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9900000001

第1章 艺以美弘道(1)

建设的美术

世界本是一间天然的美术馆。人类在这个美术馆中间住着,天天摹仿那些天然的美术品,同造物争妍斗巧。所以凡属人类所有东西,例如文字、音乐、戏剧、雕刻、图画、建筑、工艺,都是美感的结晶,本不用讲,就是政治、实业、教育、宗教,也都含着几层美术的意味。所以世界文明的进步同美术的进步,成一个正比例。

文明分思想的同物质的两种。美术也分两种,有具体的美术,有抽象的美术。抽象的美术影响于思想的文明。具体的美术影响于物质的文明。我们中国对于抽象的美术,从前倒很讲究,所以为东方旧文化的代表。对于具体的美术,不独不提倡,反而竭力摧残,因此我们的工艺腐败到了极点。

欧战完了。地球上从前那层腐朽的外壳已经脱去了。往日所梦想不到的些希望,现在也不知不觉的达到了。其中有一种反抗陋劣的生活的运动,也渐渐的萌芽了。欧美各国的人天天都在那里大声疾呼的鼓吹一种什么叫做国家美术(National Art)。他们都说无论哪一个国家,在现在这个二十世纪的时代--科学进步、美术发达的时代,都不应该甘心享受那种陋劣的、没有美术观念的生活,因为人的所以为人,全在有这点美术的观念。提倡美术就是尊重人格。照这样看来,只因为限于世界的潮流,我们中国从前那种顽固不通的、轻视美术的思想,已经应该破除殆尽了。况且从国内情形看起来,像中国这样腐败的工艺,这样腐败的教育,非讲求美术决不能挽救的。现在把怎么挽救这两样东西的方法,同为什么要挽救它们的道理,稍微讲一讲,可见得美术不是空洞的,是有切实的建设力的。

纳斯根(John Ruskin)说:“生命无实业是罪孽,实业无美术是兽性。”(Life without industry is guilt,industry without art is brutality.)我们中国当宋明清富强的时期,美术最发达,各种工艺例如建筑、陶瓷、染织、刺绣、髹漆、同金玉雕刻,也很有成绩。只到清朝咸、同以后,美术凋零了,工艺也凋零了。社会的生活呈一种萎靡不振的病气。建房屋的、制家具的、造器皿的都是潦草塞责,完全失了他们从前做手艺的趣味。所制造出来的东西都是粗陋呆蠢到万分,令人看着,几几乎要不相信这种工艺界从前还会有那一段光明的历史。所以现在要整顿工艺,当然不能不先讲求美术。

在没有讨论美术应该如何讲求的方法以前,我们先有一个问题要解决,就是我们要振兴工艺,是抱定一个什么目的。一国的工艺出产品,假设尽仗着国内的销行,是不中用的。最要紧是在出口的多才好。所以我们要讲振兴工艺,就得使我们的货在国外能够销行得多。这本是商学的定理,不待细讲。

我们从来没看见一个外国人不喜欢我们旧时的瓷器、陶器、铜锡器、丝织物、刺绣品、髹漆器、同金玉器的。质而言之,只要是纯粹的中国的工艺美术品,决没有不受外国人的欢迎的。自然在我们自己的眼光看起来,这些东西都是很平常,总没有舶来品的新鲜。我们的工商界因此就以为中国货果然是不如外国货。于是拼命的仿效外国。把顶好的瓷品上涂了一点不中不西的蔷薇花,或是一双五色旗,就算是改良的了。一般绝无美术知识的人,居然就买它的,因为它很像洋式。哪晓得叫外国人看着,真要笑死了啊!我们常听见外国人讲,要买真正的中国东西。我们又常碰着外国人劝我们学我们自己的画,不要学西洋画。所以我们现在不想发达瓷业则已,要想发达瓷业,为什么不赶快恢复从前的宣霁、雍霁、乾霁、康熙美人霁种种的色釉,同从前所行的纯粹中国式的花彩--图案画或景物画,以便去迎合外国人的心理呢?只要我们的景德、醴陵、宜兴等窑的出产都能销到外国去,我们的利权就保住了。那时候,我们自己喜欢用东西洋瓷的只管去买真正的东西洋货,还要那些不中不外的假洋货干什么呢?这里所讲的不过挑瓷器一桩做个例,其余各种工艺,可以类推。

