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09500000003

第3章 三月不知肉味:子为乐狂

寻找你的影子

每年临近高考的日子,我都会跟着莫名激动。我不只一次地回忆起原来考前备战的日子。每天早晨五点半起床,任凭寒风呼啸,也要从被窝里爬出来。学习成了比谁更能吃苦的变态过程,痛苦不言而喻。

同样是读书,孔子的学生就不同。《庄子·渔父》记载了孔子学堂的读书场景,让我羡慕不已。“孔子游乎缁(zī)帷之林,休坐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孔子和弟子到黑森林去游玩,累了在开满杏花的土坛上休息。弟子们读书,孔子弹琴唱歌。没有迫近的升学压力,没有残酷的淘汰考试。人人自由自在,只是为了心灵而读书。面对此情此景,我只恨自己晚生了2500年,无缘于这么快乐的课堂。

去年,我去了一趟曲阜,在孔庙大成殿前还见到了一处名为杏坛的亭子。想来,这就是中国读书人最早的自习室了。

庄子写孔子,用的几乎都是寓言。杏坛是否存在过,不必当真。但孔子学堂倡导快乐读书法,课堂里洋溢着乐声倒是实情。《论语·先进》记载,一次子路、曾点、冉求和公西华陪孔子读书。孔子说,你们谈谈各自的人生愿景吧。子路、冉求、公西华纷纷发言。孔子笑一笑没有表态。轮到正在弹瑟的曾点。曾点先把瑟声放慢,“铿”的一声停下来。然后推开瑟霍地站了起来说,暮春三月,春天衣服都穿好了,我陪着五六位成年人,领着六七个小孩,在沂水边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歌、一路走来。孔子听了频频点头。

曾点的志愿,我们不予评论。但他的行为至少说明一点,孔子的教学,允许人边听讲边弹琴,气氛轻松融洽。这种教育方式,类似于德国大学里的Seminar,自由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孔子学堂提倡音乐教育,这和孔子爱好音乐有关。孔子从小就是音乐发烧友。相传,孔子经常到家乡附近的腊山游玩,看到砍柴的很辛苦,就很伤心,看到梓树上有一只鹣鸟很孤单,就和着鹣鸟的鸣叫唱起歌来。孔子听别人唱歌,如果好听,就一定请求人再唱一遍,然后跟着他一起歌唱。可见,孔子真的很喜欢唱歌。这和很多大学问家,整天愁眉苦脸,故作高深,有很大区别。

孔子对音乐不仅有浓厚的兴趣,还有很高的天赋。春秋有一个著名的乐师叫师襄。《史记》记载,孔子曾向他学琴。师襄把琴谱教授给了孔子。十天过去了,孔子还在弹奏同一首曲子。师襄说,可以学下一首了。孔子说,曲子已学会了,节奏还没掌握好。又过了几天,师襄又催促孔子。孔子说,再等等吧,曲子中的志趣还没揣摩明白。再等了几天,师襄说,抓紧时间赶课吧。孔子说,等等,我还没有想象出作曲人的样子。又过了很久,孔子若有所思,找到了师襄说,我看见了作曲人,黑黑的脸膛,高高的个子,遥望着远方,如巡视自己的王国,他不是文王又是谁呢?师襄吓得从坐席上掉下来,爬起身来深深向孔子鞠躬道,额滴神啊,我的老师讲过,这首曲子就是《文王操》。

受老师影响,孔子弟子中,喜欢音乐的也很多。除上面提到的曾点外,《论语》还记载过子路在孔子门外鼓瑟,子游在武城举办群众弦歌会。在其他文献中,孔子弟子操练乐器的更是数不胜数。

