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0900000007

第7章 横断山脉地带先秦两汉时期考古学文化的交流与互动(4)

虽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所谓“石棺葬文化”一词的学术内涵是有其局限性的,因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都有可能采用石棺为葬,但它所反映出的文化面貌却有可能是极其丰富多彩的,很难用笼统的“石棺葬文化”这个术语来加以涵盖。因此,对这一术语或概念加以修正已是迟早的事情。但如果按照现在学术界约定俗成的理解,所谓“石棺葬文化”,主要是指以四川西部岷江上游石棺葬为代表的考古学文化因素。如果基于这一认识来加以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与之相似的一些考古学文化因素的确可以从横断山脉地带不断发现。

笔者在前文中对不同地域新石器时代出现的石棺葬作过简略的分析,认为它们很有可能都是在各地独立起源发展起来的。但是,并不能因此而否认的另一个事实是:进入到青铜或早期铁器时代之后,横断山脉地带使用石棺葬俗的这些古代民族之间发生的相互交流与互动无论是从广度上,还是从深度上,都大大超过了史前新石器时代。在不同地域但大体相同时期的石棺葬中,出现了更多相似的文化因素,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双耳陶罐和青铜双环首式短剑、“山字格”铜柄铁剑、铜泡饰、铜牌饰等具有浓厚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特点的器物在石棺葬中的频繁出现。以石棺葬中出土的双耳陶罐为例,在横断山脉的不同流域都有出土,虽然形制各异,质地也各有优劣,但却往往表现出一些共同性的因素,如:带有宽边的大耳,耳部的一端连接罐口,另一端在其腰、腹间;罐腹多饰螺旋纹,有的在螺旋纹中附有凸起的乳钉纹等等。这些现象表明,晚期的石棺葬与早期石棺葬相比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同考古学文化间的交流明显加强了,原先各自独立发展起来的石棺葬文化,一方面保持着自身的发展体系,另一方面相互间的影响和联系也在更为广阔的空间展开,彼此之间通过交流与融合产生了更多的共性。在这种表象后面所隐藏的,应当是不同的古代民族之间所具有的远程迁徙移动能力的不断加强;而这种迁徙移动的主要通道和走廊,从“石棺葬文化”的分布与文化特征上来看,则主要应当是在横断山脉地带。

三先秦两汉时期横断山脉地带承担考古学

文化交流互动的主体民族集团利用考古学文化特征的比较研究进而探讨与之可能相关联的古代民族,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因为考古学文化的背后,都隐含着古代人类的活动;而每一支考古学文化,总是历史上由某一个民族所创造出来的。但在具体实践上,这种研究模式也有其相当的局限性。如同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在一些古代和近代民族都比较复杂的地区,一种文化的特征往往会出现在几个相近的民族中(如族源或分布区域相近等);同样,几种文化特征又可能集中在人口众多、分布范围较广的一个民族中。另外还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的文化遗物暂时找不到它们的主人,也有的古代民族又难以确定其文化内容。”(张增祺:《中国西南民族考古》,页377,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因此,要用考古材料来确定古代民族的族源、族系,必须十分谨慎。就目前材料来看,要将《史记?西南夷列传》中所记载的横断山脉地带的西南古代民族一一与迄今为止所掌握的考古材料相互对应,显然还不具备足够的条件。但是,如果将文献记载与考古材料结合起来,再联系考古材料的特征及其分布的地域范围加以考察,笔者认为,从中寻找到一些主体性的民族集团(或者借用现当民族学的术语将其称之为“语族”或“语支”)所遗留下来的历史痕迹,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

