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3500000003

第3章 印度佛教的创立 演变和外传(1)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也是产生最早的世界宗教。它长期以来主要在亚洲地区流传,19世纪末,开始传入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据有关统计,它现在约拥有3.3亿信徒。

§§§第一节释迦牟尼的创教活动和早期佛教

一、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历史背景

相传约在公元前6世纪到前5世纪,古北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净饭王的儿子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释迦牟尼生活和创立佛教的年代,是一个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社会动荡不安、新旧思想交替和宗教生活盛行的时代。

公元前2000年到前1000年间,原居中亚地区的“雅利安人”,向东进入印度恒河流域定居,对原来的土著居民实行压迫和剥削,土著居民绝大多数沦为种族奴隶。到公元前6世纪—前5世纪,印度奴隶制经济急剧发展,手工业已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也发展了商品经济,出现了比较大的城市,如王舍城、舍卫城、波罗奈城等。据佛典记载,当时从恒河流域的上游到下游(即中印度一带)还建立了以城市为中心的16个大国。其中最强大的是恒河南岸的摩揭陀国和西北边的萨罗国。迦毗罗卫国是居于东北方的一个小贵族政治共和国。由于国与国之间经常发生攻伐与兼并,在释迦牟尼晚年时,该国为萨罗国琉璃王所并吞。

当时印度各国通行种姓制度。“种姓”是梵文Varna(瓦尔纳)的意译,也译作“族姓”。“瓦尔纳”原是颜色、肤色的意思。“雅利安人”肤色白,土著居民肤色黑。雅利安人从种族上把自己和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区别为“雅利阿”和“达萨”两个瓦尔纳(种姓)。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雅利阿种姓占统治地位,而达萨种姓则居于被统治的地位。这两个瓦尔纳是职业世袭、内部通婚、不准外人参与的社会等级集团,是两个对立的阶级。后来随着阶级分化和社会分工的发展,雅利阿内部又派生出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三个种姓,加上达萨,即第四级种姓“首陀罗”,共为四个“种姓”,也就是社会的四个等级。第一级婆罗门,即僧侣。自认为是创造宇宙的主宰“梵天”(天神)的代表,地位最高贵、最显要。当时的印度,凡决定国家大事乃至家庭生活,都要举行一定的宗教仪式,这些仪式必须由婆罗门来主持,否则就不合法。婆罗门掌握神权,主持祭祀,是人民精神生活的统治者。第二级刹帝利,即武士。担任国王和文武官职,掌握政治和军事实权,是古印度国家的世俗统治者。僧侣是祭司贵族,武士是军事贵族。这两级都是不事生产的贵族奴隶主阶级。第三级吠舍,是农民、牧人、手工业者和商人,负有缴纳租税和服徭役的义务,多数是被剥削阶级。第四级首陀罗,是奴隶、杂工和仆役,他们要替主人耕牧、从事家务劳动,没有任何权利,备受压迫和剥削,社会地位极低。以上四个种姓的界限分明,壁垒森严,他们的社会地位、权利义务、职责、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都不相同,而且是世代相承的。

释迦牟尼的时代,随着国家机器的加强,刹帝利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地位越来越高,他们对婆罗门的特权,日益表示不满,要求扩大自己的权利,支持各种非婆罗门思潮。工商业主随着手工业的发达,商业的繁荣,财富积累的增加,希望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对政治权力也产生了强烈的要求。当时奴隶们也通过逃亡、破坏水利工程和谋杀奴隶主等种种方式,与奴隶主进行斗争。这些社会力量的形成、发展,削弱了婆罗门势力在政治、文化、宗教、思想各方面的控制。这种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反映到思想领域,推动了代表各个阶级利益的思潮的产生、流行。当时对于社会和人生问题,出现了数以百计的不同见解。据佛典记载,当时佛教以外的思想体系或宗教派别,即所谓“外道”,就有96种。归结起来,主要是两大对抗思潮,即婆罗门的守旧思潮和沙门(修道人)的革新思潮。

