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95100000006

第6章 会须归去老渔樵

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残暑。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

春女善怀,秋士易感,宋玉《九辩》首句即为“悲哉,秋之为气也”。欧阳修也说,“物既老而悲伤”。

柳永多次科举落第,为了生计功名,不得不到处干谒漫游,中举后又为公事奔走在外,羁旅行役成了他的家常便饭,他的《乐章集》中有六十多首羁旅行役词,展示了他一生宦游沉浮、浪迹江湖时的所见所思。这类词,再没有当年的豪情壮志和才子风流,而是一个成熟男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人老江湖,他像一叶不系之舟,没有归岸,没有前途,挫折、苦闷、辛酸、失意、失恋,这些负面情绪已经结成死结,使他常常“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这类词作背景宏阔,意境苍凉,是他写得最好的雅词。在这些词中,悲秋词更是独上层楼。

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残暑。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凭高尽日凝伫。赢得消魂无语。极目霁霭霏微,暝鸦零乱,萧索江城暮。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

——《竹马子·登孤垒荒凉》

这首词是柳永晚年漫游江南时的作品。词中,他将古垒残壁与酷暑新凉交替之际的特异景象联系起来,抒写了文人悲秋的无限感慨。

时已初秋,雨后凄凉,虹断风飘,残蝉噪晚,落叶铺地,诗人登高望远,触景生情,惊觉流年暗换,想起早年在京城的欢乐已经缈缈茫茫,非烟非雾,抚今追昔,旧愁未解,又添新恨。加之故人雨云消散,天各一方,在暮鸦飞鸣、残阳西落的向晚时分,但见江城萧索,画檐寂寂,不禁百感交集,不知何去何从。

词先写“惊秋”,再写“悲秋”。传神就在“渐觉一叶惊秋”句。人只知“一叶知秋”,知秋是平常心,而一个“渐”字,一个“惊”字,既说了在不知不觉中空虚度日的现状,也写了此刻突然的惊慌与悔悟。春秋代序,时光荏苒,人却于寻常日月中不知痛痒,见惯不惊,所以就这样老了。风雨中,诗人独立于孤垒危亭水岸,凭高临下,看满城暮霭,听“残蝉噪晚”,看“暝鸦零乱”,还看出霓雌、风雄,雨后虹霓是轻盈婉约的凌波仙子,风却越刮越猛,像啸傲江湖的武士。最后,又送残阳归去,又送一天归去。失路之人,如他自己所叹:“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秋日雨中,立尽斜阳,怎么能不动悲秋情绪?风霜雨雪本是自然风景,却也含情含恨,知冷知热。秋草残阳、蝉噪鸦飞的颓景,惊了看风景的人,在这野天野地里,日半昏,月半明,他也只能半梦半醒,非烟非雾。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赵翼说:赋到沧桑句便工。这首词,虽然同上首词一样,仍是写羁旅悲秋的主题,但在抒情上,却更加强烈酣畅,不仅是柳永的代表作,也是这类词的代表作。其中,“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几句,甚至被挑剔的苏轼称赞为“不减唐人高处”。

什么叫“不减唐人高处”?关于唐朝,我们最知道的就是“大”的概念,其大气象,大格局,大文化,只有一个“大”字写得。这首词,词境阔大,虽是悲秋,却不是悲哀、悲愁,而是普通人做不到的悲壮。

开篇“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一句,有杜甫“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深远,“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句,有李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苍茫。

“渐”“苒苒”是很好的时间词,一字一寸光阴,一切都在“渐”中、“苒苒”中芳华尽摇落,大有子在川上看逝水流年的哲学高度。“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楼头思妇的意象,虽无十分新意,却因为“误几回”更觉婉曲,几回,就不是一回,而是长久等待,是希望和失望交织。一个“妆楼颙望”,一个“登高临远”,世间男女,情系一处,却总是各有各的“误”,不知几回。

这首词的情境如人涉水,深一脚,浅一脚,却是一步接一步,踏过半世沧桑,踏向沉沉的人生晚景,因为有“何世苦淹留”的顿觉,似乎还要从此岸踏向彼岸。郑文焯评曰:“柳词本以柔婉见长,此词却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梁启超说,这首词的词境,颇似温庭筠的“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的意境。都是好评。

向深秋,雨余爽气肃西郊。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天末残星,流电未灭,闪闪隔林梢。又是晓鸡声断,阳乌光动,渐分山路迢迢。

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抛掷云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

——《凤归云·向深秋》

这首词也是柳永晚年的作品。上片写破晓时分,诗人担风袖月,栉风沐雨,行走在乡间小路上,借眼前景物状宦途奔波的苦况,再带出下片利牵名惹、不胜其烦之感,终以劳生有限、不如归去作结。

