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渡之左岸,往上百米,是一片开阔的田畴,连着十几个村庄,其中直线看去跟神仙渡连在一起的那个村庄就叫田段村。田段村位于高陂镇之末端,永定河流经至此,相对高陂地界而言,就算是水之“尾巴”了,所以田段村又有一个别名,叫做“水尾”。王砚川来到神仙渡后,说,“水尾”不雅,不如叫“水美”好听。于是,田段村的别名,从王砚川开始,就改为“水美”了,写进《田段廖氏族谱》里。由于比邻圩场的缘故,田段村人很早就有做卷烟的传统,很多人世代以烟为业,修建卷烟作坊,开设卷烟烟庄,出了许多烟庄大户,发展演化到清末民初,达到鼎盛时期。话说民国初年,有一个名叫廖万金的烟庄大户,漂洋过海,在南洋岛国开设烟庄,被誉为“烟魁”,远近闻名。廖万金发了大财后,回到田段村,准备起屋。他请风水先生看了好多地方,最后选在田段村村尾的一块荒坡地。风水先生说,神仙渡这段峡谷,就像一个“瓶颈”,而“村尾”这块地方,刚好落在“瓶颈口”上,这就好比一个钱袋的“口”,全高陂镇的钱财,流到“村尾”这个地方,就会顺势流进这个钱袋。如果在这里起屋,大门朝向永定河,就会财源滚滚,大富大贵。廖万金听信风水先生的话,买下这块风水宝地,斥资10万银圆,请了许多能工巧匠,耗时八年才建起了这座方圆百里数一数二的大圆寨。
圆寨围墙外面,是一条新铺的河卵石路,蜿蜒地顺着河岸,绕过大圆寨的外大门口,往上一直延伸到田段村的村头上,贯通整个田段村,往下则通向近在咫尺的神仙渡。
这条新铺的青石路,是大圆寨的附属工程,跟大圆寨同步修建。田段人说,这是廖万金修建的一条功德路。
廖万金积德,是想多生子,多子多福。他祖上人丁不旺,数代单传,传到他这代,也不例外。所以,廖万金发家后的最大心愿,就是要改变单传的家风,他要娶八房姨太太,要以数量取胜,才能子孙满堂,令人羡慕。廖万金说,他一生颠簸,后半生总算事业有成。将来叶落归根,肯定要告老还乡,他要把八房姨太太都接回田段村来,住进大圆寨,好好安享晚年——所以他建造的大圆寨,要呈八卦结构,组成八个单元,每个姨太太独居一处,既共住一楼,又相对独立,才可避免互相摩擦。廖万金年轻时候走南闯北,奔走于南洋诸岛,先后娶了五房姨太太,都是蕃婆,这令他多少有点遗憾,不如老家的老婆地道。所以,廖万金说,这最后三房姨太太,他就打算回老家来娶,将来叶落归根,言语习俗比较合得来。再说,圆寨建成后,不能成为空寨,总得有人住,有人看管。如今母亲也日渐老了,六七十岁了,一直孀居在家,一辈子缺乏亲情温暖,儿孙不在膝前,烧寒咳嗽,床前也没有个儿媳妇召唤。所以,廖万金一定要回来娶几房老婆。
圆寨主体竣工后,廖万金捎回口信给母亲说,一定要请王砚川给圆寨取名,做几副对联,画几幅画,撑撑门面。其实,王砚川早就成竹在胸,隔河之望。自圆寨动土之日起,他就在揣摩楼名和对联了,他想这是分内之事,只等着主人上门来请。果真,廖万金母亲托人来请,王砚川就当仁不让,他来到圆寨,走走,看看,从心里羡慕廖万金的大手笔。不日,王砚川就给廖万金母亲写好了楼名,他给圆寨取名叫“衍福楼”——“衍福”就是福福繁衍之意,代代相承,子子孙孙都有享不完的福。此外,“衍”谐音“烟”,“衍福”表示“因烟而福”,是靠经营条丝烟而发家致富建造此楼的。另外还有一层深层意思,“衍”谐音“艳”,“衍福”就是“艳福”之谐音。外大门门联是:“凤起丹山秀,蛟腾碧水环。”没有横批,只给门楣题写“岱庐”两字。在楼内的厅堂两侧。王砚川画了四幅壁画,分别是梅、兰、菊、竹,比喻四君子。正堂壁画画的是“青松翠柏图”。《论语》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廖万金回来后,十分满意。据说,廖万金最喜欢“衍福”两字,说楼名取得好。有了“衍福”,自然就有“福衍”,楼名这两字是最最要紧的。
廖万金这次还乡,要操办两件大事。一是竣工大典。这比较好办,只要有钱,没有办不到的宴席,没有请不到的宾客。庆典自然十分隆重,楼内楼外,天井门坪,足足摆了一百桌,人称“百桌宴”,破了格了,整个高陂镇,盛传为美谈。二是娶一房压寨夫人。这压寨夫人比较难操办,有现钱不一定就能买到现货。也不是没有人愿意结亲,像他这样的大户人家,全高陂镇数一数二,还愁娶不到老婆?只是相过几次亲,廖万金他都不满意。不是嫌人家姑娘有才无貌,就是嫌人家姑娘有貌无才,他要娶的是才貌双全的“花魁”,要用来做压寨夫人的,这可真是难寻呀!转眼就到腊月了,廖万金要寻的压寨夫人。还没有一点眉目。春节一过,他就要动身启程了,生意不饶人,有多少生意场上的事情,等着他去打点,他不能在老家耽搁时日太长。
转眼腊月到了,近在咫尺的神仙渡,一圩过了又一圩。离春节前的最后三个圩天,就进入一年一度的春节节圩了,春节的气氛就日渐浓了起来。有卖鸡鸭的,有卖粉面的,有卖锅卖盖的。当然,最热闹的要数卖春联。有钱没钱,贴副对联过大年。所以,这圩场上卖春联的人就特别多。书法好的,价钱高一点,有人买。书法一般的,价钱低一点,也有人买。对联不像年货,不会过时。今年没有卖完,不要紧,放回箱子去,明年再挑来卖。照样有人买。所以卖春联的人,都有一点读书人的傲气,傲气生衍牛气,不给你讨价还价,说一不二,一年就这几天最神气。
话说廖万金的家门前,自从新铺了这条青石路后,就成了交通要道,全高陂镇的黎民百姓,只要是来此神仙渡赴圩,都得从廖万金的家门前经过,人气自然就旺起来了。一到圩天,前来赴圩的人络绎不绝,从廖万金的门前经过时,都要驻足观赏一下富丽堂皇的衍福楼,啧啧称赞,羡慕不已。
话说这一天,临近中午,来了一个姑娘,年纪不过二十出头,皮肤白嫩,一看就是一个内山姑娘,少见日头晒。姑娘挑着两只书箱,经过衍福楼时,已经又饥又饿,便放下担来歇息。姑娘喘了口气,猛一抬头,无意之中,看到面前的大门两侧的书法,眼睛陡然一亮,便细细观赏起来,一边观赏,一边称道:“好!好!”连说:“妙!妙!”
