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09500000009

第9章 国家堕落“我”有责任:昭公知礼

人们常说,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这个说法也适合孔子作的《春秋》。《春秋》从鲁隐公开始,到鲁哀公结束,一共写了鲁国的十二个君主。了解春秋,认识孔子,从十二公的哪位开始呢?

《论语》选择了其中一位,记录了孔子对他的看法。弄明白这位君主的境遇,也许就能管窥整个春秋的历史症结。这个人就是鲁昭公。在鲁国所有的君主中,鲁昭公对孔子影响最大。昭公即位时,孔子还是一个十岁的孩子。昭公在位三十二年,去世时,孔子四十二岁,人已到中年。孔子一生中的黄金三十年,是在昭公的统治下度过的。

《论语》记载,有一次,陈国的司法部长陈司败问孔子:“已经故去的昭公知礼吗?”

陈司败为何会质疑鲁昭公是否知礼呢?这多少让人意外。春秋是一个礼制时代,鲁国被称为礼仪之邦。作为鲁国领袖,“知礼”是必备的从政素质。春秋舞台上,鲁昭公也一直享有“知礼”的口碑。《左传》记载,鲁昭公刚任国君不久,曾到晋国访问,举手投足之间,气度非凡。晋侯对鲁昭公的评价就是“善于礼”。

所以,孔子肯定地回答陈司败:“昭公知礼。”然后,就走出了房门。陈司败不满意这个回答,他一把拽住巫马期的袖子,对这位孔门弟子说,“我听说君子论政不偏袒任何一方,看来你们的夫子,号称君子,也不过如此。”巫马期瞪了陈司败一眼道:“此话怎讲?”陈司败说:“春秋礼法,贵族同姓不婚,而昭公娶了吴国小姐‘吴孟子’。‘吴孟子’和昭公不正是同姓吗?昭公知礼吗?昭公知礼的话,天下人就没有不知礼的了。”

陈司败讲的是实情。“同姓不婚”是周礼的规定。在周朝哪怕是再远房的同姓,也不得通婚。昭公的始祖,是周文王的儿子周公姬旦。吴孟子的始祖则是周文王的伯父泰伯。昭公和吴孟子都姓姬。所以,他们的婚姻明显僭越了春秋的礼制。也是因为这个缘故,昭公或者鲁国人,才不敢按习俗称吴国小姐为“吴姬”,而改称“吴孟子”作为掩盖。

《论语》记载,巫马期将陈司败的批评,迅速地转告给了孔子。孔子听了,半天没有说话。陈司败的话没错。昭公是春秋礼宗鲁国的元首,但带头违反了礼法。国家元首不把执政的宪法放在眼里,在这个国家,法律的尊严和民众对法律的信仰,也就无从谈起。这是专制国家的弊端。一个国家没有法治、没有民主,立法者往往会带头违法,并将违法视为特权。这是孔子很清楚的道理。

孔子更心知肚明的是,在当时的鲁国,权贵违法,已经形成了一股潮流。孔子还是少年时,经常进出鲁国太庙,发现供奉周公的一个人最尴尬的时候,是有人当着你的面直言不讳地批评你的国家,抨击你的亲友。此时,任何人都是既对批评者愤怒,又替被批评者羞愧。默默无语还是顾左右言他,孔子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摆脱尴尬?堂堂太庙,竟然也充满了非礼之处。鲁作为周的一诸侯国,本无资格用天子礼祭拜先祖。所以,孔子在庙里听到祭祀天子的音乐,就很诧异,经常问太庙的主管,这是哪一种礼,那是哪一种礼。孔子走后,太庙的官员就讥笑孔子,“你们看,谁说这个姓孔的小子懂礼,进入太庙,啥都不懂,每件事都要问!”年轻的孔子,听到后愤懑地反驳:“那些是礼吗?”

在孔子的心中,礼就是春秋的法律,遵守礼,就是遵守春秋的法治。礼保护每一个人的尊严,让每个人有安身立命之本。当越礼成了常态,最终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鲁国对礼的背弃,最终使国家元首昭公吃尽了苦头。

孔子三十五岁那年,鲁国执政季平子和郈昭伯因为斗鸡发生争执。为了取胜,季平子给鸡翅抹上了芥末,而郈昭伯则给鸡爪装上了金属薄片。两人互相指责对方犯规,斗鸡最终演变成一场政治纠纷。昭公偏袒郈昭伯,就出兵攻打一向强势的季孙家族。昭公的出兵,引起了鲁国其他两家大夫的不满。他们担心,失去季孙,三家将不复存在。三家联合攻击昭公,昭公军队大败,昭公本人被迫开始了漫长的流亡。