这里,首先应当提到的是来自甘青高原的氐羌系统的民族集团。如前所述,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甘青地区以马家窑、半山、马厂类型等为代表的考古学文化因素,便已经不断开始进入到横断山脉地带。约在公元前五至前三世纪,我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发生了历史上的大规模迁徙活动。由于当时匈奴的入侵,使原居于甘青高原的氐羌系民族或被匈奴所征服,或流离失散,其中一部分很可能沿着横断山脉河谷地带南迁至西南地区。由于氐羌系统民族集团的南迁,从而在考古学文化中出现了诸如“石棺葬文化”这样一些西北甘青地区考古文化因素的观点,这在以往学术界曾经是一种占主流的意见。从本文所归纳的不同时期横断山脉地带考古学文化因素的分析来看,笔者认为这一观点至今也仍然难以从根本上加以动摇和否定,古代氐羌系统的游牧民族集团,应当是横断山脉地带承担考古学文化间交流互动的最为重要的主体民族集团之一。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氐羌系统的游牧民族集团自身的分布地域辽阔,支系极其复杂,南迁入横断山脉的时间、迁徙的河谷及路线也各不相同,所以反映出的考古学文化面貌往往也各有异同。如在所谓“六江流域”不同河谷通道中出现的石棺葬文化因素既具有某些共性,也具有某些特性。其中最显著的例子就是石棺葬文化中的双耳陶罐,它们在保持其来自西北高原甘青考古学文化主体因素的同时,往往又产生出各个支系不同的变异性特点,这是今后考古学界应当加以更多注意和进一步分析的一个课题(在2003年藏彝走廊历史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上,笔者已看到刘弘先生拟定的有关西南地区出土双耳陶罐研究的论文提纲,期待其进一步的成果问世。)。四川和云南的一些考古学者认为川西和滇西北高原的石棺葬多系氐羌系“白狼”人的遗存,还有意见将今四川西部盐源、木里和云南丽江、宁蒗等地的“摩沙夷”也归入南迁的氐羌系民族的一支,认为其也是行石棺葬的民族,后来成为纳西族的先民(童恩正:《近年来中国西南民族地区战国至秦汉时代的考古新发现及其研究》,《考古学报》1980年4期;张增祺:《“摩沙”源流考略》,《中国西南民族考古》,页87,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这些意见均可备一说。

另一个民族集团应当是本身就生活在横断山区的土著民族集团,这些民族集团由于自身的扩张,也有过从北向南或者从南向北的迁徙移动,因此其中的一些支系很容易与南迁的氐羌系民族混为一谈,这是尤其需要加以认真分析的。如居住在澜沧江流域的“昆明”(后由澜沧江流域迁入洱海区域),因其早期以畜牧业为主,也是过着“随畜迁徙,毋常处”的游牧生活,所以以日本学者白鸟芳郎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认为“昆明”当是从甘青南迁的氐羌系民族(白鸟芳郎:《石寨山文化的承担者》,朱桂昌译,原载《石棚》第10号,1976年,译文载云南民族研究所编《民族研究译丛》。)。但云南学者张增祺先生认为,“其实,澜沧江河谷的‘昆明蛮’并非甘青高原的古羌人,而是云南的土著民族”(张增祺:《“昆明”说》,《云南文物》总12期,1982年。),他进一步解释其与古羌人的区别在于:

他们虽说“随畜迁徙,毋常处”,但其放牧方式和“所居无常,依随草木”的古羌人不同。前者是根据横断山脉气候和动、植物均作垂直分布的特点,每逢春、夏间将畜群赶至气候凉爽的山区或半山区,秋冬季又回到温暖的河谷地带……他们并不是和古羌人一样“依随水草”而“毋常处”,而是根据气候变化,不断更换他们的放牧场所(张增祺:《洱海区域的古代民族与文化》,《中国西南民族考古》,页189,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

对于这些早年便生活在横断山区的土著民族集团,近年来也有学者依据《史记》、《汉书》、《华阳国志》等史书中有关西南古代民族的记载,将其冠以“夷系民族”的称呼加以区别(蒙默:《西南民族研究论集》,页169,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8年。)。如《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汶山曰夷,南中曰昆明,汉嘉、越嶲曰笮,蜀曰邛,皆夷种也。”《华阳国志?南中志》载:“夷人大种曰‘昆’,小种曰‘叟’。皆曲头木耳,环铁裹结,无大侯王,如汶山、汉嘉夷也。”

笔者认为,这类夷系民族与南下的氐羌系民族还有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迁徙移动方向并不像后者那样有着比较固定的南下路线,而是向着四面八方迁徙。以“夷系民族”中的“昆明蛮”为例,早在青铜时代,他们便不断向四周扩张:向北的一支沿澜沧江河谷向滇西北延伸;向南的一支则沿澜沧江而下,很可能已到达横断山脉的南端;而向东的一支则有可能进入到洱海区域(张增祺:《“昆明”说》,《云南文物》总12期,1982年。)。反映在考古学文化上,他们一方面创造出具有自身特点的青铜器,如铜鼓、铜锄、有肩铜斧(钺)等,另一方面随着与南下的氐羌系及其他北方草原民族的接触、交流与互动,也出现了诸如山字形格青铜剑、触角式青铜短剑等具有明显北方草原文化色彩的青铜兵器。

