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6400000010

第10章 通三教九流—— 洞明生存般若智慧(9)

所谓烈妇,是指被侵辱后或怕被侵辱而其殉身的女子。她们性情刚烈,爱贞洁甚于生命,用柔弱的身躯捍卫儒家的妇德。

从贞妇到节妇,从节妇到烈妇,一个比一个激烈,一个比一个苟刻。她们虽然做法不同,但她们不改嫁、不淫邪、杀身成仁,始终把贞操当做最高追求。

随着儒家妇德论的传播,我国封建社会出现了队伍庞大的贞妇烈女。据统计,被正史记载且有名姓的烈女,就有几万人之多。其中,有些节妇烈女的行为极为触目惊心,如为表贞洁而挖眼、断臂等,竟然也被儒家传为美谈。

丈夫死后,为了续香火,多数妇女要含辛茹苦地抚育孩子,但是在一个生产很不发达的农业社会中,靠一个寡妇维护家庭,其辛酸苦辣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儒家赞美贞节烈妇的人格,虽然有利于维护封建的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但给妇女造成的灾难太大了。已婚妇女为此蒙受痛苦,未婚妇女也要付出巨大牺牲。

剖腹自清

清朝女子贾荃,在婚前被污偷情不贞,且已有身孕。无奈,她只好去求县令老爷做主,县令让收生婆来做检查,收生婆却也说她已怀了孕。为自证清白,走投无路的贾荃最后从袖中取出刀,狠命地朝自己肚子上划去……

更有甚者,妇女出于守贞偏见,有病都不敢治,像元代马寡妇那样乳疡不医,忍受病痛的折磨和摧残。

贞妇、节妇、烈妇,虽然名目不一,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品质:自我献身,摆脱物利,追求道义。这“道义”不在世外,而在现实当中,是一种现实化的宗教品格,正是它造就了儒教的虔诚信徒。

⊙行为取向——儒士、隐士、名士

士,古代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以读书人为主。他们或为官吏,或为教师,或显达朝廷,或归隐江湖,虽然个人性情、职业、生存状况有所差别,但相似的教养、价值观、抱负等,却使他们的人生态度、行为取向、人格特征具有共性。

古之名士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孔子,“欲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的李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等,都是典型的士,是千百年来士的代表。

秦汉以降,儒学成为中国的官方学问,所以传统的士基本上都是儒士。他们读孔孟之书,奉孔孟之道,唯孔孟之是非为是非,唯圣人之人格为人格。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儒士的根本人格就是“以道自任”,他们以儒学为皈依,内修其圣,外成其功。朱熹说:“古之学者,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汉初儒士叔孙通奏请立朝仪,并亲率弟子演练,使汉高祖第一次感到做皇帝的尊贵。三国的诸葛亮、唐代的韩愈、明代的王阳明等,以道自任,欲挽狂澜;晋朝的祖逖,北宋的范仲淹、王安石等,也都实实在在地干出了一番事业。

儒士以道自任从三个角度体现出来:自我自身的角度;家族人伦的角度;天下国家的角度。儒士要自修其身,正心诚意,以德配尧舜;要理家治族,内修仁义,使兄弟相善、妯娌相亲、婆媳相容;还要出将为相,肝脑涂地,尽忠报国。

标准的儒士

孔子认为,标准的儒士,做事有羞耻之心,出使外邦不辱使命;稍次的,宗族赞他孝顺父母,乡亲们赞他礼敬兄长;再次的,说话算数,做事果决。很明显,孔子对儒士的看法,是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对应的。

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最高理想,但出仕与否,也要视当时的社会情况而定。儒士应遵循孔子的教诲,天下有道则出仕,天下无道则“乘桴浮于海”。

隐士,有改朝换代之际不事新朝的,如伯夷、叔齐、黄宗羲等,广受赞誉;有和平时期超脱尘世、特立独行的,如陶潜、邵雍、李贽等,则颇多争议。

不过,无论怎样,隐士都不是儒家的叛逆,而是困苦条件下坚守的志士;也不是沽名钓誉的狂徒,而是通晓进退玄机的智者。不过,儒家始终认为,士不能满足于“独善其身”,而应努力追求“兼济天下”,永远不失救世之旨趣。