上边所讲的中国工艺美术的价值,恐怕有人还不相信。其实照美术学理上分析起来,是一点也不奇怪的。中国画重印象,不重写实,所以透视、光线都不讲。看起来是平坦的,是鸟眼的视景(Bird’s eye view),是一幅图,不是画。但是印象的精神很足,所以美观还是存在。这种美观不是直接的天然的美,是间接的天然的美,因为美术家取天然的美,经他的脑筋制造一过,再表现出来。原形虽然失了,但是美的精神还在。这是中国美术的特点。装饰美术(Decorative Art)最合这种性质。所以中国从前的工艺很发达,也就是这种美术的结果。

我们近来喜欢讲保存国粹画,可不知道怎样保存的法子。“保存”两字不能看死了。凡是一件东西没有用处,就可以不必存在。假设国粹画是真好,我们就应当利用它。与其保存国粹不如利用国粹。利用是最妙的保存的方法。中国的美术要借工艺保存。中国的工艺要借美术发达。

中国人的美术知识还有一个大缺点,就是藐视图案画。装饰美术里边最要紧的一大部分就是图案画。我方才讲过了,中国美术最宜于装饰。中国图案画实在是特别的富于美观。但是图案画的一个名词,在中国画史上是没有的。我们所有的这种美术,全是寻常技师自出的心裁,没有经过学理的研究。我们寻常只知道六朝三大家同吴装的人物,南北两宗的山水,没骨体勾勒体的花鸟,同苏赵诸家的墨戏,就是中国的美术。哪里知道中国最有价值的美术家,还有历代造陶、瓷器、商嵌、七宝烧、景泰蓝的那些技师?更有谁知道什么制杂花夹缬的柳婕妤妹,制蜀锦的窦师纶,制神丝绣被的绣工上海顾氏,同漆工张成、杨茂?我们中国人既然有天赋的美术技能,再加上学理的研究,将来工艺的前途,谁能料定?可惜我们自暴自弃,只知道一味的学洋人,学又学不到家,弄得乌七八糟,岂不是笑话吗?日本人学西洋人,总算比我们学西洋人学得高明。但是他们现在也明白了他们自己的美术的价值,竭力提倡保存他们的国粹。我们中国的美术,比日本是怎么样?再不学乖,真是傻了。

(原载1919年11月《清华学报》第5卷第1期)

电影是不是艺术

电影是不是艺术?为什么要发这个疑问?因为电影是现在最通行、最有势力的娱乐品,但是正当的、适合的娱乐品必出于艺术;电影若是艺术,便没有问题,若不是,老实讲,便当请它让贤引退,将娱乐底职权交给艺术执行。

许多人以为娱乐便是娱乐,可乐的东西,我们便可取以自娱,何必“吹毛求疵”,自寻缰锁呢?快乐生于自由;假若处处都是约束,“投鼠忌器”,那还有什么快乐呢?这种哲学只有一个毛病,就是尽照这样讲来,那“章台走马,陌巷寻花”也可以餍我们的兽欲,给我们一点最普通可是最下等的快乐呢。

我不反对求快乐,其实我深信生活底唯一目的只是快乐。但求快乐底方法不同,禽兽底快乐同人底快乐不一样,野蛮人或原始人底快乐同开化人底快乐不一样。在一个人身上,口鼻底快乐不如耳目底快乐,耳目底快乐又不如心灵底快乐。艺术底快乐虽以耳目为作用,但是心灵的快乐,是最高的快乐,人类独有的快乐。

