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4000000004

第4章 先秦至唐:古代唱技理论的产生(2)

总体而言,先秦两汉时期,人们的审美认识从远古时期巫与艺的合一转变为以“德”为中心、以“和”为指导思想,即要求不同的音、色、味的相和及其与政治伦理的和谐一致。这种审美认识反映在音乐上则表现为倡导音调的平和、情感的稳定。受其影响,先秦两汉时期的人们对声乐艺术的认识也掺杂了较多的道德成分,在他们看来,声乐演唱与政治、道德、人心是相连的,它可以反映人心的善恶、国运的兴衰。因此他们夸大了声乐演唱的社会功能,从而削弱了声乐艺术的自然属性。然而,在先秦两汉的一些文献中我们又不难看出他们对“声”的重视与强调,如最早的“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等记载,就使“声”的观念得到了充分的突显:“声振林木”强调的是声音的洪亮与厚重,“响遏行云”描绘的是声音的清脆与明亮。这种重视与强调实际上是对“声”作为声乐艺术本体的认同。到了《乐记·师乙篇》中,“声”的观念第一次得到了十分明确的表述和阐发,并由此确立了“声”在声乐艺术中的核心地位。“重声效”理论观念的确立奠定了中国古代唱技理论的发展方向:它使理论家们的触角得以不断向前延伸——随时随地挖掘和总结发声的各种技法。尽管他们对于这些技法的论述十分零碎而缺乏逻辑力量,但其是在“声”的观念潜在支配下的具体评论,是“声”之本体观的生动呈现。这些观点是中国古代唱技理论的光辉起点,对当时及后世的唱技理论思想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至此,中国古代唱技理论已初露端倪,并初步显现了自身的特点。

$第二节 发音部位、气息控制等具体技术理论的探索

汉代以后,审美认识发展迅速,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审美认识飞跃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实现了审美重点从艺术之用到认识艺术规律的转变。此时的艺术创作与欣赏不再单纯是“通伦理”、“明鉴戒”的一种统治手段,而成了寄托士大夫情感的工具和“畅情”、“味道”的特殊方式。到了唐代,社会经济的繁荣、人们思想的自由活跃更使审美认识得以不断深入,唐人明丽、雄浑、壮美的审美倾向促使音乐向着绚丽多彩的方向发展。因此,由两汉开始,声乐形式逐渐由先秦时期的简单、单一变得复杂、多样,如汉代的相和歌、魏晋南北朝的清商乐、唐代的歌舞大曲等等。声乐形式的发展变化促使演唱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声乐演唱已不再仅仅是礼的工具、道德的附庸,它更是人们表情达意、娱乐自身的需要。在演唱实践逐渐兴盛的情况下,魏晋南北朝的唱技理论有所发展,尤其在魏末阮籍、嵇康肯定了音乐的客观性、扫清音乐观念上的障碍之后,演唱理论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阮籍《乐论》云:“故八音有本体,五声有自然,其同物者以大小相君。有自然故不可乱,大小相君故可得而平也……声相宜也,故必有常处。以大小相君,应黄钟之气,故必有常数。”阮籍认为,音乐有其自然之体,其运动规律有一个“常数”,这个“常数”乃是自然规律而非等级制度。嵇康的音乐思想对后世影响更大,他首先提出“声无哀乐”的基本观点,“音声之作,其犹臭味在于天地之间,其善与不善,虽遭浊乱,其体自若而无变也,岂以爱憎易操,哀乐改度哉!”再进而阐明音乐的本体是“和”,即音乐的形式、表现手段和美的统一。“音声有自然之和”,“声音以平和为体”,“使心与理相顺,气与声相应,合乎会通,以济其美”。嵇康的理论第一次明确清楚地赋予音乐以一种本体论上的意义,并从本体论的观点来观察音乐问题。阮籍、嵇康二人对于音乐自然属性的强调和肯定,促使当时的部分理论家对声乐艺术的自身规律给予了较多的重视。