名士,魏晋时期一群轻礼教而任自然的文人。他们蔑视世俗,不事王侯,清高自傲,不追求修养,不重视事功,也不与帝王将相合作,甚至极尽轻蔑和嘲讽,表现出和儒士的内圣外王很不一致的人生态度。

嵇康、阮籍二三事

名重一时的钟会去拜访嵇康,他竟然蹲在地上打铁,根本不搭理钟会。

山涛举荐嵇康为官,嵇康竟写下绝交信,连山涛带汤武都给嘲弄了一番。

司马昭想与阮籍联姻,阮籍却连醉两个月,司马昭没机会和他谈,只得作罢。

大家谈论某某杀母,阮籍出语雷人:“唉,杀父亲还可以,怎么杀母亲呢!”

名士崇尚空谈,消极避世,忘情山水,醉心老庄,很多人斥其为反儒的罪人。他们批评名士:“宇宙内皆儒者事,奈之何洁身娱己,弃天下理乱于不闻。”

不过,实际上,名士并不真正反儒,虽抛弃了礼教的外壳,但仍以内圣外王为价值取向。例如,他们反对司马氏的巧取豪夺,痛恨门阀士族的腐朽堕落,都是以仁义道德为评判标准的。可以想见,若真有“圣王”出现,名士们定会出仕。

所以,名士也是儒士,是隐逸而不拘于小节,但又很有个性的儒士。真正的儒士、隐士、名士在人格上都是一样的,他们只是因环境不同而表现不同罢了。

■ 逢乱世衰,当治世兴 ■

纵观历史,每逢乱世统治者便弃儒家学说不用,每逢治世统治者则对其推崇备至。为什么会这样呢?只因从孔子开创儒学到清末康、梁改造儒学,儒学便时常触及统治者敏感的神经。统治者的态度,深刻地影响着儒家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方向。

春秋时期,圣人孔子开创了儒家学说,并率弟子周游列国,希望能得到侯王的重用,但他的“仁”的学说,并不适合那个乱世,结果四处碰壁。战国时期,亚圣孟子的遭遇与孔子差不多。他游说各国君王,同样无功而返,最后以著书讲学了却余生。

终于,秦王嬴政依靠法家思想一统天下,成为了始皇帝。秦始皇虽然兼并六国,但短命的秦朝却难以称得上是治世。秦始皇为防范六国遗民的反抗,对民众横征暴敛,严刑峻法加身,并毫不客气地“焚书坑儒”,其倒行逆施将其拖入了迅速衰亡的深渊。

由秦入汉后,高祖刘邦吸取了秦亡的教训,兼用黄老之学和儒家“仁政”学说。儒士叔孙通、陆贾等人先后被汉朝统治者重用,儒学自此开始登堂入室。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汉朝更是堂而皇之地设立了儒学博士。

宜从权变

刘邦本瞧不起儒学,但善于权变的儒士叔孙通,却投其所好,采用礼仪而非礼德的方式,改变了他对儒学的认识。叔孙通先带领一班儒生制定了朝仪,以维护君臣的等级秩序。朝仪一经演示,就获得了刘邦的肯定。儒学的礼仪、礼规充分地满足了他家天下的贪欲,使他享受到了身为皇帝的尊严。

维护封建宗法制的儒家学说,恰好适合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政体。因此,到了汉武帝时,一代鸿儒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得到了采纳,儒家学说一跃成为了正统的意识形态。从此,儒家学说便成了封建统治者的护身符。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一统的汉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动荡、大分裂时期。这个时期,封建中央集权被严重削弱,儒家学说也由此失去了官方正统思想的地位,成为与道家玄学和佛教思想并驾齐驱的一门学说。

隋唐重新统一中国后,儒学再次回到了正统的地位,重新受到重视。吸取了唐末五代藩镇势力过大的教训,宋朝为进一步强化封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尊崇儒学,在政治上重用儒生。由此,儒学日渐兴盛起来,二程、朱熹集儒家大成,发展出理学。

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发展到了极致,最高统治者完全把儒家学说纳入了政治的轨道,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如明朝的八股取土,使儒学成了应付科举的摘句之学;清朝则大兴文字狱,使士人三缄其口。学者们的思想被钳制,儒学渐渐走向没落。

