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82700000004

第4章 青春村

青春村,令人想起那个热度达到沸点时代。早在还是人民公社时,这村子起名就叫青春村。那时周边的村都起的是新名字,有少年村,拂晓村的,还有叫光明村、新华村的。果然,村里有位年过六旬的老人说,青春村由21个自然村组成,6000多口人,种6000亩土地。你想啊,有少年村,就会有青春村啊!

驱车去青春村,南北大道笔直坦荡,两旁绿树浓荫,蝉鸣鸟叫,不到村前,是看不清房屋的。村部坐西朝东,大道从门前一驰而过。院内遍种小瓜,院外南侧,是一个棺材作坊。后来村书记先告诉我们说,这个棺材作坊向南,还有一个棺材作坊,就是他的产业,是他经营的。随行的县电视台的女记者在半路上就说过,村部旁边有个棺材铺,怪吓人的。我见了也并未觉得有什么害怕的,已经做好了的十几口棺材静静地卧在那里,这地方早已经实行殡葬改革了,变土葬为火化。但火化后,按当地民间风俗,还要搞一个很隆重的安葬仪式,将骨灰盒重新放入棺材里,亲朋甚众,披麻戴孝,哀乐动地,泣哭凄楚,与旧制无二。

村支书姓李,名言春,名字很诗意的,是个退伍军人,今年37岁,在部队里干修坦克的活,从入队第一天起,年年先进,四年军营生活,荣获三等军功一次,也是在部队里入的党。他说他当老兵了也按当新兵那样要求自己,干什么事都要干出个样子来。他指了指村部的房屋说,你看这房子,全是我个人的。原来的村部,破烂不堪,村组干部都不愿意去那里开会办事,有一股潮湿闷气。我就把自己的这几间原本想用来做生意用的房子,改给村部用了,所有的装修和制度宣传牌板,全是我个人出钱弄的。李言春长相忠厚,短发青衫,下巴铁青,肌色略黑而有光泽,声音中气十足,待人谦和。说起村组工作,喜欢用“拉练”二字。他说,我喜欢拉练他们,像在部队里一样。不过,要他们干的事我先干。有事了我电话通知,在十分钟之内必须全都到齐,然后再分组行动。他说的这事就是指今年麦收期间禁烧麦秸。

今年麦收期间,县里要求是禁烧秸秆的。而乡下干部提出的口号就是“点火就抓,冒烟就罚”。“今天烧毁一分田,明天送你去班房。”李言春把村里两委共16名村组干部分成四个巡逻小组,形成四大军分区,以村部为总部,各负其责,各司其事,摩托化军事化行动,早晨六点半出发,夜里一二点后收工。理由是早晨六点半之前麦秸有露水,潮湿烧不起来,深夜露水又来了,依然点不起来。所有巡逻员骑的摩托都是油料自加,不给报酬。大家乐此不倦,问其原因,说是为老百姓办事,大家看得起咱,累点值了。加点油,又算什么?毕竟和普通老百姓不一样的,有一种荣誉感和责任感。

话说一天夜里12:20左右,村治保主任按要求巡逻时,发现有三个小青年同骑一辆摩托车,形迹可疑。他立刻跟上观察。直到三个小青年从他们的地盘上消失,才转回来路,却在这时发现白天堆在路边的麦秸冒烟了,他立即下车灭火。事后一想,如果稍一大意,这火就会着起来,酿成大面积火灾,也未可知。为什么在回来的路上才见麦秸堆冒烟呢,他们说,那三个年轻人也许是些无聊之徒,专门想给村、组干部找麻烦,看村、组干部的笑话。他们是把火柴绑在一根香上,把香点着了塞进麦草里,等他们躲远了,这火柴被香点着,才能引起麦火,他们才有可能逃脱被抓、被罚的命运。

青春村的邻村是五里塘。五里塘有一家胶合板厂,胶合板厂里竖着一根大烟筒,平时生产时会冒黑烟。一天分管青春村麦收禁烧麦秸工作的镇党委宣传科苏科长,突然给李言春打电话,说五里塘大胡庄冒烟了,是不是有烧麦秸的?李言春接过电话立即出动,他招呼几名巡逻队员,巡逻队员都是戴着写有“禁烧秸秆巡逻队”字样红袖标的队友,他开着自家的一辆小货车——专门提供给禁烧麦秸用的,车上放着扫帚、铁锹等灭火工具,赶往冒黑烟的地方。当然是虚惊一场。但足以看出他们雷厉风行的工作态度和服从指令调度的反应能力!

