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02100000003

第3章 绪论 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的新视角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有多重视角,本书是从实践的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问题。那么,理论界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要从实践视角(视野)切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实践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主要研究哪些问题?这些主要问题有怎样的内在逻辑关联性从而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现状述评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其理论自身和社会实践的整体性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提出了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的现状予以阐述和评析,既是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提出的要求,也是明确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新视角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

一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

近年来,随着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深入,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涵的理解更加全面,从总体的高度表达了各自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观。

(一)从马克思主义本质规定性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

有学者认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规定性应包括四点: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特征和理论基石,二是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性质和社会理想,三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政治立场和根本宗旨,四是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他们认为,弄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前提,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关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结构及其联系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途径[1]。

(二)从马克思主义的立足点、内容基础和内容主线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

这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整体性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立足点;第二层次是整体性的内容基础,主要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第三层次是贯穿于整体性内容的主线,就阶级性而言,这条主线表现为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并最终解放全人类,这是思想路线;在理论上表现为对人类发展规律的揭示,这是逻辑主线。思想路线和逻辑主线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核心[2]。

(三)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结构出发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

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包括了严密的逻辑结构、丰富的思想内容,还有完整的学科体系。其整体性体现为“三个内在的统一”:从逻辑框架而言,它是三个基本层次的内在统一;从基本内容而言,它是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在统一;从学科建设而言,它是五个二级学科的内在统一[3]。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突出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还有学者从内在逻辑的角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内在逻辑图景,主要由四大范畴奠立:一是人,表征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内在逻辑的出发点;二是自然,表征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内在逻辑的前置范畴;三是社会,表征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内在逻辑的中心范畴;四是实践(社会活动),表征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内在逻辑的纽带。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正是由这种内部逻辑要素的相互链接和交互作用来架构和彰显的。”[4]

(四)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综合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

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就在于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组成部分为基础,并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组成部分而产生的“一以贯之”的具有综合性特点的理论。它是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论。它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基础上形成的,但又不是简单地对应于这三个组成部分,而是对三个组成部分中“一以贯之”理论的高度提炼和概括[5]。还有学者进一步提出,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演进的三个重要环节,又从不同角度和层次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三者共同构成了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结构[6]。

(五)从马克思主义自身蕴涵的逻辑入手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

有学者认为,探究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逻辑主线,以此主线来构建整体性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逻辑,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7]。“逻辑整体性”[8]是理论形成逻辑和生成逻辑的辩证统一。

此外,近年来还有学者提出,形态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形态”“学术形态”“政治形态”统一起来,才能完整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他们还认为,“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完整图景,即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整体性、“主题”的整体性、“理论”的整体性、“方法”的整体性、“发展”的整体性、“形态”的整体性、“功能”的整体性、“叙述”的整体性的完整图景[9]。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涵是多方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是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在统一,逻辑结构的严密统一,二级学科的完整统一,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不可分割的、与时俱进地发展着的整体。

二 为什么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党反复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进一步追问:我们要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什么?只有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规定性、基本原理和基本特征,并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如果不能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无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在实践中就会犯大错误[10]。因此,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本真精神的彰显

首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肢解和误解,需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进行研究。例如,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损害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刻意制造马克思主义内部的各种对立,破坏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将马克思主义分割为革命和建设两个孤立的部分,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进行片面的、过度的或错误的阐释,割裂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11]。其次,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是对传统三分法缺陷的弥补。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其传播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其框架体系新增了许多元素,衍生出了新的线索和诉求,某种分谱系繁衍或‘分延’的现象便发生了,主要体现为门类性态、对立性态、割裂性态、断取性态等四大性态,以及对思想发展进程的划断、对理论内容的分解、对思想逻辑的割裂等三大形式。”[12]不少学者认为,“三分法”不能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全部[13],“三分法”的理解模式不符合经典作家的本意[14],“三分法”不利于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15]。此外,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看,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和体系的固有属性,研究此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具有双重必要性。有的学者认为,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准确提炼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表述,必须着眼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即它的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尤其是它的理论与实践统一的整体性[16]。

(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有其现实需要

有学者认为,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不仅是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需要,也是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只有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才能够分清哪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哪些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针对特殊情况做出的个别结论,哪些是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需要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哪些是后人附加到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以此正确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17]。还有学者认为,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不仅是课程教学的需要,还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学科的研究如果没有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的观念,就很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研究成果,也很难培养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人才。另外,这也是当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需要[18]。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从马克思主义自身的体系构成来看,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所包含的基本原理和原则的内在联系使之构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契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整体性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特点所决定的[19]。还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从内容上讲是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表现形态,这种运动所具有的具体的、整体的性质,规定了这种学说的整体性质。该整体性质在马克思主义内容上表现为实践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一种有机统一的关系,整个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历程也表明了这种整体性,并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源于它的方法论[20],并就哲学思想与共产主义之间的关系、自由与必然、现实的个人与人的本质的历史变化等几个方面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21]。

