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4000000003

第3章 先秦至唐:古代唱技理论的产生(1)

在先秦到唐代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对声乐演唱的认识只是一种蒙眬的意识,还没有将声乐演唱作为一个独立的审美个体加以对待,而是将其视为政治伦理的附属物或一种笼统的表演技艺。因此,对于演唱的技术问题,时人并没有进行明确的理论表述,在理论形态上更多地表现为对演唱活动的著录和对演唱效果的描绘。其中,最富理性色彩的是人们对于声乐演唱功能的认识和评判。故从先秦至唐代均可视为唱技理论的产生时期,这一时期又大致可以分为先秦两汉和魏晋南北朝隋唐两个阶段。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先秦至唐代唱技理论表现出的少而简单、杂而不纯的特点,因而对于该时期的演唱理论观念,我们更多只能采用推理的方法进行论证,通过这种方式来揭示早期唱技理论的产生状况。

$第一节“重声效”理论观念的萌生和确立

中国古代唱技理论的产生,大致可从先秦以来有关声乐演唱的实录和评判中加以认识。先秦时期,统治者为了维持社会秩序、巩固王朝统治,将礼与乐紧密结合起来,此时的声乐艺术在礼乐制度的制约下,缺乏一种独立的意义,常常是作为为礼所用的工具而存在,故人们十分注重声乐演唱在教化人心上所起的巨大作用。因此,当时的声乐演唱多与人心、道德、政治相联系,教化作用明显,而人们对声乐演唱的认识和评判则不可避免地含有了较多的道德和伦理成分。如《春秋左传》载:“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魏》,曰:‘美哉,沨沨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为之歌《颂》,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迩而不逼,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底,行而不流,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显然,季札对歌唱的评价除了“美哉”的审美评判之外,更多地介入了道德的评判。正是在这种根深蒂固的道德观念影响下,声乐艺术的自身逻辑常常被忽视。就演唱而言,无论是审美评价还是技术分析都多是一种在道德观念制约下的总体性规范,缺乏对演唱自身规律的重视和阐发。这种对声乐演唱的认识到汉代依然存在。司马迁曰:“凡作乐者,所以节乐。……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声律,以补短移化,助流政教。”班固云:“歌者在堂上,舞在堂下何?歌者象德,舞者象功,君子上德而下功。”可见,司马迁等人的理论观念与先秦时期一脉相承,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声乐演唱的社会功用,声乐理论仍然包裹在浓重的礼乐氛围之中。

然而,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声乐技艺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声乐艺术认识的加深最终为古代唱技理论的萌生提供了条件。其一,先秦两汉时期涌现出了大批具有高超演唱技艺的歌唱家,如秦青的歌声“响遏行云”、韩娥的歌声“绕梁三日”等等。这表明,当时的声乐演唱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声乐技术已成为一项专门的技艺。其二,当时的声乐演唱已有专业演唱与群众演唱之分,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载:“工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专业乐工演唱三曲。……乡乐:《周南》:《关雎》、《葛覃》、《卷耳》;《召南》:《鹊巢》、《采蘩》、《采苹》——群众合唱民歌六曲。”同时,声乐演唱已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在汉代的专业音乐机构乐府里有专门演唱各地民歌的专职歌唱家,如蔡讴员、齐讴员等。他们都要进行专业的歌唱训练,使其演唱在保留各地地方特色的同时逐渐规范化。其三,《列子·汤问》中记载的秦青教唱的故事表明:先秦时期,高超的演唱技艺备受推崇,并已有了职业化的声乐教学活动。其四,更为重要的是,汉代采诗入乐和编创新曲这两种以音乐为主体的创作方式使得人们对声乐艺术的自身特性有了较多的了解;而与“雅乐”相对立的“俗乐”的产物——相和歌的出现则反映了声乐艺术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对“礼”的制约的突破。在这种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古代唱技理论开始显现。

中国古代唱技理论的开端是先秦时期人们对演唱曲目选择和行腔要求的描绘。《乐记·师乙篇》中,子贡曾就不同歌者适宜演唱何种曲目请教乐师乙,子贡见师乙而问焉,曰:“赐闻声歌各有宜也。如赐者,宜何歌也?”师乙曰:“……宽而静,柔而正者宜歌《颂》;广大而静,疏达而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正直而静,廉而谦者宜歌《风》;肆直而慈爱者宜歌《商》;温良而能断者宜歌《齐》。”尽管师乙的观点依然含有浓烈的道德意味,但其目的在于使歌者能够根据自身的气质特点选择相应的曲目演唱。因此,师乙所追求的是如何使演唱更符合其自然本性,而不仅仅是为礼所用。

