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曾设想过自己的散文写作。那时我希望它是“不安之书”式的,或者“阿克梅派的清晨”式的。在动荡的几年之间,我设法让生活稳定下来;而心智中的另一部分,又一直在反对那种稳定。无论如何,这本小书中的文字,尽管它们不如我所设想的那么好,但仍然还是被写出来了。
我的意思是,它们已经不再有别的可能性了。现在我即将年满三十岁,在书中的几篇文章里,我提到了生活的变化。从私人性的自我救赎,到敞开的日光下的见习,在写诗多年之后,我好像是进入了一个公共的广场。在这里,我遇到自己的朋友们,仿佛是被选定了似的,我与这些人成为同时代人。现在,我从已写出的文字中再次认识他们。
在此我交代一下这本书的结构。第一辑是我的诗学自辩,谈论了自己的写作;第二辑是为我身边的诗人、小说家和画家而写的评论,这来源于我和他们的交往;第三辑是对外国现代作家所写的阅读札记。其中大部分篇目都写于近三年之内,也基本上在《经济观察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过。
这批文章隐隐地有一个总体的形状。因为在北京生活的特殊经验,我选择了“二十个站台”作为书名。惟愿读者在翻检本书的时候,也能视这些文章为一系列地铁站台,在它们之间展开一次夜间的旅途。
感谢漓江出版社的慷慨和信任,此前我的诗集也有幸在这里出版。在那本诗集的后记中我引用了一句话——“我们大家都是盲人,一同触摸着中国这只巨型的大象”,它来自于现在这本书所收录的《钟放的忧郁》。挚友钟放于今年十月匆匆离世,他是虔诚的基督教徒,此时他在天国得到了静谧和安宁。我也走进了生活的下一个阶段,我将去找回自己幼时阅读过、但现在已经散失的一批童书。
江汀
2016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