第三个在横断山脉地带起过重要作用的主体民族集团笔者认为其或可称为“胡系民族集团”。在先秦两汉时期,他们主要是指“起源于北方沙漠草原地区一些游牧部落而言,主要是指匈奴、东胡(乌桓、鲜卑)而言,先秦之时,也往往称北狄”(俞伟超:《古代“西戎”和“羌”、“胡”文化归属问题的探讨》,《青海考古学会会刊》1980年1期。)。位于横断山脉北端的甘青地区,在秦汉时期由于受匈奴压迫,大月氏西迁,其余部进入南山,有的来到青海湟中,称为小月氏,与羌人杂处,深受羌人文化的影响,故有“月氏胡”、“湟中胡”等别称。俞伟超先生指出,据两汉书的记载,大概还有一支匈奴的别部,被称为“卢水胡”者,也曾到达青海湟中(俞伟超:《古代“西戎”和“羌”、“胡”文化归属问题的探讨》,《青海考古学会会刊》1980年1期。)。《华阳国志》记载,当时四川西部的汶山郡“东接蜀郡,南接汉嘉,西接凉州酒泉,北接阴平。有六夷、羌胡、羌虏、白兰峒、九种之戎”(《华阳国志?蜀志》。)。《后汉书?冉駹夷传》载:汶山之地“其西又有三河、槃于虏、黄石、北地卢水胡”。稍晚的三国西晋时期,据《华阳国志?刘后主志》记载,“凉州胡王白虎文、治无戴等率众降,卫将军(姜)维徙之繁县”。又《华阳国志?大同志》也记载,晋泰始十年(274),“汶山白马胡恣纵,掠诸种”,典学从事蜀郡何旅称这一事件为“今胡夷相残,戎虏之常,未为大患”,这里所称的“胡”与“夷”,当属不同的民族。其后,当晋刺史皇甫晏将兴兵讨伐汶山白马胡之时,“胡康水子烧香言军出必败”,由此可见在汉晋时期,与岷江上游相接的西北地区已有大量“胡系民族”存在,他们不仅与当地的“夷系民族”常有争端,而且其中一部分胡人还可能迁入到汉族地区,与汉族人士相亲近。从上述文献资料推测,这些“胡系民族”最初进入到岷江上游的时代,还应早于这一时期。从考古材料上来看,在岷江上游牟托一号石棺墓中,除出土有巴蜀、中原系统的青铜器外,也出现了明显具有北方草原文化因素的一些器物,如三叉格铜柄铁剑、剑茎首部折向一侧的铜剑、铜联珠饰等。宋治民先生将其归入到属于“胡系民族”的“戎狄”文化当中(宋治民:《四川牟托1号石棺墓若干问题的初步探讨》,《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创建四十周年暨冯汉骥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这是很有眼光的。

云南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中出现的大量北方草原文化因素,其中可能有相当一部分也应当是由这些“胡系民族”集团传播而来。至于通过北方“胡系民族”为中介、通过横断山脉这条“民族走廊”带来更为遥远的中亚、西亚文化因素这种可能性,从笔者前面所分析的带柄铜镜、双环首青铜短剑等个案研究的结果来看,也是不能完全排除的。只是囿于目前考古材料还十分有限,我们还难以勾勒出这种文化传播、影响与互动的具体轮廓而已。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横断山脉地带从考古学文化上反映出,这里既有从当地从史前时代发展起来的土著民族及其文化,也有不同时期通过与西北、西南不同民族集团之间的交流互动遗留下来的众多考古遗存。这种交流与互动的关系,远非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简单,它们很可能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通过不同的河谷交通路线、采取不同的传播方式与规模,如同波浪式的向前不断推进的。由于考古材料本身的局限性,我们能够从中窥见的,仅仅是一些历史残留的碎片而已。但是,即便是这样一些残片,也仍然能够从中折射出这个区域历史上曾经出演过的一幕幕波澜壮阔的民族迁徙、移动与融合交流场面的浮光掠影。近代意义上的“藏彝民族走廊”,正是在这条千百年前便已经由各族先民早已凿通的传统通道的基础之上才最终得以形成的。

而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正是通过先秦两汉以来包括横断山脉地带在内的历史通道,西南地区沟通了与外部世界的广泛联系,尤其是以西域的联系与交往。司马迁笔下所记载的汉武帝“凿通西域”之举之所以要将重点之一放在对打通“西南夷道”的经略之上,很显然,在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眼中,已经充分注意到当时被一般人视为“华夏边缘”的不毛之地所具有的战略价值与实际意义。汉晋以后西南与欧亚大陆之间的文化交往,也基本上离不开这条重要的孔道。