三 如何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

有学者首先提出了进行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应当遵守的三个原则:一是要在理论创新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是理论创新要将文本研究和现实研究结合起来。三是要在理论创新中尊重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首创精神[22]。

还有学者创新性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应包括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大致可以包括发展史、方法论、文献学、传播学、本土化和时代性这几个方面,这些研究可以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有二级学科的内容。从类型上看,发展史、方法论属于前提性研究,文献学、传播学属于支持性研究,本土化、时代性属于拓展性研究[23]。更多的学者则从不同的视角和方法上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进行了研究。

(一)从世界观、方法论相统一的角度来研究其整体性

有学者认为,世界观、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和根本特征,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始终的“灵魂”。世界观、方法论虽有差别但在根本上是统一的。世界观、方法论的统一显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整体、逻辑整体、历史整体和方法整体。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三个层次由抽象到具体的发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性来看,世界观、方法论的统一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整体;从客观世界、人、人类社会发展的逻辑关系和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共产主义理论的逻辑关系来看,世界观、方法论的统一表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逻辑整体;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世界观、方法论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历史整体;从“三个统一”的运用来看,世界观、方法论的统一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方法整体[24]。

(二)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过程来研究和把握其整体性

首先,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发生学角度理解,有学者认为,从现实入手是马克思研究的起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缘于马克思刚刚走向社会时遇到的社会困惑使其产生的理论信仰危机,这决定了马克思终生从事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即为认识和改造现实资本主义社会、建设理想社会创立科学理论。这一目的是统领其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文化学、人类学研究的根本目的。马克思的研究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广泛,但主要是三大主题:一是如何看待资本主义,二是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个什么样,三是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也是马克思从事理论研究的思想逻辑和心路历程[25]。

其次,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理论活动的全部实践过程来看,马克思恩格斯积极投身创立无产阶级政党、组织无产阶级队伍的活动,同工人运动中的各种机会主义思潮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成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强有力的思想武器。这个思想武器,不是支离破碎的,而是一个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以贯之的严整的体系[26]。

再次,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进程来看其整体性。有学者认为,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的历史进程中可以看出:①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哲学领域内实现的革命变革是在其对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实现的。②唯物史观的创立又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③对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研究又进一步证明和丰富了唯物史观,从而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一个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27]。

最后,从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思想来源层面被来看其整体性。受列宁的《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影响,似乎马克思的思想根基主要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相关。但是,有学者认为,这种看法无视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思想、基督教传统乃至18世纪末兴起的浪漫主义对马克思心灵的滋养。实际上,离开西方古典和西方传统思想,便无法贴切地理解马克思[28]。对此另有学者也认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来源观点的研究,还需要不断加以拓展和深化[29]。进一步而言,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的思想背景,既不能局限于三个来源,又不能对三个来源与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联进行过度的阐释,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思想来源理应被纳入整个西方文化背景和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轨迹中来考察。

(三)从马克思主义的层次结构来研究其整体性

还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不仅具有显性的板块结构,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而且具有隐性的层次结构,即根本方法、基本原理和具体论断三个层次。其中根本方法是统摄和贯穿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骨骼,具体论断是马克思主义研究具体问题的观点、结论。这三个层次在马克思主义体系结构中的意义不同。第一个层次适用范围最广,也最具稳定性;第二个层次依据每个基本原理的普遍性程度而具有不同程度的适用范围和相应的稳定性;而第三个层次的具体论断适用范围最窄,稳定性最差。马克思主义作为普遍真理,指的是第一个层次和第二个层次中具有最高普遍性的基本原理,绝不是第三个层次的具体论断。因此,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层次结构是全面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必要环节[30]。也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法的整体性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整体性,三者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的层级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关键就在于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整体性[31]。

(四)从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来研究和把握其整体性从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是包含四个最根本、最核心内容的严整体系。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二是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是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四是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以上四个方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从总体上把握的马克思主义[32]。

(五)从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的内容来把握其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涉及众多学科门类,它们所包含的内容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体现,都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都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学说。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主要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更为明显。一般认为,《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标志,而《共产党宣言》的理论内容几乎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的各个重要方面。其他著作也大多如此。所以,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全部内容看,马克思主义是严谨而完整的理论体系,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是符合马克思主义本来面貌的。[33]

(六)从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与实践性来研究和把握其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学说,创新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征。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决定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正值欧洲国家的社会转型时期,他们全部的理论努力在于认识和把握这个转型的过程,特别是剖析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乃至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结构,揭示其内在矛盾、客观规律和动态趋势,由此探索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动力、途径和方法,并为这一运动提供指导思想和政策策略。如果从马克思所说的“改变世界”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必然是整体的,因为它所面对的实践问题是具体的、整体的[34]。

此外,近年来还有学者提出,要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三者结合起来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其中,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前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基础,只有依托经典著作,做到论从史出、史论著结合,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及其整体性的精神实质[35]。还有学者认为,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范畴和核心概念是“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都是关于实现人的解放和发展的过程和条件的结论和观点,其中的任何一个结论和观点都要放在整体性理论的逻辑结构中来看,对这些结论和观点的运用都要以时空条件为转移。离开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逻辑,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中拿出这样那样的结论或观点,适应一时之需,无论是对于马克思主义还是对于实践都会造成这样那样的问题。理论与实践都要求我们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逻辑联系[36]。