昭公的失败,宣告鲁国政治彻底进入到权臣执政时代。国家元首成了虚设,在政治生活中,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三家权力,越来越失去节制。他们公然在厅堂内演奏天子音乐《雍》,跳天子的“八佾”舞。而三家大夫的家臣,也纷纷效仿他们的主人,僭越礼法,春秋出现了所谓“陪臣执国命”的乱局。

昭公败坏了礼制,酿成了苦果。孔子为何不敢在陈司败面前承认昭公的过失呢?礼是孔子整个价值观的核心之一。孔子一生奔走,就是想恢复礼的尊严,让权力处在“礼”的节制之下。唯一合理的解释是,鲁国乱法,昭公违反同姓不婚之礼,孔子显然是知道的。不过,在正式的外交场合,孔子又不好当着陈司败的面,指责国君不知礼。

一个人最尴尬的时候,是有人当着你的面直言不讳地批评你的国家,抨击你的亲友。此时,任何人都是既对批评者愤怒,又替被批评者羞愧。默默无语还是顾左右言他,孔子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摆脱尴尬?

为国争光,最终的责任在于政府,而不在国民。国民所能为国争取的荣誉,是很小的。只有一个国家的政府,推行仁政和法治,重视人权和民生,这个国家的国民才会在国际上真正挺得起腰板。只凭借少数的几个人获得一两项国际大奖,显然无法实现这个目标。

孔子最终是这样来回答陈司败的质疑的。他说:“我错了,就有人知道,这是丘的幸运。”孔子回避了昭公是否知礼的问题,而坦陈自己搞错了。这是孔子的不寻常之处。在一个礼崩乐坏的社会里,整天抨击政府、抱怨体制的人,随处都可以见到。但很少会有人像孔子一样说,这是“我”的过错。在这场堕落中,也有“我”的一份责任。在这场“不知礼”的盛宴中,“我”也未能免俗,反倒成了推波助澜的人。

这也是《论语》的可贵之处。与宗教书籍中的首领不同,《论语》中的孔子,没有实行神迹的力量,也从来没宣称过自己拥有绝对的真理。隐士嘲笑孔子,弟子质问孔子,权贵非议孔子。孔子不只一次地低头认错。《论语》把它们都真实地记录了下来。《论语》丝毫没有为圣人讳。在《论语》编者的心中,他们编的不是圣书,而只是夫子的传记。孔子可能不是完美的,但一定是真诚的。这种真诚,却往往能穿透虚伪,最直接地撞击人柔软的心灵。

所以,我想,孔子勇于担过,反倒会让陈司败多少感到猝不及防。陈司败本想找个机会使劲挖苦一下孔子,没想到鼎鼎大名的孔先生,这么快就缴枪投降了。这就像两个人论辩,一个人刚挑起头,另一个立刻承认自己刚才观点的失误,这反而会让挑起话题的人感到不好意思。

这也许就是谈话的艺术。有的人虽拥有真理,言辞却锋芒太过,即便说得对,也很难让人心服口服。而有的人,将姿态摆得很低,不怕把自己的弱点暴露给别人看。反倒因为真诚,赢得了极大的尊重。

正是在这一点上,孔子胜过了同是儒家圣人的孟子。《孟子》全书,大部分是在和别人论辩。孟子批评国君言利不言义,质疑大臣言不由衷,反驳农家事必躬亲。在孟子凌厉的言辞攻势前,很少有人能体面地退场。洋洋洒洒三万五千言中,从来没有见过孟子低过头,认过输。孔孟相比,孟子更像是拿着匕首的斗士,而孔子更像是大肚能容的佛祖。前者怒目圆睁,后者面露笑容。两者比较,瞪着眼的,远不如眯着眼的更容易让人接受。

但可惜的是,不管是运用哪一种说话方式,孔子或孟子生前都未能成功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们辛勤地奔走游说,却始终被隔绝在主流的政治体系之外。他们的仁义主张,诸侯听了只是鼓掌,从不动心。诸侯和权臣,依旧合法地违背着他们自己创立的礼法,百姓依旧合法地忍受着种种人间苦难。

真诚的人,没有得到真诚的回报。邪恶的人,没有得到正义的惩罚。这就是人间的不公平。对于这种不公,孔子还是借机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陈司败和孔子会晤多年以后,“昭公知礼”中唯一的女主角“吴孟子”辞世。孔子在《春秋》里写道:“夏五月甲辰,孟子卒。”

