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07800000006

第6章 颜回其人

颜回(公元前521~公元前481年),曹姓,颜氏,字子渊,名回。春秋末鲁国人,生于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21年),卒于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享年39岁,比孔子小三十岁。

鲁国邹邑大夫叔梁纥与夫人颜征在到尼山祈祷山神赐予儿子,第二年孔子出生。因孔子顶如反盂,宛若尼丘山,故取名孔丘;因排行第二,取字仲尼。

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历代文人学士对他也无不推尊有加,宋明儒者更好“寻孔、颜乐处”。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弟子,为孔门十哲,列名德行科第一。其一生贫困,但自得其乐,《论语·雍也篇》孔子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其为人谦逊好学,孔子称其“不迁怒,不贰过”、“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颜回素以德行著称,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只有只言片语留在《论语》、《孔子家语》等书中。

颜回字子渊,按照《说文解字》的说法,“渊,回水也”,以及《易经·乾卦》第四爻称“或跃在渊”,“回”与“渊”互训,意思是“回水”。其名和字寄寓了激流勇进的处世态度,也反映了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

颜回以舜为志。孟子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显然,孟子以颜回与舜、稷“同道”。当孔子要他和子路“各言尔志”时,颜回以“愿无伐善,无施劳”相答。这是内修己德、外施爱民之政,这与舜之“无为而治”相仿佛。由此可见,颜回在政治志向上有淑世济人的情怀,颇具早期儒家精神。

颜回一生,大多追随孔子奔走于六国,归鲁后亦未入仕,而是穷居陋巷。在那个天下大乱、礼崩乐坏的时代,儒家的学说被斥为愚儒、讥为矫饰,颜回就只能终生不仕,自勉自慰。孔子赞云:“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颜回穷困且自得其乐的精神,与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实同一旨趣。

颜回所处的时代,已是春秋末期,周天子的王权衰落,诸侯国公室衰落,由春秋初期的“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进而变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陪臣执国命”。“陪臣”,即臣之臣,如诸侯国的卿大夫对诸侯称臣,对天子则自称“陪臣”;卿大夫的家臣对诸侯而言也称“陪臣”。春秋时鲁国经“三桓专权”、“陪臣执国命”两个时期后,不仅使宫室衰败,旧日的贵族世家也大都衰落。鲁国的颜氏家族到颜路、颜回父子时,除了保有祖传的贵族身份及颜路的鲁卿大夫头衔外,便只有陋巷简朴的住宅及几十亩薄田,些许田产难以维持一个贵族家庭的生计,颜回父子不得不省去作为贵族家庭的一般性开支,简居于陋巷。

颜回“年十三,入孔子之门”时,在弟子中年龄最小,性格又内向,沉默寡言,才智较少外露,有人便觉得他有些愚。颜回的忠厚与内向,掩盖了他的聪颖善思,就连孔子一时也难以断定其天资究竟属于哪个层次。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观察,孔子才指出颜回并不愚,《论语·为政》记载,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能言善辩的子贡也坦率地说不敢与颜回相比,他对孔子说:“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孔子深有同感:“弗如也,吾与女(汝)弗如也。”

颜回在其人生的第一阶段,十三岁入孔门,用了大约六年的时间,其学业基本已成。在其人生的第二个阶段,约十四年的时间是随孔子周游列国。颜回随孔子遭遇匡地之困,在陈、蔡期间绝粮七天。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颜回三十八岁,孔子六十八岁,季康子派使臣到卫国来迎接孔子一行归国。从此颜回结束了跟随孔子长达十四年的列国周游。

颜回重归鲁国,已年近不惑,其故居陋巷依旧,父母均已年迈,家庭重担落在他的肩上,这就使颜回不得不以讲学维持家计。颜回作为孔门弟子之冠,当时欲求其为师的人也不在少数。颜回除讲学外,便是帮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特别是《易经》,颜回是主要整理人之一。在整理过程中,颜回呕心沥血,以致劳累而死。

颜回通过自己讲学授徒,传授儒学六经,协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形成了儒家的一个宗派——颜氏之儒。《韩非子·显学》指出:自孔子死后,儒分八派,“颜氏之儒”是其中的一派。

颜回有望继承孔子道统,但不幸早死。公元前481年,颜回先孔子而去世。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极为悲痛,哀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独以颜回配享,后世尊其为“复圣”。

同类推荐
  • 中卫文化纵横

    中卫文化纵横

    文化,需要热情培育、城市作为承载地方文化的时空平台,其文化的厚度在于积累,城市文化的特色、风格和品味,离不开民众的热情和关切,也离不开政府的给力和培育。
  • 千古丹青:墓室壁画(文化之美)

    千古丹青:墓室壁画(文化之美)

