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0200000029

第29章 欧阳德的动静体用合一说(1)

王阳明的致良知包含多方面内容,其中良知与见闻的关系,良知的动静、体用是王阳明反复申论的,在他全部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江右王门欧阳德在这些方面有比较深入的阐释和发挥。

欧阳德(1496—1554)字崇一,号南野,江西泰和人。王阳明擒宸濠后在赣州,欧阳德往求为弟子,在同门中最年少。嘉靖二年登进士第,出为六安知州,转南京国子司业。累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卒后赠太子少保,谥文庄。有《欧阳南野先生文集》三十九卷。

一良知与知觉的关系

王阳明的良知之说,最初是由怀疑朱熹的修养方法而提出的。在王阳明看来,朱熹的格物致知和诚意正心之间有一断裂,“涵养须用敬”和“进学在致知”是两个平行的方面,二者并非时时打并为一。良知之说就是把道德置于统治地位,知识与之辅翼配合,二者合一并进。所以,在王阳明这里,道德与知识分际甚明而又浑然一体。

欧阳德继承了阳明这一点,既讲良知与见闻知觉的分别,又讲良知不离见闻知觉。他指出,良知虽与知觉同称为知,但它们有本质的区别:

知觉与良知名同而实异。凡知视、知听、知言、知动,皆知觉也,而未必其皆善。良知者,知恻隐、知羞恶、知恭敬、知是非,所谓本然之善也。(《答罗整庵先生寄〈困知记〉》,《欧阳南野先生文集》卷一)

就是说,知觉是一般心理生理活动如视听言动的发出者,它本身无所谓善恶,对它的内容的善恶评价出于良知。良知是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如孟子所谓“四端”的发出者、知觉者。它是本然之善。所谓本然之善是说它是天赋的,自明的。良知虽与知觉各有所司,但并不能离开知觉所司的活动而另有表现,良知就是通过一般知识活动表现出来的。他说:

本然之善,以知为体,不能离知而别有体。盖天性之真,明觉自然,随感而通,自有条理。良知者,天理之灵明,知觉不足以言之也。(《答罗整庵先生寄〈困知记〉》,《欧阳南野先生文集》卷一)

这里所谓“体”,是载体。良知必须有一个载体,这就是一般知识活动。换言之,一般知识活动中包含的道德情感、道德评价等方面,就是良知的内容,不能离此别有良知的活动。当人被某种有道德属性的事物刺激时,良知就会根据好善恶恶的本能把对此事物的处理意向传达给一般心理活动,通过一般心理活动表现出来。良知是人的统一的活动中的“天理之灵明”,它与纯粹知识活动不同,所以说“知觉不足以言之”。据此欧阳德认为,良知与知识见闻是不离不杂的关系,他说:

见闻知识,真妄错杂者,误认以为良知,而疑其有所未尽,不知吾心不学而能、不虑而知之本体,非见闻知识之可混。而见闻知识,莫非妙用,非有真妄之可言,而真妄是非、轻重厚薄,莫不有自然之知也。(《答陈盘溪三》,《欧阳南野先生文集》卷一)

良知不离于见闻,又不杂于见闻。道德理性不同于知识理性而又必须通过知识理性的活动来表现。同时,欧阳德把良知和见闻,看做体用关系:良知是体,见闻是用,体用不离不杂,故良知与见闻不离不杂。

欧阳德关于良知与见闻不离不杂的见解,得于王阳明。阳明嘉靖五年居越时,欧阳德曾有书信问及良知与见闻的关系,阳明复信答之甚详。因为此信于致良知之旨的正确理解甚有关系,故被阳明弟子南大吉录入《传习录》,信中说:

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故良知不滞于见闻,而亦不离于见闻。……若主意头脑专以致良知为事,则凡多闻多见,莫非致良知之功。盖日用之间,见闻酬酢虽千头万绪,莫非良知之发用流行,除却见闻酬酢,亦无良知可致矣,故只是一事。(《传习录》中)