对这段话,为《春秋》作传的左丘明进行了解释:“夏五月,昭夫人孟子卒。昭公娶于吴,故不书姓。死不赴(讣),故不称夫人。”寥寥数语,道出了孔子春秋笔法的含义。夏历的五月,昭公夫人孟子去世。昭公娶妻于吴,本为同姓相婚,所以孔子不在史书中记载吴孟子的姓氏。吴孟子去世的时候,鲁国没有向诸侯发布讣告。因为若发布讣告,必须依照礼制,告诉诸侯死者的母家姓,这等于让鲁国人自曝家丑。因为鲁国没有发讣告,所以,孔子作《春秋》,不称昭公亡妻为夫人。

从左丘明的解读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于昭公的违礼,不是不知,只是不言。不是不言,只是有时无需言。在《春秋》中,孔子用心称量一字一句,最终完成了对违法者的审判。

只是不知,左先生如此解释,是否符合孔子晚年写史时的心意?

同类推荐
  • 宁夏长城

    宁夏长城

    本书属“塞上江南神奇宁夏”丛书之一,以宁夏境内长城为叙述对象,较为全面、详细地描述了宁夏境内长城的历史沿革、建筑形制、结构和材料等。书中附录的长城图片具有一定的价值。
  • 享受人生:我的人生美学

    享受人生:我的人生美学

    世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写作。这首先是人类已经可以将很少精力用于维生的产物,很多人已经变得穷极无聊,所以写作。有一次我受一个读书俱乐部之邀去深圳,遇到当地某区作协的人,他告诉我说,仅仅这个区注册的写作者就有几千人。……我的写作很可能在他人看来不是个东西,但是那是我的生命,我的时间,我的痛苦,我的快乐。我早已乐在其中,这就足够了。叔本华的“钟摆理论”在说,大多数人在需求未得满足时陷入痛苦,在需求已得满足时陷入无聊,人生就在这痛苦与无聊的两端像钟摆一样摆来摆去。
  • 国学与领导智慧

    国学与领导智慧

    “阐旧邦以辅新命”。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本书旨在融会古今,古为今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阐发,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感悟国学文化,以此提升领导干部执政智慧,锤炼领导干部品格修养,塑造领导干部个人魅力。
  • 文明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文明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文明的故事》乃威尔斯代表作中之代表作,被称为“世界之书”,凡有文字的地方即有《文明的故事》的译作,这几年来畅销多达千万册以上,乃介绍人类历史、文化的经典之作。
  • 山海之间的台州女人

    山海之间的台州女人

    妖娆婀娜是你,巾帼不让须眉也是你;温婉美丽是你,豪放刚烈、真诚率性也是你。台州女人进而善攻,退而善守,从不低眉顺眼。台州女人有着江南女人的玲珑剔透、聪慧能干,又兼具北地胭脂的豪放刚烈,有着自己独有的风姿。
热门推荐
  • 嘉义管内采访册

    嘉义管内采访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精灵勇者3:神秘国度

    精灵勇者3:神秘国度

    应月姬公主邀请,夏焰一行人来到神秘国度,肩负起驱除黑暗力量、拯救神秘国度的重任。可是,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是……傲娇吃货月姬公主、面瘫真骑士、时刻担心毛被揪光的守护神兽银狐,被这样的组合邀请来拯救神秘国度,真的没问题吗?果然,一路上,波折连连,囧事一箩筐。梦想成为王子的韩启被迫穿上了蓬蓬的公主裙、两个吃货肖瑶和月姬公主抢食成仇、看似靠谱的真骑士也上演一出“真假美猴王”的好戏、就连身为团队核心的夏焰也是问题不断……深藏黑暗王国的付兰在恶魔的操纵下静静的等待着勇者们的到来。 敲开黑暗王国之门,这一次,精灵勇者们将再挑守护光明与希望之使命。
  • Celebration & The Room

    Celebration & The Room

    A restaurant. Two curved banquettes. It's a celebration. Violent, wildly funny, Harold Pinter's new play displays a vivid zest for wkkk.net The Room, Harold Pinter's first play, he reveals himself as already in full control of his unique ability to make dramatic poetry of the banalities of everyday speech and the precision with which it defines wkkk.net Pinter's latest play, Celebration, and his first play, The Room directed by the author himself, premired as a double-bill at London's Almeida Theatre in March 2000.
  • 越世狂妻休夫案

