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3600000015

第15章 激励中的心理学——把“要我做”变成“我要做”(2)

一位毕业的女大学生来求助于心理医生。她说自己失眠,没有食欲,月经失调,没什么能够激起她的兴趣,她感到生活是如此的缺少生趣,无聊乏味。医生经过详细的询问,知道了事情的原委:这名女大学生一年前毕业于一所还算比较有名的重点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一份报酬丰厚却枯燥乏味的工作,在一个政府的办公室做秘书。在当今,对她的学历这是一份美差,靠着这份工作,她供养着整个家庭,每一个朋友都羡慕她丰厚的收入。

在这样一个相对来说很不错的条件下,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医生与这位女大学生进行了推心置腹的交谈。这名学生说,她曾经是优秀的数学系大学生,渴望着继续攻读研究生。她喜欢做学问,但她的家庭生活的拮据状况,迫使她放弃了学业,去从事她并不喜欢的这份秘书工作,她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意义。最初,她试图说服自己,应该感到自己是比较幸运和幸福的,应该对这份收入丰厚的工作心满意足。但是不行,随着这种生活的持续,一想到要毕生从事这种工作就使她感到压抑,现在,她内心空虚极了。

凭直觉,医生意识到,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个女人认为生活无意义,认为自己浪费了天赋。医生认为她是因为没能发挥自己的天赋,没能把自己的才智用于数学的学术研究,所以感到极为沮丧和苦恼,这也许是她对生活感到厌烦,以至于在生理上对正常生活的乐趣(如进食)感到厌烦的主要原因。医生认为,任何天赋、任何能力都是一种动机,是一种实实在在的需求。这也得到了这位女大学生的赞同。医生建议她利用晚上的业余时间继续学习研究生课程,保持她在学术上的兴趣。这位女大学生听从了医生的建议,对学习作了安排,结果进展非常顺利。她变得活跃、快乐而且风趣。当她最后一次到医院时,她的大部分生理症状都已消失了。

这个病例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看到到底什么成了人们的动机。

即便一个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都得到了满足,他还是会产生新的匮乏与不安。因为什么呢?他必须正在做他真正喜欢做的事。一位作曲家必须作曲,画家必须画画,学者必须搞研究,甚至一位老农必须每天到田间地头转一圈,否则他就会躁动不安,难以宁静。一个健康的人天性中能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实于他自己的生物本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一观点看起来似乎有点浪漫与不切实际,但无庸置疑,每一个成熟的人,每一个其他需要都得到满足的人,都曾经思考过这个问题:我究竟适合于做什么?

“自我实现”,也就是一个人使自己的潜力发挥的倾向,成为自己所能够成为的那种最独特的个体,使自己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不同的个体满足这一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方式大不相同,有的人会想成为一位体育健将,有的人想当诗人,有的人想当官,有的人想在工商界一展才华等等。在这一需求上,个人的独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自我实现需要的明显出现,通常要依赖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的满足。

◎对五种需要的进一步讨论

(一)每一需要只需相对满足即可

根据以上的见解,我们可能会得出如下印象:五种需要仿佛排成一个梯子,只有一种需要得到百分之百的满足,另一种需要才会出现,而实际上,我们现实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在一般情况下,所有的基本需要仅仅是部分得到满足,部分却得不到满足。有心理学家曾以数字形式做了一个估计:普通人在生理需要上大约能满足80%,在安全需要上满足70%,在爱的需要上满足50%,在自尊的需要上满足40%,在自我实现的需要上则满足10%。

低级需要满足后,高级需要的出现并不是跳跃的、突然的,它实质上是缓慢地从无到有、逐步发生的,这就和一个人的习惯只有日积月累才能实现一样。

基本需要的分类,会使我们想到不同文化中人们不同的欲望还有相对的统一性。在任何特定的文化中,一个人的有意识的动机内容通常与另一社会中一个人的有意识的动机内容截然不同,他们为了满足尊重需要所做出的努力是截然不同的。然而,人类学家的共同经验是:即使在不同的社会里,人们还是比我们初次与之接触所想的要相像得多,而且当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时,我们似乎就会发现这种共同性越来越大。因此,我们认为最惊人的不同也只是表面的,而不是基本的,例如发型、衣着和食物口味等等的不同。对基本需要的分类,更多程度上只是企图说明在不同文化中明显多样性的后面的这种统一性。我们不认为这对一切文化来说都是根本的或者是普遍的,我们只认为,相对说来,这比不同文化中表面的有意识的愿望更根本、更普遍和更基本,而且使共同的人性的探讨更接近实际。人的基本需要比其表面的愿望或行为更具有共同性。

