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5400000001

第1章 中国流行声乐教学体系的建构——流行声乐M教学法 (1)

付林

总论

从中国流行音乐文化的大背景中,衡定流行(通俗)唱法发展、嬗变的历程。我们以纵向的视角来进行观照;用横向的时序给以标界,链接呈现出这样一条推进、提升的历程轨迹:

从个体型、单一的感性模仿→群体性、多样化的理性借鉴→集结式、多元化音乐学院专业学科的建构。

中国的流行(通俗)唱法,生发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最初对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地区、日本以及欧美流行唱法个体型、单一的感性模仿,至80年代中期,培训中心(学习班)群体意识、多样化的理性借鉴,步入90年代初期,国办音乐学院及民办艺术院校相继成立了流行演唱专业,流行唱法正式步入我国高等教育艺术的殿堂。集结式、多元化音乐学院专业学科的建构,标志着流行演唱学院派教学堂而皇之地昭示于世。

然而,流行唱法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歌唱艺术表现形式,其风格流派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定式。从西方流行音乐历史中,你会看到乡村、爵士、蓝调、索尔、摇滚、R&B、Rap在演唱上的不同。而在中国,你会看到早期的周璇、白光以及后来的邓丽君、苏芮、崔健、刘欢、毛阿敏、韦唯、齐秦、王菲、田震、那英、张惠妹、李玟、陶喆、周杰伦等人在演唱上的发展与变化。如果从风格变化的意义上来讲,音乐风格决定着演唱方式和方法。所以我们认为:流行声乐演唱是不可以“科学统一”的,亦是不可以完全模式化的。

但是,就唱法本身而言,流行演唱声线的原始声态之本源,毫无质疑是返璞归真于原始民间歌唱。由黑人民间歌唱而发展成西方爵士乐、灵歌、HipHop演唱;我国江南民间小调,形成了偶像派甜歌的演唱方式;“信天游”的高亢、质朴的声腔,生发了“西北风”实力派唱法的流行。凡此种种。

尽管新时期各种时尚音乐不断化合、演变,旋律、节奏、和声、器乐电子化的结合,制作电脑化、录音数字化,音乐形式的多变翻新,极大地推进了歌唱方法的改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真声是民间和流行歌唱的基础发声,而真声、假声与混合声的运用,使声音概念得到扩张,从而增加了流行演唱的表现力。这就使得周杰伦时代与邓丽君时代、周璇时代、猫王时代、披头士时代、杰克逊时代有着很大的差异与区分。

回望中国的流行(通俗)唱法发展、嬗变的历程,虽然我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正式开设流行演唱专业已十几年,但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学科建设、艺术实践、教材建设等诸多方面尚处于初级阶段。为此,如何构建科学、多元、特色的流行演唱的教学体系,值得我们为之追求、探究。

于是,我们一直在寻找流行声乐演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借以弥补我国声乐教学在流行音乐领地的空白。可以看到许多从事声乐的专家教授正在转变观念,开始接受流行歌手。但是,他们大多数人在对流行演唱声音的观念上,仍处于少知和盲知的状态,许多音乐、艺术大专院校教学还没有适合的教材和有效方法。这些院校的学生求教于流行声乐演唱理论和训练方法时无奈与渴望的现状,逼迫我们必须深入地研究流行音乐的教学。

2001年,笔者在编著《21世纪现代音乐人手册——流行声乐演唱教材》一书的过程中发现,确实存在一种有效的方法,并首次提出“说话式自然唱法”。其理论是借用美国声乐大师赛斯的教学法,将其理论固定在“说话式自然唱法”的论证中。此后,为使理论与实践二者相互契合、相互支撑,完成配套工程,我们编写适合国情的、符合实际的教材,并将于2001年提出的“三三制”教学理论进一步完善,构成了系统的“流行声乐M教学法”。

一、流行声乐M教学法理论系统的架构

(一)教学目标:个性化、复合型

流行音乐声乐教学目标:培养具有掌握流行声乐技能、歌唱艺术、舞台表演等能力的流行音乐人才,适应文化娱乐业市场需求,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培养实用性人才。

流行声乐定数是有限的,而变数是无限的!未来的流行歌手越来越是复合型人才,综合素质会决定他们在流行歌坛上的成功和站立的持久。因此,流行声乐不再是单一技术型,它是流行音乐时尚文化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流行声乐重要的是个性化发展和培养。

(二)教材选择:规范化、合理性

教材歌曲内容主要由三部分构建:华语流行歌曲、英文流行歌曲、民间民歌。

1.华语流行歌曲。没有华语流行歌曲(包括台港)作为基础,就失去了培养学生的主要目的。因为流行音乐总是要落地开花的,总是要本土化的。如果没有让人听得懂的华语,就无法表达中国人的固有的民族情感和心声,你就是再“洋”,也缺乏亿万听众的基础。我们的流行演唱总是要为大多数人服务的。所以首先要求学唱好中国歌曲,绝对不可以误导学生盲目“崇洋”。我们在选择曲目时,尽量选择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代表作,掌握流行音乐整体态势。不要只从时尚、爱好出发,而放弃许多名家名曲的多种风格传承。只有涉足蹚过所有“成功河”的人,才有可能超越他们。