词的上片写景,景是常景,亮点全在下片。“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这几句词排着队,像裸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岩石,反射出峭拔冷峻的光焰。几句话一口气念下来,就像一个人已经忍了很久,于无可忍时,正在和人争执,是无论如何要个说法的强硬态度。柳永一生的状态就是“孤身逆旅”,他一路走,一路反思自己到底错在哪里。现在,他已经碌碌半生,到老来还终日被“驱驱行役”,难道就是为了这些“蝇头”、“蜗角”一样微不足道的功名利禄么?从此就这样“狎玩尘土”而“抛掷云泉”么?想想自己一生总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到此时“壮节等闲消”,这“毕竟成何事”?可以想见,柳永用这么消极的态度做事,事情做不好,心情也会坏到极点,所以才有这篇牢骚。“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是本词最高处,比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境界已经高出几层天。写至此,我们从柳词中终于看到了一点士大夫的身份感。是的,终老渔樵,才是每个疲于宦游的士大夫最体面的归宿,洗去脂粉气的柳永,终于可与这些君子们比邻而居了。

海天辽阔,登高望远,秋风秋雨之际,最动羁旅行役之思。柳永的行役词里,有江山,也有风月,他已经学会用曲笔写情,词境深婉,雄浑,苍茫,幽暗,以胸中陈墨,为人生晚景涂鸦,其中有许多佳篇。如《迷神引》词中有“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孤城暮角,引胡笳怨。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天际遥山小,黛眉浅”句,将行客劳顿,异乡风物,芳草连空,残照断云写得深广大气。近人蔡嵩云《柯亭词论》评曰:“柳词胜处,在气骨,不在字面。其写景处,远胜其抒情处。而章法大开大合,为后起清真、梦窗诸家所取法,信为创调名家……写羁旅行役中秋景,均穷极工巧。”柳永词中从大处取景、苍凉处下笔的抒情风格,对苏轼的影响最大,他的才情绝不在苏轼之下,输给苏轼的,只是境界。惺惺相惜,苏轼词许多处暗合柳永的神思,也是他独具慧眼的聪明处。

综观柳永的一生,就是一场漫长的“文字狱”。在一般人的记忆中,他似乎终生未仕,只在花街柳巷里厮混了一辈子,终老欢场。其实不是这样。柳永也做过官,而且官声很好。对于他的科举和功名,有必要作个说明。

景祐元年,即1034年,仁宗亲政,换了皇帝,为了表示举国欢庆,依例大赦天下,同时特开恩科,对历届科场沉沦之士的录取放宽尺度。柳永闻讯,敏感到这可能是他一生最后的机会,他立即由湖北鄂州“驱驱”千里赶赴京师。果然,这次新皇帝不记前朝嫌隙,柳永终于荣登进士榜。此后,和大多数新科进士一样,他先被任命为推官,任所在睦州,也就是现在的杭州淳安。此时,柳永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白头进士,想来自是有低调的欢喜,但在他的词里没有任何表现。在睦州时,知州因爱慕柳永才华,曾向朝廷举荐,朝廷又因其“未有善状”而不用。三年后,柳永调任余杭县令,由于抚民清净,息事宁人,深得百姓爱戴。此后,又任浙江定海盐监,因为为政有声,被称为“名宦”。1043年,调任江苏泗州判官。此时,柳永做地方官已三任九年,且皆有政绩,经过“磨勘”,也就是考核后,有了改官升迁的资历。但他似乎被吏部忘记了,调令久等不到。后来,范仲淹拜参知政事,颁行庆历新政,重订官员磨勘之法,柳永才被改为著作佐郎,授西京灵台山令。后又转官著作郎、太常博士,最后在六品屯田员外郎任上致仕,所以柳永也叫柳屯田。1053年,在润州,即现在的镇江,一代才子与世长辞,终年七十岁。传闻众歌女伶人因爱重其才,怜其潦倒,为之敛葬。

北宋初年,社会稳定,物阜民丰,士庶普遍崇尚享乐,这是一个时代的集体潜意识。但是,统治中国上千年的思想法宝仍然是儒家文化,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在浮华之风下,年轻的柳永没有看明白这一点,他不知深浅,闯了红灯,乱了规矩,成了他自然激情的受害者,受到体制的放逐。虽然他一生都在努力与主流文化重新接轨,但一直也没有找到起死回生的有效途径,徒使“壮节等闲消”,蹉跎了多才多情的一生。

然而,文学史是最公允的,英雄不问出处,只论笔墨功夫。曹雪芹可证,柳永也可证。柳永的舞台不在宫墙内,而是在民间。他开在陌上的性情之花,已足以惊艳整个文学史。

柳永曾用三叠长调《戚氏·晚秋天》写他的人生总结,我也用这首词的下片为本文作结: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大成若缺”。