他们巡逻队也防小偷小摸,还防邪教组织坏人破坏安定的局面。有个在深夜盗窃电缆线的,在他们紧逼下放弃了行动。一次疑似邪教组织的人员在十字路口放一筷一鞋一碗一炷香,被他们发现而逃遁无影。青春村人说,这多少年来,村里从来没有发生偷鸡摸狗的事,更没有发生有恶人故意破坏的事!

青春村的人善良。一位12岁男孩得了白血病,全村人捐款,村计划生育专干用自家轿车送他去徐州救治,分文不收,还当场捐钱500元。青春村是多姓杂居的村落,过去发生的大户人家欺负小户人家的事,如今彻底消失了,没有这些事了。谁欺负谁呢?各家都有各家的事干,各家都是各家的神!进城打工的做生意的,在家种田养鸡养猪的,谁有闲心去找事?就算是孤门独户,人家富起来了,谁又怕谁欺负,就是有人找事,也不会有人理啊!邻里之间偶有小摩擦小矛盾,也只是说两句就算了,安静得很!他们欢笑说,不是说连狼都爱上了羊吗?何况还有一个“村站镇中心”的调解机构。村民有了矛盾或纠纷,先在村站里解决,解决不了,再报请镇中心来人解决,大家心里都很平和。所以,青春村里就有四世同堂的家庭!

四世同堂的家庭姓姚,门前两棵大杨树,院内五间大瓦房。第一代老老头儿78岁,干过高级社时的村总账会计,他老伴72岁,他们身体十分硬朗。他们孝敬的父母直活到90多岁才去世。这一家人和睦是有传统的,是一辈一辈传下来的,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我们见了这一家人个个和蔼可亲。我们先见到的是老太太,谈到如何家庭和睦,她说一家人,有什么不能和的呢?老的自觉了,儿女也都会自觉,老的不找事小的还不自觉吗?一点半星不计较,互相体谅,互相谦让,互相容纳。老头子姚守芳老人更是开朗,他说我前几年就交权了,不当家了,家交给儿媳妇当了。孩子的事孩子自主办,一家的事一家商量着办。他们尊重我们,我们也相信他们。有什么矛盾?没有矛盾。他说在他掌管家里大权时,儿媳妇一切都听他们的,从来也没有红过脸白过嘴。一锅吃饭,大家花钱,他的当家的儿媳妇在一家民营铁厂上班。我们见到她时,见她身穿一件红蓝短衫,黑红中裤,着一双普通的塑料凉鞋,朴素的很,黑红的脸上一直在微笑着。她说一家人重在了解、理解、沟通。作为她,上有老的,下有小的,不顾不行。家里有老的在家看着,小的在家不闲着,我不去上班打工干什么?儿媳妇要出去打工,我舍不得,她还有一个一岁零三个月的孩子,需要她带。我就去打工了,留她在家。中午时,她和老婆婆在前屋一个忙着用电饭煲做米饭,一个忙洗土豆准备炒菜。我就问,你们家谁做菜最好吃?她大拇指一竖,指指自己说:我!真的很幸福很会当家的样子!多淳朴的一位母亲兼女儿的人啊。这一家四代人中,她喊自己婆婆喊娘,她自己的儿媳妇喊她就喊妈了。她的老公爹就在一旁说,那会儿,儿媳妇进门不是现在,不喊爸喊妈,只是喊爷喊娘。一样的亲,没那么多的说道。

