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著名航海家哥伦布经历了千难万险终于发现了新大陆。在西班牙举办的一次庆功宴上,有位贵族骄傲地说道:“哥伦布无非是坐着轮船往西走,再往西走,然后在海洋中遇到一块大陆而已。我相信我们之中的任何人只要坐着轮船一直向西行,都会发现这个微不足道的陆地。所以说,发现新大陆没什么了不起,这不过是件谁都可以办到的小事,根本不值得如此张扬。”旁边一位船长叹了一口气说:“说起这件事情来,真是惭愧又失望。事实上,我也早有这样的想法,打算一直往西航行,这样肯定会有什么新发现的,结果一直没有机会去做,太可惜了,真是让人失望!”
哥伦布听了他们的谈话,颇有风度地说:“您说的没错,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真的很容易就能够做到的。但关键就是你是否想到了,然后也去做了。我之所以能够荣幸地让国王给我开这样一个庆功宴,就是在于这个关键。”继而,他又转向那位错失良机的同行:“您不要再沉浸在失望的心情里了,希望这次的经历同样能给您带来启迪,希望下一次您也能成功。”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仅仅是想到而不去做,是失望的真正根源。很多美妙的想法,如果仅停留在脑海里,而不落实到行动上,不但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在别人成功以后产生失望的不良情绪,这样更不利于人的健康成长。
每一个人或许都有过失望的经历,你可以静下心来仔细地分析一下你失望的原因,有多少次的失望是因为你有了美好的想法,却被别人捷足先登而造成的?又有多少次失望是因为你想法在前,却没有坚持行动而以夭折告终而产生的?“想到”和“做到”仅仅一字之差,可是效果却相差甚远。很多人以为“想到”和“做到”近在咫尺,却迟迟未跨越出这一步而最终的结果只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失望。
因失望而生气,没有任何积极意义。我们要克服失望带来的挫败感和消极心态,从这一次的失望中获得教训,这样才能避免下一次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导致的失望。
失恋是一种常见的人生经历
总有部分思想极端的人,面对失恋,无法把握自己,或者性情大变,暴躁无比,不但影响了工作,也影响了和家人的相处;或者暴饮暴食,自暴自弃,觉得活着没有意义,有了轻生的想法。更有甚者以死相逼,产生报复心理,最终导致两败俱伤。想想看,因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而葬送了自己的人生,这是一种多么愚蠢的做法。
爱情自古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领域。无数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来自对伟大爱情的憧憬。与爱情直接相关的便是婚姻,家庭和谐,婚姻幸福,也是一个成功人生的重要体现。和谐的家庭生活为事业成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看那些成功人士的探索路程,他们的背后大多有一个默默无闻支持他们的伴侣,才使他走到今天的辉煌。所以,选择一个合适的伴侣对于人生可谓意义重大。
对于爱情的选择,不是一个人的事。爱情需要双方的共同认可,否则只能以失败告终。由于爱情涉及双方,我们的人生经历中便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失恋。
失恋大多指陷入爱情中的两个人,由于某些原因,其中一人不愿意再将这份感情持续下去而将对方抛弃。不得不承认,失恋对于双方而言都是痛苦的,即使是对于提出分手的那个人而言,也是不好受的。
任何一段感情的初衷都不是为了将来的决裂,所以最终走不到一起或许有很多客观的因素。而很多悲观的人总因为一段恋情的失败而对自己的整个人都画上了叉号,甚至有了殉情的想法或者犯罪的倾向,这些都是极端且愚蠢的做法。一个人的存在价值或者意义,不应该完全通过另一个人的感情肯定而被肯定。爱情确实是人类生活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但是绝对不是生活的全部。你可以没有爱情而简单地生活一辈子,但是你不能因为没有吃穿住行而生活一辈子,何况还有事情、友情……爱情能让你的生活更加多彩,但是爱情不可强求,失去它,生活依然可以过得有滋有味。
不可否认,失恋确实带给人很大的痛苦和烦恼,那种挫败感也许如同强力炸弹般让你短时间内承受不住。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短期的痛苦和悲伤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一直沉湎于这种痛苦而无法自拔,那就是非常不明智的了。天涯何处无芳草。既然感情不能勉强,何不想开一点,给自己多一点空间,也给自己另外一个幸福的机会。死抓住一根救命草不放,或许因此丢失了生命。
失恋是很多人都有过的经历,乐观者和悲观者对处理的方式却截然不同。对于那些乐观的人而言,他们也曾痛苦,也曾悲伤,不过他们不会让这种情绪影响到他们生活的其他领域。虽然他(她)已离去,可生活依然在继续。如果因为丢失爱情,把工作也丢掉,人生也丢掉,自我也丢掉,那岂不是很愚蠢的做法吗?