(二)基本需要的固定程度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他的需要层次会像我们所提到的那样,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的顺序排列,但这并非是固定不变的,也有许多的例外情况:比如说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一批殉道者,他们为了崇高的理想而奋不顾身、先人后己,一些有极高天赋的艺术家虽然一贫如洗,仍然能够才华横溢,取得极高的艺术成就,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对这些现象的原因作一分析。

1.有些人把自尊看得比爱更重要。这是爱情小说里常常出现的镜头。某位男士的爱情一挫再挫,受到女友的嘲笑,于是乎奋发图强,事业上锐意进取,事业上的成功反而暂时成了第一位的需求。这种颠倒在生活中极为常见。这种人通常的想法是:为人所爱的人多半是强悍有力的人,是引起别人尊敬感和畏惧心的人,也是富有自信和积极进取的人。因此,这种人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同,为了获取异性的青睐,而可能努力做出大胆而积极的举动,因此,实际上他们追求的高度自尊,更多的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他们的举动,更多的是为了求爱,而不是为了自尊。

2.在有些人身上,可能永远也见不到诸如自尊、自我实现这类较高层次的需要。比方说欧洲中世纪的贫穷农民,他们在有生之年或许最大的愿望便是获得足够的食物和可以遮风挡雨的房屋,丰衣足食便是他们的最高追求。他们认为最奢侈的是贵族的生活,而贵族的生活是什么呢?贵族的生活就是每天能够吃一点白面、白面包、一些油炸食品,再好一点就是蛋类和肉类食品了。长期的贫苦生活已经永远地改变了他们的价值观。

3.有一些创造欲极强的人,天赋极高。这种人,即使他吃不饱、穿不暖,他都会有创造性的活动。创造性的冲动在他体内如果不找到渠道发泄出来,他简直就要爆炸一样,人类历史上不乏这样的天才。对他们而言,创造性的冲动似乎比其他冲动都来得重要。这可能不是由于基本需要满足感的自我实现引起的。

4.有时候,如果一种需要长期得到满足,人们会对这种需要的价值估计不足。一个工作长期稳定的人,因为不愿丧失自尊,不愿意受上司的冤枉气而自愿放弃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积蓄用光,然后挨饿,等到他饿昏了头的时候,他很可能又重新开始工作,即使牺牲自尊也在所不惜。这就像一个一直生活在太平盛世,一直享有足够的安全感的人,只有经过一段动荡不安的生活,才会知道安全与稳定的可贵,才会懂得颠沛流离的可怕,才知道生活中的秩序与稳定来之不易。

5.最明显的莫过于为崇高的理想而献身的人。他们为了某种价值或理想,甘愿牺牲个人的一切,能抵御非人的折磨,能忍受长期的颠沛流离,能忍受妻离子散的痛苦,能承受得住别人的白眼。他们为了自己的信仰,不惮于家人的反对、生活的困窘、敌人的威胁,乃至生命的付出。他们是坚强的人,在如此的苦难中还能保持健康心态,许多经验证实,这种类型的人在幼年时的安全与爱的需要都曾得到过很好的满足,这使他们有可能承受得住后来巨大的长期的令人难以忍受的匮乏。

(三)人的五种需要是来自先天的本能还是文化的塑造

我们应该注意到:人的欲望和基本需要至少在某种可以察觉的程度上是先天的,是相似的、本能的。那些与此有关的行为和能力、认识或感情则不一定是先天的,而可能是经过学习或引导获得的,或者是表现性的。

生物的本能理论认为,只有一种本质显然并且确实独立于环境,并且比全部环境力量更强有力时,才认为它是本能。而且我们目前许多人已经接受了这样一种观点,即我们人类身上的动物性是一种恶的动物性。人类大多数的原始冲动都是邪恶的、贪婪的、自私的、敌意的。

