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07900000005

第5章 永续不息——生生之谓易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继善成性

本章和前章论道说易,哲理意味浓厚,文辞亦极优美,可说是系传中的双壁。前章盛称易道之大,与天地准、与天地相似、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终结于神无方而易无体。本章则极论易道之活,从一阴一阳之谓道,辩证至阴阳不测之谓神。一论至大无外,一论永续不息,两章前后辉映,强烈显露系传作者对易理的由衷信服。

“之谓”意同“就是”,“谓之”则为“叫作”。“甲之谓乙”,甲就是乙,二者实为一物。“甲谓之乙”,甲叫作乙,乙只是甲的一种表述方式,二者并不等同,甲也可以叫做丙。换言之,之谓蕴含本质上的等同,谓之则可能出现名与实的差距。以英文来说,之谓即"is",谓之有点像"as"。《说卦传》释八卦之象,乾,健也;坤,顺也。乾之谓健,坤之谓顺。乾为天,为君,为父…乾谓之天,谓之君,谓之父。

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就是道,宇宙万有必涵具阴阳两种性状。一字肯定是动词,有统一、致一、合一之意,表示道的存在层级较阴阳为高。一字在此非量词,一个阴和一个阳就是道,这不成话。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又屡称得一、抱一。《系辞上传》第十一章所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这是《易经》思维的基本模式。道不可见,人要体悟道的运行,只能透过阴阳的互动。用外觅体,永不可得;即用见体,体用合一。

道体既立,透过阴阳互动,就会自然而然往下发展,“二生三,三生万物”,或所谓“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种继续生发推衍的历程,本身就是善;因之而凝铸成形的万事万物,也就有了各自的物性。

继之者善,成之者性,隐涵了性善观。既然承继的是善,起源当然为善,阴阳善,道善。《文言传》云:“元者,善之长也。”起源虽然为善,延流推衍仍有蒙尘堕落的可能,须加意修持,才能真正尽性成性,故而《大学》又云:“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修行到至善不易,人对道的体悟恒受资质及学养所限,而有见仁见智的看法。仁者见之的见,若读作现,则有身体力行、实践表现之意。无论看法或作法,总之都受到本身条件的拘限,未必能真正掌握真理。因此,修辞上用“谓之”,不再称“之谓”。谓之仁,谓之知,颇有自以为是,以意见为真理的味道。

见仁见智,是学者囿于所闻;一般老百姓,根本还谈不上知。虽然不知,却没有一天不用。真理无所不在,最平常的生活事务中都含有道。《中庸》云:“道不可须臾离,可离非道也。”

综前所述,可见真知力行之难。“君子之道鲜矣!”这样的结论,语气极似《中庸》:

“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道其不行矣夫!”

两相对照,系传此章所称的君子之道,实即中庸之道。依孔子在《中庸》一书的说法,中庸是至德至善,似易而实难。所谓天下国家可均,爵禄可辞,白刃可蹈,中庸却不可能。以平常入德论,愚夫愚妇可以与知能行;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有所不能。

由此看来,一阴一阳之道,一字还有控制、驾驭、调和得恰到好处之意。孔子称赞大舜“执两用中”,又称颜回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皆由此处着眼。

显仁藏用

《中庸》论道,常以隐和显对论: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君子之道费而隠;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不见而章,无为而成;闇然而日章,的然而日亡;知微之显,可与入德;潜虽伏矣,亦孔之昭…

系传和《中庸》相表里,本章在叹君子之道鲜矣之后,也提到隐显的问题。大道无形,藏于诸用,不可于用外觅体,已见前述。显诸仁是什么意思呢?