在停灯向晓、抱影无眠时,我想柳永在他的人生总结里,还应该写上这四个字。

同类推荐
  • 云海松涛:庄小军游记散文选

    云海松涛:庄小军游记散文选

    本书选择了作者多年来撰写的100篇游记散文,其中多数作品曾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金陵风光"(18篇)、第二部分为"神州揽胜"(60篇)、第三部分为"域外风情"(22篇)。
  • 谜一样的孩子

    谜一样的孩子

    “科伦拜恩枪击案”中13名师生被枪杀,并有24人受伤。随后,持枪者埃里克·哈里斯和迪伦·克莱伯德饮弹自杀。案发后的20年里,迪伦的母亲苏珊一直生活在那一天所带来的难以言喻的哀伤和痛苦中。她深爱的、精心养育的儿子做出了如此惨绝人寰的事情,而作为母亲,她居然对儿子的不对劲儿毫无察觉。她错过了哪些本可以察觉的征兆?她本来可以采取什么行动,来避免悲剧的发生?案件发生后的每一天,苏珊都在苦苦追寻着这些问题的答案。书中,她毫不掩饰、开诚布公地记录了自己是如何一步步接受这不可思议的现实的。她将自己的日记、迪伦留下的录像和文字,以及无数与精神方面专家的面谈资料整理后,和盘托出,呈现于世。她希望个人的顿悟和诠释能够帮助更多的家庭在孩子遇到困境时予以识别和及时干预。
  • 空院残月

    空院残月

    《空院残月》是“中国作家档案书系”之一种,收录了当代中国著名作家韩少功发表于各时期的中短篇作品。分为2000年后新作,处女作,成名作、代表作,影响或争议最大之作,文坛友人撰写的印象记,与作家、批评家的对话录,以及作家自己的小传、影集、手迹、著作目录等14个部分。
  • 释迦牟尼的故事

    释迦牟尼的故事

    《释迦牟尼的故事》是著者张琳和李正荣在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以全新的视角,从历史、文化和艺术等多方面解析释迦牟尼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让读者在探知佛祖内心世界的同时,感悟佛教的博大精深。本书从释迦牟尼的出生、成长、修炼、悟到成佛、思想体系成形、传法旅程,到最后涅?,生动地记述了佛祖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 林家铺子(走进名家 重温经典)

    林家铺子(走进名家 重温经典)

    本书收录了茅盾先生的《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等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原名《倒闭》,它以1932年“一·二八”事变前后的江浙农村为背景,透过林家铺子由挣扎到的倒闭的过程,揭示了民族商业走向破产的厄运。1959年,文学家夏衍将其改编成剧本,同名电影成为银幕经典。
热门推荐
  • 蓝火苗,红火苗

    蓝火苗,红火苗

    世纪之初的中国农村,正在经历一场影响深远的绿色革命。千百年来,农户砍柴搂草取暖烧饭,近乎天经地义。靠山吃山,近草用草,没有人把它同“能源消耗”联系起来。和巨大的工业能源石油煤炭电力相比,农村的耗能似乎微不足道,没有人看在眼里。人们忽视了一个常识,正由于农村依靠消耗生物能源,乡村的能源供给完全依赖大自然养奉。日甚一日的索取,环境的承受能力已经迫近危机临界。青山绿水都在乡村,乡村养护着国土,保护着环境。大气呢,水源呢,阳光呢,乡村是他们的守护神。一旦乡村的环境遭到破坏,必然爆发可怕的环境危机。
  • 皇帝修魔路

    皇帝修魔路

    新书《《断剑天涯》已上传请大家投票支持讨论群:49775120(雅典娜的奶罩提供)
  • 我被他套路了好多年

    我被他套路了好多年

    【国家欠我一个男朋友系列】洛微微发誓,她这辈子走过最长的路是韩卓言的……套、路!!欢脱日常文,简介无能,请直接跳坑(坑里见
  • 借尸还魂之智斗穿越女

    借尸还魂之智斗穿越女

    前世善良如她,却被姐姐和丈夫联手害死,重生归来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挡我者皆死无全尸。
  • 绝色公主闹古代

    绝色公主闹古代

    评书人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总有一些事情让人记住,总有一些事情让人忘记。那些忘记的,随风飘散。那些记住的,就此成为执念。所以,哪怕在佛前叩首万年,所求无非是‘相见’”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你抄我的。
  • 三衣显正图

    三衣显正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灌顶王喻经

    佛说灌顶王喻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莫先生独宠妻

    莫先生独宠妻

    (有名《借来的甜妻不想还》)“借你儿子用一下。”“干嘛?”“假装我儿子。”“。。。”拜托!自己不会照照镜子,需要假装吗?“能不能再借你用一下?”“又干嘛?”“当一下我太太,时间不长,一辈子而已。”
  • 佛说了义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说了义般若波罗蜜多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