    越世狂妻休夫案

    [重生.大爱.独宠.恩仇.夺权.杀伐.]他心中的野荡女子却是旁人眼中的窈窕佳人?心气比天高。谈什么贞洁羞耻都是白搭,说什么位高权重都是浮云,这些她都玩控其中,天生喜欢死亡之花,那她就去黄泉目睹花海。七王打人逛窑子,夫人随同!谁知他暗地里却是个运权帷幄、城府绝杀的主,身世也不纯洁O__O"……果然……狼豺女冒才是绝配!—————————————“说,你夺取天下是不是怕我真写休书?”“娘子,天下这么大,本王怕你走丢了不好找。”“好说,皇位给我,远离江湖。”“来人,备纸笔给朕的皇上。”
  • 探索与实践

    探索与实践

    本书共收录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学、科研、管理等岗位教师的论文50余篇,主要内容涉及课程改革、教学管理与人才培养等方面。本书总结了高等院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经验,对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伏藏(上·修订版)

    伏藏(上·修订版)

    杨志军的长篇小说《伏藏》书写了三百多年前的西藏神王仓央嘉措的秘密,诡秘的七人使团、扑朔迷离的地下预言,历史与现实交错,藏地与世界相交,仓央嘉措留下的绝密伏藏,三百年后命定的发掘者和叛誓者,新信仰联盟的阴谋,人类的灵魂之谜,当下世界的精神迷茫,现实的玄机和精神的冒险。《伏藏》是作家三十年生命体验的藏地精神之书,也是出自心灵、探寻人类灵魂的寻梦人之书。在路上,带一本杨志军,想象藏地的壮丽和神秘,倾听藏地的呼唤,感悟心灵的悸动和人类精神的浩瀚。
  • 昨日以前的星光

    昨日以前的星光

    你有没有这样喜欢过一个人,喜欢到全世界最讨厌他,却忍不住窥探他一字一句?对米乐来说,李无双就是那个人。明明在她考砸崩溃的下午,他唱了一首歌安慰她;明明在大雪夜,微笑承认了他们不仅仅是朋友,却毫无缘由地单方面决裂。从那时起,米乐就坚定地告诉自己不要再喜欢他了。一个未完成的莫名其妙请求,一个李无双抑郁症自杀的流言,令米乐一直愧疚在心,悄然关注李无双,却踌躇不前。十年后,一封十年前的时光慢递,一次与李无双的不期而遇,米乐发现自己最喜欢的始终是这个人。
  • 后宫情妃

    后宫情妃

    一场皇宫先帝遗留的阴谋,一个早已悬设的局,一场权与利的争夺!皇宫,永无休止的欲望野心!淡漠的心,无所求,不过是想借重生延续对妈妈的思念,可是,命运半点不由人,把我推进那一波波的爱恨情仇。认命的结果,就是被他人摆布约束,然后被命运吞蚀沉论!一个温却义胆云博的将军,一个雅却心机深沉的王爷,一个俊却残酷阴冷的帝王,一个邪却深情义重的杀手。错与对,对与错,也许只存在一瞬间,但情与欲,欲与情,却影响了生生世世!雨夜的污辱,我一把火烧去所有的一切!闲亭的一笑,如清风拂去乌云,给了永生的光明!闺阁的一吻,定下生生世世的牵缚!草原的一夜,许下今生不变的约定。我精彩的一生,回过头来,却只有轻笑溢过唇,浮花一梦终要醒,情归何处才是真?推荐好友痕儿的新文,望亲们多来踩踩,《邪魅首席的禁锢妻》
  • 六十种曲义侠记

    六十种曲义侠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艺术眼系列:艺术原来可以这样看(新版)

    艺术眼系列:艺术原来可以这样看(新版)

    当你期待孩子对如波提切利、维米尔、德加、夏加尔和波拉克的作品有兴趣,并能有一些初步的个人感受,但苦于不知如何引导孩子看艺术。本书告诉你如何激发孩子对艺术的兴趣?带孩子成功参观的秘诀是什么?每个年龄阶段对艺术的关注点有什么不同?本书颠覆艺术史的传统写法,与艺术品相关的时代、背景、主题、创作者等理论知识都被置之一旁,走进艺术的起点就是作品!弗朗索瓦芭布·高尔长期研究孩子欣赏艺术的特点,汇集了世界知名的30幅经典艺术作品,完全以孩子的视角、孩子的问题、孩子的语言对经典艺术发问,是本真正写给孩子看的艺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