《易经》剥极而复,剥卦上九以“硕果不食”为象,复卦初九由六二小象“休复之吉,以下仁也”,可推知有果中核仁之象。一阳初动,见天地之心,仁代表生命种子,万事万物生生不息的真机。仁字为相人偶,以二人取义,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就是夫妻,夫妻结合就能生育子女。《中庸》云:“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这应该就是显诸仁的含意。仁为核心的生机,由阴阳两性的亲密互动和合而成。道不可见,天地间处处显现的生生化化的现象,却昭示了道的存在。

仁字右边的二,亦可视为上一横象天、下一横象地,如此则有顶天立地的三才之意。显诸仁,道不可见,可见的是天地人。宇宙间星罗棋布,大地上山河险阻,生物界灵蠢动植,鸢飞鱼跃,乃至人群辉煌的文明建设,在在皆显示了造化的奇迹。《中庸》言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接着又称:“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显诸仁,藏诸用,生机鼓荡,造化默运,形成了三千大千世界。这一切均属自然而然的演化,并没有什么设定的目的,也不随个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忧惧悲喜更改变不了情况。

《易经》为忧患之书,作易的圣人悲悯众生,先天下之忧而忧,情怀固然伟大,毕竟仍属人道。至于天道,确如荀子所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就是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管子》一书论形势,有云:“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风雨无向,而怨怒不及也。”好一个怨怒不及!人生至苦,往往因情而生,焦焚五内,欲求不得。系传一句不与圣人同忧,客观冷静,不陷执着,解除多少包袱!

富有日新

天人之际既明,站在发扬人道的立场,不但不宜灰颓,反而更应积极进取,深悟自然进化之理,不逆势,不妄求,开出文明创造之路。本章往下语气一转,以赞叹盛德大业起,一路之谓到底,精神抖擞,气势绵密,真是难得的大块文章。

《易经》中德业二字并称,见于《系辞传》及《文言传》。乾文言九三、九四皆言进德修业,九三且言居业,此二爻为顶天立地、承上启下的人位,也是多凶多惧之位。坤文言六五提出通情达理、合宜授权,美之至的事业观。系传首章从乾以易知,推到可久的贤人之德;由坤以简能,推到可大的贤人之业。

德字从直从心又从行,有内得于心、外得于人之义。《说文解字》释为“升也。”升卦《大象传》云:“地中生木,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下学而上达,决非一朝一夕之事。日新之谓盛德,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自新新人,新民新邦,这种行健不息的刚强猛劲,本身就是盛德。大畜卦《大象传》云:“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彖传且云:“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

业字不见于卦爻辞,也不见于彖、象诸传。《说文解字》释为“大版”,其义似指程功积事,如版上之刻,往往可计数。凡有所专习称业,事成谓之业。业又有高大惧危之意,故云竞竞业业,语出《尚书.皋陶谟》:“竞竞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

富有之谓大业,资源雄厚完备,足以利益众生就是大业。富字显然不单指财货而言,精神心灵上的充足,所谓仁义忠信、乐善不倦,孟子称道的“天爵”,亦包含在内。《论语?尧曰篇》称:“周有大赉,善人是富。”人才众多,济济多士,是周之所以灭商,革命大业成功的重要资产。

易例阳大阴小、阳实阴虚、阳富阴不富,《易经》中最显富丽气象之卦就是火天大有。艳阳高照,无幽不烛,这象征什么呢?日光是大地上一切生命活动的来源,所谓天无私覆,决非特定生物所可垄断。大有实即公有、大家享有、人人皆有之义。传统的易注囿于彖传所言:“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以一阴拥有五阳为释,恰成独占,可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若然,则卦名应为有大,而非大有。同人、大有两卦相综,同人于野是实现大有元亨的前奏。《杂卦传》云:“大有,众也;同人,亲也。”同人通天下之志,必须由近及远、由亲及疏;大有顺天休命,已是远近大小若一,一切资源为公众所享有。

依前所述,大有一卦实在昭示均富的思想,除了求富之外,更重视资源的合理分配。因此,大有之后的谦卦,其《大象传》云:“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积极生产,公平分配,才能保证祥和社会的建立。若有人巧取豪夺、恣意破坏这种均平原则,即可秉公权力加以制裁,此即谦六五爻的主旨:“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若大有为众,依《杂卦传》,小畜即为寡。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以小畜九五爻辞云:“有孚孪如,富以其邻。”小象更称:“不独富也。”富利应该共享,不宜垄断独占。前云富不单指财货而言,如此不独富的意义就更深了!“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老有、壮有、幼有、废疾者皆有、男有、女有,这不是大有是什么?《礼运大同篇》所揭示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理念,实即易经同人、大有两卦的宗旨。