到了清末,君主专制眼看要走向衰亡,这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妄图将儒学加以改造,以延长腐朽的君主制的寿命,但最终化为泡影。

可见,儒家的兴衰成败与统治者的态度是息息相关的,而统治者对儒家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的社会发展阶段和政治体制。

同类推荐
  • 宁夏文化蓝皮书:2010

    宁夏文化蓝皮书:2010

    《宁夏文化蓝皮书》是宁夏第一本文化发展的研究报告。以加快宁夏文化发展为研究主题,通过理论与实际、宏观与微观、战略与策略的结合,对五年来宁夏的文化建设作一总结、分析和概括;对任重道远的文化体制改革,以专家的视角,对实践进行理性的思考,对探索进行理论的指导;对今后我区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前瞻性的探索,积极提出思路、途径、对策和建议。
  • 以孝树人:孝与古代教育(中国孝文化丛书)

    以孝树人:孝与古代教育(中国孝文化丛书)

    中国古代孝教育包括国家对于孝的教育、学校对于孝的教育、家庭对于孝的教育、文学作品中关于孝的教育。本书也分别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其中在国家对于孝的教育中,重点论述了古代统治者为了提倡孝道而作出的表率和不同历史时期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有关孝的政策措施。
  • 中华喜事大观

    中华喜事大观

    喜——是百姓生活的福气标志;有喜——就有了生活中的居家之祥气;民间有喜——就有了极力向上的如日中升之瑞气。喜,是民间生活幸福的一个重要标志。喜,是一种好日子、好心情、好时光、好前景。喜,是一种民间传承明光的文化。喜,总是异彩纷呈:大年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五节、清明节等,诸多时节,百姓都会张灯结彩、披红挂绿、歌舞蹁跹。喜,是艺术作品:喜字、喜花、喜联、喜礼仪、喜乐、喜歌、伴嫁情歌、祝颂寿诞、喜寿星座、剪纸泥塑、匾额壁挂、绣品礼花等等。喜,无处不在,是一种吉祥文化。
  • 史记·本纪(精粹)

    史记·本纪(精粹)

    开纪传体体例之先河,堪为正史的典范。《史记》是中国开创纪传体体例之先河的史学著作,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本纪”叙帝王,以“世家”载诸侯,以“列传”记人物,以“书”述典章制度,以“表”排列大事,网罗古今,包括百代,创立了贯穿古今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通史先例,成为正史的完美典范。鲁迅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不仅是一部光耀千古的历史巨著,而且是一部垂留史册的文学巨著,被鲁迅先生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具有极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司马迁也因此被后世尊为“史迁”“史圣”。
  • 古文观止(精粹)

    古文观止(精粹)

    《古文观止》是自清代以来极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该书是由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二人所选编,是一部优秀的古文读物,所选文章注重题材和文体风格的多样性,不仅有史传、论说文,还有见闻札记、山水游记、杂文小品和一些应用文。除此之外,还编选了少量历代传诵的著名骈文和韵文,反映出我国古代文章绚丽多姿的面貌。本书是在《古文观止》原著的基础上,精心选文一百余篇而成。本书将原文、注释、译文融为一体,附以简明扼要的题解和评析,全面地诠释了作品的思想内涵,方便读者阅读,可从中领略古代文言散文的丰采,了解古文发展的源流和各个作家的不同风格。
热门推荐
  • HP同人:逆转

    HP同人:逆转

    哈利波特系列同人小说,主德拉科马尔福,不黑哈利三人组/不黑格兰芬多/不黑老邓以及绝对不黑伏地魔!HE意向,女主看似穿书本实际穿越原因前期不明,女主穿越后会开一些金手指来逆转原著的一些角色的走向。喜欢哈利波特同人的亲们,走过路过莫错过哟~
  • 末世之养男成夫

    末世之养男成夫

    宋风芙失恋跳楼意外获得空间,知道末世来临收集物资却不想遇到抛弃自己的男人……是在末世绝望挣扎,还是创造一番新天地。被神遗弃的人民,挣扎在末世还有生机?作品交流群:925413954欢迎各位么么哒加入
  • 论仙二代的逆袭