    它们是被尘封在地下的美术陈列馆,它们以自己的方式向人们讲述着神秘高深的艺术,也为我们了解古人打开了一扇窗。
  • 陈寅恪讲国学

    陈寅恪讲国学

    陈寅恪有着深厚的国学根底,他接受了严格的西学训练,他的新考据学方法,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献研究方法,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陈寅恪与王国维、陈垣等形成了中国史学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的“新考据学派”。他研究的范围涉及中古史、宗教史、蒙古史、敦煌学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不少开创性的成果。本书对其学术成就、治学特色以及师友关系等进行了比较深刻的阐释,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内容丰富、语言生动,为进一步研究陈寅恪提供了新的视角,不失为一部富有特色的了解陈寅恪生平及其学术成就、中国文化精神的著作。
  • 中国学术文化九讲

    中国学术文化九讲

    一本生动忠实的讲堂实录。一次对钱穆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的梳理。一个与国学宗师亲近的机会。钱穆一生讲学不辍,育人无数,对现代中国学术研究影响深远。这本由叶龙记录整理的《钱穆学术文化九讲》收录了钱穆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香港、台湾等地的9次讲演。内容涵盖思想、历史、文学、文化、政治、经济等诸方面。各篇互为补充,既有宏观上对文化历史的梳理,亦有断代研究的案例,以及个案研究成果的展示;既有思想文化的研究,亦有方法意义的探讨——是一本可以窥见钱穆宏大学术世界的小书。
热门推荐
  • 一念成瘾:傅少的心尖宠妻

    一念成瘾:傅少的心尖宠妻

    简长晴知道傅念琛心里住着一个女人,一个他爱了八年的女人。可是简长晴不知道,傅念琛对她说的那句“你好,傅太太”,不是孽缘的开始,而是八年相思的终结。--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道陵尸经

    道陵尸经

    一桩离奇案件,牵出一个已经失踪半年之人一朱慈烨:当荷心看见朱慈烨时,他已是半人半尸,极难治愈:为了帮其清除体内的“七阴尸毒”,荷心与沈珂雪等人勇闯将军墓,决命燹嘏滩,险渡澜沧江,巧离普陀岛,最后到得西湖之下的水晶龙宫,与“鬼影黑藤”、恶蛟、尸人等凶残之物展开殊死搏斗:然而主谋之人术法高强,荷心一行佛、道、术、蛊联手皆不是其对手:正当众人步步后退,性命堪忧之际,神秘莫测的水晶龙宫,突然来了位极其神秘的人物:此人是敌是友?众人能否化险为夷?这一连串险恶用心的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阴谋?面对灭族之恨和复国大业,南明后人朱慈烨又将何去何从?
  • 极品大阵师

    极品大阵师

    他是修真界出名的无赖,同时也是一代阵法宗师。意外穿越异域,看他如何以阵法对战神术,用禁制镇压神灵,破开万古神禁,登临万界之巅!
  • 脱单进行曲

    脱单进行曲

    一个问题儿童,一个叛逆公主,一个等待大灰狼吞食的恨嫁小红帽,还有一个女神经,用血的教训,告诉你大都市的脱单套路与秘诀~基本上,这是对雄性人类的一本研究书,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以下问题的答案:1.为什么你还是单身;2.男人为什么喜欢女人;3.男人为什么出轨;4.什么样的男人可以叫渣男;5.当女人遇到渣男时的应对方法有哪些6.恋兄情节是否属于正常;7.游戏人生是否罪恶;8.想不开时,用什么理念来拯救你的抑郁……作为女人,你可以是坚强的、柔弱的、呆萌的、贤惠的,但你绝对不可以是无助的。希望这篇半YY半写实的文章,可以帮助女人了解男人,让男人懂些女人。让看文的你,从单身中毕业,从纠结中解脱~
  • 我的右眼变异了

    我的右眼变异了

    一觉醒来,右眼前面多了一抹黑烟晃荡。是飞蚊症吗?黑烟化作数字——0%.是变异了吗?黑烟化作数字——100%。愣了愣神,周不周看向黑屏手机,充电完成了吗?黑烟化作数字——69%.打开手机一看,正在充电,当前电量——69%!!!
  • 家园

    家园

    已经入了秋,天气却依然像盛夏般炎热。掌柜的张宝生搬了个马扎儿,坐在自家的小饭馆儿门前一边看夕阳一边伸着舌头吹凉风。这狗娘养的天气,就像狗娘养的日子一样难过。暑热一直穿到骨子里不说,连喘息的气儿都粘湿湿的,仿佛灶台边上的污渍般油腻。
  • 百字碑

    百字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谜底打两个字

    谜底打两个字

    出发的时间久了,走着走着以至于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山倒寸土上,月斜三星旁”的谜底是什么?其中的真正含义有几人悟的通透……
  • 内丹诀

    内丹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面朝大海

    面朝大海

    《面朝大海》讲述了一个人到中年已经习惯于圈内尔虞我诈的编剧,每天游曳于声色犬马,金钱与欲望之中,以玩世不恭的态度掌控人生,掌控事业和家庭。某天在海边邂逅了一个深受情感创伤的女人,编剧在与女人的交往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故事,这些故事也让玩世不恭的他渐渐找寻到了生活的真谛,重振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