大有和有大不同,而《序卦传》为了说理方便,却称:“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这是偏重卦序关系的说明,不可以文害义,而误解了大有一卦的真实意涵。其实以卦序论,从小畜到豫的八个卦,充分体现了先秦儒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主张,且看《论语.季氏篇》中,孔子教训弟子冉有的话:

“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国家是武力造成的,小畜之前的师、比二卦已明确昭示。师上六爻辞云:“大君有命,开国承家。”战争结束,依据胜负划定势力范围,故而比卦《大象传》称:“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国家既立,便面临在和平的环境中生存发展的问题,这便是小畜。小畜寡也,资源不够,必须善用杠杆,敦亲睦邻,与邻国互惠贸易,无论强弱大小,皆不宜彼此再动干戈,故而《大象传》云:“君子以懿文德。”

小畜后为履,履而泰然后安。《系辞下传》第七章称:“履,和而至;履以和行。”小畜为寡,履以和行,和即无寡;小畜密云不雨,充满不安情绪,致泰后即不患不安。安无倾,泰、否皆有倾之象:泰上六城复于隍,否上九倾否。持盈保泰,居安思危,即可趋吉避凶。小畜患贫,九五不独富、富以其邻,均即无贫。突破的关键,在于和平共存的互信。

小畜九五称有孚挛如,六四称有孚,血去惕出无咎。是以《礼运大同篇》在“人不独亲其亲”之前,先强调“讲信修睦”。《论语?颜渊篇》中,子贡问政,孔子回答:“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师、比二卦讲足兵,之前的需、讼二卦讲足食,小畜、履则重视民信之矣。必不得已而去,可去兵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仅小畜九五、六四重有孚,需、讼二卦卦辞亦首言有孚,比卦初六称有孚比之,甚至强调:“有孚盈缶,终来有他吉。”

《论语?子路篇》记载孔子到卫国,冉有驾车,孔子见卫国人口众多,称:“庶矣哉!”然后因冉有之问,发抒庶而后富、富而后教的主张。同人于野为庶,大有为富,之后的谦、豫二卦为礼乐教化。《系辞下传》第七章称:“谦以制礼。”豫《大象传》则云:“先王以作乐崇德。”

《易经》除以大有一卦示富有、众有之义外,也在多处强调“有”的重要:震卦六五无丧有事,萃、涣二卦王假有庙,家人九五王假有家。涣六四涣有丘,否九四有命,豫上六、随初九有渝,蛊初六有子。谦九三、坤六三有终。坎行有尚,丰初九及节九五往有尚。艮六五言有序,归妹九四迟归有时,需、蹇、渐往有功…其它如有孚、有获、有喜、有庆、固有之等。大易可谓囊括万有,以有立教。《系辞上传》第十一章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言有言生,全面的肯定,宇宙的存在不容置疑。

至于“无”呢?无咎、无悔、无不利、无眚、群龙无首,还专设无妄一卦,阐释全真之理。大易崇有务实,不尚虚无。

生生不息

富有日新之义既明,生生之谓易就好理解了。第一个生字有自然义,字形象草木生出土上,日进而不已,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第二个生字就有生命的自我繁衍,以及人文的价值创造在内。生为万物资始、物之始生,如乾、坤后的屯卦之象。生生则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复卦之意,甚至大明终始、以继明照四方的离卦之理。以性情来分,生之谓性,生生则由性又衍发出喜怒哀乐之情。生命之所以能繁衍不息,不正是因为众生有情、异性相吸吗?卵生动物的有孚、胎生动物的养育,所显示的亲子之情,正合生生之义。

三画卦的八卦摹拟自然,为生;重卦后的六十四卦,揭示终而复始之义,为生生。八卦只是单纯静态的基本范畴,六十四卦才显现三才互动、千变万化的宇宙真相。生生之谓易,可视为易的第四个定义,和传统变易、不易、简易的三易说合观。