总之,当前学界从多个视角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进行了探讨,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问题的研究。但是,毋庸讳言,当前的讨论还存在很多分歧,难以达成比较一致的意见,这表明对该问题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必须反对两种错误的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态度,另一种是功利主义态度。从理论层面上,要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视角去研究;从实践层面上,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建设的“学科意识”,从思想政治理论三门课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六个二级学科之间的关系去研究;从方法论上,要改进研究方法,拓展思维限度,丰富研究内容,借鉴有益成果,包括借鉴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成果。

四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

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大背景中一股重要的思想潮流,学派众多、内容丰富,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阐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观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系

有学者提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关系的认识,经历的是由把“西方马克思主义”视为马克思主义的“异端”到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流派,再到具有独特价值的马克思主义解释与发展的形态的发展过程[37]。也有学者从考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过程的角度提出,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经历了从修正、补充到背离的过程,而且其正与马克思主义渐行渐远[38]。有学者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直接说来,是一个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整体或其个别流派、人物、著作、观点是不是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主义者的认识与评价问题;从根本上说,则是一个怎样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一个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过程、经验和规律的认识问题,一个马克思主义观问题[39]。对此,学者们也做了如下探讨。

第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内容的丰富。学者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主要的思想资源,同时宣扬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多元化,主张用各种西方社会哲学思潮来解释、补充和重构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既批判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又批判苏联社会主义、正统马克思主义;从总体上看,它是一种体系庞杂、观点各异的非正统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混杂的、具有国际性影响的社会思潮[40]。也有学者认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体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真谛的反思和重建、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研究、对现实社会主义的反思和对西方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探寻三个部分[41]。

第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对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继承。有学者指出,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内部,所有不同的流派都共同分享了马克思主义的批评精神和辩证法思想,尽管它们在许多方面告别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42]。虽然这些流派存在很多差异,但其批判精神是共同的,并能够运用新的理论成果、结合新的历史实践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新的理论阐释和解读,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内容,努力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批判发达资本主义的思想武器[43]。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的积极意义

学者们普遍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丰富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第一,挑战了第二国际和正统马克思主义,回到了马克思的文本,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解释路径。有学者提出,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重新反思方面的确说了“新话”,打开了人们重新理解马克思的开放空间[44]。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的论述有一定的新意。例如,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卢卡奇反对第二国际的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的哲学还原为“经济决定论”,强调要从整体上对“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作重新理解。在卢卡奇看来,所谓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即“总体性”辩证法的马克思主义。卢森堡认为:“马克思的创造作为科学成就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整体。”柯尔施认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核心应该就是这种关于总体对于局部、抽象对于具体的优越性的原则。葛兰西反对经济唯物主义和经济决定论,强调“总体性”的优先地位,并把它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中,形成了他的总体性的社会历史观[45]。

第二,注重资本主义发展现状和时代特征,研究新问题,拓宽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视野。有学者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强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批判意识,这对于我们今天开放地、动态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基于自己时代特征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警示作用[46];它扩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深化了对历史发展辩证机制的理解,也为今天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47]。

第三,立足本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和民族化的内容。有学者指出,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众多形态来看,它是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各国各民族社会具体历史条件、文化传统相结合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本土化和民族化[48]。

总之,学者们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提供了现实借鉴和理论启示:反思教科书体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理论整体来对待;反思学院式研究,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实践导向;提升问题意识,强化马克思主义的自身批判功能;关照社会现实,凸显马克思主义对时代问题的整体回应[49]。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局限

虽然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发展有积极的一面,但是同时许多学者也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本身是积极与消极因素、正确与错误倾向混筑而成的历史性理论探索。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其重大局限[50]。

第一,学者们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没有践行其理论的政治主体和力量。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基本原则——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原则的严重背离[51]。总体来看,“西方马克思主义”是脱离实践的,它很难促成改变资本主义现实的实际运动和力量。就此而言,即使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而从实践看,它不可能是完整的和彻底的[52]。

第二,学者们指出,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以理论取代实践,以哲学取代科学[53]。西方马克思主义一个很重大的缺陷在于大多数理论家把思想局限于纯理论探讨之中,把理论探讨局限于哲学问题之中,把哲学问题消解在现实不可解救的深渊之中,从而不仅使自己陷于理论的背反中,同时也陷入现实的绝望中。

第三,学者们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具有多变性并陷入了片面化。西方马克思主义各流派的观点、侧重点都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没有形成观点一致的思想体系。不仅在不同思潮的理论家之间缺乏交流,甚至属于同一倾向的理论家之间也发生着不同意见的激烈争论。他们或者强调马克思主义批判性,如人本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或者强调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如科学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但这些都割裂了马克思主义批判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同时,他们还把早年马克思与晚年马克思、马克思与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对立起来,陷入了片面化[54]。

总之,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复杂性,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意义不可一概而论,需要认真分析、甄别对待。

