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9300000025

第25章 中国佛教涅槃观念的演变与发展(2)

东晋僧肇的《肇论》中收有《涅盘无名论》一文,有的学者怀疑不是僧肇所作,迄今仍无定论。《涅盘无名论》云:“泥曰、泥洹、涅盘,此三名前后异出,盖是楚夏不同耳。云涅盘,音正也。……秦言无为,亦名灭度。无为者,取乎虚无寂寞,妙绝于有为。灭度者,言其大患永灭,超度四流。”[注释:《大正藏》第45卷,157页中、下。又“四流”,也称“四暴流”,暴流为烦恼的异称。四流,指欲、有、见、无明四类烦恼。]此论以无生死、潜神玄默与虚空合德为涅盘,认为涅盘既无生死,寂寥虚旷,也绝非名言所能表述,是无名相的,谓之“涅盘无名”。值得注意的是,《高僧传》第六卷《释僧肇传》中详引了《涅盘无名论》的“开宗第一”部分,另外,僧肇撰的《注维摩诘经》中有关涅盘思想也与《涅盘无名论》颇有相似之处,而且对后来影响很大。由此可以说,《涅盘无名论》即使不是僧肇所作,也含有他的思想观点。

僧肇运用佛教的不二法门来解释涅盘,他说:“缚然,生死之别名;解灭,涅盘之异称。”[注释:《注维摩诘经》卷8,《大正藏》第38卷,397页下。]“缚”,烦恼;“解灭”,解脱、灭除烦恼。这是说,烦恼即生死的别名;而烦恼的解脱就是涅盘。又说:“断淫怒痴,声闻也;淫怒痴俱,凡夫也;大土观淫怒痴即是涅盘,故不断不俱。”[注释:《注维摩诘经》卷3,《大正藏》第38卷,350页上。]“大士”,菩萨的通称。这是说声闻已断除淫事、瞋怒与愚痴;凡夫还在执迷;而菩萨既悟缘起性空的真理,又达到了即有即空的境界。在僧肇看来,淫怒痴即是涅盘,涅盘并非是脱离烦恼所取得的境界,涅盘与烦恼是不即不离,不断不俱的关系。僧肇还说:“因背涅盘,故名吾我,以舍吾我,故名涅盘。”[注释:《注维摩诘经》卷5 ,《大正藏》第38卷,377页上。]意思是说,众生都是由因缘和合而成,本无自我实体,然众生违背涅盘,妄执为我,若执为我,若舍离妄执,即是涅盘。总之,僧肇认为涅盘是不离烦恼,不离生死,不离自我的境界,又是消除烦恼,解脱生死,舍弃自我的境界。

《涅盘无名论》中也有一段相同的论述:

《净名》曰:“不离烦恼,而得涅盘。”《天女》曰:“不出魔界而入佛界。”然则玄道在于妙悟,妙悟在于即真;即真即有无齐观,齐观即彼己莫二。所以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同我即非复有无,异我则乖于会通。所以不出不在,而道存乎其间矣。……然则,法无有无之相,圣无有无之知。圣无有无之知,则无心于内;法无有无之相,则无数于外。于外无数,于内无心,彼此寂灭,物我冥一,泊尔无朕,乃曰涅盘。[注释:《大正藏》第45卷,159页中、下。]

这是说要不离烦恼、不离魔界去得涅盘,入佛界的关键就在于“妙悟”佛教玄理。妙悟就是要“即真”,即真就是要在主体内心世界里,消除在外在世界的有无界限,并由“无有齐观”进而泯灭主客体的对立,达到“彼己莫二”的境界。这也就是“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的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同我”,即同于主体自我心灵的妙悟,而不能“异我”,与这种自我妙悟相异。《涅盘无名论》突出强调主体的冥想与观照作用,以求主体与天地万物合为一体。我与天地万物合一,万物就没有有无的差别相状,圣者也就没有有无的分别知见,这样,主客合一,内外皆无,彼此寂灭,也就进入了涅盘境界。

