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6400000010

第10章 通三教九流—— 洞明生存般若智慧(9)

所谓烈妇,是指被侵辱后或怕被侵辱而其殉身的女子。她们性情刚烈,爱贞洁甚于生命,用柔弱的身躯捍卫儒家的妇德。

从贞妇到节妇,从节妇到烈妇,一个比一个激烈,一个比一个苟刻。她们虽然做法不同,但她们不改嫁、不淫邪、杀身成仁,始终把贞操当做最高追求。

随着儒家妇德论的传播,我国封建社会出现了队伍庞大的贞妇烈女。据统计,被正史记载且有名姓的烈女,就有几万人之多。其中,有些节妇烈女的行为极为触目惊心,如为表贞洁而挖眼、断臂等,竟然也被儒家传为美谈。

丈夫死后,为了续香火,多数妇女要含辛茹苦地抚育孩子,但是在一个生产很不发达的农业社会中,靠一个寡妇维护家庭,其辛酸苦辣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儒家赞美贞节烈妇的人格,虽然有利于维护封建的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但给妇女造成的灾难太大了。已婚妇女为此蒙受痛苦,未婚妇女也要付出巨大牺牲。

剖腹自清

清朝女子贾荃,在婚前被污偷情不贞,且已有身孕。无奈,她只好去求县令老爷做主,县令让收生婆来做检查,收生婆却也说她已怀了孕。为自证清白,走投无路的贾荃最后从袖中取出刀,狠命地朝自己肚子上划去……

更有甚者,妇女出于守贞偏见,有病都不敢治,像元代马寡妇那样乳疡不医,忍受病痛的折磨和摧残。

贞妇、节妇、烈妇,虽然名目不一,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品质:自我献身,摆脱物利,追求道义。这“道义”不在世外,而在现实当中,是一种现实化的宗教品格,正是它造就了儒教的虔诚信徒。

⊙行为取向——儒士、隐士、名士

士,古代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以读书人为主。他们或为官吏,或为教师,或显达朝廷,或归隐江湖,虽然个人性情、职业、生存状况有所差别,但相似的教养、价值观、抱负等,却使他们的人生态度、行为取向、人格特征具有共性。

古之名士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孔子,“欲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的李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等,都是典型的士,是千百年来士的代表。

秦汉以降,儒学成为中国的官方学问,所以传统的士基本上都是儒士。他们读孔孟之书,奉孔孟之道,唯孔孟之是非为是非,唯圣人之人格为人格。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儒士的根本人格就是“以道自任”,他们以儒学为皈依,内修其圣,外成其功。朱熹说:“古之学者,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汉初儒士叔孙通奏请立朝仪,并亲率弟子演练,使汉高祖第一次感到做皇帝的尊贵。三国的诸葛亮、唐代的韩愈、明代的王阳明等,以道自任,欲挽狂澜;晋朝的祖逖,北宋的范仲淹、王安石等,也都实实在在地干出了一番事业。

儒士以道自任从三个角度体现出来:自我自身的角度;家族人伦的角度;天下国家的角度。儒士要自修其身,正心诚意,以德配尧舜;要理家治族,内修仁义,使兄弟相善、妯娌相亲、婆媳相容;还要出将为相,肝脑涂地,尽忠报国。

标准的儒士

孔子认为,标准的儒士,做事有羞耻之心,出使外邦不辱使命;稍次的,宗族赞他孝顺父母,乡亲们赞他礼敬兄长;再次的,说话算数,做事果决。很明显,孔子对儒士的看法,是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对应的。

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最高理想,但出仕与否,也要视当时的社会情况而定。儒士应遵循孔子的教诲,天下有道则出仕,天下无道则“乘桴浮于海”。

隐士,有改朝换代之际不事新朝的,如伯夷、叔齐、黄宗羲等,广受赞誉;有和平时期超脱尘世、特立独行的,如陶潜、邵雍、李贽等,则颇多争议。

不过,无论怎样,隐士都不是儒家的叛逆,而是困苦条件下坚守的志士;也不是沽名钓誉的狂徒,而是通晓进退玄机的智者。不过,儒家始终认为,士不能满足于“独善其身”,而应努力追求“兼济天下”,永远不失救世之旨趣。

名士,魏晋时期一群轻礼教而任自然的文人。他们蔑视世俗,不事王侯,清高自傲,不追求修养,不重视事功,也不与帝王将相合作,甚至极尽轻蔑和嘲讽,表现出和儒士的内圣外王很不一致的人生态度。

嵇康、阮籍二三事

名重一时的钟会去拜访嵇康,他竟然蹲在地上打铁,根本不搭理钟会。

山涛举荐嵇康为官,嵇康竟写下绝交信,连山涛带汤武都给嘲弄了一番。

司马昭想与阮籍联姻,阮籍却连醉两个月,司马昭没机会和他谈,只得作罢。

大家谈论某某杀母,阮籍出语雷人:“唉,杀父亲还可以,怎么杀母亲呢!”