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声律》篇里谈论诗歌声律时涉及了一些演唱的发声规律。刘勰首先肯定了人声的自然习性,体现了他对“声”的自然规律的认识:“夫音律所始,本于人声者也。声含宫商,肇自血气,先王因之,以制乐歌。故知器写人声,声非学器者也。”刘勰认为,音律的开端,本于人的发声。声音有宫商等五音,其决定于人的自然生理构造,从前的圣王就是根据这些来制作音乐歌曲的。由此可知,乐器是模仿人的声音的,人的发声并不模仿乐器。其次,刘勰以古人教歌为例,阐述演唱的发声规律。刘勰指出,古人教歌时,“先揆以法”,先用一定的方法矫正声音,使其可以“疾呼中宫,徐呼中徵”,即快速唱达宫音、慢速唱达徵音;同时,由于“夫商徵响高,宫羽声下”(此句中的“商徵响高,宫羽声下”疑为“宫商响高,徵羽声下”。因为宫商二音振幅大而频率低,故音粗;而徵羽二音振幅小而频率高,故音细),因此,在发商、徵、宫、羽等不同的音高时,要注意“抗喉矫舌之差,攒唇激齿之异”,即分清张喉抬舌的差别以及合口擦齿的不同。这样“廉肉相准,皎然可分”,尖锐和圆润的声音就可明显区分开来。可见,刘勰对演唱发声的分析已经带有一定的技术成分。他认为,古人的“揆以法”之“法”是指演唱时调整口腔发音部位的方法。刘勰的论述在理论形态上接续了先秦的传统,并在技术上对“声”的自然本体观作了进一步的阐发。

隋唐时期,古代声乐艺术进入了第一发展高峰期,尽管器乐已经取得了独立的形式,但人声仍然被认为是最具魅力的音乐形式。段安节《乐府杂录》云:“歌者,乐之声也。故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迥居诸乐之上。”陆龟蒙《大子夜歌二首》其二云:“丝竹发歌响,假器扬清音。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歌唱在唐代十分盛行,与前期相比,隋唐人更加重视歌声的质量,对高超的歌唱技艺也更为推崇。试看唐诗中关于歌唱的描绘:“定面凝眸一声发,云停尘下何劳算。迢迢击磬远玲玲,一一贯珠匀款款。”“断时轻裂玉,收处远缲烟。孤直縆云定,光明滴水圆。”“一字新声一串珠,转喉疑是击珊瑚。”在以上表述中,人们以“敲玉”、“贯珠”、“云停尘下”等为标尺,对歌者的演唱作了略显夸张的描绘,表达了唐代人对高超声乐技艺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唐代的歌唱技术已经达到十分高超的水平,其演唱声音清亮、圆润,气息悠长、连贯,共鸣良好、穿透力强。

隋唐时期的“重声”思想既是对先秦思想的继承,又是在先秦基础之上的进一步生发。它不仅保留了先秦时期对声音自身条件的重视,体现了隋唐人对上一时期“声”的本体观理论的接受与继承,更突出了声音“传情达意”之功效。这种变化既与魏晋以来对歌词的重视有关,如嵇康《声无哀乐论》曰:“夫内有悲痛之心,则激切哀言,言比成诗,声比成音。杂而咏之,聚而听之,心动于和声,情感于苦言,嗟叹未绝而泣涕流涟矣”;又与声乐艺术已发展成为歌、舞、器乐为一体的大型的、综合性的表演形式不无关系。在这种背景下,隋唐的演唱理论突破了以往道德观念的束缚,“声”的本体观得到了新的弘扬,声乐技巧开始进入理论家的研究视野。