同类推荐
  • 洞庭之上

    洞庭之上

    这个数以万计的候鸟家族们,从西伯利亚、从日本等地迁徙而来。冬季的洞庭湖裸露出来的湿地,无疑成了它们度假的乐园。它们热爱这个冬天里的春天,才从遥远的国度翩翩飞来,年复一年。途中的艰辛不言而喻。它们用飞翔的姿势写诗,发表在天空的纸张上,所到之处,留下不止一路的鸟语声,还有人类惊喜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抬起来,去翻译和阅读大自然如此美妙的诗篇!人类为俗世所累的心情,刹那间得到释放。这些年来,我时常迷恋洞庭湖的这块湿地,放牧被世俗压抑的心灵,把自己还原成自然人。我喜欢像牛羊一样欢喜这里,像鸟儿一样沉湎这里。
  • 看不懂的日本人

    看不懂的日本人

    “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不晓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百次,装在试管里化验了几千次。对于日本,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的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工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今天,不论你喜欢日本也好,讨厌日本也好,你都应该了解她。因为中国和日本不可能不接触,只有更好的了解日本,了解日本人,才能在联系与合作,矛盾与斗争中取得主动。
  • 漫品二十四节气

    漫品二十四节气

    2015年,中国二十四节气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本书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二十四节气知识进行普及性宣传,对节气内容加以品读赏析,帮助读者感知节气内容的美感和文化魅力。本书寻根溯源,着眼现实,首次对二十四节气及节气文化进行系统、深入、细致的解读,融入了大量历史、人文、气象、生活、自然、物候、传统农耕、典故传说、民谚民俗等各类知识与信息,融入了大量鲜活资料及生活体验,同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义及对生活的引领作用,从而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及实用性,使读者感受到节气转换的每一步声息。本书是一本通俗读物,适合各层次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阅读。
  • 以孝励人(中国孝文化丛书)

    以孝励人(中国孝文化丛书)

    本书通过对旌表制度的源流与流变、旌表的方式与流程、旌表的事例与作用的论述,以使读者能够对古代孝与旌表制度有一个更为详尽的了解。但愿读者通过本书,丰富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接受民族精华的洗礼,冲破世俗偏见的误区,更加理智地观察社会,体味人生,善待父母子女,和谐家国关系。
  • 毓老师说老子

    毓老师说老子

    《毓老师说老子》以1978年7月至11月毓老师讲学内容整理而成。毓老师强调,《老子》是一部言政治之术的书,讲的是政治之术而非政治之学。不读《老子》,不知中国文化之精深。研究《老子》必知“以静制动、以弱胜强、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等几个原则;“无为”的境界就是最高的境界,一个人到“无为”的境界,则没有不能做的事。
热门推荐
  • 上王村的马六

    上王村的马六

    春天的早晨,马六的头上扣着顶破草帽挑着担粪往地里去。他多年养成的习惯是上地决不空手的,所以上地捎上挑粪在他就像吃饭睡觉那样天经地义。不过马六也老了,他挑不了一整担了,两只桶离满还有那么一小截。他挑着不满的一担粪慢慢往地里走,一边感受着上王村的春天。地气回暖,路边窝了一冬的铁灰色的枯草像人脱掉棉衣一样泛出蓬勃的亮色,树上绽出铜钱大的叶片,像一个姑娘正在换上她们又一年的新装。一棵桐树上落着一只斑鸠,咕噜咕噜地叫,远远地,另一棵树上传来同伴的呼应。麻雀灰鸟们喳喳喳喳,喜鹊总是拣山顶那棵最高的树落,仿佛那树就是它的瞭望塔。
  • 蜗牛姑娘勇敢向前走

    蜗牛姑娘勇敢向前走

    离家太久,踏上回去的路,心里都是怯懦。苏惠希望,有一天能站在贾家聪的面前说,我比你更有钱,这些钱都是我自己挣的不是家里给的。肖谨希望,有一天自己在苏惠眼睛里不是一个她养大的孩子,而是一个能顶天立地的男人。贾家聪希望,他能用剩下的一辈子时间来洗刷年少时代寄居在苏惠家里被金钱收买的耻辱。
  • 腹黑郎君冷俏妃