僧肇还进一步从普度众生的角度,强调证得涅盘佛果后,还应不住涅盘。他说菩萨就是这样的:“观无常不厌离者,菩萨也。”[注释:《注维摩诘经》卷5,《大正藏》第38卷,374页下。]菩萨“不厌生死,不乐涅盘”[注释:《注维摩诘经》卷5,《大正藏》第38卷,374页下。]。“大士观生死同涅盘,故能不舍”[注释:《注维摩诘经》卷5,《大正藏》第38卷,374页下。]。僧肇认为,菩萨既看到了世间事物的生灭变化,而又不厌生恶死,视生死与涅盘不一不异,能自觉地不耽乐于涅盘。僧肇还强调菩萨不舍离生死,也不为污行;住于涅盘而永不灭度:“欲言在生死,生死不能污。欲言住涅盘,而复不灭度。是以处中道而行者,非在生死,非住涅盘。”[注释:同上书,380页上。]由此看来,僧肇是以舍离“断”、“常”、“生死”之见的中道立场来展开其涅盘思想的。在他看来,大乘行者虽生死流转,然不受烦恼污染;虽已证得涅盘,然不为安乐所缚。入于涅盘,又不舍生死,“非在生死,非住涅盘”,不舍生死,不住涅盘,不落两边,合乎中道。正是在这种生死与涅盘不异的思想影响下,中国佛教特别重视生命的净化,提倡在不舍杂染的情况下,转染为净,转迷为悟。

南北朝的涅盘师说

涅盘师是研习、弘传《大般涅般经》的佛教学者。东晋的法显在建康(今南京)译出《大般涅盘经》的初分,在此前后,昙无谶在北京又相继出同经的初、中、后三分并传播到南方。由于该经的前后说法不一,造成佛教学者对经文的理解产生分歧,各种见解脱颖而出,以至众说纷纭,形成了涅盘说空前繁荣的局面。

在涅盘诸师中,最富理论造诣,思想影响也最大的,当首推被尊为“涅盘圣”的竺道生(355-434)。竺道生把般若学和涅盘学结合起来,着重阐发涅盘佛性说,开创了佛教的一代新风,深刻地影响了后来佛教思想的发展。从究极境界的内容来看说,竺道生涅盘说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两点:

(1)涅盘生死不二。涅盘是本性之学。在竺道生看来,佛性是一切众生先天具有的本性,基于这一点,众生与佛,生死与涅盘,烦恼与菩提虽然有所不同,但其区虽只在众生是否见性。众生不见佛性,则涅盘为生死,菩提为烦恼;众生若见佛性,则生死即涅盘,烦恼即菩提。从众生具有佛性这层意义上说,涅盘与生死本无二致。竺道生在《注维摩诘经》中说:“夫大乘之悟,本不近舍生死远更求之也。”[注释:《注维摩诘经》卷7,《大正藏》第38卷,392页上。]“一切众生毕竟寂灭,即涅盘相不复更灭。”[注释:《注维摩诘经》卷4,《大正藏》第38卷,362页中。]在《妙法莲华经疏》中也说:“一切众生莫不是佛,亦皆泥洹。”[注释:《续藏经》第1辑第2编乙第23套第4册,408页。]这都是强调,对众生来说,涅盘佛性就是众生本性,众生不应舍离生死另求解脱。一切众生都是佛,也都是涅盘。

