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1400000013

第13章 节气时令与历法的趣话(2)

“礼拜”是宗教用语。基督教徒相信上帝七天创造世界、耶稣七天复活的说法,规定在星期天要举行参拜上帝的宗教仪式,因此,星期天就成了“礼拜天”。后来,基督教徒为了牢记他们对上帝的崇敬,就创造了“礼拜制”。

我国独特的二十四节气。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物生长等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24等份,并给每等份取名,这就是24节气的由来。大家知道,地球自转一周,就是一天;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就是一年。事实上,24个节气也就是表示地球在轨道上的24个不同的位置。

我国古代创造24节气,是为了适应“天时”,以获得农业丰收,是在反复的实践中,综合天文、物候、农业、气象等各方面经验总结出来的。早在西周就知道用“土圭”测日影的方法来定二至(夏至、冬至)二分(春分、秋分)。今天在河南古琶封县还保存着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台,土圭建筑。到秦代《吕氏春秋·十二纪》里的节气已有8个,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汉代《淮南子·天文训》中已有关于24节气的记载,与今天的24节气完全一样。

从天文学上讲,二十四节气根据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黄道)360度,以春分点为零点,分为24等分点。每个等分点都根据气候变化、物候特点、农作物生长而设立专有名称。其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其中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是用来划分一年四季的,“二分”、“二至”是季节的转折点,“四立”表示季节的开始;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表明一年中最热、最冷的时期;白露、寒露、霜降反映气温下降的过程与程度;雨水、谷雨、大雪、小雪反映降雨降雪的程度;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映季节和农作物的生长现象。为了便于记忆,有人根据上述节气名称顺序,编写了一首24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寒又寒。

在这首节气歌中,每句除一两个字外,其余每一个字都代表一个节气。如第一句中除天字外,其余各字代表(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其余各句可照此类推。

二十四节气蕴含的意义。

二十四节气用以表示一年天时和气候变化的24个时段,也就是表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24个不同的位置。

立春,通常在公历2月4日或5日。表示春季开始的意思。

雨水,通常在公历2月18日或19日。表示严冬就要过去,降雨开始,雨量逐渐增加。

惊蛰,通常在公历3月5日或6日。表示开始有雷雨,冬眠动物复苏。

春分,通常在公历3月20日或21日,是春天的中间,白天夜晚一样长。

清明,通常在公历4月4日或5日。气候温暖,天气晴朗。

谷雨,通常在公历4月20日或21日。降雨量增多,对谷类生长有利。

立夏,通常在公历5月5日或6日。表示夏季开始。

小满,通常在公历5月21日或22日。表示麦类等夏熟作物的子粒逐渐饱满。

芒种,通常在公历6月5日、6日或7日。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进入夏收时期。

夏至,通常在公历6月21日或22日。表示夏天到了。这一天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小暑,通常在公历7月7日或8日。正当初伏前后,开始进入炎热初期。

大暑,通常在公历7月22日或23日。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

立秋,通常在公历8月7日或8日。表示秋季的开始。

处暑,通常在公历8月23日或24日。“处”有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

白露,通常在公历9月7日或8日。此时节因夜间较凉,空气中的水汽往往凝成露水。

秋分,通常在9月23日或24日。秋天的中间。这天白天和夜晚一样长。

寒露,通常在10月8日或9日。气温明显降低,夜间露水很凉。

霜降,通常在10月23日或24日。表示开始降霜。

立冬,通常在l1月7日或8日。表示冬季开始。

小雪,通常在11月22日或23日。开始降雪。

大雪,通常在12月7日或8日。表示降雪较大之意。

冬至,通常在12月21日或22日。一年最冷的时期开始。这一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小寒,通常在1月5日或6日。表示还未到最冷。