《大象传》人文精神浓烈,立论的依据即生生不息的重卦现象,重视上下或内外卦的互动关系。且看八纯卦的修辞表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洊为水相永存,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连续不断之意。习是鸟数飞,不断练习才能掌握飞行的技巧。两作、继明,意义更为明显。乾卦不称乾,称健,大道无形无名;离卦不称君子,独称大人,昭显文明创造,与天地合其德。

“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兼字原意为手持二禾,两者并重。艮卦讲止欲修行,内艮独善其身,外艮兼善天下,内外兼修,方为大成。随为从,紧密相接,一阵接一阵,巽卦三令五申,务期达到目的。丽字为二鹿相依相傍、成双成对之象。《说卦传》释离为丽,此处用于两情相悦的兑卦,却也十分合适。洊字既用于坎,又用于震,水波、震波皆波坡相续。

乾、坤、坎、离属上经,由体起用,以明天道。故先称天、地、水、明,续言其作用:行健、势坤、洊至、两作。震、艮、巽、兑属下经,以用证体,而扬人道。故先言洊雷、兼山、随风、丽泽之作用,续称其卦名。

乾坤二卦为父母卦,一切生生之本。乾以易知,坤以简能,乾知大始,坤作成物。生命的发展及文明的建设,亦应善体乾坤之义,能知能行,慎始成终。

系传首章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先有象再成形,以做事来说,即先有理念,再在实践中逐步落实。乾以喻理,坤以况势,任何事业必须依理顺势才能成功。乾为天理,为自然法则;坤则仿效学习,顺势推演。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效又是效率、效能、效果、功效的效,坤卦天马行地,最重视执行绩效的落实。

极数知来

除了成象效法,企划与执行的基本能力外,更重要的,得由此衍生训练出预测的本事,高瞻远瞩,见微知着。极数知来就是占,易占预知未来的功能,自古即享大名,而其精准决策的机制与“数”有关。只要彻底研究清楚数,就能知道未来。数究竟是什么?

在《系辞上传》第九章讨论占法的内容中,出现大量的数。统括来说,有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之类,依数运作,十有八变即能成卦。爻的阴阳老少又分别以6,7,8,9名之。似乎这些简单的自然数之间的关系互动,就足以摹拟宇宙间一切繁复的变化。

《说卦传》有云:“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指出以蓍草占筮,是以数的运算为根基。“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清楚的了解过去,有助于逆料未来,而《易经》的重点就在预知未来。

《说文解字》对数的解释为:“计也,有速、密二义。”计是言之十,计算周密,面面俱到,不仅完整精确,而且速度甚快。兵法十三篇,首篇为《始计》,根据末篇《用间》得来的情报,就敌我双方有形无形的实力,作全面的比较,多算胜少算,少算胜无算。

依《左传》僖公十五年记载,晋韩简有云:“龟,象也;筮,数也。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天地万物愈生愈多,人际互动由简趋繁,不经过一番统计排比,确实难以妥善料理。人生充满变量,而冥冥中似乎又有些定数,在我们下手做事前,能不能先心中有数?这种亘古的迷惘和渴求,也促成了象数之学、术数易的大兴。研究《易经》固然应以义理为主,但理、气、象、数息息相关,对数的探讨倒不可轻忽视之。

极数知来就是占,也提醒我们:只要对社会繁多事项有清晰解读、严谨运算,以及准确预测能力的所有方法,就叫作占。占法绝不仅限于某种固定的方式,大衍之法是占,焦氏易林、京房卦、梅花易数也可以是占。甚至易理精熟、历练老到的人,不靠占算也能预知未来。这就是孔子称不卜而已,荀子“善易者不占”之意。占的意义很活,很宽广,不必迷执拘泥。

然而,真正完全准确地预知未来很难,不管事先做多少料算,实际进行时,往往又有差距。这时,就得根据现实的变化情况机动调整,这就是通变之谓事。《易经》卦序,豫卦之后接随卦,即明示此理。