本能论的反对派——极端的文化相对主义则认为,人是可以被文化塑造的,不同的文化之间有着深刻而难以逾越的鸿沟,这也就是说,不同文化培养出来的人,在各个方面都会有深刻的差别,他们很难进行深刻的交流。人对于文化而言仅仅是一块陶土,一块可以被随意揉搓的陶土。这是极端的文化相对主义的观点。

但我们经过思考,会发现人的动物性是存在的,但是并不见得就像本能论所说的那么强大,也并不是像文化相对主义那样微弱,我们应该对本能和文化都给予适当的尊重,而不要过于极端地鄙薄某一方。

首先,我们身上的动物性未必是恶的。人不一定就像狼、老虎和蛇一样凶恶,为什么不能像鹿、狗、兔子一样是温驯的呢?就算人的天生的动物性不是善良的也应该是中性的。所以我们应该对自己有强大的信心,只要我们尽力发挥自己的天性,我们便不会没有光明的未来。

其次,本能严重地影响着我们的需要,它固执地要求得到满足,是如此难以想象的难以对付。就像某些执拗的婴儿,一旦看上了某个玩具,便不会为别的玩具动心,不管你如何诱惑、哄骗、取代,甚至是恐吓,他都无动于衷,只是顽固地要求自己的满足。这种需要就是最根本的需要,是不能再分的需要,它们一旦受挫,就会产生严重的病态后果。虽然如此,它却可能难以抵挡更强有力的文化,被长期的压抑可能会导致某些基本需要的永久性丧失。

第三,我们要适当尊重文化和生物两种因素,而不能像极端的本能论和文化相对论者那样过分地强调某一因素的作用。

如果我们认识到类似本能的需要并不是恶的,而是中性的,或者是好的,那么,许多问题都会产生不可思议的变革。

比方说:对孩子的培养就会是一场革命,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可能甚至用不着说一句带有教训意味的话,不需要训斥,不需要监督,更不需要打骂。我们只需要更加宽容,倾听孩子的愿望,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天性,满足他们的需要,给予他们爱,给予赞美,给予他们自主权,给予他们喝彩。这美好的前景简直让我们情不自禁。

或者是在指导人们进行日常工作时,应当努力让每一个人都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长处,虽然这实行起来很难。

我们可以想象,当人们很好地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我们的社会会更美好,政府、教育、法律、宗教、理性等等会保护、促进、鼓励安全、爱、自尊和自我实现等基本需要的表现与满足,个人会越来越成为自己本来意义上的那个人,社会同个人能够达到的一致也会越来越高。

(四)几种需要的完美和谐

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并不是冲突的,它们在适当的条件下也可以并行不悖。举个例子说:要真理,也需要吃喝,爱情也应该和性欲相辅相成。

在人们通常的思想之中,人们的原始的生物学特性似乎只是食物、性之类的生理需要,而追求真理、爱、美、尊重被假定为与动物性需要具有不同内在性质的需要。这两者是对立的,是无法融合的,是为了获取满足而不断发生冲突的。我们的文化一直是站在高级需要一边来反对低级需要的,比如理智与感情,猛地一看,理智仿佛经常与个人的感情相悖,似乎理智总是站在高级一点的需要这边,总是与神圣、真理联系在一起,总是正确的。而感情则往往和冲动、盲目等等联系在一起,总是会导致大大小小的麻烦。但事实上绝不是如此。我们应该承认只要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不发生冲突,两者是可以取得统一的。这就像理智与感情经过足够的努力,是有可能实现完美的和谐一致的。

在前面我们讨论过,基本需要有一种按等级排列的层次。比如说,安全需要比爱的需要更加强烈,因为通常情况下,当一个人爱和安全的需要都得不到满足时,可以发现,安全的需要会在各个方面支配他的思想与行为,如此则需要便形成台阶式的顺序先满足生理,然后是安全,然后是爱,然后是尊重,最后是自我实现,但这也是一个由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的逐渐演变。

我们可以做以下讨论:

1.生活在高级需要的水平上,人可以实现更大的生物潜能和更满意的主观体验。在生理上,可以有更好的睡眠,更好的饮食,更少的疾病和更长的寿命;在心理上,可以拥有更加彻底的幸福感,内心可以更加丰富与充实。而安全需要的满足顶多只是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与爱情的满足、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所引起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无论如何,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的满足不会让人心醉神迷,不会让人产生高尚的感受,不会让一个人突然变成博爱主义者。而如果缺少爱、尊重,不仅人的心理不会保持一种非常健康的状态,连人的生理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2.高级需要并不像低级需要那样迫切要求满足。需要越高级,就越容易被长久地推迟,也更容易永远消失。现代社会中,多的是忙忙碌碌而不知所终的人,他们并不明白自己真正的需要是什么。因此,能够认清自己的本身需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这是一个重要的心理成就。