隋朝虞世南是触及声乐艺术特殊规律的第一人,其《北堂书钞·乐部·歌篇》云:“潜气内转哀音外激,清气浮转妍弄潜移,宫商和畅清弄谐密。”南海孔广陶曾对这三句话注曰:“……潜气内转哀音外激,大不抗越,细不幽散。……朱唇不起,皓齿不离,清气浮转妍弄潜移。……半夜闻水中有弦歌之音,宫商和畅清弄谐密。”从虞世南原文及孔广陶的注释都可看出,此三句话论述的是演唱时气息与声音的密切关系。笔者以为,“潜气”,指下沉的气息;“清气”,即上浮的气息;“妍”,巧;“弄”,原义指用手玩耍,形容歌唱当理解为对声音的摆弄、调整;“宫商”,音乐五声之一,古人常用宫商指声音;“密”,周到、细致,此处用来形容歌声完美。故这三句话的大意是:(演唱时)将饱满的气息下沉,使之在体内有力地运转,从而唱出哀伤的声音;气息上浮、流转可以使声音灵巧,并不被察觉地自由转换;(只要有效地控制好气息,)声音就会显得和谐完美。可见,虞世南已经认识到气息对于歌唱的重要性:气息是影响不同声音发出的重要因素。尽管虞世南之论十分简略,却意义重大:其已经迈出了唱技要素研究的第一步,它表明理论家们开始有意识地对声乐艺术的自身规律进行探讨。

虞世南之后,唐代《乐书要录》中指出,外在的形态和内在的气息才是声音的本源:“夫道生气,气生形,形动气缴,声所由出也。然则形、气者,声之源也。”此后,唐代段安节对气息与声音的关系作了更为细致的阐发。其《乐府杂录·歌》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至喉乃噫其词,即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即善于歌唱的人首先要“调其气”,所谓“调其气”指歌唱时对呼吸的调整。先将充足的气息吸到腹部脐间,再(通过肌肉的力量)将气息推出;(当气息)到达喉部时再与吐字结合(而发声),这样就可将高低音分别出来。歌唱者只要学会了调整气息的方法,就自然能发出阻遏行云、振荡山谷的声音(即共鸣好、穿透力强的声音)。段氏此论不仅指出了气息是演唱的第一要素,明确了气息在演唱中的基础地位;更对演唱中气息的位置和行进路线加以阐明,并对气、字、声三者的结合有了初步认识,具有明显的指导作用和可操作性。其观点对后世影响甚大,后人多在其理论上加以生发和探讨。总之,隋唐的唱技理论已颇有理性的思辨色彩,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先秦至唐为唱技理论的产生时期。该时期的唱技文献多散见于各种综合性文史类书籍中,以零星散论的面目出现。其数量稀少,语言较抽象,文字含蓄晦涩,不易理解;内容较多地表现为对声乐活动和声乐表演的记载与考辨,也有部分关于演唱技术的简略分析,体现了驳杂不纯的特性。这些关于声乐演唱的早期论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其不仅反映了该时期人们对演唱艺术的认识——时人已初步确立“声”的本体观,对演唱中宏大的音量、宽广的音域和刚柔恰当的音色等美学和技术方面作了明确要求,对唱技的一些基本要素有了初步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它确立了唱技理论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向,在唱技理论史上具有重要的开拓作用——“声”作为声乐本体观念的确立认同了声乐是一种“声音”艺术。这样一种观念,实际上是对声乐作为音乐本体特性的认同,它使得历代研究者的触角得以不断延伸——随时随地挖掘和总结发声的各种技法,从而使唱技的理论研究可以不断地深入和扩展。

同类推荐
  • 阅读电影(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阅读电影(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是作者自新时期以来的电影评论自选集,收录了近百篇影评与随笔。所论及的影片均是30多年来具有巨大影响或有强烈争议的国产影片,和部分在世界各大电影节得奖的外国影片。作者努力做到好处说好,坏处说坏,凭良心,说真话,有思想,有文采,有文化。作者之所以把书名定为《阅读电影》,是因为他把“阅读”看成是一件特别庄重的事,对于电影亦然。要对一部电影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是需要认真、反复阅读的。写电影评论的过程是一个阅读的过程。唯如此,才能解剖与彰显电影的意义。和诸多随着风向转的藤萝状态的评论不同,它扎根在作者自己的土壤里,如一泓清泉从心灵深处汩汩流淌……
  • 影视导演基础