大寒,通常在1月20日或21日。为最冷的时节。

二十四节气的口诀。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农历中特有的闰月。

至于农历闺哪一个月,这就牵涉到节气了。说一年有二十四节气,只是一种传统的说法,往细处说,应该说一年有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这十二个中气,哪个中气属于哪个月,是有规定的,雨水是正月的中气;春分是二月的中气;谷雨是三月的中气;小满是四月的中气;夏至是五月的中气;大暑是六月的中气;处暑是七月的中气;秋分是八月的中气;霜降是九月的中气;小雪是十月的中气;冬至是十一月的中气;大寒是十二月的中气。

至于十二个节气在哪几个月里,那就不一定了。而农历的一个月平均是29天半多一点儿,可是从一个中气到下一个中气的间隔却平均是30天半少一点儿。这样中气在农历的月份里要逐月推迟l天,到一定的时候,中气就不在月中而移到了一个月的末尾,如果挨着的第二个月又是小月,很可能这个月就没有中气,因为下一个中气移到第三个月的月初去了。中间的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就算是上个月的闰月。举个1998年的例子:阳历6月21日是农历五月二十七日,这一天是夏至(五月中气);阳历7月23日是阴历六月初一,这一天是大暑(六月中气);而阳历6月24日到7月22日的这个农历月里面(农历五月完了以后的一个月)只有一个节气小暑,没有中气,这个月就算是闰五月。所以农历闰哪一个月,是按一定规则由人定出来的,并不神秘。

民间每到闰月之年都有些禁忌,这在汉族及其他许多民族中都流行。俗以为闰四月兆年荒;闰六月不宜嫁娶,该年为“寡妇年”;闰八月兆兵荒马乱,俗称为“杀年”。一般凡是闰年都多少有些禁忌习俗。如河南虞城一带有“闰年忌种十月麦”之说;黑龙江一带又有闰年里禁忌盖房,禁忌种韭菜,禁忌孵鹅鸭等习俗。

我国农历中月日的别称。

农历的第一个月,按照习惯称为正月。农历的十一月和十二月分别称为冬月和腊月,但现在冬月已经很少用了。表示气候寒冷的成语“十冬腊月”就是从此得来,字面意思即为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为一年中最寒冷的月份。

农历的一个月的前十天按顺序习惯上称为初日,如农历的一月二日称为正月初二。后十天按顺序习惯上称为廿日,亦有些通胜将之说成念日;如农历的一月二十二日称为正月廿二或正月念二。

农历的每个月份都有不同的别称。由于它和农业生产紧密的联系,所以从二月到九月差不多都用植物来表示,下面是农历十二个月的别称:

一月:孟春、正月、端月、元春。

二月:仲春、杏月、花月。

三月:季春、桃月、桐月。

四月:孟夏、阴月、梅月。

五月:仲夏、榴月、毒月、蒲月。

六月:季夏、荷月、荔月。

七月:孟秋、兰月、巧月、瓜月。

八月:仲秋、桂月。

九月:季秋、菊月。

十月:孟冬、良月、阳月。

十一月:仲冬、冬月、葭月。

十二月:季冬、腊月。

趣话“冬至饺子夏至面”

同类推荐
  • 思考成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思考成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闲话三分

    闲话三分

    书中文章最初为专栏连载(成书经过详见《再版后记》),篇幅不长,每篇从一条线索写起,看似闲闲写来,却能独辟蹊径,以小见大。舒芜先生评之为“虽是一本小书,而文心史识,意趣笔墨,四美并具”。作者是文章大家,文字纵横自如,加以见识通达,在短小的随笔中包含着丰富的视点,耐人寻味。虽写故实,偶尔将现代的“流行语”信手拈入文中,遂穿越了历史和当下的世态人情,令读者会心一笑。
  • 实用对联大全

    实用对联大全

    《实用对联大全》在编辑过程中既注重实用性,又要照顾到全面性。《实用对联大全》对不同类别不同行业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场合等等进行分门别类地梳理和编辑,让读者各取所需、各用其能;同时针对部分对联还进行了赏析和说明,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体会这些对联带给我们的乐趣和精神享受。
  • 丝绸之路重镇宁夏固原:回族民俗