3.高级需要的追求与满足会导致更伟大、更坚强以及更真实的个性,会使一个人更加地趋于自我实现。对于那些生活在高级层次上的人,我们可以期望他们有更多优秀的品质,更有勇气与爱心,更加富于创造性,更深刻的洞察力,更加成熟等等,他们的个人特质发挥得更加充分。

4.高级需要的追求与满足是具有有利于公众和社会的效果的。一定程度上,需要越高级,就越少自私的感情,饥饿是以自己为中心,它唯一的满足方式就是让自己得到满足。但对爱和尊重的追求必然涉及他人并且涉及他人的满足,已得到足够的基本需要满足继而寻求友爱和尊重(而不仅仅是食物与安全)的人们,倾向于发展诸如忠诚、友爱,以及公民意识等品质,并会成为更好的父母、丈夫、教师等等。

同类推荐
  •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把握青少年心理规律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把握青少年心理规律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把握青少年心理规律》针对青少年朋友当中存在的厌学、耐挫力低、不适应集体生活、处事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帮助青少年朋友走出困惑,身心得到良好发展。
  • 石头汤实验:文化隔阂为什么如此顽固

    石头汤实验:文化隔阂为什么如此顽固

    本书讲述了一个有趣而又雄心勃勃的心理学课堂实验的经过。在讲授跨文化交流的课程中,作者将她的学生随机分为两个文化组。在随后的10周时间中,这两个组的人员内部逐渐形成结盟、忠诚等特质,而两个组之间则发展出偏见、敌意和冲突。这本书读起来就像一本情节曲折的小说,这个实验对于我们理解同一种文化内部的不同群体之间、不同文化之间的隔阂产生的原因、心理学机制很有启发意义。这本书对于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文化传播学的学习者和研究人员都很有参考价值。
  • 微表情心理学(精华版)

    微表情心理学(精华版)

    我们每个人都清楚,机会是要靠我们自己去争取的。假如我们能通过这本书学到那些看懂别人微表情的本领,那么我们对机会的嗅觉就会更加敏锐。与其他人相比,我们也就能相对比较容易地捕捉到机会,进而通过自己的努力,自然获得成功。
  • 误解心理学:不被误解和不误解别人的高度和方法

    误解心理学:不被误解和不误解别人的高度和方法

    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或社会交往中,经常遇到误解别人或被别人误解的情况。误解确实是痛苦的,但又是人生中难以避免的。即使双方都很努力地想让对方明白自己的真正意图,却经常事与愿违,不经意间误解就这么发生了。本书全面列举了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误解情况,详细分析了我们误解他人或被人误解的原因,并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多种可以帮助人们减少误解的方法,相信读了本书,你在人际关系上会有自己的进退之法与取舍之道。
  • 每天学点心理学:改变女人一生的20堂心理课

    每天学点心理学:改变女人一生的20堂心理课

    著名作家六六借电视剧《蜗居》说过:“他在外面有风有度,我在家里疲劳过度。”细数女人的一生,诸多不易,几许心酸。都说女人是水做的。女人的光阴也恰似那一眼涓涓潺潺的春水,挥刀不断、久滴石穿,内心柔软、精神强大,任凭山脉沟壑千回百转,却屡屡挣脱了束缚与阻隔。本书以主人公小米的故事为线索,分享女人的成长历程。配以女人心灵修行课和心理自助工具箱,让您在阅读故事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心理技巧,成为内心强大的女人,获得幸福的人生。
热门推荐
  • 主神驾到