这个家庭的第三代就具有很强烈的现代感。孙子辈很潮,短发集中靠拢昂扬向上,金项链在脖子下闪闪发光,他和爱人的结婚照悬挂在自己的婚房里,有明星样的感觉。液晶电视、立式空调、冰箱、时尚沙发一应俱全,地板擦得纤毫不染。小伙说他正准备去上海给公司开旅游车,笑起来还有点儿腼腆。他的儿子——第四代小孩名姚亦臣。在大人中间显得很快乐,他妈妈一边抱着他,一边和老太太经营自己的小商品店,为邻居提供生活方便。有时,邻居来买东西钱不方便时,她们就干脆送了不要钱了。

一家和和睦睦甜甜美美,这是过日子的最高境界和农家风范。青春村里的人,我们见了都是那么健康和亲切。人甜!村里人说,我们这里物产也甜。县城里每到卖青萝卜的季节,十个里就有八个是青春村的人,另外两个卖青萝卜的也许是从青春贩过去卖的。我们这里还有金丝绞瓜,拍吧拍吧揉吧揉吧就吃了的那种。纯本地土种的,金黄灿灿,丝儿像细金条那样的鲜亮。

青春村的青萝卜有什么好?他们说处暑萝卜白露菜,青萝卜马上就要种了,种好了一亩地能卖一万多块钱呢。个大水多,青脆鲜甜,可当水果吃。青萝卜收上来,把叶子一拧,留着萝卜叶芯,萝卜头朝下排一层,铺上一层土,再浇上一层水,再排一层,一直排下去,到来年清明吃,也是脆生生的,水灵灵的。远的地方能卖到南京上海。青萝卜洗干净了,浑身青绿,小叶子像绿蝴蝶翅似的展示着,摆在市面上好看呢!我们说青春可以注册一个青春青萝卜商标。再加一句广告词,青春萝卜谁吃谁青春。青春本地土种的金丝绞瓜,现在市面上也很难见到,见到的都是杂交改良过了的,改而不良,颜色发淡,田地里生出来的香气,也不浓郁。睢宁人向外地人介绍绞瓜时,把绞瓜拍出的丝说成是厨师的刀功,外地人就很惊讶,这么神奇!发丝般均匀!实际上是自然生长出来的。绞瓜生吃熟吃,各有其好,做法也各异,还得用睢宁特产如原甜油之类的调料相佐,才会吃出绝佳的味道,才会吃出地方的特色和惊艳,做起来极易,如介绍起来却繁杂。想吃金丝绞瓜或青萝卜的,最好自己能到睢宁来或到青春村来,原汁原味地品尝原生态的产品,还有这里人与自然风情,那才是一道绝好的享受和生活经历呢!路也好走好找,县城东关向南,过徐沙河红旗桥,约十华里即到。村支部书记李言春会很热情地接待你。

李言春书记希望我们去认识朱维民一家人。他们和四代同堂的姚庆芳一家,有点儿相似,又有点儿不一样。

进得朱维民的家,大门是红漆包装镶嵌金铜疙瘩,门锁也是金灿灿的龙头饰纹,颇有气势。三上三下的新楼,看似刚落成不久,外面都贴了仿石瓷砖,门窗安装得与众不同。我们问这房子盖成得多少钱,主人说十八九万吧,反正快到20万元,搁现在这么些钱,是盖不起来的,共有前屋(门楼)、东屋、堂屋。我们问全村像你这样的房子还有几家?主人说有好几家呢,多了,但像这种式样的也只有二三家。我们说这种式样不是你选择的吧?朱维民笑呵呵地说,是孩子选择的。这就难怪他们家的房子,除了院中间塑料布盖起来放一个粮囤外,一切都显得很青春。主人说这一堆粮食,五六千斤,收下来时屋是才盖的,潮气大,不能进去,只好放在院子里。