豫是顺势以动,依据预测作好各种预备;随则是动而悦,随机应变,随时调整。豫卦彖传称:“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期望人事的预测,能像日升月降、四时更迭一般精确无误。“豫之时义大矣哉!”这种预测的本领,若真达到万无一失的地步,可就太了不起了!随卦彖传则提醒人:“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天下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每一剎那跟前一剎那都不同。凡事豫先作计划是对的,却不必奢望一切会照预定进行,必须保留弹性修整的空间。

豫上六爻辞云:“冥豫。成有渝,无咎。”下接随初九:“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两个渝字,明确昭示人机变的重要。豫极转随,势属必然,人世间所有的预测,以及对未来的规划,都可能有时而穷。《孙子?九地篇》的名言:“践墨随敌,以决战争。”人生决战,有豫有随,两卦相因为用,不可偏废。

彖传有所谓十二时卦:豫、遯、姤、旅及随,称时义大矣哉;颐、大过、解、革,称时大矣哉;坎、睽、蹇,称时用大矣哉。时机时势的精确掌握,以及正面、反面的灵活运用,特别重要。但严格来说,随卦又与诸卦不同,不云随之时义,而称随时之义,前者效力仅限一卦,后者则涵盖一切。

随卦重视当下眼前的情境,随缘作主,随遇而安;豫卦向往未来,深情企划。豫尽转随,正代表随着时光流逝,未来已变成了现在。随卦之后为蛊卦,“干父之蛊”讲的是人对过去种种,所应抱持的态度;换言之,现在又转成了过去。《易经》透过豫、随、蛊三卦相因,谈的正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而由卦辞、卦象来看,最重视的还是代表现在的随卦。

随卦卦辞云:“元亨利贞,无咎。”四德俱全,与乾卦的天则相符合,表示随为自然存在的状态,在时间历程里,其实我们真正能掌握的只是现在。逝者已矣,过去事再不可得,而未来尚未发生,究竟会如何?只有天知道!易道崇尚无咎,随即云无咎。好好珍惜当下,不要动辄不满现实,怨天尤人。随卦卦象为动而悦,欢喜自在,无往而不自得。

“阴阳不测之谓神。”综合以上所有论述,本章作者下了结论。天地造化之妙,人事变革之奇,只能以不测称之。无论未来人类科技再怎么进步,也难以探索穷尽,究竟真相或不可得。二十世纪大物理学家海森堡深研物质基核,有所谓“测不准原理”:在微观世界中,我们永远无法同时测定电子的位置和动量,这并非一般测量方法上的误差,而是本质的限定与隔阂。另一位量子论大师波尔,针对光学上诡谲的波粒二象性,提出互补理论,并有句名言:“在追寻生命的谐和时,我们不可忘记在存在的戏剧中,我们自己既是观众,又是演员。”任何探测自然的方法技术,既是由人所发明,本身已是自然与人互动下的产物,不可能作到绝对的客观。换言之,我们用的探测方法会决定自然向我们展现的面目,方法不同,呈现的风貌亦可能有异,但未必就是自然的究竟真相。以《易经》的术语来说,都只是象而已,是见仁见智的“谓之”,而不是“之谓”,是"as"不是"is"。我们唯一确定的,只是一阴一阳之谓道,只是阴阳不测之谓神。

波尔的理论及名言,确实耐人寻味。众所周知,他曾选了太极图作为封爵时的徽章,《易经》相反相成的思维方式,极可能对他有所影响。人在探测自然时,既是观众,又是演员,也让人想起临、观二卦相综,在更深层次的意涵。临是身历其境,全心投入,从初、二爻的咸临,到五、上爻的知临、敦临,不可能不受到天人交感或主观情怀的影响。观是冷眼旁观,冷静思考,从童观、窥观,提升到观我生、观其生,历程中亦充满了认知的盲点,要做到如天道的四时不忒,可谓难乎其难。临、观二卦相综,实为一体两面,同时俱现,彼此也会交互影响,而负面的影响,就称为八月之凶。