    丝绸之路重镇宁夏固原:回族民俗

    传统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固原”,指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清水河上游西岸、有着“贫瘠甲天下”之称的大片黄土丘陵地区,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固原地区”或“西海固地区”。包括固原市原州区、海原县、西吉县、隆德县、彭阳县、泾源县。由于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位置、恶劣的自然环境、众多的回族人口,使“西海固”这一独特的自然文化地理概念闻名于世。
  • 中国传统道德论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中国传统道德论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中医针灸与按摩

    中医针灸与按摩

    针灸学是中医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医疗实践和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保健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特别是非药物的保健方法,诸如针灸、按摩、饮食疗法等,因安全可靠,疗效持久,适应面广,无任何副作用,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本书正是一本系统介绍运用中医针灸按摩进行保健的指导用书,书中介绍了中医针灸基础理论、常用针灸推拿保健方法和常见病的针灸按摩保健。
  • 快穿祸国白月光

    快穿祸国白月光

    【美人美不在骨而在皮】她是爱美如痴、绝代风华小仙女,为更“仙”更“美”更“有钱”,踏上甜蜜蜜的赚钱之路。猫九:碰见你这个小仙女,倒了八辈子血霉。小仙女:半路打劫,逮到一只小可爱。【世界】万里觅封侯表里不一侯女ⅤS妖精世“女”别撩我裙子恃美行凶的大小姐ⅤS瞎子鱼公子你是温暖逆光而来“咔嚓”郎中ⅤS萌宠网红
  • 永恒剑墓

    永恒剑墓

    诸天万界,强者为尊……在同一时间内以相同的力度分别在两个世界的交接薄弱处产生刚好足以撼动空间的共振,就有亿亿万分之一的概率形成连接两个世界的空间通道。复仇的独孤飞羽自空间通道穿越到另一个世界,那里有着诸天万界奇人异事……
  • 魔龙皇

    魔龙皇

    龙族一个强大又恐怖的种族,在这个人世间有着关于它不少的传说。残忍,独断,邪恶,恐怖甚至不寒而栗。其实这是龙族其中一面,其实它还有另一面......比如,中二,护短,贪财,傲娇,死不承认,脸皮厚......给你一个契机让你了解一个完整的龙族!
  • 瓷家女

    瓷家女

    莫名其妙穿越了?还是个即将落魄的家族?不怕,不怕,咱家有良田,手里有瓷活,不仅可以下地种粮食,并且还能做瓷器赚银子。来来来,小妹妹,这个陶瓷娃娃粉可爱哒,只要三文钱它就是你的哦!诶诶诶,前面那位壮士,缺个会做瓷器的媳妇不?发家致富嫁美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黑鸟送光明

    黑鸟送光明

    异国师生到新疆内陆探寻古墓,步步惊心,竟揭开身世之谜……为走出遭受背叛的情伤,爱尔兰历史系学生布丽德搭上了一支考古团队的末班车,前往遥远的中国内陆沙漠进行勘探。率领这支团队的是来自阿拉斯加的特林吉特人约翰·谢尔登。一件件随葬品重见天日让队员们欣喜若狂,却也引来了中方博物馆负责人的担忧。随着越来越多的文物被检视,布丽德渐渐意识到自己与三千五百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先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令她与约翰之间的情愫越发剪不断、理还乱。
  • 医林琐语

    医林琐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搜神记

    搜神记

    《搜神记》的语言雅致清峻,被称为“直而能婉”的典范。其艺术成就在两晋志怪中独占鳌头,对后世影响极大。如关汉卿的《窦娥冤》、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神话戏《天仙配》等许多传奇、小说、戏曲,都和干宝的这本《搜神记》有着密切的联系。
  • 李鸿章传

    李鸿章传

    从“翰林书生”到“东方俾斯麦”的成功之谜!晚清军政大权独揽的“铁血宰相”内心鲜为人知的起伏心路!“大汉奸”“卖国贼”的帽子下一个“晚清第一大重臣”的起伏人生!
  • 剡录

    剡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