婆罗门教是当时居于统治地位的宗教。它以《吠陀》为天书,奉之为神圣的经典。尊奉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为三大主神,是所谓分别代表宇宙的“创造”、“护持”和“毁灭”的。它提出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和婆罗门至上的三大纲领。宣扬整个宇宙是一个统一体,主观与客观、自我与世界、个人的灵魂与宇宙的灵魂,都综合在这个统一体中。人们所认识的世界并没有内在的实体,内在的实体属于“神我”——大梵,这是永恒不变的无始无终的真实存在,人的灵魂是这个存在的一部分。婆罗门教宣称社会上四大种姓都是“梵”生出来的:“梵”从口里生出婆罗门,从肩上生出刹帝利,从脐处生出吠舍,从脚下生出首陀罗。因此社会上的人也就理所当然的有高低贵贱的等级差别。它还宣扬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迷信观念,认为人的灵魂不灭,而转世的形态又取决于此生是否按婆罗门教教义行事。如果虔诚奉行婆罗门教,死后可投生天界;相反,就会变为畜生,甚至下地狱。并强调只有属于前三个种姓的人才有信仰宗教、祭祀鬼神和死后灵魂升天的资格,而首陀罗则根本没有举行宗教仪式的权利,自然死后也更谈不上灵魂升天了。这就是说,首陀罗不论是在社会生活上,还是在宗教生活上都是没有出路的。

当时反对婆罗门教的教派,著名的如耆那教,信奉业报轮回、灵魂解脱、苦行主义和清净与染污的伦理学说。此教认为,人的现世命运是由前世的“业”(思想、言论、行为)决定的,为此就要通过宗教的修持,使灵魂获得解脱。灵魂是无所不在的,是半物质性的实体,和其所依附的形体相当,并随体积的增长而增长。灵魂的解脱,也就是道德的清净。道德上的染污,是由不洁净的微细物质从皮肤毛孔中进入灵魂内部所引起的,而要获得道德上的清净,就必须堵塞进入不净物质的孔道,以使灵魂最后证得“涅槃”,获得解脱。为此,耆那教又反对祭祀,而主张严守戒律,并提出了五条戒律:不杀生、不欺诳、不偷盗、不奸淫、戒私财。此外还提倡诸如绝食、身卧钉床、日晒、火烤、投岩、拔发、熏鼻等苦行,以为这也是解脱的道路。再如顺世论,是古代印度著名的唯物论学派,它反对梵天的存在,认为构成世界万物的独立长存的元素是地、水、火、风(“四大”),人和世界都由四大合成。人死后复归于四大,否定灵魂的存在。它认为人生的幸福不在天堂,也不在下世,而在今生。强调人生的目的在于满足肉体的各种欲望,即以求得快乐为满足。它主张种姓平等,反对轮回、业报、祭祀、苦行。这种学说是对婆罗门教最激烈的批判和反对。还有一种直观主义学派,此派对一切问题都持相对主义立场,都不作决定说。例如,对于有无来世,有无果报,他们认为,说有就有,说无就无,也可说亦有亦无,还可说非有非无,由此人们称之为难以捉摸的如泥鳅的学说。此派主张踏实的修定,以获得真正的智慧。此外,还有学说相近似的三家,一是“七元素”说,认为人身由地、水、火、风、苦、乐和灵魂(命)七种元素所构成,七种元素一离散,人也就死亡。元素并不由其他东西所创生,也不创生别的东西。元素是永存的。二是“命定论”说,认为人生的一切都受命运的支配,个人的意志是无能为力的,伦理道德是毫无意义的,修行是无用的,业报是根本不存在的。三是“偶然论”说,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偶然的、无因无缘的,因此主张纵欲。这是一种伦理的怀疑论、宗教的否定论。以上这些学说的具体观点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反对婆罗门教的政治、思想统治则是一致的。

