“身体易”的观点来说,到了第六爻就是彻底打通了。关于太极拳,我这里刚好也有一个占例。大概十多年前,一个学生“强迫”我跟他学太极拳。我自知肢体僵硬、笨拙,但实在难以回绝,而且太极拳里面很多理论都很有趣,想一想,我就跟着练习了。这时,老毛病又犯了。太极拳是张三丰所创,我心下就想认证一下,想知道这个学习对象的功力到什么地步,所以就暗算了一卦。结果就是履卦动第五爻、第六爻,点到第五爻。当然是练得不错了。从身体结构来说,已经是由踝、膝、胯、腰、椎到颈,到达很高的境界了。“和而至”,太极拳尚柔,“和”已经到了“至”,有可能通“泰”。不过,真正的重点还在第五爻。我们刚刚讲过第五爻有一定的刚猛之气,因为要杀伐决断。换句话说,“夬履”先天是有一定矛盾的,“刚决柔”与“柔履刚”,两者要综合到一起。一方面是修到履卦的第五爻、第六爻,确实修得不错,已经迈过第三爻胯部的致命弱点。履卦主要是柔胯,小畜卦是松腰(第四爻为阴爻,对应腰部),如果不能柔胯,说明第一爻、第二爻苦练的阶段没有成功。如果过了这一关,第四爻“终吉”、第五爻“夬履,贞厉”,第六爻再转“泰”,累积“其旋元吉”。但是第五爻的色彩很浓,也就是说,和柔取胜的太极拳,至少第五爻不脱刚猛之气,这是可以理解的。我占完之后才发现,那段时间这么辛苦流汗学习,还是值得的,因为学习的对象是履卦动五爻、上爻。这时又想,学了这么久,自己学得怎样呢?又占一卦,结果是履卦第二爻,连胯都没有松,还在“履道坦坦,幽人贞吉”,爻变是无妄卦,不要痴心妄想,还早呢!所以履卦第二爻向第五爻、第六爻学习,是天经地义的,师生关系就稳定了。可见,不管学什么东西,《易经》的认证检测还真有趣,可以准确告诉你到底学到哪个阶段,只是小心不要碰到履卦第三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