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95800000001

第1章 科技荟萃

来源:《群文天地》2015年第02期

栏目:东方文化

吐谷浑在科技方面,如冶金、造桥(河历,如青海省境内黄河上游的大母桥)、筑城(吐谷浑四大戌城、青海都兰香日德白兰古城、海南共和优俟城等)、育马(青海骢、舞马)等方面很有成就,风姿绰约,一睹真容,仪态万千,灵气十足,遗世独立,昔今仍然。

据朱世奎先生《册府元龟》《五代会要》《隋书》《新旧唐书》《资治通鉴》《水经注》等汉文典籍,和国内外学者有关的研究资料,以及笔者在白兰等地及黄河谷地田野调查所得,仅就吐谷浑人在立国350多年中,对科技方面的贡献,粗线条的评介,引起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者的兴趣和重视。

造桥。黄河自古以来中华大地上的第二天堑,奔腾澎湃,浊浪滔天,非舟楫难以飞渡。聪明的吐谷浑人,在青海境内黄河上游狭窄的峡谷地方,建造了名为河历的桥梁,因为桥的两岸伸出的悬臂两两相握,民间形象地称之为握桥。这在中国和世界桥梁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最早记载河历桥的是《水经注·沙洲记》:吐谷浑于河上作桥,谓之河历,长一百五十步,两岸累石作基阶,节节相次,大木纵横更镇压,两边具来,相去三丈,并大材以板横次之,施钩栏,甚饰,桥在清水川东也。

其特点是:

第一、在黄河峡谷的狭窄处,选用两岸原始森林中高数十米的松、柏、杉树,层层搭建成悬臂式河中无桥墩的跨黄河的大木桥,并不妨碍河道的畅通。

第二、选用两岸天然岩石作桥基,大桥的重量始终落于天然岩石的桥基上,稳固可靠。

第三、符合刚体力学的杠杆原理,支点在中间,重臂始终大于力臂,这是河历桥的科技亮点。

笔者从2007年至2010年期间的田野考察中,发现从黄河的龙羊峡上游至孟达峡下游有多处可以造这种河历桥的地方,如:虎跳峡枯水季仅5.7米,公伯峡仅13米,野狐峡中的尕马羊曲也只有30多米。笔者猜想吐谷浑人在青海境内的黄河上不止造一座河历桥。

2010年夏,《中国土族》记者辛元戎君,在青海省玉树州境内的一条小河上,拍摄到了一张这种微型的河历桥的照片,颇为珍贵。在二十世纪30年代以前,西宁小峡中也还保留有一座横跨在湟水河上的名叫小峡握桥的河历桥,可惜被洪水冲垮了。1952年笔者在兰州上学时,曾看到过在兰州西关小西湖地区的阿干河(从兰州南面阿干镇方向流来,阿干为吐谷浑语,哥哥之意)由南到北流入黄河的地方,有一座横跨东西造型极其优美的悬臂式木桥,人们称它为兰州握桥。2008年笔者又在兰州水车公园内看到了一座仿制的小型兰州握桥,虽不如老桥那样美轮美奂,但能保留历史的记忆,也算是差强人意,聊胜于无了。

育马。吐谷浑人善于育马是非常有名的,他们把从波斯(今伊朗)或从粟特人(今咸海一带)手中引进来的优良种公马,和当地的土种牝马杂交,培育成了有名的吐谷浑“龙种”马,又名青海骢。为了迷惑中原王朝的君主并神话其马,吐谷浑人炮制了一个神话:冬天冰合时把当地的草马(牝马),踏冰渡海到龙驹岛(青海湖中的海心山)。让其与天龙交配,所产的马就是“龙种”了。诗人吴栻《青海骏马行》诗中有句单咏青海骢说:“极目西平大海东/传来冀北马群空/当年炀帝求龙种/果能逐电又追风”“自慈花虬繁衍入青海/奔驰电掣摧残垒/未知龙种果龙驹/岛屿深处耀光彩”,把青海骢的风姿,艺术性地再现出来。史书记载,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御驾亲征吐谷浑时,把神话当实话,果然放了一些牝马在青海湖岸,想得到一些龙种马,结果无功而还。让吃了败仗的吐谷浑人美美戏弄了一番,也算小小的报了一箭之仇。今天来看,聪明的吐谷浑人很有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他们神话青海骢的来历,使之威震中原,名闻天下;把龙种请下来,作为其技术机密的保护伞,最后连皇帝都哄信了。