这里,良知指先验的道德理性,见闻指后天经验。良知是天赋的,故不因后天经验而有,但也不离后天经验;良知与见闻是不即不离的关系。欧阳德继承了阳明这个观点,他不但反复申论良知与见闻不离不杂的关系,而且强调阳明格物即致良知,良知必须在实事上致的观点,他说:

格物二字,先师以为致知之实。盖性无体,以知为体;知无实,事物乃其实也。离事物则无知可致,亦无所用其致之之功。……大抵会得时,道器、隐显、有无、本末一致;会未得,则滞有沦虚,皆足为病。(《答陈明水二》,《欧阳南野先生文集》卷三)

他强调的是,性、良知等形而上者必落在形下事物上,道不离器。只有明白这个道理,才会不堕入泥于物和沦于虚两种偏向。

欧阳德关于良知与见闻的观点虽说得于王阳明,但与阳明侧重点有所不同。阳明的思想方法主要是综合,这是因为,第一,他要反对朱熹“析之太精、辨之太详”的强大积习,故特别强调综合一面;第二,他对弟子的解说往往因人而异,为防止各据一偏,他常常强调综合,强调合而观之。在良知和经验的关系上,阳明和欧阳德都承认其不离不杂,但在此基础上,阳明强调不离,欧阳德强调不杂。阳明的重点在说明具体事物是致良知的场所,良知的发用流行必依傍具体事物。欧阳德的重点在说明道德理性与知识理性是两种不同的思想形式,它们各有所司。虽然它们通过同一经验事物表现出来,但二者绝不能混淆。欧阳德也讲良知与见闻是体用关系,但他所谓体用主要用其形式,即二者不离不杂的关系。而阳明讲良知与见闻的体用关系,主要用其内容。在阳明,良知是体,见闻酬酢是用,后者是前者的发用流行,致良知就是把良知本体之善推广于一切见闻酬酢,使之皆得其理。一般知觉活动由良知搭乘的载体,变成了良知本体的表现和作用。这是阳明抬高道德本体的必然结果。欧阳德恐阳明弟子径任良知,泯没知识理性的辅翼作用,故在承认良知与见闻不离不杂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二者的差别,这一点是不应忽视的。

二动静合一

在良知的动静上,欧阳德主张动静合一,即动求静,否认动前有静,已发前有未发。良知的动静、中和是王阳明讨论极多的一个问题,王门弟子中对此各有阐说。欧阳德认为,动静是良知发生作用的状态,良知本体无动静,不可用动静范畴描述良知本体。中和与动静相关,中即静时循良知,和即动时循良知,但中和本身非动静。他说:

静而循其良知也,谓之致中,中非静也;动而循其良知也,谓之致和,和非动也。盖良知妙用有常而本体不息。不息故常动,有常故常静。常动常静,故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答陈盘溪》,《欧阳南野先生文集》卷一)

就良知应物说,有动有静。静时循良知即中,但中不即是静。动时循良知即和,但和不即是动。中和是表示价值的概念,动静是表示时位的概念。良知时时感应,时时是动。但良知应物有一定的规则,此规则是不变的,这是良知的静。故良知时时动而时时静,常动常静。修养功夫只在去除私欲对良知的障蔽,使良知动静皆精明不昧,便是动而无动、静而无静。

与此相应,人心也是动静合一的。欧阳德描述心的动静说:

人心生意流行而变化无方,所谓意也。忽焉而纷纭者,意之动;忽焉而专一者,意之静。静非无意而动非始有。盖纷纭专一,相形而互异,所谓易也。寂然者,言其体之不动于欲;感通者,言其用之不碍于私。体用一源,显微无间。非时寂时感,而有未感以前,别有未发之时。盖虽诸念悉泯,而兢业中存,即惧意也,即发也;虽忧患不作,而怡静自如,即乐意也,即发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盖即喜怒哀乐之发,而指其有未发者。圣人之情,顺万事而无情,是常有意而常无意也。常有意者,变化无方而流行不息,故无始;常无意者,流行变化而未尝迟留重滞,故无所。(《答王堣斋二》,《欧阳南野先生文集》卷四)