2.英文流行歌曲。选择英文流行歌曲,是因为流行音乐在西方已经走过一个世纪了,流行音乐毕竟来自西方,而英文流行歌曲最有代表性。学习欧美流行音乐,掌握英文流行歌曲及其各种曲风,从西方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的经典范例中吸收营养,我们一定会受益无穷。

3.民间民歌。本教材编入了民间歌曲,这是我的另一个思维。让所有流行演唱的歌手掌握民族文化的精华,熟悉民族民间音乐是十分重要的,并要求用流行的自然唱法去演绎民间民歌,更有其深远的创新意义。因为流行音乐的未来发展是一定要靠远关系嫁接而生成新兴音乐的,中国的音乐“基因”还远没被应用,我们务必从教学基础上启发学生要高起点学习。如果这个“三合一”的教材内容能够实现的话,这一代学生的成就一定会超过上一代歌星。

(三)教学方法:组合化、科学性

我是不提倡单纯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尤其不主张固定在一个老师门下,这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太有限。我们要尽量避免因为老师的水平不高、方法不对,而影响学生的终生。我成立的“付林音乐大课堂”就是以多个人互补互动的组合而成立的“声乐工作室”,即发挥各自的优势,将发声练习、歌曲练习(带话筒)、舞台实践与录音实践,形成“三三制”。在分解式教学中进行“综合式教学法”的体验。只有教师经过优化组合后,才有“强将带强兵”的可能。

(四)教学进度:数字化、指标化

对从事流行演唱的学生,界定他们的年级水平、考试水平是很困难的,所以必须要记录他们的教学进度,规范和量化教学的指标,改变目前教学滞后的情况。

关于指标化教学,我提出“321”指标模式,即1个月(4周)完成3首中国流行歌曲,完成2首英文流行歌曲,完成1首民间歌曲。加大教学量是适合于流行歌手的实际的。这种模式在学生的一、二年级四个学期中实施,到了第三年级第五个学期则可以调整教材歌曲与自选歌曲的比例。如果三年大专按五个学期(实习一个学期)计算,大专学生就可以掌握60首中国流行歌曲、3240首英文流行歌曲、2028首民间民歌。(2010年中央电视台大赛决赛我们实践着改编民歌的即兴型演唱,效果很好)

同时,我们针对流行音乐的特点,允许学生掌握更新的歌曲,但要限量在三分之一量上。自选新歌一定要在老师认同下进行。

另外,我们还可以储备一定数量的歌曲为辅助教材,并备有伴奏带,让风格化的歌手有选择的空间。

提出教学指标化就是要和学分制挂钩,和考试考级成绩挂钩,没完成指标的不发毕业证书和结业证书。没有严格的要求就没有教学质量,就不可能推出高素质合格人才。

(五)教学模式:链条式、综合式

教学应以教师选择为核心,并以工作室(教研室)为教研团队,统一教学理念、教材、进度、考评体系。在四统一模式的基础上,发挥各自教学优势,合而不同,集体与个人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链条式教学:即歌唱技能课、舞台演唱课、录音体验课统一教材的链条式训练。

1.M1以1∶4或1∶3(90分钟)歌唱技能互动教学模式,以练声曲与教材歌曲互补教学M1为第一链。

2.M2以“主教班”为单元指导点评舞台演唱与月末PK(教材范围)竞争性实践教学模式M2为第二链。

3.M3以成品节目演唱录音和原唱原创作品制作作为体验性教学模式M3为第三链。

综合教学:即音乐素质、歌唱能力、舞台表演能力综合关联互动教学。

在教学方式上,采取分解式(链条式)训练法和综合式教学法。

没有分解式的训练观念,就不能掌握声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作为职业歌手,首先是声乐训练,这是重中之重。

没有综合式教学观念,就没有流行音乐总体素质的提高,因为声乐技巧并非声乐艺术的全部。综合式教学会使你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流行声乐M教学法课程系统的架构

(一)M1演唱技法

1.教学纲要

比利·普内尔在《歌手声乐技能训练》中明确说:严格意义讲,流行演唱要求歌手解决两大问题,一个是气息,一个是混声技能的建立。在中国流行音乐教育刚刚起步尚缺乏认知之时,有人错认为歌唱方法都一样,故将强势美声教法当做唯一科学来取代所有唱法;另有人否认流行演唱的教学,认为流行不可教也……其实各种艺术都有其内在技术、方法和规律,人们摸索实践艺术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总结的过程。不在于可不可教,能不能教,而是如何教!当我们形成教法时必须认识到千万不可坠入死胡同。而教与带并行是最重要的理念。教学生重要,带学生更重要。

2.教学核心内容与要求解读

(1)确立辨别性强的声态、鲜明的声线定位。这一点几乎无人在乎,但是音乐制作人与作曲家却十分关注。现代众多歌手是否迅速出众,除了作品优秀外,具有本体辨别性、适应性强的声音状态,已成为重要元素。为此,将延伸的声线特色构筑成为歌手的关键元素,是我们工作室教学最重要的理念与特色,否则盲目从教就会事倍功半或教错方向误教于人。