(2)得性便是涅盘。佛性是众生的本性,众生若返本得性,也就是涅盘。竺道生说:“苟能涉求,便返迷归极,归极得本。”[注释:《大般涅盘经集解》卷1,《大正藏》第37卷,377页中。]“涅盘惑灭,得本称性。”[注释:《大般涅盘经集解》卷51 ,《大正藏》第37卷,532页中。]这里说的“归极”,就是去迷除惑,悟见本性。“归极”即“得本”,“得本”也就是得见本性,显现佛性。“成佛得大涅盘,是佛性也。”[注释:《大般涅盘经集解》卷54,《大正藏》第37卷,547页下。]佛性的显现就是成佛,就是得大涅盘。竺道生还强调得涅盘又不执著涅盘,他说:“既观理得性,便应缚应泥洹,若必以泥洹为贵而欲取之,即复为泥洹所缚。若不断烦恼即是入泥洹者,是则不见泥洹异于烦恼,则无缚矣。”[注释:《注维摩诘经》卷2,《大正藏》第38卷,345页中。]这是运用般若学中观理论来论述涅盘与烦恼的不一不异,认为若以涅盘为贵而刻意追求,即是把涅盘与烦恼视为对立而为涅盘所缚,从而导致出现新的烦恼。只有视涅盘与烦恼互不相异,不断烦恼而入涅盘,才是真正入于涅盘境界。竺道生作为鸠摩罗什的弟子,他和同窗僧肇同样具有般若中道思想,同样强调涅盘与生死不异,也同样对尔后中国佛教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此外,又有北朝名僧道安曾作《二教论》十二篇(见《广弘明集》卷8 ),其中的《仙异涅盘》篇,比较了成仙和涅盘的不同,认为道教所讲的神仙只是延长寿命,并不能真正地长生不老,而佛教所说的涅盘则是永恒长住的境界,绝非仙化所能比拟。

隋唐佛教宗派的涅盘论

隋唐时代,由于天台宗、三论宗等也兼讲《涅盘经》,且影响日大,导致涅盘师说渐趋衰微。隋唐佛教的重要宗派都重视阐发涅盘佛性说,极大地推动了佛性思想的发展。就涅盘境界理论来说,各宗中最富理论创造、最具典型意义的是天台宗的论说。

天台宗重视阐说“诸法实相论”,认为一切事物的当体即是实相,而实相具有各种不同层面的意义,就其寂灭的意义来说,也就是涅盘。此宗学者还喜用三分法来阐述与实相论有关的各种理论。他们以法身、般若、解脱“三德”来说明《涅盘经》的涅盘思想。智顗的《金光明经玄义》和灌顶的《大般涅盘经玄义》都以不生不灭来论涅盘,并强调大涅盘具有法身、般若、解脱三种德相。法身指真如之理,般若指觉悟之智,解脱即脱离烦恼之谓。这三德是非三非一,非纵非横,具有无限性的特征。由此又可配以三菩提、三佛性、三宝、三道、三识、三般若、三大乘、三身、三涅盘。智顗说:“三德不生不灭即是三涅盘。”[注释:《金光明经玄义》卷上,《大正藏》第39卷,2页下。]他还进一步展开说:

云何涅盘?性净、圆净、方便净是为三,不生不灭名涅盘。诸法实相不可染不可净,不染即不生,不净即不灭,不生不灭名性净涅盘;修因契理,惑毕竟不生,智毕竟不灭,不生不灭名圆净涅盘;寂而常照,机感即生,此生非生,缘谢即灭,此灭非灭,不生不灭,名方便净涅盘,当知此三涅盘。不生不灭即是常,常故名乐,乐故名我,我故名净。涅盘即常乐我净,即是三德可尊可重故。[注释:同上书,3页中、下。]

这就是说,不生不灭就是常住,就是涅盘。一切事物生灭无常,而一切事物的实相或本性是不生不灭常住的。这种不生不灭也就是涅盘状态。与法身、般若、解脱“三德”相应,涅盘也有三种:(1)性净涅盘,是指一切事物的实相(本性、本体),是不可染不可净,不生不灭的,此实相即本性清净涅盘。这相当于真如理体,相当于三德和三身中的法身。(2)圆净涅盘,智慧极致是“圆”,妄惑灭尽是“净”。众生经过努力修持,达到妄惑不生,智慧不灭,此惑不生,智不灭,即为圆净涅盘。这相当于三德中的般若,也相当于三身中的报身。(3)方便净涅盘,谓以契合理的智,寂静地观照众生,众生感应后,佛则随机示现假身,以度众生。此生非生,机缘既尽,应化之身即灭,而此灭又非灭,如此不生不灭,为方便净涅盘。这相当于三德中的解脱,三身中的应身。天台宗的三种涅盘说,从体(理)、相(智)、和用(应化)三个方面揭示了涅盘的类别与层次,是对涅盘学理论的重大发展。