同类推荐
  • “西道孔子”:扬雄

    “西道孔子”:扬雄

    《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西道孔子”——扬雄》由纪国泰所著,本书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弘扬巴蜀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信这本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从中领略到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 渊海子平

    渊海子平

    这本《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是“中国古代命书经典”系列之一。《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将原书古文逐一对译成白话,并加上必要的提示。《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将原书中明显错误之处在遵照原义的基础上予以订正。书中的错字、繁体字等一律改正为简化字,但原书中有的论述虽有欠妥之处,为忠于原著,则不予改动。
  • 价值观的力量

    价值观的力量

    《价值观的力量》共分为九章,第一章“中国的月亮”曾经也很圆啊;第二章大悲壮、大不朽之中国;第三章打造中国形象养清正、凛然之气;第四章我们需要一场灵魂拷问第五章亟待雪中送炭莫急锦上添花;第六章“改革创新”当代最深厚的爱国主义;第七章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第八章核心价值观之探究;第九章“和谐、公正、仁爱、共享”。
  • 于丹趣品汉字:节气节日篇

    于丹趣品汉字:节气节日篇

    从2016年11月30日开始,我们的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实从小时候起,许多中国孩子都熟悉且背诵过《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四句里,藏着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这是古人长期对自然界的物象进行观察的经验总结,里面充满了生活的智慧。春种夏耕,秋收冬藏,节气与节日里藏着大自然的语言和代代沿袭的民族基因。于丹老师从文字学角度,讲中国历史悠久的节日与节气。从节气故事、历史由来到古诗谚语、天文气候,应有尽有,字里行间传递着传统文化与自然之美。
  •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本书通过中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求知格物、创立“心学”的经历中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深刻分析了心学中蕴涵的强大能量。比如,王阳明认为人人都有良知,不过世事多艰,我们在生存过程中太多次违背良知,导致良知被遮蔽,不能发挥它的能量。作者希望读者能从王阳明的智慧中学习到取得成功的正确方法,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灵,修炼强大的内心,在浮……
热门推荐
  • 曾国藩智慧全集

    曾国藩智慧全集

    《曾国藩智慧全集》曾国藩的成功引起了后世的极大兴趣。无数的人都倾心于解读曾国藩人生成功的密码,甚至使其成为一门方兴未艾的“曾学”。但是由于曾氏著作以及有关曾氏智慧的书浩如烟海,有不少人不得不望而却步。有鉴于此,我们从曾氏智慧中精选了一些精华,编成这本《曾国藩智慧全集》,以供读者学习。本书力求从曾国藩的修身之术、做人绝学、处事之方、识人之智、用人之法、齐家之略、教育之方、为官之道、治军之谋、安邦之略十个方面手,全面地揭示曾国藩完成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诀窍与智慧。通过引述、举例、分析,深浅出地把曾国藩的思想精华和成功智慧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 牧马荒原向晚晴

    牧马荒原向晚晴

    四年前的宴会对于吴容牧来讲,自有一得一失。失去的,是安稳的生活,因为与德王的决裂,吴家人总会牵扯进大大小小的矛盾暗杀里,为了保护他这唯一的继承人,吴起霖只好将他送去德国读书。至于得到的,吴容牧嘴角不自觉的扬起一丝苦涩而甜蜜的微笑。
  • 甜爱N次方:颜少的绝密追妻计划

    甜爱N次方:颜少的绝密追妻计划

    【全文已完结,推荐新文《偷吻男神:萌妻一毛带回家》】【这是个一见钟情的故事,一见钟情、再见倾心。】第一次见面,他调戏了她。第二次见面,他又调戏了她。第三次见面,他再次调戏了她。箫瑶掀桌!凭什么她一直是被调戏的那个?!她不服!她要调戏回来!但每一次她都反被调戏!“颜泽,我要和你谈谈。”在被调戏了N次之后,箫瑶决定认认真真的和他谈一次,但……“好啊老婆,等我去铺好床。”为什么她觉得自己又被调戏了啊?!!(欢迎加入:225010947,一起happy~~~)
  • 中国非营利组织法专家建议稿