(2)解决气息、正确呼吸与气息控制。这一点是歌唱艺术中不分唱法的核心技术。

同类推荐
  • 缺席与偶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缺席与偶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缺席与偶在》主要分为三编,第一编讨论西方哲学与美学问题,兼及中西思想比较。其中多数文章试图把哲学和美学的若干基本观念放在“现代问题”的视野中加以考察;第二编讨论环境伦理学与生态政治问题,探究生态主义意识形态的缘起、主张及政治合理性限度;第三编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其中多篇是作者正在从事的“症状——中国当代艺术档案”研究计划的初步成果。
  • 大戏剧论坛(第4辑)

    大戏剧论坛(第4辑)

    论《长生殿》的整本演出、伎乐:横游于亚洲大陆的艺术之舟、礼仪之属和娱乐之需:宫廷戏剧的两种文化属性、上海新式舞台的出现与海派京剧的确立、明清女性戏曲作品的“拟男”现象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剧神异情节及其渊源、王瑶卿经典剧目《悦来店》解析、定位李玉茹:从京剧表演艺术发展的角度、戏剧意象论、相通的戏剧源流及相似的审美理念——兼论梅兰芳访日公演成功的艺术因素等等。
  • 前海会心学步浅痕

    前海会心学步浅痕

    本书系作者的戏曲评论集。“泛论”包括《“双百”,永久的总方针》、《改革开放三十年艺术工作感受》、《再修一道文化艺术的长城——20世纪艺术现象回述》、《外来艺术的民族化和传统艺术的现代化》等。“保护论”部分,作者认为戏曲艺术是一门动态艺术,应该动态保护,并且论述了昆剧、京剧、地方新兴剧种的保护问题。“创作论”是在学习张庚、郭汉城先生关于戏曲现代化论述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了传统戏的改编、古代戏和现代戏的创作。“编剧论”“导演论”“演员论”的几组文章,也都是在学习张庚的相关论述之后,对十几位有成就、有个性的剧作家、导演、表演艺术家所做的具体论述。
  • 海派书画艺术散论

    海派书画艺术散论

    海派书画艺术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重在对其作历史性的挖掘梳理与整体性的研究推进,第一次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对三代海派书画名家的经济形态作了具体的量化分析,考证其市场运作与商业推介;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三代海派书画家的从艺方式进行了个体与群体关系的考察,对海派书画领袖及名家亦作了独到而具体的研究,探幽抉微,新意迭出。
  • 韩剧攻略:当代韩国电视剧研究

    韩剧攻略:当代韩国电视剧研究

    本书从韩剧的历史、文化、产业、编剧、表导演、造型、音乐等诸多方面,全面系统地对韩剧的发生、发展和特点进行了客观的描述和细致的剖析。不仅关注韩剧本身的价值,也深入探讨了韩剧背后的社会成因。
热门推荐
  • 农女当家

    农女当家

    崔玉觉得穿到陈河沟的日子还算不错。虽然是乡野农家,家徒四壁,但娘亲慈爱,弟弟妹妹乖巧懂事,一家子倒也和乐。村里虽然有几个长舌妇,可大多却是热心肠。后来嫁给个蛮汉子,有力气,能挣钱,还宠媳妇。这日子啊,当真是越过越舒心。
  • 纨绔丹师:神帝,宠无度!

    纨绔丹师:神帝,宠无度!

    她,二十四世纪的神级丹师,慵懒肆意,腹黑狡诈。他,与世隔绝的神秘山里汉,神秘莫测,冷酷强势。初见时,她从天而降,砸穿了他的屋顶,撩动了他冰冷的心。从此,他纵她上天,宠她入骨。寻寻宝,欺欺兽,虐虐渣,没羞没羞的小日子甜蜜蜜美到炸,可不知不觉传出了凶名……
  • 霸唱风云

    霸唱风云

    十万天驱今何在?神州陆沉,有蛮族铁塔踏破河山,巍巍大周,有佳人傲立城头击鼓高歌,有甲士抛家舍业面北而死有无尽的风流和荡气回肠!
  • 一线生机

    一线生机

    小时候淘气,爷爷便让我穿了一身花花绿绿的衣服,自从穿了那衣服,我整个人都变了……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1)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1)

    三十六行,行行皆有状元;而商场亦如战场,瞬间便又是另一翻风云。“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为我们隆重讲述了商界名人们的成长史,品他们于商海间的每一个决策后的那份坚定和执着。
  • 叛逆骑士终将为王

    叛逆骑士终将为王

    诸位!为王的诞生献上礼炮!好吧,其实只是一只永远不会成为王的人的历程……
  • The Heritage of Dedlow Marsh

    The Heritage of Dedlow Mars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燕翼诒谋录

    燕翼诒谋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Ninepercent之七天

    Ninepercent之七天

    一年前九位少年终于成功逃离大厂,一年后他们被莫名其妙的送回了大厂,七天的时间,他们能否再次活着逃离大厂。一切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最后想说,玻璃心别看!我真的很爱他们。
  • 卢照邻诗集

    卢照邻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