天台宗人还批评地论师和摄论师的性净涅盘与方便净涅盘(相当于天台宗的圆净涅盘)说,认为他们的涅盘说是不完整的,同时也指出,若以为性净、圆净、方便净三种涅盘互不相关,也是不全面的。

此外,其他宗派也都论及涅盘说,如华严宗法藏、澄观,着重以“圆寂”来界定涅盘的意义,并以功德全备称“圆”,以烦恼断尽名“寂”。再如禅宗,最为重视自心的解脱,反对在自心之外另求清境界。慧能说:“善知识,即烦恼是菩提。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注释:《南宗顿教最上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慧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即敦煌写本《坛经》,以下均简称《坛经》)[26]。本书所引为敦煌本《坛经》,均据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2卷第4册,以下不再注明。]认为菩提生于烦恼,众生与佛的区别在于迷悟的一念之差。也就是说,涅盘是从烦恼、迷妄中脱却出来的内在自由境界。黄檗希运禅师在《传法心要》中说:“前际无去,今际无住,后际无来,安然端坐,任运不拘,方名解脱。”[注释:《大正藏》第48卷,384页上。]这里的“解脱”也就是涅盘。他的意思是说,真心本性能超越一切时空,保持自身的绝对不变,而又能随缘任运,自由自在,是为解脱,即涅盘境界。也就是说,涅盘实际上是心性本净的状态。从这种涅盘理念出发,临济宗人义玄说:“道流,取山僧见处,坐断报化佛头,十地满心犹如客作儿,等妙二觉担枷锁汉,罗汉辟支犹如厕秽,菩提涅盘如系驴橛。”[注释:《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大正藏》第47卷,497页下。]在这一段呵祖骂佛的话语中,义玄把涅盘喻为拴驴的木桩,意在否定执著。他指斥超越众生的涅盘境界是束缚自心的桎梏,强调自心解脱就是涅盘。

隋唐以后,中国佛教学者对涅盘说再无新的创造,一般都以常、乐、我、净四德论涅盘。迄至近代,还有人以涅盘四德性去描述未来的大同世界,从而也反映出涅盘学对后人设计社会理想的思想影响之深。

同类推荐
  • 尼采的人生哲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尼采的人生哲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是对尼采及其哲学的全新解读。全书围绕尼采哲学的核心思想展开,即反对神权及一切“旧社会的权力产物”,伸张自主权力,激励人们摆脱奴性,超越自我,奋发图强,焕发生命的璀璨光华。全书从总体上把握尼采的思想体系,多方面系统介绍尼采的学说,客观点评其观点论断。它名为哲学,实则旁及方方面面,涉及不少学科和知识领域。它还将尼采的思想观点加以演绎,并且穿插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掌故和逸闻,既反观历史,也针砭时弊。因此,它不仅具有学术性,而且具有相当的知识性、趣味性和现实性。
  • 无言之美

    无言之美

    现在的问题是,什么东西可以更好地引起我们的审美经验呢?在朱先生看来,毫无疑问这就是艺术作品。的确,艺术作品这种特别的事物也可以被看成其他的样子,比如,在收藏商眼中是财富,在搬运工眼中是重物,在匆匆忙忙、大声喧哗的美国游客眼中是到此一游的标志。但是,同其他事物相比,艺术作品这种特别的事物倾向于被看成美的形象,它主动吁请人们把它看成形象,伟大的艺术作品的强烈感染力甚至强迫人们将它看成形象。这并不表明艺术作品本身就是艺术或美,但艺术作品最容易成为艺术和美,这就是朱光潜美学系统中的艺术作品同一般物的区别。
  • 季羡林的人生哲学课(智者人生系列)