综上所述,我国理论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些观点对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问题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艺术的整体”“一块整钢”等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这样的共识,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料。因此,现在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的任务,主要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怎样的整体,其内在的逻辑联系是怎样的,特别是这个理论整体是如何生成的,生成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的原因、依据是什么。

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化研究。一是概念内涵的明晰及研究问题域的确定问题。问题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概念内涵的明晰是确定问题的边界、深化研究的基础。因此,我们的研究,首先要明确我们讨论的概念及问题域。现有研究成果有将“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并论、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相等同的分析范式[55]。尽管这样的分析范式有一定的依据,在特定的语境中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我们还是认为,应该将“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严格区别开来,它们的内涵及其确立的问题域是不同的。有学者已经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理论”的区别及联系[56],但还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和空间:如何界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的概念之意?二是在整体性上奠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或者说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起点的整体性问题。毫无疑问,马克思恩格斯从事理论创作所面对的现实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是多种多样、杂乱无章的。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整体。那么,作为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其诞生的逻辑起点是什么?或者说,如何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之基?三是在整体性上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逻辑关联性,即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整体性问题。作为水乳交融、“一块整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多样、层次分明,是整体性与层次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体。那么,马克思主义理论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逻辑关联性?其内在统一性是什么?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主线是什么?或者说,如何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之线?四是在整体上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显著的特征和最重要的功能,即价值指归和实践功能的整体性问题。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个典型形态,特别是开创了工人阶级解放胜利学说及其实践历程的崭新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什么最显著的特征?与其他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功能是什么?或者说,通过什么标志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他理论区别开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价值指归上有什么特殊性?五是在整体性上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依据,即创新发展的整体性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块整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具体表现形式又是多样的,其中包括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那么,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系?它们是形态与形态的并列关系,还是整体与部分的涵盖关系?或者说,如何奠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同表现形式的整体性基础?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整体性?六是在整体性上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在关联性的学理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有六个二级学科,它们之间必定具有统一整体之内的关联性。此外,六个二级学科又各有自己的研究特色。那么,如何认识“特色多样”的“关联性”?或者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之线”如何体现在六个二级学科之中?用什么“打通”并表示其关联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整体性统一的基础是什么?

我们认为,回答上述问题,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应该从实践的角度切入,全面地揭示和系统地探讨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内在关联性。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的实践视角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总体性概念。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以往一切理论的分水岭。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性研究,必须从实践出发。“马克思主义研究不仅是一个严肃的学术研究工作,而且是最具实践性的学术研究工作。在人类思想史上,从来没有一种学说像马克思主义这样曾经改变和正在改变整个世界的格局,改变一个社会的社会结构,改变人类学术思想的理论思维方式。”[57]这就是说,对具有浓郁改变世界实践功能的马克思主义进行严肃的学术研究,必须突出实践意识,彰显其科学性和实践性。依此之意,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同样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的学术指归。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主要研究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起点整体性、理论内容整体性、价值指归整体性、实践功能整体性和创新发展整体性等问题。从实践出发,可以更好地解答这些问题,奠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逻辑基础,阐明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之中的逻辑主线,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显著的特征和最重要的功能,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依据,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在关联性的学理基础。

一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逻辑基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是以其逻辑起点整体性为根基的。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基础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先导和基础。只有在逻辑起点整体性的基础上,才能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恩格斯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58]研究和论述世界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的理论,其内在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应该具有必然的逻辑关联性,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的、环环相扣的有机统一整体。这样的理论体系是以“奇点”[59]为逻辑基础或逻辑起点的,其整体中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由“奇点”自身的内在要素衍生而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这样的理论。那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奇点”是什么?是实践。

作为时代精神的菁华,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成”于实践。所谓“生成”,即创立、诞生和基本形成之意。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之基。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从现实上看,以工人阶级实践活动为典型形态的改变世界的客观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成和发展的现实实践基础;二是从理论形态上看,经由马克思创新了的实践概念[60],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奠基石。或者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实践概念基础之上的。与此同时,以实践为奠基石,亦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丰富发展的时代主题。

毋庸赘述,就现实的实践条件而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适应时代的工人阶级实践需要而诞生的。“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61]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成于实践、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丰富发展。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于时代的实践需要,在实践中被检验和证明其真理性,指导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实践主体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实践活动,并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发展,与时俱进。

就思维方式而论,以现实问题为导向的实践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的逻辑基础。一方面,马克思主义面向实践,认识世界,在实践中形成,经过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改变世界的实践活动,“而且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62]。因此,实践的观点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概念的创新和科学实践观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的“奇点”。可以说,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都是以实践概念为原点而创建起来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永葆青春的源头活水和不竭动能。

二 实践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之中的逻辑主线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艺术的整体”“一块整钢”的论断是我国理论界的普遍共识。那么,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统一性或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统一于什么?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如何实现统一的?其统一的内在逻辑主线是什么?或者说,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整体上“打通”的精髓是什么?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之中的“脊梁”是什么?我们认为,最具担当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和“脊梁”资格的是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由实践这一“奇点”衍生而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之基是实践,实践理所当然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块整钢”统一性的逻辑主线。