舞马。吐谷浑人把年幼聪明又有“音乐细胞”的青海骢挑选出来,让它们听音乐、学舞蹈,以及各种礼仪动作,如舞马衔杯敬酒等。据史书记载:宋世祖大明五年(461年),吐谷浑王拾寅遣使到金陵(今南京)献善舞马、四角羊。梁武帝天监四年(505年)河南国(吐谷浑国)献舞马。西魏大统初年(535年-551年)吐谷浑王夸吕再遣使能舞马及牛羊。这种贡献到中原王朝的舞马,到了玄宗时代将训练有素的舞马表演,发展成在盛大宴会举行时最为壮观的表演节目。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由佩戴彩带和金铃的30匹舞马组成的方阵,在驯马人的指引下踏着《倾杯乐曲》伴奏的舞步,翩翩起舞,当气氛达到最高潮时,领街马用嘴衔起装满美酒的酒杯,递到唐玄宗手里,唐玄宗的宰相张说曾在勤政楼前写诗盛赞此稀罕的场面:彩旄八侑成行/时龙五色因方/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这种舞马敬酒的有趣情景,有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到的鎏金舞马衔杯纹银银壶为证。

筑城。吐谷浑人善于筑城,据史书记载,在青海境内曾筑城十余座,例如筑于拾寅时代的香日德白兰王城,北魏神龟元年(518年),僧人惠生与宋云奉魏太后之命从洛阳去西域取经,曾路过此城,此事记载于《洛阳伽蓝记》一书。可惜此城被毁于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2007年6月,朱世奎与吐谷浑史学者程起骏先生一行5人,进行实地考察。2011年8月,又与文史专家崔永红先生,青海民族大学教授李朝先生,在村民的指引下,察看到了一段幸存下来的白兰古城的南城墙墙基。危呼高哉。我们叮嘱随行的香日德镇的负责人武钢君,请他妥为保护好这一古迹。据当地老人回忆,白兰古城呈准正方形,东西约320米,南北约300米。四角有马面四座。城内北城墙中部有小内城的王城一座,内外城均东开一门,以迎旭日东升。城西香日德河由南向北流过,城外北南东三面有八米多宽的护城河环绕。城外四周的高地建有斥候台四座,现只有南斥候台遗址尚能清晰可见。

第一、在夯筑的土层中每隔一定距离放置直径约为10厘米的杉木椽子一根,仿佛现代建筑中的水泥钢筋一样,起加固和抗压、抗冲击的作用。

第二、砌墙的胡墼(土呸)不用模子,而是将稀胶引到方池中沉淀,在半凝固状态时,用方头铣切成准正方形的胡墼,干燥后用来砌墙,省工省时,已历千余年而不败。

第三、在南斥候台的瞭望室,发现有30厘米见方稍微小窗,据考古学家李永良先生介绍,这是转射窗,安置着一个木制的能够转动的、类似现代的百叶窗装置,斥候台转动一定的角度,转射窗开启,既可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隐蔽观察敌情,又能在必要时放箭射杀来犯之敌。

冶炼。都兰境内的布尔汗布达山,古城白兰山,当地牧民叫巴隆南山,此山以盛产金属矿藏著名。除了金银铜铁等有色金属外,今年还发现了一些稀土元素的矿藏,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宝山。吐谷浑人很早就掌握了金属矿藏的开发冶炼技术,制造出许多军用和生活用品,有的工艺精湛,堪称珍品。从二十世纪60年代在香日德吐谷浑白兰古城北面墓地中曾经出土的遗物中发现,金属遗物有蟠龙金碗、花饰银碗、铜有机盘、铜釜、铠甲等。可惜这些遗物出土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保存下来。2011年8月,笔者和文史专家崔永红先生、李朝教授在香日德一农民家中,看到他在香日德古城北斥候台下耕地时,发现的七小件青铜饰扣,饰文清晰,铸工精细,我们猜想是马额或腰带的饰物。出土的铠甲,据吐谷浑香日德古城的见证人孔宪文老先生介绍,铠甲分三层:外面是铁皮,中间是野牛皮片,里面是毡片用铆钉铆在一起的。这种奇特结构的铠甲,共分六片:前胸后背各一片,两前臂各一片,两大腿面各一片,这在冷兵器时代是任何利刃箭镞难以穿透的。