这就是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社会、政治、思想、宗教的背景和环境。

二、释迦牟尼的创教活动和早期佛教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姓乔答摩,名悉达多。因是古印度释迦族人,故又称为释迦牟尼。“牟尼”,是明珠,喻为圣人。释迦牟尼是一种尊称,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他成道后,称为佛陀,略称为佛。佛陀是梵文Buddha的音译,意译为觉悟者。按照佛教的说法,佛是一个“正觉、等觉、无上觉”三觉圆满的人。也就是说,佛不但自己大彻大悟,也帮助众生获得觉悟,而且这种自觉觉他的行持,已达到无可比拟的程度。

释迦牟尼的生卒年月已不可考,在不同的佛教典籍中有着不同的记载。一般认为是公元前565—前486年,与我国春秋时代的孔子是同时代的人。前面提到,他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相传,他出生7日后,生母摩耶夫人就去世了,姨母摩诃波阇提为净饭王继后。幼年时的释迦牟尼就是由姨母抚育的。释迦牟尼相貌端庄,天资颖悟,父亲净饭王对他寄予极大的期望。特别是当时迦毗罗卫国处于憍萨罗和摩揭陀两大强国之间,受到憍萨罗国的严重威胁,处境险恶艰难。净饭王希望儿子能继续统治,摆脱强邻的侵犯。于是从各个方面对他进行严格的教育和精心的培养,期待他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成为一个赫赫有名的“转轮王”,即统治天下的大皇帝。在净饭王的悉心关怀下,释迦牟尼不仅向婆罗门学者学习文学与算学,还跟武士学习兵法与武艺,成为学识广博、思想渊默、能文能武、智勇兼备的人,被立为“太子”。但是,释迦牟尼本人后来并不想成为父亲所期望的转轮王,不愿做政治上的统治者,而是争取在学术思想上有所建树,于是他出家跟人学习,最后构成了独特的学说体系,创立了佛教。

佛教典籍还对释迦牟尼出家的原因作了具体的说明。据说,在他14岁时,一次外出郊游,看见农夫在炎炎烈日下,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低头耕田,十分可怜。牛的颈上勒着粗绳,不断受鞭打,以至皮破血流;田里翻出的小虫,被飞来的小鸟争着啄食,而耕田的人全然没有顾及生命之可贵。他猛然感悟到,原来世间是何等残酷,生命又是何等悲惨啊!后来他又不断见到步履维艰、老态龙钟的老人,辗转呻吟、痛苦万状的病人,以及失去生命、尸体僵硬的死人,更是感到不快、厌恶和可怕,感到人身的痛苦和悲惨,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这就促使他苦苦地思索这样的问题:造成人生痛苦的原因何在?解脱人生痛苦的方法和出路又是什么?但是从前学过的各种道理都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于是他深深地陷入了无限的惶惑、感伤、烦恼、痛苦之中。后来他又遇见一个出家修道的沙门,从沙门那里听到了出家修道可以解脱生老病死的道理,便由此萌生了出家修道的念头。净饭王坚决反对释迦牟尼出家,为了断绝他的出家念头,在他16岁时就替他娶了邻国公主、表妹耶输陀罗,后来生了一子即罗罗。净饭王还为释迦牟尼建造了豪华壮丽的“寒、暑、温”三时宫殿,为他提供尽情享乐的物质条件。父王还经常苦心劝阻,要儿子放弃出家修道的打算。但是,所有这些努力都没能动摇他出家修道的决心。就在29岁时,释迦牟尼毅然抛弃王子的高贵地位,离别妻儿,剃除须发,到深山旷野参访明师,修持学道,以求解脱人生的痛苦。