人是一个社会的动物,我们一举一动,不能同我们的同类没有关系。所以我们讲快乐,不能不顾及这个快乐是否有害别人--同时的或后裔。这种顾虑,常人谓为约束,实在就是我们的未来的快乐底保险器。比如盗贼奸淫,未尝不是做者本人底快乐,但同时又是别人的痛苦;这种快乐因为它们是利一害百的,所以有国家底法纲、社会底裁制同良心底谴责随其后。这样,“今日盗贼奸淫之快感预为明日刑罚裁制之苦感所打消矣”,所以就没有快乐了。但是艺术是精神的快乐;肉体与肉体才有冲突,精神与精神万无冲突,所以艺术底快乐是不会起冲突的,即不会妨害别人的快乐的,所以是真实的、永久的快乐。

我们研究电影是不是艺术底本旨,就是要知道它所供给的是哪一种的快乐,真实的或虚伪的,永久的或暂时的。抱“得过且过”底主义的人往往被虚伪的、暂时的快乐所欺骗,而反笑深察远虑的人为多事,这是很不幸的事。社会学家颉德(Kidd)讲现在服从将来是文明进化底原理。我们求快乐不应抱“得过且过”底主义,正因它有碍文明底进化,有人疑我们受了“非礼勿视”底道学底毒,才攻击电影,恐怕太浅见了罢?

电影到底是不是艺术?普通一般人都说是的。他们大概是惑于电影底类似艺术之点,那就是戏剧的原质同图画的原质。电影底演习底过程很近哑戏(Pantomine),但以它的空间的原质论,又是许多的摄影,摄影又很像图画。这便是它的“鱼目混珠”底可能性。许多人没有剖析它的内容底真相,竟错认它为艺术,便是托尔斯泰(Tolstoy)、林赛(Vachel Lindsay)、侯勾(Hugo)、弥恩斯特伯(Müinsterberg)那样有学问的人,也不免这种谬误。我们切不可因为他们的声望,瞎着眼附和。

我们有三层理由可以证明电影决不是艺术:一、机械的基础,二、营业的目的,三、非艺术的组织。

我们知道艺术与机械是像冰炭一样的,所以艺术最忌的是机械的原质。电影起于摄影的机械底发明,它的出身就是机械,它永久脱离不了机械底管辖。编戏的得服从机械底条件去编戏,演戏的得想怎样做去才能照出好影片来,布景的也得将就照相器底能率,没有一部分能够自由地发挥他的技能同理想。电影已经被机械收为奴隶了,它自身没有自由,它屡次想跳出它的监牢,归服艺术界,但是屡次失败。可怜的卜拉帝(William A.Brady,美国全国电影营业公会会长)已经正式宣布了电影底改良只能依靠照相器底进步,不能企望戏剧底大着作家或演习家。

电影底营业的目的是人人公认的。营业的人只有求利底欲望,哪能顾到什么理想?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迎合底心理--这个心理是于社会有益的或是有害的,他们管不着。凶猛的野兽练得分外地凶猛,耍把戏的耍出比寻常十倍地危险的把戏,火车故意叫它们碰头、出轨,摩托车让它们对崖墙撞,烈马不要命地往水里钻,--这些惊心怵目的,豢养人类底占有的冲动的千奇百怪是干什么的?无缘无故地一个妖艳的少妇跳上屏风来,皱着眉头叹气、掉眼泪,一回儿又捧着腮儿望你丢眼角,忽然又张嘴大笑,丑态百出,闹了一大顿,是为什么的?这种结构有什么用意?这种做派是怎样地高妙?它们除了激起你的一种剧烈的惊骇,或挑动你的一种无谓的、浪漫的兴趣,还能引起什么美感吗?唉!这些无非是骗钱的手段罢了。艺术假若是可以做买卖的,艺术也太没有价值了。