名士崇尚空谈,消极避世,忘情山水,醉心老庄,很多人斥其为反儒的罪人。他们批评名士:“宇宙内皆儒者事,奈之何洁身娱己,弃天下理乱于不闻。”

不过,实际上,名士并不真正反儒,虽抛弃了礼教的外壳,但仍以内圣外王为价值取向。例如,他们反对司马氏的巧取豪夺,痛恨门阀士族的腐朽堕落,都是以仁义道德为评判标准的。可以想见,若真有“圣王”出现,名士们定会出仕。

所以,名士也是儒士,是隐逸而不拘于小节,但又很有个性的儒士。真正的儒士、隐士、名士在人格上都是一样的,他们只是因环境不同而表现不同罢了。

■ 逢乱世衰,当治世兴 ■

纵观历史,每逢乱世统治者便弃儒家学说不用,每逢治世统治者则对其推崇备至。为什么会这样呢?只因从孔子开创儒学到清末康、梁改造儒学,儒学便时常触及统治者敏感的神经。统治者的态度,深刻地影响着儒家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方向。

春秋时期,圣人孔子开创了儒家学说,并率弟子周游列国,希望能得到侯王的重用,但他的“仁”的学说,并不适合那个乱世,结果四处碰壁。战国时期,亚圣孟子的遭遇与孔子差不多。他游说各国君王,同样无功而返,最后以著书讲学了却余生。

终于,秦王嬴政依靠法家思想一统天下,成为了始皇帝。秦始皇虽然兼并六国,但短命的秦朝却难以称得上是治世。秦始皇为防范六国遗民的反抗,对民众横征暴敛,严刑峻法加身,并毫不客气地“焚书坑儒”,其倒行逆施将其拖入了迅速衰亡的深渊。

由秦入汉后,高祖刘邦吸取了秦亡的教训,兼用黄老之学和儒家“仁政”学说。儒士叔孙通、陆贾等人先后被汉朝统治者重用,儒学自此开始登堂入室。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汉朝更是堂而皇之地设立了儒学博士。

宜从权变

刘邦本瞧不起儒学,但善于权变的儒士叔孙通,却投其所好,采用礼仪而非礼德的方式,改变了他对儒学的认识。叔孙通先带领一班儒生制定了朝仪,以维护君臣的等级秩序。朝仪一经演示,就获得了刘邦的肯定。儒学的礼仪、礼规充分地满足了他家天下的贪欲,使他享受到了身为皇帝的尊严。

维护封建宗法制的儒家学说,恰好适合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政体。因此,到了汉武帝时,一代鸿儒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得到了采纳,儒家学说一跃成为了正统的意识形态。从此,儒家学说便成了封建统治者的护身符。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一统的汉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动荡、大分裂时期。这个时期,封建中央集权被严重削弱,儒家学说也由此失去了官方正统思想的地位,成为与道家玄学和佛教思想并驾齐驱的一门学说。

隋唐重新统一中国后,儒学再次回到了正统的地位,重新受到重视。吸取了唐末五代藩镇势力过大的教训,宋朝为进一步强化封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尊崇儒学,在政治上重用儒生。由此,儒学日渐兴盛起来,二程、朱熹集儒家大成,发展出理学。

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发展到了极致,最高统治者完全把儒家学说纳入了政治的轨道,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如明朝的八股取土,使儒学成了应付科举的摘句之学;清朝则大兴文字狱,使士人三缄其口。学者们的思想被钳制,儒学渐渐走向没落。

到了清末,君主专制眼看要走向衰亡,这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妄图将儒学加以改造,以延长腐朽的君主制的寿命,但最终化为泡影。

可见,儒家的兴衰成败与统治者的态度是息息相关的,而统治者对儒家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的社会发展阶段和政治体制。

同类推荐
  • 流行词语看中国

    流行词语看中国

    本书就是从“流行词语”的巧妙角度,撷取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流行词语,忠实记录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在物质生活、意识形态、道德情操、文化时尚变迁与进步的过程,以及与此有关联的背景史料,从各个方面,展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画卷,留下了中国民众真实、具象的集体记忆。
  • 这是哪儿?北京!

    这是哪儿?北京!