相传,释迦牟尼出家后,在摩揭陀一带寻师访道。他曾拜当时的宗教导师阿罗逻·迦罗摩和优陀伽·罗摩子为师,他接受了导师们关于信仰和行为的一般观念,如修习禅定和按宗教纪律(“毗奈耶”)生活,但是认为他们的教义内容并不适当,后来就辞别而去,到处漫游。他决定专心实行最严格的苦行,也就是通过采取自我克制的方法,谋求获得觉悟和解脱。他开始实行一系列可怕的修持方法,如逐渐减少食物,直至每日食一谷一麦,或七天吃一顿饭。他吃种子和草,有时甚直是食用粪便度日。他穿粗毛织成的布衣,或用鹿皮、树皮等做成的刺激皮肤的衣服。他拔除须发,连续站立,卧于荆棘、鹿粪、牛粪上面。他不洗除污秽,形同枯木一般。他还常到墓地,和腐烂尸体睡在一起。如此自找苦吃,折磨自己,前后六年,坚持不懈,结果身形消瘦、濒临死亡,仍然徒劳无获,不仅没有产生觉悟,也没有解开世界之谜。释迦牟尼领悟到苦行无益:自己已达到了自我克制的极限,仍无所得。于是他重新思索另一条获得知识、求得解脱的道路。他回忆起青年时代,有一次坐在树下,进入了所谓禅定境界,获得身心的愉悦,觉得这是一种觉悟之道。静坐沉思,要有强壮的体力;要有体力,就必须进食。他的想法和观念改变了以后,就到尼连禅河去沐浴,洗净了六年的积垢,并接受了牧女奉献鹿奶的供养。日后经过调养身体,恢复了元气和精力,就到附近的荜钵罗树(后称菩提树)下向东结跏趺坐(即双足交盘而坐),端身正念,发大誓愿,宁愿血液干涸,身体腐烂,如不成佛,决不起座。据说经过七天七夜(有说49天)的冥思苦想,终于在内心出现了一个越升越高的精神境界:超越自身的视力和听力的限制,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心如平镜,一切烦恼全部消除,各种疑惑全都澄清,豁然觉悟到宇宙、人生的真实本质——一个业报和转生的体系,把握了真理,成就了正觉,获得了解脱。这是他35岁那年的事。从此以后,人们就称释迦牟尼为佛陀,或称为佛,以表彰他是一个真正大彻大悟的觉者、智者。后来皈依他的信徒,又尊称他为“世尊”,意思是具足众多功德,能利益世间,于世独尊。

释迦牟尼悟道成佛以后,就开始宣扬自己的学说,他发誓要在黑暗的世间中捶响不朽之鼓,济度众生。此后45年中席不暇暖地到处奔走,足迹踏遍了恒河两岸,以摩揭陀、萨罗、拔沙三国为中心,有25年在萨罗首都舍卫城的祇园精舍,也经常住在摩揭陀首都王舍城的竹林精舍。他东到瞻波,西到摩偷罗,宣道的范围相当广泛。所到之处,他很少参加政治和世间生活。一心讲道,教导弟子。他善于从农牧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选取譬喻,来阐明教义。他也十分重视组织僧团,建立寺院。到了80岁高龄,在末罗国的拘尸那加城外的娑罗双树林逝世,亦即涅槃。相传,释迦牟尼尸体火化后的遗骨(“舍利”),为8个国家的国王所抢分,被视为圣物,而受到崇拜。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活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构建、宣传自己的教法,二是建立僧伽生活制度。

释迦牟尼教法的主旨,在于阐发人生的痛苦、痛苦的原因、痛苦的消灭,以及消灭痛苦的方法,其要点是:

(一)痛苦说

同类推荐
  •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相传为慧能所说,除大梵寺说法,弟子的问答机缘,都是晚年所说,由门人法海记录而成。这是一部由我国僧人六祖慧能大师的传教记录,而破例地被尊之为“经”者,这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亦是世界佛教史上绝无仅有的事,足见其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六祖坛经浅析》除逐段注释外,另加“提示”。所提示的内容可加深读者对《六祖坛经浅析》的认识外,更显示出从宗教实践的角度去阅读、体验《六祖坛经浅析》,是《六祖坛经浅析》的特色。
  •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从淡泊、立身、烦恼、随缘、平常、 包容、谦逊、信念、精进、学问、交友、生活等方面 ,以清新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多角度、多层次地阐 述了佛家和道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揭示生活妙理,点 破世俗迷障,以睿智的机锋给世人以深刻的启示,为世人指明人生的方向,是滋润心田的一泓清泉,是治 疗苦病的一剂良方。
  • 中观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内容简介:《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李叔同的凡世禅心