前面已讲过电影有两个类似艺术之点,就是戏剧的原质同图画的原质。要证明它是假冒的戏剧而非真戏剧,需从三处下手:一、结构,二、演习,三、台装。关于结构的非艺术之点有六:

一、过度的写实性。现代艺术底趋势渐就象征而避写实。自从摄影术发达了,就产生了具形艺术界底未来派、立方派同前印象派,于是艺术界渐渐发觉了真精神底所在,而艺术底位置也渐渐显得超绝一切,高不可攀了。戏剧与电影正同绘画与摄影一样的。电影发明了,越加把戏剧底地位抬高了。电影底本领只在写实,而写实主义正是现代的艺术所唾弃的。现代的艺术底精神在提示,在象征。“把几千人马露在战场上或在一个地震、灾荒底扰乱之中,电影以为它得了写实底原质,不晓得群众已失了那提示底玄秘的意味。理想的戏剧底妙处就是那借提示所引起的感情的幻想。一个从提示里变出的理想比从逼真的事实里显出的总是更深入些。在这人物纷纭的一幅景里,我们看着的只有个个的人形罢了,至于那作者底理想完全是领会不到的,因为许多的印象挤在我们脑筋里,已经把我们的思想弄乱了。”这便是过分的写实底毛病,而电影反以为得意,真是不值识者一笑。

二、过度的客观性。客观与写实本有连带的关系,艺术家过求写实,就顾不到自己的理想,没有理想就失了个性,而个性是艺术底神髓,没有个性就没有艺术。“图画戏(指电影)讲到表现客观的生命,它的位置本很高,但照它现在的情形推测,永远不能走进灵魂底主观的世界。客观的同主观的世界是一样地真实,但对于戏剧不是一样地重要。戏剧,伟大的戏剧底唯一的要素是‘冲突中的人类的个性’。灵魂底竞争怎能用哑戏描写得完备呢。感情,或者深挚的肉体的感情能用面貌、姿势表现出来,但是讲到描写冲突,言语同它的丰富的提示底帮助是不可少的。”电影完全缺少语言底质素,当然于主观的个性底冲突无法描写了。

三、过分的长度。科伦比亚大学影戏部主讲福利伯博士(Dr.Victor Freeburg)讲:“理想的影戏应该从三卷到十卷长。为什么我们必定五千尺为我们一切的影片底正当的长度?影片底长度应该依它的故事底内部的价值为标准。譬如,我们要叫裴图芬(Beethoven)一个月做一阕琴乐,并且每阕限定二十一页长,或是请一个诗家作诗每首要七十九行,那不是一个笑话吗?但是我们现在对于电影便是这样的。”很多片子若仅有它的一段倒是很好的情节,但不知道为什么要故意把它压扁了,拉长了,再不够,又硬添上许多段数,反弄到它的结果又平淡、又冗长、又不连贯,一点精彩也没有?我们这里演过的Brass Bullet、Hooded Terror等都属这类的。

四、过分的速度。这层一半是它的机械的原质底关系,一半是脚本底结构底关系。卜拉帝讲因为它的(电影底)深度不够,“它的动作只能表现作者原有的感情底一半,要把这个缺点遮盖起来,使观者忘却它们所见的只是人世底一个模糊影像的表现,就不得不把许多的事实快快地堆积起来。”我们看电影里往往一个主角底一生塞满了情绪的或肉体的千磨万劫,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们若想象我们的生命如果也是如此,恐怕我们要活不长了。“理想的感情底条件与自然底无形的情绪而并长。”我们从来没有看见一株树忽然从一粒种子里跳出来,我们也从来没有看见太阳在它的轨道上绕着地球转底二十四点钟底速度。一切的艺术必须合乎自然底规律,才能动人。

大概长于量就不能精于质,顾了速度就只有面积没有深度。质既不能精,又不能深,如何能够感人呢?葛司武西(John Galsworthy)关于这点讲得最恺切详明,“影片在很短的时间里包罗了很广的生命底面积;但是它的方法是平的,并且是没有血的,照我的经验,在艺术里不论多少面积同量从来不能弥补深度同质底缺耗”。