我们从谁出钱盖房子说起。

朱维民说,大家都出,基本上是小孩出的多,我出的少。朱维民的老伴说,两个小孩打工(指儿子儿媳妇两人),这两年挣的钱都用来盖房子了。俺这两口子平时种种地种种菜园子,又喂了头老母猪,一年也有好几万块钱,都用在平时家庭开支上。这时朱维民插话说,盖屋我出了二万多元,我家里只有这些现钱,全拿出来了。

儿子朱亚没有在家,去杭州了。他的媳妇叫徐家美,36岁了,过去也在浙江打工,现在已经回到本镇工业园区里打工了。我们来之前,她正要去厂里赶工,说有一批急活。徐家美说她和丈夫过去在外地打工,丈夫是锅炉工,她是缝纫工,每人一个月也就二千多块钱的工资,她说这两年挣钱盖了楼,现在还没装修,按我们的要求,装修也得十好几万呐,还得等一等。我现在在家打工,工资和在外面差不多,好一点的话每月可以拿三千多呢!看样子她已经很满足了。说起盖房子,她说要盖就要盖好的,不能落后了,一次盖成,以后省心。

这徐家美是村长的女儿,嫁到朱家来,似乎不是门当户对也是门当户对。徐家美的幸福婚姻是她姑母牵的线做的媒人,而朱维民虽是一名普通老百姓,却是远近十里八村知名的厨师。睢宁农村的厨师,是很吃香的人,人缘儿都好。做的饭菜好,人的性情儿也好。朱维民就是这样的人,一提起他的亲家,乐得嘴就闭不上了。你想啊,一个村主任,一个名厨子,不也是门当户对吗?关键的是这一家是公认的过日子的人家,谁会看不上呢,这一条比其他诸条都令老百姓看重。这朱师傅给亲邻帮工,是很少拿钱的,少的干二天三天,多的干三天四天,不管热天冷天,当主家选定好日子,红白喜事,小孩12天、剃毛头什么的,他都要提前一天去做活,还要有两三个人做他的助手,正日子这天更是忙活的时候,忙起来是脚手都不能闲着的,一大清早去,远路的十几里,忙完了夜里十一二点回来。给钱不要,给烟呢,老朱说给烟我就拿着。他的一位邻居,是一个很响快的妇女,说我嫁来时就是她做的菜,我孩子结婚,小孙子12天,也是他帮的忙,你算算他帮我多少年,从来也不要俺的钱。朱师傅说,亲亲邻邻,谁家没有事,不能拿钱,也没法拿钱。做事就要做圆满呐!

这朱维民一家也是很大方的。村里修路啦或者谁家有困难啦,他都捐钱,不把钱当成金子。他的老伴说,要捐钱时,我有我出,孩子有孩子出,从来也没有怨言不出的。朱师傅说,俺家一共六口人,那次邻居家12岁小男孩得了白血病,这得花不少钱的,捐一百二百是拿不出手的,俺给了600块,一家人一人捐一百块,可惜,这小男孩结果还是没救回来。没救回来是没有法子,捐钱俺是看那小孩白白胖胖的,心疼那小孩,老朱师傅叹了一口气。

我问朱师傅,你在家里做不做饭菜,老朱又笑了,说我在家是从来不做的。那么谁做呢?他老伴说都是我做的呢。那么他能吃得中吗?他老伴说,怎么吃不中?我做什么他吃什么,从来不挑食!好喂啊,好喂。这朱师傅听得嘿嘿笑起来。

徐家美说,俺过门过来,从来没有和公婆发生过矛盾吵过嘴呢?我们问,你村长爸爸是如何背后教你和公婆搞好关系的?徐家美老婆婆也就是朱师傅的老伴说,这不用教,还用教吗?朱师傅说,她(指徐家美)刚来时也过不习惯,我说老的要忍耐一些,她慢慢来就习惯了。这个朱厨师,不仅会做菜,也会配方子治理家庭。看他把湿毛巾搭在肩头上,着一条黄色大裤头,蓝色格子短衫,一脸的红光笑容,谁也看不出他已经62岁了,能看出的是他像个佛。

