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03年第10期
栏目: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1945年初春,几度延宕的中共第七届代表大会,终于召开在即,中央保卫部门决定从各部队抽调一批军事技能过硬,政治可靠的人员,以补充和加强会议的警卫力量。
当时我们晋绥六分区忻崞支队,刚刚打完宁武县东南日军的一个据点,正在做战斗后的调整,我突然接到去军分区学习的通知。支队里和一起被抽调的,还有于旭伟同志,他来部队还不到一年,但表现很好。
大约是3月20日前后,我们到了驻在兴县蔡家崖的晋绥军区,住进了政治部招待所。几天之内,陆陆续续又有许多晋绥军区其他部队指战员汇聚到这里,有大青山的、有工卫旅的、有暂一师的。此刻才得知,说学习是为了保密,真实的目的是送我们到延安,保卫毛主席、党中央。“挑你们来,是因为你们条件好,政治上可靠,军事技术过硬。”
过了几天,从延安中央警备团来了一个干部,叫方仲实,曾是中央警备团二营五连的连长。他向我们描绘了一通未来情景:“调你们到延安,去保卫毛主席,保卫总司令,保卫党中央。到那里后,穿的衣服比现在好,穿呢料子衣服;武器也比现在好,用手枪;吃的也比现在好,有白面吃。”
我们当时对他的话有些将信将疑,延安和晋绥根据地就有那么大的差别?再说并不是因为他说得多好,我们才愿意跟他去延安;而是军人得服从命令,上级叫到哪里就到哪里,这是我们的心里话。
从兴县蔡家崖出发,经过米脂、绥德、青涧、延川一路辗转,我们终于到了延安。进延安已经是晚上,看见巍峨的清凉山和宝塔在夜空的剪影。
透过窑洞窗户的灯光,隐约可见山峦高低起伏,层叠错落,我当时还以为是高楼大厦,感觉延安真是与晋绥大不相同。
走过大、小砭沟,我们到了中央警备团团部所在的侯家沟。当时中央警备团的团长兼政委是吴烈,副团长王金,参谋长刘辉山,政治部主任张廷祯。
在招待所住两三天之后,时任政治部副主任的张耀祠来给大家讲话,说:“大家都从前方来,很辛苦。到这里从事保卫工作很光荣。”他还简单介绍了中央警备团的情况和任务,希望大家适应新的环境和工作。
紧接着就进行分配,我和几个一同来的人被分配到一营一连,也就是手枪连。一连的驻地和营部都在杨家岭。一连的营地,就在东西两山间的沟里,面对着延河。
毛主席曾在杨家岭后沟的凤凰山下住过一段时间,后来中共中央办公厅等中央机关及一部分中央负责同志也住过这里。一连东面山上是中央的通讯处、机要处,沟中段是中央大礼堂,中央大礼堂和中央办公厅的办公处挨得很近。
中央大礼堂的西面有一溜窑洞,第一间住着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凯丰,从重庆回来的周恩来住在他旁边,再过去依次是中共中央秘书长李富春、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蔡畅夫妇,中央民运委员会书记邓发,负责中央宣传工作的张闻天,最后是王明。原来住杨家岭的毛主席,此时已经搬去了枣园。
我到一连后,被分配在二排。我的第一班哨,就是站在周恩来院外当警卫,在他的门口站岗。在这儿站岗和前方不一样,前方是流动哨,可以走走,可在这里基本是守着一个地方不怎么动。
有人在朱德总司令家看过一张照片,朱老总站在当时延安居住的窑洞外,身后的窑洞门口有一位哨兵,站得笔挺,右手握着一把大片刀。我们当年都是那个样子,挎着盒子枪,握着大片刀。一个哨位三个人,二十四小时轮流,每班大约一两个小时。
延安时期称周恩来为周副主席,但我以前从没见过他,也居然没怎么听说过他。因为在前方基层,我们也就知道党中央有位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开始连他们长的什么样子也不知道,直到我立了功,得到一枚奖章,奖章有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像,才知道了他们的模样。而周恩来副主席的画像就从来没见到过,也没有人向我形容过他的相貌特征,所以我不认识他。
周副主席院子的外面,有一口水井,井台上装有辘轳。我第一次到这里站岗时,站了一阵儿,感觉有些困意,就靠在了辘轳旁。就在这时候,周副主席回来了。
我记忆他当时并没有穿像其他根据地首长类似的粗布制服,而是穿了件根据地不多见的皮夹克。他步子走得很快,后面跟着两个挎手枪的卫士。我看他像个首长的样子,当时很犹豫,不知该不该挡住他。按规定不认识的人应该挡住,询问一下,可万一他就是住在这里的周副主席呢?我最终没有挡。
人放进院子了,可我的心里一直犯嘀咕。下岗后,我立刻就把这一情况告诉了班长石玉玺:“我站岗时进去了一人,我看他像个首长,不像是坏人,就什么也没说放行了。”石玉玺说:“那就是周副主席,你怎么连周副主席都不认识?”
听班长这么一说,我才放心了:“啊,我没放错人啊。”我们在前方就知道中央的毛主席、朱总司令,我们根据地的贺龙贺老总,政委关向应。其他的中央首长根本不了解。刚来时团里倒是讲了警卫的一些常规,要保卫的首长的一些情况,但简单的介绍根本记不住,而且跟首长本人也难对上号。
见我对周恩来副主席一无所知,石玉玺就讲了一些关于周副主席的故事,例如和警卫工作相关的周副主席劳山遇险。从那以后,我就认识了周副主席。而且因为第一次站岗,就糊里糊涂放个人,提心吊胆半天,所以印象特别深刻。此刻,更没能想到,我一生中会有一段和周副主席很“密切”的关系,在他弥留之际,最后提出要见的一个人,竟然就是我邬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