    季羡林的人生哲学课(智者人生系列)

    本书集中体现了季羡林先生的生活哲学,在先生的眼里万事万物都有其内涵,集中表达了季先生对天地万物的大爱,让我们跟随季先生,感受生命,体悟生活,获得内心平和。
  • 荀子的人定胜天

    荀子的人定胜天

    《荀子学院:荀子的人定胜天》主要以荀子的基本思想为出发点,并在荀子对天人的思考范畴上,对做人、做事、处世、言谈、交际、识人、用人等方面作了深入细致、又浅显易懂的探讨。希望在重读这些先哲智慧的同时,给我们的人生以新的启发荀子,名况,是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 每天一堂哲学课

    每天一堂哲学课

    人生就是完成自己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哲学,哲学无处不在,其实它并不深奥,越是简单,越有智慧,越有解脱烦恼的力量。以生活为琴,以知识为谱,与哲学大师一起修行。每天一堂哲学课,浸润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情感。
热门推荐
  • Forever, Plus One (The Inn at Sunset Harbor—Book 6

    Forever, Plus One (The Inn at Sunset Harbor—Book 6

    "Sophie Love's ability to impart magic to her readers is exquisitely wrought in powerfully evocative phrases and descriptions….This is the perfect romance or beach read, with a difference: its enthusiasm and beautiful descriptions offer an unexpected attention to the complexity of not just evolving love, but evolving psyches. It's a delightful recommendation for romance readers looking for a touch more complexity from their romance reads."--Midwest Book Review (Diane Donovan re For Now and Forever)FOREVER, PLUS ONE is book #6 in the bestselling romance series The Inn at Sunset Harbor, which begins with book #1, For Now and Forever—a free download!35 year old Emily Mitchell is still reeling from the surprise news that she is pregnant. Just married, she and Danielle have no time to process the news as they are thrust into doctor appointments, preparing for the baby's arrival—and, in a surprise party, the revelation of their baby's gender.
  • 每天读点世界常识(套装共九册)

    每天读点世界常识(套装共九册)

    本套书共九册,《美国常识》解读了留学美国名校的申请智慧,全面介绍了在美国不能不吃的各种美食。《日本常识》用简单的语言让你了解你最想知道的日本常识。《俄罗斯常识》客观详细介绍了俄罗斯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人文等领域的成就。《韩国常识》提供了一套全面而实用的在韩生活攻略。《印度常识》盘点了去印度最不能错过的热门旅游景点和人气美食。《东南亚常识》带你走进陌生而神秘的东南亚世界。《欧洲常识》切合实际解读赴欧生活的实用技巧,全面普及每个人都必须知道的欧洲知识。《非洲常识》带你发现神秘而野性的土地,探索狂野又柔情的文明,领略古老与现代的融合。《巴西常识》提供了一套全面而实用的在巴西生活的攻略。
  •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宽广的心量除了跟与生俱来的气质有关系外,还需要靠后天的觉悟和修行来逐步拓宽。星云大师在本书中具体而微地刻划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深入浅出的探讨世间的问题与人生的哲理,从生活、工作、艺术等各个层面,分享了修身养性方面的智慧。以宽己之心容人,心量越大,福报越大。我们的心量有多大,就能够完成多大的事业;如果我们能够包容一家,就能够做一家之主;能够包容一市,就可以做一市之长;能够包容一国,就可以做一国之君;能泯除一切对待,包容整个法界,就可以随缘应现,逍遥自在,成为法界之王。
  • 爱在上海之爱的救赎