青春村是一个出孝子的地方,人也热心,喜欢做诸如铺路修桥善事的人几乎每个庄都有,而且不止是一个两个或一家两家。徐庄组徐勇算得上是一个双料好人。徐勇42岁,初中毕业,妻子叫张翠荣,43岁,也是初中毕业。他们两个儿子,一个长得像嫩笋瓜,在睢中北校区,开学读高三,一个长得像嫩小葱,在睢中附属学校,开学读初三。徐勇的父母亲都是77岁。母亲有40年的肾病,父亲有20多年的喘病,现在每天老夫妻俩都要输水吃药。徐勇说话语速较慢,却很清楚。他妻子也不善言语,笑的比说的多。在谈到孝敬父母时,徐勇他会说这一切全亏了他妻子张翠荣,没有她,我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妻贤夫祸少,家和万事兴。徐勇去走亲戚,当着岳父母家夸奖自己老婆时,他的岳父母大人就说他,说你夸不行,你妈妈夸她一句顶你夸一万句。结果徐勇的妈妈也就是张翠荣的婆婆说,满庄上也难找像俺儿媳妇这么孝顺的孩子!这位老太太还说,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换季节添衣服,我想不到我儿子想不到,都是儿媳妇想到的,一件也不拉,给她父母添多少,就给我添多少,有时比她父母还要周到呢!她呀从来不知道生气,她不会生气,也不嫌脏,不嫌累。

床头百天无孝子,然而徐勇夫妇俩为了两位老人安度晚年,已经侍奉了多少个百日?一位40年的病,一位20年的病。母亲刚得病时去了北京查不出来,光吃药不见好,这徐勇就给母亲改用保健药来保肾。他的父亲没有得喘病时,家里大大小小还能喂七头牛,现在家里连一只羊也没有了。两个老人每年不住院光药费就需要一两万元,住院了就得三四万元,而他们俩全年的收入也就二三万元,还有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子,每年也需上万元的。村里人说,徐勇家应该在全庄第一先盖楼的,但至今却也没盖起来。小两口不后悔。小两口也不能出去打工,出去打工老父母交给谁呢?徐勇说,我们两口子不能离开家。有时还要把医生请到家里来,有时要跑医院,我们跑远了这一切怎么办?

徐勇的父母亲精神很好,他的母亲一身黑衣,花白头发根根不乱,清瘦的她看上去完全不像农村的老太太。他的父亲嘴里已经没牙齿了,说话听不清,还十分想说话,见了我们他提起旧社会,说起土匪抢人绑票的事来,他的老伴就大声地阻止他,说陈年死老鼠的事,你还讲什么讲!这老头就不讲了!但老太太也讲故事。讲过去有可怜庄。什么是可怜庄呢?就是老人为孩子盖上房子娶上媳妇,小两口就把老两口从家里撵出去。撵到什么地方去,撵到村外河边搭个小瓜棚子去住了。去的多了,这河边就形成了可怜庄。可怜庄可怜的老人心里还惦念着自己的孩子,常常就会念叨,说:“不怕我儿把我饿,就怕他儿饿我儿。”不分早晚。盼望他们的话能被他们的儿女们听到。又说,听到的很少,或者听到了也装作不知道。现在,这可怜庄没有了,家家生活好了,不缺吃也不愁穿,可怜庄就消失了。徐勇说,他大孩子上小学三年级时记有一篇日记,里边有几句话是这样写的:“我生长在这个家庭,虽不算富足,但一日三餐,平平淡淡的生活,却能咀嚼出幸福的滋味……”

徐勇说,他现在除了要管理好几亩地外,还做一些小生意,每天只要天气允许就去赶集,十天赶八个九个,也许十天赶十个。去卖老人和小孩穿的服装,这些服装有的是批发来的,有的就是妻子和他在家自己做的。他说,我们自己有个小三轮农用车,就用它来赶集。旺季时一天能挣一百二百的,淡季时一天挣几十块钱。现在没什么大的想法,等父母百年以后,一切安排好了,看看还能做什么?