如前所述,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逻辑基础。正是实践这一逻辑出发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逻辑主线[63]。马克思主义理论非常严谨,实现了深邃思想和精辟分析的高度统一,而一以贯之的是实践。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世界及其三大组成部分——自然、社会和思维——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的认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以实践为中介、为纽带的。因此,自然进化、社会发展和认识进步,都能够在实践发展中寻求到答案。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便在唯物主义原则的基础上建构起了唯物论与辩证法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社会历史观和思维观相统一的彻底的唯物论,也使得实践主体拥有了实践功能和改变世界的历史使命。这样的唯物主义找到了创造人类历史的实践主体,肯定了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的主体地位,从而为肯定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创造作用、建构共产主义社会奠定了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一步将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创造作用的实践理论系统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目的和归宿。

此外,正是实践这一逻辑出发点,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开放性。从这个逻辑出发点出发,马克思恩格斯建构了面向具体现实问题的、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从而打破了建立完备而封闭体系的“体系思维”,为马克思主义走向世界和未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思想道路和无限的理论空间。也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深入生活,深入实践,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三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显著特征和重要功能

一般而言,任何理论都是以自己的特殊本质和显著特征展示自身的存在价值,以区别于其他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这样。那么,最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色的、标志性的理论是什么?我们认为,最具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色的是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功能也是实践。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任何理论的区别不是理论形态是否完备。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之前,人类文明史上有许许多多的理论,其中不乏充满智慧的论述和完备的理论形态。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等人的理论,都充满智慧且非常完备。但是,他们都有一个“体系情结”,追求无所不包、自圆其说的完美体系。然而,这些理论完成之日就是其落后之时。因为任何庞大完备的体系,只要它是封闭的,那它就是渺小的,相对于无限广袤的世界和无限发展的未来,它就是微不足道和故步自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追求建构庞大、完备而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实践,敞开胸襟,与时俱进。生活、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竭的源头活水,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最显著特征。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任何理论形态的差异也不是理论形态所具有的“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功能。一般说来,任何成熟的理性学说,都是在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在此基础之上,亦都具有某种“改变”世界的功能。例如,儒家思想及其理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及其理论、民主社会主义理论、新自由主义理论等,哪一个不是在“解释”世界的基础上“改变”世界?哪一个没有发挥“改变”世界的功能?事实上,它们或多或少,或正或负,都曾经或正在悄悄地“改变”世界,不仅是物质世界,还有精神世界,有的还在历史上发挥过某种进步作用。因此,问题不在于理论是否具有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功能,而在于理论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愿望,为什么改变?改变的是什么?为谁而改变?改变的目的是什么?是否公开宣示理论的价值取向,即为什么要改变世界?为谁改变世界?如何改变世界?这些内容都关系到理论的性质、品质和功能等根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前的理论或用概念的逻辑构成抽象的理性王国,或打着“人类”普遍价值的旗号,掩盖其特殊的阶级性及意识形态性,而静悄悄地为他们的“那些人”服务。因此,它们只是以某种“公正”的形象“客观”地去“解释世界”,而把“改变世界”的“实践”功能掩饰起来,为少数人服务。因此,其历史进步性也是局部的和有限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所谓哲学曾经是超实践的,这只是说哲学曾经飘浮在实践之上。”[64]概而言之,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都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而唯心主义则把“精神”的活动当做实践,因而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65]对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而言,所谓改变世界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世界进行理论的批判。理论固然有解释世界的功能,但是理论更主要的功能在于对世界予以反思和批判,推动世界不断超越现实而前行。二是理论要掌握群众,变理论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对世界进行实践的批判。因此,掌握群众,变革现实,改变世界,促进现实实践的革命化是新世界观和共产主义者的历史使命。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科学地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更合理地改变世界,使世界朝着进步健康的合理化道路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既往的任何一种理论在社会功能方面都不一样。它公开宣示自己理论的服务对象,从而直接地带来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和价值的社会主义社会,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和世界历史的进程。在人类文明历程中,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而没有第二个理论具备这样的实践功能。那么,这样的实践功能是如何形成的呢?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科学性决定的,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掌握的以工人阶级为实践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实践功能决定的。“凡属马克思主义学派的首要条件,应该是立足实践、面对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时代面对的问题和以不同方式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而奋斗。把判断是否真假马克思主义放在对文本的解读上,而不是放在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上,放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时代面对的新问题上,放在实践上,只能陷于永无结论的繁琐争论。”[66]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解释世界、改变世界的世界观、方法论,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理论基础,是感召人类进步力量从事进步事业的精神动力。毫无疑问,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特色和功能,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行动的、变革的、创造的实践理论。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功能是实践。