做一个坚强的人,即使被抛弃,即使眼中还有泪水,依然要对生活微笑。要相信自己,他(她)离开了你,只是因为你们不合适而已,并不代表你不优秀。他(她)的离开,是你的身边少了一个不爱你的人,而他(她)的身边少了一个爱他(她)的人,这绝对是他(她)的损失。
为失恋而痛苦不堪的人必须学会自我调整,自我拯救。虽然爱情不在,可是还有亲情和友情常伴;虽然这段爱情失败,但是离开一棵树,你获得的可能是整片森林;虽然他(她)选择离开你,可是你的意义、价值依然可以从工作、生活等很多方面去体现,你可以活得更好,这不是为了做给那个离开你的人看,而是因为这是“你”的人生。流水无意,落花何必有情?既然已经失去,为何不做一个潇洒的人,相信总有那么一方清水愿意为你停留。
做一个坚强的、认真对待生活的人。这种潇洒并不代表你寡情,也不代表你没有付出感情,而是一种成熟的人生态度。
涉世之初,人人都有“焦虑期”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升学就业、职位升降、事业发展、恋爱婚姻、名誉地位,种种社会问题使青年人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由此产生焦虑情绪,造成心神不宁,焦躁不安。过高的焦虑指数不但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反而会妨碍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产生焦虑的原因有时候匪夷所思,出人意料。
一位来自香港的年轻老板黄先生,曾有很好的经商业绩。他到内地发展事业后,娶了有经济专业硕士学位的霍小姐为妻。他对内地政策、风俗了解较少,普通话也讲不好,在商业谈判中总是怕开错口,说错话,就让太太做他的代理人,凡是依赖太太去做。而霍小姐毕竟年轻,经商经验不多,自信心不足,因而对丈夫不满,矛盾由此产生。
英语专业毕业的路小姐业务能力极强,走到哪里都得到上司的赏识,她工作6年,却换过8家公司。为什么频繁跳槽?其实既不是她不适应业务,也不是老板炒她鱿鱼,都是她自己自动离职。原因只有一个。她困惑地对心理医生说:“我不知道如何与同事相处,为什么总有人造谣诬蔑我?有人排挤我?有人向老板告我的黑状?我也没有做错什么,为什么不能容忍我的存在?我只好逃避……”
某部委干部乔女士由于工作出色近年来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各种媒体频繁地采访她,“上镜”机会很多。因工作中一些难言的苦衷,她对媒体的采访越来越反感,多次与记者产生矛盾冲突。经心理测试,发现乔女士患了焦虑性神经症。
中青年女性容易产生与化妆或着装有关的焦虑情绪。简女士说:“一看见别人比自己会打扮,就像打了败仗一样,情绪一落千丈!”钟小姐说:“在某些隆重的场合感到自己服装色彩的搭配不和谐,服装的样式也不够时髦,顿时像被人家扒光了衣服一样无地自容!”
另外,还有亲友焦虑、校友焦虑、餐桌焦虑等等,形形色色的焦虑情绪不胜枚举。它们像病菌一样侵蚀着人们的精神和机体,妨碍着人们的正常人际交往,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简奈特·弗兰是当今新西兰著名的女作家,20世纪四五十年代,她在一个道德严谨的村落里长大。那里,也许是生活艰苦的缘故,每一个人都显得十分强悍而有生命力。只有她和别人不一样,从小就极端怯懦,整天待在家里,有时宁可被别人嘲笑也不肯轻易出门。父母很是替她担心,经常在她面前叹气,唠叨说这孩子如何的不正常。不正常?她从小听着,也渐渐相信自己是不正常了。在小学的校园里,同学们很容易地就成为可以聊天的朋友,她也很想和他们打成一片,可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开口。以前没上学时,别人很少和她交谈,似乎认定了她的语言或发音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家人也只是叹气,从来就没有想到和她多聊几句。入学年龄到了,她被送去一个更陌生的环境,同学们个个说话流利,相比之下,她似乎还处在学说话的程度。于是,她真的显得不正常了。小时候,兄弟姐妹们一听到爸爸下班的脚踏车铃声,就会兴高采烈地跑到院子里缠着爸爸要一些粗糙的糖果。只是,有时不够分,站在后面那个伸出手来却总是落空的,肯定是她。
从家里到学校,从学校到进入社会,简奈特始终游离于她生活的圈子之外。大家觉得她很奇怪,因为她总是喜欢用一些奇怪的字眼来描述一些极其琐碎不堪的情绪。家人听不懂,同学听不懂,即使是自己最崇拜的老师也认定她是一个患有严重呓语与妄想症的孩子。
感觉自己“游离于社会之外”,觉得“大家看自己的眼光很奇怪”,这不是别人的错,原因在你自己身上。你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很少或根本没有社交活动,对一切社交活动都不感兴趣;你除了必要的工作、学习、购物以外,大部分时间将自己关在家里,不与他人来往,即使有人约你出门也总找各种借口推脱;你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心里话从不对别人说,即使是家人和朋友也绝对守口如瓶……没错,这些就是形成你社交困惑的病因所在。