更有意思的,临、观二卦之前,正是象征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豫、随、蛊三卦。换言之,我们所有的行为和观察,都得在时间的历程中进行,不可能有超时的思考或行动,这就注定了阴阳不测,注定了永远测不准。天地造化,剎剎生新,伸足入水,已非前水!《易经》不终于既济,而终于未济,《序卦传》最后说的特别好:“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同类推荐
  • 毓老师说易经(第2卷)

    毓老师说易经(第2卷)

    《毓老师说易经》根据毓老自1993年至2000年讲授《易经》课程内容整理而成。毓老认为,《大易》与《春秋》弄明白,中国思想左右逢源!读《易经》的目的有三: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二、智周万物,道济天下;三、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易经》是智海,绝非假话,是智慧的产物。书有古今,智慧无古今。以古人智慧,启发今人的智慧,把人生问题解答明白,就能明白一切。《毓老师说易经》告诉我们,要懂用脑,读完一篇,真得其好处。以一公式,可以推演很多。多读书,存肥料。读书,懂用道理简单,做到可难。
  • 古希腊神话

    古希腊神话

    也许没有什么故事像古希腊的神话传说这样,广为流传且被人们津津乐道。无论是上了年纪的人还是年轻人、饱学之士或者目不识丁,只要是喜欢听故事的,醉心于神秘、美丽、壮阔事物的人,都能从这些传说中获得无尽快乐。这些古老的故事早已融入我们的语言体系,融入了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文化密不可分。它们是来自远古的宝贵传承,是在我们的生活智慧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良臣谏章奏本(中华千年文萃)

    良臣谏章奏本(中华千年文萃)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商到周,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两晋,再从十六国到南北朝,从隋唐到宋元明清……一位帝王就是一部演义;一个朝代就是一部历史。迄今为止,已经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了。在五千年的岁月里,既有正直强国的明君,也有荒淫误国的昏君,既有贤臣良将,也有奸臣小人。于是,在纵横捭阖的政坛上,演绎了一场场正义与邪恶的笔锋之战。
  • 探秘(世界未解之谜)

    探秘(世界未解之谜)

    本书以知识性和趣味性为宗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各领域最有研究价值、最具探索意义和最为人们所关注的300多个世界未解之谜,分为地球篇,动植物篇,历史篇,军事篇,人体篇,宇宙篇,恐龙篇,信息含量大,内容丰富。谜底层层揭开,真相娓娓道来;零距离接触世界文化和历史,全方位透视人性和历史智慧。
  • 相声“三字经”

    相声“三字经”

    《相声三字经》是一本介绍相声历史和演变的书籍,它用一种说唱文学的语言与形式去演绎另一种说唱文学的历史。相声艺术博大精深,以“三字经”的形式讲述相声的发展史更是别树一帜。书中不仅详细地介绍了相声的表演技巧、语言习惯,还有相声界的大师、前辈等名人,还请来徐德亮为“三字经”的内容作注释,使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便于阅读。
热门推荐
  • 情感·温馨卷(散文精品)

    情感·温馨卷(散文精品)

    其实,世间好远的事情很多,何苦把痛苦加在别人身上呢? 如果能把心思花在一些美好的有意义的事情上,一个失业的人也不至失去尊严的气度,反过来做一些无知而折损福德的事,自以为好地,伤害的则是自己的心。
  • 牛得贵和他的楠木菩萨

    牛得贵和他的楠木菩萨

    这场酒从中午喝到晚上,牛得贵醉了,他抱着齐超大哭,说:“大哥,你们可别忘了俺啊,俺当年没犯错误,就是不想做棺材了,做那些东西,俺心里难受啊——大哥……”齐超也落了泪,安慰牛得贵说:“兄弟,放心吧,你是铁道兵的一分子,战友们不会忘记你!”齐超打电话叫来司机,把喝得酩酊大醉的牛得贵送回了家。过了没有几天,齐超收到了一张汇款单,汇款数额是一千元,汇款人是牛得贵,汇款单“其他事项”一栏里,写着这样一行字:“这笔钱给营长立个石碑吧。”
  • 墨少,一吻成瘾