这些弟子的音乐造诣,参差不齐,大概数子路最低。《论语》记载,子路曾在孔子门前鼓瑟。铿铿的声音,断断续续,很不悦耳。孔子打开窗户,对着院子大喊:“仲由(子路姓仲名由)的瑟,为何要在我孔丘的门前响啊。仲由你就饶了我吧。”受到孔夫子的鄙视后,子路在孔门一度出现了形象危机,师弟们不再敬重年长的子路。最后,孔子不得不为子路圆场说,子路的瑟弹得不是不好,而是刚登堂、未入室。

而众弟子中,音乐造诣最高的可能要数曾点的儿子曾参,就是曾子。《韩诗外传》记载,一次,孔子弹瑟,曾子和子贡侧耳偷听。弹奏完毕,曾子说,“老师今天的音乐像狼一般贪婪。”听了这个评价,子贡吓了一跳。等孔老师弹完,子贡进屋如实向孔子述说了曾参的看法。孔子说,“曾参真是一个懂音律的人啊。刚才我弹瑟的时候,有一只老鼠出来活动,有只野猫也出现在屋子里,沿着屋梁慢慢爬行,等到它靠近老鼠,老鼠就躲起来,野猫的眼里就露出憎孔子师生坐在草地上,弹着瑟,聊理想,聊人生,其乐融融。在简单中追求单纯的快乐,在生活中体味平淡的真实。快乐不依靠物质的丰盈,只依赖内心的富足,这一点我们今天还能做到吗?今天的教育是否给学生留够了时间,让他们停下来听一听心灵的呼声?恨的凶光,弓起脊背,想要抓住,但抓不到。我把这些情景全都渗透在我的瑟音里了,所以曾参才说我的乐声中有狼一样的贪婪。”

从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孔子和弟子,都很好乐,也都懂乐。所以,孔子学堂的生活,永远是轻松的,快乐的,远没有现在学校的劳累和恐怖。当然,如果仅仅是这些,我只会怪自己不够幸运,不能穿越回遥远的春秋。在做学生的岁月里,不能逃课到孔子的课堂。

超乎我想象的是,孔子在音乐里表露的另一面,就是沉痛的呐喊。这种呐喊,往往令闻者动容。孔子不是一个作家,不喜欢用笔宣泄感情。孔子说,我喜欢述而不作,这个和老彭[1]同志有点像。孔子也不喜欢过多地说话,他认为巧言令色是做人的大忌。

孔子不说不写,靠两样来排解郁闷。第一个是喝酒。孔子自己说,我平生三件事没做到——在外侍奉公卿,在家孝敬父兄[2],不为酒所困。第二个是唱歌。孔子将自己所有的得意、失意、志向和对时事的评论都倾注在了音乐里。

孔子的心情,可以从他作的很多歌里听出来。西汉陆贾的《新语》记载,“孔子遭君暗臣乱,众邪在位,政道隔于王家,仁义闭于公门,故作公陵之歌,伤无权力于世。”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孔子没有权力改变社会秩序,但又不甘于闭着眼睛过日子,就写了公陵之歌。如果陆贾的记述是真的话,那么公陵之歌无疑是一首无奈之歌,也是天下正直的读书人在遭遇不公时的呐喊和悲鸣。只不过,我们今天已经不知道它的歌词了。

东汉蔡邕写过一本《琴操》。这是我国最早的论述琴曲的专著。《琴操》记载,孔子作过《将归操》《猗兰操》《龟山操》三首曲子。其中,《猗兰操》经过唐代诗人韩愈的改编,就是后世著名的《幽兰操》。

《猗兰操》的创作有一背景。孔子周游列国,拜访了很多国君,无人给予孔子权力改变现状。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的途中,在山谷中看见有王者之气的芗兰草与杂草为伍。孔子心有触动,开口唱道,“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世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猗兰操》,我在国家大剧院听过一次。孔子仰天长叹,为何走了那么多的路,现在还居无定所。纵然胸中豪情在,无奈一身将老。唱歌的孔子,几近哽咽,花白的胡子洒满了前胸,一个悲剧英雄形象呼之欲出。观众听后,无不为孔子的悲情动容。如果说公陵之歌凸显的是孔子无权时的忧伤,那么《猗兰操》阐释的则是孔子经历风霜后的悲壮。

