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08000000055

第55章 蒙卦《彖传》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初筮告,以刚中也

《彖传》是天下第一传,其完成比《大象传》、《小象传》要晚,既谈卦又谈爻,不仅整个卦的结构分析得清清楚楚,还点出最重要的爻,以及次要的爻和主爻之间的互动关系,最后还可能来一段赞易,发扬光大,甚至超越经文卦辞原有的格局。可见《易经》是生生不息的活的学习。

“蒙,山下有险”,山水蒙的外卦为艮为止,内卦为坎为险。山下有险,那就不能乱动了,“险而止”,遇险就要停下来,因为被套牢了,险象环生;而且外面也出不去,会碰壁,当然要停下来。“止”也有“止欲修行”的意思,要调整心态,节制欲望,说不定有希望止于至善。险能止,然后开始一段摸索的过程。这一段是讲卦的结构。

接下来就解释卦辞了。“蒙亨”,蒙为什么亨呢?很简单,“以亨行时中也”。“君子而时中”就是“君子能时中”,这是《中庸》的名言。《中庸》讲中道,中道就是阴阳和合、刚柔互济,是最恰到好处、最具有创造性的解法。“中”才能“生”,“偏”就不能“生”,因为没有恰到好处。“中”也不是固定的,不同的卦、不同的爻,动荡起来的变化高达四千零九十六种,每一种情境都有最佳应对之道,可见,“中”不是固定的,是随时变动的,那就是“时中”。潜龙的时候“勿用”就是“时中”;飞龙的时候“勿用”就不是“时中”了。每一卦、每一爻,甚至那种加乘的变化都是不同的时,不同的时机有不同的应对之道,所以完全是活的。懂得“时中”之道,然后要“行”,要实践出来,才会亨通。“以”就是告诉我们所以然,蒙为什么能亨通呢?就是因为你在无知的情况下,在心慌意乱、意乱情迷时,在欲望充满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内心一片清明,把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然会亨通,因为你确实履行时中之道,随时去找“中”,找到正确答案就确实去做,这样就会创造亨通。

蒙有亨通之道,“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对于“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只以“志应”两个字来诠释。佛经讲心心相印,《易经》讲“志应”。“童蒙”跟“我”、老师跟学生、求道的人跟传法的人之间一定要心心相印;你的心跟佛心、天地之心、圣贤之心相印,要是不相印,就没有通上电。所以好老师要找好学生,不能随便传衣钵。不够格的人受了法,很可能就会造就魔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就是求“童蒙”和“我”、师生之间心中所主的“志”必须相应;“六五”跟“九二”相应;不相应表示没有机缘。“志应也”,“应”很重要,一阳一阴互补,你虚他实,你需要的他刚好有。“初筮告,以刚中也”,把包蒙的第二爻点出来了,这是全卦之主,是最重要的爻,代表最好的老师,是师范,懂得爱的教育。

“初筮告,以刚中也”,“以”告诉你所以然,为什么“初筮告”呢?学生诚意求道的“初”心,老师感应到了,就有最好的回答。“刚中”就是“九二”,作为老师,阳刚居下卦、内卦坎险之中,“九二”这个好老师本身就在坎卦之中,这个意义很深,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如果老师未曾在坎中熬磨过,怎能指导别人脱离坎险?地藏王菩萨发愿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经过坎险、了解人生忧患所在的人,在坎险之中没有倒下,对于人性的贪嗔痴慢疑一定有深入的体察,他才能够教人离苦之道。不到现场,怎么渡那些深陷苦海的人呢?难道用遥控器,从天堂发电报、发E-mail到地狱?不能与百姓共患难,怎么了解民间疾苦、怎么解救众生呢?观音菩萨能够“闻声救苦,循声救苦”就是如此。“刚中”就说明“九二”本身也在坎中身体力行。

“再三渎”,如果“求”的一方心态不对,“渎则不告,渎蒙也”,亵渎了蒙卦之道,心不对了,不必强求。“蒙以养正,圣功也”,这是解释“利贞”。“贞”就是正。“利贞”很重要,可以调整偏差的心态。