    墨少,一吻成瘾

    在S国权势滔天的墨少,性格冷淡,杀伐果断,惹到他的人只有一个下场:死!然而,洛千暶是个例外。她要什么,他给什么,说白了就是狠狠地宠她!从此,心狠手辣的墨少变成爱她入骨的宠妻狂魔。某包子:“叔叔叔叔,我觉得爸爸最近在欺负妈咪。”南宫御:“怎么说?”某包子:“妈咪最近总是腰疼。”南宫御:“……”某包子:“晚上我还经常听到妈咪哭着说不要。”南宫御:“……乖,今晚去叔叔家睡觉。”【男女主身心干净,1v1,欢迎跳坑!】
  • 千万宝宝的替婚妈咪

    千万宝宝的替婚妈咪

    如愿的,她嫁给了原本要成为姐夫的男人,可是他对姐姐一片深情,却把所有的恨加在自己的身上。一份契约,一纸未签字的离婚协议书,她只是一个生子机器。挣扎着,想要找回原来的自己,却因为误会而遭受更狂暴的羞辱……
  • 特色杂豆

    特色杂豆

    特粮特经作物主要指具有特殊性状和用途的农作物,种类很多,在我国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是特色农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特粮特经高效种植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各地涌现出了许多新典型、新经验、新技术,值得借鉴和推广。《“金阳光”新农村丛书》中的“特粮特经作物高效种植技术系列”图书。面向广大农村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包括鲜食玉米、特色甘薯、特色花生、芝麻和向日葵、优质小杂粮(谷子、高粱、荞麦)、特色杂豆、特色大豆、香料和糖料、特色莲藕、特色南瓜、优质马铃薯、优质食用菌等作物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加工方法及产业化开发途径等内容,浅显易懂,实用性强。
  • 奇妙的男女心理学

    奇妙的男女心理学

    这个世界,女人总想变着法地改造男人,男人总想变着法地躲避女人。男人和女人都不明白,为什么幸福不能像打开盒子一样简单?本书告诉男人、女人要珍惜拥有,互相理解,给自己、给爱人营造一个心灵的港湾。本书带你走进人的内心,和你一起去窥视男人和女人的那些心事。
  • 侦探故事(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第12辑)

    侦探故事(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第12辑)

    世界文学名著是世界各国社会和生活的结晶,是高度艺术化的精神产品,是人类共有的文化财富,具有永久的魅力,非常集中、非常形象,是中、小学生了解世界和社会的窗口,是走向世界、观摩社会的最佳捷径,也是培养人文素质,养成优雅风度,形成高尚思想品格的好教材。这些世界文学名著,伴随着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茁壮成长,具有广泛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特别是带着有趣的欣赏的心态阅读这些美丽的世界名著,非常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积极的和健康向上的心理、性格、思维和修养,有利于青少年了解世界各国的社会和生活,不断提高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的才能,这样就可以早日走向社会,走向世界。
  • 命仙

    命仙

    想要得道成仙,先吞噬数亿年时间才可以。修道之人的时间不是无穷无尽的,它会无时无刻计算着你的生命剩余时间。长生不死向来都是一个笑话,没有时间,仙帝一样要死!
  • 魔鹰记(4)

    魔鹰记(4)

    少年林峰,巧逢魔缘,使他反出圣门,如魔脱囚笼傲扬魔界。从此,这位被称为“魔鹰“的少年亦魔亦道,沉浮于正邪之间,却因其怀魔宝异学,几度徘徊在生死之间。而当情与义使他再度重生之时,一场酝酿已久的阴谋,把他与整个江湖再次推向生存与灭亡之中。
  • 不可拯救之:惊险玩偶

    不可拯救之:惊险玩偶

    梦中我成了一个冰冷的布偶,就坐在他面前,任黑暗的死亡将他蔓延,无动于衷。我是什么,是人,还是怪物,我求乞被拯救,亦或者是被毁灭,在绝望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