同类推荐
  • 动画电影叙述艺术

    动画电影叙述艺术

    从动画电影艺术的内部角度纵观其故事的构成问题,分析传统的几大叙事元素,即人物、情节、时间、空间和修辞等,以求对动画电影故事产生和创作的范式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在解析带有人类集体无意识和具有普遍经验意义故事模式的同时,寻求其中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力求呈现一个相对全面的、客观的动画电影叙述研究。
  • 寻访莆仙红砖厝文字

    寻访莆仙红砖厝文字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莆仙地区多姿多彩的民居样式,根据自然和人文环境对古民居进行梳理,进而总结不同地区古民居的特点。其中不仅有对建筑风格和建筑格局的整体描述,也有对雕工、彩饰、门窗甚至楹联等细节的详细介绍。
  • 中国古代文人画

    中国古代文人画

    文人画亦称“士夫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苏轼第一个比较全面地阐明了文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文人画在发展过程中,创作的主体始终是文人,创作的思想源泉是传统文化,在表现形式上,不断吸收宫廷和民问艺术,在复古和创新的交织中演进。
  • 西方音乐简史

    西方音乐简史

    该书概括地介绍了西方音乐的发展过程,力求简明阐述了各个时期的风格特点和重要作曲家及著名作品。全书分为六卷,如第一卷古代音乐这一阶段的西方音乐的主要事情及整体状况进行了横向的飞类叙述,最后一卷为现代音乐,介绍了20世纪西方音乐的成就及其多分化发展态势。
  • 许鸿宾说许鸿宾

    许鸿宾说许鸿宾

    《许鸿宾说许鸿宾》是一本围绕一个主题的杂作结集,体裁上有对话、有侧记、有随笔、有札记还有日记与散文、纪念文章,在学术性、理论性与思想性以及艺术性几方面都还有着力之处。
热门推荐
  • 迢迢千里爱上你

    迢迢千里爱上你

    穿越成小说里的炮灰女配就算了,还一睁眼就把男主角给撩了。她步步营退,拒之远之,他却步步紧逼,一次次蚀她骨、喝她血。“既然这么痛恨我,离婚,拿你的真心去找你的真爱吧!”她丢下一切,义无反顾离去。谁知,逃得了他的掌却逃不出他的心,“心都被你吃了哪里还有真心?想逃,把真爱赔给我!”病床前,她终于流下了伤情的泪水,“就算是天涯海角,都不及在你身边的一秒。”【男女身心干净,小小的虐,大大的宠】
  • 快穿之九公主吉祥

    快穿之九公主吉祥

    这是一部快穿文,古代穿至现代,当刁蛮公主遇上腹黑总裁,且闹且缠且珍惜!在这里,“小三”来了不怕,九儿有的是撩夫技巧,情敌来了不慌,霍少多的是宠妻绝招。“太太有没有说今天想吃什么?”某少问。萌宝跳出来替管家回答,“娘亲说她想吃手撕面包,手撕牛排,手撕包菜……”某少打断,“照做!”这时,萌宝趴到他了耳边悄悄地说,“爹地,娘亲还说了,她想...手撕爹地。”霍逸然大惊!他告诉儿子,“小孩子不可意会也不可言传”!《欢迎加入拂晓灵粉,书群号:724742842》
  • 瓜坏,籽不坏

    瓜坏,籽不坏

    《瓜坏,籽不坏》所收作品,多为往事旧话。所涉猎的人物,有帝王将相,历史伟人,也有贩夫走卒,才子佳人,市井百姓。书中的故事,有些来自民间传说;有些借助于地方掌故;有些演绎了江湖段子;有些纯属于作者道听途说,做了艺术加工。但,每个故事都讲得妙趣横生,跌宕起伏,神乎其神!每个故事的背后,或正直或邪恶或清廉或贪婪或惊奇或趣然,皆不乏对生活哲理的探求与陈规陋俗的贬抑。作者以小说家的语言,把玩这些故事,其文字简约,笔法娴熟,开阖有度,节奏轻快,读来如品茶饮酒,颇具韵味。
  • 云殇倾城