蒙以养正,圣功也

“蒙以养正”,“正”不是一天形成的,要慢慢养。“正”不是老师从外面带来的,是众生、童蒙本来就有的,而且在乾卦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每个人还不一样。“止于一”为“正”;“止”就是“止于至善”的“止”;“正”就是每个人寻寻觅觅,最后赖以安身立命的归宿。适合学医的学医,适合做检察官的做检察官,适合当兵的当兵,行行出状元,每个人路子不一样;但一定要找到最合适的路子,然后一门深入,修习一辈子,必有所成。

“蒙以养正”就是寻找自我,看你到底适合什么?应该琢磨成什么?“圣功也”,这么审慎的态度,成圣成贤、成功立业都基于此。“圣功”二字在《易经》蒙卦《彖传》中出现,是很值得注意的。一般来讲,“圣”偏重内圣的功夫,指德行的修为,因此很多宗教家、慈善家、思想家受封为“圣”;“功”一般偏重事功的层次,例如政治、经济、军事上面的成就。庄子讲儒家“内圣外王”,“内圣”就是“圣”,“外王”就是“功”。所以“圣功”是体用、内外兼修,是人生的圆满境界。与《系辞传》讲的进德修业一样,德与业圆满俱足,是人生的终极追求。

内在的心性修为能够发而为各种形式的事业创造,这就叫“圣功”。《大学》讲“格物致知,修齐治平”,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也是从内而外、从下而上。“大学之道,在明明德”,那是“圣”的功夫;“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这是“功”的境界。像印度国父甘地被誉为“圣雄”,虽然偏重他建功立业的成就,但大家尊他为“圣”,最主要还是因为他主张节制欲望,并且身体力行。不然,像他的大弟子尼赫鲁,虽然在后续的“功业”上也有成就,但“圣”的成就差太远了,所以才会种下印度、巴基斯坦的民族仇恨。

“圣功”之人难得有。有些人偏重在事业的成就,就像很多成“功”的政治家、军事家,但在德行修为上却往往是有瑕疵、甚至是很成问题的,像唐太宗有“功”,大概不会有人把他看成是“圣”。有些人虽然是“圣”,修行讲道都不错的人,历史上多得很,但未必能建功立业。所以能两者合一的,就非常罕见了。勉强说来,汉代名相张良算是一个;康熙也是难得的例子,故其谥号为“圣祖”,必有服人之处。成吉思汗绝对有建功,但他杀人如麻。可见,从“蒙以养正”到“圣功”,从初学到最高成就,中间需要很多内外条件的配合,并不容易。

蒙卦的错卦是洗心革面的革卦就施展开了。鼎卦中特别强调“圣”,还强调先圣、后圣代代相传的关系。换句话说,蒙卦的“圣功”并不是空头支票,经过错综复杂的人生修炼之后,的确有可能完成。

同类推荐
  •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奇言趣语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奇言趣语

    本书是一本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价值于一体的、完美的语言文化读本。书中内容包括:琅琅上口的谚语,充满智慧的歇后语,诙谐幽默的精彩对联,深入浅出的日常俗语,知识丰富的谜语,意境优美的唐诗宋词,是浓缩了中华民族文化经典的优秀读本。
  •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文化常识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文化常识

    本书包括文学、艺术、教育、科学诸多方面知识,详细介绍了中外文化的主要部分,强调了内容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文字趣味性强,是一部知识结构丰富,浓缩了中外文化知识的精粹图书。书中有一定数量的插图,图文并茂,趣味横生。
  • 毓老师说易经(第2卷)

    毓老师说易经(第2卷)