正是基于这种观念,师乙注意到了影响演唱的最根本因素是歌者对声音的控制,因此其进一步提出了演唱的行腔要求。《乐记·师乙篇》曰:“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抗,举;队,通“坠”,落下;折,回转;倨,直而折曲;矩,画方形或直角时用的曲尺;句,“勾”的本字,弯曲;钩,圆规;累,重叠。全句大意为:因此唱歌的人(要注意),(声音)上行如高举,下行似落下,弯曲要有韧性,停止好比枯木。(整体而言),(演唱)直而折曲的曲调时,(声音)要刚直而有角度;(演唱)高低起伏的曲调时,(声音)要柔韧而圆滑。(整个行腔)要一声接一声地像(一串)明珠一样连贯,(有光泽)。这是一段在中国古代演唱理论史上影响深远的文字,它最早明确地表述了演唱时的行腔要求:整个歌唱的行腔应圆润、流畅,如串珠般明亮连贯。这种表述不仅具有形态论的价值,更具有本体论的价值。因为它不仅指出了演唱中不同音高曲调的发声感觉与要求,更通过对“声”的审美的具体规定(声音要刚柔并济、连贯圆滑,具有颗粒感)突出了“声”在声乐艺术中的核心地位,指明了“声”在演唱中的本体特性,反映了时人的技术追求,奠定了中国古代唱技理论的发展趋向。

其后,《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第三十四中通过阐述选拔声乐学生的方法强调了“声”在演唱中的必要性:“夫教歌者,使先呼而诎之。其声及清徵者,乃教之。一曰,教歌者先揆以法:疾呼中宫,徐呼中徵。疾不中宫,徐不中徵,不可谓教。”呼,大声喊叫;诎,弯曲;揆,度量、掌管。这段文字中提出了两种招收声乐学生的标准:一是当学生能够大声将曲折的音调唱至高音徵时,可以收而教之;二是在学生能大声、快速地唱达宫音和慢速唱至徵音时,也就具备了学习声乐的条件。如果快速演唱不能达到宫音、慢速演唱不能到达徴音时则不能学习声乐。可见,当时选拔学生十分注重学生的声音条件,即人声音域的宽窄高低。一般而言,音域是由人体声带的长短厚薄决定的,声带的松紧、张力的大小影响声音的高低;声带的长短与伸缩的幅度决定音域的宽窄。因此,对于歌唱来说,音域条件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声音的塑造。这种重视人声音域的选拔方法正是为了纯化“声”作为声乐本体的必要性,因为对于歌唱来说,人声才是最根本、最核心的部分。

汉代刘安在《淮南子·缪称训》中则进一步强调了对歌唱声音的训练,他说:“歌之修其音也,音之不足于其美者也。金石丝竹,助而奏之,犹未足以至于极也。”该段话指出,唱歌最重要的是发声训练,要通过训练使声音变得优美。各种乐器主要是为歌声伴奏的,如果声音不美,伴奏得再好也不能使歌唱达到极致。

同类推荐
  •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讲述了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是爱美的民族。所以,从远古开始,礼和乐就被提到很高的地位。孔子教学生的六种教材——《诗》《书》《礼》《易》《乐》《春秋》中,有《礼》和《乐》;孔子教学生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礼和乐居于前两位。目中的重要性。古人说“礼别异,乐和同”,意思是说“礼”是用来别尊卑,序长幼的。也就是通过礼的规定,来制定一种社会赖以稳定的等级秩序。而“乐”,则是求得一种没有尊卑长幼之分的平等与融合,以达到社会的和谐.孔子就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过于礼。”
  • 前海剧说(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前海剧说(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学术文库》是系统总结我国艺术学理论前沿发展的大型出版项目,共200卷。文库的研究内容包括戏曲、音乐、美术、舞蹈、话剧、影视、摄影、建筑艺术、红学、艺术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学等,几乎涵盖了文化艺术的所有门类,学者们或以新的观念与方法,对各门类艺术史论作了新的揭示与概括,或着眼现实,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当前文化艺术发展趋向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洞见;将学术性与资料性很好地结合,既有利于学术研究,也有利于文化传承和发展,极具学术意义和文化意义。**批首推47卷。
  •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以培养色彩思维为目的,从色彩理论基础出发,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操作中提高学生对颜色的感知和兴趣。通过理论的融入,使学生认识到色彩造型规律的来源和过程;通过技法和训练,增强学生的色彩敏感度和用色能力。
  • 蜚声中外的中国建筑(上)

    蜚声中外的中国建筑(上)

    建筑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熔铸、反映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审美追求,建筑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显示出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精神文明,以其触目的巨大形象和时代的流动性,讲究空间组合的节律感等,而被誉为“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画”、“无形的诗”和“石头写成的史书”。本书为您一一介绍蜚声中外的中国建筑。
  • 播音员主持人汉字读音手册

    播音员主持人汉字读音手册

    《播音员主持人汉字读音手册》是为播音员、主持人准备的一本手边常用的查询汉语字词读音释义的参考书,从文字、文学、文化、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多视角地对汉语字词加以剖析和诠释。本书共收录1900余个在播音主持实际工作中容易读错用错的字词,主要侧重于读音的正确使用和词义的基本解释。其中,读音的使用基本遵循历届普通话异读词审音的成果和标准,同时也吸纳参考了《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等最新版的标音,个别词语的读音还照应到了群众约定俗成的口语习惯,即使目前尚无明确定论,但也基本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热门推荐
  • 何时佳时