个人要在集体中才能生存,个人的行为离不开社会关系的影响。所以,你不能排斥社会,和社会作对,那些愤世嫉俗的念头只会让你显得更加脆弱和可笑。
其实,对焦虑情绪进行进一步剖析,就会发现焦虑是因为没有很好地调适自己的心理。
有些人认为自己的言行举止、吃喝穿戴都要“看着别人做,做给别人看”,实际上那是错误的。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其实,人类是地球上最高级的社会性动物,人本身是极具多样性和多元化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我意象”,每个人的个性、能力、社会作用等,都是他人不可替代的。所以,要排除来自社会的压力所造成的焦虑,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想法、活法。
当然,摆脱社会焦虑症最好的方法是与人交际。建立自己的社会关系,扩大个人的交际圈,同时提高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快地融入社会,友好地看待社会,就不会整日忧心忡忡,甚至产生抵触和反抗的情绪。在社会交往中,让自己坦然、真诚、自信,充满生命的活力,充分展示你的人格魅力,就会赢得成功。
不要“看着别人活,活给别人看”,要问一问自己:我的生活目标是什么?我是谁?我是不是每天都有所进步?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愉快地接纳自己,以自我评价为主,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对解决任何问题都无济于事。要学会心平气和、乐观、勇敢、自信,这是克服焦虑的精神良药。
借酒消愁,不如找个朋友诉诉苦
一位经商的朋友因为信息不准而赔了个底朝天。大家都劝他积蓄力量,等日后东山再起,可他却整日借酒浇愁,痛不欲生,绝望到了极点。为了劝他早日从绝望中醒来,朋友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有个年轻人,有一天,因心情不好他走出家门,漫无目的到处闲逛,不知不觉间来到了森林深处。在这里,他听到了婉转的鸟鸣,看到了美丽的花草,他的心情渐渐好转,他徜徉在美妙的大自然中,感受着生命的美好与幸福。忽然,他的身边响起了呼呼的风声,他回头一看,吓得魂飞魄散,原来是一头凶恶的老虎正张牙舞爪地扑过来。他拔腿就跑,跑到一棵大树下,看到树下有个大窟窿,一棵粗大的树藤从树上深入窟窿里面。他几乎不假思索,抓住树藤就滑了下去,他想,这里也许是最安全的地方,能躲过劫难。
他松了口气,双手紧紧地抓住树藤,侧耳倾听外边的动静,并时不时伸出头去看看。那只老虎在四周踱来踱去,久久不肯离去。年轻人悬着的心又紧张起来,他不安地抬起头来,这一看又叫他吃了一惊,一只坚牙利齿的松鼠在不停地咬着树藤。树藤虽然粗大,可经得住松鼠咬多久呢?他下意识地低头看洞底,真是不得了!洞底盘着四条大蛇,一齐瞪着眼睛,嘴里摇卷着长长的芯子。恐惧感从四面八方袭来,他悲观透了。爬出去有老虎,跳下去有毒蛇,上不得,也下不得,想这么不上不下吧,却有那只松鼠在咬树藤,他甚至已经听到了树藤被咬之处咯巴咯巴欲断未断的响声。
年轻人想:悬挂不动已不可能,树藤已不让你悬了;跳下去也绝无生路,那是个死胡同,连逃的地方都没有;可是外面呢,有可怕的老虎,但也有鸟鸣,有花香。年轻人想,难道这就是人生的宿命?冥冥之中,他听到一个声音在喊:“别怕,跑吧。”于是,他不再作多余的考虑,一步一步向上攀登,他终于爬到了地面,看到那只老虎在树底下闭目养神,他瞅住这个机会,拔腿狂奔,终于摆脱了老虎,安全回到了家。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失败就像前行的路上突然出现了一道悬崖,阻断了你继续前行的路,也提示了你前一阶段的赶路是无功的。你或许只能折回最初的出发点,重新选择方向,重新启程。
失败自然是很折磨人的,或许我们数日甚至数年的努力都付诸东流,但是我们没有选择,我们只能接受这样的人生安排,振奋起来,重新选择前进的路。
郁气于心疾病生,不如宣泄出来
怒气是不可以长期积压的。布洛伊尔与弗洛伊德发现,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凡是病人能够得到较好的精神疏泄时,病情都会有明显的好转。所以,他们认为只有把这些积郁的东西“净化”后,才会收到较好的疗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看到有些心胸开阔、性情爽朗的人,他们心直口快把自己的不愉快情绪或心中的烦闷诉说出来,这种人的心理矛盾能获得及时解决。可是,我们也常看到心胸狭窄的人,爱生气,心中闷闷不乐,由于心理冲突长期得不到解决而发生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