    主神驾到

    注:本文玄幻为主+古言+现代,12段故事皆可独立阅读。身为洪荒之主,万物主宰的某主神,终于在某天某月某日,无聊的趴在湖面上,自个把自个淹死了……某神死后,一分为十二。当得了公主,搞的定王爷,色的了冥帝,驯的了皇帝……可谓霸气侧漏,牛叉至极。然正当某神春风得意之际,巨大的阴谋铺天而来。某神不紧不慢找了十二个‘劳力’阴谋阳谋神马的,小意思。片段一妖界,大长老急匆匆跑来:“王,大事不好了”。守在洞口的二长老拽着他指着门上的牌子:本王在孵蛋,闲人免进“我靠!”大长老看罢,老泪纵横“王,王,王……”。洞中,正在孵蛋的某王,听到一阵狗吠,秀眉一蹙,刚起身就听到某长老:“王,是哪个杀千刀男狐狸,把你的肚子搞大的,你告诉,我让他负责”某王,气绝。片段二:一日,某帝正在下棋,一小太监慌忙来报。原来,他的皇叔朱棣打着‘清君侧’的幌子,意图篡位。某帝虽吓得脸色刷白,但眼底一闪而过的精光却被随之赶来的某女看个正着。某女无奈,从怀里掏出一个破碗:快到碗里来某帝:你才到碗里去
  • 太古魔神

    太古魔神

    乡村少年遭遇魔族屠村。亲人,兄弟全部死了。只有他活了下来。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握紧手中剑,屠尽天下魔!你们是魔王,那我就是魔神!曾经我在你们面前瑟瑟发抖,现在我让你们连仰望都不敢。记住,我叫牧灵。
  • 封天符师

    封天符师

    少年穆浩,不幸遭受灭宗之灾!然而,他身怀阵魔之体,继承远古断符传承,衍化强大阵修,命运从此掌握在他自己手中!通天大阵,绞杀至尊强者;神通道术,轰杀远古圣皇!踏着强者们的枯骨,他一步步走向巅峰!浩瀚的修行世界,纷涌的绝世强者,看我无上仙阵全部镇压!
  • 武宗外纪

    武宗外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文玩天下

    文玩天下

    推荐大家看这本书用起点app,在那上面可以看到插图,每一张都是很用心制作的。 杨平是一个喜欢文玩的平凡男人,心里装满了丰满的梦想。但是骨感的现实让他不得不寄情与那些文玩,籽料,核桃,手串。。。。。。奇遇会改变一个妻管严的生活吗?惊艳的相遇你问过我弱小的腰子吗?到底是要超越李超人还是老老实实先超过楼下的李超市呢。这是个问题。文玩,按字面儿上的意思就是有文化的玩,玩的有文化底蕴,实际上是古代文人文房清供的延伸品,小玩如和田翡翠,核桃菩提,象牙犀角,手钏把件等等,体积再大点儿,提笼遛狗,花鸟鱼虫,草缸造景,家具摆件等等,再大点儿,自行车,摩托车,越野酷跑?
  • 神血战士

    神血战士

    吞服血兽血液,以血兽为蓝本,获得异能,但不仅限于异能。骑士粉丝群835732045,有兴趣的可以加加。
  • 武道成天

    武道成天

    经典仙侠,一样的经典,不一样的故事。他是个废柴,却要被生活压迫的起身反抗。
  • 那些个黄昏与黎明(二)

    那些个黄昏与黎明(二)

    本来分红现场一直很安静,让四队的人一搅和,秩序有点儿乱起来。有人随声附和,开始称赞起四队的队长来。戴队长坐不住了,“四队种的是啥地?我们都是沙溜子、王八盖子地,还能打多少粮?叫我当四队队长,保准比他分得多!”人们你一言我一语,最终还是抱怨戴队长没本事,不像四队队长有脑瓜儿,上年秋天就动员家家搭新炕,队上又统一供应新土坯,把旧炕坯和炕烟土全部运到粪坑里沤肥,第二年运到地里的肥料顶多少年上的粪。戴队长急了,“那好吧,谁愿意当谁当,我不干了!”他忽地站起来,两手推搡开身边的人,三步并作两步推门而出。
  • 创业家

    创业家

    人因梦想而伟大,因学习而改变,因创业而成功。从一名普通的创业者成长为创业家,要经历一段漫长的过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你是否做好了准备?本书从顺应时代、捕捉商机、打造团队、战略定位、顶层设计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了颇具建设性的创业指导意见,讲解透彻,针对性强,可谓一本全面的创业指南。打工就像进入围城,创业则是一场突围。在创业中战斗,在创业中修炼,在创业中成长!
  • 唐宋诗醇

    唐宋诗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