四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依据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是其走向世界、赢得民心的内在逻辑和现实道路。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所在。”[67]这段论述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一致性和形态统一性。那么,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逻辑关联性?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整体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我们知道,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人民群众创造世界历史的实践活动是与时间空间紧密联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和发展的“理论时空”是与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时空”密不可分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时空”是与“人类解放”的实践主题紧密相连的“社会时空”。这样的社会“实践时空”特性必然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一块“整钢”。这块“整钢”既表现在其理论形态上的统一性、整体性,也体现在其发展历程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一种形态,这就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经由以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丰富和发展的、工人阶级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人类解放胜利的理论。“我们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划分为三种形态:原生态,即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次生态即列宁主义;再生态即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这种称谓和区分并不能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的真实本质和历程,而只能引起混乱。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说,这种区分难以成立。我们不能断言,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就根本不同于所谓原生态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和次生态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它与所谓原生态和次生态的马克思主义,各自拥有根本不同的基本原理;或者说原生态和次生态的马克思主义不再具有当代价值,这是一种变相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68]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所谓的“原生态”“次生态”“再生态”之别。所有马克思主义理论都凝聚在、统一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旗帜之下。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总体、整体的有机构成部分。

习近平强调:“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69]他指出:“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伟大而波澜壮阔的,是前人没有做过的。因此,我们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学习有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实践知识的学习。”[70]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时期的具体“实践问题”,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维路径和理论创新的逻辑进程。我们完全可以说,一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的结合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逻辑展开史和理论创新史,是近现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史,也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史。毋庸赘述,实践的观点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因此,以实践为视角,能够深切地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整体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

五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在关联性的学理基础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旗帜下,聚集着六个二级学科。这六个二级学科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之中。那么,奠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各二级学科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理基础是什么?或者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在关联性的逻辑纽带是什么?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之下的各二级学科,必然存在相互贯通的“同位素”。具备成为这样的“同位素”的概念很多,如世界、人类、社会、主体、客体、价值、属性等,但是没有哪个概念能比实践这个概念更合适。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六个二级学科中每个二级学科的内容研究而言,也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的内容为基础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整体性研究,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要求下来发展自身的”[71]。也就是说,第一,每个二级学科的研究内容,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的内容为基础的,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部分内容的具体化;第二,都是在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框架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整体性研究的;第三,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要求下来发展自身的。如前所述,实践是贯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主线。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六个二级学科,都浸透着实践的内容和精神,在回答时代实践主题的过程中获得自身的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体系中,六个二级学科的内在逻辑联系概括地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这六个二级学科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以其基础理论的地位,为其他五个二级学科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历史、现实的结合奠定了理论基础,而其他五个二级学科,也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提供了研究和建设的目标趋向;二是在这六个二级学科中,前四个二级学科以其理论及理论与历史、现实结合的研究,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整体,而‘中国近现代基本问题研究’学科作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中的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种实际应用,构成了该学科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人的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上的研究去向。”[72]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级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典型形态,而实践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之基,又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之中的逻辑主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当今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特点和历史趋势。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同本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多样性和生动性的表现,是马克思主义一般性同特殊性的关系。它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重点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并且把这些科学成果用于指导我国的社会实践,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73]而“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更是直接讲授了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因此,以实践概念为内核,可以“打通”马克思主义理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说明其内在的关联性,而且也证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各二级学科的学理基础,从而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凝聚成一个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统一整体。

第三节 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逻辑结构

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的实践视角(视野)表明,本书从发生学的角度、生成论的高度、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的向度、真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力度、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深度,立足基础、把握前沿,发掘了经典著作的深邃意蕴;对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阐述了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即逻辑起点整体性、理论内容整体性、价值指归整体性、实践功能整体性和创新发展整体性)的历史关系与内在逻辑关联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是三大主要组成部分,又是一个统一整体”这一缠绕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的难题进行了一种新的探索和解答。

围绕“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这一研究主旨,本书以“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的新视角”为“绪论”,阐述为什么研究、研究的是什么和怎么样研究的问题。首先,概述理论界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已经取得的丰硕成果及其主要观点,并指出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的主要方面,特别是提出了要以“实践”为视角(视野)或切入点来深化研究的新思路,为本书研究的必要性及价值性做了学理上的铺垫;其次,阐述以实践为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主要内容,即逻辑起点的整体性、理论内容的整体性、价值指归的整体性、实践功能的整体性和创新发展的整体性,说明从实践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基本路径[74]。最后,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主要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主要内容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有机联系,形成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的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统一整体。这样的逻辑统一整体也决定了本书各章的逻辑结构。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概念研究,说明为什么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为本书的研究对象。本章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三个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的概念进行了必要的辨析厘定和重新界定,阐述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明确本书研究的概念内涵及其问题边界。

第二章,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的逻辑起点,主要阐述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起点的整体性问题。本章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角度,阐述逻辑起点的基本意蕴及其一般特征,分别从历史逻辑起点和理论逻辑起点两个方面,说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从实践概念生成的历史逻辑、实践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马克思恩格斯实现的“两个转变”、科学实践观的形成、实践概念理论创新过程等方面,论述马克思实践概念是如何生成的、科学实践概念的真切意蕴是什么;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阐述实践概念的总体性和层次性,说明正是实践的总体性和层次性决定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和层次性。这样的论述为我们认识理解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过程中的奠基意义,进而从整体上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及学理依据。