正在院内溜达的廖万金,听到门外有姑娘称赞,就笑眯眯地走出来,一眼看到姑娘双目灵光闪闪,心里就暗暗喜欢,便问道:
“敢问这位阿妹,好在哪?妙在哪?”
姑娘答了一句说:“词翰双绝啊……”
姑娘的“啊”字很有韵味,拖得很长很长。
廖万金没有听懂,他不知道“词翰双绝”是什么意思,更加好奇地问:
“什么什么?词翰双绝——请细细道来……”
姑娘却不理不踩,挑起书担,继续赶路,一边撂下话说:“细细道来,我可没有工夫,我还要去圩上卖春联呢!”
谁知廖万金拦住姑娘说:
“您有多少春联?我全买了!”
姑娘说:“您全买得了吗?这两箱您买去了,我晚上回去又写,第二天又挑来两箱卖,您全买得了吗?”
廖万金笑眯眯说:“买得了,买得了,再多我都买得了。只要您细细道来,说到我心坎里去,您写的春联我全包了。”
姑娘还是不大相信地瞄了一眼衍福楼,说:“您这圆寨看去很大,怕有两三百间房子吧,买去两箱春联就足够贴了,您买这么多来做什么?总不能留到明年来贴吧?”
说着,又要走。廖万金又拦住她说:“我高兴了,我就买来送人,整个田段村,我家家户户去送,您写得过来吗?”
姑娘说:“整个田段村,有几百户人家,我写不过来,我父亲会来写呀……”
廖万金问:“您家住哪里?令尊大人是谁?”
姑娘说:“我家离这边很远,是在天上坑。我父亲是个老秀才,这高陂镇的春联,我父亲差不多总要写一半呢。”
姑娘说到父亲,有一种自豪感。
廖万金说:“天上坑,离天三尺三,离天近,离圩远,怕有四五十里路吧?”
姑娘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不好意思地默认。作为村庄,天上坑确实值不得自豪,是个偏远山村,根本不值一提。
廖万金问:“阿妹,进屋喝碗茶?”
姑娘便放下担子,慢慢说道:“书法我就不说了,说了您怕不懂,就说说这副对联吧……‘风起丹山秀,蛟腾碧水环’——这上下联首的‘凤起“蛟腾’,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原句是‘腾蛟起风,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腾蛟起凤’比喻文学才华突出,文章有起凤腾蛟之势,用在对联里,是暗喻此楼后嗣必出贵人。联中的‘丹山秀“碧水环’,用来比喻圆寨四周青山绿水,景色秀丽。整副对联,比喻恰当,对仗工整,声韵俱佳,意境优美,是副好对联……咦——是不是王砚川做的?”
廖万金问:“姑娘怎么知道?”
姑娘笑答道:“这么好的对联,不是王砚川,别人做不出!”
姑娘又说,他父亲生性清高,但方圆百里,只佩服王砚川一人,自叹不如。
廖万金一脸兴奋,继续问:“那门楣上的‘岱庐’又作何解?”
姑娘不慌不忙地说:“岱是泰山的别称,也叫岱宗、岱岳。泰山为‘五岳独尊’,庐就是房子。‘岱庐’就是说方圆几十里,衍福楼名列第一,有‘唯我独尊’的意思。这是一层意思。另一层意思比较深,意思是说,房子作为千秋基业,万代兴隆,必须‘稳如泰山’。泰山石敢当,泰山石有辟邪镇煞之意,衍福楼大门正对永定河,汛期河水滔滔,免不了山洪暴发,江河泛滥,如果没有‘泰山石敢当’来镇邪辟煞,房子终将被山洪所毁,别说‘衍福’了,还有祸害之虞,用了‘岱庐’两字,这圆寨就固若金汤了……”
姑娘还未说完,担子已被廖万金挑进屋里去了。
这一挑。就把姑娘挑成了衍福楼的压寨夫人,挑成了名副其实的“花魁”。
“花魁”名叫苏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