四角羊。史书记载,在南朝宋大明五年(461年),吐谷浑白兰城的建立者,第12代国王拾寅,派遣使者向南朝宋孝武帝敬献舞马和四角羊。这是历史上关于四角羊的最终记载,具有物种遗传变异的史料价值。按传统的中国古人的观念,认为羊是一种善良的的动物,是吉祥、美好、善良的象征,所以在“祥”“美”“善”等字里面都嵌有一个“羊”字。吐谷浑人发现了四角羊,认为是一种祥瑞的珍兽,便把它敬献给刘宋的皇帝孝武帝。无独有偶,在2009年到2010年期间,摄影家张纪元在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沟勒乡的牧民羊群中发现了一只雄性的四角羊,把它拍摄了下来,发表在《锦绣都兰》——青海都兰太阳鸟杯摄影大赛作品集里面。都兰县的吐谷浑白兰古城,正是由吐谷浑国王拾寅所建,我们猜想:在1540多年前发现的这种四角羊带有x或y性染色体的隐性遗传基因,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了显性,这可能是古代四角羊和现代四角羊一脉相承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关系。

颜料。吐谷浑人在墓葬的棺木中,用绘画的方式表示对亡者的纪念,这就是著名的吐谷浑棺椁板画。这些棺椁板画为我们留下了当年吐谷浑人生活习俗的生动画面,是很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画面之所以千百年来能栩栩如生地保存下来,是因为吐谷浑人掌握了独具特色的调制天然矿物颜料的技术。他们调制的天然矿物颜料有朱砂(硫化汞)、赭石(含氧化铁、氧化锰)、孔雀绿(含碳酸铜、硫酸铜)、绿矾(含硫酸亚铁)以及碳墨等,画面的颜色鲜艳夺目,历久不衰;使我们后人发明的化学颜料,相形见绌,顿失颜面。这些棺椁板画,已由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柳春诚先生,精心临摹了下来,将供我们在深入研究吐谷浑人社会生活的同时,得到超视觉的艺术享受。

从以上大麻线的评介,可以看出在青海大地上的吐谷浑先民对中原民族科技的历史贡献是不可磨灭的,这是写在中华大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吐谷浑人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对我们今天倡导的文化兴国的理念,仍然具有长远的启迪意义。

添一缕辉煌,增几分鲜活。

同类推荐
  •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而系统、体制宏大而完备、兼具学术价值的家训,其中提出的为人处世、为文从艺、仕宦出处等思想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此书语言顺畅,运用了大量的故事、典故、逸事,往往从小处入手,将所阐述的道理蕴含其中,可读性很强。本书对《颜氏家训》进行编译和评析,以当代读者容易接受的方式重新编排。希望帮助读者了解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精髓,实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夙愿。
  • 别具一格的蹴鞠与马球

    别具一格的蹴鞠与马球

    《别具一格的蹴鞠与马球》中讲述的马球,古称击鞠,即骑马打球,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在我国唐朝时期,马球运动非常流行,从宫廷到民间 都有广泛的开展。唐以后,马球运动不断发展演变,走向衰落,却同时向周边地区不断传播,甚至传向海外,成为今天的马球运动。
  • 西口文化

    西口文化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表里山河的独特自然条件,勤劳智慧的历代先民,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三晋人文资;T.彼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在中华民族的煌煌文化巨著里,博大精深的三晋文化是其中极为绚丽和厚重的重要篇章。进入新世纪,山西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板应对经济社会和时代发展形势。
  • 渭河传

    渭河传

    面对几乎承载了公元10世纪初期以前中国历史和文化经历太多精神和情感的渭河来说,她的古老与悠长、她的复杂与曲折,尤其是她所负担的华夏文明光芒实在是过于丰富厚重、波澜壮阔了!而且发生在渭河沿岸的许多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入和事,读者都耳熟能详。
  • 古教遗珠 光彩夺目