第三章,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的创立(一),从“生成论”的高度,概括地阐述了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整体性问题。本章从宏观上、整体性上研究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关联性,揭示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创立中的奠基作用,在中心逻辑线索即实践概念的基础上构建起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整体性。

首先,本章分别阐述了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的内在联系,从整体性上揭示了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生成作用,说明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如何创立生成的。同时,从实践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大主要组成部分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新的理解和阐释。

其次,论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整体性及其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整体性与层次性的统一。本章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中的各个部分不是并列的“板块结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水乳交融、相互联系的完整的科学体系。它以哲学理论为总纲,以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支撑;以哲学理论为世界观、方法论,以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分析内容。它的社会功能是为世界上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方法论和基本方略的指导,价值指归是为世界工人阶级的解放和人类的彻底解放提供理论论证。

最后,以“根本问题”及“典型方式”展示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整体性及其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问题”中得以突出体现。《共产党宣言》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整体性,典型地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层次性和内在逻辑联系。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在这一章中比较系统地概括阐述了实践与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和能动革命反映论的生成创立之间的内在关系,比较系统地概括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和能动革命反映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因而,限于篇幅,在接下来的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中,进一步重点论述的是实践与富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典型性和里程碑意义的唯物史观、价值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这样的安排不是忽略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和能动革命反映论的存在意义和体系价值,更不是否定它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中的原创性及其意义和价值。

第四章,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的创立(二),第五章,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的创立(三),第六章,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的创立(四),则从“部分”的角度,分别阐述了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鲜明特性的唯物史观、价值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生成逻辑与时代实践主题、实践特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进一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整体性及其实践依据。

第三至第六章,贯彻“以哲学理论为总纲,以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支撑;以哲学理论为世界观、方法论,以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分析内容”的精神,集中研究和阐述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的创立,因而在章标题上统一表述[75]。但是,它们各有侧重,第三章从整体上研究和阐述,其他各章则从部分、细节的角度进一步研究和论述。然而,这里的分章论述,同样是在整体性视域中进行的,而不是“单纯”各自孤立的,只是侧重点有别而已。这样的分章,既体现了从一般抽象到思维具体、从整体到部分的叙述逻辑,又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研究逻辑。

第七章,实践的合理性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指归,在“分”的基础上,又“合”了起来,概括阐述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指归的整体性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实践,是一个与合理性相联系的总体性概念。建立在实践合理性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指归,是为工人阶级的实践及彻底解放服务的,本章论证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指归,凝聚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理论当中。

第八章,实践的真理标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功能,同样是在“合”的层面阐述了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功能的整体性问题。合理实践必须遵循科学理论即真理。真理是指经过实践检验了的、主体的认识成果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科学理论。真理具有主体性,马克思主义真理是检验实践的重要标准。人民群众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价值的实践主体。

第九至第十二章,分别论述了“当代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剩余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丰富和发展的意义,说明了当代实践发生的新变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发展,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整体性问题。

这四章与前四章相呼应,同样体现了“以哲学理论为总纲,以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支撑;以哲学理论为世界观方法论,以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分析内容”的精神,集中研究和阐述了“当代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的创新发展”,因而在章的标题上也进行了统一的表述。但它们同样各有侧重,第九章从整体上研究和阐述当代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影响,其他各章则在整体性视域中,从部分、细节的角度进一步研究和阐述当代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剩余价值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影响。这样的分章同样体现了从一般抽象到思维具体、从整体到部分的叙述逻辑并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研究逻辑。

第十三章,实践主题的转换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创新发展,可以视为本书研究的“归宿”,系统地阐述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主题的转换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形成和创新发展之间的逻辑关联性,深度分析和深刻揭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统一性,进一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整体性。

结语部分对“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的逻辑构架”问题做了新的探索,提出了以人与世界之关系为总纲,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思维之关系为部分,以人与世界之统一为归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的逻辑新构架,对“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做了简要总结,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

同类推荐
  • 章太炎思想研究

    章太炎思想研究

    是20世纪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章太炎生平、思想与学术的学术专著。章太炎被鲁迅誉为“有学问的革命家”,是开创中国近代思想与社会大变动的第一代披荆斩棘者中的杰出代表。本书依据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章太炎的大批手稿和他所阅读过的各种书籍,结合中国近代社会和革命变迁的实际,展示了章太炎走出完全脱离实际的旧书斋而投身革命的曲折历程,以及他力图通过对西学有选择的吸收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扬弃与更新的真实状况。章太炎的思想、学术及其革命生涯。是中国近代社会与革命的一面镜子。
  • 儒学的形态与开展

    儒学的形态与开展

    本书涉及“儒学的形态”和“儒学的开展”两大议题,清晰展示了作者的哲学思考轨迹,即从“生活儒学”到“生生之学”。作者在思考儒学开展方向的过程中,逐渐转入对儒学形态的思考;而在对儒学形态的思考过程中,又发现了儒家“生生”理念。其认为,“生生”才是儒家思想的生命和源泉。作者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也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促进儒学积极健康发展的主张。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荀子》为战国时人荀况所著,是一部阐述先秦儒家思想的著作。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本书由荀况编著。
  • 韩非子大讲堂