    云殇倾城

    那一天,皇家别苑,他说从今后你便是我的妻。可自她葬身火海,在他心中却是宫中再无云色佳人。她等不到他的花轿,只等来他娶妻的消息,原来他终究放不下天下霸业……命途多舛,却远宫门而不得。凤冠加持,她替姐易嫁,二进宫门。二王夺嫡,她亲手把毒药放进太子的饮食。再次相见时,却是她亲手夺去了太子性命,含泪在他和她的大婚夜里逃离。记忆恢复,飞霞山上她纵身一跃追随太子的身影以命赎罪。一个流落民间的孤女,几位风神俊秀的皇子,她与他们的相遇,是前世今生的绝恋,亦是兵马乱世的传奇……
  • 神演天下

    神演天下

    在这片世界里降生的第一个无姓之人,他是纯粹的人类,身上的血统却不属于任何一脉,没有人知道他的灵魂从何而来。他睁开眼睛,看世界,为了揭示连神明都无法逾越的困惑。
  • 清风之秋

    清风之秋

    秋叶零落,及物及人,悲从中来。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 神级美食主播

    神级美食主播

    平行空间。A:第一,坐等叶飞大神开播。B:今天叶大神要直播什么菜?猜对有奖。C:这个真不好猜,他会做的太多了。D:妈妈,叶飞哥哥快开播了,快给我泡一碗泡面。E:小飞要开播了啊?老头子,别打牌了,回家看这小子玩直播去了。F:小高,一会儿叶飞直播的时候我没办法看,有个几十亿的项目要和客户谈,这样,你帮我把他这期的节目录下来,送走客户之后我要第一眼就看到他的直播。一个乞丐站在世纪广场上,抬头眯着眼睛盯着一块巨大的液晶显示屏,然后从兜里掏出半个黑乎乎的馒头,咬了一口,满足道:“叶飞的美食直播真的太神奇了,看他的节目,就算是一个馒头也能吃出山珍海味的味道来。”
  • 无盐女:不做下堂妻

    无盐女:不做下堂妻

    藕断丝连的青梅竹马,彼此伤害的举案齐眉,神秘的蓝颜知已……算计、争斗、厮杀!疑窦重重,步步惊心……当真情来临时她却心生猜疑,“我本无盐女,今生不做下堂妻!”
  • 御棺

    御棺

    这是一个人、兽、魔三界共存的世界,气道为尊,弱肉强食。一名少年意外死去,却又意外的出现在自己的坟墓上,更加意外地得到一口奇异的棺材。“棺材在我手,灵气不用愁。御棺闯天下,三界任我游!”山顶上,杜言一边用手拨着刘海,一边嘿嘿笑道。
  • 我所缄默的事:一位叛逆女儿的回忆

    我所缄默的事:一位叛逆女儿的回忆

    在《在德黑兰读》中,伊朗作家阿扎尔·纳菲西讲述了一个秘密阅读的故事;在本书中,她讲述一个动荡时代的伊朗家庭的秘密故事,从祖母到女儿。尽管出身显赫,但纳菲西无意于记录往来名人,或者评论政治生活,综述各个历史时刻,而希望描述那些脆弱的历史的十字路口——在那里,人们的生活和个性反映出了一个更大更广阔的故事,并与之产生共鸣。如同一幅素描,本书将一个女人、一个家庭和一片受难国土刻画得令人难以忘怀。那些成长中的人与事,照片、文字、故事、事实交织而成的人生,以及诸种生命片段之间的空白,正是纳菲西所要探寻并希望讲述的——那些缄默的事。对她而言,这种叙述最终带来的并非终结,而是理解、守护,以及自由。