    李叔同的凡世禅心

    李叔同是一位艺术修养全面的艺术家、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颇有造诣的才子。在俗39年,在佛24年,谜一样的李叔同留给世人的是无尽的感慨和话题。本书内容包括: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度量如海涵春肓,气概如乔岳泰山;宁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等。
  • 观心:金刚经心释

    观心:金刚经心释

    榜样和化身!他望着蓝色海边的高贵身影,欣喜若狂地相信他已经拥抱着美本身,这一形象是上帝构思的产物,是寓于人类心灵的纯洁完美的形象,是值得尊崇的人类形象和画像……书里说,太阳使理智和记忆混乱迷失,使人的灵魂因为纯粹的快乐和执着眷恋它所照射的最美丽的物体而忘乎所以,迷失方向:是的,它只有借助于某个物体,才有可能达到更离的境界。爱神模仿数学家,为了把抽象的概念传授给迟钝的孩子,必须借助于具体的的模型:上帝也采用这种方式,为了向我们展示其伟大,利用年轻人的形体和肤色,使概念上的东西可视化,引起人们对美的反思,使我们在看到后既满怀忧伤,又燃起希望之火。
热门推荐
  • 狂帝

    狂帝

    这是一个不问前尘,不求来世,只求轰轰烈烈,我命如妖的传奇故事!
  • 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传

    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传

    《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传》记述了北洋军阀领袖袁世凯复杂多变的一生。1859年,袁世凯出生在河南项城一个官僚大地主家庭。袁家上辈人官运亨通,袁的野心亦不小。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中。郁郁不得志的他即便结了婚,做了父亲,也还像个胡天胡地的恶少。1881年,一事无成的袁决定出走家乡,前往登州投军……1912年,临时参议院以全场一致的17票选举袁继任临时总统,所得票数比之孙中山当选时竟还多了一票。1915年,袁宣布“接受”帝位,准备成立中华帝国,可惜直至83天后帝制取消,他仍未正式行登基之礼。1916年,袁靠着一剂强心针由昏迷状态苏醒过来,留下人生中最后四个字:“他害了我!”
  • 关东知府

    关东知府

    清朝开发东北科尔沁草原时官与匪,官与恶霸斗争的文史故事和当地流传的妖魔鬼怪仙传说和轶闻等
  • 在火影世界写小说

    在火影世界写小说

    本书重修中……书群qq群聊号码:713249227
  • 美味萌师

    美味萌师

    本书讲述的是一位看上去很“美味可口”的师父和一位有点呆萌一根筋的女弟子之间充满欢乐的古言欢萌故事。林妙言发誓一定要替师父苏风辛挡尽天下桃花,师姑请让道,师姐靠边站,就连郡主大人也不例外。因为在无意间听到了师父和黑衣人无非的对话,知道了师父的真实身份,林妙言时时刻刻担忧着师父的安危,可是她没想到自己一个当掉玉佩换经费去救师父的举动,却引发了一系列江湖传言,也因此给自己引来了一波接一波的祸患,幸好关键时刻总能化险为夷。同时她也知道了自己真正的身世,她和师父之间竟然还有一段无法回避的“家族恩怨”,万幸的是,最后两人都在武林大会后全身而退,继续欢欢喜喜“仗剑走江湖”。
  • 愁容骑士

    愁容骑士

    一群患了性饥渴的健康男儿。一群被性压抑深深煎熬的剽悍汉子。在亘古的漠漠荒原上,他们像公骆驼发情那样追逐异域女子,嘴里发出“咻咻”的可怕叫声。他们阴郁,忧愁,他们渴望女人,他们想过正常人的生活,但却不可能,因为他们是特殊的人类一群。他们是浪漫派最后的骑士。
  • 重生过去有空间