    《毓老师说易经》根据毓老自1993年至2000年讲授《易经》课程内容整理而成。毓老认为,《大易》与《春秋》弄明白,中国思想左右逢源!读《易经》的目的有三: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二、智周万物,道济天下;三、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易经》是智海,绝非假话,是智慧的产物。书有古今,智慧无古今。以古人智慧,启发今人的智慧,把人生问题解答明白,就能明白一切。《毓老师说易经》告诉我们,要懂用脑,读完一篇,真得其好处。以一公式,可以推演很多。多读书,存肥料。读书,懂用道理简单,做到可难。
  •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作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可以表明成都既是休闲的城市、现代田园城市,成都也是一个文学的城市。阅读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阅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状态;触摸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触摸这个城市的文化情怀;进入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进入这个城市的内心世界。一个城市的文学也因此成为解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符号和文化标杆。
  •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将一些读者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2000多个常识编辑成册,寻根探源,集纳中外灿烂文化,谈古论今,猎获古今丰富知识,让你轻松闻阅古今中外万事万物,开拓视野。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生活之余的休闲书。
热门推荐
  • 不舍论语

    不舍论语

    《不舍论语》是作者重温《论语》的心得笔记。其书取朱熹《论语集注》、黎靖德《朱子语类》、杨树达《论语疏证》,偶及其馀,系以宋学为宗,兼摄汉学,并重经史。每条释读仅二百馀言,却深入浅出,高妙隽雅,与《论语》原文一样值得细细品味。
  • Mad World

    Mad World

    Mad World is a highly entertaining oral history that celebrates the New Wave music phenomenon of the 1980s via new interviews with 35 of the most notable artists of the period. Each chapter begins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ir most popular song but leads to stories of their history and place in the scene, ultimately painting a vivid picture of this colorful, idiosyncratic time. Mixtape suggestions, fashion sidebars, and quotes from famous contemporary admirers help fill out the fun. Participants include members of Duran Duran, New Order, The Smiths, Tears for Fears, Adam Ant, Echo and the Bunnymen, Devo, ABC, Spandau Ballet, A Flock of Seagulls, Thompson Twins, and INXS.
  • 培根哲理随笔

    培根哲理随笔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培根哲理随笔》收录了培根关于哲学、关于宗教、关于政治、关于爱情等各个方面的随笔,富有哲理,阅读后,读者可以对培根思想有一个全面了解,相信他的哲理对读者也有一定启发作用。
  • 仙武帝尊

    仙武帝尊

    在下白如墨,以刀相邀,请君共赴无间。转世的北落仙尊再登天路,镇压世间一切敌!
  • 玉栖述雅

    玉栖述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

    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

    本书从逻辑起点整体性、理论内容整体性、价值指归整体性、实践功能整体性和发展创新整体性等方面论述了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的历史联系及内在逻辑关联性;揭示了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创立中的奠基作用,构建起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三大主要组成部分赋予了新的内容理解和体系定位,对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是三大主要组成部分又是一个统一整体”这一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难题作了一种新的研究和解答。
  • 帝皇帝后

    帝皇帝后

    皇帝:“夜了,皇后是不是该侍寝了“挑着眉看着床上的美人皇后;“侍寝可以,皇上废了这后宫,臣妾就如皇上所愿”然后打开屋门,示意他可以滚出去了皇帝:“灵儿,朕真的受不了了,朕好辛苦”皇后:“想好废了后宫?没想好就去找别人,外面有一堆女人正在等你”皇后:“你这卑鄙的小人,趁人之危”皇帝:“皇后,朕问过你愿不愿意啦,你没有拒绝”男人一脸无辜,心里早乐开了花。
  • 灵飞散传信录

    灵飞散传信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妖妃惑爱:丞相大人太傲娇

    妖妃惑爱:丞相大人太傲娇

    前世,她倾尽半生筹谋,终为那人换来了无上帝位。可迎接她的,竟是断筋废骨和暗无天日的折磨监禁!到最后,更是被一把火了却残生!重来一次,苏颜决定抱好师叔的金大腿,远离一切危险雄性。当然,渣男绿茶必须虐!还有那抢人的小白花,一路掐!可是……她师叔不应该是清风朗月、俊雅如仙的人物么?为什么这一只的画风有点不对?不仅腹黑闷骚,居然还是个傲娇?妈呀,她现在后悔还来不来得及?世人皆说,他是乱政奸相,迎敌兵入境,为一个女人亡一国江山。世人更说,她是祸国妖妃,一手葬送整个南恪江山。
  • 滦州万善晖州昊禅师语录

    滦州万善晖州昊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