    韩非子大讲堂

    韩非子说:“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你死我活的权力之争使他明白,要想使人俯首帖耳,必须有一种深藏于胸、变幻莫测、凶狠刁钻而又充满智慧的心计和手腕,这就是领导人的统御之道、经世奇略。
  •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宽广的心量除了跟与生俱来的气质有关系外,还需要靠后天的觉悟和修行来逐步拓宽。星云大师在本书中具体而微地刻划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深入浅出的探讨世间的问题与人生的哲理,从生活、工作、艺术等各个层面,分享了修身养性方面的智慧。以宽己之心容人,心量越大,福报越大。我们的心量有多大,就能够完成多大的事业;如果我们能够包容一家,就能够做一家之主;能够包容一市,就可以做一市之长;能够包容一国,就可以做一国之君;能泯除一切对待,包容整个法界,就可以随缘应现,逍遥自在,成为法界之王。
热门推荐
  • 陶渊明搜神传奇

    陶渊明搜神传奇

    《陶渊明搜神传奇》写的是隐居九江的陶渊明,不畏艰险,远足西安县(今武宁),搜神探奇,并以武陵崖为原型,写出了千古名篇《桃花源记》。作品以西安古县美丽的山水为背景,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传说娓娓道来,仿佛是一幅疏淡别致的山水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
  • 鹤山禅师执帚集

    鹤山禅师执帚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大集会正法经

    佛说大集会正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安魂曲之末日诅咒

    安魂曲之末日诅咒

    黑夜中的城市注定有不为人知的暗夜。暗夜中隐匿着守护黎明使命的人。看似平凡却是阴年阴月阴日阴时出生的女孩杨莹琳,玩世不恭的富二代却不得不背负家族使命的季冉,拥有强大而神秘背景却深陷诅咒的周旭然,三人命运注定被交织捆绑在一起。爱恨交织,嬉笑怒骂,末日诅咒重现,驱魔小分队的打鬼怪之旅,注定面对的是未知的艰险。前世因,后世果,安怨魂,平众生,安魂曲。
  • 绝脉高手

    绝脉高手

    这次是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但文风还是灯火自己的,大伙如果喜欢玄幻,可以试着去看看,若对您胃口,请收藏支持。
  • 超级锋芒

    超级锋芒

    他曾经是篮球场的畸形天才,却成为了足球场中的王者。生涯巅峰期,禁区被称为“神之领域”,而他则被球迷称为“战神”!这是一个尽量真实的故事,有哭有笑,有磨砺,有挫折,不是个一帆风顺的故事。
  • 圣者降临

    圣者降临

    大学生林顿在玩某网游时因为一个意外,带着自己拥有圣光亲和体质的牧师号,以及坑爹的游戏系统,来到了剑与魔法,力量为尊的异世界。——然后重生到了一个乡下少年的身体上。“喂喂,从零开始我倒是可以接受...但你这坑货系统居然让我跟着万年反派光明神和教廷干?是想让我被新世代的龙傲天们当练级材料踩死吗?”轻松愉快的系统流,主角一边在异世界做神棍享受人生,一边顺带拯救世界的故事。
  • 田园公主之夫君速速来

    田园公主之夫君速速来

    遗落田园的金凤凰,那又如何?不就是家徒四壁吗?看我不来个咸鱼大翻身!把本该属于我的东西一一拿回来!不过等等,这几个男人是怎么回事?“啊喂,放开我!”夫君一:小乐儿,我愿与你长厢厮守。“…”夫君二:小乐儿,你逃不掉的!“…”夫君三:乐儿,我为你卜了一卦,发现你命里缺我。“…”夫君四:小乐子,快来我怀里,我带你骑马“?!!!”夫君五:乐乐,祖母说她想带小猴子,我们…送她一个吧!“?!!!!”夫君六:乐儿,我这辈子注定属于你,你看怎么办吧!“…”本来想安安静静过日子,不过现在看来是不太可能了,那就以江山为聘许你们一世承诺吧!
  • 结缘仙

    结缘仙

    是我的,谁也抢不走!不是我的,靠,这世上还有不是我的东西吗?你说这宝贝是你的,那你叫一声它会答应吗?这分明就是我的宝贝,不信你看,我叫一声,它还会跳舞呢!你说那男人是你的,那你叫一声他会理你吗?这分明就是我家的,不信你看,我叫一声,靠,冥修,你又吃老娘豆腐!万物相生,皆可结缘;既已结缘,皆为我属!且看女主缘法在手,另类修仙!
  • 超人之前传

    超人之前传

    1989年10月,美国堪萨斯州斯莫维尔小镇,此时小镇上洋溢着一片欢快的气氛,人们纷纷为了庆祝秋季的丰收而举行着收获祭。叮咚清脆的门铃声忽然响起,花店的店门被缓缓的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