这个家庭有孝顺老人的优良传统。徐勇妻子张翠荣的奶奶,活了103岁。周边庄上,60岁以上的人,差不多都是她接生的。她去世安葬时,满庄上第三代和三代以下的人全披的是红布孝,整个场面是一片红啊!这位老奶奶到97岁时,还为徐勇老婆接生小孩呢。徐勇的母亲说,每年清明节、十月一,他们两口子都要去给姥姥上坟烧纸。

徐勇也是个当村组干部的料,村里也来找过他几次征询他意见。他拒绝了!他不是不想给老百姓办事,他当群众也没耽误给老百姓办事,组里的一条两公里长的石渣路,就是他带头捐钱也是他操持修成的。他说我当了村组干部就没有办法全身心地照顾父母了。父母健在一天,我们全家就平安幸福一天。真是忠孝不能两全。乡邻开徐勇父亲的玩笑,说你手里还有大洋给徐勇吧?老人口齿不清地说,我分家时,是弟兄四个,每人分了九块大洋。我分的这九块大洋,给大儿子四块,给二儿子四块,还剩下一块给闺女了。我没有大洋儿子儿媳也照样照顾我好好的。人们问张翠荣,你们分到的四块大洋现在还有吗?她羞羞地说,现在还收着呢,有!

她珍藏的可是一家人的情分啊!

同类推荐
  • 本色

    本色

    《本色》作者夏昌铭常常对自己说,不必求得名利,不必求得爱情,不必求得伟大,但求进人生活的深层,默默追求平实的理想,用真实的自我来承接生命的原色,在悲壮的祭祀中埋葬丑恶的事实,凛然无畏地去解读人生,创造人性的真善美,从而证明风雨人生永远超过昏愦的残喘。不管我将跨越多么漫长的黑暗……点亮我心中的明灯,那就是天堂。那么《本色》的主角本色又是如何呢?一起来看看吧!
  • 帷幕

    帷幕

    波洛与挚友黑斯廷斯的探案生涯回到了原点,他们再次相聚于斯泰尔斯庄园——正是在这里,初到英国的波洛解决了第一起谋杀案。
  • 探者时骏(全两册)

    探者时骏(全两册)

    时骏,就读三年警官学校后忽然无故失踪。他的好友霍刚遍寻不到他的下落,耿耿于怀整整十年。十年后,已经成为私家侦探的时骏因为一起古怪的抢杀人案与霍刚重逢,此时,霍刚已是刑警大队队长。随着两人的相遇,怪异、复杂的案件接踵而来。待时骏察觉到不妙,黑暗已经渗透到十年前的秘密中……
  • 两个凶手

    两个凶手

    闽东沿海地区,民间活跃一种叫“互助会”的经济活动。互助会的组织者叫“会头”,会员叫“会咖”。互助会一般来说一个月标一次,也有半个月的,疯狂的时候,每天一次,叫“日日会”,这基本上已经离开了经济互助的本意,变成非法集资的陷阱。说说互助会的玩法。比如说五百块钱的互助会,会头组织了五十个会咖,每个月标一次,要五十个月,也就是四年零两个月才标完。第一个月每个会咖出五百元,整个两万五千元给会头,会头以后可以每个月还五百块,无利息。从第二个月开始,会咖开始竞标。
  • 落叶的黄昏

    落叶的黄昏

    夏季的一天早上,靳冬骑着他的山地车一路顺风地直奔大江。他这是要到江桥西侧的那个大沙坑里游泳去。他面庞清瘦,精神矍铄。眼角的两边虽说已经出现了鱼尾纹,但浅浅的并不太明显。过了江畔小区上了江桥西侧的堤顶,开始下一道漫坡了。这时候,前面忽然传来一阵清丽的歌声: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位好姑娘人们路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多么熟悉的一首老情歌啊,靳冬一下子就被勾起许多青少年时的回忆。他不禁抬眼望去,就看到沙坑边上站着一个女人,正面对着远山近水悠着劲唱着呢。女人中等个头,不胖不瘦。
热门推荐
  • 五拳总诀歌