    古教遗珠 光彩夺目

    玉树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茫茫昆仑山、巍峨唐古拉、雄奇巴颜喀拉山,苍山雪峰,环绕周边;滔滔通天河、蜿蜒澜沧江,汹涌澎湃,自北南流,哺育大地。境内地域辽阔,草场广袤,山原起伏,地形复杂,江河纵横,资源丰富;雄伟的雪山,美丽的河流,灿烂的阳光,清新的空气,织成五彩斑斓的自然风光图画;尤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文化,散射出夺目的光彩,是全省最具典型性的地方。纵览玉树地区的藏传佛教,主要有以下一些最为突出的特色。玉树地区是青海藏传佛教传播最早、保持古风最多、教派最全的地区。
热门推荐
  • 小白菜的空间逆袭

    小白菜的空间逆袭

    叶筱昭作为一名网络写手,她从来都没想过随身空间和穿越这种东西会落在她的头上,既然落在她头上了那就要好好利用啊
  • 方与圆全集

    方与圆全集

    方是刚,圆是柔。方是原则,圆是机变。方是以不变应万变,圆是以万变应不变。方外有圆,圆内有方。能方能圆,亦方亦圆。方圆合一,无往不胜。方是为人之本,是做人的脊梁。圆是成功之道,是处世的锦囊。本书从人际交往、生活态度、人情世故、职场法则等角度出发,结合古今中外的大量经典事例,全面深刻地阐述了社会生活中为人做事的方圆之道,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并掌握为人处世的方法和窍门,赢得良好的人脉,营造一个和谐的交往和生存环境,从而享受惬意快乐的人生,成就一番功名和大业。
  • 重生之天魔

    重生之天魔

    蒙欣欣在迷迷糊糊的进入修士的行列,有一双能看到鬼怪的眼睛,于是误把自己当成了道士,重新认识到了无奇不有的怪事,她也多了很多各路妖魔鬼怪朋友。在误导误撞下进入另一个阶层,正式了修炼之途,在各种压力和威胁下,被迫努力修炼,为了生存,为了保护关心之人,为了活下去,她不停的压迫自己,一路跌跌撞撞的成了传说中的神龙士彻底的改变了她的人生。
  • 神赋师

    神赋师

    双灵根妖兽是主流,三灵根妖兽被争抢,四灵根妖兽?太少了,只有那些特大势力的领导者会有一两只。五灵根妖兽!那是神兽或异兽,一旦拥有别无所求。
  • 森林里的怪歌

    森林里的怪歌

    倒霉蛋儿虽然他和娘生活的十分艰辛,但仍逃脱不了被人追杀厄运……他娘被施魔法变成个双目失明的瞎子。倒霉蛋听说七仙山上有一种启明草能治娘的眼睛,他一个人冒险来到处处是陷阱的神秘的七仙山上采药。一路上历经坎坷,重重磨难,在芦花仙姑、大馋鬼、鼠五爷和狼三等仙人的帮助下,战胜了花蘑菇精、天牛怪等一个又一个的妖魔鬼怪。最后,找到了那颗神奇的启明草,治好了母亲的眼睛。故事整篇贯穿着惊险刺激,耐人寻味。是青少年朋友闲暇时最好的读物。
  • The Arrow of Gold

    The Arrow of Gol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生命的舞蹈

    生命的舞蹈

    艺术是一种心灵的舞蹈,是对生命与生活的一种阐释。懂艺术的人,人生不寂寞;会欣赏艺术的人,生活无处不诗意。林丹环编著的这本《生命的舞蹈》精选了中外艺术家谈论绘画、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文章,让您跟随他们一起走进艺术殿堂,领悟艺术之美。
  • 斟月光

    斟月光

    流萤乱入,予红袖添香始。剑影如梦,赋流光飞舞辞。深闺有女,恬淡性情难掩天生丽质。心系苍生,兼济天下成就一世长宁。PS:权谋文,讲述女主伊自一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大家闺秀,逐步蜕变为牵引国家命脉之股肱,最终蹴就固守天下格局的隐者之路。架空历史,土著女主,不穿越,不重生。阴谋阳谋,环环相扣,心机算计,战栗唏嘘。最美不过人心,最毒,亦是人心。
  • 神震魔怒

    神震魔怒

    自古以来,黑可以说是白,白也可以说是黑。
  • 故事会(2018年6月上)

    故事会(2018年6月上)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