    影视导演基础

    本书介绍了电影的历史轨迹、电视的崛起、导演与剧作、导演与演员、空间设计、场面调度等内容。
  • 中国电影的起源

    中国电影的起源

    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电影的诞生,确实经历了欧洲国家中许多科学家、发明家,甚至模仿者的漫长的实验过程。他们对运动的光学幻觉进行了科学探索与实验。《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电影的起源》文字优美生动,语言简明通俗,适合大众阅读。
  • 泥人与面塑

    泥人与面塑

    《泥人与面塑》书中介绍了我国传统文化申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的泥人与面塑,从二者的区别说起,详细介绍了泥人与面塑的材料、产地、手工制作等几个方面,还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区和代表人物加以介绍,让读者领略这些杰出者的风采
  • 外国影视纵横谈(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外国影视纵横谈(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外国影视纵横谈(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共精选作者李邦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发表的学术论文20篇,分别研究了:①列宁银幕形象,介绍了列宁题材作品的概况、演变、成就与不足,列宁扮演者经验介绍等;②阿·托尔斯泰,着重研究其人生道路、创作倾向、艺术理念、主要作品等;③为外国电影电视发展史中的一些理论探讨与创作成果。
热门推荐
  • 肥胖病饮食与防治(生活必备丛书)

    肥胖病饮食与防治(生活必备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方面介绍肥胖病的饮食与防治:肥胖病的医疗常识、肥胖病的日常保健、肥胖病的饮食保健等。
  • 小匡

    小匡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试婚,男人你压线了

    试婚,男人你压线了

    神秘集团的大总裁整天缠着她怎么办?还总说自己为了勾引他,用尽各种手段。特么的,自己连他这个人都不认识,勾引他卖钱啊?最后,说好的试婚呢?怎么可以越线?看着步步逼近的男人,念小安颤栗的说:“男人,你过了啊,这不是你可以做的事,这是老公……”可她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男人霸道的堵住了嘴。吸吮着甜蜜水汁,男人恶劣的解释:“试用期已过,提前行使老公的权利。”
  • 洪荒之太初封神

    洪荒之太初封神

    大风起,乱世终群星聚,盛世现冥族弃子叶飞,势必修仙问鼎苍穹
  • 死亡简历

    死亡简历

    简介:一张凭空出现的死亡简历,却拥有着决定人生死的力量,那些名字出现在简历上的人,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离奇死亡。而我,便是这张死亡简历的拥有者,也是简历上唯一的——死亡经手人。
  • 胜利荣光:芷江受降

    胜利荣光:芷江受降

    本书以二百多幅照片为经,以美国军官约瑟夫·德和中国军民的口述为纬,全景观、多视角、细致化地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中美盟军在湖南芷江的军事活动和日常生活。内容包括日军在芷江投降的历史场景、美军在芷江的通讯工作、芷江的风土人情等等。既有重大历史事件的严肃性与庄重性,也有个人视角的趣味性和生活化,从宏观到微观,全面地展现了芷江抗战文化的各个层面。
  • 荒野求生:印第安人野外生存手册

    荒野求生:印第安人野外生存手册

    《荒野求生:印第安人野外生存手册》中介绍了美洲和其他大洲土著居民的生存智慧,详细教授了野外生存的各种技巧。书中讲述了架住帐篷、野外取火、寻找水源、制造工具、加工食物、利用植物、如何在野外保持好的心态。近200幅图片的生动讲解。
  • 归来之世界十强

    归来之世界十强

    他是世界十强集团的幕后老板,是龙,终要翱翔于九天之上。没错,看轻他的人太多了,他要从幕后转台前了!
  • 掌家小农女

    掌家小农女

    莫名其妙穿越到古代?且看陈小暖如何带着老实娘亲和可爱妹妹,家财万贯!
  • 谁说男颜不可娶

    谁说男颜不可娶

    一夜之间,我怎么就把自己的男闺蜜给整了?完了完了,看来这次只能带娃跑了再说!五年后,机场重逢,青梅和竹马之间还多了一个鬼灵精怪的宝宝……这日子可真有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