    爱在上海之爱的救赎

    上海是一袭华贵旖旎的袍,浪漫而又唯美。生活则是里面的丝线,阡阡陌陌,织成了万万千千个故事,也织出了乔家两姐妹的爱恨情仇……
  • 红土黑血

    红土黑血

    长征纪实文学丛书《长征纪实文学丛书》三部曲之一青年军旅小说家石钟山,运用独特的视角和平实的语言,真实、生动地再现了长征这一人类有史以来检验生命强度最悲壮的一幕。这是一部滴血的书更是一部高扬生命旗帜的书!作者关注人在绝境中的生存状态,把犀利的笔触逼近人的心灵,不仅深刻地揭示了蒋介石、毛泽东、朱德、博古、李德、周恩来等国共领袖人物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思想、心态、举措、处事方法和由此造成的起伏沉沦的不同命运,而且还浓墨重彩地展示了主铁与于英、张东来与吴英、王伟与汪芳这几对恋人惊心动魄的爱情际遇,令人读后扼腕长叹 本书采用传统的章回体笔法故事情节起伏跌宕,扣人心弦,予人以强烈的阅读快感。
  • 岁时节俗

    岁时节俗

    民俗文化是产生并且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袭的文化事项,具有集体性、地域性、变异性、传承性、规范性等基本特征。民俗文化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每一个人从生前到身后的全过程,包括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人生礼仪、民间信仰、岁时节日民俗、社会组织民俗、民间文学艺术等等。这种最日常生活化的图景,体现出绵延不绝的世代传承,唱响起生命热力的动人弦歌。
  • TARTUFFE OR THE HYPOCRITE

    TARTUFFE OR THE HYPOCRIT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冥界公主闹人间

    冥界公主闹人间

    什么?!阎王爹地要她女扮男装跟着老六去人间学习?还要把被自己放走的恶鬼给抓回来?呜呜~她只不过是不小心放走了关在地狱近千年的恶鬼,然后将那快死的帅哥直接弄死带了回来嘛!阎王爹地怎么忍心将她流放人间?算了!反正这天地两界她也玩腻了,去祸害祸害人间也不错!上学第一天就得罪了学校三大贵少,恐怖的是那个该死的老大居然就是自己带回地狱的帅哥!完了,冥界是她猖狂,可这学校,却是他作主!好在得罪了他们,却另帮了一个妖孽美男,可是,谁知这美男也不是什么好惹的主儿,孤僻的表面背后竟然隐藏了一个神秘的身份……
  • 借我执拗如少年

    借我执拗如少年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故事!江湖文学奠基人、畅销书作家欧阳乾,陪你走过最艰难的岁月!这本书里的人个个都是众人眼中的奇葩,他们不务正业,敢爱敢恨,热血澎湃,脆弱孤独,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活得像个异类。他们干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在你想象不到的时候突然爆发,给予你的人生哲学会心一击。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在这个世界上生猛地活过,以自己的热血,撞击着澎湃的红尘!岁月不曾打败少年,住在心底的纯真与炙热是我们对抗这个残酷世界的火种,如果血仍未冷,如果你还敢爱。书中短篇故事《杀了我》曾在ONE·一个APP上斩获超高人气,据此改编的同名网络大电影,10月26日于优酷平台上线,敬请关注!
  • 女大学生蜕变记

    女大学生蜕变记

    都市贫民出生的我,大学刚毕业时,我的想法很单纯,只想找个能赚点钱保住自己生活费的工作,和自己心爱的人相伴一生。可是由于职场生活的残酷和无奈,让我在短短半年内经历了工作和感情的双重失败。从此,我改变了自己的追求目标。在妈妈的千方百计争取下,我终于有了一个认识“富二代”机会。我就借着这个机遇,运用自己所学到的职场和商场上的规则,来实现自己的各个愿望,最终步入高端生活行列中。在这里,你可亲身体会普通大学生找工作的艰辛路;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底层老百姓生活的艰难和无奈;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职场里所有的勾心斗角;在这里,你可以明白打工者们削尖脑袋赚外快的行为。而所有这一切的起源都是因为“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