    论仙二代的逆袭

    (新文《我真的是人生赢家》已经发布,求推荐求收藏~)沈玉衡以为,自己的剧本应该是一心修炼,剿灭魔族,恢复沈家荣光,然而修着修着,沈玉衡发现自己的剧本里混进了什么奇怪的东西……穿越女特工,重生复仇大小姐,废材流男主角,重生夺舍的金丹修……只是简介欢脱,正文正剧风!!#落魄仙二代的奋斗史#男神多多,女神多多#我家男主他不在线#听说女主把男主砍死了绝对不坑,可放心食用。PS:读者群:547310107
  • 拳击女皇:霸上暖爱煮夫

    拳击女皇:霸上暖爱煮夫

    为逃避相亲,她出国旅游,顺手救了一个漂亮女人,却没想到回国后相遇才知道,漂亮的她竟是个男人,好奇之下却不料自己竟悄悄地动了心,她是追呢?还是追呢?还是追呢?(本文纯属臆想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竹马谋妻之误惹醋王世子

    竹马谋妻之误惹醋王世子

    她不就想嫁个人吗?怎么就那么难?她自认自己长得不差,千金小姐该会的她一样不少,可年岁已到,竟一个上门来提亲的都没有!难道是自己不小心暴露了本性,把那些男人都给吓到了?“小姐,梁王府的沐世子来提亲了!”唉,算了算了,就他吧,也没得可挑了。得知真相之后,她揪着他的衣领声音悲愤,“你个黑心黑肝的,还我的桃花!”怪不得从小到大,自己身边半个追求者都没有,原来都是他搞的鬼!他眸光潋滟地盯着她的眼睛,“有了我,你还要那些烂桃花做什么?他们比得上我?”余下的声音已经消弭于唇齿之间……传言她是端庄婉约、无可挑剔的千金贵女?小伙伴们曰:屁,这都是假象!她分明是摸鱼爬树、坑蒙拐骗无所不为的野丫头!若是惹恼了她,动动手指便是腥风血雨。传言他是骄阳明亮、温文尔雅的王府世子?情敌们曰:屁,这都是胡说!他分明是手段迭出、凶暴残忍无所不用其极的大腹黑!若是沾惹上他心上的那个女子,就先找个人替自己收尸吧。青梅竹马甜宠文,女强男强,欢迎入坑。
  • 将军追妻:傻丫头要当家

    将军追妻:傻丫头要当家

    某将军:做我丫鬟,月钱10两。顾雨两眼发光:好的!某天,府中大大小小的事务摆在眼前……顾雨欲哭无泪地看着在那悠闲自在在那看书的某位将军大人。顾雨:将军大人,我会洗衣做饭,但上得了厨房,下不了厅堂,而且我是丫鬟,不是管家!某将军:迟早也要管的,现在正好给你练练手。顾雨:……丫鬟什么时候能当管事的?我咋不知?某将军一脸无奈:傻丫头。。。作品前期有些惨不忍睹,后期会多多改善!最后一句!!!不喜勿喷!!!
  • 华严发菩提心章

    华严发菩提心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穿越千年爱上你:宁不为皇妃

    穿越千年爱上你:宁不为皇妃

    OMG,穿越过来,居然被一支箭射得晕了过去,醒过来,却发现自己穿到了仇人的家里!面对仇敌咋办?当然是秉承最毒妇人心的真理,将仇敌全家搅得鸡犬不宁!想报仇,仇人的儿子又很帅,OK,那就用美人计吧!他,温润如玉,城府深沉,却惟独不肯对她算计;他,飞扬跳脱,风流不羁,却惟独对她情深一片;他,俊美无俦,冰冷绝情,却只愿为她展露温柔;他,惊才绝艳,目空一切,却只愿为她空悬妃位。
  • 重生之弃后医妃

    重生之弃后医妃

    前世谋算却不知人心似虎,看似亲人不过豺狼之心。坐登后位转为空,冷宫人彘、亲子殒命,桩桩件件万剑灼心。泣血重生,看我绝你家族,断你皇命,以尔等鲜血献祭。偏偏前世清淡若莲的男子怎么转了性,这个装可怜的人是谁!“三皇兄可是疯了不成!”“为琪妧表妹便是不要这皇位又如何,本宫宁负天下,也不可做那感叹如何不如卢家有莫愁之人。”
  • 元诗纪事

    元诗纪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