    老猫在《这是哪儿?北京!》这部书里面展示的是一个他生活了几十年的林林总总、具体清晰的北京,有关于它的历史掌故,也有关于它的衣食住行,更有关于它的好玩与无奈。一句话:这是一个有烟火气也有故事的都市。这是一本关于北京的书。不是那种老先生、老北京的回忆式的书,也不是那种蚁族、北漂的憧憬式、奋斗征服式的书,而是一种记录。记录一下几十年间城市的变化,也记录形形色色在北京生活的人的心态。
  • 品读台江

    品读台江

    品读台江,才只开了个好头。地处海峡西岸感潮地带,有活泼源头,有海涌回澜,风景无限,逝者如斯,可别打盹!漏了一组新镜头,便会遗憾凝眉
  • 勇于实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勇于实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土耳其人

    土耳其人

    该书阐述了土耳其的历史、文化和民情,以及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与合作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办事办到位

    办事办到位

    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好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我们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把每一件事都办好,办到位。
  • 地震与校园安全

    地震与校园安全

    《青少年安全健康自我保护丛书:地震与校园安全》内容丰富,语言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很强。作为一本青少年安全健康自我保护的书,可以让广大青少年读者了解如何应对灾难、并且积极进行自救和救助他人的种种策略,增加其面对灾难的信心和勇气,从而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 害怕你就输了:不自信是一种恐惧症

    害怕你就输了:不自信是一种恐惧症

    不自信是造成失败人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你深受恐惧、不自信等消极心理之害,不甘心就这样被它毁掉,想要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为自己赢回自信,就必须超越自己、克服害怕。本书为你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可行性方案,让你从认知上全面了解不自信和恐惧产生的深层原因,抓住错误思维的要害,一举攻克恐惧的壁垒,本书还为你提出了很多克服害怕、自卑等情结的有效建议,使你突破心理学的重重迷雾,在探求人类精神障碍本源的同时,能依靠积极有利的行动建立起强大的自尊和自信,让自我心灵由怯懦变得更为强大。
  • 喉科指掌

    喉科指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品悟南怀瑾:做人与处世

    品悟南怀瑾:做人与处世

    本书从《南怀瑾谈生活与生存》作为出发点,根据南怀瑾的《论语别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说》《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等著作将人生分为“人生的价值”、“事业的真义”、“圣人与英雄”、“君子与小人”、“读书与学问”、“修身养性”、“人情世故”、“时位与贵贱”、“烦恼”等,从这些主题入手,在南怀瑾先生的人生哲学基础上加以理论,使读者有机会在南怀瑾先生的人生哲学里获取更多的为人处世、安顿身心的人生智慧。
  • 名人传记丛书:伦勃朗

    名人传记丛书:伦勃朗

    名人传记丛书——伦勃朗——“文明的先知”:“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重生豆蔻岁月

    重生豆蔻岁月

    魏安然是一只奋斗在社会底层的蚂蚁,却与一枚从偶像剧里走出来的帅哥青梅竹马十六年——女的自卑不敢言爱,男的别扭不肯表白。可没人告诉过他们,闷骚的孩子也会被老天爷玩。一日,她遭遇飞来横祸,七日后,她重生,由魏安然变成了卫安然,且貌美如花,人见人爱。她记得生前的许多事,许多人,却独独忘记了自己最爱,也最爱自己的那个他。
  • 长生殿

    长生殿

    主要内容包括:人宫受封、杨国忠弄权、春困人乏、姐妹争宠、横生枝节、贵妃被逐、剪发传情、重召贵妃、不详的预兆、梦中闻仙乐、谱写霓裳曲、将相不和、神笛偷学霓裳曲、无人知是荔枝来、初演霓裳、安禄山野心膨胀等。
  • 农门医香之田园致富

    农门医香之田园致富

    大龄剩女一朝睡醒,主任医师变成身了未知时代的软包子村姑。得了极品后娘,还有同样软包子憨实的老爹,下还有聪明的妹妹以及可爱萌娃的弟弟。更惨的是还有一个等着娶亲的断腿未婚夫。家里穷的四面徒壁,就快断粮,面对恶毒的后娘,还有瘫在床上,天天板着棺材脸,活像别人欠了他百八十两的便宜丈夫。且看软包子村姑如何翻身做主,靠着一手精湛的医术,还有源源不绝的致富点子发家。打倒恶毒后娘,给弟妹当靠山,将黑面神的丈夫照顾的服服贴贴,最后成为富甲一方的女富商,以及一代人人称赞的神医。
  • 重生后她carry全场

    重生后她carry全场

    【专业课太难了,等我学通了再回来更文】有一种人,腿长颜好智商高,有钱有权还会撩。比如重生归来的尉迟慕。世界第一的奥赛天才、空降热搜的话题女神、暗夜崛起的杀手之王……是她,都是她。——雨夜,她手提喋血长刃破门而入,微笑道:“夜少,咱们之间的账是不是该算算了?”满堂惊见那少年自首座起身,嗓音低哑眼神炙热:“宝贝儿,我整个人都是你的,还要算什么账?”【双重生/女主今天也carry全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