    腹黑郎君冷俏妃

    她,本是一个单纯的存在生活里,背叛让她穿越,穿越到傻子二小姐身上,打姐姐,整大娘。只为证明自己不是傻子!,想证明么?,好!,我就要让整个天下扶手称臣!。他,妖孽的让人看的愤恨,杀人如泥,却让人不止的恐惧,却只为她杀人,生气,死皮赖脸的赖在一个女人旁边。只因爱她。—————“你给我下去!”,某人动怒的恨恨看着旁边的人。“不要嘛!,亲都亲了,抱都抱了,摸都摸了,只差洞房了!,今天就把它完整的圆满吧!”。某男赖皮的邪笑。“滚……!”某女还没说完,话就被吞进腹中。————“说吧,你怎么样才能离开?”。咬牙切齿的看着床上的人。“不要啦!,人家第一次都被你强了,你难道打算不负责吗?,太狠心了你!”,受伤的看着她。“……”。—斜阳下微弱的照在草坪上,草坪两人对视着,虽然没有说话,却看的出对方的心思。他微微一笑:“等我!”“嗯”她笑着点头。他扬长而去,她勾笑,呵呵,想离开?,做梦!,上次是你赖着我,现在轮到我了!。他不舍的转头,见余阳下的她。顿时花了眼。斜阳下的那末微笑,迷花了谁人的双眼?。
  • 迢迢年华皆为你

    迢迢年华皆为你

    推荐三世新文《偏执大佬总灌我迷魂汤》求支持~十八岁生日夜,她潜了高冷男神——蓝尘修。婚前,他冷漠无情,拒她千里之外。婚后,他深情无限,唯她一人。“蓝惜月,我的快乐就是宠你,爱你,惯坏你···”推荐其它完结作品:《豪门独宠:高冷BOSS请克制》《帝国总裁,宠翻天!》
  • 九阳丹神

    九阳丹神

    三大至尊丹王之一,逍遥丹王,因修道界第一奇功《九阳帝王诀》被众人逼迫致死,两年后重生于一普通世家化名杨震,战强敌,炼神丹,吞天火,终以火神之名,俯瞰天地。
  • 一生三会:会说话、会做事、会为人

    一生三会:会说话、会做事、会为人

    会说话、会做事、会为人,是现代人不可不学的三大本领,是立足于世的关键资本,没有这三种智慧,你将永远到不了高层次的人生。本书阐述了练就卓越口才的途径与技巧,帮助读者轻松掌握各个领域的说话艺术;阐述了种种做事的方法与手段,帮助读者掌握做事的艺术,迅速提高做事能力;揭示了独到的为人方法和规律,让人们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讲究策略与变通,从而灵活机智地应对人情世故。本书作为一本为人处世的经典指南,最全面、最系统地向读者讲述了说话、做事和为人这三方面的人生智慧,帮助你轻松到达更高的人生层面。
  • 土地神的世俗生活

    土地神的世俗生活

    十五岁那年,刘道德的人生轨迹彻底发生变化。在外人眼中,他成了村里几百年不出的懒人。而他自己知道,遇到那头黄鼠狼时,他多了一个身份,就是地球上最后一个土地神。几间房子一条狗,再养几只鸡鸭,原本以为从此过上了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然而,某一天,灵气复苏了……庵主读书群434811830,欢迎大家加入。
  • 凤临天下:绝色夫君不好惹

    凤临天下:绝色夫君不好惹

    夜浅,21世纪的王牌杀手,一朝穿越,成为人人厌恶的朝阳公主,南宫浅。上天赐给她多位绝色夫君,然而,这些夫君却巴不得她死……一纸和离书,桥归桥路归路,谁也不碍谁。然而,不知不觉间,昔日恨她入骨的男人,却个个失了魂。百般算计如他,却算丢了自己的心;冷漠清然如他,却愿默默守护;冷酷无情如他,却愿为她展现柔情;风流不羁如他,却为她冷却一颗浮躁的心;阳光俊朗如他,却因她失了方寸;绝代风华如他,却为她褪去繁华。待尘埃落定,洗净铅华,是谁拥得佳人,陪她并肩踏遍天涯?
  • 蜜炼首席

    蜜炼首席

    顾言笑逼婚上位做了陆太太,被问及成功秘诀,答:“因为陆总早就对我居心卜良,非我不娶。”瞧瞧这口气,俨然被陆总宠上天了……和谐婚姻是什么?陆总总结道:“自己百分百归老婆,家产百分之九十九归老婆。”陆太太不满:“剩下百分之一呢?”“老婆,总要给孩子买包纸尿裤……”
  • 四分比丘戒本疏

    四分比丘戒本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