    五拳总诀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看穿莫言

    看穿莫言

    本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意在看穿中国文学与中国当代生活的历史诉求、现实期待,并建设一种融入世界文学潮流的中国式表达及中国文学的现代精神。
  • 山奴

    山奴

    生老病死,人生四大轮回,。其中占这四大轮回中的四分之三是苦的,而人又是哭着来到人世间,世人真如宗教所说的那样生来就是赎罪的?山奴,背负轮回大山的奴隶。
  • 礼仪与风俗(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礼仪与风俗(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习俗礼仪是人们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人们可以根据各式各样的礼仪规范,正确把握与外界的人及交往尺度,合理的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如果没有这些礼仪规范。往往会使人们在交往中感到手足无措,乃至失礼于人,闹出笑话,所以熟悉和掌握礼仪,就可以做到触类旁通。
  • 销售就是提问

    销售就是提问

    有这样一个关于“提问引导”的实验:让人们观看关于一场车祸的幻灯片。其中一张幻灯片里有一辆红色的达特桑(Datsun,一种小型跑车)在一个黄色的让行牌旁。然后有人被试问: “你有没有看见别的车经过停车牌旁边的达特桑?”结果,大部分人都记成了达特桑旁有一个停车牌.而不是让行牌。研究人员的口头信息、词汇以及问题改变了人们对于所见的记忆。
  • 世界如此残酷 我们要内心强大

    世界如此残酷 我们要内心强大

    你是不是曾经因为遭遇不公平对待而气愤不已?你是不是曾经因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而暴跳如雷?你是不是曾经因为不够自信而导致事情一败涂地?你是不是曾经因为生活中的一点儿小事而闷闷不乐?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心态。《世界如此残酷,我们要内心强大》作者马银文以“如何让自己变得内心强大”为核心,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详细介绍了面对各种情况、各种环境要怎样战胜自己,以及怎样培养建设一个强大的内心。
  • 末世之择日成神

    末世之择日成神

    世界战争之后,面对即将崩塌的地球,上帝再次打开了生物进化的枷锁。不只是人类,其他种族进化同样急速恐怖,在这超能力与顶尖科技并存的年代,谁能完成地球的制霸统治,谁能掌握人类最后的命运?是强横了无数年的财团联盟?亦或是盘亘千年的圣教派系?更或是拥有强大异能者的地下军团?还是?那个横空出世的邪神少年!越描越白末世科幻系列第二部,正式开盘,爽到爆炸!
  • 单亲小妈妈的春天

    单亲小妈妈的春天

    意外怀了自己不爱的男人的孩子也就算了,在孩子准备出生的时候,那男人竟然还负债逃跑了!从此,林映雪便一个人担起了抚养宝宝的责任。单亲妈妈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在经历了各种生活和经济上的压力之后,她便辗转去了代孕公司,亲历了外围人所不知的各种纷繁内幕。。。。。。 所有的努力最终不过是为了能给自己和孩子有个安定的生活,一个她内心一直渴望的“家”,一个有着愿意真心疼爱她和宝宝的男人的三口之家。她能如愿么? 有人说,独自抚养着孩子的女人是不会再有幸福的!谁说的?谁说的?偏就不信这邪!单亲妈妈们,带着宝宝向着幸福冲啊!嫌弃带“拖油瓶”的都闪到马路边儿去,真心接受的请张开双臂候驾吧!
  • 匈奴古堡

    匈奴古堡

    故事会编辑部编著的《匈奴古堡》为“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惊悚恐怖系列之六,不仅收入了当今故事界优秀作者的短篇精品力作,还首次整合了《故事会》杂志创刊以来尚未开发的惊悚恐怖中篇故事资源。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气氛紧张刺激,让热爱惊悚恐怖故事的读者尽享故事的乐趣。
  • 玄牝之门赋

    玄牝之门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