不过,不管是忧伤还是悲壮,孔子给人的总体印象还是快乐的。这是音乐的功劳。孔子无论是失意,还是得意,无论是在家乡,还是在异乡,不管你读《论语》,还是其他儒家书籍,你总能看到孔子沉迷音乐的场景。比如在齐国逃难,听到《韶乐》,孔子几乎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说,“没想到,世间竟有如此音乐,让我忘了人间。”

孔子以后,中国的儒生再也没有谁有如此高的苦中作乐的本领了。《论语》开卷,孔子告诉大家,“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落脚点是快乐。到《孟子》的时候,开卷就是“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言辞激烈,大义凛然,已看不到快乐的影子。等到了宋明理学一统天下,人们更是只知道“存天理、灭人欲”。孔子学堂中的满堂笙歌,再也听不见了。人们看到的只是,为了科举,为了考试,读书人头悬梁、锥刺股。

人活着,有数不尽的追求,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更多的工资、更大的面子、更高的位子。但如果追求的过程并不快乐,那么我们追求的究竟是什么呢?如果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丧失了享受快乐的能力,这些目标即便实现了,又有何意义呢?我常常问自己。

孔子师生席坐于草地,弹着瑟,聊理想,聊人生,其乐融融。在简单中追求单纯的快乐,在生活中体味平淡的真实。快乐不依靠物质的丰盈,只依赖内心的富足,这一点我们今天还能做到吗?今天的教育是否给学生留够了时间,让他们停下来听一听心灵的呼声?

世间的事,我们把它分为有用和无用两种。有用的我们去追求,无用的我们不去关注。

孔子唱着公陵之歌,唱着《猗兰操》,谈理想,论人生。这些对于改变现实政治可能是无用的。不过,也正是这些无用的事让孔子的心灵感到充实和快乐。而很多有用的事,却把我们折磨得遍体鳞伤,寝食难安。我时常梦见,高考当天,我迟到了。一路狂奔,到了考场,别人已经交卷。无数次,梦中惊醒。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开《论语》,我苦苦寻找能够治疗噩梦的处方。

同类推荐
  • 文明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文明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文明的故事》乃威尔斯代表作中之代表作,被称为“世界之书”,凡有文字的地方即有《文明的故事》的译作,这几年来畅销多达千万册以上,乃介绍人类历史、文化的经典之作。
  • 名人格言对联(上)

    名人格言对联(上)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名人写的对联,以及处世格言。
  • 将无同:现代学术与文化展望(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将无同:现代学术与文化展望(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文史学者刘梦溪的学术精选文集。全书以现代学术和文化的反思与展望为论述中心。
  • 文化民生论

    文化民生论

    本书围绕文化民生主题,梳理现代汉语文化精神内涵,辨识纷乱的文化现象中对于文化的种种错觉和误解,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支撑提出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认同难题及其解决路径。全书分为“文化精神论”、“决策咨询篇”、“生活体验说”和“人文随笔录”四个部分,辑录作者近年来参与上海市及部分区县一些重大文化咨询调研的方案策划和经验体会,尤其是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剖解社区文化民生建设中的是非与得失努力寻求现代化从作为奋斗目标,到只能作为一种方式手段的转换轨迹,积极思考如何实现国家有主张、人民有尊严的文化民生理想。本书融理论辨析于案例分析,接地气,讲人话,文字鲜活生动,理论性、可读性、操作性兼备。
  • 中国人的德行

    中国人的德行

    以西方文明的视角,观察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底层人民的生活,从中发现、总结出中国人的性格,以及中国文化的特质。内容具体、细致、生动,分析透彻,一针见血。
热门推荐
  • 一次面试就成功!当场打动面试官的100个职场智慧