    重生过去有空间

    夏至没想到自己死后竟然重生在了这个缺医少药,勒紧裤腰带也吃不饱的年代,幸好有随身空间......夏至嫁给了一直喜欢她的大哥哥,婚 后,大哥哥把夏至宠上了天,本以为自此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日子;却没想到婆家却出了事…… ……………………………… 推荐小九的新书 《重生回到八十年代做学霸》
  • 天涯犹在

    天涯犹在

    爷爷是十里八村最厉害的人,直到他临死前我才知道他的秘密,而且我的命运也被他掌握着,一念生,一念死。
  • 离婚女的外挂修真

    离婚女的外挂修真

    觉醒上古之神的血脉,踏上现代修真之路,宴青平凡的生活从此如脱肛的野马一去不复返!小三插足、净身出户——没关系,她有随身空间。没有根基、天资也一般——没关系,她本是女娲转世。洪荒级妖孽横生,危险异常——没关系,抓来当灵兽骑骑。寻法器,炼丹药,骑神兽,打怪升级……宴青依靠原身这个强大外挂信手拈来,过的好不风生水起。
  • 总裁的独宠娇妻

    总裁的独宠娇妻

    易晓冉,十六岁,父母双亡。被欠了一身赌债的养父母卖给了五十岁的高利贷主,阴差阳错遇到了被下了药的林泽宥,失去童贞。易晓冉声泪俱下愤恨声讨养父母为什么这样无情时,却被养父母以坏了大事为由毒打,幸好放高利贷的来收账才有机会逃跑,逃出来后遇到开车路过的黎,差点丧命车下,黎将其送往医院后发现已经怀孕,了解到易晓冉的悲惨经历,黎剑锋不忍其小小年纪成为未婚妈妈,变收养了她,供其上大学,帮她养孩子,本来为了避免误会两人以舅甥相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易晓冉出落得越来越标志,使得黎剑锋慢慢对她产生了情愫,难道真要这样吗,将她养大,再娶她为妻?黎剑锋黎剑锋,三十五岁时她晕倒在他的车下;四十一岁时他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将她和她的女儿养大,然后爱上她们,好不容易降低身份由她女儿的舅公成功发展成了“爸爸”,却发现“女儿”原来是孙女,黎剑锋这辈子没有遇到过如此乌龙的事情。对面那三小子:稍息、立正、倒立。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老实交代,谁家的两小孩上帝送给我的宝贝天使?好,承认了?顺便带够生活费、抚养费、监护费、护理费、代收费、精神损失费来我家认领。没钱?不给?哼哼,那好,等你练好这蛤蟆功来抢人好了。林泽宥林泽宥,晟天总裁,黑鹰终生成员,无论天涯海角随时待命。冷酷邪魅,智商一百八,连黎剑锋都捉摸不透的人。阅女无数却在自己的地盘上被人设计,强上了十六岁未成年人易晓冉,事后动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却没找到人,谁叫他为了引鱼上钩关了监控,这是不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呢?五年后,再遇到她,管你智商一万八,还是输在了智商五十八的易晓冉手下。女人,嫁给我吧?你谁啊,你说嫁就嫁啊?求婚?一颗破石头有什么了不起!你欠我的,一辈子都还不完!记住,做牛做马都还不完!亲亲老婆,这个您不说我也知道,我这不是每晚都在上面拼命的还吗?您觉得还不够?要我做牛做马?那好,今天您上来好了。冤枉啊,我只想快点还清啊,常言道,无债一身轻嘛。嘿嘿。林泽宇林泽宇,十八岁那年,第一次拉女生手,是她;第一次献上初吻,是她;民间传闻,她是他的女人,和他生过一个女儿;可是,当他苦苦寻她而不得的时候,撞在树桩上的小白兔主动投怀送抱。嘻嘻,古人诚不欺我也。一份努力一分收获嘛。谁叫我没事喜欢躲在树后偷看美女呢?林泽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