    何时佳时

    宋佳时在喜欢上何时时,发现特别想做一件事,那就是……把自己扇飞天!她从前是做过多少件缺心眼事?!别的女生追何时,她想着自己看戏却没有爆米吃。老师安排何时给自己单独补习,而自己却因为会回家太晚而拒绝。在抗议无效后,竟然只顾着睡觉而错过了与何时待在一起的大把时间……但幸好,为时不晚。别的女生追何时,她“不小心”用书砸到了人。在表现了自己有很多不懂的题目后,拐弯抹角让他同意了给自己补习。在请教问题时,“不经意地”与他头贴头,却一脸的不知情……某一天,何时将宋佳时抵在墙上,插着口袋一脸淡然地说着:“宋佳时,,我们挺合适的……”
  • 两情相玥

    两情相玥

    一段痛苦的暗恋一段痛苦的往事你会是我命中注定的真命天子吗?
  • 风是海的归宿

    风是海的归宿

    {两年前,他伤害了她。她说她的心爱上了别人,他暴跳如雷,颤音:“…把你的心还给我!我要你把它还给我,还给我~~”}{她:“我不回去了”他:“那我也不回去了,跟你定居这里”她:“…我要去工作了,迟到会被批的”他急了:“你信不信我把这里的人全开了?看你怎么工作,怎么被批!”她无奈:“那你表个态先”他在她脸上重重的啃了两口,然后掏出钱包,将所有信用卡银行卡还有身份证全塞给她,说:“都是你的,我——也是你的,满意?”}
  • 农家欢喜世子妃

    农家欢喜世子妃

    一朝穿越来,外界传她命硬,遇谁克谁,十岁丧父,十一岁丧母,十二岁脸上突长诡异红斑,十三岁被退亲,人人见她避之如毒蝎。什么?命硬,明明处处遭人算计,还身中剧毒,命硬个屁啊!她岂是任人宰割的包子,撸起袖子,赚钱,解毒,虐渣。欢脱的人生路上,还有不少的好友相伴,逗趣的小王爷,贪吃与霸气并存的闺蜜团,帅气多金的便宜哥哥,最最主要的是还有冷漠的夜世子爷,从此人生被暖阳笼罩,美滋滋。
  • 点石成金:企业培训实务

    点石成金:企业培训实务

    本书内容包括:培训的目标与作业流程、如何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如何制订企业培训计划、员工在职培训的技巧、如何培训管理人员、培训讲师的授课技巧等。
  • 我是正道大宗师

    我是正道大宗师

    当吴明穿越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一方恶霸!Σ(?д?|||)??居然还有穿越者福利-正道大宗师系统!竟然还要做好人?!emmm,论一个好演员的自我修养,不就是恶霸伸张正义吗,我大概……能做到?新世界我来了!
  • 极品无敌弃少

    极品无敌弃少

    当刘宇再一次睁开双眼的时候,发现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都市修真?长生?废物逆袭?好吧,既然不能再颓废下去,那他就只有强势崛起了。新书超级妖孽小神农已经发布,欢迎围观!
  • 神君饶命啊

    神君饶命啊

    夏妩刚刚飞升成仙便被妖女一击毙命,再度醒来时,却发现自己成了妖女!这也就算了,为什么仙魔两界的人都要杀她?害得她只能每天都过着亡命天涯的日子!这也就算了,为什么那个凤卿神君明明第一次见她就要把她打入天牢?为什么那个树妖朱槿明明救了她却又一树枝把她刺了个透心凉?为什么那个不知道是谁的离羽每次出现都没什么好事还莫名其妙给她换了脸啊!苍天啊!她生前行善积德,只是为了好好做个小神仙而已!为什么……这么倒霉……
  • 考古笔记

    考古笔记

    在蔓延着未知阴谋下的山村,无法逃离的人们为故事主题,故事即将展开……一九八七年,一位声名鹊起的考古学者,在兴安岭勘探中却莫名暴卒,烧成一具焦尸,手中紧紧地攥着一本考古笔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若干年后,北京一位倒爷在其先人笔记中,无意间发现了若干个隐匿古墓的位置,为找到传说中的惊天宝藏,特邀主人公一同前往——尸鬼村。哪知这一切仅是梦魇的开始,白玉石台中的绯红巨眼,山村老坟里的无头血尸,十几具死而不化的尸骨。一夜间鬼魅般出现撬开坟墓而后又消失的人,尸鬼托付的信物,以及深山野岭中的变态电锯杀人狂。二十五年前的大兴安岭,大火中究竟湮灭了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 魔域少主

    魔域少主

    她是国际上赫赫有名的特工杀手,却惨遭他人陷害,一朝穿越,成为五岁奶娃;他是异世大陆呼风唤雨的龙族少主,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却独独对她另眼相待。为她弑神杀魔,甘之如饴,宠她上天,只为倾国红颜笑。他说:为你捅了这天,灭了这地又何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