    一次面试就成功!当场打动面试官的100个职场智慧

    每个人都要经历面试,有人总是失败,有人却能一次就成功。失败的经历大多相似,成功的方法却各不相同。世界是平的,职场是通的,即使经济不景气,也能找到好工作。坚持下去,成功就在下一站等着你!把握瞬间机会……
  • 和离大作战之庶女再嫁

    和离大作战之庶女再嫁

    我就是要和离,即使剪了头发当姑子也不在乎!可是,为什么和离以后高冷男神都要娶我过门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带露的草芥

    带露的草芥

    每当诗意来临,我总被一种巨大的幸福和感动包围,我觉得这是伟大的造物主赐予我的最荣耀的恩典和眷顾;每当诗意来临,我觉得这是生我养我的这块淳朴土地给予我的最大程度的偏爱和关照;每当诗意来临,我觉得自己是在享受生命里最自由最浪漫的一件事。
  • 瓶粟斋诗话续编

    瓶粟斋诗话续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情自难当

    情自难当

    他是宏泰集团大少爷,为人冷峻,做事干净利落,本应该和未婚妻在下一个夏天就举行圆满的婚礼,完成家族的使命,却误打误撞碰上了脱线女孩顾如菡。顾如菡说,人生永远都不可能如初见,不然她的初见这么悲惨,一定是上天和她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作为记者的她,本来想在新入职的时候给主编留一个好的印象,哪想知采访的居然是这么一个不近人情的家伙,被三番五次的拒绝以后,在闺蜜的打击下,准备蹲守在他出现的每一个点。她的纠缠,让他对她冷眼相对,他一向都高高在上,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一个人,为了赚钱死皮赖脸。她抬头观望,每一个眼神都停留在他的身上,都说他是焦点,说他是个大新闻,心里暗暗发誓,为了搞定他在所不惜。
  • 宠婚烈爱:超能天后来袭

    宠婚烈爱:超能天后来袭

    【女强男强+随身外星系统商城+萌娃出没+娱乐圈+外星直播+超爽文+无虐+无误会+脑洞大开】拥有超能力+随身超能系统的外星女大佬,刚刚穿到现代,就发现自己被这位腹黑霸道的男人给拐进民政局,成了他正儿八经的媳妇儿!从此,外星女大佬和最强总裁双强联合,狂虐各路渣渣,收获一路的甜蜜和幸福,生出一窝小萌宝。
  • 剪刀

    剪刀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第一宠婚,限量版萌妻

    第一宠婚,限量版萌妻

    一场精心设计的订婚宴让她失去最深爱的男友与闺蜜,为了自尊,她醉酒大闹民政局娶了无辜的隐身权贵。当所谓的复仇结束后,她几次想逃,却发现假婚老公的势力大得惊人。“虽然是假结婚,但本本却是真的啊,来,我们探讨探讨人生!”五个月过,刘伊心扶着有些隆起的肚子哭泣:“我要吃冰淇淋,烧烤,火锅!”“吃那些多没营养,来,吃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欢喜

    欢喜

    身边一众闺蜜甘于平凡,母亲的劣根性让向浈感到害怕,外婆的临终遗愿是,希望向浈能够不平凡,出人头地的生活。为了出人头地,她学习包装自己的手段,学着各种指南去奋斗,但是她发现很难,说来说去,怎么算出人头地?赚个盆满钵满?拼个星光无限?傍个家产万贯?……都可以。而在最后,她整容,去奋斗,却发现最理想的生活,竟然是,向生活妥协。言辞犀利,一针见血,观点独到,自成一派,是不可多得的好书。
  • 逆天双绝狂傲妃

    逆天双绝狂傲妃

    一朝穿越成废材,废柴也就算了,还是又丑又没人要的野种?野种又何妨?有实力就行!敢说她丑?那美给你看!过来找茬儿,打趴你算!可偏偏怎么就遇上了一个极尽难缠的家伙?推荐新文《全能王妃上线了》团宠爽文!推荐完结文《重生千金逆天下》、《驭兽女王超凶的》爆笑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