    中国非营利组织法专家建议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营利组织法》专家建议稿的起草,历时多年,征求各方意见,终成此稿。书中以保护公民结社自由、规范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规范政府的监管活动为出发点,对各种非营利组织的设立、变更、组织结构、财产、组织监管、法律责任等进行了细致规范,对学界争议较多的管理体制问题、涉外非营利组织的问题、政府支持、许可主义与准则主义的问题等进行了梳理和论证。
  • 虚皇天尊初真十戒文

    虚皇天尊初真十戒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镜湖自撰年谱

    镜湖自撰年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帝宠之天才纨绔妃

    帝宠之天才纨绔妃

    陆飞羽,神域顶级势力无幻谷少主,因觉醒元脉之时被天道打入轮回,美其名曰: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方能修得正果。陆飞羽听言,叔可忍,婶婶都不能忍了!大叹: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再返人世,一切都得从新开始;简单点,这是一部你强我强,强强boss联手殴打小怪兽而迎来人生新篇章的故事。复杂点?嗯,请看下文:沧澜有名句之:宁娶富甲妻,莫恋南炀羽,南炀国圣宁公主陆飞羽,美名之大,举地四国,何人不知?嗯,还真有人不知。他,强权世家少主,完美的代名词,他是强者里的王者,容貌俊美,器宇轩昂,三分润来七分傲。----论某人的至理名言:鄙我无能?磨刀!蔑我部属?披甲!辱我亲朋?撸起袖子就是干!论某人的峥峥凰途:纸醉金迷?荆棘铺地?谁心终究乱了!【精彩先看—】那天,窗外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屋内却暧昧缭绕,擦枪走火;“喂,你没事吧?”,一绝美少女疑惑的看着旁边的男子;“哼。”,男子看了他一眼,傲娇的转过身去;“不说?那你可以走了。”,说罢,合衣欲睡;“陆飞羽!”男子转过身一脸怒气;“喂,我好像没怎么吧,你一脸我始乱终弃的表情是闹哪样?”“……”,男子愤怒的看着他,闹哪样?她竟然做了那样的事,还敢问他闹哪样?好,很好!看来他有必要要好好的跟她聊一聊了,男子一把扑在了她身上,男子身上的独特香味随之扑面而来。屋外躲在角落里偷偷探视着的众人见此一脸激动:“扑上了扑上了,哎,还把灯熄了!”哇,这么劲爆?!……----凰途陌路,再归尘世,她会如何选择呢?----1v1,从里到外白白嫩嫩,喜欢嗑着瓜子吃着瓜看戏的小伙伴,搬上小板凳排排坐好,且听我徐徐道来……
  • 听总裁们谈经营之道:50位本土总裁谈企业决胜方略

    听总裁们谈经营之道:50位本土总裁谈企业决胜方略

    传递信心、照亮希望、50位本土总裁讲企业决胜之道。全球危机下,企业经营虽困难重重,但他们从容面对,展示了战胜危机的智慧和勇气。他们中前辈耆老,提前布局,谨慎应对;后起之秀,主动出击。逆市扩张……在本书中,企业精英聚集一堂,高谈治企方略,以供中国企业同仁借鉴。
  • 始终都是你

    始终都是你

    结婚三年,她没想到自己一直是个替身,一场车祸,她被迫换脸,那个人却顶着她以前的脸出现,顶替了她江太太的身份,为了揭穿那个人的阴谋,她从顶楼跳下,付出了肚子里孩子的生命……重新归来,她找回自己的家人,换了一个身份,他却幡然醒悟,对她百般追求,不允许其他男人靠近她。但此时,家里人却给她安排了一桩婚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国未解之谜(中)

    中国未解之谜(中)

    《中国历史之谜》选取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中的未解之谜,并加以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